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翻譯 幸親造其廬,必為我致之〈看補充〉
劉勉之,字致中,建州崇安人。自幼強學,日誦數千言。逾冠,以鄉舉詣太
學。時蔡京用事,禁止毋得挾元佑書,自是伊、洛之學不行。勉之求得其書,每
深夜,同捨生皆寐,乃潛抄而默誦之。譙定至京師,勉之聞其從程頤游,邃《易》
學,遂師事之。已而厭科舉業,揖諸生歸,見劉安世、楊時,皆請業焉。及至家,
即邑近郊結草為堂,讀書其中,力耕自給,澹然無求於世。與胡憲、劉子翚相往
來,日以講論切磋為事。
紹興間,中書舍人呂本中疏其行義志業以聞,特召詣闕。秦檜方主和,慮勉
之見上持正論,乃不引見,但令策試後省給札而已。勉之知不與檜合,即謝病歸。
杜門十餘年,學者踵至,隨其材品,為說聖賢教學之門及前言往行之懿。所居有
白水,人號曰白水先生。賢士大夫自趙鼎以下皆敬慕與交。後秦檜益橫,鼎竄死,
諸賢禁錮,勉之竟不復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