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傢具家居 > 奧賽羅傢具

奧賽羅傢具

發布時間:2021-01-24 17:32:06

Ⅰ 世界著名頂級高檔的義大利傢具有哪些

Volpi(沃爾皮)、Zanaboni(扎納博尼)、Andrea
Fanfani(梵琺尼)、Flou(福版樂)、Cassina(卡西納)、Poltrona
Frau(玻托那福權勞)、LINEATRE(利奈德萊)、Grilli(格萊麗)、BM
Style、Rimadesio(理瑪德修)等義大利奢侈傢具品牌,由:Nicola
Auciello(尼古拉·奧賽羅)、Alessandra
Avagnano(亞歷桑德拉·阿凡尼亞諾)、Corrado
Becchio(克拉多·貝基奧)、Daniele
Boldorini(丹尼爾·波多里尼)等國際知名設計大師設計完成,產品涉及衛浴、桌椅、沙發、床、櫃等室內傢具各個領域,營造了中國版的義大利奢侈傢具之都,將西方文明帶到中國這片神奇的土地。
此類義大利的代理http://www.italyclassico.com
義大利之家。

Ⅱ 貝多芬的故事

路德維希·凡·貝多芬(1770-1827) 是十八世紀後年葉以來世界最著名的德國 音樂家。1770年12月26日貝多芬誕生於 德國萊茵河畔的波恩城。他的祖父原是荷 蘭籍,移居德國後,曾任當地宮廷樂長。 父親是個男高音歌手,母親是宮廷御廚的 女兒。貝多芬生長的年代,正是約瑟夫二 世實行"開明專制"的時期,波恩的統治者也實行了一些改良的 措施。波恩成了當時德國啟蒙運動的中心地之一。貝多芬的幼年 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起來的。但是,貝多芬童年很不幸福, 嗜酒成癖的父親敗壞了家業,他企圖把四歲的貝多芬變成搖錢 樹,一心想讓自己的兒子也成為莫扎特式的神童,因此他不只強 迫孩子練琴,而且常常夜半三更酗酒回家後把孩子從熟睡中拖起 來拉琴,不滿八歲的貝多芬被強迫在寇恩的聽眾面前表演、賣 藝,十一歲的貝多芬就開始在劇院的樂隊里工作。這種嚴酷的童 年生活,使貝多芬很早就走上了獨立的以音樂謀生的道路,同時 也就養成了他堅毅倔強的性格。
從1781年起,貝多芬在劇院工作的同時,跟樂隊指揮奈弗學 習巴赫的《平均律鋼琴曲》和作曲法。奈弗是位很有修養、傾向 於啟蒙運動的作曲家.指揮家,他對發展德國的民族歌劇、清唱 劇都曾有過貢獻。貝多芬通過向這位老師學習,認識到學習德國 民族音樂傳統的重要,並在奈弗的引導下也接受了啟蒙運動的影 響,對德國當時的進步文學發生了濃厚的興趣。
1787年以後,貝多芬擔起了全家生活的經濟重擔。但貝多芬 並未被艱難困苦的適遇所屈服,他設法在波恩大學旁聽哲學課, 他醉心於誦讀和研究古代神話、希臘文和拉丁文的古典文學,他 對莎士比亞、席勒、歌德等人的作品非常喜愛。他雖然沒有莫扎 特的早熟天賦,也沒有莫扎特優越的學習條件,而他那孜孜不倦 的自學所取得的成就,是他所有的前輩都不及的。
1789年的法國資產階級革命和萊茵河流域進步的反封建運 動,對貝多芬的思想成長起了巨大的作用,他逐漸把追求"自由、 平等.博愛"作為自己的政治理想。1790年他創作的大合唱《約瑟 夫二世之死》,把約瑟夫二世當做人民的救世主來贊頌,這一方 面表現出他對共和理想的追求,同時也反映出貝多芬早年對改良 主義的不合實際的幻想。這部作品也是貝多芬把聲樂和交響樂溶 為一體的最早嘗試。
1792年,貝多芬在海頓的鼓勵與支持下,來到維也納定居。 他起先是以一位天才的青年鋼琴家出入維也納的貴族門庭,並受 到貴族們的熱情接待和保護,他也曾一度產生過對上流社會的幻 想。但是,貝多芬所處的時代畢竟與海頓,莫扎特的時代不同, 時代賦予貝多芬更成熟的資產階級自覺性和個人的自信和自尊。 因而他一開始就不甘願做貴族門的奴僕,而是要與貴族們有平等 的地位。後來貝多芬漸漸發現自己的資產階級理想和當時的封建 社會有著很大的矛盾,再加上他1796年開始面臨耳聾的威脅,使 貝多芬很快增長起一種對現實不滿,對個人命運反抗的思想感情。
1797年後,貝多芬患了耳聾病,病情逐年惡化。對一個音樂 家說來,再沒有比這一打擊更沉重的了!惡魔限制了作曲家同外 界的交往,妨礙了他的鋼琴演奏,他不得不放棄演出 ,而長期隱 居在維也納鄉村。
從1800年起,貝多芬在創作上很自然地逐漸 脫開海頓和莫 扎特的影響,力求創造自己的藝術風格,追求新的理想。他於 1803年完成的《第三交響曲》(《英雄交響曲》)標志了他在創作 上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成熟時期。他這一時期的創作力極 為旺盛,表現出巨人般的工作能力,涌現出許多傑出的作品。貝 多芬成熟時期作品的基本思想邏輯——「通過斗爭,得到勝利", 在這一時期中逐步得到確立,英雄性、群眾性的交響樂新風格形 成了,革命的內容、戲劇性的交響樂發展手法、形式上的各種重 大革新等等,在這一時期都獲得了進一步的發展。貝多芬最傑出 的作品,幾乎都是在他後半生三十年生涯的耳聾狀態中創作的。
1815一1819年是貝多芬經歷的四年危機時期。當時,歐洲陷 入了反動的封建復辟時期,資產階級的革命力量遭到扼殺,黑暗 籠罩著歐洲大陸。這個時期貝多芬的思想較為復雜,他的自信和 堅定被失望和動搖所襲擾;創作上的英雄風格向抒情性風格轉 變;作品很少,大部分時間花在收集、探索和改編歐洲各國的民 歌上。這充分說明資產階級上升時期的共和主義者是有其歷史局 限的。然而,貝多芬最後終於從沉默中掙扎出來,度過了他的危機 時期。從1819年起,貝多芬重又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反封建的 斗爭中來。此時他創作的五首鋼琴奏鳴曲、五首弦樂四重奏,乃 至他創作中最偉大的《第九交響曲》(《合唱交響曲》)等作品都 具有深刻的意義。但貝多芬最後的晚年是他一生最悲慘、最痛 苦的年月,孤寂和貧困的威脅使他窮愁潦倒,孑然一身,1827年 3月26日病逝於維也納。據說在他臨終的一刻,暴雨雷電交加, 貝多芬舉起乾枯的手臂向天空作最後的奮擊。這種生命不息戰斗 不止的精神,全部貫注在他那些不朽的巨作中。
貝多芬是人類藝術上最偉大的創造者之一。他一方面有著卓 越的音樂天斌、熾熱的叛逆氣質和巨人般的堅強性格;另一方面 他那百折不撓的意志和對社會的責任感而產生的崇高思想,形成 他作為一個音樂家的特殊品質。他通過自己的創作,特別在他的 九部交響曲中,反映了那個時代偉大的人民運動和最進步的思 想。他以時代和個人的命運為題,通過深刻的哲理和感人的藝術 形象相結合,寫出了一系列交響樂作品,表現了從斗爭到勝利、 從黑暗到光明、從苦難到快樂的 資產階級上升時期的精神歷程, 他的九首交響曲象珍珠一樣永遠閃閃發光。
通過對貝多芬九首交響曲的研究和分析,特別是其中四首 (即第三.五、六,九首)標題性交響曲的剖析,我們不僅可以 了解貝多芬全部創作的基本面貌和他那偉大而純真的思想,而且 可以了解到交響樂創作上的重大革新,可以看到交響樂是如何從 海頓、莫扎特時代過渡到以舒柏特、門德爾遜為代表的新發展時 期。早在貝多芬在世時他就已被公認是具有世界意義的音樂家, 他既是偉大的古典作曲家,又以浪漫派的先驅而載入史冊。

生平作品
交響曲C大調第一號交響曲D大調第二號交響曲降E大調第三號交響曲(英雄)降B大調第四號交響曲C小調第五號交響曲(命運)F大調第六號交響曲(田園)A大調第七號交響曲F大調第八號交響曲戰爭交響曲(威靈頓的勝利)D小調第九號交響曲(合唱)
管弦樂G小調小提琴浪漫曲F大調小提琴浪漫曲
弦樂四重奏降E調第十二號A小調第十五號降B調(大賦格曲)降B調第十三號升C小調第十四號F大調第十六號偉大追逸曲
宗教音樂D大調(庄嚴彌撒曲)
鋼琴作品給愛麗絲
歌劇費德里奧
合唱曲合唱幻想曲
小提琴與鋼琴奏鳴曲F大調(春)C小調奏鳴曲G大調(克羅采)
協奏曲C大調第一號鋼琴協奏曲降B大調第二號鋼琴協奏曲C小調第三號鋼琴協奏曲C大調六重協奏曲G大調第四號鋼琴協奏曲D大調第一號小提琴協奏曲降E大調第五號鋼琴協奏曲(皇帝)
序曲雷奧諾拉序曲柯里奧蘭序曲艾格蒙序曲雅典廢墟序曲史蒂芬生序曲命名日慶典序曲
奏鳴曲 變奏曲C小調鋼琴奏鳴曲(悲愴)升C小調鋼琴奏鳴曲(月光)D大調鋼琴奏鳴曲(田園)降E大調英雄變奏曲D小調鋼琴奏鳴曲C大調鋼琴奏鳴曲(華德斯坦)降E大調鋼琴奏鳴曲(告別)E小調鋼琴奏鳴曲降B大調鋼琴奏鳴曲(漢馬克拉維亞)狄亞貝里變奏曲
《月光》
創作於1801年。盡管在過去一首音樂因為有了俗稱而變成非常通俗化的例子不少,但從來沒有像這首奏鳴曲這樣,因「月光」這一俗稱而變成名滿天下的名曲。「月光」這一名稱,據說是緣於詩人雷爾斯塔布(1799-1860)評論說:第一樂章使人想起「猶如在瑞士盧塞恩湖月光閃爍的湖面上搖盪的輕舟一樣」。由雷爾斯塔布的出生年推測,「月光」的俗稱成為一般化,是在出版後經過相當時日以後的事情。不過,這首樂曲似乎一開始就有了相當的名氣,使貝多芬反而有一點感到心煩,究其原因,不能否認的,不但是因為這首樂曲含有容易招來文學面上的遐想要素非常強烈,因而成為蜚聲鵲起的原因,而且除了「月光」以外,也另有各種獨創的解釋和牽強附會的傳說。其實這首奏鳴曲貝多芬自身的命名是與作品27之1同樣是「幻想曲風的奏鳴曲」。在第一樂章,一樣是全部為舍棄奏鳴曲形式的幻想性的,即興性的柔和抒情曲,到第二樂章即轉換氣氛,然後到達於屬於這一奏鳴曲重心的第三樂章。第三樂章是熱情的奔流,不但其奔流的激烈是在這一時期的所有奏鳴曲中極為罕見,而且是結構非常卓越的奏鳴曲形式。如果將此第一樂章的瞑想性,第三樂章的激情性與當時的貝多芬的戀愛事件、耳疾,以及一八O二年的海里根城遺書等一連串的悲劇看來,是有不可分的關聯,似乎也說得通,然而遺憾的是並沒有具體的資料能證實這些關聯。 演奏時間:大約十五分鍾。
英雄交響曲
貝多芬嚮往著自由、平等、博愛的理想,是1789年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的熱烈擁護者。1798年,柏納多特將軍(1763—1844)出任法國駐維也納大使,貝多芬常到他的家裡,並和他周圍的人有密切的交往。1902年,貝多芬在柏納多特的授意下,動手寫作獻給拿破崙的《第三交響曲》。在他的心目中,拿破崙是摧毀專制制度、實現共和理想的英雄。1904年,貝多芬完成了《第三交響曲》,他准備把它獻給拿破崙。正在此時,拿破崙稱帝的消息傳到了維也納。貝多芬從學生李斯(1784—1838)那裡得知這個消息時,怒氣沖沖地叫道:「他也不過是一個凡夫俗子。現在他也要踐踏人權,以逞其個人的野心了。他將騎在眾人頭上,成為一個暴君。」說著,走向桌子,把寫給拿破崙的獻詞一撕為二,扔在地板上,不許別人把它拾起來。
過了許多日子,貝多芬的氣憤才漸漸平下來,並允許把這部作品公之於世。1804年12月,這部交響曲在維也納羅布科維茲親王的宮廷里初次演出。1805年4月在維也納劇院的第一次公開演出,是由貝多芬親自指揮的,節目單上寫著:「一部新的大交響曲,升D大調,路德維希·凡·貝多芬先生作,獻給羅布科維茲親王殿下。」奇怪的是,貝多芬不說是降E大調,而說是升D大調。1806年10月總譜出版時,標題頁上印著: 英雄交響曲 為紀念一位偉人而作 從此,《第三交響曲》就被稱為「英雄交響曲」。
命運交響曲
貝多芬的《c小調交響曲》(作品67)開頭的四個音符,剛勁沉重,彷彿命運敲門的聲音。這部作品因此被稱作《命運交響曲》。
《命運交響曲》作於1805至1808年。貝多芬在1808年11月寫給他的朋友韋格勒(1765—1848)的信中,就已經說出:「我要卡住命運的咽喉,它決不能把我完全壓倒。」「命運敲門的聲音」在1798年所作《c小調鋼琴奏鳴曲》(作品10之1)的第三樂章中就已經出現過,以後又出現於《D大調弦樂四重奏》(作品18之3)第三樂章、《熱情奏鳴曲》(作品57)第一樂章、第三《雷奧諾拉》序曲(作品72)、《降E大調弦樂四重奏》(作品74)等作品中,可見,通過斗爭戰勝命運,是貝多芬一貫的創作思想。
《命運交響曲》所表現的如火如荼的斗爭熱情,具有強大的感染力。西班牙女低音歌唱家馬麗勃蘭第一次聽《命運交響曲》時,嚇得心驚肉跳,不得不退席而去。拿破崙的一個舊日的衛兵,聽了第四樂章開頭的主題,不禁跳起來喊道:「這就是皇上!」
柏遼茲把《命運交響曲》中驚心動魄的斗爭形象,看作是「奧賽羅聽信埃古的讒言,誤認黛絲德蒙娜與人私通時的可怕的暴怒。」
舒曼認為:「盡管你時常聽到這部交響曲,它對你總是有一股不變的威力;正象自然界的現象雖然時時發生,總教人感到驚恐一樣。」
1830年五、六月間,門德爾松在魏瑪逗留了兩星期,和歌德作最後一次會晤,在鋼琴上為他演奏了古今著名的作品。歌德聽了《命運交響曲》的第一樂章後大為激動,他說:「這是壯麗宏偉、驚心動魄的,簡直要把房子震坍了。如果許多人一起演奏,還不知道會怎麼樣呢。」
1841年3月,恩格斯聽了《命運交響曲》的演出。他在寫給妹妹的信中贊美這部作品說:「如果你不知道這個奇妙的東西,那末你一生就算什麼也沒有聽見。」他在第一樂章里聽到了「那種完全的絕望的悲哀,那種憂傷的痛苦」;在第二樂章里聽到了「那種愛情的溫柔的憂思」;而第三、第四樂章里「用小號表達出來的強勁有力、年輕的、自由的歡樂」,又是那麼鼓舞人心。恩格斯用短短的幾句話,對《命運交響曲》作出非常中肯的概括。
第七交響曲
瓦格納稱貝多芬的《第七交響曲》(作品92)為「舞蹈的極致」、「最高形式的舞蹈」、「按照理想形式的身體運動的最妙的體現。」據說有一次他想在李斯特的鋼琴伴奏下,用舞蹈來表現《第七交響曲》。瓦格納的理想,後來由俄國舞劇編導馬辛實現了。1938年,他把這部交響曲編成了芭蕾舞,表現一個寓言式的故事情節——世界的創造和毀滅:
第一樂章:創造——在創造精神的指引下,混沌世界變成了植物和動物的有秩序的住所。出現了男人和女人,還有危險的蛇。
第二樂章:大地——地球上出現了憎恨和強暴。一群男人和女人哀悼著被謀殺的少年。
第三樂章:天空——天空中的神和女神對大地上的騷亂無動於衷,依然盡情歡樂。
第四樂章:酒色和毀滅——人們沉於酒色。神看見他們惡劣地模仿上界的歡樂,因為憤怒,用火毀滅了世界。 1938年5月,這出舞劇由巴西爾的俄國芭蕾舞團在摩納哥的蒙特卡洛作了第一次演出。
貝多芬大事年表
1770年 12月17日,路德維希——宮廷歌手約翰·凡·貝多芬和妻子瑪利亞瑪格達蕾娜的第二個孩子,在波恩聖雷米吉烏斯教堂受洗。
1778年 3月26日,「六歲童星」首次登台公演。
1779年 10月,克里斯第安戈特羅布內弗來到波恩,擔任貝多芬的老師。
1782年 通過弗蘭茨·蓋哈爾德·韋格勒結識了封·布羅伊寧一家。 根據德賴斯勒爾的一首進行曲所作的九首變奏曲在曼海姆出版。
1784年 2月15日,科隆大主教和選侯馬克西米利安·弗里德里希逝世;瑪麗亞·特雷西亞 女皇最小的兒子馬克西米利安·弗蘭茨即位。6年27日,成為波思宮廷樂隊的正式成員。
1787年 3月至4月,首次去維也納旅行,與莫扎特會面。7月17日,其母因肺結核病故。
1788年 貝多芬後來的朋友和資助人華爾斯坦伯爵來到被恩。12月14日,卡爾·菲利普·埃馬努埃爾·巴赫在漢堡逝世。
1789年 7月14日,法國大革命爆發。
1790年 2月20日,奧皇約瑟夫二世逝世。見多芬患下腹疼痛症。 12月25日,約瑟夫·海頓旅行途中路過波恩。
1791年 3月6日,演出一首騎士芭蕾舞的配樂。

Ⅲ 請各位幫忙點評一下關於貝多芬的文章,明天就要用,急!!!!!!!!!!

此外,擁有350年歷史的維也納國家歌劇院也坐落於此。目前,維也納國家歌劇院已成為世界歌劇中心。國家歌劇院從創建就有獨特的演出風格,聘用過許多音樂大師主持歌劇院事務,像古斯塔夫·馬勒爾、理查·施特勞斯和卡拉揚等。歌劇院從秋季到第二年夏季,一般演出300多場世界第一流的歌劇和芭蕾舞劇。現在, 維也納國家歌劇院已成為世界歌劇舞劇舞台的中心。二戰結束時,歌劇院被炸成廢墟。戰爭一結束,奧地利人首先修復的便是國家歌劇院,修復時間歷時8年。歌劇院建築風格是希臘和羅馬式的混合,有高高的拱門和拱式雕花窗,屋頂部分有石雕裝飾,還有兩個銅雕像。建築側面有噴泉。歌劇院內部裝飾豪華,舞台非常大,觀眾席位有1600多個,同時還為生活不富裕的音樂愛好者提供了67個站位,站票的票價不到高級包廂票價的百分之一。在藝術走廊里,有14座著名作曲家的半身雕像(包括莫扎特、貝多芬、羅西尼等)。
在維也納的市立公園里,聳立著一些音樂家的雕像:抒情曲之王舒伯特大理石全身座像和大理石拱門內約翰·施特勞斯拉小提琴的金色雕像等等。
在市立公園里有一個經常貝多芬演奏音樂會的小廣場,還有一所可以容納150人的音樂廳,冬季就在這里舉行音樂會,夏季則在廣場舉行露天音樂會。音樂廳前有座青藤環繞的亭子,是貝多芬談干琴的地方。

閱讀全文

與奧賽羅傢具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夢之潤家居 瀏覽:264
員工區傢具 瀏覽:132
福州防水接頭什麼店可以買到 瀏覽:928
防水驗收合格率多少為合格 瀏覽:278
手錶的保修單和發票丟了 瀏覽:795
傢具鋁材定製是指哪些 瀏覽:597
電動車維修店電話 瀏覽:305
珠海哪裡有傳奇傢具品牌 瀏覽:67
4s店維修汽車多久有配件嗎 瀏覽:710
廢舊角料怎麼翻新 瀏覽:316
南通惠普售後維修點 瀏覽:239
維修和清洗油煙機哪個好 瀏覽:705
徐州格力空調售後維修 瀏覽:82
挖挖機小劈維修視頻 瀏覽:698
大連哪些家電賣場 瀏覽:700
筆記本用膠水粘過了還保修嗎 瀏覽:261
木傢具搭什麼牆 瀏覽:216
華誼兄弟傢具 瀏覽:6
家居顧問做什麼的 瀏覽:612
九江哪裡有維修單反鏡頭的 瀏覽: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