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華為hilink斷網還能控制智能家居
能,2021年10月23日,華為開發者大會BG首席戰略官邵洋提到:1+2+N全屋智能解決方案再升級。
1、「1」升級為集連接、計算、存儲和智能服務於一體的全新智能主機,就像一個智慧大腦,擁有高集成、穩定連接、安全、主動智能等突出優勢,讓全屋運轉井然有序。智能主機的升級點具體表現為:實現有線(PLC)無線(Wi-Fi)一體化、窄帶寬頻一體化,電信級穩定性可高達99.99%,穩定暢連;算力可實現K級、兆級到百兆級按需擴展,快速響應;採用本地化存儲,端到端加密,更好地保護家庭數字資產;除此以外,還支持斷網可控、本地場景聯動等本地化智能服務。
2、「2」升級為一套空間的交互硬體和一個交互軟體,消費者可以隨時隨地、高效管理家裡的設備,提高對生活的掌控感。
3、升級後的「N」代表子系統,科學分類的子系統構築了豐富的使用場景,進一步提升用戶體驗。子系統可以細分為6個空間子系統和4個全屋子系統,其中,空間子系統與房間定位強相關,包括照明、遮陽、影音、冷暖新風、傢具家私、家電系統;全屋子系統的功能則不受空間限制,包括網路、安全、用水、能耗。
『貳』 綠米智能家居是騙子嗎
綠米智能家居不是騙子。因為通過對綠米智能家居官網查詢發現它分別亮相2022GoogleI/O全球開發者大會及AppleWWDC22共同推動Matter標准發展,所以並不是騙子。
『叄』 2021華為開發者大會:HarmonyOS 2全場景智慧生活,未來已來
在6月的發布會上,華為正式推出了鴻蒙系統HarmonyOS 2,「全場景智慧生活」成為華為未來10年的戰略核心。時隔4個月,2021華為開發者大會在中國松山湖舉行。華為常務董事、消費者業務CEO、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 CEO余承東表示,已有超過1.5億用戶升級了鴻蒙系統。日益增長的用戶數量,無論是用戶還是開發者都在期待著增加更多服務體驗。因此來自全球的開發者、行業人士和華為專家,圍繞鴻蒙系統、智能家居、智慧辦公、HMS Core 等熱門話題深入探討。
構建億億連接的新基石
大會上,華為宣布HMS全球開發者已達510萬,集成HMS Core開放能力的全球應用超過17.3萬個,HMS生態開發者在2021年前三季度獲得的收入增長62%,華為應用市場AppGallery前三季度應用分發3322億次;並發布了全新的多終端、跨OS、全場景的華為移動服務核心能力HMS Core 6。
引領「萬物互聯時代」
「全場景智慧生活」是華為未來10年的戰略核心,鴻蒙系統則是這個戰略落地的關鍵。盡管比較蘋果iOS和安卓,鴻蒙系統還顯得很年輕。但一開始就紮根分布式架構,與生俱來就具備了跨設備聯網調用的先進性。而這些恰恰是現有系統生態不具備的,卻是「萬物互聯時代」最優先要解決的基本需求。所以可以預見的是,隨著華為鴻蒙系統適配機型不斷增加,未來鴻蒙用戶數量也會越來越多,增速也會越來越快。此外,華為能夠持續賦能萬物互聯時代,與全球科技產業共贏未來。
『肆』 華為智選與華為的關系
摘要 讓您久等了,很榮幸為你服務解答呀~根據您的描述華為智選是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旗下智能家居品牌 ,以"品牌共生、流量共享、體驗一致"為原則打造物聯網合作生態。
『伍』 現在是入手智能家居的好時候嗎
現在來看摩根智能已經不錯了
『陸』 看兩台google home爭論自己是不是人類
Paul Miller 是一位專業科技作家,也是著名科技博客 The Verge 的專欄記者。他對 Google 剛剛在 I/O 大會(開發者大會)上發布的智能家居系統 Google Home 以及最大的對手——亞馬遜的王牌智能家居產品 Echo 有自己的一番見解。 昨天是 Google 開發者大會的第一天,Google 帶著自己引以為傲的智能家居設備 Google Home,加入了 「智能助手」 領域的競爭游戲。顯而易見,Google Home 不僅是對亞馬遜 Echo 的強勢回應,也被認為是智能助手系統的再一次升級:「坐」 在你的廚房裡,聽你的一切調遣。 亞馬遜曾經將 「Echo」 的誕生看成一個偉大的突破(36 氪曾對 「Echo 的誕生始末」 進行過深度報道)。而現在,Google 卻有點小無恥地將這個概念裝進了自己嶄新的梨形揚聲器中。當然,Echo 身上也沒有一個組件是 「原裝」 的:無線喇叭是 Jambox 提供的,環境感知收聽配件是微軟 Kinect 的,自然語言查詢技術是 Google 的。當然,購物平台是由亞馬遜提供的。所以,亞馬遜做到的,就是把漂浮在各處的理想化概念集中起來,轉化為一個完美的組合產品,並給這個 AI 產品起了個好記的名字:Alexa。 而現在,Google 也有點兒手癢了。 很顯然,Google 是有一些優勢的。畢竟它是 Google,一個在人人都需要的中國站索引領域 「摸爬滾打」 十年以上的中國絡巨頭。但沒有誰能保證這個新設備是否會轟動全球,因為……還記得那個被評為 2012年 最令人失望的十大產品之一的 Google Nexus Q(36 氪曾經為 Nexus Q 寫過相關專欄文章)嗎? 但是至少我們有幾個靠得住的理由來證明,Google Home 的誕生的確給了亞馬遜不少的壓力。 讓我們不妨來說說看,Google之所以拚命與 Amazon「搶飯碗」 以及亞馬遜應該感到憂慮重重的幾個理由: 1、Google 搜索是大部分中國站內容的必入 「關卡」,同時,Google 搜索也正在讓自己的新助手(Google Home)學會引導人們更加頻繁地使用它。Google Home 可以回答很多問題,但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基於搜索來處理後續問題並根據問題跟蹤更大的內容範圍。 2、你可以通過 Google Home 控制自己的 Chromecast 電視棒。 3、如果你是個土豪,擁有一個超多房間的大別墅,而且不介意在每個房間里放置一個或多個 Google Home。OK,打開音樂,就可以通過多個 Google Home 及 Google Cast 揚聲器同時播放。 4、Google日歷與 Gmail 通常是使用者生活中的重要部分。與 Alexa 相比,Google Home 將為用戶的待辦事項列表與郵件提供更加簡便的時間管理服務。 5、Amazon Echo 可能只限於美國及英語國家使用(說英文);而 Home 將很可能沒有這些限制。所以,那些非英語國家終於能感受到,跟自己的智能家居對話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6、根據一些 Echo 買家的反映,它的音質有點糟糕。所以,這一點我想應該難不倒 Google。 當然也有這種說法:兩者之間也許只是打了個平局,很多人把 Echo現在的處境描述地過於困窘。原因大致如下: 1、這兩個智能家居設備都可以向你報告天氣情況、設定時間提醒、播放音樂……反正功能基本涵蓋了大多數人類渴望的實際交互應用。 2、可能 Google Home 的音質並不比 Echo 好聽到哪裡去,很多人只是對前者過於樂觀。 3、Google 可以將 Google Home 與你的 Google 賬號進行捆綁?但如果你想在賬號之間隨意切換,這還只是一個理論優勢而已。目前你還不能,所以現在這還沒什麼好自誇的。 4、家居的自動化仍然是一團亟待深入研究的迷霧。Amazon 正在這方面進行一些碎片化地革新。這也意味著,Echo 在用戶端還有很多工作及內容要去解決。Google 雖然承諾要將一些更尖端的東西融入 Google Home,比如說 Google Nest(曾被 Google 以 32 億美元天價收購的智能家居公司)的一些基礎性材料。但是 Google 從來沒說到底什麼時候進行操作,所以這一切還是想像。 基於以上原因,我們就可以把這次 「對決」 看成平局。 好了,Echo的支持們也可以反駁。以下是我認為 Amazon正掌握著該領域的主動權,而 Google應該為變成 「跟風者」 而感到難過的原因: 1、重要的事情強調三遍:API、API、API!在某種程度上,亞馬遜已經將 Alexa 相關技術的 「大門」 向開發者們廣泛敞開。這就意味著,Alexa 可以做任何亞馬遜從沒有計劃過的事情。為了控制這些嶄新的功能,未來你可能必須記住各種不同的指令。感覺很煩?但至少 Alexa 有可能做到這些。而 Google Home 卻不支持 API,感覺是不是也不怎麼好? 2、盡管我們最好不要去將一些非人類的東西進行人格化及性別化,但對著智能家居時,用嘴唇和舌頭發出 「Alexa」 這個單詞好像比 「OK Google」 要容易很多。 3、你喜歡通過發出聲音來買東西嗎?OK, 亞馬遜在 「智能化購物」 這方面更擅長一些。 4、是不是覺得 「Amazon 可能正在聽你講話」 聽起來有點恐怖?但有些人覺得 「Google 隨時都在潛意識地聽你講話」 這一點更加令人毛骨悚然。 5、很多人都辦理了亞馬遜的全年99 美元的 「亞馬遜金牌會員制」(Amazon Prime),裡麵包含了一項免費的流媒體音樂服務。值得 Echo 買家高興的是,Echo 已支持全球最大的流媒體音樂平台 Spotify;但 Google 方面目前還不清楚會有什麼動作。但是 Google 真的希望讓我去注冊 Google 音樂播放器嗎?當我想聽某一個頻道時,Google Home 真的能識別 Google 音樂播放器是個什麼東西? 最後要說的是,如果你現在想問我的個人意見,我估計,亞馬遜現在正處於焦慮狀態。Google 的整個商業模式是 「善於搜索」,而且正在往裡注入數十億美元進行完善。不得不承認的是,Alexa 是一個很好的概念產品,而且在去年大多數時間里都被認為是該領域 「最值得驕傲的產品」,並且為人工智慧行業帶來了無數歡樂。但與最前沿的自然語言處理技術和最前沿的信息儲存及檢索技術進行競爭,亞馬遜能負擔得起巨額的資金和精力嗎? 從 Google 方面來講,如果其可以在開發 Home 的過程中不出現漏洞,不中國功近利,不把產品的 「地基」 弄得太糟糕,Google Home 將對 Google 生態系統的建立產生長時間的積極推動作用
『柒』 鴻蒙3.0要來了,但這次,我不看好
各位華為的粉絲們,就在這個周末(2月27日),我們就可以看到華為春季發布會。從目前華為的官宣來看,以智慧辦公為主。但也有數碼博主稱,會同時發布全新的5G旗艦機。
據知名數碼博主爆料,華為將正式更新Mate系列、帶來全新的5G手機!發布的新品包括:
· 華為P50e(4G)
· 華為Mate 40e Pro 麒麟9000I(5G)
· 華為MatePad 10.4平板 驍龍778G
而且,這次的「麒麟9000I」並沒有繼續使用台積電5nm製程工藝,而是換用了三星5nm製程。大家可以期待一下!
除了手機外,還有一個更值得期待的新品——鴻蒙 HarmonyOS 3.0。
根據幾位數碼博主爆料,鴻蒙HarmonyOS 3.0 將於 3 月開啟內測,如果按計劃周期大約在 7 月左右發布正式版。
HarmonyOS 2.0雖然好,下載設備數也已經突破 2.2 億台(截止到2021年華為冬季新品發布會),但我仍然覺得有一些很明顯的不足。
比如說,鴻蒙系統此前一直主打「終端互聯」,平板、電腦、手機、手錶、家電等終端都可以通過鴻蒙系統實現互聯互通。但在消費終端而言,其他搭載安卓系統的終端一樣可以實現互聯互通。
可以將手機上的畫面內容應用等無縫流轉到其他搭載同一賬號的鴻蒙設備的「流轉」功能,現在也已經被小米「抄去」。
那麼鴻蒙與其他安卓系統相比,都是主打智能家居,差異到底有多少呢?
還有一個明顯的痛點,就是軟體生態。從現在來看,純鴻蒙應用只有最多十款,且從推廣度和使用度來說,都比較小眾,在功能上也沒有安卓系統強大。
不過欣慰的是,華為也發現了這個痛點,在HarmonyOS 3.0系統上,即將推出全新的分布式系統計算能力,或許才是鴻蒙系統真正區別於安卓互聯互通的開始。
根據此前,為開發者大會上的介紹,HarmonyOS 3.0 可以直接將 PC 的 GPU 性能分享給手機。如果這個功能能夠實現,就能夠解決手機算力不足的問題,也能讓鴻蒙分布式跨系統能力得到質的加強。
試想一下,當算力足夠的時候,跨屏協同的想像空間也會更大,以後一台用普通手機玩《原神》這些大型手游,都不是問題。
因此,我還是挺期待HarmonyOS 3.0的時候,榮耀和華為的用戶也可以迎來又一次的升級了。
還沒有鴻蒙系手機的朋友也可以現在趁著優惠購買,目前安徽電信回復「5G手機」可領200元的榮耀專屬購機券,再享200元購機直降,可以說是最優惠的時候了!盡早入手哦!
『捌』 華為發布鴻蒙系統手機,為什麼之前說鴻蒙系統只應用於智能家居
不太了解華為的鴻蒙系統手機,可能是華為最初的目的是智能家居。不過根據現在變化,做出了改變。這也是企業要懂得變通的一部分。
鴻蒙系統代碼是開源的。構建生態系統的努力不同於IOS,與安卓有相似之處。從華為鴻蒙系統的總體布局來看,它不僅針對某個設備,還滲透物聯網系統,實現萬物的真正互聯。為了建立這樣一個強大的生態系統,華為必須為世界各地的開發者開發自己的核心技術代碼。以前,許多人仍然猜測華為可能無法獨辟蹊徑,開放代碼也不可能。現在,官方的直接發布證明華為在建立生態系統方面邁出了非常堅實的一步。
使用微內核架構。流行的安卓系統現在屬於宏內核架構。所有系統和服務都集成到一個系統中。當系統啟動並且資源由系統統一分配時,它們被載入。宏內核對於小設備到小設備有很大的優勢,但是對於越來越復雜的行動電話,這種體系結構的缺點已經顯現出來。IOS系統在宏內核和微內核想要結合的方式上會稍微好一點,但是華為鴻蒙系統更加進取,直接採用全功能微內核。因為微內核會產生相對較大的通信成本,因此華為在設計上做了很多優化,並且已經五次提高了流程通信性能。
全面分享和分配的原則。此前,華為一直在叫囂,華為的操作系統是為物聯網而構建的,而不僅僅是為行動電話系統。根據華為開發者大會發布的消息,這是一個事實,或者是一種吹噓。甚至華為以前從未涉足的智能電視也准備發布。這證明華為正在構建一個真正的物聯網生態系統,並且需要一個圍繞這個生態系統核心的分布式操作系統,鴻蒙系統就是為此而建的。互聯系統採用相互優先的設計方案。通過手機控制電腦和通過遙控器控制手機的操作可以在鴻蒙系統中得到體現。
『玖』 智能家居行業和康復醫療行業對比,哪個更好呢
智能家居不僅是智能傢具
小米在2018年loT開發者大會上宣布與宜家開展全球戰略合作,宜家全系智能照明產品將接入小米IoT平台,形成」AI+loT」發展戰略。這意味著巨頭之間相互合作,進一步深耕中國智能家居市場,為智能時代打造智慧家庭。
智能家居是以家庭居住場景為載體,融合了多技術、多產品並可以實現多功能的系統。智能家居系統通過對設備的集中管理,使家庭實現更安全、更節能、更便捷、同時滿足部分消費者的炫耀性需求。
智能家居不等於智能家電或智能傢具等單一家居產品,而是一個基於物聯網技術將家庭環境中各類設備聯結在一起的智能化控制平台。在整個系統中,硬體產品即各類家居產品在用戶端構建生活場景,形成智能家居的應用層,連接終端用戶,提供物理屬性。軟體產品則形成平台層、傳輸層和感知層,通過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通信、人工智慧以及自動控制技術等核心技術,對終端產品形成控制。
智能家居系統結構分析情況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更多數據及分析均來自於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智能家居設備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策略規劃報告》
『拾』 小米IoT開發者大會上說的藍牙聯網是怎樣做到的
在過去的20多年裡,人類經歷2次大的連接,第一次是90年代起Internet 逐步普及,網線將11億人連接到一起。第二次是2000年以後手機的普及又將地球人又一次緊密連接起來。藍牙技術在1994年由電信巨頭愛立信公司創制,隨後,1998年藍牙技術聯盟成立,創始公司包括:蘋果、愛立信、英特爾、聯想、微軟、諾基亞、東芝。
現在我們正經歷物聯網階段的第三次大的連接,創立於手機時代的藍牙技術面臨挑戰。藍牙技術聯盟亞太區市務高級經理李佳蓉女士介紹:逗面對IoT領域的機會,藍牙有幾項技術特性必須克服,首先,因為IoT將導致聯網裝置數量大幅增加,現有的IPv4支持能力將有限,IPv6的技術支持勢在必行,組網的能力也會受到考驗;其次,攜帶型移動設備對於功耗的要求更為嚴苛;在物聯網與生活結合得更加緊密之後,安全性也是重要的考量。地
為順應時代潮流,藍牙低功耗(BLE)技術推出,相較傳統藍牙擁有更好的信噪比,傳輸距離更遠,通常可以達到50米,而傳統的只有6~8米。藍牙BLE功耗低,省電,數據傳輸量小但速率快。盡管優點多多,然而在智能家居、智能照明等領域的應用上,一直存在著距離短、組網能力差等問題。
隨後,2014年底藍牙技術聯盟推出全新藍牙4.2核心規格,在隱私保護、傳輸速度和直接通過IPv6和6LoWPAN接入互聯網等方面做出重大改進,讓物聯網領域的互聯更加快速安全。2015年2月,藍牙技術聯盟成立Bluetooth Smart Mesh工作組,助力Bluetooth Smart技術實現標准化的mesh網路功能。
藍牙Mesh技術
介紹藍牙Mesh技術之前,我們首先要明白Mesh網路是什麼看無線Mesh網路(無線網狀網路)也稱為逗多跳(multi-hop)地網路,由mesh routers(路由器)和mesh clients(客戶端)組成,其中mesh routers構成骨幹網路,並和有線的 internet網相連接,負責為mesh clients提供多跳的無線internet連接。無線網狀網是一種基於多跳路由、對等網路技術的新型網路結構,具有移動寬頻的特性,同時它本身可以動態地不斷擴展,自組網、自管理,自動修復、自我平衡。
無線Mesh網將傳統WLAN中的無線地熱點地擴展為真正大面積覆蓋的無線地熱區地。無線Mesh非常適合於覆蓋大面積開放區城(包括室外和室內)的無線區域網路解決方案。
藍牙Mesh脫胎於CSR倡導的私有協議CSR Mesh。CSR Mesh是2014年2月由CSR公司推出的一款全新的Bluetooth Smart解決方案。這項技術主要是通過將藍牙配置與控制協議整合到單一的晶元中,利用星型網路和中繼技術,讓每個網路可以連接超過65000個節點,網路和網路間也能實現互連,最終可對無數個搭配Bluetooth Smart的設備通過同一手機、平板電腦或PC進行互聯或直接操控,從而構建整體家居自動化。
號稱為家庭自動化而生的CSR Mesh技術特點
特點一: CSR Mesh的功耗只有Zigbee的幾十分之一。
它可以通過節點與節點之間的信息傳播,讓信號在Mesh網路間不斷地傳輸,以達到控制目標設備的功能,而無需傳統意義上的網關,因此,我們可以利用手機或平板上的APP來進行控制,操作起來十分方便。
特點二:環環相扣的加密功能保障信息安全
在提及CSR Mesh技術在安全上的性能表現時,專業人士指出,在這樣一個由CSR Mesh構成的家庭網路中,一切的數據都是使用AES演算法進行加密,數據間的傳輸也會基於經典的嵌套式密鑰交換&加密協議Diffee-Hellman-Merkle來運行。每當有新設備要接入組網時,需要憑借設備自身擁有的128位UUID(通用唯一識別碼)以方便手機APP識別,隨後還得通過64位代碼的認證才能連上手機,認證通過了設備才可以獲得唯一的組網密鑰,以用於通信。
除了CSR,其他廠商如恩智浦也推出了藍牙Mesh解決方案。恩智浦Bluetooth Smart Mesh的解決方案不同於其他網格技術可能出現泛洪(Flooding)而導致逗廣播風暴(broadcast storm)地、增加能源消耗等缺陷。恩智浦低功耗解決方案能夠完全同步和路由各種協議,從而實現節點之間的高效端對端連接;能夠創新的在整個網路中實現數量級的能效提升;還具有增強的安全性和帶自愈功能的網路自組功能,並在未來保護分層網格架構(layered-mesh architecture),以更好地支持藍牙智能設備,其所提供over-the-air 無線升級功能,可助部署之後的網路升級。恩智浦這個方案能夠幫助開發商和製造商在開發智能家居產品,包括照明、感測器、溫控器以及其他家用藍牙智能設備時,實現多節點通信設計。
藍牙Mesh的優點
一、低成本:每年十幾億部的智能手機幾乎全部搭載藍牙4.0,龐大的體量攤銷了藍牙協議、藍牙晶元的軟硬體研發成本。藍牙模塊的成本平均大概只有其他協議的一半。當阿里巴巴祭出9.9元和19.9元物聯網無線模塊包郵大法的時候,9.9元就是藍牙模塊,19.9元是Wi-Fi模塊。
二、超低功率:適中的帶寬、低發射功率和完備的休眠機製造就了藍牙的超低功率,藍牙4.0中BLE的出現,更是把待機功耗帶到了微瓦級,而且啟動快速,不像Wi-Fi,啟動一次需要幾百毫秒,空耗系統功耗。
三、多信道:Wi-Fi在2.4GHz上只定義了14個頻道, 而藍牙4.0定義了79個頻道,在中國式公寓樓這一普遍場景,智能家居聯網必須有足夠多的頻道才能避免同頻干擾。這一點上藍牙完勝了Wi-Fi。ZigBee在2.4GHz、 868MHz和915MHz一共才定義了27個信道,遠遠不能勝任大面積家庭使用導致的同頻干擾。
四、覆蓋盲區少:藍牙自聯網降低了覆蓋距離的要求,而且節點越多,覆蓋盲區越少。一般人家中5個以上藍牙燈泡或開關,就可以形成全家無盲區覆蓋。
五、傳輸速度:藍牙4.2的理論帶寬上限24Mb,帶寬可以傳送短視頻或圖片。
七、IPV6:藍牙4.2可以直接接入互聯網,甚至預留了未來的互聯網標准,IPV6。
藍牙技術未來怎麼發展看
藍牙技術未來的發展,主要有技術和應用兩個方面。技術方面,除了發展藍牙Mesh技術之外,藍牙技術也將突破現在10米的通信距離,解決通信距離的限制問題。同時,在能耗不增加的基礎上,藍牙技術的傳輸速度將提升至當前的一倍。
未來,藍牙技術將不僅僅是文件傳輸,會有更多應用場景。第一,Beacon。藍牙Beacon應用徹底改變了人們對連接和信息發布的認識。很多人熟悉的Beacon都是覺得它是零售環節當中使用。實際這只是Beacon市場當中很小的一塊,Beacon還可以用於工業、農業領域。第二,定位與發現。第三,更智能的自動化解決方案。智能建築、智能家居、智能汽車未來都可以通過藍牙連接到一起,包括控制溫度,控制門鎖,控制窗戶等,藍牙非常適合這些低功耗的小設備使用。還可以通過通過Mesh的功能,將所有設備連接到一起提供一整套的解決方案更多進行了解。
最後,至於藍牙Mesh與ZigBee3.0誰能最終成為智能家居領域的標准,藍牙Mesh技術上的有更低的功耗以及真正實現互聯互通的優勢,但最終誰能最終勝出還需要時間來告訴我們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