1. 中國傢具是以什麼時代為代表
中國傢具是以明清時期的明式傢具為代表。
明清兩代是中國傳統傢俱的黃金時版期,不僅千紋萬權華的漆飾傢俱發展到了前所未有的歷史高峰,而且產生了中國古代傢俱史上成熟顯赫的明式傢具。
定義:明式傢具是我國明代形成的一項藝術成就,被世人譽為東方藝術的一顆明珠。在世界傢具體系中享有盛名。主要指那種以硬木製作與明代和清代前期,設計精巧,製作精良,風格簡約的優質傢具。明式傢具在工藝製作和造型藝術的成就已達到當時世界上最高的水平。是中國智慧的傑出代表。
特色:明式傢具造型上的另一特色是特別講究線條美。它不以繁縟的花飾取勝,而著重於傢具外部輪廓的線條變化,因物而異,各呈其姿,給人以強烈的曲線美。如"S"形椅背,既符合人體的生理特點,又別具一格。線腳的變化和運用是明式傢具線條造型的另一特色。線腳是指傢具邊框邊緣的造型線條。通過各種線與面之間不同比例的搭配組合,形成千變萬化的幾何形斷面,從而產生出鮮明的裝飾效果,極富藝術情趣。
2. 對於攬租共享辦公傢具你們怎麼看
我現抄在就租的攬租共享傢具,速度很快,我當天下單當天就來安裝好了,後面公司又增加人,我又補了一次貨,也是當天就來了,感覺服務還行,反正包裝挺好的,拿出來的傢具感覺是新的,我用著沒問題就沒管了,反正以後要退回去的。
首先,你要清楚你自己的公司是怎麼打算的,如果是初創業的,或者人員後續還會增加的,我建議你租,畢竟之前我也跑過傢具城,貨都要等很麻煩,說是運費安裝免費我算了一下都包含在我傢具里。
還有就會我我是初創公司,我也不知道以後的發展是怎麼樣的,擴大了有錢了我就可能考慮定製傢具了,如果做垮了,我至少不用再花錢把傢具搬走,還可以退了把押金拿回來。
希望我的想法能幫到你,望採納!
3. 紅木傢具,紅木傢具的種類有那些
分兩種,老紅木和新紅木。
1、老紅木
老紅木產於中南半島,中國雲南一帶也內有生長,其葉長橢容圓形、白花、花呈五瓣形、色紅。《古玩指南》這本書中有記載「木質之佳,除紫檀外,當以紅木為最」(翻譯:木材中質量好的,除了紫檀木以外,紅木質量是很好的。)這是書中對老紅木的評價。
2、新紅木
新紅木指的是採用烘烤等方式令其達到使用要求,但人為的技術性的處理並不能動搖材料的內部結構,在長期的使用過程中,會產生細微的形變,從而影響收藏價值和品質。
(3)剛健傢具怎麼樣擴展閱讀:
紅木傢具保養注意事項
1、防灰塵
傢具表面的塵埃,可用軟毛刷或者狐狸尾帚除去,再用綿綢等柔軟布料緩緩擦拭。也可用吸塵器吸收縫隙外及隱蔽部分的塵埃,殘留的塵埃,不要用雞毛撣子掃紅木傢具,因為雞毛撣子會劃傷紅木傢具。
2、防潮濕
濕布是紅木衣櫃的天敵。因為濕布中的水分和灰塵混合後,會形成顆粒狀,一經摩擦衣櫃表面,就容易對其造成一定損害。若紅木衣櫃上沾上了污漬,可以用水溶性或者油性擦拭劑擦拭。
4. 紅木傢具雕刻圖案含有什麼寓意
(1)
植物花卉類雕飾圖案。其主要紋飾有:卷草紋、牡丹紋、蓮花紋、葡萄紋、寶相花、菊花、芙蓉、石榴、海棠、靈芝以及松、竹、梅、蘭等。各種植物花卉依其自身特徵被賦予了各種品質、氣質和寓意,即都寄予了一定的精神內涵,如牡丹的繁榮富麗,梅花的剛健不曲,蓮花的清秀廉潔,菊花的幽貞高雅,蘭花的朴實無華,翠竹的剛勁挺拔等,這些都增強了明式傢具的高雅氣質。
(2)
飛禽走獸類雕飾圖案。主要有各種龍鳳紋和其它一些鳥獸紋,大都選取人們崇拜喜愛之物,其中龍鳳紋尤為突出。常見題材形式主要有螭龍紋、螭虎紋、雙龍戲珠紋、雲龍紋、拐子龍、草龍以及各種鳳紋等。其它鳥獸紋主要有麒麟紋、獅紋、鹿紋、鶴紋、喜鵲紋等。總體來說,明式傢具飛禽走獸類雕飾圖案雄渾而博大,明顯帶有先秦及魏晉南北朝造像的遺風,圖案奔放且風姿勁健。
(3)
吉祥母題類雕飾圖案。這類圖案題材的寓意大都比較雅逸超脫,頗有文儒高士之意趣,更增強了明式傢具的高雅氣質,主要有方勝、如意、雲頭、盤長、萬字、龜背、曲尺、連環等圖案。
(4)
吉祥組合類雕飾圖案。這種雕飾圖案採用了組合構圖的形式,即將不同題材的圖案組合在一起,形成一幅具有吉祥寓意的圖案。主要有雙龍捧壽、鳳穿牡丹、喜鵲登梅、六鶴同春、麒麟少師以及福、祿、壽等富有吉祥意義的形象和文字被組織到圖案里。
(5)幾何類雕飾圖案。主要有一些浮雕或透雕的幾何紋以及各種攢接的幾何圖案,如波紋、靈格紋、回紋、繩紋、什錦紋以及各種幾何雲紋等。
(6)
其它類雕飾圖案。除以上提及的雕飾圖案外,這一時期還有山石、人物、流水、村居、樓閣等風景題材較為多見,另外,還有各種各樣的仿古紋飾以及西洋紋飾等。
5. 國外古典傢具古代有哪些,主要風格和流派
國外古典傢具
1.埃及、希臘、羅馬傢具 首次記載製造傢具的是埃及人。古埃及人較矮(人均約1.52m),並有蹲坐的習慣,因此座椅較低。
(1)古埃及(公元前3100~前311年)傢具特徵:由直線組成,直線占優勢;動物腿腳(雙腿靜止時的自然姿勢,放在圓柱形支座上)椅和床(延長的椅子),矮的方形或長方形靠背和寬低的座面,側面成內凹或曲線形;採用幾何或螺旋形植物圖案裝飾,用貴重的塗層和各種材料鑲嵌;用色鮮明、富有象徵性;凳和椅是傢具的主要組成部分,有為數眾多的櫃於用作儲藏衣被、亞麻織物。 埃及傢具對英國攝政時期和維多利亞時期及法國帝國時期影響顯著。
(2)古希臘(公元前650~前30年)人生活節儉,傢具簡單樸素,比例優美,裝飾簡朴,但已有豐富的織物裝飾,其中著名的「克利奈」椅(Klisn1os),是最早的形式,有曲面靠背,前後腿呈「八」字形彎曲,凳子是普通的,長方形三腿桌是典型的,床長而直,通常較高,且需要腳凳。
在古希臘書中已提到在木材上打蠟,關於木材的乾燥和表面裝飾等情況,和埃及有同樣高的質量。 19世紀未,希臘文藝復興運動十分活躍,一些古典的裝飾圖案,可在英國的維多利亞時代的例子中看到。
(3)我們對古羅馬(公元前753~公元365年)的傢具知識來自壁畫、雕刻和拉丁文中偶然有關傢具的記載、而羅馬家庭的傢具片段,保存在龐貝城和赫庫蘭尼姆的遺址中。
古羅馬傢具設計是希臘式樣的變體,傢具厚重,裝飾復雜、精細,採用鑲嵌與雕刻,旋車盤腿腳、動物足、獅身人面及帶有翅膀的鷹頭獅身的怪獸,桌於作為陳列或用餐,腿腳有小的支撐,椅背為凹面板;在傢具中結合了建築特徵,採用了建築處理手法,三腿桌和基座很普遍,使用珍貴的織物和墊層。
2.中世紀(1~15世紀)高直和文藝復興時期(800~1150年)的傢具在中世紀,西歐處於動亂時期,羅馬帝國崩潰後,古代社會的傢具也隨之消失。中世紀富人住在裝飾貧乏的城堡中,傢具不足,在騷亂時期少有倖存者。拜占庭時期(323~1453年),除富有者精心製作的嵌金和象牙的椅子外,傢具類型也不多。
(1)高直時期(l150~1500年)傢具特徵:採用哥特式建築形式和厚牆的細部設計,採用建築的裝飾主題,如拱、花窗格、四葉式(建築)、布卷褶皺、雕刻品和鏤雕,櫃子和座位部件為鑲板結構,櫃子既作儲藏又用作座位。
(2)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1400~1650年),為了適應社會交往和接待增多的需要,傢具靠牆布置,並沿牆布置了半身雕像、繪畫、裝飾品等,強調水平線,使牆面形成構圖的中心。
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傢具的特徵是:普遍採用直線式,以古典浮雕圖案為特徵,許多傢具放在矮台座上,椅子上加裝墊子,傢具部件多樣化,除用少量橡木、衫木,絲柏木外,核桃木是唯一所用的,節約使用木材,大型圖案的絲織品用作椅座等的裝飾。
(3)西班牙文藝復興時期(1400~1600年)的傢具許多是原始的,特徵是:厚重的比例和矩形形式,結構簡單,缺乏運用建築細部的裝飾,有鐵支撐和支架,釘頭處顯露,傢具體形大,富有男性的陽剛氣,色彩鮮明(經常掩飾低級工藝),用壓印圖案或簡單的皮革裝飾(座椅),採用核桃木比松木更多,圖案包括短的鑿紋、幾何形圖案,腿腳是「八」字形式傾斜的,採用鐵和銀的玫瑰花飾、星狀裝飾以及貝殼作為裝飾。
(4)法國文藝復興時期(1485~1643年)的傢具的特徵:厚重。輪廓鮮明的浮雕,由擦亮的橡木或核桃木製成,在後期出現烏木飾面板,椅子有象御座的靠背,直扶手,以及有旋成球狀、螺旋形或欄桿柱形的腿,帶有小圓麵包形或荷蘭式漩渦飾的腳,使用上色木的鑲嵌細工、玳瑁殼、鍍金金屬、珍珠母、象牙,傢具的部分部件用西班牙產的科爾多瓦皮革、天鵝絨、針綉花邊、錦緞及流蘇等裝飾物裝飾,裝飾圖案有橄欖樹枝葉、月桂樹葉、打成漩渦葉箔、阿拉伯式圖案、玫瑰花飾、漩渦花飾、圓雕飾,貝殼,怪物。鷹頭獅身帶翅膀的怪物、棱形物、奇形怪狀的人物圖案,女人像柱,傢具連接處被隱蔽起來。
3.巴洛克時期(1643~1700年)
(1)法國巴洛克風格亦稱法國路易十四風格,其傢具特徵為:雄偉、帶有誇張的、厚重的古典形式,雅緻優美重於舒適,雖然用了墊子,採用直線和一些圓弧形曲線相結合和矩形、對稱結構的特徵,採用橡木、核桃木及某些歐鍛和梨木,嵌用斑木、鵝掌鍬木等,傢具下部有斜撐,結構牢固,直到後期才取消橫檔;既有雕刻和鑲嵌細工,又有鍍金或部分鍍金或銀、鑲嵌、塗漆、繪畫,在這個時期的發展過程中,原為直腿變為曲線腿,桌面為大理石和嵌石細工,高靠背椅,靠牆布置的帶有精心雕刻的下部斜撐的蝸形腿狹台;裝飾圖案包括嵌有寶石的旭日形飾針,圍繞頭部有射線,在卵形內雙重「L」形,森林之神的假面,「C」「S」形曲線,海豚、人面獅身、獅頭和爪,公羊頭或龜、橄欖葉、菱形花、水果、蝴蝶、矮棕櫚和睡蓮葉不規則分散布置及人類寓言、古代武器等。
(2)英國安尼皇後式(1702~1714年):傢具輕巧優美,做工優良,無強勁線條,並考慮人體尺度,形狀適合人體。椅背、腿、座面邊緣均為曲線,裝有舒適的軟墊,用法國、義大利有著美麗木紋的胡桃木作飾面,常用木材有榆、山毛櫸、紫杉、果木等。
4.洛可可時期(1730~1760年)
(1)法國路易十五時期的傢具特徵:傢具是嬌柔和雅緻的,符合人體尺度,重點放在曲線上,特別是傢具的腿,無橫檔,傢具比較輕巧,因此容易移動;核桃木、紅木、果木均使用,以及藤料。蒲製品和麥桿;華麗裝飾包括雕刻、鑲嵌、鍍金物、油漆、彩飾、鍍金。初期有許多新傢具引進或大量製造,採用色彩柔和的織物裝飾傢具,圖案包括不對稱的斷開的曲線、花,扭曲的漩渦飾、貝殼、中國裝飾藝術風格、樂器(小提琴、角制號角、鼓)、愛的標志(持弓劍的丘比特)、花環、牧羊人的場面、戰利品飾(戰役象徵的裝飾布置)、花和動物。
(2)英國喬治早期(1714~1750年): 1730年前均為濃厚的巴洛克風格, 1730年後洛可可風格開始大眾化,主要裝飾有細雕刻,鑲嵌裝飾品、鍍金石膏。裝飾圖案有獅頭、假面、鷹頭和展開的翅膀、貝殼、希臘神面具、建築柱頭、裂開的山牆等。
直到1750年油漆傢具才普及,喬治後期,廣泛使用直線和直線形傢具,小尺度,優美的裝飾線條,逐漸變細的直腿,不用橫檔,有些傢具構件過於纖細。
5.新古典主義(1760~1789年)
(1)法國路易十六時期的傢具特徵:古典影響占統治地位,傢具更輕、更女性化和細軟,考慮人體舒適的尺度,對稱設計,帶有直線和幾何形式,大多為噴漆的傢具,櫥櫃和五斗櫃是矩形的,在箱盒上的五金吊環飾有四周框架圖案,座椅上裝座墊,直線腿,向下部逐漸變細,箭袋形或細長形,有凹槽,椅靠背是矩形、卵形或圓雕飾,頂點用青銅制,金屬鑲嵌是有節制的,鑲嵌細工及鍍金等裝潢都很精美雅緻,裝飾圖案源於希臘。
(2)法國帝政時期(1804~1815年):傢具帶有剛健曲線和雄偉的比例,體量厚重,裝飾包括厚重的平木板、青銅支座,鑲嵌寶石、銀、淺浮雕、鍍金,廣泛使用漩渦式曲線以及少量的裝飾線條,傢具外觀對稱統一,採用暗銷的膠粘結構。1810年前一直使用紅木,後採用橡木、山毛櫸、楓木、檸檬木等。
(3)英國攝政時期(18ll~1830年):設計的舒適為主要標准,形式、線條、結構、表面裝飾都很簡單,許多部件是矩形的,以紅木、黑、黃檀為主要木材。裝飾包括小雕刻、小凸線、雕鏤合金、黃銅嵌帶、獅足,採用小腳輪,櫃門上採用金屬線格。
6.維多利亞時期(1830~1901年)
是19世紀混亂風格的代表,不加區別地綜合歷史上的傢具形式。圖案花紋包括古典、洛可可、哥特式、文藝復興、東方的土耳其等十分混雜。設計趨於退化。1880年後,傢具由機器製作,採用了新材料和新技術,如金屬管材、鑄鐵、彎曲木、層壓木板。椅子裝有螺旋彈簧,裝飾包括鑲嵌、油漆、鍍金、雕刻等。採用紅木、橡木,青龍木、烏木等。構件厚重,傢具有舒適的曲線及圓角
6. 有關做木工的順口溜,尺寸諺語
(1) 人幹了木匠,驢進了磨房
(2)木匠來,不缺柴
(3)木匠打孩子有尺有寸
(4)千日斧子百日錛,大鋸只用一早晨(過去學木匠的顏語)
(5)長木匠·短鐵匠;不長不短干瓦匠(各行業的尺寸特點)
(6) 一鑿一跟;越打越深(打卯的學問)
(7) 閉一眼乾木匠;越瞅越正當
(8)四大難聽:老婆哭﹑野驢叫﹑刷鍋鏟子銼鋸條
(9)木不鑽不透,話不說不明
(10)板上釘釘_有板有眼
(11)輕鋸重刨子)
(在鋸和刨子的製作方面;鋸的重量勁量輕些、刨子重些、更便於操作)
(12)上樑不正下樑歪
(13)行見行沒處藏
(14)做到老學到老
(15)木匠怕摸,瓦匠怕看。(檢測手藝的高低)
16、木匠做傢具---有尺寸
17、關羽做木匠--大刀闊斧
請採納,謝謝
7. 拿破崙為什麼會推崇「帝政風格」傢具
原文在這里
你發現沒有,凡世之梟雄,除了驚人的煽動性、卓越的軍事才能外,通常在美學設計方面也頗有建樹,因為集團的視覺形象也是號召力的一部分。這方面第三帝國那位狂人最為擅長,畢竟人家是美術專科出身。他和拿破崙稱霸歐洲的年代雖然差了一百多年,但都想到以「復興神聖羅馬帝國」作為自己的核心價值觀及視覺基礎。
提到因拿破崙推崇的「帝政風格」傢具及建築,有必要了解下法國之前的幾種藝術設計風格,按時間順序主要分為:巴洛克式、洛可可式和新古典主義。
巴洛克風格(Baroque)
巴洛克風格興起於17世紀,以浪漫主義為設計出發點,追求誇張的戲劇效果,宏偉而奔放,在路易十四時期達到頂峰。巴洛克式傢具利用多變的曲面,採用花樣繁多的裝飾,做大面積的雕刻,整體感受就是浪漫的巫師。
典型的巴洛克式傢具
洛可可式風格(Rococo style)
帶著法式的矯情和優雅,於18世紀20年代產生於法國並流行於歐洲,是在巴洛克風格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洛可可風格最初出現於建築的室內裝飾,特點是華麗精巧、甜膩而柔美,有點女性化氣質,以後擴展到繪畫、音樂和文學領域。整體感受就是法國的林黛玉。
典型洛可可紋飾
洛可可門飾
新古典主義(Neoclassicism)
興起於18世紀的羅馬,並迅速在歐美地區擴展的藝術運動。一方面起於對巴洛克和洛可可騷柔風格的反對,另一方面則是希望重振古希臘、古羅馬的文明之光。新古典主義的藝術家刻意從風格與題材模仿古代藝術。
新古典主義可以說是之後帝政風格的前身
帝政風格(Empire style)
帝政風格是拿破崙帝國的官方藝術風格,非常強調帝權象徵,在傢具上強調剛健雄偉。法蘭西人作為拉丁民族,是古羅馬的繼承人。在政治上羅馬帝國始終是法蘭西人心目中的光輝榜樣,「帝國」這個響亮的稱號是當時法國統治階級所心醉神迷的。他們想在法蘭西恢復古羅馬帝國在奧古斯都時代的那種宏偉排場。於1804年登上皇帝寶座的拿破崙,一心想建立起統一的歐洲,雄心勃勃,覺得之前的洛可可文化又甜又軟,帝政風格就是這一時代的產物。
從古羅馬的塞維努斯凱旋門到拿破崙修建的凱旋門,再到帝政風格傢具,可以明顯感到古歐洲文明的基因
希臘輪廓的椅子和羅馬裝飾的細部在這時期很顯著。典型帝政式裝飾物,包括各種有鷹翼的圖案(象徵自由)、希臘瓶飾(Greek vase)、月桂花環(laurel wreaths)、豎琴(lyres)、武士的鋼盔和獸爪等。
鷹翼型圖案和獸爪造型
希臘瓶飾在帝政式傢具上的體現
月桂花環造型無處不在
桃花心木是這時期製作傢具的主要用材,與大量的青銅飾品的鑲嵌結合需要極高的工藝水平,使傢具呈現出皇家風范。
帝政風格傢具雖然有點霸氣外露,但其輪廓剛健,與精緻飾品形成視覺平衡,並不覺得矯情繁復,所以還挺適合現代家庭使用的。不過有一點要強調,玩復古風格一定要原汁原味,最好別用現代化工材料粗劣仿製,顯得浮躁。美克美家黑標系列推出的這組「帝政風格」家飾,還真用到全實木雕花、傳統石蠟翻模金屬工藝、純手工織物,所以氣質比較到位。
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產品對細節的把控,所有製作均完全復刻舊時的工藝,布藝的花紋都是由老式織布機一梭梭耗時數月純手工製作,木質的雕花部分為了保持整體的連貫性和生動性,均是由一整塊木料雕刻完成,為的就是讓原汁原味的帝政式風格從細枝末節流露出來,其他有關材質的細節可以去他們官網上再了解下。
8. 【傢具】巴洛克風格和新古典的區分
巴洛克時期(1643~1700年)
(1)法國巴洛克風格亦稱法國路易十四風格,其傢具特徵為:雄偉、帶有誇張的、厚重的古典形式,雅緻優美重於舒適,雖然用了墊子,採用直線和一些圓弧形曲線相結合和矩形、對稱結構的特徵,採用橡木、核桃木及某些歐鍛和梨木,嵌用斑木、鵝掌鍬木等,傢具下部有斜撐,結構牢固,直到後期才取消橫檔;既有雕刻和鑲嵌細工,又有鍍金或部分鍍金或銀、鑲嵌、塗漆、繪畫,在這個時期的發展過程中,原為直腿變為曲線腿,桌面為大理石和嵌石細工,高靠背椅,靠牆布置的帶有精心雕刻的下部斜撐的蝸形腿狹台;裝飾圖案包括嵌有寶石的旭日形飾針,圍繞頭部有射線,在卵形內雙重「L」形,森林之神的假面,「C」「S」形曲線,海豚、人面獅身、獅頭和爪,公羊頭或龜、橄欖葉、菱形花、水果、蝴蝶、矮棕櫚和睡蓮葉不規則分散布置及人類寓言、古代武器等。
(2)英國安尼皇後式(1702~1714年):傢具輕巧優美,做工優良,無強勁線條,並考慮人體尺度,形狀適合人體。椅背、腿、座面邊緣均為曲線,裝有舒適的軟墊,用法國、義大利有著美麗木紋的胡桃木作飾面,常用木材有榆、山毛櫸、紫杉、果木等。
洛可可時期(1730~1760年)
(1)法國路易十五時期的傢具特徵:傢具是嬌柔和雅緻的,符合人體尺度,重點放在曲線上,特別是傢具的腿,無橫檔,傢具比較輕巧,因此容易移動;核桃木、紅木、果木均使用,以及藤料。蒲製品和麥桿;華麗裝飾包括雕刻、鑲嵌、鍍金物、油漆、彩飾、鍍金。初期有許多新傢具引進或大量製造,採用色彩柔和的織物裝飾傢具,圖案包括不對稱的斷開的曲線、花,扭曲的漩渦飾、貝殼、中國裝飾藝術風格、樂器(小提琴、角制號角、鼓)、愛的標志(持弓劍的丘比特)、花環、牧羊人的場面、戰利品飾(戰役象徵的裝飾布置)、花和動物。
(2)英國喬治早期(1714~1750年): 1730年前均為濃厚的巴洛克風格, 1730年後洛可可風格開始大眾化,主要裝飾有細雕刻,鑲嵌裝飾品、鍍金石膏。裝飾圖案有獅頭、假面、鷹頭和展開的翅膀、貝殼、希臘神面具、建築柱頭、裂開的山牆等。
直到1750年油漆傢具才普及,喬治後期,廣泛使用直線和直線形傢具,小尺度,優美的裝飾線條,逐漸變細的直腿,不用橫檔,有些傢具構件過於纖細。
新古典主義(1760~1789年)
(1)法國路易十六時期的傢具特徵:古典影響占統治地位,傢具更輕、更女性化和細軟,考慮人體舒適的尺度,對稱設計,帶有直線和幾何形式,大多為噴漆的傢具,櫥櫃和五斗櫃是矩形的,在箱盒上的五金吊環飾有四周框架圖案,座椅上裝座墊,直線腿,向下部逐漸變細,箭袋形或細長形,有凹槽,椅靠背是矩形、卵形或圓雕飾,頂點用青銅制,金屬鑲嵌是有節制的,鑲嵌細工及鍍金等裝潢都很精美雅緻,裝飾圖案源於希臘。
(2)法國帝政時期(1804~1815年):傢具帶有剛健曲線和雄偉的比例,體量厚重,裝飾包括厚重的平木板、青銅支座,鑲嵌寶石、銀、淺浮雕、鍍金,廣泛使用漩渦式曲線以及少量的裝飾線條,傢具外觀對稱統一,採用暗銷的膠粘結構。1810年前一直使用紅木,後採用橡木、山毛櫸、楓木、檸檬木等。
(3)英國攝政時期(18ll~1830年):設計的舒適為主要標准,形式、線條、結構、表面裝飾都很簡單,許多部件是矩形的,以紅木、黑、黃檀為主要木材。裝飾包括小雕刻、小凸線、雕鏤合金、黃銅嵌帶、獅足,採用小腳輪,櫃門上採用金屬線格。
雖然兄台沒有提到洛可可風格,但我還是一同給了出來,因為這三種風格可以說是最典型的西式傢具風格了,建議你最好將它們一同比較、對照並記憶。在法式傢具中,這三種風格正好對應三個時代:路易十四、路易十五和路易十六式,多看些實物或圖片,很容易區分和記憶的。^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