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孔子為了什麼,「三月不知肉味」
孔子創立的儒家學派是我國封建社會2000多年來的主流思想,由此可以看出孔子在我國歷史上產生了非常深遠的意義,至今依舊影響著世界各地的人們。孔子還有一個非常有趣的典故叫做3月不知肉味。這個典故是為了表達孔子做事專心致志,一心想要完成手上的工作,而無心思考別的事情。現在社會也用來比喻人們生活清苦,而沒有錢買肉可以吃。
聽完韶樂跟武樂的孔子,甚至連吃飯睡覺的時候都在揣摩它們的音律,以至於吃到他最喜歡吃的紅燒肉都品嘗不出美味。所以三月不知肉味也用來表示,一個人專心致志的做某一件事情,而無法感知外在事物的變化。
⑵ 孔子故里號稱「三孔」的文化遺址是哪三個
孔府孔廟孔林三孔--孔廟、孔府、孔林
山東的曲阜,是孔子的故鄉。這里有一座巨大的宮殿式建築----孔廟,有中外歷史上罕見的世襲了七十多代的貴族府第----孔府,有一片比曲阜縣城大一倍的園林墓地----孔林。孔廟、孔府、孔林簡稱為「三孔」,是我國,也是世界上不可多得的歷史文化游覽勝地。
孔廟
是祭祀孔子的地方。在中國,幾乎是每一個省府或縣城,都有一座孔廟,但是規模最大的一座在曲阜。全廟南北長1公里多,佔地327畝,共有廳堂殿廡400多間,包括三殿、一閣、一壇、三祠、兩廡、兩堂、兩齋、十七亭、五十四門坊,前後共9進庭院,布局嚴謹,氣勢雄偉,是我國規模僅次於故宮的古建築群。
孔廟的主體建築為大成殿。這座金碧輝煌的大殿,闊45.78米,深24.89米,殿高24.8米,殿基佔地1836平方米。是我國現存巨大的古建築之一,可與故宮的太和殿媲美。這個殿最引人注目的是正面十根石柱,每根柱上雕刻兩條巨龍,飛騰於雲彩之中,兩龍之間有一寶珠,故名之曰二龍戲珠。石柱均以整石刻成,氣勢磅礴。殿內有巨大的孔子塑像,像高3.3米,神采奕奕,威而不猛。孔子像兩側是顏回、曾參、孔及、孟軻「四配」的塑像,身高2.6米。另有「十二哲」塑像,身高2米。
孔廟里共碑碣3000餘塊,被人們視為書法、繪畫、雕刻藝術的寶庫。最為珍貴的是22塊漢魏六朝石刻。
孔府
又稱衍聖公府,位於孔廟的東側。孔府是孔子嫡系子孫居住的地方,漢元帝封孔子十二代孫孔霸為「關內侯,食邑八百戶,賜金二百斤,宅一區」。這是封建帝玉賜孔子後裔府第的最早記載。宋至和二年(1055年)封孔子四十六代孫孔宗願為「衍聖公」,宋徽宗時封為世襲「衍聖公」,孔府也就稱「衍聖公府」。現在的孔府基本上是明、清兩代的建築,包括廳、堂、樓、軒等463間,共九進院落,是一座典型的中國貴族門戶之家,有號稱「天下第一人家」的說法。事實上目前世界上還找不到子孫持續七十七代更久的人家。
孔府有前廳、中居和後園之分。前廳為官衙,分大堂、二堂和三堂,是衍聖公處理公務的場所。衍聖公為正一品官階,列為文臣之首,享有較大的特權。前廳另設知印、掌書、典籍、司樂、管勾和百戶廳等六廳辦事機構,為孔府服務。
中居即內宅和後花園,是衍聖公及其眷屬活動的地方。內宅的前後樓是府上老爺、太太、少爺和小姐的住房,現陳列著當年的生活用品;如古老的紅木傢具和新式的沙發。孔子第七十七代孫、末代衍聖公孔德成的房間內就擺設著當時結婚時用的中西結合的傢具。
最後一進是花園,又名鐵山園。園內假山、魚池、花塢、竹林以及各種花卉盆景等一應俱全。尤為難得的是一「五柏抱槐」奇樹,一棵古老的柏樹派生出5個分支,內中包含一株槐樹,為世所罕見。
孔府現在還保存著不少歷代珍貴文物,如商周銅器、元明衣冠、古代書畫、名人墨跡以及竹雕玉琢、瓷器琺琅等藝術珍品。此外還有大批明清以來的文書檔案。整個孔府宛如一座珍藏無數的博物館。
孔林
是孔子及其後裔的墓地。坐落於曲阜城北.佔地3000餘畝。它是我國規模最大、持續年代最長、保存最完整的一處氏族墓葬群和人工園林。
孔林神道長達1000米,蒼檜翠柏,夾道侍立,龍干虯枝,多為宋、元時代所植。林道盡頭為「至聖林」木構牌坊,這是孔林的大門。由此往北是二林門,為一座城堡式的建築,亦稱「觀樓」。四周築牆,牆高4米,周長達7000餘米。林牆內有一河,即著名的聖水——洙水河。洙水橋北不遠處為享殿。是祭孔時擺香壇的地方。殿前有翁仲、望柱、文豹和角端等石獸。享殿之後,正中大墓為孔子墳地,墓前有巨碑篆刻「大成至聖文宣王墓」。東邊為其子「泗水侯」孔鯉墓;前為其孫「沂國述聖公」孔子思墓。據傳此種特殊墓穴布局稱之為「攜子抱孫」。
孔子墓前東側有三亭,是宋真宗、清聖祖和清高宗來此祭孔時停留之處,叫作「駐蹕亭」。
孔林中除孔子墓外,氣派較大、墓飾規格也高的,要數第七十二代孫孔憲培妻子的墓——於氏坊。這位於氏夫人原來是乾隆皇帝的女兒,因當時滿漢不通婚,皇帝便將女兒過繼給一品大臣於敏中,又以子女名義下嫁給衍聖公,故稱於氏坊。
孔林里還有一位名人之墓,那就是清代戲劇家孔尚任,他因著《桃花扇》一書面名盛一時。他的墓穴位於內圈外側的東北角。墓碑上刻有:「奉直大夫廣東清吏司員外郎東塘先生之墓。」孔尚任曾為康熙皇帝導游孔廟和孔林,由於他學識淵博,講解生動而深得皇帝的賞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