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昌都地區現在發展怎樣
我不會Ctrl+C、V,只說說自己本月上昌都的見聞,也許偏狹但確是親身經歷。我是坐飛機去的,所以昌都縣城以外的地方除了機場一線都沒見過,無從談起。
早就聽說昌都機場條件差,號稱全國最爛的機場,真正走了一次才有切身體會。在飛機快要降落的時候,從舷窗望下去,是一片廣闊的河谷地和兩邊的丘陵(當然,看起來是這樣;但實際上昌都機場是全國投入運營的機場中海拔最高的,在4300米以上)。機場周邊的設施僅限一幢三層高且規模很小的航站樓,以及周邊還有幾幢兩三層高的小建築,看起來很寒磣。雖然之前在Google地球裡面看過這個機場的衛星實景圖,但實際現場看起來,還是覺得比想像中差些。機場有民航管理局的大巴,但並不是和航班對應著開,更談不上定時定線運營。基本上縣城到機場靠的是計程車,他們會在民航售票廳門口拉客,一車4人。交通不便,這是西藏發展滯後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昌都最讓人難受的還不是這些,受地形及氣象影響,航班延誤、無法降落被迫返航等那是一點兒也不新鮮;這讓本來就出行不便的昌都對人的吸引程度更受影響。而機場到縣城沿線,基本都是荒無人煙的山川峽谷,有的地方路窄局部很爛,車跑起來巔得人疼。這是個讓人不想再來的機場。
縣城在瀾滄江一處兩江合流的河谷地帶,地勢也是依山而建,山間和河谷近2平方公里的地帶形成了這個縣城的規模。兩江是扎曲和昂曲,其中一條的水呈現出明顯的赭紅色,據說這也和昌都盛產銅礦有關。兩江交匯的地方修了一個廣場,佔地面積約有兩個足球場大,雕塑是大鵬振翅欲飛的造型,正對兩江匯流處。一如西藏別的地方一樣,這也是外地援藏的成果,在廣場走一圈很容易找到天津這兩個字。
西藏7個地區市,首府大多是乾燥寒冷的高原荒漠氣候,算上昌都,我已經去了6個,除了最西邊的阿里。總體來講,被稱為西藏江南的林芝是海拔最低而氣候也最濕潤的,四季長青的縣城讓人看起來很舒服;但如果在冬天去那裡,那就有你受的,零度以下的氣溫、較高的空氣濕度、肆無忌憚的高原風、周圍山上的積雪融化,所有這些讓這里的冬天顯得無比寒冷。 昌都和林芝很相近,但沒有林芝那麼濕潤,周邊的山也不高,所以冬天的昌都比林芝暖和。
縣城的規模不大,基本集中在兩江之間, 鬧市區是昌慶街(說是鬧市,其實比較龐雜,簡直就是個超大規模的集市,賣什麼的都有。同樣玩樂的也不少,讓我比較意外的是很多藏族青年喜歡打檯球,這看起來在縣城很有規模;集市裡和周邊有不少檯球攤和檯球室)。五金機電類產品有幾條街,圍繞在這周邊;建材類則在河的對面。餐飲以小型經營為主,大規模、品牌很少。這是西藏的最東邊,是317/318兩條國道進藏的第一站,大概因為這個原因所以和四川的聯系最密切,有很多四川人在此處營生。感覺除了普通話,四川話就是第二語言,甚至可以說是第一語言。
大概是受前期騷亂事件的影響,縣城裡面穿軍裝執勤的士兵很多,尤其三座橋,橋兩頭每頭3個,盾牌、機槍、警棍,那是一個都不少。但民眾並沒有這么緊張,街市依然熱鬧,人頭依然攢動,鬧事依然喧囂,陽光一樣燦爛。
要在航線開辟以前,進藏的物資都是通過陸路運輸的,而川藏線又是進藏最便捷的通道,所以很久以來都占據了進藏運輸的龍頭地位。隨著空中走廊打通,以及後來的青藏鐵路,公路運輸在進藏物資中所佔的比重,已經有了大量的下降。昌都原有的樞紐地位,就不復存在;而且在鐵路規劃中,滇藏、川藏鐵路,都不會直接從縣城經過,這對昌都縣城的發展並不是一個利好。
昌都的銅礦豐富,這是優勢;水能資源,瀾滄江也算一個吧;特產,知名的不多;旅遊,依託藏區的背景,倒是有些東西但需要把路修通暢了才行。 還有什麼?
所以一樓的看法是不是太簡單了?有沒有什麼真憑實據?光有一腔熱情可是遠遠不夠的。
2. 西藏昌都有無房屋中間
昌都房天下為您解答
西藏昌都有房產中介,網上有大量房產網站,例如昌都房天下上面許多事二手房、租房信息是中介發的
3. 西藏昌都邊壩縣酒店
推薦你西藏自治區昌都市邊壩縣拓新路95號,這火炬大酒店其實呢,不算太大,但是還算干凈,只是樓下有一個卡拉OK店,很吵人的,不過老闆娘一家都不錯,第2個酒店推薦你呢,去邊壩縣電信賓館,地址在邊壩濱河東路173號,價格呢,也比較舒適,一人一屋,價錢也還算公道合理。以上呢,都是我自己在那裡住過,所以呢,比較清楚一些,推薦大家一下。
4. 西藏昌都卓卓康巴酒店式公寓,購房落戶參加高考怎麼樣
1、據昌政發[2017]44號《昌都市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中關於落戶限制,住房類:凡在我市具有合法房產證明(購買商品住房、二手房、商鋪或擁有合法自建房等)的實際居住人員、不受住房面積、金額限制,本人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未成年子女、父母,可憑房產權證明、土地使用證在現居住地申請登記常住戶口。
西藏
2、昌都市政府召開專題會議研究,要求:市住建局要負責協調市縣房管科室對文旅創業園項目青創公寓購買者按規定予以房屋產權辦理時間、流程配合;市公安局要對文旅創業園項目入園企業、青創公寓購買者予以落戶辦理配合;市教育局要對已辦理入戶者在其子女中 小學校入學、高等院校招生考試等手續方面按照相關政策規定予以配合。入西藏戶籍即為當地城鎮居民,享有就業及子女入學權利,文旅創業園政策執行更有保障。
5. 在西藏昌都的安徽朋友多嗎 我現在在安徽經驗建材生意, 想去昌都尋求更好的發展, 希望昌都的朋友
你還是別打聽了,昌都是藏區最亂的地方。
6. 中國各具特色的民居有哪些
中國特色民居有以下5種:
1.北京四合院
四合院又稱四合房,是一種中國傳統合院式建築,其格局為一個院子四面建有房屋,通常由正房、東西廂房和倒座房組成,從四面將庭院合圍在中間,故名四合院。
2.鑊耳屋
鑊耳屋是嶺南地區傳統民居的代表,多都用青磚、石柱、石板砌成,外牆壁均有花鳥、人物圖案。因其山牆狀似鑊耳,故稱」鑊耳屋」。粵北客家等地稱為「雲牆」或者是「茶壺環」。鑊,是古時的一種大鍋,鑊耳屋,因此亦稱"鍋耳屋"。
3.窯洞
窯洞是中國西北黃土高原上居民的古老居住形式,這一「穴居式」民居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四千多年前。窯洞廣泛分布於黃土高原的山西、陝西、河南、河北、內蒙古、甘肅以及寧夏等省。在中國陝甘寧地區,黃土層非常厚,有的厚達幾十公里,中國人民創造性利用高原有利的地形,鑿洞而居,創造了被稱為綠色建築的窯洞建築。
4.客家土樓
客家土樓也稱福建土樓,是客家民居(客家圍屋、客家排屋、客家土樓)三大類別之一 ,其中以福建龍岩永定、漳州南靖的土樓最為有名,在中國傳統建築中,客家土樓獨具特色,有方形、圓形、八角形和橢圓形等形狀的土樓共8000餘座,規模之大,造型之美,既科學實用,又有特色。中國客家民居建築「福建土樓」建築群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5.蒙古包是蒙古族牧民居住的一種房子,適於牧業生產和游牧生活。
蒙古包包內寬敞舒適,是用特製的木架做「哈那」(蒙古包的圍欄支撐),用兩至三層羊毛氈圍裹而成,之後用馬鬃或駝毛擰成的繩子捆綁而成,其頂部用「烏耐」作支架並蓋有「布樂斯」,以呈天幕狀。其圓形尖頂開有天窗「陶腦」,上面蓋著四方塊的羊毛氈 「烏日何」,可通風、採光,既便於搭建,又便於拆卸移動,適於輪牧走場居住。
(6)西藏昌都市帶傢具的房子有哪些擴展閱讀:
特點
人居與生態
雖然人類在改造大自然的口號下取得了極大的成績,但由此卻帶來了自然界的報復--資源枯竭、環境污染和物種消亡等一系列的問題迫使人類不得不進行深刻的反思。人類為了自己的明天必須與大自然重新建立關系,在人類發展的過程中必須與自然和諧與共生。建設生態城市其中包括探索和營造結合自然和具有良好生態循環的人居環境就成為一項迫切的任務。
共生原則是指不同種類有機體之間的合作共存和互利的關系,而再生原則是認為自然界中的物資資源是有限的,因此高級的自然生態系統必須表現出對物質資源的高效與循環利用。對於人居生態環境而言共生與再生原則,就要求我們特別注意和自然環境的結合和協作;善於因地制宜,因勢利導地利用一切可以運用的因素和高效地利用自然資源;減少人工層次而注意人居的自然環境設計。
中華民族是一個歷史悠久民族眾多和幅員廣大的國家,在幾千年的歷史文化進程中積累了豐富多彩的民居建築的經驗,在漫長的農業社會中,生產力的水平比較落後,人們為了獲得比較理想的棲息環境,以樸素的生態觀,順應自然和以最簡便的手法創造了宜人的居住環境。中國民居的結合自然、結合氣候、因地制宜、因勢利導就是運用自然材料,室內外空間的相互滲透,豐富的心理效應和超凡的審美意境……是我們今天的創造新的人居環境必須重新開發認識,繼承和借鑒的寶庫。
(6)西藏昌都市帶傢具的房子有哪些擴展閱讀:網路-民居
7. 山南、昌都和日喀則,誰是西藏第二美的城市
眾所周知,西藏是我國西部的高原大省,在往日里經濟不繁榮科技不發達的時候,人們只是對這里的風景有所耳聞,如今隨著科技實力的攀升,條條天路通上了西藏,人們能夠更方便地見識到仙境一般的美景,西藏的經濟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省會拉薩憑借自己著名的景點以及省內最高的GDP成為其他城市的指引,今天小編帶大家來到西藏,看看GDP排名緊跟在拉薩身後的幾個美麗城市,山南、昌都與日喀則,誰才是名副其實的“西藏第二美”呢?
無論你有沒有去過西藏,此時西藏的美景是不是已經浮現在眼前了呢,哪座城市最先吸引了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