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幫忙寫一篇論文,關於結合史實論述工藝美術運動的主要設計理論,八百字,謝謝。。。。。
工藝美術運動雖然是由設計師自發發起的,但是,由於人們的審美觀念的變化、工業革命以後產品外觀設計的醜陋等事實,使這場運動發展迅速,從英國蔓延到了歐洲大陸的法國、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以及美國。影響所及,涉及到建築、傢具、陶瓷、金屬工藝、染織品和平面設計等領域、范疇。
1、建築與室內設計
建築與室內設計可謂是受工藝美術運動影響最早的領域。這不僅表現在工藝美術運動的倡導者基本上是一些建築設計師,而且在建築與室內設計領域充分體現了工藝美術的思想。
除了我們前面所列的一些設計師在建築與室內設計領域所作的工作以外,英國還有飛利浦•威柏(Philip Webb)、諾爾曼•蕭(Norman Shan);美國有弗蘭克•賴特、格林兄弟(Green and Green)。其中後者在洛杉磯的帕薩蒂納市設計的根堡住宅(The Gamble House)具有強烈的工藝美術運動特徵。整個建築採用木構件,講究柱結構的功能性和裝飾性,吸收東方建築和傢具設計中裝飾性地使用功能構件的特徵,強調日本建築的模數體現和強調橫向形式的特點。
2、傢具設計
傢具設計是工藝美術運動影響最大的領域。除了莫里斯的「紅屋」設計以外,一批著名的設計師都設計了頗具工藝美術運動風格的傢具——簡潔、質朴,沒有過多虛飾結構,並注意材料的選擇與搭配。如英國查爾斯•沃塞(Charles Voysey,1857—1941)他習慣選用橡樹木料,造型簡單而結實大方,而比較少有中世紀風格的重復出現,偶爾採用黃銅或紅銅作裝飾,風格清新、輕巧。比較莫里斯的傢具設計,沃塞的設計更加實在,也更加容易批量化生產,對於工藝美術運動為大眾服務的精神來說,沃塞顯然比莫里斯在實踐上更加接近精神的實質內容。又如斯各特在傢具設計方面喜歡採用動物和植物的紋樣來做裝飾,以凸出的線條來勾勒出這些自然紋樣來,因而風格頗典雅。再如美國古斯塔夫•斯提格利設計的傢具(圖2-10),由於他對於東方風格,特別是中國的傳統傢具風格的優點了解得十分深刻,因此,他設計的傢具,無論是其木結構方式,還是裝飾細節,乃至金屬構件,都有明顯和強烈的東方特色,可以看到中國明代傢具的影響,這是東西方設計比較早的直接影響成果之一。
3、陶瓷設計
從總體上說,工藝美術運動時期的陶瓷設計雖仍以實用性小,主要供陳設與玩賞的藝術瓷為主,陶瓷設計家和製作者們忙於提高溫釉及窯變等品種的實驗,但在克里斯托夫•德累塞、馬克•馬歇爾(Markv Marshall)、威廉•德•摩根(Williamde Morgan)和科爾曼(W•S.Coleman)等人設計已帶有明顯的植物有機形態的特點,特別是美國辛辛納提市魯克伍德,陶瓷廠(Rookwood Pottery)的產品(圖2-11),具有工藝美術運動典型痕跡特徵。
4、金屬工藝設計
工藝美術運動的金屬製品設計也很引人注目,它不僅是設計師們表達技術與藝術相結合的思想的一個重要方面,而且其設計更少無用的虛飾,更富於現代感,具有濃厚的哥特風格特點,造型比較粗重。在陶瓷設計方面作出了較大貢獻的有前所述阿什比和德累塞同樣在金屬工藝設計方面作出了巨大貢獻。查爾斯•羅伯特•阿什比(Charles Robert Ashbee,1863—1942)原在劍橋大學學習歷史,受拉斯金影響,於1888年創辦「手工藝協會」,從事銀器和傢具等的設計。他設計的銀器造型高貴、典雅,帶有修長彎曲的把手或支腳,是工藝美術運動中最精美且最具代表性的金屬製品(圖2-12)。而出身於植物學教授的克里斯托夫•德累塞(Dr Christopher Dresser 1834—1904),其金屬製品設計造型以簡結的幾何形為主,外表光滑,運用鉚釘銜接,已有工業化生產的痕跡,具有從手工藝向工業化生產發展的特徵,甚至後來的包豪斯設計都從中獲得靈感。
5、染識品設計
由於莫里斯對染織業興趣最大,所以其對英國工藝美術運動中染織品設計的影響也最直接。他反對在染織上使用任何化學染料,堅持使用天然染料。他親自設計壁掛、地毯、壁紙等,常用的紋樣是纏繞的植物枝蔓與花葉,自然氣息濃厚(圖2-13)。在莫里斯的影響下,英國工藝美術運動期間出現了一批染織品設計家。如莫頓•阿比(Merton Abbey)於1883年設立了自己的染織工場,生產各種地毯和掛毯,稱為「漢姆史密斯式」(Hammersmith),這些染織品的設計與他早期的牆紙設計風格是一致的,都採用大量的自然主義動機,特別是植物的枝條蔓葉,採用纏枝花的四方連續布局,內中雜以各種小鳥,色彩比較優雅朴實,在當時彌漫市場的繁瑣的維多利亞風格中獨樹一幟,很受歡迎。此外,設計家戴依(Lewis F.Day)、A.H.馬克穆多(A.H.Mackmurdo),以及莫里斯的女兒瑪利•莫里斯等,設計生產刺綉、地毯、牆紙等,具有一定「工藝美術」運動的特徵。
6、平面設計
平面設計可謂是英國「工藝美術」運動比較有成就的一方面,莫里斯堪稱是奠定這場運動平面設計基礎的人物。1890年,莫里斯創辦凱倫蘇格特印刷廠,著手進行書籍裝幀設計,1896年,曾出版過被認為書籍裝幀史上最傑出的版本之一《橋沙集》,在莫里斯的影響下,工藝美術風格的平面設計在英國、美國和其它歐洲國家迅速發展開來。出現了包括了馬克穆多、奧布里•文特生•比亞茲萊(Aubrey Vincent Beardsley,1872—1898),比利時的亨利•凡德•威爾德(Henrivande Veldt)、法國的阿爾豐索•穆卡(A.Mucho)等設計師。
馬克穆多設計的《玩具馬》(the Hobby Horse),是比較早的具有影響的工藝美術風格的平面設計作品,它是一本季刊,其設計以流暢黑白線條裝飾插圖而見長
由於「工藝美術」運動時期包括莫里斯在內的設計家在平面設計方面具有強烈哥特復興特徵。這一點與當時流行的拉斐爾前派兄弟會的繪畫風格是一脈相承的,表現了英國社會上在平面設計方面的浪漫主義傾向。所以遭到了劉易斯•戴依(Lewis F.Day)等人的指責,他曾住在1899年的一本期刊《東方雜志》(the Easter Journal,1899)撰文批評莫里斯,認為他的書籍設計過於沉溺於復古主義,過分古舊和沉重,他認為這樣的復古傾向,完全違背了莫里斯一向主張和倡導的設計社會化、民主化、大眾化的立場和原則,使書籍無法成為大眾的普及讀物,而全落為少數收藏家的收藏品。
為了扭轉莫里斯等人的平面設計風氣,戴依和插圖畫家傑西•金(Jessie M.King)、格里那維(Kate Greenaway)合作,創造出一種為廣大兒童的讀物設計風格來。他們的設計充滿了兒童的天真、浪漫色彩,無論是字體、插圖風格,還是布局排版,都輕松可愛,深受兒童的喜愛。他們的這種設計風格影響了當時和稍晚的許多平面設計家和插圖畫家,其中最著名的當推比亞茲萊。他曾向莫里斯學習繪畫,後來他巧妙地吸收了日本浮世繪版畫的線條藝術,也從波斯細密畫中吸收其裝飾手法,形成自己單純、優美、秀媚的風格,尤其在描繪女性形象時,往往為主人公設計一套獨出心裁的服裝式樣,因此有他插圖的作品集一旦出版,馬上會成為閏閣中的必備書,其插圖中描繪的時裝式樣馬上便會在社會上流傳開來。
給你點資料,自己整理。
2. 建築設計中燈光的運用
建築設計中燈光的運用
顫簡導語:燈光設計是設計創意業的組成部分,在國外已經有較為先進的理念和技術,國內正處於起步階段,傳承先進的燈光設計技術與文化,提升國內燈光設計師的設計、技術水平,提升設計整體競爭力具有重要的意義。
人類的生活天天與光相伴,建築和城市與光息息相關。光顯示出的巨大藝術感染力,激發了建築師、室內設計師、城市規劃師對夜景照明創作的沖動。光是人居環境的要素,為人類居住的建築和城市創造光明、舒適、絢麗。創造優美的光環境是建築師、設計師義不容辭的責任。
光使建築的實存成為可能。隨著時間的變化,季節的更替,光的強弱發生了變化,建築的形象也隨之改變。人們就是在這樣不斷變化的形和影中感受光帶給我們的奇妙世界。正如日本著名建築大師安藤忠雄所說:“建築設計就是要截取無所不在的光,並在特定場合去表現光的存在。建築將光凝縮成最簡約的存在,建築空間的創造即是對光之力量的純化和濃縮。” 大面積的明暗對比和光影變化,反映著光與建築的完美交融。
記得老師在上課的時候講過SOHO概念的例子,撇開功能不講,自然光在其設計中就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甚至以光為裝飾。陽光感在小區環境景觀中的體現則更為直接。環境作為小區的重要組成部分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人們對自然、陽光的渴望都直接反映在對環缺散境景觀的要求上。小區中的環境景觀有別於自然環境,它是一種人造環境,是一種抽象化的自然,陽光作為自然要素之一,在這樣特定的場所中,與人、建築發生著關系,通過小區內小環境,讓人感受到它的存在。由建築圍合的環境景觀充當了陽光、雨水和風等自然要素的代言人,並成為居民生活體驗的一部分。這里絕不是一個普通的可觀賞樹木的庭院,而是會有一種觸動更深層情感的場所。在這樣一個人與自然相結合的環境中,人在精神上達到了至高的享受。通過樹種、樹形的精心挑選和搭配,綠化、水景的合理布局,鋪地、設施的巧妙安排等等,都可以在環境景觀中體現到“陽光感”無處不在。另外在這個人造自然中,盡量創造出讓人能感受陽光,聆聽風聲、雨聲的場所,滿足現代人生理、心理乃至精神上的渴望,使人們從日常生活的疲倦中解放出來。正如有些小區中設計的“陽光會所”、“陽光曲廊”等諸如此類的小品景觀,讓人充分與陽光、自然相交流,達到生理、心理和精神上的和諧統一。
光是建築藝術的靈魂
光塑造形象:物的形象只有在伏洞氏光的作用下才能被視覺感知。正確地設光(指光量,光的性質和方向)能加強建築造型的三維立體感,提升藝術效果,反之則導致形象平淡或歪曲。
光建構空間,明和暗的差異自然地形成室內外不同空間劃分的心理暗示。光的微妙的強弱變化造就空間的層次感。
光渲染氣氛:晴空萬里,細雨連綿,不同的環境帶給我們不同的心情,這當中光的變化起著重要作用。光渲染的氣氛對人的心理狀態和光環境的藝術感染力有決定性的影響。
光突出重點:沒有重點就沒有藝術而落人平庸。強化光的明暗對比能把表現的藝術形象或細節實現出來,形成搶眼的視覺中心。極高的對比還能產生戲劇性的`藝術效果,令人激動。
光演現色彩:顯色性好的人工光源可以象天然光一樣真實地演現環境,人和物的繽紛色彩;顯色性差的燈則造成顏色變異,喪失環境色彩的勉力。彩色燈光賦於光環境情感意識,使一些顏色響亮,但也會使一些顏色受到扭曲。
光裝飾環境:光和影編織的圖案,光潔材料反射光和折射光所產生的晶瑩光輝,光有節奏的動態變化,燈具的優美造型都是裝飾環境的寶貴元素,引人入勝的藝術焦點。
在以自然光源進行照明設計的時候,有一個辦法可以採用,就是你要把整座建築當作燈具,那麼光源就在建築物的外邊,就是日光與天空的散光,接下來就可以考慮建築物的開口部位,即門窗和天窗。 事實上建築物的所有表面都在改變著光線,並將光線反射進窗戶,照到物體上。自然光有兩個組成部分,一個是日光, 另一個就是天空的散光。日光就是由太陽直接照射出來的光束;天空的散光就是空氣中的微粒對陽光的散射。 設計人員必須清楚地意識到自然光直射與散射所產生的不同效果, 天空光的散射效果是光設計的背景,是基礎,這一點是很多設計人員沒有意識到的。
研究光與建築的關系:其中包括
1、 光本身的性質(直射光、漫反射光、光的色彩,人工光、自然光);
2、 光的形狀與建築物的洞口;洞口在牆面上的高低位置對室內光照的影響;
3、 光射入建築後的光域范圍;
4、 透光材料(全透、半透,材料的色彩對光色的影響);
5、 室內不同形式、不同位置的承影面(牆面、地面、屋面)對室內光空間的影響;
6、 光在室內的明暗變化,小面積亮光與大面積光域對室內氣氛營造的差別,可以用對比以營造空間變化。
通過研究以上6點光與建築環境的關系,運用光與建築的一些基本特性,最終去分析、思考我們要如何創造建築內特定的光氣氛。
建築光環境設計在建築節能方面同樣大有可為。天然光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能源,要有效利用它。如果自然光能進入到某一空間, 那電光源就只能算是一個補充光源,進行定點照明,平衡一些亮度而已。
首先自然採光方面,應仔細考慮窗的面積及方位,並可設置反射陽光板;建築內裝修可採用淺色調,增加二次反射光線,通過這些手段保證獲得足夠的室內光線,並達到一定的均勻度,由此減少白天的人工照明,節省照明能耗。採光窗作為建築構成一個元素,在藝術上應和建築風格協調一致,在視覺上要求舒適,無眩光,功能上要考慮光、熱與隔聲的問題。建築師根據不同建築要求設計採光窗。目前除常見的側窗和天窗外,天穹式採光窗、帶反射擋光板的採光窗、陽光凹井採光窗、帶跟蹤陽光的鏡面格柵窗和全反射採光窗使用也不少,呈現出採光窗多樣化的發展趨勢。
以往的建築採光設計都是假定天空是陰天,不考慮直射陽光。這樣的採光設計計算簡單,對陽光多變帶來的採光不穩定,過熱、眩光等問題都迴避掉了。隨著技術的發展,特別是節能的影響,國際照明委員會編寫了《國際採光指南》,為設計提供了設計依據和標准。利用晴天採光計算方法設計採光,約可減小15%的開窗面積,具有重要的節能和經濟意義。另外直射陽光進入室內,不僅可給人們提供時間信息,多變的陽光和室內植物裝飾,可增加室內視環境的情趣,賦於人有大自然的感受,可產生一種獨特的藝術效果。
“自然光總是在不停地變化著,可以使建築富於各種特徵,在空間和光影的相互作用下,我們可以創造出戲劇性”……英國建築師諾爾曼。福斯特這句話極好地表達出 “光”在設計師心目中的地位。
確實如此,我們稍做回想,就能歷數出眾多將“光”視為設計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的設計大師們:柯布西埃,路易。康,邁耶,貝律銘,安藤忠雄……,邁耶以光為筆,勾勒出濃淡相宜的“精緻水墨”,貝律銘大方又不失細膩的光的塑造,安藤忠雄以光在無機牆面上描畫的“動人表情”,簡約而純凈的氣息,一次次以它們令人震撼的藝術魅力展示光在建築設計中的無窮潛力。
如果說大師們運用自然光表現空間和質感的驚人之筆給人以無限的啟迪,那麼居室環境中人工光技術運用的巨大進步則給我們展現了又一大可作為的天地。
光表現空間設計優秀的設計方案,首先對空間做慎重考慮,因為所有的建築空間,無論有多少優點,難免有一些遺憾,首先要對其做揚長避短的再調整,即考慮對空間的二次創造,其中光對表現這種二次創造設計如強調空間、突出層次、虛化背景界限、深遠空間等有極大的作用。
背景照明:使空間更人性化
背境照明的光線使房間充盈著柔和、迷人的光線,令空間人性化。為獲得理想的背境光線,現代的照明設計採用反射自牆面和天花板的光線,這樣就可以避免產生亮點,光線也不會在人的臉上產生陰影,從而達到令人滿意的光線效果。背境照明的可以來自壁燈、吊燈或在櫥櫃、樑柱等高處光源。
重點照明:強化突出光線
重點照明採用精心布置的較為集中的光束照射某件物體、藝術品、盆景或某些建築細部結構。主要目的是取得藝術效果。重點照明的設計常常使觀賞者覺得光線是不太明亮的光源提供的,比如蠟燭或牆上的吊燈。嵌入式可調節照明裝置、跟蹤照明設備或可移動照明裝置都可以提供重點照明的光線。
可以讓燈光來營造出您所期望的情調和氛圍,取得最動人、最富戲劇性的效果。正因為燈光具有如此魅力,可以根據各個房間和空間塊面的特殊情形來進行照明規劃。由於所要達到的意圖和目標不同,設計方案自然也大相徑庭。舉例來說,如果一個房間沒有必要突出傢具物品陳設,便不妨採用漫射光照明,讓柔和的光線遍灑每一個角落,而在那些放滿藝術收藏品的區域,最有效的便是准確、直接的燈光投射,以突出主題。
一些公共活動場所(比如客廳、餐廳)需要有一種友好、親切的氣氛,產生這一效果的最好辦法是選用傳統的頂燈或枝形燈。如果還能輔以大落地窗,以便吸納自然光線,效果則更佳。
有時,照明也有一些不尋常的用法。比如,把光源嵌在大理石樓梯的台階內部,可以產生美麗的半透明光效。即使像台燈之類的家用照明用具,如果加以精心選擇,所產生的投影效果和情調也會有很多變化。例如,手制羊皮紙燈罩和日本紙燈燈罩質地比較輕薄透明,光效透過它們射向四周,顯得柔和、飄渺;而那些不太透光的燈罩會將光線向下聚攏,其效果與前者相比自然情趣迥異。要是燈架或燈罩上缺了這些飾物,如此豐富有趣的光影組合實在是難以企求的。
浴室的照明設計最好是或浪漫或平易的情調,復古的牆地磚在多層次燈光洋洋灑灑的照射下,帶來了古典的美,而局部的投射光則將我們引入深邃。
光的裝飾作用在現代居室設計中,光不再僅僅是照明作用,隨著人們對環境氣氛的要求越來越高,光所具有的裝飾效果越來越多地被設計師們所運用,光有冷暖之分,有顏色,經過“裁剪”有形狀,光與其他材質配合可共同演繹動人的場景效果。
;3. 受到「高科技」設計影響的傢具設計有哪些
一些設計家將「高科技」設計運用到產品設計當中、尤其是傢具設計當中。如德國建築家、設計家安德里斯·威柏設計的不銹鋼傢具,羅德尼·金斯曼設計的鋼管傢具,義大利建築家、設計家馬利奧·波塔、布魯斯·勃迪克和英國建築家、設計家諾爾曼·福斯特設計的許多具有「高科技」風格的傢具,都具有代表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