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獅子林是什麼朝代建造的
獅子林--初建於元代至正二年(公元1342年),最後重修於1917―1926年間.元至正二年(公元1342年)僧天如禪師為紀念其師中峰禪師建菩提正宗寺,又因中峰禪師曾倡道天目山獅子岩,取佛書「獅子吼」之意,易名為獅子林
『貳』 獅子林是什麼朝代建造的
獅子林--初建於元代至正二年(公元1342年),最後重修於1917―1926年間。元至正二年(公元1342年)僧天如禪師為紀念其師中峰禪師建菩提正宗寺,又因中峰禪師曾倡道天目山獅子岩,取佛書「獅子吼」之意,易名為獅子林
『叄』 拙政園 滄浪亭 留園 獅子林分別是什麼朝代的
孫真怡:
拙政園--明正德四年(公元1509年),拙政園由王獻臣初建,取名「拙政」是因晉朝《閑居賦》的一段話:「築室種樹,逍遙自得……灌園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為政也」。有朴實之人在自家花園為政的巧意。
滄浪亭--五代吳越國時期為王公貴族別墅。北宋蘇舜欽購作私園,1045年在水邊建滄浪亭,作《滄浪亭記》,園名大著。後幾度易主。元明時期園廢,改作佛庵。清康熙時重建,始有今日規模。現園內面積約16畝,是蘇州四大名園之一。
留園--在蘇州閶門外,留園是明萬曆年間太僕徐泰時建園,時稱東園,清嘉慶時歸觀察劉恕,名寒碧庄,俗稱劉園。同治年間盛旭人購得,重加擴建,修葺一新,取留與劉的諧音改名留園。
獅子林--初建於元代至正二年(公元1342年),最後重修於1917―1926年間。元至正二年(公元1342年)僧天如禪師為紀念其師中峰禪師建菩提正宗寺,又因中峰禪師曾倡道天目山獅子岩,取佛書「獅子吼」之意,易名為獅子林
滄浪亭,是現存歷史最為悠久的江南園林。與獅子林、拙政園、留園並稱為蘇州宋、元、明、清四大園林,它們各自代表著每個朝代的藝術風格。
『肆』 獅子林建於哪個朝代
元代至正二年(1342年),由天如禪師惟則的弟子為奉其師所造,初名「獅子林寺」,後易名「普提正宗寺」、「聖恩寺」。史載,元末名僧天如禪師惟則的弟子「相率出資,買地結屋,以居其師」。
『伍』 中國蘇州園林之四大名園,其中獅子林代表哪個朝代建築風格
蘇州市有四座園林景觀,各自意味著「宋,元,明,清」四個不一樣時期設計風格,被稱作蘇州市四大名園。
蘇州留園,是我國四大名園之一,與之並稱的是拙政園,北京頤和園,避暑山莊。是我國清朝園林景觀的代表作品,高峰期門票費在55元上下,因其園里合理布局精緻,也有許多稀奇古怪的石塊而出名。由於拙政園的存有,留園的光輝早就被拙政園所遮蓋,然風采卻分毫不遜其也。
留園的尺寸沒有拙政園那麼大,但在其中工程建築總數在蘇州市尺寸園林景觀上沒有人相比,留園以其高超的工程建築而出名,坎坷的過道,若隱若現的漏窗,其間山色湖光隱約可見。由此可見園林設計者其在室內空間上的突顯解決,集中體現了古時候園林設計家的精湛手藝、非凡聰慧和江南地區園林景觀的風格特徵和特點。
全部產業園區分成東部地區,中間,中西部,三一部分,東部地區是以五峰仙館為行為主體的工程建築院落組成,這一五峰仙館應該是園里較大的客廳了。中西部則以庭院假山為主導,奇峰怪石,看起來隨便的層疊一眼放眼望去完全不違和,中間則依山傍水依山傍水也有工程建築,以水為管理中心,緊緊圍繞明瑟樓、綠茵軒、濠濮亭等工程建築。青山綠水、田園風光、樹林、庭園四種不一樣風景,在留園上都能看到,花一份錢,就能感受徹底不一樣的四種設計風格,實在太值了。
「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古典園林甲江南地區」。蘇州古典園林意味著了中國古代皇家園林的設計風格和藝術水平,是難能可貴地旅遊旅遊勝地,來蘇州市區玩的朋友一定不必錯過了哦~
『陸』 捉政園,滄浪亭,留園,獅子林各是什麼朝代
捉政園-明正德八年(公元1513年)前後
滄浪亭-北宋
留園-明萬曆年間
獅子林-元朝至正二年
『柒』 犻子林始建於 哪個朝代
獅子林始建於元代至正二年(1342年),是中國古典私家園林建築的代表之一。屬於蘇州四大名園之一。獅子林同時又是世界文化遺產。
獅子林位於蘇州城內東北部。因園內石峰林立,多狀似獅子,故名「獅子林」。獅子林平面呈長方形,面積約15畝,林內的湖石假山多且精美,建築分布錯落有致,主要建築有燕譽堂、見山樓、飛瀑亭、問梅閣等。
由於林園幾經興衰變化,寺、園、宅分而又合,傳統造園手法與佛教思想相互融合,以及近代貝氏家族把西洋造園手法和家祠引入園中,使其成為融禪宗之理、園林之樂於一體的寺廟園林。
『捌』 蘇州園林的歷史背景是什麼
蘇州古典園林的歷史可上溯至公元前6世紀春秋時期吳王的園囿,私家園林最早見於現存文字記載的是東晉(4世紀)的辟疆園,當時號稱「吳中第一」。以後歷代造園興盛,名園日多,至明代建園之風尤盛,清末時城內外有園林170多處,蘇州贏得了「園林之城」的稱號。
明清時期,蘇州成為中國最繁華的地區之一,私家園林遍布古城內外。在16~18世紀的全盛時期,蘇州有園林200餘處,保存尚好的有數十處,並因此使蘇州素有「人間天堂」的美譽。
明清時期,蘇州封建經濟文化發展達到鼎盛階段,造園藝術也趨於成熟,出現了一批園林藝術家,使造園活動達到高潮。最盛時期,蘇州的私家園林和庭院達到280餘處。
1997年12月4日,聯合國世界遺產委員會第21屆全體會議批准了以拙政園、留園、網師園、環秀山莊為典型例證的蘇州古典園林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2000年11月30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第24屆會議批准滄浪亭、獅子林、藝圃、耦園、退思園增補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8)獅子林傢具是什麼朝代擴展閱讀
蘇州園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疊,可以說是一項藝術而不僅是技術。或者是重巒疊嶂,或者是幾座小山配合著竹子花木,全在乎設計者和匠師們生平多閱歷,胸中有邱壑,才能使游覽者攀登的時候忘卻蘇州城市,只覺得身在山間。
至於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園林池沼寬敞,就把池沼作為全園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著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樣,往往安排橋梁。假如安排兩座以上的橋梁,那就一座一個樣,決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邊沿很少砌齊整的石岸,總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還在那兒布置幾塊玲瓏的石頭,或者種些花草:這也是為了取得從各個角度看都成一幅畫的效果。池沼里養著金魚或各色鯉魚,夏秋季節荷花或睡蓮開放,游覽者看「魚戲蓮葉間」,又是入畫的一景。
蘇州園林與北京的園林不同,極少使用彩繪。梁和柱子以及門窗欄桿大多漆廣漆,那是不刺眼的顏色。牆壁白色。有些室內牆壁下半截鋪水磨方磚,淡灰色和白色對襯。屋瓦和檐漏一律淡灰色。這些顏色與草木的綠色配合,引起人們安靜閑適的感覺。花開時節,更顯得各種花明艷照眼。
『玖』 拙政園 滄浪亭 留園 獅子林 分別是什麼朝代建築的
中國東部江蘇省的蘇州是中國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這里素來以山水秀麗,園林典雅而聞名天下,有「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的美稱。根據記載,蘇州城內有大小園林將近200處。蘇州園林是文化意蘊深厚的「文人寫意山水園」。古代的造園者都有很高的文化修養,能詩善畫,造園時多以畫為本,以詩為題,通過鑿池堆山、栽花種樹,創造出具有詩情畫意的景觀,被稱為是「無聲的詩,立體的畫」。在園林中游賞,猶如在品詩,又如在賞畫。為了表達園主的情趣、理想、追求,園林建築與景觀又有匾額、楹聯之類的詩文題刻,有以清幽的荷香自喻人品(拙政園「遠香堂」),有以清雅的香草自喻性情高潔(拙政園「香洲」),有追慕古人似小船自由漂盪怡然自得的(怡園「畫舫齋」),還有表現園主企慕恬淡的四園生活的(網師園「真意」、留園「小桃源」)等等,不一而足。這些充滿著書卷氣的詩文題刻與園內的建築、山水、花木自然和諧地揉和在一起,使園林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均能產生出深遠的意境,徜徉其中,可得到心靈的陶冶和美的享受。其中滄浪亭、獅子林、拙政園和留園分別代表著宋(公元960~1278年)、元(公元1271~1368年)、明(公元1368~1644年)、清(公元1644~1911年)四個朝代的藝術風格,被稱為蘇州「四大名園」,網師園也頗負盛名。
滄浪亭位於蘇州城南,是蘇州最古老的一所園林,始建於北宋慶歷年間(公元1041~1048年),南宋初年(公元12世紀初)曾為名將韓世忠的住宅。滄浪亭造園藝術與眾不同,未進園門便設一池綠水繞於園外。園內以山石為主景,迎面一座土山,滄浪石亭便坐落其上。山下鑿有水池,山水之間以一條曲折的復廊相連。假山東南部的明道堂是園林的主建築,此外還有五百名賢祠、看山樓、翠玲瓏館、仰止亭和御碑亭等建築與之襯映。
獅子林位於蘇州城內東北部,始建於元至正二年(公元1342年)。因園內石峰林立,多狀似獅子,故名「獅子林」。獅子林平面呈長方形,面積約15畝,林內的湖石假山多且精美,建築分布錯落有致,主要建築有燕譽堂、見山樓、飛瀑亭、問梅閣等。獅子林主題明確,景深豐富,個性分明,假山洞壑匠心獨具,一草一木別有風韻。
留園坐落在蘇州市閶門外,始建於明代。清代時稱「寒碧山莊」,俗稱「劉園」,後改為「留園」。留園佔地約50畝,中部以山水為主,是全園的精華所在。主要建築有涵碧山房、明瑟樓、遠翠閣曲溪樓、清風池館等處。留園內建築的數量在蘇州諸園中居冠,其在空間上的突出處理,充分體現了古代造園家的高超技藝和卓越智慧。
拙政園位於蘇州婁門內,是蘇州最大的一處園林,也是蘇州園林的代表作,明代正德四年(1509),官場失意還鄉的朝廷御史王獻臣建造此園,取晉代潘岳《閑居賦》中「灌園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是亦拙者之為政也」之意,名「拙政園」。四百多年來,拙政園幾度分合,或為「私人」宅園,或做「金屋」藏嬌,或是「王府」治所,留下了許多誘人探尋的遺跡和典故。 全園分東、中、西、住宅四部分。中部山水明秀,廳榭典雅,花木繁茂,是全園的精華所在。西部水廊逶迤,樓台倒影,清幽恬靜。東部平崗草地,竹塢曲水,空間開闊。
盆景園與雅石齋是鑲嵌在拙政園中的二顆璀璨的明珠。拙政園西部一片清影搖曳的竹籬牆內,集萃著蘇派盆景的精品,它被稱為「名園瑰寶」,擁有50餘個品種,近萬盆盆景。雅石齋位於中部,一個池水、游廊縈繞的幽靜的小院,裡面陳列著室內清供佳品「奇石」,千姿百態的多種奇石配以紅木座架供奉於案桌、條幾,越顯鍾靈毓秀。
網師園位於蘇州城東南部。始建於南宋時期(公元1127~1279年),當時稱為「漁隱」。清代乾隆年間(公元1736~1796年)重建,取「漁隱」舊意,改名為「網師園」。網師園佔地約半公頃,是蘇州園林中最小的一座。園內主要建築有叢桂軒、濯纓水閣、看松讀畫軒、殿春簃等。網師園的亭台樓榭無不臨水,全園處處有水可依,各種建築配合得當,布局緊湊,以精巧見長,具有典型的明代風格。
蘇州園林在有限的空間范圍內,利用獨特的造園藝術,將湖光山色與亭台樓閣融為一體,把生意盎然的自然美和創造性的藝術美融為一體,令人不出城市便可感受到山林的自然之美。此外,蘇州園林還有著極為豐富的文化底蘊,它所反映出的造園藝術,建築特色以及文人騷客門留下的詩畫墨跡,無不折射出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精髓和內涵。
『拾』 拙政園、滄浪亭、留園、獅子林分別是哪個朝代修建的
3 1 4 2
滄浪亭、獅子林、拙政園和留園分別代表著宋(公元960~1278年)、元(公元1271~1368年)、明(公元1368~1644年)、清(公元1644~1911年)四個朝代的藝術風格,被稱為蘇州「四大名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