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官網怎麼取消月捐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月捐可以取消,月捐分為銀行月捐和支付寶月捐,月捐終止都可以通過這兩種方式進行終止。銀行月捐終止發送郵件時,郵件的標題為月捐終止,郵件的內容包括捐款人姓名、預留電話、銀行名稱、銀行卡號後6位等。
月捐為救災」計劃旨在支持「一帶一路」倡議,為人道主義危機中的所有兒童提供援助,幫助沿線國家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月捐可以取消,月捐分為銀行月捐和支付寶月捐,月捐終止都可以通過這兩種方式進行終止。銀行月捐終止發送郵件時,郵件的標題為月捐終止,郵件的內容包括捐款人姓名、預留電話、銀行名稱、銀行卡號後6位等。值得注意的是,扣款日當天無法辦理停捐和變更業務,扣款當日收到的停捐和變更申請將從下—次扣款開始生效
在支付寶取消操作的具體操作步驟:1、在支付寶我的頁面中,點擊「支付寶公益」選項。2、進入支付寶公益之後,點擊「更多」選項。3、在愛心捐贈頁面中,點擊「我的」選項4、進入我的愛心捐贈頁面之後,點擊「月捐」。5、在月捐列表中,找到你想要取消的項目。6、進入項目捐贈記錄之後,點擊右側的「取消月捐」。7、然後再次點擊「確定」完成操作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在中國得到了許許多多愛心人士的支持和幫助。他們通過捐贈、購買賀卡和禮品、參加志願者活動等幫助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改善中國偏遠貧困地區兒童的生活條件,為孩子們創造更美好的明天。
此外,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在全球有多個企業合作夥伴。例如:1995年喜達屋酒店集團發起了「點點滴滴為兒童」活動,該活動鼓勵每一個住店客人為兒童的免疫注射捐助1美元。這一活動在全球范圍內共籌集了1000萬美元的善款。在中國,就有16家喜達屋酒店參與了該活動。
在中國,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與奧迪一汽大眾公司、宜家家居、喜達屋酒店與度假村國際集團等多家愛心企業建立了合作夥伴關系。
例如,從2006年開始,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與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合作開展了由奧迪一汽大眾公司資助的「童夢圓」項目,這個項目主要面向農村地區貧困輟學青少年,開展非正規教育活動,使他們也有平等的機會參與各類體育和藝術活動。
⑵ 宜家家居為什麼會成功
字多不一定有用。
人家把握住 了 時機,把握住了人心,眼光好,付出到了點子上
⑶ 為什麼對待金錢,要有坦盪胸襟
在2007年《福布斯》富翁排行榜上,宜家家居的創始人英格瓦·坎普拉德位居第四。他的財富觀念是:「錢不能當飯吃。」
坎普拉德在擁有財富之後,退而尋找輕松舒適的休閑生活。從1976年起,50歲的坎普拉德就移居瑞士,在洛桑附近一處秀麗的村莊安了新家。從他家別墅的窗戶望出去,湖光山色影映之中的洛桑盡收眼底。1986年,坎普拉德辭去宜家公司總裁職務,將公司大權移交給了自己的三個兒子。2002年,坎普拉德正式離開宜家,到瑞士過起半隱居的養老生活。
在生活中,巨商坎普拉德從不奢華。他不追求光鮮的外表,沒有時髦的服飾、昂貴的手錶和豪華的轎車,出門旅行總是坐經濟艙。如果公司為他預訂了昂貴的東西,他會非常惱火。在宜家總部吃工作午餐,他會從自己的錢包里掏出鈔票付賬。他喜歡喝酒,但不一定要貴重,一瓶廉價的威士忌能讓他更加愉快。
坎普拉德的夢想是:「把追逐利潤的商業動機同永恆的人類社會理想結合在一起」。他先後設立了各種公益基金,力所能及地幫助兒童和其他需要幫助的人們。他建立了以他母親的名字命名的癌症研究基金會。每到聖誕節的時候,他都號召總部的員工們向這家基金會捐款。
⑷ 宜家是非營利性組織,宜家在中國繳納企業所得稅么
首先,非營利組織需要財政和稅務部門的認定,需要取得非營利組織資格,其次,非營利組織只有部分收入免稅,比如會費、捐款等等,銷售收入不在免稅范圍內,所以必須繳納企業所得稅
⑸ 福步斯排行榜現在是哪個
《福布斯》雜志2010年3月10日揭曉了2010年度全球資產總額在10億美元以上的富豪榜單 [3] : 上榜富豪資產總額:3.6萬億美元,比2009年的2.4萬億增加了50%。 上榜富豪總數:1011人,2009年為793人;其中女性為89人,去年為72人。 首次上榜富豪人數:97人,來自22個國家和地區,其中62人來自亞洲,中國有27人首次上榜。 曾跌出榜單今年回歸的人數:164人。 全球各地區上榜人數:美國403人,資產總額1.3萬億美元;歐洲248人,資產總額1萬億美元;亞太地區234人,資產總額7290億美元;中東和非洲地區65人,資產總額1810億美元;美洲(除美國外)61人,總資產3040億美元。 富豪最多的城市:紐約排名第一,共有60人;莫斯科其次,共有50人;倫敦排名第三,總計32人。 最年輕的富豪:25歲的Facebook創辦人馬克·朱克伯格,以40億美元身價排名第212位。 最年長的富豪:99歲的瑞士富豪瓦爾特·黑夫納以33億美元身價排名第287位。 年度「增值」最多的富豪:巴西礦業和石油巨頭艾克·巴蒂斯塔,一年內財富增加195億美元。 中國內地和香港上榜人數:內地64人,香港25人。 中國內地首富:娃哈哈總裁宗慶後,以70億美元資產排名第103位。 中國香港首富:李嘉誠,以210億美元排名第14位。 中國台灣省首富:郭台銘,身價55億美元,排名136。 《福布斯》2010全球20大富豪排名 [2] 1 卡洛斯·斯利姆 墨西哥 535億美元 電信業 2 比爾·蓋茨 美國 530億美元 微軟 [4] 3 沃倫·巴菲特 美國 470億美元 伯克希爾-哈撒韋投資公司 4 穆克什·安巴尼 印度 290億美元 信實工業公司 5 拉克西米·米塔爾 印度 287億美元 鋼鐵巨擘 6 拉里·埃里森 美國 280億美元 甲骨文 7 伯納德·阿諾特 法國 275億美元 路易威登 8 埃克·巴蒂斯塔 巴西 270億美元 礦業及石油 9 阿曼西奧·奧特加 西班牙 250億美元 零售業 10 卡爾·阿爾巴切特 德國 235億美元 超市連鎖業 11 英格瓦·坎普拉德及其家族 瑞典 230億美元 宜家家居 12 克里斯蒂·沃爾頓及其家人 美國 225億美元 沃爾瑪 13 史蒂芬·佩爾森 瑞典 224億美元 H&M 14 李嘉誠 香港 210億美元 多元化經營 15 吉姆·沃爾頓 美國 207億美元 沃爾瑪 16 愛麗絲·沃爾頓 美國 206億美元 沃爾瑪 17 利利雅娜·貝當古 法國 200億美元 歐萊雅 18 S-羅伯森·沃爾頓 美國 198億美元 沃爾瑪 19 阿爾瓦立德王子 沙特 194億美元 投資 20 大衛·湯姆森家族 加拿大 190億美元 新聞及金融信息提供商 科技產業全球10大富豪排名榜 1、比爾·蓋茨(Bill Gates,美國),凈資產530億美元 2、拉里·埃里森(Lawrence Ellison,美國),凈資產280億美元 3、谷歌聯合創始人塞吉·布林(Sergey Brin,美國),凈資產175億美元 4、谷歌聯合創始人拉里·佩奇(Larry Page,美國),凈資產175億美元 5、威普羅(Wipro)總裁阿齊姆·普萊姆基(Azim Premji,印度),凈資產170億美元 6、史蒂夫·鮑爾默(Steve Ballmer,美國),凈資產145億美元 7、微軟聯合創始人保羅·艾倫(Paul Allen,美國),凈資產135億美元 8、邁克爾·戴爾(Michael Dell,美國),凈資產135億美元 9、傑夫·貝索斯(Jeffrey Bezos,美國),凈資產123億美元 10、爾納斯特·伯德瑞利(Ernesto Bertarelli,瑞士),凈資產100億美元 [編輯本段]2009年排行榜 福布斯公布09年全球富豪排行榜 蓋茨重回榜首 北京時間2009年3月12日,據國外媒體報道,《福布斯》雜志周三推出2009年全球富豪排行榜,微軟聯合創始人、董事長比爾·蓋茨重新奪回全球首富的頭銜,不過其資產較去年同期減少了180億美元。 《福布斯》的排行榜顯示,受全球經濟衰退的影響,今年上榜富豪的平均凈資產為30億美元,較上年減少了23%。今年,共有793人上榜,遠低於去年的1125人。美國依舊是全球富豪的聚集地,45%的上榜富豪來自於美國,占據了全球富豪總資產的44%。在過去的一年當中,共有656位富豪的資產縮水,但也有44名富豪的資產出現了增長。 受股價大跌的影響,去年的全球首富、股神沃倫·巴菲特資產減少了近250億美元,退居第二。墨西哥電信大亨卡洛斯·斯利姆·赫魯(Carlos Slim Helú)凈資產減少了250億美元,退居第三。 以下為《福布斯》最新評出的全球10大富豪排名: 1. 微軟董事長比爾·蓋茨(Bill Gates),凈資產400億美元 2. 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凈資產370億美元 3. 墨西哥電信大亨卡洛斯·斯利姆·埃盧(Carlos Slim Helú),凈資產350億 4. 甲骨文CEO勞倫斯·埃里森(Lawrence Ellison),凈資產225億美元 5. 宜家創始人英格瓦爾·卡姆普拉德(Ingvar Kamprad),凈資產220億美元 6. 德國首富卡爾·阿爾巴切特(Karl Albrecht),凈資產215億美元 7. 印度信誠工業集團董事總經理穆穆凱什·阿姆巴尼(Mukesh Ambani),凈資產195億美元 8. 印度鋼鐵大王拉克西米·米塔爾(Lakshmi Mittal) ,凈資產193億美元 9. 德國阿爾迪集團(Aldi Nord)董事長賽奧·阿爾布萊希特(Theo Albrecht ),凈資產188億美元 10. 西班牙Inditex集團主席阿曼西奧·奧特加Amancio Ortega,凈資產183億美元 以下是華人 第16位. 李嘉誠居全球富豪榜 身家162億美元 第32位. 郭氏家族就以105億美元的身家 第43位. 打入50大之內的還有恆基兆業主席李兆基,資產90億美元 2009年福布斯公布400富豪榜 比爾·蓋茨排名第一 今年,美國富豪的財富普遍縮水。 美國超級富豪的財富正不斷貶值。我們對名列福布斯400富豪榜 (The Forbes 400) 的美國最富裕人群的凈資產總值進行年度統計,在過去12個月里,這一數值從1.57萬億美元跌至1.27萬億美元,整整下降了3000億美元。這是自1982年公布該榜以來第5次出現同比下降情況。振盪不安的資本市場和房地產價格,以及離婚和欺詐行為的不利影響,314位上榜者遭遇資產縮水,而32位富豪則跌出榜單。 美國第二大富豪沃倫·巴菲特 (Warren Buffett) 損失最為慘重。12個月內,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 (Berkshire Hathaway) 股價下滑20%,導致這位「奧馬哈先知」(Oracle of Omaha) 資產縮水100億美元。他現在的身價是400億美元。這是微軟 (Microsoft) 聯合創始人比爾-蓋茨 (Bill Gates) 連續第16年擊敗巴菲特,重奪美國首富交椅。微軟低迷的股價和不斷下滑的對外投資導致該軟體業巨頭的凈資產在12個月內減少了70億美元。 入圍福布斯400富豪榜前十位的還包括:甲骨文公司 (Oracle) 創始人拉里·埃里森 (Larry Ellison)(270億美元);沃爾瑪 (Wal-Mart) 繼承人克里斯蒂·沃爾頓 (Christy Walton)(215億美元)、吉姆·沃爾頓 (Jim C. Walton)(196億美元)、愛麗絲·沃爾頓 (Alice Walton)(193億美元)和羅布森·沃爾頓 (S. Robson Walton)(190億美元);媒體大鱷邁克爾·彭博 (Michael Bloomberg)(175億美元)以及能源巨子查爾斯·科赫 (Charles Koch)(160億美元)和大衛·科赫 (David Koch)(160億美元)。 10位最富有的美國人在過去的12個月里總共損失了392億美元,下滑幅度達14%。 其它損失較為慘重的富豪還包括賭場大亨 Kirk Kerkorian,他的財富在過去一年裡縮水了82億美元。他旗下的賭博業巨頭米高梅 (MGM Mirage) 的股票已經從2007年10月的高點暴跌90%。 企業租車公司 (Enterprise Rent-A-Car) 創始人 Jack C. Taylor 也遭遇了巨額的財富損失。由於旅遊業的不景氣和私營企業的估值下降,這位汽車租賃業的重量級人物在一年內損失了70億美元的財富。 銀行家 Andrew Beal 是最大的贏家,由於在去年秋天市場衰退之際,以低價大舉買入貸款和資產,其凈資產已飆升至45億美元,是原來的3倍。 今年的榜單上出現19位新人,還有19位重回榜單,入圍變得更容易了,而原因就在於榜單的門檻從去年的13億美元降至9.5億美元,落差達3.5億美元。 新上榜者包括驚奇娛樂公司 (Marvel Entertainment) 首席執行官 Isaac Perlmutter,在迪斯尼 (Disney) 8月份同意以價值40億美元的現金和股票收購這家英雄漫畫出品公司之後,他的凈資產值就猛增至15.5億美元。 其它新面孔包括彭博資訊 (Bloomberg LP) 聯合創始人 Charles Zegar(10億美元)、繪圖軟體大王 Jack Dangermond(20億美元)和貿易業巨子 Steven Schonfeld(10億美元)。 前紐約律師兼會計師 Jeffry Picower 首次亮相福布斯400富豪榜,凈資產達10億美元。身為伯納德-麥道夫 (Bernard Madoff) 的長期投資者,他的身價可能會有所提高(據說 Picower 在麥道夫的基金倒閉之前已獲利數十億美元)。 麥道夫麾下投資公司的清算人對 Picower 和他的基金會提出訴訟,要求其退還通過"欺詐活動"獲取的資金。Picower 則聲稱,如果他事先知道麥道夫從事詐騙活動,就不會把錢轉移到麥道夫的賬戶中。 2008年12月,Picower 基金會因在麥道夫「龐茲騙局」中損失10億美元善款而宣布倒閉。這家慈善機構曾為麻省理工學院 (MIT)、Human Rights First 和紐約公共圖書館 (New York Public Library) 捐款達數百萬美元。2004年,Picower 通過出售醫療設備製造商 Alaris ,賺到了第一桶金。 風險投資家 Michael Moritz 藉助亞馬遜 (Amazon) 對在線鞋類零售商 Zappos 的收購和一路飆升的谷歌 (Google) 股價重返榜單。 離婚問題導致谷歌高管Omid Kordestani今年名落孫山,而R. Allen Stanford因被聯邦調查局指控涉嫌一起80億美元「龐茲騙局」並被凍結資產,從而榜上無名。 福布斯400富豪榜中的老面孔今年也不得不面對落榜的事實,包括花旗集團 (Citigroup) 前掌舵人 Sanford Weill、購物中心開發商 Matthew Bucksbaum 和公寓大樓巨子Jorge Perez。 上榜富豪中有6位已經去世,其中包括玻璃業大亨William Davidson和報業大王Frank Batten Sr.。 福布斯400富豪榜簡單介紹了截至2009年9月10日的財富狀況。蓋普 (Gap) 聯合創始人唐納德·費舍爾 (Donald Fisher) 名列榜單第296位,已於9月27日在舊金山家中去世,享年81歲。
⑹ 請問宜家英文網站是什麼還有哪個網站介紹宜家歷史,公司的
1926
宜家的創始人英格瓦.坎普拉德出生在瑞典南部的斯馬蘭。
他在靠近Agunnaryd小村莊的Elmtaryd農場長大。英格瓦年少時就立志開辦自己的公司。起初,他騎著自行車向鄰居銷售火柴。他發現從斯德哥爾摩批量購買火柴可以拿到很便宜的價格,然後再以很低的價格進行零售,從中仍能賺到不小的利潤。後來,他的生意范圍不斷擴大,又開始賣魚、聖誕樹裝飾物、種子、圓珠筆和鉛筆等。
1943
英格瓦.坎普拉德創立了宜家。
英格瓦.坎普拉德創建了宜家公司。
1943年,英格瓦17歲時,父親送給他一份畢業禮物,幫助他創建自己的公司。宜家(IKEA)這一名字就是創始人名字的首寫字母(IK)和他所在的農場(Elmtaryd)以及村莊(Agunnaryd)的第一個字母組合而成的。宜家起初銷售鋼筆、皮夾子、畫框、裝飾性桌布、手錶、珠寶以及尼龍襪等 - 幾乎英格瓦能夠想到的任何低價格產品。
1945
宜家第一則廣告出現在當地報紙上。
隨著生意的不斷擴大,英格瓦.坎普拉德開始在當地報紙上做廣告,並製作臨時函購目錄。他通過當地的收奶車分銷產品,利用收奶車將產品運送到鄰近的火車站。
1947
將傢具引入宜家的產品系列中。
傢具由當地的生產商生產。產品得到人們的歡迎,生產品種得到擴大。
1951
出版第一本宜家目錄
宜家的創始人看到了成為大規模傢具供應商的機會。不久,他便決定停止生產所有其他產品,集中力量生產低價格的傢具,我們今天熟知的宜家從此誕生了。
1953
傢具展銷廳在Älmhult開放。
在50年代初期,宜家產品系列集中在家居產品上。傢具展銷廳的開放是宜家概念形成過程中的重要時刻。宜家發現自己捲入了與主要競爭對手的一場價格戰。雙方都降低了價格,質量卻沒有保證。通過開放傢具展銷廳,宜家能夠以立體的方式展示其產品的功能、質量和低價格。正如宜家希望的那樣,人們明智地選擇了物有所值的產品。
1955
宜家開始設計自己的傢具。
宜家開始設計自己的傢具有幾方面的原因。但促使宜家自己設計傢具的真正原因卻很有諷刺意味。來自競爭對手的壓力使得供應商停止向宜家供貨。宜家不得不開始自己設計傢具,這實際上為以後的發展奠定了基礎。自己設計的傢具很有創意,功能得到改善,而且價格較低。後來,宜家早期的一位員工突發靈感,決定把桌腿卸掉,這樣可以把它裝到汽車內,而且還可避免運輸過程中的損壞。從那時起,我們便開始在設計時考慮平板包裝的問題。平板包裝進一步降低了我們的價格。這樣,在宜家便開始形成了一種工作模式,即把問題轉化為機遇。
1956
宜家開始試用平板包裝。
設計能夠平板包裝、顧客自己能夠組裝的產品大大降低了產品成本。自從我們把桌腿卸掉並裝入汽車的第一天起,平板包裝帶來的益處一直很明顯。一輛運輸車上裝載的貨品更多,需要的存儲空間更小,人工成本降低,並且避免了運輸過程中的損壞現象。對顧客來說,這意味著產品價格更低,而且能夠方便地將貨品運送回家。
1958
在Älmhult創建第一家宜家商場。
6700平方米的建築規模!是當時北歐最大的傢具展示場所。
1959
Gillis Lundgren - 宜家的第四位雇員 - 設計了TORE 托勒,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在參觀一家廚房產品生產商時,他注意到了我們平時在廚房中用到的簡單、實用的儲物邏輯,就決定在設計其他傢具時也以利用同樣的思維邏輯。回到Almhult後,他便著手工作,最終設計出了托勒。
第一百位雇員加入宜家。
1963
在奧斯陸郊外開辦挪威第一家宜家商場。
這也是我們在瑞典以外開辦的第一家商場。
顧問兼設計師Marian Grabinski設計了MTP 書櫃。
這是一種既現代又經典的書櫃,多年來引得眾多廠家紛紛模仿。在生產這種書櫃以及其他木製產品的過程中,宜家在50和60年代與波蘭的供應商建立起了良好的關系。這些關系仍舊是我們為提供老百姓買得起的產品所做努力的基礎。
1964
對ÖGLA 奧格拉椅子進行了重新設計,使其與宜家的風格、功能和價格等概念相吻合。
1965
開辦斯德哥爾摩宜家商場。
數千人排隊等候我們這一重要商場的開業。該商場規模為45800平方米,受紐約Guggenheim博物館的啟發,建築被設計成圓形。該商場取得了成功,同時也產生了一個問題,顧客太多,員工不夠用。後來決定開放倉庫,讓顧客自提貨品,從此宜家概念的重要部分也隨之誕生了。
1969
在丹麥開辦第一家商場。
60年代刨花板的出現對宜家產生了重大影響。
刨花板是一種低成本、耐磨且易於處理的材料,對宜家而言自然很合適。設計師 Ake Fribryter在1969年設計了PRIVAT沙發。這種沙發的底座採用刨花板,並用白色漆進行處理,褐色印花厚棉布由紡織品設計師Sven Fribryter設計。明快的直線條、實用的功能以及無人能比的低價格使得這種沙發在當時大獲成功。
1973
北歐以外的第一家商場在瑞士蘇黎世郊外開辦。
該店取得的成功為在德國迅速開拓業務鋪平了道路,目前德國是宜家最大的市場。
1974
在慕尼黑開辦德國第一家宜家商場。
Olle Gjerloy-Knudsen和Torben Lind設計了SKOPA 斯格帕椅子。
現代塑料給設計師提供了製造優良家居用品的眾多新途徑。但在設計過程中選擇合適的生產方法成為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在選擇斯格帕椅子生產商時,答案非常簡單,雖然也確實遭到了一些人的反對。我們花了幾個月的時間尋找合適的生產商,但沒有什麼結果。後來,我們對椅子的形狀再一次進行分析並突發其想,決定讓生產塑料碗和塑料桶的廠家來生產這種椅子。我們並沒有降低對設計和功能的質量要求。實際生產出的椅子比我們設計的線條還要簡潔、明快
1975
在澳大利亞開辦第一家宜家商場。
1976
在加拿大開辦第一家宜家商場。
1977
在奧地利開辦第一家宜家商場。
1979
在荷蘭開辦第一家宜家商場。
1980
KLIPPAN 克利帕沙發誕生。
聯合國將1980年定名為「兒童年」,宜家也將該年定名為「兒童起居室年。」我們的克利帕沙發很結實、耐臟,適合有孩子的家庭使用,而且又很柔軟,坐卧其中都很舒適。
1981
在法國開辦第一家宜家商場。
1982
LACK 拉克擱板誕生。
1983
第六千位雇員加入宜家。
1984
在比利時開辦第一家宜家商場。
斯德哥爾摩家居系列誕生。
宜家利用其偏愛的樺木、皮革和印花厚布等設計了一系列高質量的家居用品。我們的斯德哥爾摩系列完美體現了經典的高質量,但價格並不高。斯德哥爾摩系列獲得了瑞典優秀設計獎。
1985
在美國開辦第一家宜家商場。
起初,對於美國是否需要宜家這一問題的答案我們並沒有什麼把握。畢竟,美國什麼都有,我們能給他們帶來什麼呢?但後來我們發現很多不同財力的人對實用、美觀的家居產品的需要非常大。
Niels Gammelgaard設計了MOMENT 莫門特沙發。
當我們選擇生產這種沙發的生產商時,我們去了一家生產超市裡用的手推車的工廠,手推車必須堅固耐用,我們正好想利用他們的這一優勢。以此作為出發點,我們創造出了新穎、舒適、低價位同時又具有現代感的沙發。我們於1987年設計了與之配套的咖啡桌,獲得了瑞典優秀設計獎。
1987
在英國開辦第一家宜家商場。
1989
在義大利開辦第一家宜家商場。
1990
分別在匈牙利和波蘭開辦第一家宜家商場。
1991
分別在捷克共和國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開辦第一家宜家商場。
1993
宜家在25個國家共開辦114家商場。
1994
KUBIST 丘比思儲物單元誕生。
這是宜家最早使用框架板製造的產品之一。我們使用了一種生產門的技術來製造便宜、結實且重量輕的儲物傢具。宜家的設計師總是試圖深入實地進行產品開發,以生產美觀實用、老百姓買得起的產品。與已經能夠利用框架板製造門的生產商進行合作,宜家可以降低成本。在本例中,對波蘭的一些老廠進行了改造,以生產丘比思部件以及其他宜家產品。
1995
Richard Clack設計了DAGIS 達傑斯兒童椅。
在設計這種兒童椅之前,他對兒童的習慣進行了詳細觀察。兒童椅不能有尖角,應該具有一定的柔軟度,但同時還必須能夠承受頻繁的磕碰。孩子們很頑皮,但很可愛,總是好動。本著這種精神,他設計了這種兒童椅。後來,他對這種兒童椅做了一點小的改進。據我們所知,兒童椅沒有可疊放的。達傑斯卻做到了這一點,從而可以節省空間,並且便於搬動。
1996
在西班牙開辦第一家宜家商場。
1997
宜家引入兒童的宜家
宜家始終是為全家提供家居用品的。但由於兒童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人,宜家決定突出考慮他們的需要。我們與兩支專家隊伍進行了合作來開發產品。兒童心理學家和兒童游戲方面的教授幫助我們設計、開發旨在培養兒童運動能力和創造力等的產品。兒童也和我們一起評選出優勝產品。我們設立了兒童游戲區,兒童樣板間,在餐廳專門備有兒童食品,所有這些都得到孩子們的喜愛,使他們更樂意光顧宜家。
推出www.IKEA.com網站的最初版本。
1998
在中國開辦第一家宜家商場。
1999
宜家在世界上四大洲29個國家150家商場共有員工53000名。
宜家的創始人英格瓦.坎普拉德發起了"十分感謝你們" 的活動,作為對宜家集團內部廣大員工新千年的獎賞。在這個特別的日子裡,宜家在全世界范圍內的全部銷售都分給了員工。這一天的銷售目標定得很高,而實際銷售額比這一目標還要大 - 約1.87億荷蘭盾。所有員工,從餐廳工作人員到倉庫工作人員以及宜家集團總裁等,都得到了同樣的獎金。對大多數員工來說,獎金比一個月的工資還要多。這是一種感謝宜家員工在上個世紀里為宜家的成功所做貢獻的最好的方式。而這僅僅才是開始。
宜家的VÄRDE廚房獲得國際設計大獎。
VÄRDE伐爾德為重新設計廚房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方式。由於伐爾德採用了獨特的模塊設計,因此可以從頭開始設計廚房,或是在原有廚房的基礎上隨意增加某一部分。所有這些特點,再加上其經典誘人的樺木貼面設計,使得它獲得了Red Dot最高設計質量大獎。Red Dot獎是國際上公認的創新設計大獎,每年由設在德國的Zentrum Nordhein Westfalen舉辦的"設計創新"大賽進行頒獎。評委們對參賽產品的創新水平、功能、人體功能學、生態影響以及耐用性等指標進行評價後,最終選出獲獎產品。
2000
在俄羅斯開辦第一家宜家商場。
英格瓦·坎普拉德是宜家家居的創始人。瑞典《商業周刊》去年4月曾經報道說,由於美元貶值,坎普拉德的個人財富已經超過比爾·蓋茨,躍居全球首位。這條消息引起一時轟動。盡管宜家公司後來出面稱,宜家所有資產並非坎普拉德一人所有,因此全球首富之說並不屬實,但他富甲一方,是無可爭辯的。在2004年《福布斯》全球富豪排行榜上,坎普拉德的個人凈資產為185億美元,列第13位。
年少創業:開創宜家時代
英格瓦·坎普拉德1926年3月30日出生在瑞典南部的埃耳姆哈耳特,父親是農場主。坎普拉德的幼年生活無憂無慮,家中並不缺錢,但他卻熱衷於騎著自行車,四處向鄰居推銷商品,從中體會賺錢的樂趣。他善於發現別人的需要,也善於為自己的商品做宣傳。1943年,年少的坎普拉德在長輩幫助下建立了自己的公司,取名IKEA(宜家)。
宜家最初是一家郵寄公司,經營鋼筆、皮夾、手錶、尼龍襪等瑣碎東西,幾年後,坎普拉德發現了傢具市場的巨大潛力。當時恰逢二戰結束,瑞典人迫切需要重建家園,需要裝修房子。1953年,坎普拉德決定放棄所有的其他業務,專門從事低價位傢具的經營,宜家家居時代由此開始。當時瑞典國內傢具市場被製造與零售商卡特爾壟斷,它們靠彼此間的訂貨合同排斥新的競爭對手。為了對付國內各類傢具展對宜家產品的封殺,坎普拉德尋找了一家被廢棄的舊廠房,並把它改造成第一個宜家倉庫兼展廳,從此第一間「宜家專賣店」正式誕生。他還另闢蹊徑,開創了融製造商和零售商於一體的經營方式。此舉大大降低了家居產品的價格,深受消費者歡迎。
坎普拉德的專賣店生意日益紅火,這使它的競爭對手們惱羞成怒,他們聯手擠壓、限制宜家。但坎普拉德總是不斷尋找各種方法繞開這些限制,他成立了一系列不同的公司,在市場上扮演不同的角色。同時,他展開了一次比較猛烈的反擊,其中最狠的一招就是在交易會上公布令競爭對手難以想像的特別價格。
自此,宜家在坎普拉德不屈不撓的帶領下步步擴張。1963年,坎普拉德在挪威奧斯陸開了第一個瑞典以外的分店,而後業務很快發展到丹麥和瑞士。1974年宜家又開辟了它在全球最大的德國傢具市場,之後進入加拿大、荷蘭。1985年和1987年,宜家成功打入美國和英國市場。
不過,對坎普拉德來說,最具有戰略意義的決策應該是生產外包。上世紀60年代初,許多人心中還沒有全球化概念的時候,坎普拉德已經帶著公司設計的大樣,跑到波蘭尋找低成本傢具生產廠家。他被波蘭人優秀的木材工藝傳統、對傢具的欣賞能力以及低廉的價格所打動,他的波蘭之行催生了宜家第一家海外生產基地。通過與海外廠家保持長期買賣合同關系,並幫助對方建立起現代化生產體系,宜家傢具在保證質量的同時降低了生產成本,這對宜家維持「大眾價格」的經營理念有著非比尋常的意義。
領導藝術:團結一致、樸素生活
坎普拉德認為:「真正的宜家精神,是由我們的熱忱,我們持之以恆的創新精神,我們的成本意識,我們承擔責任和樂於助人的願望,我們的敬業精神,以及我們簡潔的行為所構成的。」
在宜家剛步入傢具業的最初幾年裡,坎普拉德就開始把他的經營理念付諸行動。他親自撰寫產品說明,並提煉出極為務實的「大眾家居」思想,創建了所謂的「平民風格」。他把公司的發展目標確立為「為大眾創造更美好的日常生活,提供種類繁多、美觀實用、老百姓買得起的家居用品」。這後來形成宜家經營哲學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宜家的商品目錄冊,據說是世界上僅次於《聖經》的、發行量最大的免費印刷刊物,足見宜家進入尋常百姓家的決心。坎普拉德說:「我認為一種好的傢具產品,其價格應該使錢包不是太癟但也不是太鼓的中產階級不僅喜歡而且能夠承受得起。從市場情況來看,我認為我已實現了這個目標。」的確,到2004年春天為止,宜家已經在全球五大洲的37個國家和地區開了192家大型連鎖店,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家居用品商。
為了更大程度地降低成本,坎普拉德決定讓顧客成為自己的合作夥伴,由顧客自己動手、自己運輸和自己組裝來換取產品的低價格。因循這種思路,宜家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風格。在宜家商場,家居用品應有盡有,它把各種商品組合成不同風格的樣板間,淋漓盡致地展現每種商品的現場效果,激發人們的靈感和購買欲。而它的服務人員,決不會追在顧客屁股後面做煩人的推銷。在宜家,一切貼近顧客,一切鼓勵顧客自己去體驗。靠著這種獨特的經營方式,宜家在幾十年的發展過程中贏得了許多忠實的消費者。去年,有超過3億顧客光臨宜家在世界各地的商場,宜家集團全年的銷售額超過130億美元。
宜家是一家典型的家族企業,坎普拉德沒有退休之前,一切由他說了算。他從不希望自己的公司進入股市,不願意接受股東們的控制。他覺得既然公司不缺錢,就沒有必要上市自找麻煩。他曾經在很多年前創造了宜家的聖經—————《一個傢具商的誓約》,他在其中強調:「公司就是家,家就是公司。」秉承這一理念,他建立了與眾不同的領導藝術,那就是互相幫助、彼此忠誠、團結一致以及樸素生活。最早進入宜家的那些雇員,都與坎普拉德融入了這種親密關系之中。目前宜家集團已擁有7萬多名員工,宜家的價值觀,亦被不斷地傳輸給每一個新加入宜家的人。
財富觀念:錢不能當飯吃
早在1976年起,坎普拉德就移居瑞士,在洛桑附近一處秀麗的村莊安了新家。從他家別墅的窗戶望出去,湖光山色影映之中的洛桑盡收眼底。
1986年,坎普拉德辭去宜家公司總裁職務,擔任公司高級顧問。自此他在宜家公司露面的機會大為減少。他將公司大權移交給了自己的三個兒子,同時將公司資產拆成三份,對兒子們改變公司的行為做出限制,以確保任何子女都無法動搖公司的根基。而每遇公司有重大決策,他的孩子們仍要請他拿主意。直到2002年,坎普拉德才正式宣布離開宜家,到瑞士過起半隱居的養老生活。
坎普拉德從來缺乏光鮮的外表。他沒有時髦的服飾、昂貴的手錶和豪華的轎車,出門旅行總是坐經濟艙。如果公司為他預訂了昂貴的東西,他會非常惱火。在宜家總部吃工作午餐,他會從自己的錢包里掏出鈔票付賬。他喜歡喝酒,但不一定要貴重,一瓶廉價的威士忌能讓他更加愉快。不過,就如為坎普拉德著書立傳的人們所言:正是由於坎普拉德堅守著這些習慣,宜家王國的成本體系才不會崩潰。坎普拉德的孩子們與他在很多地方也是相同的。他們都繼承了坎普拉德家族的節儉,他們的言行舉止也是簡單化的,他們可以說好幾種語言:丹麥語、英語、德語和公司內部使用的「宜家語」,他們同樣嚴肅認真,並小心謹慎地保持低姿態。
作為一個「好心的資本家」,坎普拉德的另一個夢想是「把追逐利潤的商業動機同永恆的人類社會理想結合在一起」。為此,他先後設立了各種公益基金,力所能及地幫助兒童和其他需要幫助的人們。他建立了以他母親的名字命名的癌症研究基金會,每到聖誕節的時候,宜家公司總部的員工們都會向這家基金會捐款。
雖然自身節儉,但對於財富,坎普拉德坦誠地表示:「可能我有一種俗不可耐的心理,它與炫耀所帶來的快感有關,是想以一種特別的方式成為名人……不過,第一個100萬到手的時候,我的確高興得要命,但我已經忘記了,除了匯單上的號碼,我全都忘記了。錢不能拿來當飯吃,它只是使你變得富有。對於我來說,賺錢的動力在於為了父親、母親,為了自己或其他對自己來說十分重要的人,去實現自己的夢想。」
⑺ 英格瓦·坎普拉德的財富觀念
早在1976年起,坎普拉德就移居瑞士,在洛桑附近一處秀麗的村莊安了新家。從他家別墅的窗戶望出去,湖光山色影映之中的洛桑盡收眼底。
1986年,坎普拉德辭去宜家公司總裁職務,擔任公司高級顧問。自此他在宜家公司露面的機會大為減少。他將公司大權移交給了自己的三個兒子,同時將公司資產拆成三份,對兒子們改變公司的行為做出限制,以確保任何子女都無法動搖公司的根基。而每遇公司有重大決策,他的孩子們仍要請他拿主意。直到2002年,坎普拉德才正式宣布離開宜家,到瑞士過起半隱居的養老生活。
坎普拉德從來缺乏光鮮的外表。他沒有時髦的服飾、昂貴的手錶和豪華的轎車,出門旅行總是坐經濟艙。如果公司為他預訂了昂貴的東西,他會非常惱火。在宜家總部吃工作午餐,他會從自己的錢包里掏出鈔票付賬。他喜歡喝酒,但不一定要貴重,一瓶廉價的威士忌能讓他更加愉快。不過,就如為坎普拉德著書立傳的人們所言:正是由於坎普拉德堅守著這些習慣,宜家王國的成本體系才不會崩潰。坎普拉德的孩子們與他在很多地方也是相同的。他們都繼承了坎普拉德家族的節儉,他們的言行舉止也是簡單化的,他們可以說好幾種語言:丹麥語、英語、德語和公司內部使用的「宜家語」,他們同樣嚴肅認真,並小心謹慎地保持低姿態。
作為一個「好心的資本家」,坎普拉德的另一個夢想是「把追逐利潤的商業動機同永恆的人類社會理想結合在一起」。為此,他先後設立了各種公益基金,力所能及地幫助兒童和其他需要幫助的人們。他建立了以他母親的名字命名的癌症研究基金會,每到聖誕節的時候,宜家公司總部的員工們都會向這家基金會捐款。
雖然自身節儉,但對於財富,坎普拉德坦誠地表示:「可能我有一種俗不可耐的心理,它與炫耀所帶來的快感有關,是想以一種特別的方式成為名人……不過,第一個100萬到手的時候,我的確高興得要命,但我已經忘記了,除了匯單上的號碼,我全都忘記了。錢不能拿來當飯吃,它只是使你變得富有。對於我來說,賺錢的動力在於為了父親、母親,為了自己或其他對自己來說十分重要的人,去實現自己的夢想。」
⑻ 宜家中國歷史
宜家的中國發展歷程
1973年在中國采購商品銷往歐洲市場;
1993年在中國設立采購辦公室(貿易公司IKEA TRADING CO.LTD),大量采購中國內地商品,並銷往世界;
1997年在北京設立宜家中國零售辦公室,宜家產品開始小范圍在中國內地市場銷售;
1998年中國內地第一家宜家家居商店在上海開業,營業面積為8000平方米;
1999年北京第一家宜家家居商店開業;
2000年宜家創始人英格瓦·坎普拉德首次來華考察,決定增加在華投資,2010年之前再開設12家宜家分店;
2002年中國首家宜家家居標准店在上海開始籌備;
2003年中國首家宜家家居標准店(標准店面積為28000~35000平方米)在上海開業。
2005年10月12日,宜 家在廣州的新店開業,這是宜家在上海、 北京之後的第三個新店。
2007年,宜家在北京建四家標准商場,在上海建第二座宜家商場。
宜家家居深圳店2008年上半年開業
2009年2月19日,全球最大的家居用品零售商——宜家家居,繼上海、北京、廣州、成都、深圳、南京商場之後國內開設的第七家商場在大連開業。
據了解,宜家大連商場共分三層,營業面積超過41000平方米,第一層架空做停車場,可供1110輛車免費停放,第三層,布置了61個風格各異、功能多樣的樣板間,提供近9000種設計精美、美觀實用的家居用品,從客廳、餐廳、卧室、廚房到衛生間一應俱全,完整地體現了宜家全方位的家居解決方案。此外,商場三樓還有更多貼心的設施。 160多平方米的兒童樂園,由專人看護,供您的孩子玩耍。瑞典餐廳備有630個座位,寬大的落地窗和簡潔明快的設計風格給消費者提供舒適愉快的就餐氛圍,無論是傳統的瑞典肉圓還是可無限續杯的香濃咖啡,都會讓消費者在購物之餘享受輕松愜意。至於瑞典食品屋,更是供應美味的三文魚罐頭、薑汁餅干、戴姆巧克力糖等等,讓熱愛生活的大連人在家門口就可以感受濃濃瑞典風情。
宜家家居沈陽商場在今年年底或將明年初開業
宜家武漢店2010年營業
⑼ 「宜家」傢具的創始人是誰宜家(IKEA)是名字是怎麼來的它的經營宗旨是什麼
「宜家」創始人——英格瓦·坎普拉德 財富檔案 世界最大的傢具零售公司「宜家」的創始人英格瓦·坎普拉德,是瑞士第三富豪,2002年英國《泰晤士報》全球富豪榜第17位,資產95億英鎊,創造奇跡的英格瓦·坎普 拉德的商業哲學和宜家鮮明的商業文化是歐洲管理學界鍾愛的課題,也是哈佛商學院經典的核心範例。 企業類型 傢具業。 成長記錄 2001年4月19日,一位74歲的瑞典老人來到北京。他坐的是經濟艙,看上去精力充沛,背著一個毫不起眼的布口袋,走得很快,沒有任何人陪同。這個看似不起眼的人就是創立了宜家的億萬富翁──英格瓦·坎普拉德。這位已經退休的瑞典首富最喜歡獨自一人在全世界的宜家家居店裡轉來轉去,此次是他第一次來到中國。 遙想1999年1月13日,北京「宜家」開張時盛況空前。人們對當時的情景記憶猶新:「離宜家一站多遠的街邊,停滿了桑塔納和富康,驚奇的顧客擁擠在每一件商品前嘖嘖稱贊,小心地斟酌著該如何花出手中的人民幣。」在兩個星期內,熱情的北京人把宜家貨架上的商品搶購一空,有人在7天里去了6次。有外刊稱,這是「北京中產階層」的一次集體出動。可以說,它引起了巨大的轟動,直到今天,宜家依然是許多年輕人、中年人首選傢具的地方。當然,這種情況並不只在中國發生,事實上,在坎普拉德的努力下,今天的宜家已經是全球最大的傢具零售公司了。 5歲的小商人 1926年,英格瓦出生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南部一個叫艾姆赫特的小村落。他祖上是德國人,後來移民瑞典。他的祖父是個農場主,因經營不善而開槍自殺。父親也不怎麼會經營。但英格瓦從小就有做生意的天份。 5歲那年,英格瓦曾代人賣掉一批火柴,賺了少量的錢。好長一段時間里,他騎著自行車向鄰居銷售火柴。他發現從斯德哥爾摩批量購買火柴可以拿到很便宜的價格,然後再以很低的價格進行零售,從中仍能賺到不小的利潤。 後來,他的生意范圍不斷擴大,他賣過聖誕卡,他還騎著自行車到處兜售自己抓來的魚。11歲那年,他做成了一筆大買賣,他賣掉了一批花種。他把賺來的錢買了賽車和打字機,那以後,他簡直是迷上了銷售這個行當。他曾用父親給的錢和銀行匯票去進貨,賣掉500枝巴黎鋼筆。他上高中時,床底下放了一個紙箱,裡面塞滿了他的「貨物」:皮帶、皮夾子、手錶、鋼筆…… 1943年,英格瓦已經17歲了,父親對兒子十分了解,決定送給他一份特殊的畢業禮物,就是幫助他創建自己的公司。就這樣,宜家(IKEA)誕生了,「I」代表英格瓦,「K」代表坎普拉德,「E」代表艾姆赫特,「A」是自己所在村莊的名字——阿根納瑞德。 宜家起初銷售鋼筆、皮夾子、畫框、裝飾性桌布、手錶、珠寶以及尼龍襪等。只要英格瓦能夠想到的低價格產品,他就去經營。對這個17歲孩子開的公司,誰都沒有在意,只是把它當成了孩子的一個玩意,但是讓所有人出乎意料的是,後來的宜家竟成了全球知名企業。 雖然公司成立了,但英格瓦在實踐中意識到自己經驗的缺乏,他決心去商學院上學,進一步深造,他從此懂得:要成為一個出色的生意人,首先必須用最簡捷也最廉價的辦法把商品送到顧客手裡。這成為他最基本的營銷觀念。直到今天,坎普拉德還有一個令他太太深感厭倦的習慣。「我已經習慣了在對方就要起身離開之際問一句:能否再便宜一點?」 讀書的英格瓦也沒閑著。他到學院圖書館看登著進出口廣告的商業報紙,選定了一個對像,就用蹩腳的英語給那個外國製造商寫信。結果,他成了那種鋼筆的瑞典總代理。為了實現他當初簡捷廉價的想法,他決定直接進口,因為這樣才能可獲得最低價位。 但這些對於英格瓦而言都只是牛刀小試,他想做的是更大的事業,這一次,英格瓦把眼光投向了傢具行業。因為在當時的瑞典,正處於經濟迅速發展時期,農村人口迅速減少,城市卻在不斷增多和擴大,並向郊區輻射發展。年輕人迫切需要找地方住下來,人們需要盡可能便宜地裝修新房子。當時,瑞典政府對人們使用傢具提出的建議是:既要方便生活,又要有利於健康。英格瓦的「宜家」可謂是應運而生。 簡約家居文化的革命 1948年,英格瓦登出了第一條傢具商品的廣告。這條廣告大力宣傳的是一種沒有扶手的護理椅,以及一種咖啡桌。他為椅子取名為「露絲」。英格瓦覺得要讓顧客記下每件商品的序號實在太麻煩,從此,給每件傢具取名就成了宜家的傳統。 廣告反響強烈,這兩件投石問路性質的傢具賣出去不少。於是英格瓦開始向老顧客印發一種叫「宜家通訊」的小冊子,並在上面增添新商品的宣傳,如沙發床和枝形玻璃吊燈等。人們向他索要表格,他盯著工廠准時交貨。一切進展順利。但這只是起步和嘗試的階段。這時候的宜家公司只有他一個人……雖然他的家人都是他的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