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螞蟻有什麼習性
螞蟻的繁殖習性
螞蟻的繁殖的過程一般分為交配、產卵、分窩三個部分。當一窩螞蟻達到一定數量時,蟻後就提前繁殖出雄性螞蟻和雌性螞蟻,時機成熟後雌性螞蟻飛出窩巢交配後建立自己的窩巢開始繁殖後代成為一個新的家族。螞蟻屬完全變態的昆蟲。完全變態就是由卵到成蟲要經過幼蟲期和蛹期這樣一個變化過程
一、螞蟻的外部形態
螞蟻的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有6足,體壁薄且有彈性,有膜翅,硬而易碎。
二、螞蟻的生長概況
從卵到小工蟻要經過14天,通過幼蟲、蛹等兩個環節。卵為白色或淡黃色,細長形,大小為0.5毫米,形如米粒狀。幼蟻為乳白色,前端較細,常做彎曲狀,易被人們誤認為是「蟻卵」。蛹是最後一齡,幼蟻體縮短,不食不動,被稱為前蛹,前蛹蛻皮後即為蛹。蛹初為乳白色,後漸變為黃褐色。常堆放在一起,也被誤認為「蟻卵」。
螞蟻的壽命比較長,個別螞蟻的壽命長得驚人,有的工蟻可活7天,蟻後壽命可長達20年。但一隻離群的螞蟻只能活幾天。這是由於蟻群內部明確分工和各負其責、相互依存的群體結構所致。這是其繁殖的基本因素。
三、螞蟻的食性
螞蟻因食性分為:低等種類,肉食性,以昆蟲、小動物乃至病、死的大動物為食;臭蟻亞種,切葉蟻亞科及蟻亞科中的較高等種類,對動植物均能取食,尤喜蚜、蚧蟲分泌的「蜜露」;其他大部分蟻類為草食性,多以枯物葉片、種子、果實、枝乾等為食。
擬黑多刺蟻屬較高等雜食性種類,可喂米糠、麥麩、豆類、糖類、瓜果類及動物性飼料如魚粉、蠶蛹、骨頭、雞蛋、死活蟲等,也可用雞飼料或自配飼料。
四、螞蟻的生理習性
1.螞蟻在15℃~40℃之內都可正常生長,但最佳溫度為25℃~35℃之間。冬季低於10℃就進入冬眠。
2.蟻的土壤濕度應控制在10%~20%之間;空氣相對濕度應控制在70%~90%之間。
3.蟻是群集而居的社會性昆蟲,而且戀巢性很強。多數種類築巢於地下,且食性雜,一般植、肉兼有。擬黑多刺蟻和其它螞蟻一樣,一般以窩為一個家庭。一窩中有蟻王(雄蟻)蟻後(雌蟻)有一個或數十個。工蟻專築巢、覓食、育幼等,數量最多;兵蟻保衛群眾安全,數量較少。
五、螞蟻的繁殖習性
螞蟻的繁殖的過程一般分為交配、產卵、分窩三個部分。當一窩螞蟻達到一定數量時,蟻後就提前繁殖出雄性螞蟻和雌性螞蟻,時機成熟後雌性螞蟻飛出窩巢交配後建立自己的窩巢開始繁殖後代成為一個新的家族。螞蟻屬完全變態的昆蟲。完全變態就是由卵到成蟲要經過幼蟲期和蛹期這樣一個變化過程
螞蟻是地球上最常見的昆蟲,數量最多的昆蟲種類。由於各種螞蟻都是社會性生活的群體,在古代通稱「蟻」。據現代形態科學分類,蟻可分兩大種群:螞蟻類和白蟻類。
螞蟻
螞蟻的種類繁多,世界上已知有9000多種,我國國內已確定的螞蟻種類有600多種。螞蟻的壽命很長,工蟻可生存幾星期至3-7年,蟻後則可存活十幾年或幾十年。一蟻巢在1個地方可生長年,甚至50多年。
屬於節肢動物門,昆蟲綱,膜翅目,蟻科。
蟻的外部形態分頭、胸、腹三部分,有六條腿。蟻卵約0.5毫米長,呈不規則的橢圓形,乳白色,工蟻體細小,體長約2.8毫米,全身棕黃,單個蟻要細看才易發現。雄、雌蟻體都比較粗大。腹部肥胖,頭、胸棕黃色,腹部前半部棕黃色,後半部棕褐色。雄蟻體長約5.5毫米。雌蟻體長約6.2毫米。
螞蟻是群集而居的社會性昆蟲,而且戀巢性很強。多數種類築巢於地下,且食性雜,一般植、肉兼有。同巢中世代重疊,同時間內三品(蟻後、蟻王、兵蟻)都有。在一般地理及氣候條件下無明顯的休眠或滯育現象。 擬黑多刺蟻和其它螞蟻一樣,一般以窩為一個家庭。一窩中有蟻王(雄蟻)蟻後(雌蟻)有一個或數十個。工蟻專築巢、覓食、育幼等,數量最多;兵蟻保衛群眾安全,數量較少。一窩螞蟻一般為500~2000隻,一年可繁殖分出15~25窩。 螞蟻生長、繁殖溫度為15~40℃,適宜溫度為19~29℃,10℃以下入洞冬眠。洞內要求空氣濕度為90%~95%,飼養沙土含水量為10%~15%。 飼養螞蟻首先要選擇空餘房間10~20平方米,或在空餘地搭棚進行飼養。當前人工飼養方法有床式池養殖法、缸式養殖法、室內放養法、箱式立體養殖法等四種。
螞蟻,一個小小的生命,卻潛藏著巨大無比的力量,螞蟻一個脆弱的生命,很可能會被一下小小的磨擦碰撞奪走生命;然而,螞蟻的生活卻非常豐富、有趣。
偶然的一天,我對小小的螞蟻產生了興趣。
夏天,非常炎熱。每次吃飯時,我便去院子里。有一次,我吃飯時,往地上灑了許多米粒。不一會兒,那些螞蟻就如同瘋子似地紛紛向這邊走來,起初,一個螞蟻托起了一個米粒,可是卻被另一個螞蟻搶走了。我覺得十分有趣,放下碗筷,蹲下來仔細觀察螞蟻,在觀察的過程中,我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為什麼螞蟻出來完覓食後,又按照原來的路線返回來呢?帶著這個問題,我不斷地、反復地思考。我也向爸爸請教過。可爸爸卻讓我自己實踐,自己獲取結果。於是,我一直在想這個迷題。終於,我在一本書上,看到了這樣的介紹:螞蟻出去時,會留下自己的氣味,然後,找完食物,再按照自己留下的氣味沿路返回。看到這則消息,我恍然大悟。哦,原來如此。我馬上找到一隻螞蟻,做起實驗,我看到它一步一步向那一個小顆粒走去,我馬上拿起粉筆在螞蟻的周圍畫了一圈,想阻斷它留下的氣味,看看它是否能找到回去的方向。果然,這只螞蟻不知道向哪走,只是在那個圓圈裡打轉轉。看著螞蟻那種無奈的模樣,把我逗得哈哈大笑起來,同時,也解除了我心中的疑感,螞蟻每當出來覓食時,都會在它走過的路上留下氣味,以至回去時不會迷路。
螞蟻不僅認路有著獨特的方法,它們的洞穴還非常有趣。從外觀上看,螞蟻洞穴外面的一些土粒很像一種感冒的葯――板藍根顆粒。這又使我產生了極其濃厚的興趣,我非常想知道螞蟻洞穴的內部是什麼樣的,可是沒有機會,因為螞蟻的洞穴非常小,如果用一些工具,例如小鏟、小鉤去掏就會損壞它們的洞穴。所以,探索螞蟻洞穴這項工作只能暫緩一下。令我感到欣慰的是,我發現了螞蟻的挖洞速度特別快,我用一些土把它們洞穴填住後,還不到三秒,螞蟻又把頭探了出來。
接下來,我又了解到螞蟻喜歡吃的食物的特徵。一次,我在兩張相同的紙上放上了不同的食物,一張放糖,一張放鹽,把這兩張紙擺在了院子里,大約過了五分鍾,螞蟻開始活動了。許多的螞蟻都擁向了糖的那邊,它們肆無忌彈的吃著,是那麼可愛。也使我發現了螞蟻喜歡吃甜食的特性。
慢慢地,天氣逐漸變冷,螞蟻們也非常忙碌。它們都在准備過冬。而那次我卻看見了使我非常驚奇的事情:一天傍晚,我在無意中看到許多小螞蟻在往窩里拖大蒼蠅。只見它們有的在前而用嘴咬住蒼蠅的吸管,用力向前拽;有的在後面用頭使勁往前頂;有的架著蒼蠅的翅膀;有的抬著蒼蠅的腳;有的拱到蒼蠅的身下,用背馱著拚命地向前爬;還有的回窩叫別的螞蟻也來幫忙。它們齊心協力,不一會兒就把一隻肥肥的大蒼蠅拖到了自己的洞口。
可是由於蒼蠅太大,螞蟻的洞口太小,拖不進去了。怎麼辦呢?只見們互相碰了碰頭上的觸角,好像是在商量什麼好辦法。過了一會兒,一隻個子最大的螞蟻首先爬到蒼蠅的尾部,縮著身子,張著嘴巴,一下子就把蒼蠅的皮咬破了,接著,又一隻螞蟻咬了一口;兩只,三隻……夥伴們都來了,一口一口咬起來。吃過晚飯,我拿著手電筒來到螞蟻洞前,發現蒼蠅身體裡面已被螞蟻吃光,只留下一具空空的軀殼。看完後,我感到非常震撼,那小小的螞蟻居然……
那天中午,螞蟻們都出來了,它們很有秩序地搬家,尋找適合它們的地方過冬,看著螞蟻們漸漸的遠去,我的心裡也在為它們默默祈禱,希望它們順利過完冬。
這一段時間,我注入許多精力觀察螞蟻,當然收獲也不少:第一,我懂得了螞蟻是靠氣味回家的;第二,螞蟻喜歡吃甜食;第三,螞蟻挖洞穴的速度很快;第四,螞蟻共同合作時,力量巨大無比,但是,我相信這只是螞蟻生活的一小部分,還有許多奧秘等著我去探索。
大自然,它神秘多彩,創造了神秘多彩的生命,小小的螞蟻居然有那麼多令人驚訝的特點,所以,我們放眼望去,所有的事情都等我們去揭示,最後,我想大聲說:「實踐吧!探索吧!」
螞蟻愛吃什麼呢?這是我做的第一個實驗。我猜它愛吃蜂蜜和果汁,而不是方便麵和餅干。我把這四種食物放在我找到的螞蟻窩前。實驗證明,只有少數螞蟻吃果汁和餅干,大部分都吃蜂蜜。圍著蜂蜜黑呀呀的一片全是螞蟻,看來螞蟻真愛吃甜食。
捉來的螞蟻放生後是先吃美味,還是先逃生?這是我做的第二個實驗。我猜被捉的螞蟻放生後,它會先逃生。我先把上次用蜂蜜吸引來的螞蟻用刷子掃進袋子,過了一段時間,我把它們放出來。在放出來之前,我在放生的地點附近抹了一些蜂蜜。實驗證明,只有少數螞蟻先逃生,而大部分螞蟻都是先吃美味。難道它們不害怕嗎?
螞蟻被水淹後會怎樣?這是我做的第三個實驗。我猜螞蟻是九死一生。我輕輕的將水倒在我用蜂蜜引來的螞蟻堆上,結果一部分螞蟻死去,一部分螞蟻拚命地爬,終於沖出了水的包圍。一隻螞蟻被水沖到了水淺的地方後,拚命地爬了出來。一隻小小的螞蟻都這樣勇敢,更何況我們人呢!實驗證明,死的螞蟻比我想像的少。
剪了觸角的螞蟻會怎樣?這是我做的最後一個實驗。猜想:發不出信號,會迷路,找不到食物,碰到同伴不認識。我用剪刀剪去螞蟻觸角,然後把螞蟻放在地上。實驗證明,被剪掉觸角的螞蟻會互相攻打,後面追前面,直到雙方無力為止。
2. 什麼農葯可以殺死螞蟻
螞蟻用毒餌。
要清除螞蟻,首先要在其經常出入的地方噴灑低毒、殘效期長、味道小的觸殺葯物殺蟲劑,如牆壁縫隙、傢具縫、冰箱壓縮機、水池旁縫隙、暖氣管道與牆壁接觸處、電線與牆壁接觸處等。
櫥櫃中的聚集度最高。接著,將毒餌最好用葯瓶蓋或塑料小盒盛放,放在螞蟻經常活動的地方,每間房四五堆。為絕後患,毒餌應該一次撒夠,一般7-10天後就能見效。
消滅蟑螂則可用物理和化學兩種方法,物理方法可選用粘蟑紙,謹記將蟑螂屍體焚燒清理。化學方法則可選用膠餌,在蟑螂生活的各種縫隙以及電器內部都可以施葯。
(2)戀巢傢具擴展閱讀
生活習性
1、螞蟻在15-40 ℃之內都可正常生長,但最佳溫度為25-30℃之間。冬季低於10℃會進入洞穴,但不會冬眠。只是不再頻繁活動,它們在洞內吃秋天儲存的食物。
2、螞蟻的土壤濕度應控制在10%-20%之間;空氣相對濕度應控制在70%-90%之間。
3、螞蟻是群集而居的社會性昆蟲,而且戀巢性很強。多數種類築巢於地下或樹上,且食性雜,一般植、肉兼有。 雙齒多刺蟻(Polyrhachis dives)和其它螞蟻一樣,一般以蟻巢為一個家庭。一窩中有蟻後(雌蟻)有一個或數十個。工蟻專築巢、覓食、育幼等,數量最多;
例如織葉蟻屬(Oecophylla)的螞蟻是用分泌物的氣味來進行交流的,由於它們平時都生活在一個蟻巢中,所以這種交流方式比其他膜翅目的昆蟲發育的要好,一個螞蟻如果發現了食物,它就會在回家的路上留下一路的氣味,其他的螞蟻就會沿著這條路線去找食物,並不斷地加強氣味。
如果這里的食物被採集完了,沒有螞蟻再來,氣味就會逐漸消散。如果一隻螞蟻被碾碎,就會散發出強烈的氣味,立即引起其他螞蟻警惕,都處於攻擊狀態。有的種類的螞蟻還會散發一種迷惑敵人的氣味。
螞蟻和其他昆蟲一樣,是依靠觸角辨別氣味的,觸角的第一節膨粗,有膝狀彎曲,非常靈活。由於觸角是一對,因此既能辨別氣味的強度,也能辨別氣味來源的方向距離,成蟲以互相交換反哺的食物,通過其氣味互相了解對方的健康和營養狀況,對方發現的食物等信息。
同時也能區別對方屬於從事那種任務的集團,如負責挖洞築巢的,或是負責搜集食物的等。一般來說,較為年老的工蟻會被派出巢外進行工作。
螞蟻用兩個大牙叮咬的方式進行攻擊或自衛,咬時會分泌出蟻酸(甲酸),刺激被叮咬的傷口紅腫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