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傢具家居 > 巴芬傢具官網

巴芬傢具官網

發布時間:2022-06-15 15:14:14

1. 長的像龍一樣的鯨

獨角鯨
獨角鯨
許多世紀以來,科學家們一直對產於北極地區的鯨——獨角鯨迷戀不已,同時又困惑不解:這種身材並不大的鯨竟然長著長長的螺旋狀牙齒,最長的可達2.7米!過去,人們把獨角鯨看成是傳說中的獨角獸的化身,一些國家的王室甚至把鯨牙當成驅魔與解毒的工具。獨角鯨的這根長牙究竟有什麼用處,科學家們對此幾乎一無所知。然而最近,他們在揭開獨角鯨的3米長牙之謎方面終於有突破性進展。

牙科醫生公布重要發現

雖然名為「獨角鯨」,但它前部伸出的那根長長的東西並不是角,而是牙。美國康涅狄格州的牙科醫生馬丁·恩維亞日前公布了他的兩個重要發現:一是破譯了獨角鯨牙齒的獨特構造;二是這種構造為了解其功能提供了重要線索。這些發現可能有助於解釋鯨的生活習性以及其他哺乳動物牙齒的秘密。

恩維亞和他的同事利用先進的技術了解到,獨角鯨的超長的長牙不僅非常強健,還非常靈活。他們發現,一根2.4米的長牙,表面看上去十分堅硬,可能一彎即折。其實不然,它可以朝任何方向彎曲30厘米!

這個科學小組還發現,獨角鯨的長牙可能是一種水中感覺器官,它含有一個密集的神經系統,可以收集保證獨角鯨在北極地區冰冷的水裡生存下來的重要信息。研究人員表示,獨角鯨的這一神經系統能探測溫度、壓力、運動和化學污染的程度,例如鹽、水粒子的比例,通過這種比例,可以知道某一水域中是否有他們的美食。這些長牙可能具有觸覺功能,獨角鯨通過互相觸動長牙,確認另一隻同類的身份,並與之交流。

潛水高手

獨角鯨的重量達到1000公斤~1600公斤,體長可以達到4米~4.5米,這還沒有將它的長牙計算在內。

作為受保護的北極物種,獨角鯨是群居動物,主要生活在大西洋的北端和北冰洋海域,在格陵蘭海也發現少量的獨角鯨。因紐特人人喜歡獵取獨角鯨的長牙、肉和皮。科學家早就知道,獨角鯨可以在海里以近乎垂直的角度下潛大約900米,而且每天多次重復這樣的動作,絕對稱得上是潛水高手。

這種海洋哺乳動物的長牙究竟有什麼用處?這個問題一直讓科學家困惑不解,因為它雖然名為牙齒,可是與一般意義上的牙齒原則格格不入。它的長度幾乎是獨角鯨體長的二分之一,一般從雄性獨角鯨訴上頜和嘴的左側長出。可以想像一下,假如一個2米高的人,長著一個1米長的牙,那會是個什麼樣子。

此外,同大象和疣豬的彎曲牙齒不同的是,獨角鯨的牙齒天生就是直的。上面有螺旋花紋,繞著同一個軸心向左旋轉。科學家猜測,這種螺旋式長牙可能使破裂降低到最低程度,以前的研究也顯示,這種螺旋有助於獨角鯨在發育階段長得更直。

獨角鯨的牙齒還有一個獨特的地方,就是有性別之分。這種長牙在雄性獨角鯨上很常見,但雌獨角鯨並不長這種長牙。雌獨角鯨的牙齒也會露出來,但很短。

從里到外看長牙

通常情況下,哺乳動物的牙齒裡面是軟的,外層則很硬,這是為了抗磨損。可是,馬里蘭州蓋瑟斯堡國家標准和科技研究院帕芬巴格研究中心的紅外顯微專家納奧米·艾德爾曼,用一種特別的技術繪制出獨角鯨長牙的橫切面,細致到可以看見細胞挨細胞。她發現了獨角鯨的長牙的內部構造與其他哺乳動物有很大不同。

獨角鯨的長牙含有和其他哺乳動物的牙齒相似的物質,包括牙質、牙髓和牙骨質,但它是從里向外構建而成的。一層高度礦物化的物質包在最裡面的牙髓上,像一根鋼筋。長牙的外面只有頂端有牙釉,實際上礦物質含量較少,更多的是蛋白質。在其他哺乳動物的牙齒里,牙骨質通常是一層將牙齒與骨頭綁定在一起的東西。但獨角鯨長牙的牙骨質常年泡在海水裡,這種牙齒和我們以前見識的牙齒是不同的。科學家得出了這樣的結論:獨角鯨牙齒的這一「反構造」特性賦予了牙齒更大的彈性,可以有助於吸引震動,在深潛時抵抗巨大的水壓。

科學家認為,獨角鯨的長牙非同尋常的質量對現代牙科和生物材料而言可能具有深遠的意義。要找到一種既柔韌又結實的材料很不容易,但獨角鯨的身上便長出了這種材料。

感知周圍的環境

關於獨角鯨長牙的用途問題,科學家們莫衷一是,逐漸衍生出很多自相沖突的理論。有人說它用於展示其強大的進攻性,也有人說用於打破冰層。

利用掃描電子顯微鏡,研究人員找到了牙管和牙齒基本結構的證據,這種結構包括人在內的幾乎所有牙齒里都有,牙管則是細胞生長過程中的殘留物,將數以百萬的微小的神經從牙齒中樞神經與牙齒外層全都連在一起。

人類口腔中的牙管對過冷的東西十分敏感,這些牙管通常會被牙釉包裹,只有不經意暴露出來時,我們才會感到不舒服和疼痛,比如說出現蛀牙。但獨角鯨的牙管卻穿透牙齒的最外層,直接暴露在外界,感受著北極的寒冷環境。結果,雖然外觀很單調,但獨角鯨的長牙實際上充當了一種表面十分敏感的細胞膜的角色。它的牙管內含有類似血漿的溶液,其中一種解釋是,它是用來感知海水的鹹度的。科學家開發了一種制式設備,對這一理論進行試驗,觀察獨角鯨的長牙接觸到鹽液時,獨角鯨的大腦活動情況。他們發現,獨角鯨的活動與冰層的形成是密不可分的,而冰層的形成又影響到海水的鹹度,獨角鯨在幾英里以外可能就感覺到了海水的細小變化。

人類的牙齒已經進化了,所以我們會有意避免過冷的東西刺激牙管。可是獨角鯨生活在冰冷的北極海水和巨大的水壓下,獨角鯨的牙管為什麼要故意暴露在外面呢?如果人類也出現這樣的情況,從進化論的角度講,目的只有一個:為了生存。

研究重點是揭開謎團

未來的野外考察隊將把重點放在解剖和感官研究上。馬里蘭州巴爾的摩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科學家目前正在利用CT(X線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和MRI(磁共振成像)對一雌一雄兩頭獨角鯨的頭部進行掃描。由斯密森研究院組成的解剖小組本月將集中起來,對仍然沒有找到答案的問題,比如獨角鯨的長牙是如何進化的、為什麼要這樣進化等問題進行重點研究。他們認為,研究獨角鯨的長牙為什麼與眾不同是這項研究最迷人的地方。(楊孝文 任秋凌)

在北極海的深水域,棲息著一種嘴裡長著獠牙的怪獸,那根牙長足有2米~3米,從嘴唇上向前翹出。從牙根到牙頂還有一條螺旋狀的溝,自右向左旋轉而上,很像礦井裡使用的風鎬鑽頭。由於乍看上去很像長在頭上的角,所以,人們把這種屬於鯨類的海獸叫一角鯨。

一角鯨屬於齒鯨類,一般體長4米~5米,體重900公斤~1600公斤,腹白背黑,是小型鯨類。它的繁殖率較低,一般3年產一仔,孕期15個月,哺乳20個月。在胚胎中,一角鯨本有16枚牙齒,但都不發達,至出生時,多數牙齒都退化消失了,僅上頜的兩枚保留下來。而雌鯨的牙始終隱於上頜之中,只有雄鯨上頜左側的一枚會破唇而出,像一根長桿伸出嘴外。 不過也有人偶然發現有兩枚同時長出的,但數量極少。

一角鯨常是雌雄和幼鯨一起活動。從數頭到十幾頭不等,有時也有數百乃至數千頭一起的大群。每年當冰雪消融以後,一角鯨會成群結隊進入海灣覓食、交尾、嬉戲。也正是此刻,它們往往要遭到當地人的捕獵。

一角鯨最誘人之處,是被稱為「角」的獠牙,它在人們眼中很有神秘色彩。古代歐洲的王公貴族把它看成寶物,用鯨牙做成酒杯以檢驗酒是中否有毒,或用它做傢具、飾物以顯示華貴和富有。更有人把它看成靈丹妙葯,用它醫治百病。其實,最終其使用價值的,還是北極地區的愛斯基摩人,他們用它做魚杈和矛頭,用來捕獵。由於人們對鯨牙的迷信,從而使鯨牙價格昂貴,求之難得,同時也成了一角鯨災難的根源。許多人為得到獠牙,對一角鯨大肆獵捕,使其數量大減,以至有關國家不得不採取措施加以保護。

其實,一角鯨真正有實用價值的並非是牙,而是皮肉。它那肥胖的軀體皮下,有5厘米~10厘米厚的脂肪可提煉大量鯨油,當地愛斯基摩人以它為食或用來取暖;它的皮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是人體不可缺少又不能合成的物質。據分析,每100克鯨皮中含維生素C31.8毫克,而一個人每天只需要50毫克。其他地區的人大多從鮮菜、水果中攝取,北極高寒,果菜奇少,當地人就生吃一角鯨的皮和肉來作補充。有人譯出「愛斯基摩」就是「吃生肉」的意思,所以愛斯基摩人吃生肉就不足為奇了。 (正 冠)

在歐洲中世紀時,公爵和有權勢的人對一種「角」著了魔。近100年以來,有錢人和貴族們為了獲得這種富有勉力的「角」,付出了大量財富。據說將這種「角」浸人有毒的食物和酒中,會使有毒物質的顏色變黑,並會發出「噗噗」之聲,又能使毒效喪失。

其實,這種有魅力的「角」就是一角鯨的一枚畸形生長的大牙,因此,叫它一齒鯨或許更為恰當。但是,人們對一角鯨的了解很少,目擊這種動物的人更少。甚至在今天,盡管人們努力跟蹤觀察,想進一步了解這種神秘動物,但是一角鯨的真面目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個謎。

一角鯨,人們又常叫它冰鯨,這是因為它總是跟隨著由季節推進和退去的冰原。這種生活習性可能與一角鯨的主要天敵——虎鯨有關。因為虎鯨的背鰭很高,必須避開浮冰的撞擊,而一角鯨的體形似乎是為在冰塊中活動而設計的。它們沒有背鰭,只有一條高5厘米、長10厘米的前脊。它們生活在楚科奇海、北冰洋、巴芬海灣、格陵蘭海等冰天雪地的地方。

成年雌一角鯨可以長到4.5米長,體重很少超過745千克;而成年雄性,身體呈導彈型,體長可達5.2米,只有一部分雄性體重接近1500千。它們的頭呈半圓形,嘴巴小,無表情,眼睛深褐色,斜眼形。

事實上一角鯨的長牙十分脆弱,並不十分堅硬。雌一角鯨也有20厘米長、手指那樣粗的牙桿,不過隱於上頜而不見,當一頭雄性幼一角鯨長到一歲時,左牙便刺破上唇向前翹出,最後長出一根長達3米,基部周長為20厘米、空心、螺旋形的長牙,在自然界獨一無二。

一角鯨的長牙對一角鯨來說起什麼作用呢?對此人們紛紛提出假設或推測:有人說它是進攻或防禦的武器;有人說那是鑿冰用的冰鑿;有人說它是雄性一角鯨的第二性徵;有人說它是雄性一角鯨「聲音決斗」的工具……種種猜測,目前尚無法實驗證實。不過一角鯨的角的葯用價值卻廣為傳頌並得到認可。一角鯨長牙的價格因此而急劇上升,同時也因此而遭到人類的大量捕殺。

2. 中山家私和巴芬傢具有關系嗎

沒有關系的

3. 關於鯨的資料

別名:鐮鰭海豚、鐮鰭斑紋海豚、短吻海豚。吻突很短,但與額部界線清楚。背鰭高大醒目,呈鐮狀後曲,基部幅廣。體背部黑色或黑灰色,腹部白色,頭前部和上頜黑色,下頜僅吻端黑色,其餘白色。體側眼後達腹側為白色或灰白色,沿背路基下側至尾基的體側為從白色帶,口角至鰭櫛前基。並越過路肢後基全肛門間有一黑帶。背鰭前部1/3為黑色,後半部全為灰白色。鰭肢同樣前緣部黑色,後緣部灰色。尾鰭上下方皆為黑色或黑灰色。體色變異較大。上下須每側有齒23~36枚。
成體體長可達2.5米,雄性稍大於雌性,體重可達180公斤。多成數十頭至數百頭的大群,攝食時分成小群,休息或移動時又匯集成大群。性活潑,游泳速度快,常躍出水面。體長1.8米左右。
食餌主要為小型集群性魚類和烏賊。
我國東海、南海均有分布。
鯨是海獸中的重要成員,體形像魚,俗稱鯨魚。
鯨的種類很多,全世界有80餘種,我國海域有30多種。一般都將它們分為兩類。一類口中有須無齒,稱須鯨,共11種;另一類口中有齒無須,叫齒鯨,共70多種。鯨的體長從1米到30多米不等。
須鯨的種類雖少,但個頭都很大,已知的最小的一種體長也大於6米。
而藍鯨體長可達33米,體重190噸,相當於33頭大象或300多頭黃牛的體重,它的一條舌頭就有4噸重。它的力氣也無比巨大,有1 250千瓦,能曳行588千瓦的機動船,是地球上有史以來曾出現過的最大動物。這是海的恩惠,只有在海里才能長得這么大:一來是食物豐富,藍鯨雖體軀巨大,卻以小得和它無法相比的磷蝦為食。這種蝦數量多,容易捕,養得起這些大肚子漢。二來是水的浮力大,支撐著藍鯨的巨大體軀。非洲象是陸地上最大的動物,體重5噸左右,若非洲象的體重再增加,它的四肢就支撐不住了,所以不能長得太大。但在海里卻不然,動物基本上處於失重狀態,再大也能浮得起來。但也不能無限增大,超過一定限度,心臟和肺等器官的功能就不能滿足需要了。
座頭鯨捕食方法很巧妙,先在水下朝上發射一串串氣泡,在水面形成一個很大的圓圈,氣泡就像氣槍一樣使磷蝦受驚而向圓圈中心集中,座頭鯨張著口從圈中心浮出吞而食之。由於座頭鯨口大,取食的效率很高,每頭露脊鯨每天要吃3~4噸磷蝦。
鯨偏吃小蝦的原因:其實偏愛吃小蝦的是須鯨,因為它們沒有牙齒,喉嚨又小,所以不能咀嚼,只能靠吃小魚、小蝦過活。它們吃魚、蝦時只要把口一張,魚蝦隨著海水一起進入口中,然後把嘴一閉,海水從須縫間流出口外,只剩下食物了。
鯨的周身都是寶。皮可以製革,用鯨皮做的皮鞋、皮包、皮衣等質地柔軟,花紋美觀,不亞於牛皮。鯨的皮下脂肪層很厚,可達十幾至幾十厘米,可以煉油、食用或作其他化工原料。
一頭藍鯨可產油30多噸,相當於1 700頭豬或8 000隻羊的脂肪總量。鯨的骨器、內臟可作葯用或制肥。一頭巨鯨可稱得上價值連城。所以世界上不少國家如日本、挪威等國競相獵捕,使不少鯨瀕於滅絕,國際捕鯨委員會不得不決定停止商業捕鯨。
鯨類王國中的「語言大師」研究表明,虎鯨能發出62種不同的聲音,而且不同聲音具有不同的含義。生活在不同海區里的虎鯨,甚至不同的虎鯨群,它們使用的「語言音調」有程度不同的差異,類似人類的方言,所以研究人員稱它為「虎鯨方言」。有時候,某一海區出現大量魚群,虎鯨群從四面八方趕來覓食。但它們的叫聲卻互不相同。研究人員推測,虎鯨之間可以通過「語言」交談,至於它們是怎樣聽懂對方的「方言」的,是否也像人類一樣配有翻譯,至今還是個不解謎。
抹香鯨
抹香鯨非常注重團結,如果有一個夥伴遇難了,鯨群會不顧自生危險去救遇難的夥伴。即使救不了了,也會陪著遇難的夥伴死去。
[編輯本段]鯨的介紹
「鯨」這個漢字的造法明白地表示,古人認為鯨是一種大魚,「鯨魚」一詞就更不用說了。我們不能責怪造字者缺乏生物學常識,因為包括鯨、海豚和鼠海豚(體型較小的海豚)在內的鯨類動物(cetaceans)實在是同魚太像了:長長的身體呈流線型,尾巴的形狀像葉片,後肢退化縮小到沒有、只在身體內部還能尋到一點殘跡,這些特徵無一不是適於水中生活的。
科學家認為,哺乳動物大約與恐龍差不多同時登上進化的舞台,在巨大爬行動物橫行的年代裡生活得不甚得意,直到一場大滅絕事件——通常認為是6500萬年前一顆小行星撞上地球——毀滅了恐龍家族,才因禍得福地興盛起來。 在5000至6500萬年前的第三紀,所有的哺乳動物都生活在陸地上,現代鯨類動物的祖先也不例外。由於某種原因,一些憑借四肢在大地上奔跑的動物,於5000萬年前的始新世時期開始回歸河流和海洋,在不足800萬年的時間里,體型和生活習性都發生了巨大的改變。
這些發現特別是巴基斯坦古鯨(Pakicetidae) 已經足夠讓科學家激動,因為它們是陸生哺乳動物與現代鯨類動物之間的過渡型,再次為進化論提供了優美的證據。不過,這些過渡型化石更加偏向於鯨那一邊,要麼能夠水陸兩棲,要麼完全適應海洋生活。有兩個重要的問題未能解答:鯨類動物的陸地祖先——那些只會奔跑不會游泳的最原始的鯨類動物,是什麼樣子?世上現存的哺乳動物中,哪一種與鯨類的親戚關系最近?
科學家致力於更詳細地鯨類動物的進化歷程,不同專業的人有不同的方法。根據化石的牙齒和耳朵特徵,古生物學家傾向於認為,鯨與一種生活在第三紀、現已滅絕有有蹄動物mesonychians血緣最近。研究現存動物DNA特徵的分子生物學家則比較偏愛河馬,認為這種現代偶蹄動物才是鯨最近的親戚。
今年 9 月20日,Thewissen在英國《自然》雜志上發表報告說,他的小組新發現了兩種巴基斯坦古鯨化石,它們完全是陸生的。就在第二天,Gingerich 在美國《科學》雜志上報告了另兩種也是在巴基斯坦挖出來的古鯨化石,長著發育良好的肢,可以水陸兩棲。(看來每一領域的大腕來來去去也就那麼幾個人,而且這兩位大概有點競爭的意思,同時在兩份地位對等的雜志上發表主題相同的報告,倒也頗為有趣。)兩人的新發現都表明,牛、河馬、豬、駱駝和長頸鹿等偶蹄動物與鯨有著密切的親緣關系。對Gingerich來說,提出這個觀點也許稍微多費了一點功夫, 因為他原先主張mesonychians是鯨的近親。
在希臘,「鯨」這個字代表海洋巨獸。我們把鯨類分為兩群:
齒鯨類:有齒的海洋巨獸,如:抹香鯨、逆戟鯨、海豚、鼠海豚。
須鯨類:有胡須的鯨。事實上這些胡須是長在嘴內的折角形齒片,用於過濾水和捕捉鯨所食用的蝦和其它小動物,這些齒片就代替了牙齒。
就整個海獸類而言,以鯨的種類為最多,數量也最可觀。鯨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口中沒有牙齒,只有須的,叫作須鯨;另一類是口中無須而一直保留牙齒的,叫作齒鯨。須鯨的種類雖少,但它們身體巨大,成為人類最主要的捕捉對象,其中有身體巨大、無與倫比的藍鯨,有行動緩慢、頭大體胖的露脊鯨,有喜游近岸、體短臂長、動作滑稽的座頭鯨,還有體小吻尖的小須鯨,等等。齒鯨的種類較多,除抹香鯨外,其餘身體一般都較小,如兇猛無比的虎鯨和海豚。盡管鯨的身體有長短粗細的差別,但一律呈流線型,樣子都像魚,所以人們多稱它為鯨魚。不過,鯨卻是獸類。它也像人一樣,不斷地浮出水面呼吸空氣。有時我們在海面上可以見到鯨呼氣時噴出的一股股白色霧柱,有的高達十餘米,狀如噴泉,十分壯觀。
鯨是終生生活在水中的哺乳動物,對水的依賴程度很大,以致它們一旦離開了水便無法生活。為適應水中生活,減少阻力,它們的後肢消失,前肢變成劃水的漿板。身體成為流線型,酷似魚。因而它們的潛水能力很強,海豚(小型齒鯨)可潛至100-300米的水深處,停留4-5分鍾,長須鯨可在水下300-500米處呆上1小時,最大的齒鯨--抹香鯨能潛至千米以下,並在水中持續2小時之久。1955年發現在厄瓜多附近海中一頭被海底電纜纏死的抹香鯨,其潛水深度達1133米。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附近海域的2200米水深處,發現被電纜纏繞而窒死的抹香鯨,這是迄今為止哺乳動物潛水最深的記錄。
[編輯本段]鯨的祖先
21世紀初,科學家在巴基斯坦發現了兩種生活在約5000萬年前的哺乳動物化石。這兩種動物看起來有點像狗,體型分別只有狼和狐狸那麼大,但科學家認為它卻是地球上最龐大的動物——鯨的祖先。
在5000~6500萬年前的第三紀早期,所有的哺乳動物都是生活在陸地上的。因此,現代的鯨、海豚等水生哺乳動物必然是由某些陸生哺乳動物進化來的。但是由於缺乏化石證據,究竟哪類哺乳動物是鯨的祖先這個問題一直懸而未決。在巴基斯坦新發現的這兩種化石的解剖形態表明,這兩種動物生活在陸地上,有肉食的牙齒,長得有點像狗,但並不屬於犬科動物。它們的尾巴比狗更長,嘴更兇猛,眼睛也比較小。它們的耳朵部位有幾塊奇特的骨頭,其形狀與鯨類動物相同部位獨有的骨頭非常相像。

4. 關於獨角鯨的資料

中文名:一角鯨
學名:Monodon monoceros
英文名:Narwhal
別名:冰鯨、獨角鯨、角鯨
分類地位:
脊索動物門、哺乳綱、鯨目、一角鯨科、一角鯨屬
分布:
它們生活在楚科奇海、北冰洋、巴芬海灣、格陵蘭海等冰天雪地的地方。 [編輯本段]外形習性形態特徵:
一角鯨(獨角鯨)僅上顎生一對齒,雄性個體左側的一枚齒呈螺旋形,長可達2.5米,形似角,故名。體表光滑無毛。無外耳廓,耳孔甚小。前肢鰭狀,後肢退化。一角鯨屬於齒鯨類,一般體長4米~5米,體重900公斤~1600公斤,腹白背黑,是小型鯨類。它的繁殖率較低,一般3年產一仔,孕期15個月,哺乳20個月。在胚胎中,一角鯨本有16枚牙齒,但都不發達,至出生時,多數牙齒都退化消失了,僅上頜的兩枚保留下來。而雌鯨的牙始終隱於上頜之中,只有雄鯨上頜左側的一枚會破唇而出,像一根長桿伸出嘴外。 不過也有人偶然發現有兩枚同時長出的,但數量極少。
生物學特性:
雄一角鯨會以長牙互相較量,不論在水中或海面上,發出的聲音就像兩根木棒互擊。年輕的雄鯨經常嬉戲打鬥,但很少刺戳對方。最強的雄鯨,通常也是長牙最長、最粗者,可以與較多的雌鯨交配。一角鯨經常為急速結凍的冰層所困,它們不利用長牙,而是利用以頭部撞出所需的呼吸孔。當雄鯨浮到海面呼吸時,偶爾可見到長牙,但一般會在水面以下。一角鯨的社會地位與其長牙有關。成群的大型雄鯨大都停留在比雌鯨或仔鯨距離岸邊稍遠的外海海域。大多數的雌鯨都沒有長牙。
習性:
作為受保護的北極物種,獨角鯨是群居動物,主要生活在大西洋的北端和北冰洋海域,在格陵蘭海也發現少量的獨角鯨。因紐特人喜歡獵取獨角鯨的長牙、肉和皮。科學家早就知道,獨角鯨可以在海里以近乎垂直的角度下潛大約900米,而且每天多次重復這樣的動作,絕對稱得上是潛水高手。
一角鯨常是雌雄和幼鯨一起活動。從數頭到十幾頭不等,有時也有數百乃至數千頭一起的大群。每年當冰雪消融以後,一角鯨會成群結隊進入海灣覓食、交尾、嬉戲。也正是此刻,它們往往要遭到當地人的捕獵。 [編輯本段]經濟意義</B>鯨油為重要工業原料,肉、尾鰭、背鰭可食用,皮為製革原料,肝臟、胰臟、卵巢、腦下垂體可入葯,骨可制骨粉。
一角鯨最誘人之處,是被稱為「角」的獠牙,當雄鯨性成熟時,這顆牙齒按反時針方向像螺旋一樣朝左扭著向前生長。一角鯨長5-6米,這顆牙可長達3米,它在人們眼中很有神秘色彩。古代歐洲的王公貴族把它看成寶物,用鯨牙做成酒杯以檢驗酒是中否有毒,或用它做傢具、飾物以顯示華貴和富有。更有人把它看成靈丹妙葯,用它醫治百病。其實,最終其使用價值的,還是北極地區的愛斯基摩人,他們用它做魚杈和矛頭,用來捕獵。由於人們對鯨牙的迷信,從而使鯨牙價格昂貴,求之難得,同時也成了一角鯨災難的根源。許多人為得到獠牙,對一角鯨大肆獵捕,使其數量大減,以至有關國家不得不採取措施加以保護。
其實,一角鯨真正有實用價值的並非是牙,而是皮肉。它那肥胖的軀體皮下,有5厘米~10厘米厚的脂肪可提煉大量鯨油,北極附近的愛斯基摩人以它為食或用來取暖;它的皮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是人體不可缺少又不能合成的物質。據分析,每100克鯨皮中含維生素C31.8毫克,而一個人每天只需要50毫克。其他地區的人大多從鮮菜、水果中攝取,北極高寒,果菜奇少,愛斯基摩人就生吃一角鯨的皮和肉來作補充。有人譯出「愛斯基摩」就是「吃生肉」的意思,所以愛斯基摩人吃生肉就不足為奇了。 [編輯本段]長牙的用處事實上一角鯨的長牙十分脆弱,並不十分堅硬。雌一角鯨也有20厘米長、手指那樣粗的牙桿,不過隱於上頜而不見,當一頭雄性幼一角鯨長到一歲時,左牙便刺破上唇向前翹出,最後長出一根長達3米,基部周長為20厘米、空心、螺旋形的長牙,在自然界獨一無二。
一角鯨的長牙對一角鯨來說起什麼作用呢?對此人們紛紛提出假設或推測:有人說它是進攻或防禦的武器;有人說那是鑿冰用的冰鑿;有人說它是雄性一角鯨的第二性徵;有人說它是雄性一角鯨「聲音決斗」的工具……種種猜測,目前尚無法實驗證實。不過一角鯨的角的葯用價值卻廣為傳頌並得到認可。一角鯨長牙的價格因此而急劇上升,同時也因此而遭到人類的大量捕殺。 [編輯本段]長牙的研究許多世紀以來,科學家們一直對產於北極地區的鯨——獨角鯨迷戀不已,同時又困惑不解:這種身材並不大的鯨竟然長著長長的螺旋狀牙齒,最長的可達2.7米!過去,人們把獨角鯨看成是傳說中的獨角獸的化身,一些國家的王室甚至把鯨牙當成驅魔與解毒的工具。獨角鯨的這根長牙究竟有什麼用處,科學家們對此幾乎一無所知。然而最近,他們在揭開獨角鯨的3米長牙之謎方面終於有突破性進展。
牙科醫生公布重要發現
雖然名為「獨角鯨」,但它前部伸出的那根長長的東西並不是角,而是牙。
獨角鯨的重量達到1000公斤~1600公斤,體長可以達到4米~4.5米,這還沒有將它的長牙計算在內。
這種海洋哺乳動物的長牙究竟有什麼用處?這個問題一直讓科學家困惑不解,因為它雖然名為牙齒,可是與一般意義上的牙齒原則格格不入。它的長度幾乎是獨角鯨體長的二分之一,一般從雄性獨角鯨訴上頜和嘴的左側長出。可以想像一下,假如一個2米高的人,長著一個1米長的牙,那會是個什麼樣子。
此外,同大象和疣豬的彎曲牙齒不同的是,獨角鯨的牙齒天生就是直的。上面有螺旋花紋,繞著同一個軸心向左旋轉。科學家猜測,這種螺旋式長牙可能使破裂降低到最低程度,以前的研究也顯示,這種螺旋有助於獨角鯨在發育階段長得更直。
獨角鯨的牙齒還有一個獨特的地方,就是有性別之分。這種長牙在雄性獨角鯨上很常見,但雌獨角鯨並不長這種長牙。雌獨角鯨的牙齒也會露出來,但很短。
從里到外看長牙
通常情況下,哺乳動物的牙齒裡面是軟的,外層則很硬,這是為了抗磨損。可是,馬里蘭州蓋瑟斯堡國家標准和科技研究院帕芬巴格研究中心的紅外顯微專家納奧米·艾德爾曼,用一種特別的技術繪制出獨角鯨長牙的橫切面,細致到可以看見細胞挨細胞。她發現了獨角鯨的長牙的內部構造與其他哺乳動物有很大不同。
獨角鯨的長牙含有和其他哺乳動物的牙齒相似的物質,包括牙質、牙髓和牙骨質,但它是從里向外構建而成的。一層高度礦物化的物質包在最裡面的牙髓上,像一根鋼筋。長牙的外面只有頂端有牙釉,實際上礦物質含量較少,更多的是蛋白質。在其他哺乳動物的牙齒里,牙骨質通常是一層將牙齒與骨頭綁定在一起的東西。但獨角鯨長牙的牙骨質常年泡在海水裡,這種牙齒和我們以前見識的牙齒是不同的。科學家得出了這樣的結論:獨角鯨牙齒的這一「反構造」特性賦予了牙齒更大的彈性,可以有助於吸引震動,在深潛時抵抗巨大的水壓。
科學家認為,獨角鯨的長牙非同尋常的質量對現代牙科和生物材料而言可能具有深遠的意義。要找到一種既柔韌又結實的材料很不容易,但獨角鯨的身上便長出了這種材料。
感知周圍的環境
關於獨角鯨長牙的用途問題,科學家們莫衷一是,逐漸衍生出很多自相沖突的理論。有人說它用於展示其強大的進攻性,也有人說用於打破冰層。
利用掃描電子顯微鏡,研究人員找到了牙管和牙齒基本結構的證據,這種結構包括人在內的幾乎所有牙齒里都有,牙管則是細胞生長過程中的殘留物,將數以百萬的微小的神經從牙齒中樞神經與牙齒外層全都連在一起。
人類口腔中的牙管對過冷的東西十分敏感,這些牙管通常會被牙釉包裹,只有不經意暴露出來時,我們才會感到不舒服和疼痛,比如說出現蛀牙。但獨角鯨的牙管卻穿透牙齒的最外層,直接暴露在外界,感受著北極的寒冷環境。結果,雖然外觀很單調,但獨角鯨的長牙實際上充當了一種表面十分敏感的細胞膜的角色。它的牙管內含有類似血漿的溶液,其中一種解釋是,它是用來感知海水的鹹度的。科學家開發了一種制式設備,對這一理論進行試驗,觀察獨角鯨的長牙接觸到鹽液時,獨角鯨的大腦活動情況。他們發現,獨角鯨的活動與冰層的形成是密不可分的,而冰層的形成又影響到海水的鹹度,獨角鯨在幾英里以外可能就感覺到了海水的細小變化。
人類的牙齒已經進化了,所以我們會有意避免過冷的東西刺激牙管。可是獨角鯨生活在冰冷的北極海水和巨大的水壓下,獨角鯨的牙管為什麼要故意暴露在外面呢?如果人類也出現這樣的情況,從進化論的角度講,目的只有一個:為了生存。
研究重點是揭開謎團
未來的野外考察隊將把重點放在解剖和感官研究上。馬里蘭州巴爾的摩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科學家目前正在利用CT(X線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和MRI(磁共振成像)對一雌一雄兩頭獨角鯨的頭部進行掃描。由斯密森研究院組成的解剖小組本月將集中起來,對仍然沒有找到答案的問題,比如獨角鯨的長牙是如何進化的、為什麼要這樣進化等問題進行重點研究。他們認為,研究獨角鯨的長牙為什麼與眾不同是這項研究最迷人的地方。

5. 獨角鯨還活著嗎

呵呵!許多世紀以來,科學家們一直對產於北極地區的鯨——獨角鯨迷戀不已,同時又困惑不解:這種身材並不大的鯨竟然長著長長的螺旋狀牙齒,最長的可達2.7米!過去,人們把獨角鯨看成是傳說中的獨角獸的化身,一些國家的王室甚至把鯨牙當成驅魔與解毒的工具。獨角鯨的這根長牙究竟有什麼用處,科學家們對此幾乎一無所知。然而最近,他們在揭開獨角鯨的3米長牙之謎方面終於有突破性進展。

牙科醫生公布重要發現

雖然名為「獨角鯨」,但它前部伸出的那根長長的東西並不是角,而是牙。美國康涅狄格州的牙科醫生馬丁·恩維亞日前公布了他的兩個重要發現:一是破譯了獨角鯨牙齒的獨特構造;二是這種構造為了解其功能提供了重要線索。這些發現可能有助於解釋鯨的生活習性以及其他哺乳動物牙齒的秘密。

恩維亞和他的同事利用先進的技術了解到,獨角鯨的超長的長牙不僅非常強健,還非常靈活。他們發現,一根2.4米的長牙,表面看上去十分堅硬,可能一彎即折。其實不然,它可以朝任何方向彎曲30厘米!

這個科學小組還發現,獨角鯨的長牙可能是一種水中感覺器官,它含有一個密集的神經系統,可以收集保證獨角鯨在北極地區冰冷的水裡生存下來的重要信息。研究人員表示,獨角鯨的這一神經系統能探測溫度、壓力、運動和化學污染的程度,例如鹽、水粒子的比例,通過這種比例,可以知道某一水域中是否有他們的美食。這些長牙可能具有觸覺功能,獨角鯨通過互相觸動長牙,確認另一隻同類的身份,並與之交流。

潛水高手

獨角鯨的重量達到1000公斤~1600公斤,體長可以達到4米~4.5米,這還沒有將它的長牙計算在內。

作為受保護的北極物種,獨角鯨是群居動物,主要生活在大西洋的北端和北冰洋海域,在格陵蘭海也發現少量的獨角鯨。因紐特人人喜歡獵取獨角鯨的長牙、肉和皮。科學家早就知道,獨角鯨可以在海里以近乎垂直的角度下潛大約900米,而且每天多次重復這樣的動作,絕對稱得上是潛水高手。

這種海洋哺乳動物的長牙究竟有什麼用處?這個問題一直讓科學家困惑不解,因為它雖然名為牙齒,可是與一般意義上的牙齒原則格格不入。它的長度幾乎是獨角鯨體長的二分之一,一般從雄性獨角鯨訴上頜和嘴的左側長出。可以想像一下,假如一個2米高的人,長著一個1米長的牙,那會是個什麼樣子。

此外,同大象和疣豬的彎曲牙齒不同的是,獨角鯨的牙齒天生就是直的。上面有螺旋花紋,繞著同一個軸心向左旋轉。科學家猜測,這種螺旋式長牙可能使破裂降低到最低程度,以前的研究也顯示,這種螺旋有助於獨角鯨在發育階段長得更直。

獨角鯨的牙齒還有一個獨特的地方,就是有性別之分。這種長牙在雄性獨角鯨上很常見,但雌獨角鯨並不長這種長牙。雌獨角鯨的牙齒也會露出來,但很短。

從里到外看長牙

通常情況下,哺乳動物的牙齒裡面是軟的,外層則很硬,這是為了抗磨損。可是,馬里蘭州蓋瑟斯堡國家標准和科技研究院帕芬巴格研究中心的紅外顯微專家納奧米·艾德爾曼,用一種特別的技術繪制出獨角鯨長牙的橫切面,細致到可以看見細胞挨細胞。她發現了獨角鯨的長牙的內部構造與其他哺乳動物有很大不同。

獨角鯨的長牙含有和其他哺乳動物的牙齒相似的物質,包括牙質、牙髓和牙骨質,但它是從里向外構建而成的。一層高度礦物化的物質包在最裡面的牙髓上,像一根鋼筋。長牙的外面只有頂端有牙釉,實際上礦物質含量較少,更多的是蛋白質。在其他哺乳動物的牙齒里,牙骨質通常是一層將牙齒與骨頭綁定在一起的東西。但獨角鯨長牙的牙骨質常年泡在海水裡,這種牙齒和我們以前見識的牙齒是不同的。科學家得出了這樣的結論:獨角鯨牙齒的這一「反構造」特性賦予了牙齒更大的彈性,可以有助於吸引震動,在深潛時抵抗巨大的水壓。

科學家認為,獨角鯨的長牙非同尋常的質量對現代牙科和生物材料而言可能具有深遠的意義。要找到一種既柔韌又結實的材料很不容易,但獨角鯨的身上便長出了這種材料。

感知周圍的環境

關於獨角鯨長牙的用途問題,科學家們莫衷一是,逐漸衍生出很多自相沖突的理論。有人說它用於展示其強大的進攻性,也有人說用於打破冰層。

利用掃描電子顯微鏡,研究人員找到了牙管和牙齒基本結構的證據,這種結構包括人在內的幾乎所有牙齒里都有,牙管則是細胞生長過程中的殘留物,將數以百萬的微小的神經從牙齒中樞神經與牙齒外層全都連在一起。

人類口腔中的牙管對過冷的東西十分敏感,這些牙管通常會被牙釉包裹,只有不經意暴露出來時,我們才會感到不舒服和疼痛,比如說出現蛀牙。但獨角鯨的牙管卻穿透牙齒的最外層,直接暴露在外界,感受著北極的寒冷環境。結果,雖然外觀很單調,但獨角鯨的長牙實際上充當了一種表面十分敏感的細胞膜的角色。它的牙管內含有類似血漿的溶液,其中一種解釋是,它是用來感知海水的鹹度的。科學家開發了一種制式設備,對這一理論進行試驗,觀察獨角鯨的長牙接觸到鹽液時,獨角鯨的大腦活動情況。他們發現,獨角鯨的活動與冰層的形成是密不可分的,而冰層的形成又影響到海水的鹹度,獨角鯨在幾英里以外可能就感覺到了海水的細小變化。

人類的牙齒已經進化了,所以我們會有意避免過冷的東西刺激牙管。可是獨角鯨生活在冰冷的北極海水和巨大的水壓下,獨角鯨的牙管為什麼要故意暴露在外面呢?如果人類也出現這樣的情況,從進化論的角度講,目的只有一個:為了生存。

研究重點是揭開謎團

未來的野外考察隊將把重點放在解剖和感官研究上。馬里蘭州巴爾的摩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科學家目前正在利用CT(X線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和MRI(磁共振成像)對一雌一雄兩頭獨角鯨的頭部進行掃描。由斯密森研究院組成的解剖小組本月將集中起來,對仍然沒有找到答案的問題,比如獨角鯨的長牙是如何進化的、為什麼要這樣進化等問題進行重點研究。他們認為,研究獨角鯨的長牙為什麼與眾不同是這項研究最迷人的地方。(楊孝文 任秋凌)

在北極海的深水域,棲息著一種嘴裡長著獠牙的怪獸,那根牙長足有2米~3米,從嘴唇上向前翹出。從牙根到牙頂還有一條螺旋狀的溝,自右向左旋轉而上,很像礦井裡使用的風鎬鑽頭。由於乍看上去很像長在頭上的角,所以,人們把這種屬於鯨類的海獸叫一角鯨。

一角鯨屬於齒鯨類,一般體長4米~5米,體重900公斤~1600公斤,腹白背黑,是小型鯨類。它的繁殖率較低,一般3年產一仔,孕期15個月,哺乳20個月。在胚胎中,一角鯨本有16枚牙齒,但都不發達,至出生時,多數牙齒都退化消失了,僅上頜的兩枚保留下來。而雌鯨的牙始終隱於上頜之中,只有雄鯨上頜左側的一枚會破唇而出,像一根長桿伸出嘴外。 不過也有人偶然發現有兩枚同時長出的,但數量極少。

一角鯨常是雌雄和幼鯨一起活動。從數頭到十幾頭不等,有時也有數百乃至數千頭一起的大群。每年當冰雪消融以後,一角鯨會成群結隊進入海灣覓食、交尾、嬉戲。也正是此刻,它們往往要遭到當地人的捕獵。

一角鯨最誘人之處,是被稱為「角」的獠牙,它在人們眼中很有神秘色彩。古代歐洲的王公貴族把它看成寶物,用鯨牙做成酒杯以檢驗酒是中否有毒,或用它做傢具、飾物以顯示華貴和富有。更有人把它看成靈丹妙葯,用它醫治百病。其實,最終其使用價值的,還是北極地區的愛斯基摩人,他們用它做魚杈和矛頭,用來捕獵。由於人們對鯨牙的迷信,從而使鯨牙價格昂貴,求之難得,同時也成了一角鯨災難的根源。許多人為得到獠牙,對一角鯨大肆獵捕,使其數量大減,以至有關國家不得不採取措施加以保護。

其實,一角鯨真正有實用價值的並非是牙,而是皮肉。它那肥胖的軀體皮下,有5厘米~10厘米厚的脂肪可提煉大量鯨油,當地愛斯基摩人以它為食或用來取暖;它的皮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是人體不可缺少又不能合成的物質。據分析,每100克鯨皮中含維生素C31.8毫克,而一個人每天只需要50毫克。其他地區的人大多從鮮菜、水果中攝取,北極高寒,果菜奇少,當地人就生吃一角鯨的皮和肉來作補充。有人譯出「愛斯基摩」就是「吃生肉」的意思,所以愛斯基摩人吃生肉就不足為奇了。 (正 冠)

在歐洲中世紀時,公爵和有權勢的人對一種「角」著了魔。近100年以來,有錢人和貴族們為了獲得這種富有勉力的「角」,付出了大量財富。據說將這種「角」浸人有毒的食物和酒中,會使有毒物質的顏色變黑,並會發出「噗噗」之聲,又能使毒效喪失。

其實,這種有魅力的「角」就是一角鯨的一枚畸形生長的大牙,因此,叫它一齒鯨或許更為恰當。但是,人們對一角鯨的了解很少,目擊這種動物的人更少。甚至在今天,盡管人們努力跟蹤觀察,想進一步了解這種神秘動物,但是一角鯨的真面目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個謎。

一角鯨,人們又常叫它冰鯨,這是因為它總是跟隨著由季節推進和退去的冰原。這種生活習性可能與一角鯨的主要天敵——虎鯨有關。因為虎鯨的背鰭很高,必須避開浮冰的撞擊,而一角鯨的體形似乎是為在冰塊中活動而設計的。它們沒有背鰭,只有一條高5厘米、長10厘米的前脊。它們生活在楚科奇海、北冰洋、巴芬海灣、格陵蘭海等冰天雪地的地方。

成年雌一角鯨可以長到4.5米長,體重很少超過745千克;而成年雄性,身體呈導彈型,體長可達5.2米,只有一部分雄性體重接近1500千。它們的頭呈半圓形,嘴巴小,無表情,眼睛深褐色,斜眼形。

事實上一角鯨的長牙十分脆弱,並不十分堅硬。雌一角鯨也有20厘米長、手指那樣粗的牙桿,不過隱於上頜而不見,當一頭雄性幼一角鯨長到一歲時,左牙便刺破上唇向前翹出,最後長出一根長達3米,基部周長為20厘米、空心、螺旋形的長牙,在自然界獨一無二。

一角鯨的長牙對一角鯨來說起什麼作用呢?對此人們紛紛提出假設或推測:有人說它是進攻或防禦的武器;有人說那是鑿冰用的冰鑿;有人說它是雄性一角鯨的第二性徵;有人說它是雄性一角鯨「聲音決斗」的工具……種種猜測,目前尚無法實驗證實。不過一角鯨的角的葯用價值卻廣為傳頌並得到認可。一角鯨長牙的價格因此而急劇上升,同時也因此而遭到人類的大量捕殺。

6. 這是什麼魚

一角鯨目錄[隱藏]

名稱種類
外形習性
經濟意義
長牙的用處
長牙的研究

[編輯本段]名稱種類
中文名:一角鯨
學名:Monodon monoceros
英文名:Narwhal
別名:冰鯨、獨角鯨、角鯨
分類地位:
脊索動物門、哺乳綱、鯨目、一角鯨科、一角鯨屬
分布:
它們生活在楚科奇海、北冰洋、巴芬海灣、格陵蘭海等冰天雪地的地方。
[編輯本段]外形習性
形態特徵:
一角鯨(獨角鯨)僅上顎生一對齒,雄性個體左側的一枚齒呈螺旋形,長可達2.5米,形似角,故名。體表光滑無毛。無外耳廓,耳孔甚小。前肢鰭狀,後肢退化。一角鯨屬於齒鯨類,一般體長4米~5米,體重900公斤~1600公斤,腹白背黑,是小型鯨類。它的繁殖率較低,一般3年產一仔,孕期15個月,哺乳20個月。在胚胎中,一角鯨本有16枚牙齒,但都不發達,至出生時,多數牙齒都退化消失了,僅上頜的兩枚保留下來。而雌鯨的牙始終隱於上頜之中,只有雄鯨上頜左側的一枚會破唇而出,像一根長桿伸出嘴外。 不過也有人偶然發現有兩枚同時長出的,但數量極少。
生物學特性:
雄一角鯨會以長牙互相較量,不論在水中或海面上,發出的聲音就像兩根木棒互擊。年輕的雄鯨經常嬉戲打鬥,但很少刺戳對方。最強的雄鯨,通常也是長牙最長、最粗者,可以與較多的雌鯨交配。一角鯨經常為急速結凍的冰層所困,它們不利用長牙,而是利用以頭部撞出所需的呼吸孔。當雄鯨浮到海面呼吸時,偶爾可見到長牙,但一般會在水面以下。一角鯨的社會地位與其長牙有關。成群的大型雄鯨大都停留在比雌鯨或仔鯨距離岸邊稍遠的外海海域。大多數的雌鯨都沒有長牙。
習性:
作為受保護的北極物種,獨角鯨是群居動物,主要生活在大西洋的北端和北冰洋海域,在格陵蘭海也發現少量的獨角鯨。因紐特人喜歡獵取獨角鯨的長牙、肉和皮。科學家早就知道,獨角鯨可以在海里以近乎垂直的角度下潛大約900米,而且每天多次重復這樣的動作,絕對稱得上是潛水高手。
一角鯨常是雌雄和幼鯨一起活動。從數頭到十幾頭不等,有時也有數百乃至數千頭一起的大群。每年當冰雪消融以後,一角鯨會成群結隊進入海灣覓食、交尾、嬉戲。也正是此刻,它們往往要遭到當地人的捕獵。
[編輯本段]經濟意義
鯨油為重要工業原料,肉、尾鰭、背鰭可食用,皮為製革原料,肝臟、胰臟、卵巢、腦下垂體可入葯,骨可制骨粉。
一角鯨最誘人之處,是被稱為「角」的獠牙,當雄鯨性成熟時,這顆牙齒按反時針方向像螺旋一樣朝左扭著向前生長。一角鯨長5-6米,這顆牙可長達3米,它在人們眼中很有神秘色彩。古代歐洲的王公貴族把它看成寶物,用鯨牙做成酒杯以檢驗酒是中否有毒,或用它做傢具、飾物以顯示華貴和富有。更有人把它看成靈丹妙葯,用它醫治百病。其實,最終其使用價值的,還是北極地區的愛斯基摩人,他們用它做魚杈和矛頭,用來捕獵。由於人們對鯨牙的迷信,從而使鯨牙價格昂貴,求之難得,同時也成了一角鯨災難的根源。許多人為得到獠牙,對一角鯨大肆獵捕,使其數量大減,以至有關國家不得不採取措施加以保護。
其實,一角鯨真正有實用價值的並非是牙,而是皮肉。它那肥胖的軀體皮下,有5厘米~10厘米厚的脂肪可提煉大量鯨油,北極附近的愛斯基摩人以它為食或用來取暖;它的皮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是人體不可缺少又不能合成的物質。據分析,每100克鯨皮中含維生素C31.8毫克,而一個人每天只需要50毫克。其他地區的人大多從鮮菜、水果中攝取,北極高寒,果菜奇少,愛斯基摩人就生吃一角鯨的皮和肉來作補充。有人譯出「愛斯基摩」就是「吃生肉」的意思,所以愛斯基摩人吃生肉就不足為奇了。
[編輯本段]長牙的用處
事實上一角鯨的長牙十分脆弱,並不十分堅硬。雌一角鯨也有20厘米長、手指那樣粗的牙桿,不過隱於上頜而不見,當一頭雄性幼一角鯨長到一歲時,左牙便刺破上唇向前翹出,最後長出一根長達3米,基部周長為20厘米、空心、螺旋形的長牙,在自然界獨一無二。
一角鯨的長牙對一角鯨來說起什麼作用呢?對此人們紛紛提出假設或推測:有人說它是進攻或防禦的武器;有人說那是鑿冰用的冰鑿;有人說它是雄性一角鯨的第二性徵;有人說它是雄性一角鯨「聲音決斗」的工具……種種猜測,目前尚無法實驗證實。不過一角鯨的角的葯用價值卻廣為傳頌並得到認可。一角鯨長牙的價格因此而急劇上升,同時也因此而遭到人類的大量捕殺。
[編輯本段]長牙的研究
許多世紀以來,科學家們一直對產於北極地區的鯨——獨角鯨迷戀不已,同時又困惑不解:這種身材並不大的鯨竟然長著長長的螺旋狀牙齒,最長的可達2.7米!過去,人們把獨角鯨看成是傳說中的獨角獸的化身,一些國家的王室甚至把鯨牙當成驅魔與解毒的工具。獨角鯨的這根長牙究竟有什麼用處,科學家們對此幾乎一無所知。然而最近,他們在揭開獨角鯨的3米長牙之謎方面終於有突破性進展。
牙科醫生公布重要發現
雖然名為「獨角鯨」,但它前部伸出的那根長長的東西並不是角,而是牙。
獨角鯨的重量達到1000公斤~1600公斤,體長可以達到4米~4.5米,這還沒有將它的長牙計算在內。
這種海洋哺乳動物的長牙究竟有什麼用處?這個問題一直讓科學家困惑不解,因為它雖然名為牙齒,可是與一般意義上的牙齒原則格格不入。它的長度幾乎是獨角鯨體長的二分之一,一般從雄性獨角鯨訴上頜和嘴的左側長出。可以想像一下,假如一個2米高的人,長著一個1米長的牙,那會是個什麼樣子。
此外,同大象和疣豬的彎曲牙齒不同的是,獨角鯨的牙齒天生就是直的。上面有螺旋花紋,繞著同一個軸心向左旋轉。科學家猜測,這種螺旋式長牙可能使破裂降低到最低程度,以前的研究也顯示,這種螺旋有助於獨角鯨在發育階段長得更直。
獨角鯨的牙齒還有一個獨特的地方,就是有性別之分。這種長牙在雄性獨角鯨上很常見,但雌獨角鯨並不長這種長牙。雌獨角鯨的牙齒也會露出來,但很短。
從里到外看長牙
通常情況下,哺乳動物的牙齒裡面是軟的,外層則很硬,這是為了抗磨損。可是,馬里蘭州蓋瑟斯堡國家標准和科技研究院帕芬巴格研究中心的紅外顯微專家納奧米·艾德爾曼,用一種特別的技術繪制出獨角鯨長牙的橫切面,細致到可以看見細胞挨細胞。她發現了獨角鯨的長牙的內部構造與其他哺乳動物有很大不同。
獨角鯨的長牙含有和其他哺乳動物的牙齒相似的物質,包括牙質、牙髓和牙骨質,但它是從里向外構建而成的。一層高度礦物化的物質包在最裡面的牙髓上,像一根鋼筋。長牙的外面只有頂端有牙釉,實際上礦物質含量較少,更多的是蛋白質。在其他哺乳動物的牙齒里,牙骨質通常是一層將牙齒與骨頭綁定在一起的東西。但獨角鯨長牙的牙骨質常年泡在海水裡,這種牙齒和我們以前見識的牙齒是不同的。科學家得出了這樣的結論:獨角鯨牙齒的這一「反構造」特性賦予了牙齒更大的彈性,可以有助於吸引震動,在深潛時抵抗巨大的水壓。
科學家認為,獨角鯨的長牙非同尋常的質量對現代牙科和生物材料而言可能具有深遠的意義。要找到一種既柔韌又結實的材料很不容易,但獨角鯨的身上便長出了這種材料。
感知周圍的環境
關於獨角鯨長牙的用途問題,科學家們莫衷一是,逐漸衍生出很多自相沖突的理論。有人說它用於展示其強大的進攻性,也有人說用於打破冰層。
利用掃描電子顯微鏡,研究人員找到了牙管和牙齒基本結構的證據,這種結構包括人在內的幾乎所有牙齒里都有,牙管則是細胞生長過程中的殘留物,將數以百萬的微小的神經從牙齒中樞神經與牙齒外層全都連在一起。
人類口腔中的牙管對過冷的東西十分敏感,這些牙管通常會被牙釉包裹,只有不經意暴露出來時,我們才會感到不舒服和疼痛,比如說出現蛀牙。但獨角鯨的牙管卻穿透牙齒的最外層,直接暴露在外界,感受著北極的寒冷環境。結果,雖然外觀很單調,但獨角鯨的長牙實際上充當了一種表面十分敏感的細胞膜的角色。它的牙管內含有類似血漿的溶液,其中一種解釋是,它是用來感知海水的鹹度的。科學家開發了一種制式設備,對這一理論進行試驗,觀察獨角鯨的長牙接觸到鹽液時,獨角鯨的大腦活動情況。他們發現,獨角鯨的活動與冰層的形成是密不可分的,而冰層的形成又影響到海水的鹹度,獨角鯨在幾英里以外可能就感覺到了海水的細小變化。
人類的牙齒已經進化了,所以我們會有意避免過冷的東西刺激牙管。可是獨角鯨生活在冰冷的北極海水和巨大的水壓下,獨角鯨的牙管為什麼要故意暴露在外面呢?如果人類也出現這樣的情況,從進化論的角度講,目的只有一個:為了生存。
研究重點是揭開謎團
未來的野外考察隊將把重點放在解剖和感官研究上。馬里蘭州巴爾的摩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科學家目前正在利用CT(X線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和MRI(磁共振成像)對一雌一雄兩頭獨角鯨的頭部進行掃描。由斯密森研究院組成的解剖小組本月將集中起來,對仍然沒有找到答案的問題,比如獨角鯨的長牙是如何進化的、為什麼要這樣進化等問題進行重點研究。他們認為,研究獨角鯨的長牙為什麼與眾不同是這項研究最迷人的地方。

7. 獨角鯨以前是獨角獸嗎

呵呵!許多世紀以來,科學家們一直對產於北極地區的鯨——獨角鯨迷戀不已,同時又困惑不解:這種身材並不大的鯨竟然長著長長的螺旋狀牙齒,最長的可達2.7米!過去,人們把獨角鯨看成是傳說中的獨角獸的化身,一些國家的王室甚至把鯨牙當成驅魔與解毒的工具。獨角鯨的這根長牙究竟有什麼用處,科學家們對此幾乎一無所知。然而最近,他們在揭開獨角鯨的3米長牙之謎方面終於有突破性進展。 牙科醫生公布重要發現 雖然名為「獨角鯨」,但它前部伸出的那根長長的東西並不是角,而是牙。美國康涅狄格州的牙科醫生馬丁·恩維亞日前公布了他的兩個重要發現:一是破譯了獨角鯨牙齒的獨特構造;二是這種構造為了解其功能提供了重要線索。這些發現可能有助於解釋鯨的生活習性以及其他哺乳動物牙齒的秘密。 恩維亞和他的同事利用先進的技術了解到,獨角鯨的超長的長牙不僅非常強健,還非常靈活。他們發現,一根2.4米的長牙,表面看上去十分堅硬,可能一彎即折。其實不然,它可以朝任何方向彎曲30厘米! 這個科學小組還發現,獨角鯨的長牙可能是一種水中感覺器官,它含有一個密集的神經系統,可以收集保證獨角鯨在北極地區冰冷的水裡生存下來的重要信息。研究人員表示,獨角鯨的這一神經系統能探測溫度、壓力、運動和化學污染的程度,例如鹽、水粒子的比例,通過這種比例,可以知道某一水域中是否有他們的美食。這些長牙可能具有觸覺功能,獨角鯨通過互相觸動長牙,確認另一隻同類的身份,並與之交流。 潛水高手 獨角鯨的重量達到1000公斤~1600公斤,體長可以達到4米~4.5米,這還沒有將它的長牙計算在內。 作為受保護的北極物種,獨角鯨是群居動物,主要生活在大西洋的北端和北冰洋海域,在格陵蘭海也發現少量的獨角鯨。因紐特人人喜歡獵取獨角鯨的長牙、肉和皮。科學家早就知道,獨角鯨可以在海里以近乎垂直的角度下潛大約900米,而且每天多次重復這樣的動作,絕對稱得上是潛水高手。 這種海洋哺乳動物的長牙究竟有什麼用處?這個問題一直讓科學家困惑不解,因為它雖然名為牙齒,可是與一般意義上的牙齒原則格格不入。它的長度幾乎是獨角鯨體長的二分之一,一般從雄性獨角鯨訴上頜和嘴的左側長出。可以想像一下,假如一個2米高的人,長著一個1米長的牙,那會是個什麼樣子。 此外,同大象和疣豬的彎曲牙齒不同的是,獨角鯨的牙齒天生就是直的。上面有螺旋花紋,繞著同一個軸心向左旋轉。科學家猜測,這種螺旋式長牙可能使破裂降低到最低程度,以前的研究也顯示,這種螺旋有助於獨角鯨在發育階段長得更直。 獨角鯨的牙齒還有一個獨特的地方,就是有性別之分。這種長牙在雄性獨角鯨上很常見,但雌獨角鯨並不長這種長牙。雌獨角鯨的牙齒也會露出來,但很短。 從里到外看長牙 通常情況下,哺乳動物的牙齒裡面是軟的,外層則很硬,這是為了抗磨損。可是,馬里蘭州蓋瑟斯堡國家標准和科技研究院帕芬巴格研究中心的紅外顯微專家納奧米·艾德爾曼,用一種特別的技術繪制出獨角鯨長牙的橫切面,細致到可以看見細胞挨細胞。她發現了獨角鯨的長牙的內部構造與其他哺乳動物有很大不同。 獨角鯨的長牙含有和其他哺乳動物的牙齒相似的物質,包括牙質、牙髓和牙骨質,但它是從里向外構建而成的。一層高度礦物化的物質包在最裡面的牙髓上,像一根鋼筋。長牙的外面只有頂端有牙釉,實際上礦物質含量較少,更多的是蛋白質。在其他哺乳動物的牙齒里,牙骨質通常是一層將牙齒與骨頭綁定在一起的東西。但獨角鯨長牙的牙骨質常年泡在海水裡,這種牙齒和我們以前見識的牙齒是不同的。科學家得出了這樣的結論:獨角鯨牙齒的這一「反構造」特性賦予了牙齒更大的彈性,可以有助於吸引震動,在深潛時抵抗巨大的水壓。 科學家認為,獨角鯨的長牙非同尋常的質量對現代牙科和生物材料而言可能具有深遠的意義。要找到一種既柔韌又結實的材料很不容易,但獨角鯨的身上便長出了這種材料。 感知周圍的環境 關於獨角鯨長牙的用途問題,科學家們莫衷一是,逐漸衍生出很多自相沖突的理論。有人說它用於展示其強大的進攻性,也有人說用於打破冰層。 利用掃描電子顯微鏡,研究人員找到了牙管和牙齒基本結構的證據,這種結構包括人在內的幾乎所有牙齒里都有,牙管則是細胞生長過程中的殘留物,將數以百萬的微小的神經從牙齒中樞神經與牙齒外層全都連在一起。 人類口腔中的牙管對過冷的東西十分敏感,這些牙管通常會被牙釉包裹,只有不經意暴露出來時,我們才會感到不舒服和疼痛,比如說出現蛀牙。但獨角鯨的牙管卻穿透牙齒的最外層,直接暴露在外界,感受著北極的寒冷環境。結果,雖然外觀很單調,但獨角鯨的長牙實際上充當了一種表面十分敏感的細胞膜的角色。它的牙管內含有類似血漿的溶液,其中一種解釋是,它是用來感知海水的鹹度的。科學家開發了一種制式設備,對這一理論進行試驗,觀察獨角鯨的長牙接觸到鹽液時,獨角鯨的大腦活動情況。他們發現,獨角鯨的活動與冰層的形成是密不可分的,而冰層的形成又影響到海水的鹹度,獨角鯨在幾英里以外可能就感覺到了海水的細小變化。 人類的牙齒已經進化了,所以我們會有意避免過冷的東西刺激牙管。可是獨角鯨生活在冰冷的北極海水和巨大的水壓下,獨角鯨的牙管為什麼要故意暴露在外面呢?如果人類也出現這樣的情況,從進化論的角度講,目的只有一個:為了生存。 研究重點是揭開謎團 未來的野外考察隊將把重點放在解剖和感官研究上。馬里蘭州巴爾的摩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科學家目前正在利用CT(X線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和MRI(磁共振成像)對一雌一雄兩頭獨角鯨的頭部進行掃描。由斯密森研究院組成的解剖小組本月將集中起來,對仍然沒有找到答案的問題,比如獨角鯨的長牙是如何進化的、為什麼要這樣進化等問題進行重點研究。他們認為,研究獨角鯨的長牙為什麼與眾不同是這項研究最迷人的地方。(楊孝文 任秋凌) 在北極海的深水域,棲息著一種嘴裡長著獠牙的怪獸,那根牙長足有2米~3米,從嘴唇上向前翹出。從牙根到牙頂還有一條螺旋狀的溝,自右向左旋轉而上,很像礦井裡使用的風鎬鑽頭。由於乍看上去很像長在頭上的角,所以,人們把這種屬於鯨類的海獸叫一角鯨。 一角鯨屬於齒鯨類,一般體長4米~5米,體重900公斤~1600公斤,腹白背黑,是小型鯨類。它的繁殖率較低,一般3年產一仔,孕期15個月,哺乳20個月。在胚胎中,一角鯨本有16枚牙齒,但都不發達,至出生時,多數牙齒都退化消失了,僅上頜的兩枚保留下來。而雌鯨的牙始終隱於上頜之中,只有雄鯨上頜左側的一枚會破唇而出,像一根長桿伸出嘴外。 不過也有人偶然發現有兩枚同時長出的,但數量極少。 一角鯨常是雌雄和幼鯨一起活動。從數頭到十幾頭不等,有時也有數百乃至數千頭一起的大群。每年當冰雪消融以後,一角鯨會成群結隊進入海灣覓食、交尾、嬉戲。也正是此刻,它們往往要遭到當地人的捕獵。 一角鯨最誘人之處,是被稱為「角」的獠牙,它在人們眼中很有神秘色彩。古代歐洲的王公貴族把它看成寶物,用鯨牙做成酒杯以檢驗酒是中否有毒,或用它做傢具、飾物以顯示華貴和富有。更有人把它看成靈丹妙葯,用它醫治百病。其實,最終其使用價值的,還是北極地區的愛斯基摩人,他們用它做魚杈和矛頭,用來捕獵。由於人們對鯨牙的迷信,從而使鯨牙價格昂貴,求之難得,同時也成了一角鯨災難的根源。許多人為得到獠牙,對一角鯨大肆獵捕,使其數量大減,以至有關國家不得不採取措施加以保護。 其實,一角鯨真正有實用價值的並非是牙,而是皮肉。它那肥胖的軀體皮下,有5厘米~10厘米厚的脂肪可提煉大量鯨油,當地愛斯基摩人以它為食或用來取暖;它的皮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是人體不可缺少又不能合成的物質。據分析,每100克鯨皮中含維生素C31.8毫克,而一個人每天只需要50毫克。其他地區的人大多從鮮菜、水果中攝取,北極高寒,果菜奇少,當地人就生吃一角鯨的皮和肉來作補充。有人譯出「愛斯基摩」就是「吃生肉」的意思,所以愛斯基摩人吃生肉就不足為奇了。 (正 冠) 在歐洲中世紀時,公爵和有權勢的人對一種「角」著了魔。近100年以來,有錢人和貴族們為了獲得這種富有勉力的「角」,付出了大量財富。據說將這種「角」浸人有毒的食物和酒中,會使有毒物質的顏色變黑,並會發出「噗噗」之聲,又能使毒效喪失。 其實,這種有魅力的「角」就是一角鯨的一枚畸形生長的大牙,因此,叫它一齒鯨或許更為恰當。但是,人們對一角鯨的了解很少,目擊這種動物的人更少。甚至在今天,盡管人們努力跟蹤觀察,想進一步了解這種神秘動物,但是一角鯨的真面目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個謎。 一角鯨,人們又常叫它冰鯨,這是因為它總是跟隨著由季節推進和退去的冰原。這種生活習性可能與一角鯨的主要天敵——虎鯨有關。因為虎鯨的背鰭很高,必須避開浮冰的撞擊,而一角鯨的體形似乎是為在冰塊中活動而設計的。它們沒有背鰭,只有一條高5厘米、長10厘米的前脊。它們生活在楚科奇海、北冰洋、巴芬海灣、格陵蘭海等冰天雪地的地方。 成年雌一角鯨可以長到4.5米長,體重很少超過745千克;而成年雄性,身體呈導彈型,體長可達5.2米,只有一部分雄性體重接近1500千。它們的頭呈半圓形,嘴巴小,無表情,眼睛深褐色,斜眼形。 事實上一角鯨的長牙十分脆弱,並不十分堅硬。雌一角鯨也有20厘米長、手指那樣粗的牙桿,不過隱於上頜而不見,當一頭雄性幼一角鯨長到一歲時,左牙便刺破上唇向前翹出,最後長出一根長達3米,基部周長為20厘米、空心、螺旋形的長牙,在自然界獨一無二。 一角鯨的長牙對一角鯨來說起什麼作用呢?對此人們紛紛提出假設或推測:有人說它是進攻或防禦的武器;有人說那是鑿冰用的冰鑿;有人說它是雄性一角鯨的第二性徵;有人說它是雄性一角鯨「聲音決斗」的工具……種種猜測,目前尚無法實驗證實。不過一角鯨的角的葯用價值卻廣為傳頌並得到認可。一角鯨長牙的價格因此而急劇上升,同時也因此而遭到人類的大量捕殺。

8. 世上真的有獨角鯨嗎

一角鯨
網路名片
一角鯨,系一角鯨科其中一個屬,而這個屬亦只得一個品種。雌性牙通常長在牙床,但雄性的左牙會生出來,變成一條長牙,可長達三米。一角鯨可能是世界上最神秘的動物之一,它們只生活在北極水域,速度極快,神出鬼沒,又叫海洋獨角獸。在中世紀,獨角鯨的牙被當作獨角獸的角遠銷歐洲和東亞。醫生們相信把角磨成粉可治百病生。今天,人類對這個物種仍然知之甚少。

中文名稱: 一角鯨
外文名稱: Narwhal
別稱: 冰鯨、獨角鯨、角鯨
二名法: Monodon monoceros
界: 動物界
門: 脊索動物門
綱: 哺乳綱
目: 鯨目
科: 一角鯨科
屬: 一角鯨屬
種: 一角鯨
分布區域: 楚科奇海、北冰洋、巴芬海灣、格陵蘭海等海域

目錄

簡介
形態特徵
生活習性
長牙的用途
長牙的研究牙科醫生公布重要發現
從里到外看長牙
研究重點是揭開謎團
傳說
利用價值
經濟意義
現狀簡介
形態特徵
生活習性
長牙的用途
長牙的研究 牙科醫生公布重要發現
從里到外看長牙
研究重點是揭開謎團
傳說
利用價值
經濟意義
現狀展開 編輯本段簡介
獨角鯨(Monodon monoceros),又叫一角鯨,系一角鯨科其中一個屬,而這 一角鯨
個屬亦只得一個品種。雌性牙通常長在牙床,但雄性的左牙會生出來,變成一條長牙,可長達三米。獨角鯨可能是世界上最神秘的動物之一,它們只生活在北極水域,速度極快,神出鬼沒,又叫海洋獨角獸。在中世紀,獨角鯨的牙被當作獨角獸的角遠銷歐洲和東亞。醫生們相信把角磨成粉可治百病生,因此,獨角鯨牙奇貨可居,價格相當於黃金的10倍。今天,人類對這個物種仍然幾乎一無所知。
編輯本段形態特徵
獨角鯨僅上顎生一對齒,雄性個體左側的一枚齒呈螺旋形,長可達2.5米,形似角,故名。體表光滑無毛。無外耳廓,耳孔甚小。前肢鰭狀,後肢退化。一角鯨屬於齒鯨類,一般體長4米~5米,體重900公斤~1600公斤,腹白背黑,是小型鯨類。它的繁殖率較低,一般3年產一仔,孕期15個月,哺乳20個月。在胚胎中,一角鯨本有16枚牙齒,但都不發達,至出生時,多數牙齒都退化消失了,僅上頜的兩枚保留下來。而雌鯨的牙始終隱於上頜之中,只有雄鯨上頜左側的一枚會破唇而出,像一根長桿伸出嘴外。 不過也有人偶然發現有兩枚同時長出的,但數量極少。 一角鯨
獨角鯨最顯著的特徵是那顆長在上頜上的長牙。雖然學名是Monodonmonoceros(意思是「一牙,一角),偶爾,雄獨角鯨也會長兩顆長牙,只有3%的雌性獨角鯨有長牙。獨角鯨的長牙和人類牙齒一樣充滿牙髓和神經,最粗的比得上街燈柱,長度可能超過成人身高。通常由於表面附著綠藻和海虱,長牙呈綠色。 雄獨角鯨會以長牙互相較量,不論在水中或海面上,發出的聲音就像兩根木棒互擊。年輕的雄鯨經常嬉戲打鬥,但很少刺戳對方。最強的雄鯨,通常也是長牙最長、最粗者,可以與較多的雌鯨交配。一角鯨經常為急速結凍的冰層所困,它們不利用長牙,而是利用以頭部撞出所需的呼吸孔。當雄鯨浮到海面呼吸時,偶爾可見到長牙,但一般會在水面以下。一角鯨的社會地位與其長牙有關。成群的大型雄鯨大都停留在比雌鯨或仔鯨距離岸邊稍遠的外海海域。大多數的雌鯨都沒有長牙。 大小:初生1.5-1.7公尺,成年3.8-5公尺。初生重量80公斤,成年重量0.8-1.6公噸。 牙齒:所有的一角鯨都在上顎有兩顆牙。公的一角鯨一歲後,左牙開始成螺旋狀向外長。這顆長牙可以長到7至10尺[2至3公尺]長,以逆時針的方向扭轉,牙的內部是中空的。這顆牙的用途還不確定,可能在求婚方面當作比武的武器與統治權的競爭之用,或是取用食物,或導航、擴大它們所發出的聲納的震動。長牙並不被用來獵食。 一角鯨
皮膚與體型:一角鯨之所以源自古挪威語的屍體鯨,可能是因為它們的顏色的關系,藍灰而含白點[幼鯨為棕色]。一角鯨有著圓柱型的身體[沒有豚鰭],還有個圓圓的頭,圓鈍的嘴前有個小小的口。結實的體型加上一層厚厚的鯨油,讓它們得以在居住的北極海冰冷水域中保持體溫。 棲息:一角鯨棲息在北極海的冰冷水域中,幾乎不離開。夏天則很少進入河口、深峽灣、和海灣。 潛水:一角鯨一次可潛水7到20分鍾。 發聲:一角鯨是非常會唱歌的鯨類,它們能做出滴答聲、尖叫聲,還會吹口哨來溝通或導航。 飲食:一角鯨吃魚、烏賊、蝦、其他海洋生物。 群隊:曾觀察到的鯨群有4至20隻,有些鯨群全為同性別,有些鯨群則包含兩種性別。可能會有好幾個群隊一起出遊,形成龐大的群隊。 數量計算:據估計大約有一萬到四萬五千隻一角鯨。捕食者有人類、北極熊、鯊魚、海象。 生產:一角鯨的懷孕期為10到16個月。小鯨為棕色而無斑點[成鯨則為藍灰色且有白色斑點]。小鯨出生後會被照顧約4個月。 壽命:一角鯨壽命最長約50歲。 自然史:雄一角鯨非常獨特,不可能與其他的鯨混洧,螺旋狀的長牙實際上是特化的牙齒,很像粗糙而螺旋紋路的拐杖,年齡較大時,可能與白鯨混洧,族群大小1-25,可能數百或數千隻同游。 由於其為齒鯨類,故其只有一個鼻孔。
編輯本段生活習性
獨角鯨在冬季繁殖,它們在水下冰穴里交配。那是最冷的時候,北極圈內一 一角鯨
片漆黑,空氣溫度可降到零下51°C.風和洋流的侵蝕在冰層中留下縫隙,讓獨角鯨可以游到水面換氣。由於極度寒冷,幼鯨生下來就很強壯。成年獨角鯨體長約12英尺,重約2000磅。幼鯨一生下來,體積相當於母親的1/3,在哺乳動物中算是體型碩大的寶寶。像白鯨和北極露脊鯨一樣,獨角鯨身體的50%為脂肪;其他鯨類脂肪占身體的比例約為20%至30%.沒有人見過獨角鯨在水下進食的樣子。萊德曾研究過121頭獨角鯨的胃,發現它們在夏季節食,在冬季瘋狂進食。 由於喜歡吃深海居住的大比目魚,獨角鯨擅長潛水。萊德的丹麥同事馬德斯·約根森於上世紀90年代首創給獨角鯨安裝追蹤器的技術,他的跟蹤器經常在深海由於無法承受高壓破裂。鯨類有著可以壓縮的胸腔,根據跟蹤器的記載,它們可以潛到1800米深處。 作為受保護的北極物種,獨角鯨是群居動物,主要生活在大西洋的北端和北冰洋海域,在格陵蘭海也發現少量的獨角鯨。因紐特人喜歡獵取獨角鯨的長牙、肉和皮。科學家早就知道,獨角鯨可以在海里以近乎垂直的角度下潛大約900米,而且每天多次重復這樣的動作,絕對稱得上是潛水高手。 獨角鯨常是雌雄和幼鯨一起活動。從數頭到十幾頭不等,有時也有數百乃至數千頭一 一角鯨
起的大群。每年當冰雪消融以後,一角鯨會成群結隊進入海灣覓食、交尾、嬉戲。也正是此刻,它們往往要遭到當地人的捕獵。 獨角鯨的命運和冰息息相關。最南邊,科學家曾在英國諾克福發現獨角鯨的化石,它們大約生活在5萬年前,地球還處於上個冰川期,北極冰蓋向南延伸到不列顛島。冰可以把獨角鯨和它們的天敵逆戟鯨分隔開來。逆戟鯨有時會襲擊小獨角鯨。它們長著高高的背鰭,無法進入凍結的海域。萊德說,更重要的是,在冰塊下,獨角鯨能獨自享用它們的美食———大比目魚,也許因為這樣,它們一到冬天就開始瘋狂進食。
編輯本段長牙的用途
關於獨角鯨長牙的用途問題,科學家們莫衷一是,逐漸衍生出很多自相沖突的理論。有人說它用於展示其強大的進攻性,也有人說用於打破冰層。 利用掃描電子顯微鏡,研究人員找到了牙管和牙齒基本結構的證據,這種結構包括人在內的幾乎所有牙齒里都有,牙管則是細胞生長過程中的殘留物,將數以百萬的微小的神經從牙齒中樞神經與牙齒外層全都連在一起。 一角鯨
人類口腔中的牙管對過冷的東西十分敏感,這些牙管通常會被牙釉包裹,只有不經意暴露出來時,我們才會感到不舒服和疼痛,比如說出現蛀牙。但獨角鯨的牙管卻穿透牙齒的最外層,直接暴露在外界,感受著北極的寒冷環境。結果,雖然外觀很單調,但獨角鯨的長牙實際上充當了一種表面十分敏感的細胞膜的角色。它的牙管內含有類似血漿的溶液,其中一種解釋是,它是用來感知海水的鹹度的。科學家開發了一種制式設備,對這一理論進行試驗,觀察獨角鯨的長牙接觸到鹽液時,獨角鯨的大腦活動情況。他們發現,獨角鯨的活動與冰層的形成是密不可分的,而冰層的形成又影響到海水的鹹度,獨角鯨在幾英里以外可能就感覺到了海水的細小變化。 獨角鯨長牙可達2.7米雖然名為「獨角鯨」,但它前部伸出的那根長長的東西並不是角,而是牙,其長度最長可達2.7米。人們過去常常把獨角鯨看成是傳說中獨角獸的化身,一些國家的王室甚至把鯨牙當成驅魔與解毒的工具。美國康涅狄格州的牙科醫生馬丁·恩維亞日前公布了他的兩個重要發現:一是破譯了獨角鯨牙齒的獨特構造;二是這種構造為了解其功能提供了重要線索。這些發現可能有助於解釋鯨的生活習性以及其他哺乳動物牙齒的秘密。 這個科學小組還發現,獨角鯨的長牙可能是一種水中感覺器官,它含有一個密集的神經系統,可以收集保證獨角鯨在北極地區冰冷的水裡生存下來的重要信息。研究人員表示,獨角鯨的這一神經系統能探測溫度、壓力、運動和化學污染的程度,例如鹽、水粒子的比例,通過這種比例,可以知道某一水域中是否有他們的美食。這些長牙可能具有觸覺功能,獨角鯨通過互相觸動長牙,確認另一隻同類的身份,並與之交流。從里到外看長牙通常情況下,哺乳動物的牙齒裡面是軟的,外層則很硬,這是為了抗磨損。可是,馬里蘭州蓋瑟斯堡國家標准和科技研究院帕芬巴格研究中心的紅外顯微專家納奧米·艾德爾曼,用一種特別的技術繪制出獨角鯨長牙的橫切面,細致到可以看見細胞挨細胞。 一角鯨
她發現了獨角鯨的長牙的內部構造與其他哺乳動物有很大不同。長牙的外面只有頂端有牙釉,實際上礦物質含量較少,更多的是蛋白質。在其他哺乳動物的牙齒里,牙骨質通常是一層將牙齒與骨頭綁定在一起的東西。但獨角鯨長牙的牙骨質常年泡在海水裡,這種牙齒和我們以前見識的牙齒是不同的。科學家得出了這樣的結論:獨角鯨牙齒的這一「反構造」特性賦予了牙齒更大的彈性,可以有助於吸引震動,在深潛時抵抗巨大的水壓。 科學家認為,獨角鯨的長牙非同尋常的質量對現代牙科和生物材料而言可能具有深遠的意義。要找到一種既柔韌又結實的材料很不容易,但獨角鯨的身上便長出了這種材料。感知周圍的環境結果,雖然外觀很單調,但獨角鯨的長牙實際上充當了一種表面十分敏感的細胞膜的角色。它的牙管內含有類似血漿的溶液,其中一種解釋是,它是用來感知海水的鹹度的。 人類的牙齒已經進化了,所以我們會有意避免過冷的東西刺激牙管。可是獨角鯨生活在冰冷的北極海水和巨大的水壓下,獨角鯨的牙管為什麼要故意暴露在外面呢?如果人類也出現這樣的情況,從進化論的角度講,目的只有一個:為了生存。研究人員還對長牙進行了紅外微光譜及掃描電子顯微鏡的檢測,其結果揭示了獨角鯨長牙不同尋常的結構。研究人員稱,大多數哺乳動物,其牙齒結構為內部較軟,外部較硬。而獨角鯨的長牙卻與此不同——外部較軟。研究人員認為,長牙這種較軟的外層組織可以充當減震器,以防止長牙斷裂。
編輯本段長牙的研究
許多世紀以來,科學家們一直對產於北極地區的鯨——獨角鯨迷戀不已,同時又困 一角鯨
惑不解:這種身材並不大的鯨竟然長著長長的螺旋狀牙齒,最長的可達2.7米!過去,人們把獨角鯨看成是傳說中的獨角獸的化身,一些國家的王室甚至把鯨牙當成驅魔與解毒的工具。獨角鯨的這根長牙究竟有什麼用處,科學家們對此幾乎一無所知。然而最近,他們在揭開獨角鯨的3米長牙之謎方面終於有突破性進展。
牙科醫生公布重要發現
雖然名為「獨角鯨」,但它前部伸出的那根長長的東西並不是角,而是牙。 獨角鯨的重量達到1000公斤~1600公斤,體長可以達到4米~4.5米,這還沒有將它的長牙計算在內。 這種海洋哺乳動物的長牙究竟有什麼用處?這個問題一直讓科學家困惑不解,因為它雖然名為牙齒,可是與一般意義上的牙齒原則格格不入。它的長度幾乎是獨角鯨體長的二分之一,一般從雄性獨角鯨訴上頜和嘴的左側長出。 此外,同大象和疣豬的彎曲牙齒不同的是,獨角鯨的牙齒天生就是直的。上面有螺旋花紋,繞著同一個軸心向左旋轉。科學家猜測,這種螺旋式長牙可能使破裂降低到最低程度,以前的研究也顯示,這種螺旋有助於獨角鯨在發育階段長得更直。 獨角鯨的牙齒還有一個獨特的地方,就是有性別之分。這種長牙在雄性獨角鯨上很常見,但雌獨角鯨並不長這種長牙。雌獨角鯨的牙齒也會露出來,但很短。
從里到外看長牙
通常情況下,哺乳動物的牙齒裡面是軟的,外層則很硬,這是為了抗磨損。可是,馬里蘭州蓋瑟斯堡國家標准和科技研究院帕芬巴格研究中心的紅外顯微專家納奧米·艾德爾曼,用一種特別的技術繪制出獨角鯨長牙的橫切面,細致到可以看見細胞挨細胞。她發現了獨角鯨的長牙的內部構造與其他哺乳動物有很大不同。 獨角鯨的長牙含有和其他哺乳動物的牙齒相似的物質,包括牙質、牙髓和牙骨質,但它是從里向外構建而成的。一層高度礦物化的物質包在最裡面的牙髓上,像一根鋼筋。長牙的外面只有頂端有牙釉,實際上礦物質含量較少,更多的是蛋白質。在其他哺乳動物的牙齒里,牙骨質通常是一層將牙齒與骨頭綁定在一起的東西。但獨角鯨長牙的牙骨質常年泡在海水裡,這種牙齒和我們以前見識的牙齒是不同的。科學家得出了這樣的結論:獨角鯨牙齒的這一「反構造」特性賦予了牙齒更大的彈性,可以有助於吸引震動,在深潛時抵抗巨大的水壓。 科學家認為,獨角鯨的長牙非同尋常的質量對現代牙科和生物材料而言可能具有深遠的意義。要找到一種既柔韌又結實的材料很不容易,但獨角鯨的身上便長出了這種材料。
研究重點是揭開謎團
未來的野外考察隊將把重點放在解剖和感官研究上。馬里蘭州巴爾的摩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科學家目前正在利用CT(X線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和MRI(磁共振成像)對一雌一雄兩頭獨角鯨的頭部進行掃描。由斯密森研究院組成的解剖小組將集中起來,對仍然沒有找到答案的問題,比如獨角鯨的長牙是如何進化的、為什麼要這樣進化等問題進行重點研究。他們認為,研究獨角鯨的長牙為什麼與眾不同是這項研究最迷人的地方。
編輯本段傳說
中世紀的歐洲迷信盛行,獨角鯨的鯨牙被說成為具有治病、防病和解毒的效用。人們用獨角鯨的牙鏤成高腳酒杯、茶杯和碗;倘若有毒的飲料接觸到它,就會「泛起黑沫,而毒性盡去。」 當時的帝皇和教皇都把鯨牙視作至寶,盡管那些擁有獨角獸角的王公貴族不斷遭到突然和莫名其妙的殺身之禍,但是這種角仍然享有解毒葯的盛譽,而它在市場上的價格始終保持不衰。在4個世紀以前,神聖羅馬帝國的查理五世送給法國拜羅伊特的瑪爾萊弗兩根獨角獸角,用來支付相當於今天100萬美元的債務。丹麥國王弗里德利三世搜集的獨角獸角最多。他用獨角獸角製成的一個寶座,已成為歐洲的一個奇跡。長期以來,這個寶座一直供作丹麥國王加冕典禮之用。它的腿、扶手和底座都是用獨角鯨牙製成的。 古代蘇格蘭把獨角獸作為國家的標志。很可能這是因為獨角鯨出沒在蘇格蘭的北方海域,從它的長牙而產生了有關獨角獸的猜想。當詹姆士六世繼承英國伊麗莎白女王王位時,他隨身就攜帶著蘇格蘭獨角獸的雕塑。他粗暴地取消了英國皇家軍服上的威爾士赤龍,而代之以立著的獨角獸。此獸姿態兇悍,神氣活現地炫耀著它那根獨角。獨角獸一直是英國皇族的標志。 最初,獨角鯨牙還有一些競爭對手,例如用中歐出土的猛獁骨製成的獨角獸角、經過人工矯直的海象牙、犀牛角等。但是到了中世紀,獨角鯨牙戰勝了所有的對手。 據說,獨角獸生長緩慢,能活幾個世紀,而垂死的階段卻很長。它是文藝復興時期流傳的幾種虛構動物之一。盡管學者們在17世紀中葉即已揭露了獨角獸的騙局,但是這種買賣和傳說還是繼續了一百多年。 雖然17世紀的啟蒙運動最終驅散了圍繞著獨角獸的迷霧,但是有關它的神話傳說仍然縈繞在人們的腦際,它的角仍然用作葯物。獨角鯨的牙磨碎後,以能增強心臟功能和醫治癲癇而著稱。這種珍貴的粉末直到18世紀還名列在不列顛特效葯一覽表上。 直到那時,瑞典博物學家林奈才給獨角鯨定了一個學名,叫Monodon monoceros,意為「獨牙」、「獨角」。隨著科學知識的普及,對獨角鯨牙的需要量急劇下降了。如今使人感到神秘莫測和興致勃勃的卻是獨角鯨本身。人們偶爾會發現獨角鯨也許是在撞擊大塊的浮冰或海底時折斷的長牙,因而推論說,這種長牙有時也是動物的一種累贅。
編輯本段利用價值
目前,大多數氣候研究藉助於氣象氣球、衛星、深海和冰鑽設備來獲取全球氣候變化的數據。而華盛頓大學的生物學家最近採用了一種新的方法:他們將感應設備附在獨角鯨的背上,靠獨角鯨的活動來獲取信息。 里斯汀·萊德(Kristin Laidre)和她在華盛頓大學極地科學中心應用物理實驗室的同事們為三頭獨角鯨裝上了衛星傳輸設備,並跟蹤它們的行蹤,以測量某一地區的水溫。 獨角鯨是北極圈海域的海洋哺乳動物,雄性獨角鯨長有和它的獨角一樣長長的牙齒。它們潛到海面下一英里的地區捕魚,並已經為科學家們提供了加拿大和格陵蘭島之間的巴芬灣(Baffin Bay)地區的冬季水溫。 萊德接受《西雅圖時報》采訪時說:「我們已經將這種動物變成了海洋學家。」巴芬灣地區的水流帶來南部的溫暖海水,從而使北部歐洲的氣溫更加舒適。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的科學家預測,全球變暖會導致這股水流減慢。萊德的合作者格陵蘭自然資源研究所(Greenland Institute of Natural Resources)的梅茲·海德-哲森(Mads Heide-Jrgensen)說:「很快,這一地區的海灣水流由於氣候變化而減弱的情況就會出現。」 科學家稱,格陵蘭西部地區的全球氣候模型主要依賴於猜測。極地科學中心的資深海洋學家麥克爾·斯蒂爾(Michael Steele)說:「我們奇缺這一地區海洋的冬季數據。」 經過幾年的擴張,格陵蘭西部的海冰正在迅速減少。當科學家本月抵達巴芬灣中部地區時,呈現在他們面前的是無冰的海面。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維多利亞大學(University of Victoria in British Columbia)的氣候專家安德魯·維夫(Andrew Weaver)說:「這是氣候變化的敏感區。」盡管他沒有參與獨角鯨和海洋溫度的研究,但他認為這一方法實在是太棒了。 基於獨角鯨的生活習性、暴躁的脾氣和巨大的體形等因素,研究它們並非易事。科學家們在海岸豎起長長的漁網等待它們落入陷阱。萊德說:「可能你等了幾個星期也不見它們的蹤影。」當獨角鯨被網住後,它會激烈的搏鬥,直到它被掛在兩條船中間的吊床上。然後,科學家們在它的小背鰭上安裝上一塊比撲克牌還小的晶元。 目前,科學家們跟蹤的獨角鯨都是去年夏天捕獲的。每頭鯨每天能傳輸來400多個溫度數據。在剛剛結束的第二階段的工作中,物理學家們還通過設置在海洋深處的探測儀器獲得了包括海水鹽度等更多的數據。 獨角鯨項目是由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和格陵蘭自然資源研究所資助的。除了海洋學數據,這項研究還兼顧了對獨角鯨生活的研究。但是這項研究還沒有解答困擾獨角鯨研究者多年的問題,即它們的長牙有什麼作用。一些人已經發現,長牙表面有很多的神經通道,並猜測長牙可能是雄性獨角鯨測試水文和氣壓的工具。而萊德和海德-哲森指出,沒有長牙的雌性獨角鯨的壽命更長,因此長牙對於獨角鯨的生存並不是至關重要的。
編輯本段經濟意義
獨角鯨------人類殺害獨角鯨 鯨油為重要工業原料,肉、尾鰭、背鰭可食用,皮為製革原料,肝臟、胰臟、卵巢、腦下垂體可入葯,骨可制骨粉。 一角鯨最誘人之處,是被稱為「角」的獠牙,當雄鯨性成熟時,這顆牙齒按反時針方向像螺旋一樣朝左扭著向前生長。一角鯨長5-6米,這顆牙可長達3米,它在人們眼中很有神秘色彩。古代歐洲的王公貴族把它看成寶物,用鯨牙做成酒杯以檢驗酒是中否有毒,或用它做傢具、飾物以顯示華貴和富有。更有人把它看成靈丹妙葯,用它醫治百病。其實,最終其使用價值的,還是北極地區的愛斯基摩人,他們用它做魚杈和矛頭,用來捕獵。由於人們對鯨牙的迷信,從而使鯨牙價格昂貴,求之難得,同時也成了一角鯨災難的根源。許多人為得到獠牙,對一角鯨大肆獵捕,使其數量大減,以至有關國家不得不採取措施加以保護。 其實,一角鯨真正有實用價值的並非是牙,而是皮肉。它那肥胖的軀體皮下,有5厘米~10厘米厚的脂肪可提煉大量鯨油,北極附近的愛斯基摩人以它為食或用來取暖;它的皮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是人體不可缺少又不能合成的物質。據分析,每100克鯨皮中含維生素C31.8毫克,而一個人每天只需要50毫克。其他地區的人大多從鮮菜、水果中攝取,北極高寒,果菜奇少,愛斯基摩人就生吃一角鯨的皮和肉來作補充。有人譯出「愛斯基摩」就是「吃生肉」的意思,所以愛斯基摩人吃生肉就不足為奇了。 在中世紀,甚至更早的時候,獨角鯨的長牙遠銷歐洲和東亞,被當作神獸獨角獸的角。醫生們相信把角磨成粉可治百病,甚至起死回生。有人還把它當作古代偉哥推銷。據說它還有識別毒葯的功能。由於中世紀的歐洲風行下毒,獨角鯨的角奇貨可居,價值相當於同重量黃金的10倍。法國王室用它做餐具。俄國暴君伊萬用它做拐杖,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權杖上也採用了獨角鯨的長牙。 文藝復興時期,丹麥學者奧勒·瓦姆揭穿了獨角獸神話,證明所謂的神獸角其實是獨角鯨的長牙。1746年,面對大量證據,英國醫生不再把鯨牙粉末當做萬靈葯。今天,獨角鯨長牙的價格已遠不能和過去相比。2007年,一支1英尺長的鯨牙以1700美元的價格拍賣。1972年,美國出台《海洋哺乳動物保護法案》,禁止進口獨角鯨牙,但在法令頒布前進入美國的鯨牙仍可被自由買賣。 在因紐特人看來,獨角鯨牙不算什麼奢侈品。傳統上,格陵蘭島的居民擅長利用鯨身上的每個部位。鯨脂被做成油燈燃料,鯨的肌腱被做成靴子和衣服,牙齒被做成冰刀、帳篷支架和魚叉。它們還被漂白,整支出售,或被雕刻成工藝品(也包括梅爾維爾說的裁紙刀)。今天,筆記本電腦和ipod早已進入尼阿克納特村,獨角鯨肉依然是當地人冬季的主要食物之一。冬至前夕,家家戶戶的冰箱里都塞滿了大塊鯨肉。據說獨角鯨身上某個叫Mattak的部位品嘗起來味道像榛子,是因紐特人的傳統美味。 一頭活著的白鯨,約相當於3700美元;一頭沒有牙的獨角鯨可獲得4500美元;帶長牙的獨角鯨可獲得5500美元;大的帶長牙的獨角鯨可獲得6400美元。
編輯本段現狀
2004年,格陵蘭島第一次制定獨角鯨捕殺限額。雖然遭到獵人的強烈抗議,政府依然下令禁止出口鯨牙,終結了一項有千年歷史的貿易。去年夏天,格陵蘭島西部發現幾十頭獨角鯨屍體,鯨牙被從頭骨中挖出,屍體被丟棄在海灘上等待腐爛。動物保護主義者憤怒至極,要求政府出台更嚴苛的保護政策。科學家估計,目前存活的獨角鯨大約有8萬頭,但是無人能夠證實具體數字。國際自然保護聯盟今年把獨角鯨列為「瀕危」物種。 新的捕殺限額可能會讓尼阿克納特人的日子更加難過。2004年前,對於可以捕殺的獨角鯨數量沒有任何限制。到2008年,根據規定,整個村莊最多隻能捕殺6頭鯨。 獨角鯨通常在11月造訪,在巴芬灣里捕食魷魚。尼阿克納特村的男人們乘著摩托艇,用步槍獵殺它們。到了春天,鯨魚向北遷徙的時候再次路過,他們改用傳統捕獵方法:乘雪橇犬來到到處是浮冰的海灣,穿著厚厚的海豹皮做的靴子,悄無聲息地靠近浮在水面上的鯨,朝著目標擲出魚叉。 在冰層中生活也有危險的地方。如果在海灣中逗留太久,冰蔓延,冰塊之間的縫隙縮小,獨角鯨會被困其中,被鋒利的冰塊割傷。去年秋天,在加拿大,有約600頭獨角鯨被冰塊困住,即使不被獵人捕殺,它們也難逃一死。萊德認為,幾千年前,大量獨角鯨被冰所困,集體死亡,導致今天的獨角鯨基因構成過於單一。 另一方面,海冰的減少,對獨角鯨同樣是災難。自從1979年以來,北極地區冰蓋面積急劇縮小。去年夏天,北極圈內的冰雪覆蓋面積創歷史第二低,僅次於2007年。迄今為止,格陵蘭島北部水域大部分已經開通。但尼阿克納特村的獵人們說,他們注意到巴芬灣的海冰凍結方式與眾不同。即使變暖的趨勢有所緩和,極地氣象學家懷疑這個地區的冰雪覆蓋廣度和厚度還能恢復從前水平。由於基因單一,極其挑食,遷徙路線一成不變,獨角鯨可能面臨滅絕危險。獨角鯨和北極熊、冠海豹一樣是最容易受到氣候變化影響的北極物種。詞條圖冊更多圖冊
開放分類:
生物,北冰洋,鯨,哺乳類,動物

閱讀全文

與巴芬傢具官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家居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253
蘋果指紋保修嗎 瀏覽:270
木質傢具摔裂怎麼固定 瀏覽:296
防水塗料如何用滾筒刷 瀏覽:563
華苑冠華維修電話 瀏覽:698
頂樓雨棚多久需要維修 瀏覽:864
海爾空調武漢維修點 瀏覽:603
北碚長安4s店維修電話號碼 瀏覽:924
小米售後維修大概需要多久 瀏覽:949
電腦保修鍵盤進水保修嗎 瀏覽:398
維修車子需要帶什麼 瀏覽:829
維修電腦與家電怎麼辦理執照 瀏覽:518
瑞士珠寶保修單 瀏覽:284
中式古典傢具質量怎麼樣 瀏覽:296
合肥傢具除甲醛如何處理 瀏覽:457
樓頂開裂用什麼防水材料 瀏覽:441
蘋果廣西售後維修點嗎 瀏覽:739
廣州市蘋果維修電話 瀏覽:46
家電的市場部活動怎麼寫 瀏覽:535
開平二手家電市場在哪裡 瀏覽: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