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什麼是漆藝
中國現代漆藝主要包括漆畫藝術和立體漆藝造型。
中國的漆畫是在我國悠久的傳統漆器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它既可以屬於工藝美術范疇,也可以作為繪畫的一個新品種,具有工藝美術和繪畫的雙重屬性,是繪畫和工藝相結合的邊緣學科。著名漆畫家喬十光先生早在學生時代,就在已故的著名工藝美術家龐熏琴、雷圭元先生的積極倡導下,曾幾度赴福州向當地的老藝人學習漆藝技術,將中國傳統的漆藝技法與自己的裝飾藝術揉為一體,並受越南磨漆畫的影響,他的漆畫,生活氣息濃郁,裝飾性和工藝性都很強。作品的題材大都是以少數民族人物和江南水鄉風景為主,具有鮮明的個人風格。在他的影響下,中國的漆畫發展很快,遍布全國,80年代已成為一個獨立的畫種,被社會所注目和承認。由於漆畫使用了不同於其他畫種的工具和材料,運用了不同於其他畫種的技法,產生了其他畫種所不能代替的藝術特色,因而受到人們的喜愛。漆畫的主要技法有:
薄料:用金膠漆在平漆地子上薄塗,待漆在將於未乾之際,貼上金箔或銀箔,色彩鮮艷而雅緻,在漆畫中多表現天空、河水等效果。
研磨彩繪:根據畫面的需要,先用底漆繪出紋樣,然後在上面撒上各種金銀粉、鋁粉(金屬粉)或漆粉,待干後,罩漆將粉狀固定,干後打磨推光,這種技法在日本也被稱為「蒔繪」,是漆畫中應用比較廣泛的一種表現手法。通過粉屑顆粒的大小、灑播的疏密、質地的不同、罩漆的薄厚、打磨的多與少,呈現出豐富的色彩層次和肌理變化。
填漆:在漆面上造出低陷的圖案,然後填上彩漆,或貼上金銀箔,干後罩透明漆。還有一種被福州人稱為「台填」的工藝,將錫片貼在漆板上,焰刻花紋,然後揭去花紋以外的錫片,再全面罩漆,打磨、推光,這種手法在漆畫中應用也是比較多的,適合用於裝飾性的漆畫。
變塗:也稱為潑彩填漆,在漆板上潑下稠漆,然後灑或滴稀釋劑,漆被驅散、流動、融合,留下凹凸不平,如灑水則留下低凹的水跡樣。也可以藉助於樹葉、稻子、各種豆子或用刷子、蘸子等工具造成漆表面不平,取得自然的紋理,再填漆。也可根據畫的需要,局部使用。
刻漆:大體上分為三類。
刻灰,進刀較深,露出推光漆層下的灰地,或陽或陰文大片鏟除漆面,然後填入色漆。工藝簡便,有一種同木刻畫一樣的鋒利尖銳、單刀直入的美感。
淺刻,也被日本稱為「沈金」,不作深度刻鏟,而多用刀具刮刻表皮,以各種不同的線和點來表達畫面中物體的結構。它的特點是,細致入微,立體感強,整體感強,裝飾性強。在劃槽內填入金粉,則被稱為「戧金」,填入銀粉則為「戧銀」,填入彩漆,則為「戧彩」。
針刻,在推好光的漆面上,用鋼針鐫刻圖案,刻紋輕而淡,適宜細線紋樣,但不宜遠距離觀賞。
鑲嵌,在中國現代漆畫中,鑲嵌蛋殼的工藝用的多,先將蛋殼內的薄膜去掉,漆做粘合劑,將蛋殼貼在畫面上並按碎,就會出現自然裂紋,呈碎瓷哥窯狀的自然裂紋,因蛋皮的色澤不同,粘貼的疏密不同,以及打磨的輕重不同,而呈現出豐富的肌理和由深至淺的素描關系。還有鑲嵌螺鈿把五彩的螺鈿(薄片),切成畫面所需要的樣子,然後貼在漆板上,再罩漆打磨。螺鈿本身就是五色斑斕,在黑色大漆的襯托下,更顯得霞光熠熠,充分體現了材料之美。
當代著名漆藝家喬十光先生是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教授,他的作品《潑水節》曾在1978年第5屆全國美展中榮獲二等獎,作品《青藏高原》曾獲第6屆全國美展銀獎,還分別獲1990年第2屆韓中國際繪畫銀獎,第26屆亞細亞現代美術富士台國際獎。《水鄉》是他的代表作。在作品中,用蛋殼來表現房子的白牆並利用雞蛋殼與鴨蛋殼色澤的不同,來表現房子與房子的遠近及透視的關系,被壓碎的蛋殼所呈現出的冰裂紋,很好地表現出了古老的「磚」與「牆」的味道,黑色的漆又很好地表現屋頂,水與天的處理更是精采,用了薄料工藝,高雅的銀灰色把畫面妝扮得有如人間的天堂,既寫實又誇張,生動、自然、真實地表現了秀美的江南風景。在色彩的處理上,也表現了作者的巧妙構思,整幅畫面僅有黑、白、灰三色,但卻如此豐富地表現了江南水鄉的萬物。這幅作品無論在藝術上,還是在工藝的處理上,都是非常成功的,是藝術與工藝相結合的典範。裝飾性強,給人以清新、高雅的藝術享受。喬十光先生先後擔任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中國漆畫研究會會長,世界漆文化學會常任理事等職務。
立體漆藝造型,是近幾年來在我國傳統的漆器的基礎上,並受到日本、韓國漆藝的影響逐漸發展起來的,又被稱為「漆雕」,除了它的使用性能之外,更強調它在環境藝術中起到的裝飾性,用漆的語言來美化人們的生活空間。它的成型手段主要有木胎、脫胎、笨板脂及繩胎、紙胎、軟金屬胎、皮胎、玻璃等。用各種不同的材料,並以漆做為粘合劑和固化劑,使它成型,然後再用漆來裝飾,或蒔繪,或沈金,或髹飾。目前它在國際上已形成一種新的藝術潮流。相對來說它比漆畫更注重漆藝的技術及材料的使用。裝飾花瓶「流動的線」高40公分,寬45公分,是我國於1995年完成的漆立體造型作品,造型上追求稚朴、厚重,但在形體上卻寬而不厚,在花瓶上立有凸出的流動線,以造形相適應、吻合,兩面的立線在形式上又各異,形成了一曲跳動的樂曲。裝飾技法上採用了金箔蒔繪的方法,從上到下,由多漸少,再罩以透明漆,色調柔和協調,金碧輝煌,突出了漆的特點。
如果你要了解更多,下面有網址.
⑵ 如何欣賞中國古代明清兩朝古代傢具欣賞
中國古代傢具源流概說——明清傢具
明代傢具
宋元以後,中國社會仍然延續著千年以來的封建統治制度,由於元末統治者的殘酷壓迫和剝削,加上長期戰亂,社會經濟受到嚴重的破壞,明王朝吸取歷代王朝興衰的經驗教訓,深知「居安慮危,處治恩亂」的治國策略(《洪武實錄》),採取了一系列發展經濟、促進生產的措施,經過幾十年的恢復,使國家走上了全面發展的道路,至明中葉,舉國上下出現了空前繁華的景象。而明代傢具這一時期在沿著宋元傳統的基礎上繼續演變發展,特別是隨著經濟社會、文化藝術的發達,出現了一些地域藝術文化中心及流派,尚古求真、豪放挺拔成為新的時代審美標准,中國古典傢具也迎來了它的黃金時期。這里就其形成的原因重點提出幾項:
明末清初 黃花梨攢靠背活屜四齣頭官帽椅
一、手工業的高速發展,推動了生活領域方方面面的進步,使得人們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上得到了很大的滿足。二、鄭和下西洋時,隨船滿載的中國瓷器、茶葉、鐵器、農具、絲綢、緙絲、金銀等各類商品,以貨物貿易的形式換回各國特產,如象牙、香料、寶石等,由於歸航時所載貨物較輕,怕帆船傾斜,需要用生物體來增加船的重量,於是大批優質的木材便利用這個「偶然」的機會來到中國,而這批木材被港口附近一些木匠發現並製造成傢具,這些木材木質堅硬、細膩、紋理好,做出傢具結實耐用,且極具凝重感。這就是後來我們提到的硬木。三、經濟社會的改變促使文化意識形態的改變。
清早期 黃花梨透欞書格
清代傢具較多的注重陳設效果,整體造型厚重,體形龐大,色彩強烈,並常常採用各種工藝手法,強調形體的裝飾美。多種材料的鑲嵌,精細繁縟的雕刻,突出地表現了傳統傢具的工藝美,但嫻熟的傳統技藝,迎合了當時誇張的審美趣味,到清代晚期時,更加一發而不可收。過度的堆砌和人為的雕琢,使得許多傢具顯得特別繁瑣;財力不濟而造成的粗製濫造,更使傢具走向了物質功能要求的反面。最後,將創新精神局限於外在形式感的清式傢具畫上個華而不實的句號。
清早期 紫檀有束腰方回紋馬蹄足三屏風扶手椅
鴉片戰爭之後,中國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經濟和文化的性質也發生了重大變化。清代傢具進一步出現西化傾向,各種西方傢具成了市民追求的新異物品。到這一時期,清代傢具也就完全失去了它原有的光彩。
延伸閱讀:[明清傢具部件術語] 椅子的鵝脖
⑶ 金漆鑲嵌的價值體現
中華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史,而漆器卻有七千年的歷史了。數千年來,她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展,有源有流,有繼承有創新。她也曾屢遭磨難,甚至曾面臨滅頂之災。然而「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她之所以有如此強大的生命力,就在於她深深地植根於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肥田沃土之中。愈是民族的也就愈是世界的。
解放以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金漆鑲嵌產品不僅走向了世界,走進了天安門城樓、人民大會堂等重要國務活動場所,走進了眾多的樓堂館所,也走進了眾多的百姓家庭。優秀的民族傳統文化具有永久不衰的魅力。 金漆鑲嵌的藝術價值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工藝種類繁多,藝術表現手法豐富多彩。一件產品可以只採用一種工藝製作,也可以將多種工藝綜合運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變化萬千。或穆然古樸,或典雅清新,或鮮活艷麗,或金碧輝煌。
二是題材廣泛。有歷史典故、文學名著、宗教神話、民間傳說、山水人物、龍鳳花鳥、名人字畫、民俗民風等,幾乎涵蓋了各個文化領域。同時還有現代題材和外國題材。大多有繁榮昌盛,前程錦綉、福祿壽喜、吉祥如意之寓意。 第一個時期,自清末至1937年是北京漆器作坊的興盛時期。據不完全統計,在這幾十年間陸續開業的金漆鑲嵌作坊有十餘家。其開業緣起大致有三種情況:一是原皇宮中的漆器藝人在辛亥革命後自開作坊;二是清末即有民間私人作坊,多是通過太監拉關系,應宮中之活;三是漆器作坊中的藝人出師後自開作坊。 如「英明齋」創始人蘇明堂是清末皇宮中的漆畫匠首領。辛亥革命後,蘇明堂流落民間,在金魚池精忠廟旁開辦了「英明齋」。蘇明堂桃李滿園,收「侯永泉」為徒。「侯永泉」學成後開辦的第一家漆器工藝品店鋪就是東單三條的「瑞興齋」。「侯永泉」不忘師恩,把師傅的「蘇」字放在前面,這就是北京城著名的「蘇漆侯」的來歷。「侯永泉」的長子「侯明達」(現北京金漆鑲嵌廠創始人)學成後又先後開辦了自己的「瑞明齋」和「明達號」,侯明達之子侯榮恆跟隨其父學藝,目前是蘇漆侯第四代傳人。「侯永泉」的三徒弟「姚林五」學成後在燈市口開辦了自己的「升利」,而蘇明堂的另一再傳弟子陳瑞蘭又在東四頭條開辦了「瑞豐齋」。
還有一些無字型大小的作坊。雖無字型大小,卻有來歷。清代光緒年間,漆器藝人韓啟龍在東城沙井胡同開作坊,專應宮中之活。韓啟龍的弟子孫其祥在橡皮坑胡同開作坊。孫其祥的弟子王興瑞又在馬圈胡同開作坊。王興瑞弟子眾多,其中最有成就者當首推王珍。解放後,王珍在北京金漆鑲嵌廠從藝,為挖掘、恢復傳統產品做出了寶貴貢獻,並培養了很多新人。
以上所介紹的這些漆器作坊擅做彩繪雕填類產品。此外,還有些作坊擅做鑲嵌類漆器。如清末王俊江在隆福寺街開辦「永信局」鑲嵌作,專應宮中之活。王俊江弟子魏煥豐於1914年也在隆福寺街開辦了「華豐齋」。初起為位於王府井大街大元帽胡同的「協立成」古玩鋪修復鑲嵌類舊活,由此發展到較大規模地生產鑲嵌類產品。
由於受師傳關系和作坊規模的影響,這些作坊除在工藝技法和藝術風格方面有別,在品種方面也自然地形成了大體分工。其中大部分作坊以傢具、屏風和擺件類為主。但清代光緒年間,在東四六條開業的「中和局」,以及出師於「中和局」的張文彬於1914年在南箭廠胡同開辦的「興一局」,卻是以牌匾楹聯為主。
第二個時期,自1937年「七七」事變後至1949年,是北京漆器行業的蕭條時期。日本侵略者佔領北京後,使北京的漆器行業面臨滅頂之災,除少數一、二家外,紛紛倒閉。
第三個時期,1949年至1956年,是北京漆器行業的恢復時期。在國家的扶植和發展手工業政策指引下,一些過去的掌櫃重操舊業,再招舊部,收納新徒,一些藝人也自開作坊。到1956年,北京16家作坊採取公私合營方式聯合建廠,命名為「北京金漆鑲嵌廠」。從此,北京金漆鑲嵌的發展揭開了歷史的新篇章。 侯榮恆是清代光緒年間宮廷漆器造辦處漆繪匠首領「蘇明堂的第四代傳人。跟隨其祖父侯永泉、其父侯明達(現金漆鑲嵌廠創始人)學藝。現年77歲的侯老先生,一直致力於鑽研將金漆鑲嵌技術與電影美術特種工藝設計相融合的創新工藝領域,以老一輩藝術家執著的精神不斷創作更多更優秀的電影美術作品。侯老的父親是京城有名的工藝老號瑞明齋(現北京金漆鑲嵌廠)創始人,其中關於金漆鑲嵌的工藝更是在京城數一數二,侯老就深得此項真傳。15歲那年,侯老先生邁入自家店鋪開始學習工藝製作,18歲時參軍,是當時北京義務兵役制的頭一支,這一參軍就是13年,退伍後侯明達」之子「侯榮恆」子承父業,在自家學藝有所成就後,曾在北京金漆鑲嵌廠從事漆器繪畫工作。1978年來到北京電影製片廠從事電影置景和特種道具製作工作,在工作期間曾多次收徒,教授電影美術工藝,但在金漆鑲嵌技藝方面至今並未收徒。
柏德元是清代光緒年間宮廷漆器藝人韓啟龍的第五代傳人。2003年,由柏德元組織設計、施工並監制的香山勤政殿「金漆鑲嵌寶座系列工程」,被北京市傳統工藝美術評審委員會評定為珍品。
過硬的工藝來自過硬的基礎,這一點從柏德元的經歷就能找到答案:北京金漆鑲嵌廠是1956年建廠的國有企業,主要生產經營項目有傳統漆藝類傢具工藝品、明清式古典傢具及室內裝飾業。1962年,15歲的柏德元來到金漆鑲嵌廠學徒。他聰明好學,又很懂事,師傅們都很喜歡他。領導看他有出息,就專門安排他拜老藝人王珍為師。
這位王珍師傅也很了不起,光緒年間,京城著名漆器藝人韓啟龍在沙井胡同開作坊。他的拿手好戲是彩漆描金和雕填類產品,專應宮中之活。韓啟龍弟子孫其祥、再傳弟子王興瑞後來分別在橡皮坑胡同和馬圈胡同自開作坊。王興瑞弟子眾多,其中最有成就者首推王珍。王珍為挖掘恢復烤斷、撅斷、顫斷、曬斷等「四大斷」產品和色彩斑斕的「虎皮漆」產品做出了寶貴的貢獻。
王珍培養了很多新人,柏德元是他最得意的「門生」。王老藝人不僅把一身絕技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了柏德元,還帶著他共同參加了「四大斷」和「虎皮漆」的挖掘整理工作。柏德元既掌握了技術,又打破了手工業「口傳心授」的傳統。就此,金漆廠的新產品、新工藝層出不窮,如電視櫃、啤酒櫃、樓梯櫃、書櫃、寫字台、電話桌、鴛鴦桌椅等,既有明清風韻,又有時代氣息,很受市場歡迎。再如,用舊大車軲轆改制的餐桌、用舊紡車改制的咖啡桌、用古建中的雀提改制的花台、用花窗做的桌面等等。這些將古舊作品移花接木的奇妙之作令人拍案叫絕。
漆藝中的彩繪和雕填工藝,傳統風格是濃抹重彩,金碧輝煌。近年,他們大膽借鑒國畫中的滃染、皴搜、點暈等技法,形成了水墨丹青、淡雅飄香的新風格,既有工筆之風,又有寫意之法,令人耳目一新。
⑷ 明式傢具與清式傢具的特點及區別
明式傢具
明式傢具,是我國明代以漢族文人為主導形成的一項傢具藝術成就,以簡潔典雅的造型,嚴謹科學的結構聞名於世,在世界傢具體系中享有極高的聲望。
主要指那種以硬木製作與明代和清代前期,設計精巧,製作精良,風格簡約的優質傢具。
英國傢具大師Thomas Chippendale(1718-1779)在其《傢具指南》一書中,把明式列為世界傢具三式之首(明式、哥特式和洛可可式)。
作為現代極簡主義的鼻祖,至今,當中外設計師們談起明式時,仍然公認它是世界傢具設計上無可超越的巔峰。
明式傢具的特徵可歸納為以下四點:
1、造型簡練、以線為主
嚴格的比例關系是傢具造型的基礎。我們看以上圖中的明代傢具,其局部與局部的比例、裝飾與整體形態的比例,都極為勻稱而協調。
如椅子、桌子等傢具,其上部與下部,其腿子、棖子、靠背、搭腦之間,它們的高低、長短、粗細、寬窄,都令人感到無可挑剔地勻稱、協調。並且與功能要求極相符合,沒有多餘的累贅,整體感覺就是線的組合。
其各個部件的線條,均呈挺拔秀麗之勢。剛柔相濟,線條挺而不僵,柔而不弱,表現出簡練、質朴、典雅、大方之美。
2、結構嚴謹、作工精細
明式傢具的卯榫結構,極富有科學性。不用釘子少用膠,不受自然條件的潮濕或乾燥的影響,製作上採用攢邊等作法。
在跨度較大的局部之間,鑲以牙板、牙條、圈口、券口、矮老、霸王棖、羅鍋棖、卡子花等等,既美觀,又加強了牢固性。明代傢具的結構設計,是科學和藝術的極好結合。
時至今日,經過幾百年的變遷,傢具仍然牢固如初,可見明代傢具的卯榫結構,有很高的科學性。
3、裝飾適度、繁簡相宜
明式傢具的裝飾手法,可以說是多種多樣的,雕、鏤、嵌、描,都為所用。裝飾用材也很廣泛,琺琅、螺甸、竹、牙、玉、石等等,樣樣不拒。
但是,絕不貪多堆砌,也不曲意雕琢,而是根據整體要求,作恰如其分的局部裝飾。如椅子背板上,作小面積的透雕或鑲嵌,在桌案的局部,施以矮老或卡子花等。
雖然已經施以裝飾,但是整體看,仍不失樸素與清秀的本色;可謂適宜得體、錦上添花。
4、木材堅硬、紋理優美
明式傢具的木材紋理,自然優美,呈現出羽毛獸面等膝隴形象,令人有不盡的遐想。充分利用木材的紋理優勢,發揮硬木材料本身的自然美,這是明代硬木傢具的又一突出特點。
明代的優質硬木傢具用材,多數為黃花梨、紫檀等。這些高級硬木,都具有色調和紋理的自然美。
工匠們在製作時,除了精工細作而外,同時不加漆飾,不作大面積裝飾,充分發揮、充分利用木材本身的色調、紋理的特長,形成為自己特有的審美趣味,形成為自己的獨特風格。這是明代傢具的又一特點。
明式傢具的風格特點,概括起來,可用造型簡練、結構嚴謹、裝飾適度、紋理優美四句話予以總結。
清式傢具
清式傢具是以滿族皇室為主導的,在明末清初時期,由於西方傳教士的大量來華,傳播了一些科學技術促進了中國經濟、文化藝術的繁榮。
所以清式傢具在宮廷和民間的相互影響、相互交流共同創造中發展起來的,可以說這是中國的「巴洛克時期」。運用各種精湛的技藝,使清式傢具形成了獨有風格。
清代傢具的特點總體分為以下幾點:
1、造型上渾厚、莊重
在造型特徵上, 骨架粗壯結實,方直造型多於明式曲賀造型,題材生動且富於變化,裝飾性強,整體大方而局部裝飾細膩入微。
清式傢具的總體尺寸趨於寬、高、大、厚,與此相應,局部尺寸與部件用料也隨之加大變寬。
2、裝飾上求多、求滿、富貴、華麗
在裝飾風格上, 以富麗、豪華、穩重、威嚴為准則,多結合廳堂、卧室、書房等不同居室進行設計,分類詳盡,功能明確。
其主要特徵是,造型莊重,雕飾繁重,體量寬大,氣度宏偉,脫離了宋,明以來傢具秀麗實用的淳樸氣質,形成了「清式」傢具的風格;在裝飾手法上注重形式,不惜功力、用料,工藝精良達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
在裝飾上力求華麗,並注意與各種工藝品相結合,使用了金銀、玉石、寶石、珊瑚、象牙及百寶鑲嵌等不同質地裝飾等不同地裝飾材料;
琺琅嵌、瓷嵌也是當時重要的裝飾手法,描金,彩繪在清式傢具中都佔有一定地位,追求富麗堂皇的意味;
在裝飾花紋上,花紋圖案整體較滿,通常是一些代表吉祥瑞慶的花鳥紋等裝飾花紋。
3、主要使用的材料有紫檀、酸枝木、花梨、楠木、烏木和櫸木;
根據以上所說我們可以清晰地了解到明式傢具與清式傢具在風格特徵上不同之處。
明式傢具製作的榫卯結構極為精密,構件斷面小輪廓非常簡練,裝飾線腳做工細致,工藝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形成了明代傢具朴實高雅、秀麗端莊、韻味濃郁、剛柔相濟的獨特風格。
清式特點首先表現在用材厚重上,傢具的總體尺寸較明式寬大,相應的局部尺寸也隨之加大。其次是裝飾華麗,表現手法主要是鑲嵌,雕刻及彩繪等,給人的感覺是穩重,精緻,豪華,艷麗,和明式傢具的樸素大方,優美,舒適形成鮮明的對比。
清式傢具以優質硬木傢具為代表,其中紫檀、酸枝木佔大多數,另有少部分黃花梨、雞翅木等,其它則是漆傢具和雜木傢具,總體上說與明式傢具相比並無多大變化,但對材料的選擇和使用卻有所不同,在風格上更有比較明顯的差異。
清式傢具和明式傢具相比,自然不如明式傢具那樣有很高的科學性,但仍有許多獨到之處。
它不象明式傢具那樣以樸素,大方,優美,舒適為標准,而是以厚重,繁華,富麗堂煌為標准,因而顯得厚重有餘,俊秀不足,給人沉悶笨重之感也缺乏應有的科學性。
但從另一方面說,由於清式傢具以富麗,豪華,穩重,威嚴為准則,為達到設計目的,利用各種手段,採用多種材料,多種形式,巧妙地裝飾在傢具上,效果也很成功。
上面我們通過傢具的風格特徵來進行對應的對比,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通過傢具的品種以及其用途分類來發現它們的不同之處。
明清傢具的品種,也與年代有著很大的關系。明代椅子常見有四齣頭式和官帽式,還有圓椅、玫瑰椅等。四齣頭式和官帽式椅子在明代墓葬中曾有發現。因此,在鑒定中可以判斷,凡與這類出土椅凳風格類似的傳世扶手椅品種,應考慮為明式製品。有些較早出椅現的傢具品種,往往到了清代後就不再流行。
也有一些傢具品種,出現的時間較晚,早期不可能製作。如圓靠背交椅,入清以後不再流行,從偉世品來看,它們多用黃花梨製作,很少有紅木或新黃花梨的製品。
所以,傳世的圓靠背交椅,基本都是明式傢具。而式樣莊重、體態碩大的太師椅,則是清式傢具的代表,再如茶幾,本身就是為適應清代傢具布置方法而產生的品種,傳世的大量實物中,多為紅木,新黃花梨製品此外,如折疊椅,折疊香幾等,都是清代雍正以後出現的新品種。
清式傢具與明式傢具一起,以其不同時代、不同特點,成為中國傳統傢具的優秀代表。清式依其造型和用途分為六類:
第一類,床、寶座。主要有架子床、羅漢床和寶座,比較明式的多,其風格與明式大不一樣。
第二類,椅、凳、墩。種類與明代大體相似,造型及裝飾風格卻不相同。
第三類,桌、案、幾等承具。是清代製作傾向。
第四類,屏風。清代屏風種類齊全,主要有插屏、掛屏、圍屏、座屏等,從而更能體現清代傢具的風采。
第五類, 櫃、格、箱、架。風格與明式大不相同.明式以光素為主,清式有華麗的花紋,或雕刻、或鑲嵌、或金漆彩繪,很少有光素的。
第六類,天然傢具。又稱樹根傢具,在明代才真正受到賞識,並競相仿效,清代更是風行一時。此傢具既有觀賞價值,又有實用價值;此傢具與一般傢具相比,有回歸自然、品味高雅效果。
總的來說,明清兩式傢具都各具其風韻。
明式傢具追求簡練美、功能合理化,而清式傢具則追求品種豐富、式樣多變、奇巧。
⑸ 清代傢具的發展階段
清代傢具的發展至風格成熟為清式,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清初至康熙初,這階段不論是工藝水平、還是工匠的技藝,都還是明代的繼續。在用材上,特別是宮中傢具,常用色澤深、質地密、紋理細的珍貴硬木,其中以紫檀木為首選,其次是花梨木和雞翅木 。用料講究清一色,各種木料不混用。為了保證外觀色澤紋理的一致和堅固牢靠,有的傢具採用一木連做,而不用小材料拼接。清初期,由於為時不長,特點不明顯,沒有留下更多的傳世之作,這時期還是處於對前代的繼承期。
第二階段康熙末,經雍正、乾隆,至嘉慶。這段時間是清代社會政治的穩定期,社會經濟的發達期,是歷史上公認的清盛世時期。這個階段的傢具生產,也隨著社會發展、人民需要和科技的進步,而呈興旺、發達的局面。這時的傢具生產不僅數量多,而且形成為特殊的、有別於前代的特點,或叫它風格。這風格特點,就是清式傢具風格:
1、造型上渾厚、莊重
這時期的傢具一改前代的挺秀,而為渾厚和莊重。突出為用料寬綽,尺寸加大,體態豐碩。清代大師椅的造型,最能體現清式風格特點。它座面加大,後背飽滿,腿子粗壯。整體造型像寶座一樣的雄偉、莊重。其它如桌、案、凳等傢具,也可看出這些特點,僅看粗壯的腿子,便可知其特色了。
2、裝飾上求多、求滿、富貴、華麗
清中期傢具特點突出,成為清式傢具的代表作。清式傢具的裝飾,求多、求滿、求富貴、求華麗。多種材料並用,多種工藝結合。甚而在一件傢具上,也用多種手段和多種材料。雕、嵌、描金兼取,螺甸、木石並用。此時傢具,常見通體裝飾,沒有空白,達到空前的富麗和輝煌。但是,不得不說,過份追求裝飾,往往使人感到透不過氣來,有時忽視使用功能,不免有爭奇鬥富之嫌。
第三階段道光以後至清末。道光時,中國經歷了鴉片戰爭的歷史劫難,此後社會經濟日漸衰微。至同治、光緒時,社會經濟每況愈下。同時,由於外國資本主義經濟、文化、以及教會的輸入,使得中國原本是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發生了變化,外來文化也隨之滲入中國領土。這時期的傢具風格,也不例外的受到影響,有所變化。我們看,現在頤和園里的部分傢具,接受了外來影響最為明顯。這種情形,作為經濟口岸的廣東最突出,廣作傢具明顯地接受了法國建築和法國傢具上的洛可可影響。追求女性的曲線美,過多裝飾,甚至堆砌。木材也不求高貴,作工也比較粗糙。
我們一般說的清代傢具指的就是清代中期的傢具,即指康熙未至雍正、乾隆、以至嘉慶初的清代中期這一段清盛世時期的傢具。
這段盛世傢具風格的形成,的確與清代統治者所創造的世風有關。表現了從游牧民族,到一統天下的雄偉氣魄,代表了追求華麗和富貴的世俗作風。由於過份追求豪華,而帶來一些弊端,也是存在的。但是,清式傢具,利用多種材料,調動一切工藝手段來為傢具服務,這是歷來所不及的。所以我們說,清式傢具有許多經驗可談,也有許多優點可取。其風格獨特,便是最為有力的證明。
清代傢具最喜用的裝飾題材。尤其到了晚期,達到高峰。可以說,任何一個畫面,任何一個圖案的組合,都必含有吉祥、富貴的寓意。採用象徵、寓意、諧音、比擬等方法,創造出許多富有生活氣息的吉祥圖案。如鵲上梅梢(喜上眉梢)、麒麟送子、松鶴萬年、五蝠捧壽(五福捧壽)、雙魚吉慶、五福齊來、葫蘆萬代、富富有餘、多福多子等。很受群眾喜愛,以至於延用至今。
動植物紋除了傳統的麒麟、夔龍、夔鳳、螭虎、龍、獸面、獅子等以外,清代還增加了松鼠等新的動物紋飾。植物方面有梅、蘭、竹、菊、葡萄、折枝、卷草、靈芝、牡丹、西番蓮等。
紋樣
清代傢具中,使用紋樣的地方很多,床榻的圍屏,櫃櫥的門扇,桌案的牙條,椅凳的腿子等部位,多用二方連續、四方連續圖案加以裝飾。常用的有雲紋、回紋、卍字紋、繩紋、盤腸紋和草龍紋等。尤其是雲紋和回紋使用最多。回紋在清式傢具中,是最具代表性的裝飾紋樣,在椅子背板、扶手、腿足,以及桌案的牙條、牙頭等部位,最喜用回紋。以至於人們由此而得出一個經驗:凡有回紋裝飾的傢具,基本上是清代傢具。 博古也是清代傢具常用的裝飾圖案,以古代器物如瓶、罐、書畫、文房四寶等形象,雕嵌於傢具之上,以寓意主人的文雅和詩書傳家的企盼。
除以上題材之外,還有四時景色、樓台人物、花鳥魚蟲等。
裝飾手法 - 雕刻 │ 鑲嵌 │ 描繪 │ 其他及兼用
清代傢具追求富麗,充分調動工藝美術的各種手段,以獲得富貴豪華的效果。可謂集裝飾手法之大成,也可謂史無前例。
雕刻
清代傢具最喜用透雕,在椅子的背板、桌案的牙條、擋板等部位,使用整塊透雕,明顯突出剔透、空靈的效果。其次是浮雕,也有時兩者兼用。到了清中期以後,雕飾達到了高潮,有時一件傢具竟然通體滿雕,令人目不暇接,滿得叫人透不過氣來。以至於忽視了結構的合理,忽視了實用價值。
透雕是留出需要的圖案,將地子全部挖掉。留出的圖案還要作成立體的效果,也就是再作雕工。透雕可以兩面雕,也可以只作一面雕。
浮雕也稱凸雕,就是圖案突出,並要求有高低深淺的不同,有立體感。
鑲嵌
在清代傢具中,占據著很重要的地位。因為鑲嵌的效果突出,比雕刻更為華麗。鑲嵌的材料很多,可用木、牙、石、瓷、螺甸,以至琥珀、瑪瑙、珊瑚、寶石等,色澤光閃明亮,璀璨華美。在彩圖和文中圖版里,有大量的鑲嵌傢具,如紫檀鑲樺木框、框內鑲粉彩瓷屏的大師椅、紫檀鑲影木心靠背的大師椅、紫檀嵌玉太師椅、紫檀木鑲琺琅的方凳、紫檀木嵌螺甸的半圓桌、楠木嵌竹絲的方幾、百寶嵌的屏風、百寶嵌的盆架等等。
螺甸嵌,在清代發展迅速,工藝也很精良。螺甸嵌有白色和彩色之分,五光十色的五彩嵌最漂亮。片厚的螺甸稱硬螺甸,多用於硬木傢具上。片薄的螺甸稱軟螺甸,多用於漆木傢具上。用薄片螺甸鑲嵌是鑲嵌工藝的最高水平。
百寶嵌,在明末揚州由周翥所創,到清乾隆以後,得到很大發展。《骨董瑣記》中說:五彩陸離,難以形容。真未有之奇玩也。彩圖中的故宮博物院所藏之黃花梨百寶嵌高面盆架,就是用螺甸、瑪瑙、金、銀、牙、角、綠松石,壽山石等材料,嵌制而成的職貢圖。
骨嵌傢具盛行於乾隆時期。乾隆中葉寧波骨嵌馳名全國。骨嵌分高嵌、平嵌、高平混合嵌三種。清代早期傢具,多用高嵌和混合嵌,後期則多用平嵌。骨嵌技藝精良,保持多孔、多枝、多節、塊小,並帶稜角,既易膠合,又防脫落。雖年深日久,仍舊形象完整。
描繪
清代傢具中,使用描金和彩繪的手段也是很常見的。彩圖中的照片,文中的圖版,有許多描金和彩繪的傢具,如朱漆彩繪鼓形凳、朱漆彩繪雕花櫃、黑漆描金百室嵌屏風、紫檀描金多寶格等。
在漆傢具上施以描金彩繪,是清代傢具的善用手法。當時生產漆傢具的地區很多,如湖南瀏陽生產的彩漆人物屏樟,廣東製造的漆幾、漆匣等,山西絳縣生產的櫥櫃、屏風、隔扇等,無不作工精細,技藝純熟。
彩繪中有金漆彩繪、銀漆彩繪、朱漆彩繪、黑漆描金等不同手法,堪稱五光十色,金碧輝煌。
其他及兼用
除以上雕、嵌、繪以外,清代傢具還用貼黃、掐絲琺琅等手法。多種工藝兼用,在清代傢具中多處可見。僅從書前彩圖版和文中圖版里,就可見透雕與浮雕的結合兼用,彩繪與描金的兼用,彩繪與雕刻的兼用,以至於描金與百寶嵌的兼用等等。可以想像得出,在紫檀木深沉色調的木質上,或在朱漆、黑漆等光澤如鏡的底子上,施以兩種以上的裝飾手段,或嵌螺甸、寶石,或彩繪描金,達到色彩繽紛而又明光閃亮,其輝煌、璀璨的景象,是無法言傳的,惟有贊嘆二字。
清代傢具的裝飾,是其它朝代所不能比擬的。為了達到富麗、輝煌的目的,利用各種材料,使用各種手段,想盡一切辦法。可以說,以多種材料並用、多種工藝結合,達到裝飾上的大滿大全,形成了清式的獨特風格。
⑹ 品牌的傢具有哪些
國內高檔傢具品牌之施華洛vovo
施華洛vovo是中國客廳傢具的領導品牌,產品風格富有國家化、情感化、符號化等綜合特色,是國內獨具特色的高端傢具品牌。S.H.L帶包的是SUPERSTAR ·HOME·LOVE ,即偶像、家、愛的品牌內涵。
國內高檔傢具品牌之亨利.戴
亨利戴(香港)有限公司隸屬於錢江集團。亨利戴傢具的設計風格是將傳統工藝技術融入現代傢具之中,傢具中有含有手工工藝的鑲嵌技術,含有獨特的東方家居技術魅力。致力為為國內外提供富有價值和藝術品味的家居典範。
國內高檔傢具品牌之富邦美品
富邦美品是寧波富邦傢具傢具有限公司旗下的產品,主攻中美市場。旗下的子品牌格林堡、維也納、雅美居、維帝、奧利賽、梅賽、格林童話、萊洛克等各具特色,是國內高檔傢具的領導品牌之一。
國內高檔傢具品牌之英倫美家
英倫美家隸屬於江蘇英倫美家家居有限公司,是國內高檔軟體傢具的代表品牌。其傢具產品蘊含的鄉村風格、新古典等都有一種現代時尚感,有中國傢具時尚品牌之稱。
國內高檔傢具品牌之卡森之家
卡森之家是上海卡森之家家居有限公司旗下的產品,集團成立於1995年,是一家專業從事皮革傢具生產的企業,也是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皮革傢具製造企業。
國內高檔傢具品牌之波塞登
波塞登是國內高檔的原木傢具品牌,是目前國內原木集成的第一品牌。隸屬於深圳波塞登家居有限公司,波塞登傢具最大的特色就是用原圖原樣定製全手工打造,是高檔原木傢具的代表品牌
以上傢具品牌供你參考,具體還是要根據自己的需求和經濟能力來選擇,希望可以幫到你,謝謝!
⑺ 「燕京八絕」分別是什麼現今還在流傳嗎
老北京的燕京八絕,即景泰藍、玉雕、牙雕、雕漆、金漆鑲嵌、花絲鑲嵌、宮毯、京綉八大工藝門類。
⑻ 金漆鑲嵌的四大工藝步驟
設計(包括造型設計和紋樣設計)——製作木胎——髹飾漆胎——裝飾(包括鑲嵌、彩繪、雕填、刻灰、斷紋、虎皮漆等工藝) 鑲嵌以各種天然軟硬質玉石、螺鈿、獸骨、牛角等為原料,以搜、磨、堆、鏟、鏤、雕等技法製成人物、花鳥、山石、樓台等浮雕,鑲嵌於漆胎之上。這類產品翻轉折疊,層次清晰,雕刻細膩,玲瓏剔透。若施以高浮雕技法,於浮雕之中顯現立體效果,謂之「矯嵌」,乃更為精湛的技藝。
立體鑲嵌多以人物及龍、鳳、麒麟等鳥獸為題材。首先要根據設計要求製作木雕(或脫胎),再將玉石、獸骨、螺鈿等加工成的眾多形態各異的片、甲、麟、塊精心組合,粘附於木胎之上。這類產品雕琢纖細,拼嵌嚴謹,神形兼備,光彩照人。
彩繪以各色漆胎為畫面,以各種色漆及金銀粉為顏料,以特製的畫筆為工具,精心描繪。調色要准確,潤彩要豐富自然。細分之,又有描漆、描金、搜金、平金之別。這類產品猶如國畫中的工筆重彩,生動而細膩,典雅而雋秀,情景交融,燦如錦綉。搜金產品則虛實相間,層次分明,蒼勁古樸,意味深沉。而平金產品更顯現出金碧輝煌的特徵。
雕填的基礎是彩繪。彩繪之後,需按紋樣輪廓,以特製的勾刀勾勒出較為淺細的紋路,稱之為「剌」或「雕」。線條的深淺粗細要均勻一致,不崩不豁,不能「跑刀」。打金膠後,戧之以金銀粉,稱之為「填」。要填得飽滿實足,干凈利落。這類產品具有線條流暢,錦地規整,色彩艷美,富麗堂皇的風韻。
刻灰其灰地工藝具有特殊要求,灰層略厚且剛韌相濟。髹漆後,在漆胎上以勾、剌、片、起、鏟、剔、刮、推等技法,雕刻出和諧精細的凹陷紋路,要防止斷道。最後施粉、搭彩、固色。
斷紋即在漆地之上製作均勻細密的裂紋。從工藝上劃分有曬斷、烤斷、撅斷、顫斷之別;從藝術形式上劃分有龜背斷、流水斷之別。漆紋裂而不糠,仿古舊而不臟,給人以飽經滄桑後自然形成之感。其要領是所出斷紋必須均勻,不可有多有少,有大有小。
虎皮漆先要在漆地上製作高低不平的花紋,低凹處層層塗飾各種顏色的色漆,磨平滑潤,五彩斑斕。其要領是既不能呆板,又不能雜亂,雖是人工所為,卻似天然成就。
⑼ 傢具什麼樣的材質比較好,比較耐用、環保
1
客餐廳
通透性、復餐廳學習區
客廳制與餐廳間不設計隔斷,使空間更加通透,也更顯大。
將餐邊櫃同時設計成書櫃,用餐結束後,這里就變成一個學習區。平日自己也可以在這里閱讀。
在餐桌後面那面牆上設計裝一塊黑板,便於家教給孩子授課。
2
廚房
U型櫃、吧台、抽拉設計
根據廚房的布局定製一個U型櫥櫃。
底櫃採用抽拉式與掩門式結合的設計,方便下廚時切換廚具。
偶爾在吧台上用餐會很有情調哦!
3
主卧
飄窗利用、整體衣櫃
卧室整體色調明亮,讓人覺得溫馨。
飄窗上設計一個電腦桌,方便辦公或娛樂。
一櫃到頂的設計大大提升收納,圓弧櫃的設計便於放取隨身包包之類的物品。
4
青少年房
上床下櫃、直角書桌
上床下櫃的設計,提升收納且節省空間。
床和飄窗的中間放一個儲物櫃,增加收納的同時,使房間多出一個休閑區。
根據孩子的身高定製一個簡約的書桌組合,滿足孩子的學習需要。
別讓你的房子因傢具選購不當而打折扣
更多10000套案例請登錄官網:www.homek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