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西葫蘆怎麼炒著好吃
西葫蘆怎麼炒好吃
一、西葫蘆炒雞蛋
原料:西葫蘆 2根、雞蛋1-2個、大蒜2瓣、雞精、鹽、老抽;
做法:
1、西葫蘆洗凈切圓片備用;
2、雞蛋打散備用;
3、熱鍋,倒一點油,油溫稍熱倒入雞蛋,只要雞蛋成形就用鍋鏟弄碎,盛起備用;
4、重新倒油,待油溫4 5成熱的時候下切片的大蒜;
5、聞到蒜香之後倒入西葫蘆,翻炒一兩分鍾,撒鹽,加一點生抽提味,再加入之前炒好的雞蛋 翻炒;
6、喜歡吃脆一點的西葫蘆就不用加水悶了 如果喜歡吃軟一點的,就加些清水,悶3-5分鍾;
7、大火收汁,加雞精,起鍋。
西葫蘆炒蛋
二、醋溜西葫蘆
用料:西葫蘆2根、干辣椒 、花椒、鹽 、陳醋(適量);
做法:
1、西葫蘆洗凈切片;
2、炒鍋放油,燒熱後下入干辣椒和花椒煸一下,倒入西葫蘆片,大火翻炒;
3、西葫蘆翻炒大約一分鍾,下入陳醋和鹽調味,翻炒均勻即可出鍋。
B. 怎麼畫 漫畫中的 女生的 腿和腳啊、。
你可以先去【繪學霸】網站找「漫畫設計」板塊的【免費】視頻教程【點擊進入】完整入門到精通視頻教程列表: www.huixueba.net/web/AppWebClient/AllCourseAndResourcePage?type=1&tagid=304&zdhhr-11y17r-496023962105762492
想要系統的學習可以考慮報一個網路直播課,推薦CGWANG的網路課。老師講得細,上完還可以回看,還有同類型錄播課可以免費學(贈送終身VIP)。
自製能力相對較弱的話,建議還是去好點的培訓機構,實力和規模在國內排名前幾的大機構,推薦行業龍頭:王氏教育。
王氏教育全國直營校區面授課程試聽【復制後面鏈接在瀏覽器也可打開】: www.huixueba.com.cn/school/manhua?zdhhr-11y17r-496023962105762492
在「漫畫設計」領域的培訓機構里,【王氏教育】是國內的老大,且沒有加盟分校,都是總部直營的連鎖校區。跟很多其它同類型大機構不一樣的是:王氏教育每個校區都是實體面授,老師是手把手教,而且有專門的班主任從早盯到晚,爆肝式的學習模式,提升會很快,特別適合基礎差的學生。
大家可以先把【繪學霸】APP下載到自己手機,方便碎片時間學習——繪學霸APP下載: www.huixueba.com.cn/Scripts/download.html
C. 西葫蘆炒火腿怎麼做好吃
食材用料
李錦記天成一味特級鮮醬油 適量
西葫蘆 200克(中等大小一根)
火腿 適量
油 適量
香蔥 一根
青紅椒 各適量
鹽 適量
步驟:
1、 李錦記天成一味特級鮮醬油備用
2、 西葫蘆洗凈對刨開,再切成四份,將瓤切去棄之,再切成斜段
3、 火腿切斜段,青紅椒切不規則片狀,香蔥青白分開切
4、 鍋里油燒熱,放入香蔥白,將西葫蘆放入翻炒一分鍾
5、 放入青紅椒,翻炒半分鍾
6、 加入「李錦記天成一味特級鮮醬油」,翻炒均勻
7、 放入火腿,翻炒均勻
8、 加鹽調味
9、 盛盤、撒香蔥葉即可
小貼士
西葫蘆這樣處理,炒時不出水;「李錦記天成一味特級鮮醬油」已含鹽,最後調味要根據自家口味來定。
食材用料
西葫蘆 1盒
火腿 1根
食用油 適量
鹽 2克
鮮醬油 適量
步驟:
1、 西葫蘆洗凈去瓤,切厚片。
2、 火腿切段,蔥切段。
3、 熱鍋涼油,油溫升高到8成熱時,放入蔥爆香(用蒜爆香更佳)。
4、 放入火腿翻炒。
5、 倒入西葫蘆翻炒。
6、 放點兒鮮醬油翻炒均勻,放入鹽調味,關火。
7、 完成,裝盤上桌。
小貼士
用蒜爆香最佳!
可以不放鮮醬油!
D. 西瓜為什麼要嫁接
嫁接會更加甜,西瓜嫁接葫蘆比較甜。
西瓜幼苗對溫度、濕度、養分的要求也更高。比如,西瓜根入地深,對氮的需求量大,因此要多用化肥來催大催熟。葫蘆根入地淺,對氮的需求量小,而對磷、鉀及其他一些微量元素的需求量更高,因此瓜農只需要多施富含這些養分的農家有機肥,就能達到同樣的效果。
提高西瓜嫁接育苗中的嫁接成活率,是解決西瓜產區輪作困難和抗重茬栽培,提高效益、降低成本的重要環節,應注意掌握以下3點:
砧木的選擇。選擇的原則,第一,針對當地土壤主要致病生理小種,選擇抗當地主要致病菌的專化型砧木。第二,砧木與西瓜接穗品種親和力強。第三,砧木對西瓜果實品質無不良影響,並能明顯提高產量。第四,砧木育苗和嫁接操作省工方便。
要注意培養下胚軸粗壯的砧木和嫁接苗。
熟練掌握嫁接技術,首先要注意使砧木和接穗的貼合面盡可能寬大,這樣有利於較多的維管束導管、篩管融合連通;其次要注意使砧木和接穗嫁接時結合緊密,頂插接時接穗要插緊,靠接和切接時要注意捆或夾的力度;第三,嫁接時的動作快而准,盡量減少砧木和接穗面在空氣中的暴露時間。
(4)傢具葫蘆腿擴展閱讀:
西瓜嫁接栽培首先要選擇好砧木,對砧木總的要求是:抗枯萎病、與接穗親和力強、嫁接容易成活,不影響西瓜的品質。具體來講,以葫蘆、新士佐(雜交南瓜)較好。若連續採用葫蘆嫁接,應以菜葫蘆、腰葫蘆、牛腿葫蘆交替使用為好。西葫蘆或當地南瓜作砧木,往往影響西瓜的品質,不宜採用。
目前西瓜嫁接的方法主要有三種,即插接、劈接、靠接。
1 .插接
插接也稱頂擂接。這種方法簡單,工效高,不用包紮介面,省工省料。具體做法是: 當砧木第一片真葉出現時,將砧木苗心葉切除,只留子葉,用竹簽(粗度與接穗下胚軸相近,削成楔形)沿砧木切口向一側斜插,深度約1厘米。再取子葉剛展開的接穗苗,用左手拇指與中指輕輕將兩片子葉合攏夾緊,食指頂住下胚軸,右手用保險刀片自子葉節下削成楔形面,切面長約 1 厘米 。
砧木上的竹簽拔出後,迅速插入接穗就可以了。在嫁接過程中,有時竹簽穿透砧木胚軸,並不影響成活。
2 .劈接
又叫切接或割接。其做法是:先將砧木的心葉切除,不要傷及子葉,然後在幼莖一側自上而下劈開長度l ~ 1 . 5 厘米的口子。接穗按插接法削成楔形,插入砧木的劈口內,用拇指和食指將介面壓平,用長約16 厘米的棉絨綁5 一6 道即可。
3 .靠接
又叫舌接或互接。要求採用大小相近的砧木和接穗。先在砧木的下胚軸上端靠近子葉處,用刀片向下作45 度角斜削一刀。深度達胚軸的2/5~1/2,長約1厘米。然後在接穗的相應部位向上作45度角斜削一刀,深度達胚軸的1/2~2/3,長約1厘米。將砧木和接穗的癒合。嫁接以後,立即把幼苗移栽到營養紙袋中,栽植時,要使接穗和砧木下胚軸基部離開1-2厘米,便於成活後剪除穗根部,同時要使介面距土面3-4厘米,避免接穗發生不定根。
採用靠接方法,接穗西瓜應提前5-7天播種,嫁接時其真葉顯露,而砧木真葉剛剛破心時效果最好。嫁接7天後介面癒合,及時剪斷接穗的根部,嫁接15-20天及時解除其包紮物。
E. 有哪些優異的瓠瓜種質資源
(一)瓠子類
1.杭州長瓠
浙江省杭州市地方品種。早熟,定植至始收60~70d。植株生長勢旺盛,喜溫,喜濕,怕高溫,不耐乾旱,分枝力強,葉心臟形,密生白色茸毛,以側蔓結果為主,側蔓第一、二節可發生雌花。瓜呈長棒形,下端稍大,稍彎曲,商品瓜長40~60cm,橫徑4.5~5.5cm,瓜色淡綠,陰面白色,表面密生白色短茸毛,橫切面近圓形,瓜肉乳白色。單瓜重0.5~1.0kg,高產,產量約37500kg /km2。品質好,肉質緻密,含水分低,質嫩味微甜。種子腔小,種子卵形、扁平。對病毒病和白粉病抗性較差。適宜於保護地早熟栽培,露地或保護地秋季栽培。
2.浙蒲2號
浙江省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育成的長瓠瓜設施栽培專用新品種。早熟,定植至始收60~70d,耐低溫、耐弱光能力強。分枝性強,葉心臟形,密生白色茸毛,以側蔓結果為主,側蔓第一節可發生雌花。瓜呈長棒形,上下端粗細較均勻,商品瓜長30~40cm,橫徑4.5~5.5cm,瓜色綠,表面密生白色短茸毛。橫切面近圓形,瓜肉乳白色,商品率高,品質好,肉質緻密,含水分低,質嫩味微甜。單瓜重0.3~0.7kg,前期產量高,高產,產量約42000kg/km2。種子腔小,種子卵形、扁平。適宜於保護地早熟栽培,露地或高山栽培。
3.夜開花
浙江省寧波市地方品種。植株生長勢旺,分枝性強。葉心臟形,莖葉密生白茸毛。以側蔓結瓜為主,側蔓第一至三節上能連續發生雌花。瓜呈長棒形,近瓜柄一端較細,下部較大,向一側稍彎曲,商品瓜長50~70cm,橫徑4.4~5.5cm,瓜皮淡綠,背陰部白色,附生白色短茸毛。瓜橫切面近圓形,肉白色,肉質松軟,含水分適中,供熟食,品質好。單瓜重0.3~0.5kg。中早熟,定植至始收70d左右。喜光、喜濕,不耐乾旱和高溫。抗病性較弱,易感白粉病。
4.孝感瓠子
湖北省孝感市地方品種。瓜長圓形,腰部稍細,先端略膨大,商品瓜長約70cm,橫徑7~8cm,單瓜重1kg左右。瓜皮薄、色綠、肉厚、白色、種子少、品質好,為早熟高產良種。
5.面條瓠子
又名香瓠子,江蘇省南京市地方品種。瓜長圓筒形,上下粗細較均勻,柄部稍細,商品瓜長70~100cm,瓜皮薄,淡綠色、有光澤,肉厚而嫩,白色,種子少。單瓜重1.5~2.0kg,耐老,品質優,為早熟高產品種。
6.安吉地蒲
浙江省安吉縣地方品種。植株分枝性強。葉心臟狀五角形,葉面密生白茸毛,葉緣淺裂,葉色綠。第一朵雌花著生在側蔓第一、二節上,以側蔓結瓜為主。瓜呈長圓筒形,商品瓜長60~70cm,橫徑6cm,上下粗細較均勻,但近臍部略粗。瓜皮淡綠色(老瓜棕灰色),表面平滑。瓜肉白色,肉質緻密,含水分中等,食味微甜,無苦味,品質佳。單瓜重0.8~1.0kg。早熟,定植至始收60d左右。不耐高溫乾旱,不耐澇,抗病性中等。
7.常山蒲瓜
浙江省西部地區地方品種。植株生長勢中等,分枝性強。葉心臟形,密生白色茸毛。第一朵雌花著生在側蔓第三、四節上,以側蔓結瓜為主。瓜長棍棒形,近臍部較大,商品瓜長約33cm,橫徑約7cm,瓜皮淡綠色,表面被白色茸毛(老瓜黃色,茸毛常消失)。單瓜重0.75kg左右。橫切面近圓形,肉白色,肉質緻密,含水分中等,味微甜,品質中等。種子長卵形,乳白色。早熟,定植至初收35d,採收期長達60多d。不耐高溫,較耐低溫,不耐澇,抗病性強。
8.長興扁蒲
別名蒲瓜,浙江省長興縣地方品種。植株生長勢中等,分枝性強。以側蔓結瓜為主,第一朵雌花著生在側蔓第二、三節上,每隔2~3節再現雌花。葉心臟形,淺裂,葉緣波浪形,密生白色茸毛。瓜圓筒形,商品瓜長約25cm,橫徑約9cm,皮青綠色,無花斑,瓜表面平滑,頂部平圓,臍部略凹,表面附生白色茸毛。橫切面近圓形,肉白色,厚2.5cm,質細,含水分多,味微甜,品質好,宜炒食,作湯料亦佳。單瓜重約1.0kg。種子長紡錘形,淡黃色。早中熟,定植至始收65d左右。耐熱,耐旱,不耐寒,抗病性強。
9.早春1號長瓠
湖北省咸寧市蔬菜科學技術中心育成。早熟,低溫下生長快,前期產量高,瓜皮綠白色,單瓜重約600g。適宜大棚,早春地膜覆蓋及露地秋季栽培。
10.三江口瓠子
江西省南昌市地方品種。植株分枝力強,第一雌花著生於主蔓第四至第五葉節及側蔓第一至第二葉節。葉心臟形、淺裂。瓜棒形,商品瓜長49cm左右,橫徑約7.5cm,外皮淡綠色,具白色茸毛。肉厚1.5cm左右,細嫩,味稍甜,品質優良。單瓜重750g左右,產量3500~4000kg/km2。較耐低溫,抗病蟲能力較強,豐產、適於春季露地栽培。
11.豐都瓠瓜
產於四川省豐都縣三元鎮(海拔720m)。果實長棒形,商品瓜長42cm,橫徑8.1cm,單瓜重1~1.5kg。嫩瓜綠白色(老瓜黃褐色),果肉白色,質松軟,味微甜,是當地夏季早熟瓜菜之一。一般3~4月播種,6月始收嫩瓜。
12.長瓠子
在長江流域栽培較普遍。果實長圓筒形,長45~50cm,果皮淡綠色,果肉白色、柔軟,品質優良。多以子蔓或孫蔓結果,為早熟品種。
此外,近年還涌現了一批新育成的一代雜種瓠瓜,它們多具有抗病、抗逆、優質、高產、早熟、適於保護地栽培等特點,例如,由華中農業大學育成的華瓠雜1號、2號、3號,由浙江省紹興市農業科學研究所選育的長瓠瓜春光1號,由台灣省農友種苗公司新育成的永樂、長樂等。
(二)長頸葫蘆類
1.溫州長蒲
產於浙江省溫州市。植株長勢中等,分枝性較強。以側蔓結瓜為主,第一朵雌花著生在側蔓第一至第三節上。葉心臟形,長約19cm,寬約27cm,深綠色,附生白色茸毛。瓜長棒形,近瓜柄端較細,腹部較大,有的向一側變彎曲,商品瓜長40~45cm,橫切面圓形,腹部橫徑5.5cm左右,柄端橫徑約2cm,皮色淺綠白,表面光滑,披白色短茸毛(老瓜黃色,無斑紋)。肉質柔軟,含水分多,味清淡,品質中等。單瓜重1.6~0.75kg。早熟,定植至始收40d,採收期約30d。不耐熱,抗病性較強。
2.麗水花蒲
產於浙江省麗水市。植株生長勢中等,分枝性強。以側蔓結瓜為主,第一朵雌花發生在側蔓第二至第三節上,每隔2~3節再現雌花。葉心臟形,五角淺裂、葉色深綠,葉和葉柄附生白色茸毛。瓜牛腿形,頸小腹大腰略細,商品瓜長約30cm,橫切面近圓形,頸部橫徑約6cm,腹部橫徑約14cm,瓜皮深綠色,有綠白色塊狀花斑(老瓜皮褐色),表面光滑,密生白色茸毛。瓜肉白色,肉質緻密,味鮮微甜,品質優,宜炒食,作湯料。單瓜重1kg左右。早熟定植至初收60d,採收期70d。耐熱,耐濕,適應性廣,抗病性強。
3.牛腿葫蘆
浙江省杭州市及舟山地區地方品種。植株生長勢旺,分枝性強。以側蔓結瓜為主,第一朵雌花發生在側蔓第一至第三節上,一般每株結1個瓜。葉心臟形,缺刻較淺,葉厚,色深綠,密生白色茸毛。瓜自柄部到臍部逐漸粗大,形似牛腿得名。商品瓜長約40cm,橫切面近圓形,最大處橫徑12~15cm,瓜皮白色(老瓜黃白色),密生白色茸毛。肉白色,肉質細,含水分中等,味微甜,品質好,炒食和作湯料。單瓜重1.5~2.0kg。晚熟,定植至始收70d,採收期90d。耐高溫,耐濕,不耐乾旱。
4.雲陽葫蘆瓜
產於重慶市雲陽縣鳳鳴鄉(海拔710cm)。果實長把梨形,蒂部圓大,近果柄處細長。果長28.5cm,果頸細長部分長13cm,橫徑5cm;蒂部膨大部分,橫徑13cm,單瓜重1.5kg左右。嫩瓜綠白色,果肉白色,質松軟,味淡,可熟食或鮮食。老瓜黃白色,多做水瓢或容器。中熟。一般3~4月播種,6~7月始收嫩瓜。
5.忠縣當當
產於重慶市忠縣石子鄉。果實梨形,嫩瓜綠白色,肉白色,肉質松軟,味淡,可熟食或鮮食。老瓜褐色,多作水瓢。晚熟。當地4月播種,7月始收嫩瓜。
6.長頸葫蘆
四川省雅安市地方品種。植株分枝力強,第一雌花著生於主蔓第十三至第十七葉節,此後每隔 3 葉節左右著生一雌花。葉心臟形。瓜上部細長,下部膨大,瓜皮平滑,披有白色茸毛,基部平圓,臍部略凹。肉厚約4cm,白色,質細軟,味微甜。單瓜重約2kg。耐熱,耐澇,抗病性和抗旱性均較強。適於春、夏季露地栽培。
(三)大葫蘆類
1.浙南小圓葫
浙江省地方品種,栽培歷史悠久,溫州地區栽培多,因而亦名溫州圓蒲。該品種植株在葫蘆類中生長勢較弱,分枝性強,但莖蔓較細,第一朵雌花著生在側蔓第六至第八節上,以後每隔6~7節再現雌花。葉全緣。瓜近圓形,但伴有扁圓形與高圓形,表面光滑,嫩瓜綠色,後期逐漸轉乳白色,無花斑雜色。味微甜,品質較好,作湯料或炒食。瓜重0.5~1.0kg,露地栽培產量可達45000kg/km2。種子長紡錘形,少毛。中晚熟,耐熱性強,耐旱、不耐澇,適宜於夏季栽培。該品種也宜作保護地栽培小型西瓜之砧木,嫁接苗生長勢適中,坐果力強,成熟略早。
2.圓瓠1號
湖南省常德市鼎城蔬菜科學研究所育成。極早熟,從第五、六葉開始出現雌花,開花授粉後10~13d採收嫩瓜。瓜扁圓形,皮嫩肉細,口感柔軟而清爽,單瓜重約500g。耐高溫,適宜於保護地早熟栽培和露地栽培。
3.圓葫蘆
產於山東省濟南市。植株生長勢中等,分枝性較強,以側蔓結瓜為主,第一朵雌花著生在側蔓第七節上,每隔6~7節再現雌花。葉心臟形,全緣,葉背上有茸毛,葉色深綠。瓜近圓形,商品瓜長約20cm,橫切面圓形,橫徑約19cm,瓜皮綠白色,無花斑雜色,表面平滑,密生白色茸毛。肉白色,質脆嫩,含水分多,味微甜,品質好,宜炒食和作湯料。單瓜重約2.0kg。種子白色,呈長紡錘形。中晚熟,定植至採收70d。耐熱性強,耐旱,不耐澇。抗病性中等。
4.日本圓葫Q63
浙江省於20世紀80年代末由日本引入。晚熟,植株生長勢極旺,主莖和分枝粗壯,主蔓結瓜極少,靠側蔓結瓜,第一雌花著生於側蔓第十節前後,但雌花數比其他品種少。葉大而深綠。瓜大,老瓜可達7~8kg,少數達10kg以上,高圓形或有短柄,幼果綠色,後漸轉淺綠色。味甜,糖度達3度左右,肉質細膩,水分含量較低,適於炒食用或製作果脯。產量75000kg/km2。耐旱、耐濕、耐高溫,抗枯萎病、葉枯病、病毒能力強。出苗後下胚軸短,中心空腔小,子葉厚實,可作西瓜嫁接的優良砧木。該品種在浙江地區亦可於6~7月夏播,9月開始採收嫩瓜。
5.細花
廣東省廣州市地方品種。主蔓第二十八至第三十節以後,在側蔓第一至第三節連續著生雌花。葉片近圓形,綠色,兩面均披較多柔毛。瓜扁圓形,長20~25cm,橫徑13cm左右,瓜皮綠白色。肉質軟滑。單瓜重1~1.5kg。中熟,播種至初收80d,可延續收獲120d。耐熱,要求較高濕度。
(四)細腰葫蘆類
1.腰葫蘆
浙江省地方品種。植株生長勢旺,分枝性強。主側蔓均能結瓜,以側蔓結瓜為主,第一朵雌花著生在側蔓第三至第五節上。葉深綠色,近圓心臟形。莖葉密生白色茸毛。果實葫蘆形,頸小腹大,縮腰。商品瓜長約20cm,橫切面圓形,頸部橫徑約8cm,腹部橫徑約14cm。瓜皮白綠色,附生白色茸毛。肉白色,肉質細嫩緻密,味微甜,品質優,宜炒食。單瓜重0.5~1.0kg。種子扁平,白色,卵形。中晚熟,定植至初收60~70d。耐熱,耐濕性強,不耐乾旱。適應性廣,抗病性強。
2.青腰葫蘆
浙江省磐安市地方品種。植株生長勢旺,分枝性強。以側蔓結果為主,第一朵雌花著生在側蔓第一至第三節上,生長中後期主蔓和側蔓均能結瓜,結瓜性能好。葉心臟五角形,綠色,全緣,正反面均有白色茸毛。瓜似葫蘆,商品瓜長25~30cm,橫切面圓形,下部橫徑14~16cm,上部橫徑7~9cm,中間狹細,頂部細長,瓜表面,密生短絨毛,並有青白色不規則花斑。肉白色,肉質緻密,含水分中等,味微甜,品質好。單瓜重0.75~1.0kg。耐高溫,耐乾旱,耐瘠,抗病性強。
3.白蒲
浙江省衢州市地方品種。植株生長勢中等,分枝性強。側蔓結瓜,第一朵雌花著生在側蔓第二、三節上。葉心臟形,全緣、綠色,葉和葉柄密生白色茸毛。瓜呈葫蘆形,商品瓜長17~30cm,橫切面近圓形,橫徑12~17cm,瓜皮白綠色,無花斑,表面光滑,瓜頂平圓,無刺毛。束腰處肉厚9cm,膨大處1.6cm,肉白色;肉質緻密,酥軟,味微甜,含水分中等,品質好,熟食或作湯料均佳。單瓜重1.2~2kg。老瓜皮色棕黃,無花斑,重約2kg。中熟,定植至始收65d。耐熱,耐旱、抗病蟲害能力強。
4.浙東小葫蘆
浙江省地方品種,栽培歷史悠久,全省各地都有種植。該品種植株在葫蘆類中生長勢較弱,分枝性強,主側蔓均能結瓜,以側蔓結瓜為主,第一朵雌花著生於側蔓第三至第五節上。果實上部小下部大,束頸,幼果初為綠色,後漸轉白棕色至白色,無花斑雜色。肉質細嫩,味微甜,品質優,可作湯料或炒食。瓜重0.5~1.0kg,產量約37000kg/km2。中晚熟,定植至初收60~70d,露地4~6月均能栽種,多在高溫季節上市,深受消費者青睞。耐熱、耐濕,不耐乾旱,適應性廣,抗病性強。
(五)觀賞小葫蘆類
1.南川小葫蘆
產於四川省南川縣德隆鄉(海拔1500m)。果實形似葫蘆,即上下部膨大,中間縊縮,下部稍大於上部,果實長15.8cm,上部直徑6cm,下部直徑9.3cm,單瓜重340g。嫩瓜淺綠色,果肉白色。肉質松軟,微苦,可食用。老瓜黃白色,多作觀賞用。早熟。一般3~4月播種,6月始收嫩瓜,7月收老瓜。
2.豐都葫蘆
產於四川省豐都虎威鎮(海拔500m)。果實呈啞鈴狀,上下部膨大,中間縊細,下部稍大於上部。果實長28cm,上部橫徑8cm,下部橫徑13.5cm,單瓜重800g。嫩瓜綠白色,果肉白色,質松軟,味苦。老瓜黃褐色,當地主要作容器(盛蔬菜種子),兼作觀賞,少量食用。晚熟。一般4月播種,7月始收嫩瓜,8~9月收老瓜。
F. 為何會形成葫蘆腿
不要老是蹺二郎腿啊
G. 怎麼種觀賞的葫蘆
其栽培技術要點如下:
1.播種育苗
觀賞葫蘆適應性很強,對土壤、氣溫要求不高,適宜生長的溫度為20~25℃,為了延長觀賞期,一般採用保護地栽培。種植時根據各地的氣候條件掌握好播種時間,長江中下游地區採用保護地栽培,1月底至8月均可播種,但以春、秋兩季栽培為主。播種使用的泥土要疏鬆保肥保水。充分攪拌均勻,裝入播種盤中,裝滿後用手抹平,澆透水備用。
選擇籽粒飽滿的種子播種。由於觀賞葫蘆種子的種皮較厚,吸水性差,插種前應先用30℃溫水浸泡,小葫蘆種子浸泡3~4小時,長柄葫蘆、鶴首葫蘆和天鵝葫蘆的種子浸泡7~8小時,使種子充分吸水。然後瀝干,取出種子。
播種可採用條播或撒播,一般以條播較多,將種子尖端朝下一一插入播種盤中,行距5厘米,粒距3~5厘米左右,播完後覆土1~1.5厘米,蓋上稻草、保濕,澆水2~3次,以免出苗不齊。種子發芽適溫為30~35℃,覆蓋塑料薄膜保溫、保濕,有利於種子的萌發。7、8月播種,這時氣溫較高,需蓋遮陽網,降溫育苗。一般播種3~4天後,種子開始發芽出土,及時揭去塑料薄膜,去掉夾在子葉上未脫落的種殼。育苗過程盡量控制澆水,防止小苗徒長。經過7~10天,子葉完全張開,即可移植到營養缽中。
營養缽的培養土要求無病菌、疏鬆肥沃,篩去石子、粗粒土,裝入直徑12厘米的營養缽中,擺放整齊,澆透水。將小苗輕輕從播種盤中取出,移栽到營養缽中,栽植不宜過深,以免影響根系的生長。栽後澆透水,覆蓋遮陽網。小苗階段要注意保濕,同時噴葯,用惡霉靈3000~4000倍液噴灑,防止小苗爛根和爛秧。噴灑10%吡蟲啉2000倍液,每周一次,預防蚜蟲危害。當小苗的葉片相互接觸時,移動營養缽,增加間距,避免徒長。
2.定植
觀賞葫蘆對土壤的適應性廣,在微酸性土壤中生長較好,但不能有積水。種植時應選擇土層深厚、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或黏質壤土。栽植前深翻土面30厘米,翻耕碎土,耙平地面。由於觀賞葫蘆生長期長,耐肥力強,因此要一次性施足基肥,一般每畝施腐熟廄肥2000公斤,過磷酸鈣50公斤,草木灰150公斤作底肥。
定植前一周整好地,先做畦,畦寬1.5~2米,高0.3米,畦溝寬0.4~0.5米。有條件的地方,最好採用基質栽培,基質可用8份菜園土加2份腐熟豬糞再加1份礱糠灰等混合。利用磚塊或泡沫板砌成簡易栽培槽,槽寬60~80厘米,深30厘米,底部鋪上薄膜,槽內倒入基質。用多菌靈1000倍液對土壤噴灑消毒。
當營養缽中的幼苗生長到4~6片真葉時就可定植,定植選在晴天上午8點至下午3點進行。將幼苗從營養缽中帶土取出,避免傷及根部。在畦面挖穴,每穴種1株,株距0.5~1.5米。栽完後澆定根水,緩苗階段不通風,春季栽培,要搭小拱棚以提高溫度,使幼苗早生根,早緩苗。白天棚溫應保持25~30℃,夜間18~20℃,晴天中午當棚溫超過30℃時,打開大棚兩邊的裙膜進行通風。3天後這時已緩苗,可以去除小拱棚。白天大棚溫度控制在20~25℃,夜間12~15℃,促進植株根系發育。
3.肥水管理
觀賞葫蘆結果多,需肥量較大,前期主要施氮肥,開花結果期則多施磷、鉀肥。定植後要及時施一些肥料,以腐熟的餅肥或三元復合肥為主。在抽蔓上架前,進行一次追肥,追肥最好在植株根部周圍,挖穴施入或直接撒施在表土上,每畝施肥量20公斤,為結瓜打下營養基礎。當瓜長到直徑有3、4厘米時,再進行第二次追肥。在根部周圍20厘米處挖穴,每畝施30公斤,促進瓜果的膨大。每次追肥後應中耕鬆土,保持土壤疏鬆,有利於根系生長。同時結合葉面噴施,用0.4%~0.5%的磷酸二氫鉀,每15天一次。小葫蘆要薄肥勤施,長柄葫蘆和鶴首葫蘆生長旺盛,前期要嚴格控制營養生長,防止徒長,影響坐果率。
觀賞葫蘆各生長階段對水分需要量不同,定植後澆一次緩苗水,促進緩苗。緩苗後到坐瓜前要控制澆水。在農業園區,為了便於管理和節約用水,一般採用滴灌,將塑料管鋪設在植株邊上,水直接從軟管微孔流出,滲入植株根際周圍的土中,既滿足植株水分要求,又不會因為澆水而降低地溫,澆水量也容易控制。開花期一般不澆水,促使順利坐果,坐果後,在結瓜盛期要澆足水,以保證果實充分生長發育。葫蘆澆水一般也遵循「不幹不澆,澆則澆透」的原則。水分不足時,葫蘆生長不良,但土壤濕度過大對生長也不利,容易產生根腐。
觀賞葫蘆屬葫蘆科瓠瓜屬,原產熱帶,只作觀賞,不能食用,果實為葫蘆形或上部有一細長的長柄,下部似一個圓球體,皮色以青綠為主,間有白色斑,老熟果外皮堅硬,非常可愛,具有較高的觀賞和藝術價值,是發展觀光旅遊農業的主栽品種之一。2000年杭州市蔬菜所開始引進觀賞葫蘆,並篩選出鶴首、長柄、天鵝、大兵丹、干成兵丹、本干成兵丹、小葫蘆、腰葫蘆、圓葫蘆、牛腿葫蘆、梨形葫蘆、青葫蘆、長樂、線葫蘆等適宜保護地種植的觀賞葫蘆品種15個。
H. 西葫蘆火腿腸怎麼炒好吃
西葫蘆是南瓜的變種,原產北美洲南部,原來它老祖宗還是個洋貨。西葫蘆以皮薄、肉厚、汁多、可葷可素、可菜可餡而深受人們喜愛,而且一年四季都有。
今天這道西葫蘆炒火腿一定會讓你一眼就愛上它,快來試試吧~
食材:
醬油適量、西葫蘆200克(中等大小一根)、火腿適量、油適量、香蔥一根、青紅椒各適量、鹽適量
烹飪步驟:
1.西葫蘆洗凈對刨開,再切成四份,將瓤切去棄之,再切成斜段
2.火腿切斜段,青紅椒切不規則片狀,香蔥青白分開切
3.鍋里油燒熱,放入香蔥白,將西葫蘆放入翻炒一分鍾
4.放入青紅椒,翻炒半分鍾
5.加入醬油,翻炒均勻
6.放入火腿,翻炒均勻
7.加鹽調味
8.盛盤、撒香蔥葉即可
9.成品圖
菜譜小貼士:
西葫蘆這樣處理,炒時不出水;醬油已含鹽,最後調味要根據自家口味來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