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傢具家居 > 交城家居

交城家居

發布時間:2022-05-13 06:52:59

⑴ 李穆字顯慶文言翻譯

工作量太大,吾還沒有那麼多功夫仔細查證研磨,所以只能旁徵博引,肆意意譯如下。
僅供參考。

李穆字顯慶,隴西成紀人,是漢李陵之後。李陵以兵敗而降匈奴,故其子孫代居漠北,但亦漸有南徙者,拓跋魏由北而南,這個李家就跟著向南,家於瀧之間,他的祖父名斌,曾任都督,鎮守高平,遂居於此。父名文保,早卒。穆自幼風神俊逸,倜儻有奇節。宇文泰為西魏將,穆遂歸之,任釋褐統軍。曾隨宇文泰征齊,戰於芒山,兵敗,泰臨陣墮於馬下,穆以鞭擊宇文而詈之,授以從騎,潰圍而出。齊師見其輕侮,認為宇文泰非貴人,其軍上下失禮,無須加以殲滅,遂緩其兵,不加窮追,泰等因得脫險,與穆相對而泣,頗有德意,謂其左右曰:「成我事者,必此人乎!」李穆之以策擊宇文泰而詈之,以下犯上,固示輕侮,以懈敵人之心,這是一個緊急處分的妙計,其機智大率類此。宇文泰不以被侮而反深德之,宇文泰確有其雍容的雅量和知人的高見。因此,令其安撫關中,所至克捷,擢任武衛將軍,儀同三司,封安武郡公,食邑一千七百戶,並以鐵券為賜,免其十死,未幾加開府,領侍中,盡以廐內驄馬贈之,並封其姊妹各為郡縣君,宗從及舅氏等都有賞賜,其見重如此。未幾,轉任太僕,從於謹南征江陵而破之,增食邑千戶,進位大將軍,又破曲沔襄,乃授原州刺史,拜嫡子惇為儀同三司。但李穆是深有知足、知止的有修養人,他的兄李賢和李遠,均為佐命功臣,子弟又多布列政府,位皆清顯,深以盈滿為懼,故辭不拜命,宇文泰不許,始接受之。未幾遷雍州刺史,兼小冢宰,增食邑至三千戶,另封一子為升遷伯。穆請讓其兄子孝軌,獲准。其不獨享富貴,此為一例。

穆兄遠,有子名植,是一個不成材的子弟。李穆常對其兄說:植不是保家之子,勸兄疏而除之,其兄不從。李植不知道犯了什麼罪,父子俱被處死。遠臨刑,泣謂穆曰:「我不能用汝言,以至於此,將復奈何?」時周的行政大權已落入宇文護之手,護專權擅行,曾弒三帝,誅戮大臣甚多。李遠父子之受戮,或出於宇文護之猜嫌,亦未可知,然李植無行,李穆固早已言之。照例,李穆是要受到牽連的,但以其早有對兄的諫言在先,故得免罪,削職為民,諸子亦同時除名。李植有弟名基,時任淅州刺史,當坐戮,李穆請以二子代之,宇文護對此,倒還有其人性,認為這是一件極高的義行,因兩釋之。李穆的清譽,反以罷官而益高,所謂實至名歸也。

宇文護終於被周武帝所除,周武帝即宇文邕,是周明帝之弟。孝愍帝沖齡繼位,被其從兄中山公護玩弄於股掌之上,帝深惡而謀誅之,事泄被弒,護立寧都公毓,是即明帝。明敏而有識量,宇文護亦憚之,因進毒謀害,帝覺之,口授遺詔,立魯公邕為帝,時陳宣帝天嘉元年,周明帝武成二年(公元560年)。武帝性深沉,平日不多言,優禮宇文護,相見時行家人禮,故宇文護未嘗疑之。陳宣帝太建四年(公元572年),帝與弟衛公直密謀誅之,並及其黨羽,人心稱快。

武帝具有雄才大略,首以統一黃河流域為職志,延攬人才,不遺餘力。若李穆等久著勛名的大臣,首被起用,拜開府儀同三司,復安武郡公爵位,以直州刺史任之。武成中,其子弟免官爵者,悉被開復,並除少保,進位大將軍。歲余轉小司徒,進柱國,轉大司空,奉詔築通樂城。天和中,晉爵申國公,持節綏集東境,築武申、旦郛、慈澗、崇德、安民、交城、鹿廬等鎮,東境守御,因此益固。建德初拜太保,出為原州總管,又進上柱國。韓任並州總管,加食邑至九千戶,並拜大輔佐,仍任並州總管如故。其在國家的地位已列三公,武帝見信之深,由此可見。

武帝在位十八年,攻滅北齊,統一了黃河流域,內政方面,建樹亦多。但武帝之後,又出庸主,殘暴不仁,如宣帝贇在位僅一年,作惡多端,史所罕見。禪位於子闡,是即靜帝,而自稱天元皇帝,為惡更甚,卒在陳宣帝太建十三年,靜帝大象三年(公元581年)。楊堅之人為丞相,即在天元皇帝彌留時。

從北周和隋文帝初期的歷史來看,周武帝是重視楊堅,也很重視李穆的。但他們二人之間,年齡差距很大,似乎並沒有多少關系,故尉遲回舉兵抗楊堅時,李穆首采中立政策,但終於傾向楊堅,不但會師攻鄴,而且還向楊堅密表勸進。

楊堅既篡周而立,便下詔征李穆入京。詔書說得非常客氣:「公既舊德,且又父黨,敬惠來旨,義無有違。便以今月十三日恭膺天命。」由這封詔書,可知李穆乃是楊堅父執輩,詔書中雖然只有告訴李穆:他已經「受禪」登上皇帝的寶座了,言外之意,希望李穆晉京朝賀,接受榮典。李穆是最通世務的,他懂得文帝的意思,隨即入京,文帝降坐,禮待之隆,一時無雙。隨即拜為太師,這是三公中最高的爵位,得此榮寵者,李穆實為第一人。並且要他贊拜不名,真賜食邑三千戶。穆之子孫雖在襁褓中,悉拜儀同,一門執象笏者達百餘人之多,貴寵之盛,一時稱最。但是李穆對此,卻敞屣尊榮,上表乞骸骨歸家養老,文帝那裡見他出於至誠,特別下詔褒獎。詔書說:朕初臨宇內,方借嘉猷,養老乞言,實懷虛想。七十致仕,本為常人;至若呂尚以期頤佐周,張蒼以華皓相漢,高才命世,不拘恆禮。遲得此心,留情規訓。公年既耆舊,筋力難煩,今所司,敬蠲朝集,如有大事,須共謀謨,別遣侍臣,就地詢訪。(《隋書》卷三十七《李穆傳》)這封詔書對李穆捧得極為冠冕堂皇,既不許其辭職養老,也不強其續任艱巨,要他在家裡休養,對國家大事,仍須他參加意見,不過不必入朝,而由文帝派人前往咨詢。他採取的是折中主義,實際上把這個德高望重、勛績懋著的天下大老位置於殿閣中,的確也有一些礙手礙腳,他如有意見與文帝不合,文帝將如何處置?的確是問題。此對李穆來說,知足常樂,知止不殆,謙遜為懷,切忌滿盈,本是李穆的初衷,周宇文泰時他曾經這樣做過,以宇文泰不許其辭不受命而終止。他和楊堅雖屬父執輩,但關系究竟不深,其時年事已高,而已榮寵過人,他與滿朝年輕的新貴,同班上下,自然也不是味道,不肯再作馮婦,自有文帝的辦法,可以稱得上兩全其美。

不過,李穆對於國家大事,卻仍十分關切。當時遷都議起,文帝不知如何處理這個問題。按拓跋魏起於北方,自拓跋珪(即道武帝)時建都平城(今大同附近),始具規模。北魏勢力圈逐漸向南擴展至黃河流域,至孝文帝時南遷洛陽。洛陽早已成為北方許多政權的首都。洛陽這個名城,位於洛水流域的小盆地中,雖有四塞之險,但規模不大,作為整個國家的首都,自然條件不夠,而且歷經喪亂,殘破已甚,重加修繕,耗費甚巨,而不能適應統一國家的需要,遷都之議,是有理由的。但文帝不識天下形勢,所以無法解決這個問題。李穆是懂得這個問題的正確途徑的。因此,他上表具言我國古代建都地區的利弊得失,加以分析,他的結論,新皇朝應該遷都。他說:帝王所居,隨時興廢,天道人事,理有存焉。始自三皇,暨夫兩漢,有一世而屢徙,無革命而不遷。曹、馬同洛水之陽,魏、周共長安之內,此之四代,蓋聞之矣。曹則三家鼎立,馬則四海尋分,有魏及周,甫得平定,事乃不暇,非曰師古。往者周運將窮,禍生華裔,廟堂官帶,屢睹奸回,士有包藏,人稀柱石,四海萬國,皆縱豺狼,不叛不侵,百城罕一。伏惟陛下膺期誕聖,秉籙受圖,始晦君人之德,俯從將相之重,內翦群凶,崇朝大定,外誅巨猾,不日肅清,變大亂之民,成太平之俗,百靈符命,兆庶謳歌,幽顯樂推,日月填積,方屈箕潁之志,始順海內之請。自受命神宗,宏道設教,陶冶與陰陽合德,復育共天地齊旨……視聽以革,風俗且移。至若帝室天居,未議經剏,非所謂發明大造,光贊惟新。自漢以來,為喪亂之地,愛從近代,累葉所都,未嘗謀龜問筮,瞻星定鼎,何以副聖主之規,表大隋之德。竊以神州之廣,福地之多,將為皇家興廟建寢,上玄之意,當別有之。伏願遠順天人,取決卜筮,時改都邑,光宅區夏,任子來之民,垂無窮之業,應神宮於辰極,順和氣於天壤,理康物阜,永隆長世。……丹忱所懷,無容噤默。(《隋書》卷三十七《李穆傳》)時約為開皇五年,文帝覽奏而嘉之,但仍猶豫未決。按遷都之議,蘇威早已作過建議,文帝不接受,但對舊都窄小,漸有不便的感覺。時宮內傳多妖異之事,太史奏其情況,文帝心意始漸活動,復閱李穆所上表,大喜,於是決定遷都,他說:「天道聰明,已有徵應,太師民望,復抗此請,則可矣。」由此,隋文帝決定把首都從洛陽遷出,還是由李穆的表文而決定的。

歲余(大約在開皇六年前後),文帝特別下詔對李穆加以褒揚:禮制凡品,不拘上智,法備小人,不防君子。太傅上柱國申國公器宇宏深,風猷雅曠,社稷佐命,公為稱首,位極帥臣,才為人傑,萬頃不測,百煉精鋼,乃無伯至之非,豈有顏回之二,故以自居寥廓,弗關憲綱。然王者作教,惟旌善人,去法宏道,示崇年德。自今以後,雖有愆罪,但非謀逆,縱有百死,終不推問。(同上)這封詔書,對李穆的推崇,可以說捧到了極點。但是後面幾句,實在有點不倫不類。李穆如不贊助楊堅,則早在尉遲回之亂時,即可為之,但當時他力排子侄之異議,毅然站在楊堅的同一戰線,到了楊堅帝業已成,即告老還家,不問朝政,豈有謀逆之理?而文帝在極端推崇的褒揚詔書中,還提到「謀逆」字樣,足證文帝對李穆仍在疑神疑鬼中。也許他的不放心是對李穆的子孫說的,但此詔的對象,明明是給李穆的,因此他懷疑的對象,仍是李穆,文帝知人不明,這是一個例。

遷都建議的表章,是李穆關心國事的最後一件事,開皇六年,他便去世,享年七十七歲,當時已算是高齡了。他之善終,是他不參加文帝政府的明智之舉。但他尚以不得親自看到國家新都的遷定與陪侍文帝於泰山郊祀為憾。他的遺囑,不談家事,只提到這一點。他說:「吾荷國恩,年宦已極,啟足歸泉,無所復恨。竟不得陪玉鑾,預金泥於梁甫,眷眷光景,其在斯乎。」他可以說是亂世時代的完人。

文帝聞李穆去世,身後的哀榮,自然給予最大的體面,詔派黃門侍郎監護喪事,賜馬四匹、粟麥二千斛、布絹一千匹,作為治喪費用。追贈持節翼、定、趙、相、瀛、毛、魏、洛、懷十州諸軍事、冀州刺史,賜謚曰明,賜石槨,前後部羽葆鼓吹轀輬車,百僚送喪至郭外,詔太常卿牛弘齎哀冊,祭以太牢。終隋之世,飾終典禮之隆重,未有過於李穆者,他真是死了還交好運,這也是並州附堅與入朝辭官的效果。試問在他生前,文帝能以持節十州軍事與冀州刺史的要職給李穆嗎?

李穆的長子名惇,先卒,故惇子筠以承重孫的地位於開皇八年襲爵。李筠,性頗吝嗇,得罪於叔父李渾,渾竟以此故,派其兄子善恆襲殺之,這是文帝仁壽初年的事。緝捕兇手未獲,文帝大怒,盡禁其親族的活動。筠生前與從父弟瞿曇有隙,李渾為了擺脫善恆的罪狀,力證殺筠者為瞿曇,瞿曇竟被斬。筠後立誰為嗣,當時竟成問題,足證筠無後人。仁壽四年,建議討論此事,蘇威以筠骨肉相殘,不義,不宜為之立嗣,文帝不許,所立之嗣乃被李穆幼子李渾所得。李渾被殺後,李穆之祀遂絕。以他的勛業與德望,其祀至孫而絕,這里看到的問題,是李穆對其嫡孫的教育不嚴,以致與宗親之間不但無深厚的感情,而且發生殘殺的慘劇,為李穆家庭教育之玷。以常情論之,穆以長子早亡,對孫寵愛過度,亦人情之常。

李穆共有十子除李惇外,尚有李怡,亦早卒。又有李雅,頗具識量,周世曾從元定征江西,軍敗被俘,得間遁歸,封儀同三司。吐谷渾之役,從太子西征,率步騎二千督軍糧於洮河,為敵所躡,相持數日,雅患之,偽與言和!敵懈,乘勢擊破之,獲賜奴婢百口,封一子為侯,授齊州刺史,楊堅為相時,轉瀛州刺史以備胡,還授大將軍,遷荊州總管,開皇初,晉爵為公。雅弟恆曾任益州刺史,爵封陽曲侯。恆弟榮,曾官合州刺史,封長城縣公。榮弟直,曾任車騎將軍,封歸政縣侯。直弟雄,官至柱國,封密國公,曾任驃騎將軍。雄弟渾,是李穆的幼子,也就使人殺其侄筠而誣證瞿曇為兇手的唆使犯。不過在李穆諸子中他的才望均高,尉遲回亂時由京至並,勸穆親楊堅,也是此公,足證他是一個有才無行的人。我國習俗,父母常常痛愛嫡長孫(就是長子正室所生的長子)和幼子。李筠與李渾就是此類地位的人,過於寵愛,以致失德,實為李穆家庭教育的遺憾。李穆之寵愛李渾,從以其為駐京代表一事中獲得證明。駐京代表的地位,何等重要,李穆不派他子,而特派幼子,足證其愛護之深,亦足證此人實有其才能,此處不贅,下面另作介紹。

李穆之子,分掌兵權與分作地方主官,分布地區甚廣,但他還有他的兒子李恂,李恂之弟李崇,李崇之子李敏,也都分掌兵權或任地方主官。朝野都有其子弟,其力量太大,自然為文帝內心所不悅。其對李穆尊而不親,崇其最高的封號,而許其在家受國家大事的咨詢,其中意義,我們可以想像得之。事實上,在李穆家居的時間,文帝並沒有對他咨詢過什麼,遷都建議,還是出於李穆的主動,由此,益可說明文帝對李穆的虛情假意。因此,我們對李穆之見機知止,益佩其卓識遠見。

李渾字金才,是一個美姿容,兼有美髯的偉丈夫。李穆任並州總管時,留於京中,辦理聯絡事宜。尉遲回之舉兵抗楊堅,楊堅深恐李穆生變,特令李渾急馬赴並,傳布他對李穆以腹心相寄的期望,李穆以熨斗授渾,並且期望楊堅能秉以熨平天下。楊堅大喜,並令渾至韋孝寬軍中,以穆意示之。李穆並派兵由其侄李詢及其弟李崇率領參加作戰,李渾亦留軍中參戰。事平,因功授上儀同三司,封安武郡公。

楊堅稱帝,進授象城府驃騎將軍。晉王廣出藩,渾以驃騎領親信從往揚州。文帝仁壽元年,從左僕射楊素為行軍總管,出夏州(古城在今陝西橫山縣西北,轄陝西北境及綏遠鄂爾多斯之一部分)北三百里,破突厥阿勿俟斤於納遠川,殺敵五百餘人,進位大將軍。

李穆長孫筠卒,無後,仁壽初,議立嗣。李渾欲嗣爵,乃與其妻兄宇文述商議,如得襲位,當以食邑所入之半,每歲奉獻宇文述。述利其所獻豐厚,因向皇太子楊廣建議:「立嗣以長,不則以賢,今申明公嗣絕,觀其子孫皆無賴,不足當榮寵,唯金才有勛於國,非此人無可襲封者。」太子從之,奏請文帝立李渾為申國公,以為李穆之嗣。文帝許之,乃立李渾。侄死叔嗣,成為笑柄,乃作為李穆之直接傳人以為掩飾。

李渾這個人,真是陰謀百出,有愧父德。既嗣之後,又累加光祿大夫,右驍衛大將軍,而豪華奢侈,後房妾媵衣綺羅者達百餘人之多。所許封邑之半獻宇文述,兩年後竟食其言,宇文述銜恨之。煬帝征遼東,術者安伽陀進言:當有李氏應為天子,建議盡誅海內李氏。宇文述知之,乃言於煬帝曰:「伽陀之言有徵矣。臣與金才夙親,聞其情趣大異,常日數共李敏(李崇子)善衡等日夜屏語,或終夕不寐,渾大臣也,家代隆盛,身提禁兵,不宜如此,願陛下察之。」伽陀所言李氏,乃彼李氏(李淵),非此李氏,李渾雖素行不端,但並無反意,宇文述公報私仇,移花接木,小人之可畏如此,然亦渾應得之報也。煬帝心動,囑宇文述搜集證據。宇文述乃唆使武賁即將裴仁基告李渾造反。煬帝立即命宿衛千餘人搜李渾家,闔家寄獄,並令左丞元文都等治其案,但經數日之迫詢,未得反狀,更令宇文述窮治之。這一下冤家狹路,李渾慘了,但仍無反狀可得。宇文述乃出李敏之妻(即其妹),溫慰之曰:「夫人帝甥也,何患無賢夫?李敏、金才,名當讖,國家殺之,無可救也,夫人當自求全,若相用語,身當不坐。」敏妻請示如何可以免坐?宇文述告以下列言詞:「李家謀反,金才嘗告敏曰:『汝應圖讖,當為天子;今上好兵,勞擾百姓,此亦天亡隋時也,正當共汝取之。若復度遼,吾與汝必為大將軍,每軍二萬余兵,固以五萬人矣。又發諸房子侄、內外親姻,並募從征吾家子弟決為五帥,分領兵馬,散在諸軍,伺候間隙,首尾相應,與汝前發,襲取御營。子弟響應,各殺軍將,一日之間,天下足定矣。』」宇文述口授其內容,而令敏妻寫狀,由述親持入奏,謂已得金才反狀。煬帝覽狀,泣謂述曰:吾宗社幾傾,賴親家公而獲全耳。因令斬李渾、李敏宗族三十二人,無論少長,都發配嶺外。李筠以吝而獲罪幼叔李渾而被殺,李渾以吝而被誣謀反,害了全族,臨死還不知誣害他的是他的舅老爺和妻子,頗足為吝嗇無行者之炯戒。

有隋兩代,冤獄無數,如史萬歲案,如高熲案,如虞慶則案,如賀若弼案等等,都是皇家與讒臣製造圈套,加以莫須有的罪名,使受刑人不知道到底犯了什麼皇法,有什麼事實的證明,令人死得心服口服。李渾案便是此類冤獄之一,宇文述所謂已得其狀,完全是他編造出來的謊言,此案被殺之多與子孫連累之多,為上述各冤獄之最(按殺人最多者為楊玄感案,共三萬餘人,其中太半為枉死之徒)。小人用心之險惡毒辣,真使讀史為之捏一把冷汗。

李詢是李穆的侄子,李賢是李穆之兄,李詢就是李賢的兒子。李賢仕周、官至大將軍。李詢為人,深沉而有大略,頗涉書史,識見宏遠,饒有父叔之風。周世曾任納言上士、內史上士兼掌吏部,以干濟聞世。周武帝建德三年,武帝巡視雲陽宮,拜司衛上士,委以京師守衛之責。周衛王刺承武帝不在宮的機會作亂,城門已閉,並焚肅章門,以阻宮中外援。李詢時在宮中,益其火勢,使賊不得入宮,這真是急中生智,也足以說明李詢臨危不亂的鎮定。事平,武帝亦返京,知其經過,深加器重,拜儀同三司,任長安令,屢以軍功,加位大將軍,爵封平高郡公,當時已嶄露頭角了。

尉遲回反抗楊堅,李穆既決定親楊堅,以並州兵參加攻回之戰,其統兵大將即為李詢,而由李崇以懷州兵會之。楊堅並任李詢為韋孝寬元帥府的軍中長史,與高熲協力同心,贊襄軍事,卒獲勝利,楊堅自此即以心腹視李詢。回亂既平,進位上柱國,改封隴西郡公,賜帛千匹,並贈口馬。

文帝開皇元年,引杜陽水(在陝西境內,殆為渭水支流)灌溉三趾原,即由李詢督辦其事,事成,民受其利,足證他還是一位水利家。以功拜檢校襄州總管,在職年余,擢任隰州總管,職在防胡。在任數年,忽患病,征還京師,文帝非常關切他的健康,屢遣中使溫慰,終告不起,卒於家,年僅四十九歲。詢為李氏賢子,而壽命不長,不僅為李氏之不幸,亦當時國家之不幸也。文帝聞其卒,至深悼惜,以「襄」謚之。

李崇是李賢次子,亦即李詢之弟,字永隆,膽力過人,英明果斷而又有計謀。周初,以父勛,授回樂縣侯,時崇年尚幼。拜爵之日,親友多來慶賀者,而李崇不以為榮,反泣下數行。其父頗以為怪而問之。李崇答道:「無勛於國,而幼少封侯,當報國恩,不得終於孝養,是以悲耳。」他移孝作忠的志氣,自幼已然,賢因而大奇之。

州刺史聞李崇有才德,辟為主簿。崇志不在此,辭而不就,而求為將兵都督。曾隨宇文護伐齊,戰功稱最,擢儀同三司,未幾遷小司金大夫,治軍器監。周武帝建德初年,改任少侍伯大夫,不久又轉少承御大夫,攝太子宮正。武帝平齊,以李崇參謀議,以功加授開府,封襄陽縣公,食邑一千戶,其後改封廣宗縣公,歷任太府中大夫、工部中大夫、右司馭等職,周政府對李崇的器重,由此可知。

及楊堅為丞相,總掌內外軍政大事,對於這位青年才俊,也極力拉攏,遷任左司武上大夫,加授上開府,轉任懷州刺史,晉爵郡公,增食邑至二千戶。懷州是後來河南省的河北三府之一,所謂河北三府,即衛輝、彰德、懷慶。懷慶是當晉東南出河南的門戶,地位非常重要。彰德即鄴城,舊為高齊首邑,周宿將尉遲回之防區,是東方的重鎮。楊堅初以帝後之父而為丞相,周之舊將頗多不服者,尉遲回實為之首。我們從楊堅超任李崇為懷州刺史一點來看,他是賦予監視尉遲回之職的。可是李崇所要報恩的對象是原來的周政府,而不是由楊堅操縱作為踏上轉移政權的跳板之偽的周政府。故尉遲回舉兵抗楊堅,李崇頗有響應之意。但由於他的叔父李穆已決定支持楊堅,以並州兵相助。他不敢違抗叔父的意志,但頗不以為然。他太息地說:「合家富貴者敷十人,值國有難,而不能抉傾繼絕,復何面目處天地間乎?」這里我們可以看到他們叔侄二人對國家局勢的看法之不同。李穆是鑒於周武帝的繼位之人,即所謂天元皇帝及其子靜帝,既庸,又昏暴,無人君的器量,支持這樣的政府,徒增亂源,苦害蒼生,周武帝的盛世,既渺不可期,只有另擇可侍之主,以求國家的安定和人民的福祉。而李崇則僅從報答舊恩著想,所以他的對原有周室之忠,僅是愚忠而已。所以他雖然是一個有心計的人,但就大局著想,他的智慧究遜李穆一籌。他雖然礙於叔父的命令,舉兵攻尉遲回,但他心中常常不愉快。他的態度之真正轉變,尚有待於統帥韋孝寬的傾心相待和他兄長李詢的善加誘導。最後,他終於在討尉之役,出力作戰。楊堅對他也推心置腹,在勝利過程中,已擢任他為上將軍。平亂後,又授任徐州總管,進位上柱國。

文帝開皇三年,除幽州總管,蓋已以御胡之責交付李崇了。時突厥犯塞,寇掠甚慘,李崇屢破之。奚、霫、契等懾於李崇之軍略,爭來內附。李崇已為隋政府在北疆建立其威望。不久,突厥又大舉來犯,李崇率步騎三千拒之,兵力實在相去太遠了,但李崇毫無法意,與敵戰斗十餘日,士卒傷亡極重,乃退保砂城,被突厥所圍。砂城本屬荒蕪之地,是歷代御胡的故址,已經不能算作是一個軍事基地,無法可守。尤其困擾李崇的,是軍不待食,飢渴交並。崇思得一計,乘夜進襲敵壘,務在得其牲畜,以解軍中飢渴。初期,此計頗有斬獲,使突厥生畏。稍後,突厥知其目的,夜中結陣以待之,崇軍出襲,漸無所獲,士卒且多受殺傷或死亡,生還者無幾,最後只剩下一百多人,且多受重傷,不能再戰。突厥意欲招降李崇,遣使告李崇雲:「若來降者,封為特勒。」李崇知不能免於一死,謂其部屬曰:「崇喪師徒,罪當死,今日效命,以謝國家。待看吾死,且可降賊,方便散走,努力還鄉。若見至尊,道崇此意。」於是突起挺刃,殺敵二人,敵乃以亂箭射之,李崇死於軍陣,壯烈哉。卒年僅四十八歲。這是李氏又一個賢良子弟的不幸。隋政府嘉其志節,追贈豫、鄔、申、永、澮、亳六州諸軍事,豫州刺史,以「壯」謚之。其爵由子李敏嗣。
李敏是李崇之子,字樹生。文帝因其父死於國事,厚養之於宮中者甚久。及長,美姿容,善騎射,兼通音律,歌舞管弦,無所不能。周宣帝後,即楊堅之女,封為樂平公主,其女娥英,親自選婿,自隱於帷中,令貴介子弟,集於宏聖宮,先使他們自述其家史,次令他們比試武藝,不合者,引出宮門。貴公子前往試技者,日以百數,皆不合,至李敏而一試滿意,即成婚配,於是李敏便做了隋文帝的外孫女婿,即宇文述所謂「夫人帝甥」是也。婚禮至為隆重,李敏成假一品官,所有儀節,悉照帝女出嫁例行之。可知文帝對於這位由外孫女親自選中的外孫女婿之重視了。
文帝將賜宴,娥英夫人對李敏說:「我以四海與至尊唯一女夫,當為求柱國,若授余官,汝慎無謝。」李敏進見文帝,文帝大喜,親拂琵琶,令敏歌舞。文帝更加歡喜,問他是什麼官職。李敏答稱「一白丁耳。」文帝乃令授儀同,敏不拜。文帝知其不滿意,改授開府,李敏仍不拜。文帝乃曰:「公主(娥英之母)有大功於我,我何得向其女婿而惜官乎?」乃授柱國,敏拜謝,並舞蹈於文帝之前而娛之。於是李敏便做了隋政府的柱國,食邑一千戶,皆娥英一席話之效也。此後,歷授蒲豳、金華、敷州等刺史,均不蒞任,常留京師,出入宮闈,侍從游宴,所賜常超於功臣。文帝游仁壽宮時,曾以岐州刺史任之。
樂平公主將卒,託孤於煬帝曰:「妾無子息,唯有一女,不自憂死,但深憐之。今湯沐邑,乞回與敏。」煬帝從之,食邑增五千戶,攝屯衛將軍。楊玄感叛亂既平,築大興城,便是出於李敏的建議。其後任為將作監。
大業十年,煬帝東征高麗,命李敏督軍糧於黎陽。時忽有讖緯之說,謂李氏將王;又有人以敏一名洪波兒帝,疑洪字當讖,他又姓李。宵小摭拾其事,奏聞煬帝,煬帝希望他自己裁決。李敏乃大懼,屏與李渾相談,李渾之仇家宇文述因唆人奏稱李渾、李敏將反,煬帝乃令宇文述窮治之,苦無證據,難於定獄。宇文述乃出李敏妻娥英夫人亦即宇文述之妹於獄,以必死脅之,以求生誘之。娥英究竟是膽小貪生的女子,請宇文述指示求生之道。宇文述乃編造一套李渾、李敏謀反的謊言(見前面的《李渾傳》),要娥英親筆記錄下來,由宇文述上奏煬帝。即作為李氏謀反的罪證,李氏闔族,或被誅戮,或遭發配,其反是子虛烏有之事,其罰乃天下至慘之事。李敏以妻而驟貴,李氏亦以其妻而破滅。李敏死時,才三十九歲耳。
這位娥英夫人,亦即史所稱之宇文氏,真能以其遵照其兄宇文述所編的謊言作證而能獲生嗎?這是大家關心的事。這篇謊言的內容,知道真相的只有宇文氏,而宇文氏又與煬帝為至親,留此唯一能揭破謊言的活口,一旦被煬帝知道,宇文述還有活命的機會嗎?殺人滅口,是陰險小人的慣伎,宇文氏卻不知道她的生路是極短暫的。案事辦結,便是宇文氏的死期到了,她是被鴆毒死的。她的一紙偽證,害了夫婿的全家,她是死有餘辜的李家大罪人。

⑵ 閘北星光耀廣場怎麼樣好不好值不值得買

樓盤名稱:上海閘北星光耀廣場

別名:綠地星光耀廣場|星光耀廣場

城市:上海

樓盤位置:滬太路1111弄

開發商:上海綠地星奕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

產權年限:50年

公交線路:高平路靈石路站:845路、959路; 平原路交城路站:151路、159路、165路、210路、845路、909路;
軌交7號線行知路站旁400米

其他交通方式:沿滬太路自南向北行駛,至滬太路晉城路路口,即到項目。

規劃信息:其佔地面積為80158平方米,容積率,綠化率16%,共3棟樓,停車位地下車位

周邊配套:商場或超市:大寧國際、大寧中心廣場、中環·龍群生活廣場、921漫生活廣場、農工商超市、美隆廣場
學校:新和中學、新中高級中學、上海電視大學閘北分校、上海行健職業學院、上海開放大學
餐飲娛樂:吉祥餛飩、興華園餅屋、養和酒家、上海4D動漫體驗中心
郵局和快遞:中國郵政
醫院:上海第十人民醫院、上海宇爾口腔門診、上海申江醫院
銀行/銀行(ATM):上海銀行、民生銀行、交通銀行
住宅:陽城世家苑、大華陽城花園、星城美景苑、騰龍苑、北海新苑、廣盛苑、龍盛佳苑
酒店:如家快捷酒店
休閑健身:華靈公園、大寧靈石公園

內部配套:餐飲店,無線上網,會務中心

(所載信息僅供參考,最終以售樓處信息為准。)

搜狐焦點網,為您提供房產信息,房產樓盤詳情、買房流程、業主論壇、家居裝修等全面內容信息

⑶ 華中中交城怎麼樣好不好值不值得買

樓盤名稱:武漢華中中交城

城市:武漢

樓盤位置:春曉路與海棠路交匯處(經開永旺旁)

開發商:中交華中武漢置業發展有限公司

產權年限:40年

建築類型:獨棟,

公交線路:乘坐335/395到春曉路薔薇路下車步行160米即到項目 乘坐220到太子湖北路江城大道口下車步行487米即到項目

其他交通方式:乘坐地鐵6號線到江城大道站步行約1.2公里即到項目

規劃信息:其佔地面積為49333平方米,容積率,綠化率30%,共11棟樓,停車位停車位A區590個,B區1989個

周邊配套:學校:新新寶貝幼兒園
餐飲娛樂:永旺夢樂城
醫院:亞心醫院

內部配套:底部商業、星級酒店

(所載信息僅供參考,最終以售樓處信息為准。)

搜狐焦點網,為您提供房產信息,房產樓盤詳情、買房流程、業主論壇、家居裝修等全面內容信息

⑷ 呂梁特產有哪些

呂梁特產有:

1、孝義火燒

火燒是我省孝義具有特殊風味的一種餅類小吃,孝義火燒有咸火燒、糖火燒、菜火燒之分。

⑸ 李穆 字顯慶的文言文翻譯

李穆字顯慶,隴西成紀人,是漢李陵之後。李陵以兵敗而降匈奴,故其子孫代居漠北,但亦漸有南徙者,拓跋魏由北而南,這個李家就跟著向南,家於瀧之間,他的祖父名斌,曾任都督,鎮守高平,遂居於此。父名文保,早卒。穆自幼風神俊逸,倜儻有奇節。宇文泰為西魏將,穆遂歸之,任釋褐統軍。曾隨宇文泰征齊,戰於芒山,兵敗,泰臨陣墮於馬下,穆以鞭擊宇文而詈之,授以從騎,潰圍而出。齊師見其輕侮,認為宇文泰非貴人,其軍上下失禮,無須加以殲滅,遂緩其兵,不加窮追,泰等因得脫險,與穆相對而泣,頗有德意,謂其左右曰:「成我事者,必此人乎!」李穆之以策擊宇文泰而詈之,以下犯上,固示輕侮,以懈敵人之心,這是一個緊急處分的妙計,其機智大率類此。宇文泰不以被侮而反深德之,宇文泰確有其雍容的雅量和知人的高見。因此,令其安撫關中,所至克捷,擢任武衛將軍,儀同三司,封安武郡公,食邑一千七百戶,並以鐵券為賜,免其十死,未幾加開府,領侍中,盡以廐內驄馬贈之,並封其姊妹各為郡縣君,宗從及舅氏等都有賞賜,其見重如此。未幾,轉任太僕,從於謹南征江陵而破之,增食邑千戶,進位大將軍,又破曲沔襄,乃授原州刺史,拜嫡子惇為儀同三司。但李穆是深有知足、知止的有修養人,他的兄李賢和李遠,均為佐命功臣,子弟又多布列政府,位皆清顯,深以盈滿為懼,故辭不拜命,宇文泰不許,始接受之。未幾遷雍州刺史,兼小冢宰,增食邑至三千戶,另封一子為升遷伯。穆請讓其兄子孝軌,獲准。其不獨享富貴,此為一例。

穆兄遠,有子名植,是一個不成材的子弟。李穆常對其兄說:植不是保家之子,勸兄疏而除之,其兄不從。李植不知道犯了什麼罪,父子俱被處死。遠臨刑,泣謂穆曰:「我不能用汝言,以至於此,將復奈何?」時周的行政大權已落入宇文護之手,護專權擅行,曾弒三帝,誅戮大臣甚多。李遠父子之受戮,或出於宇文護之猜嫌,亦未可知,然李植無行,李穆固早已言之。照例,李穆是要受到牽連的,但以其早有對兄的諫言在先,故得免罪,削職為民,諸子亦同時除名。李植有弟名基,時任淅州刺史,當坐戮,李穆請以二子代之,宇文護對此,倒還有其人性,認為這是一件極高的義行,因兩釋之。李穆的清譽,反以罷官而益高,所謂實至名歸也。

宇文護終於被周武帝所除,周武帝即宇文邕,是周明帝之弟。孝愍帝沖齡繼位,被其從兄中山公護玩弄於股掌之上,帝深惡而謀誅之,事泄被弒,護立寧都公毓,是即明帝。明敏而有識量,宇文護亦憚之,因進毒謀害,帝覺之,口授遺詔,立魯公邕為帝,時陳宣帝天嘉元年,周明帝武成二年(公元560年)。武帝性深沉,平日不多言,優禮宇文護,相見時行家人禮,故宇文護未嘗疑之。陳宣帝太建四年(公元572年),帝與弟衛公直密謀誅之,並及其黨羽,人心稱快。

武帝具有雄才大略,首以統一黃河流域為職志,延攬人才,不遺餘力。若李穆等久著勛名的大臣,首被起用,拜開府儀同三司,復安武郡公爵位,以直州刺史任之。武成中,其子弟免官爵者,悉被開復,並除少保,進位大將軍。歲余轉小司徒,進柱國,轉大司空,奉詔築通樂城。天和中,晉爵申國公,持節綏集東境,築武申、旦郛、慈澗、崇德、安民、交城、鹿廬等鎮,東境守御,因此益固。建德初拜太保,出為原州總管,又進上柱國。韓任並州總管,加食邑至九千戶,並拜大輔佐,仍任並州總管如故。其在國家的地位已列三公,武帝見信之深,由此可見。

武帝在位十八年,攻滅北齊,統一了黃河流域,內政方面,建樹亦多。但武帝之後,又出庸主,殘暴不仁,如宣帝贇在位僅一年,作惡多端,史所罕見。禪位於子闡,是即靜帝,而自稱天元皇帝,為惡更甚,卒在陳宣帝太建十三年,靜帝大象三年(公元581年)。楊堅之人為丞相,即在天元皇帝彌留時。

從北周和隋文帝初期的歷史來看,周武帝是重視楊堅,也很重視李穆的。但他們二人之間,年齡差距很大,似乎並沒有多少關系,故尉遲回舉兵抗楊堅時,李穆首采中立政策,但終於傾向楊堅,不但會師攻鄴,而且還向楊堅密表勸進。

楊堅既篡周而立,便下詔征李穆入京。詔書說得非常客氣:「公既舊德,且又父黨,敬惠來旨,義無有違。便以今月十三日恭膺天命。」由這封詔書,可知李穆乃是楊堅父執輩,詔書中雖然只有告訴李穆:他已經「受禪」登上皇帝的寶座了,言外之意,希望李穆晉京朝賀,接受榮典。李穆是最通世務的,他懂得文帝的意思,隨即入京,文帝降坐,禮待之隆,一時無雙。隨即拜為太師,這是三公中最高的爵位,得此榮寵者,李穆實為第一人。並且要他贊拜不名,真賜食邑三千戶。穆之子孫雖在襁褓中,悉拜儀同,一門執象笏者達百餘人之多,貴寵之盛,一時稱最。但是李穆對此,卻敞屣尊榮,上表乞骸骨歸家養老,文帝那裡見他出於至誠,特別下詔褒獎。詔書說:朕初臨宇內,方借嘉猷,養老乞言,實懷虛想。七十致仕,本為常人;至若呂尚以期頤佐周,張蒼以華皓相漢,高才命世,不拘恆禮。遲得此心,留情規訓。公年既耆舊,筋力難煩,今所司,敬蠲朝集,如有大事,須共謀謨,別遣侍臣,就地詢訪。(《隋書》卷三十七《李穆傳》)這封詔書對李穆捧得極為冠冕堂皇,既不許其辭職養老,也不強其續任艱巨,要他在家裡休養,對國家大事,仍須他參加意見,不過不必入朝,而由文帝派人前往咨詢。他採取的是折中主義,實際上把這個德高望重、勛績懋著的天下大老位置於殿閣中,的確也有一些礙手礙腳,他如有意見與文帝不合,文帝將如何處置?的確是問題。此對李穆來說,知足常樂,知止不殆,謙遜為懷,切忌滿盈,本是李穆的初衷,周宇文泰時他曾經這樣做過,以宇文泰不許其辭不受命而終止。他和楊堅雖屬父執輩,但關系究竟不深,其時年事已高,而已榮寵過人,他與滿朝年輕的新貴,同班上下,自然也不是味道,不肯再作馮婦,自有文帝的辦法,可以稱得上兩全其美。

不過,李穆對於國家大事,卻仍十分關切。當時遷都議起,文帝不知如何處理這個問題。按拓跋魏起於北方,自拓跋珪(即道武帝)時建都平城(今大同附近),始具規模。北魏勢力圈逐漸向南擴展至黃河流域,至孝文帝時南遷洛陽。洛陽早已成為北方許多政權的首都。洛陽這個名城,位於洛水流域的小盆地中,雖有四塞之險,但規模不大,作為整個國家的首都,自然條件不夠,而且歷經喪亂,殘破已甚,重加修繕,耗費甚巨,而不能適應統一國家的需要,遷都之議,是有理由的。但文帝不識天下形勢,所以無法解決這個問題。李穆是懂得這個問題的正確途徑的。因此,他上表具言我國古代建都地區的利弊得失,加以分析,他的結論,新皇朝應該遷都。他說:帝王所居,隨時興廢,天道人事,理有存焉。始自三皇,暨夫兩漢,有一世而屢徙,無革命而不遷。曹、馬同洛水之陽,魏、周共長安之內,此之四代,蓋聞之矣。曹則三家鼎立,馬則四海尋分,有魏及周,甫得平定,事乃不暇,非曰師古。往者周運將窮,禍生華裔,廟堂官帶,屢睹奸回,士有包藏,人稀柱石,四海萬國,皆縱豺狼,不叛不侵,百城罕一。伏惟陛下膺期誕聖,秉籙受圖,始晦君人之德,俯從將相之重,內翦群凶,崇朝大定,外誅巨猾,不日肅清,變大亂之民,成太平之俗,百靈符命,兆庶謳歌,幽顯樂推,日月填積,方屈箕潁之志,始順海內之請。自受命神宗,宏道設教,陶冶與陰陽合德,復育共天地齊旨……視聽以革,風俗且移。至若帝室天居,未議經剏,非所謂發明大造,光贊惟新。自漢以來,為喪亂之地,愛從近代,累葉所都,未嘗謀龜問筮,瞻星定鼎,何以副聖主之規,表大隋之德。竊以神州之廣,福地之多,將為皇家興廟建寢,上玄之意,當別有之。伏願遠順天人,取決卜筮,時改都邑,光宅區夏,任子來之民,垂無窮之業,應神宮於辰極,順和氣於天壤,理康物阜,永隆長世。……丹忱所懷,無容噤默。(《隋書》卷三十七《李穆傳》)時約為開皇五年,文帝覽奏而嘉之,但仍猶豫未決。按遷都之議,蘇威早已作過建議,文帝不接受,但對舊都窄小,漸有不便的感覺。時宮內傳多妖異之事,太史奏其情況,文帝心意始漸活動,復閱李穆所上表,大喜,於是決定遷都,他說:「天道聰明,已有徵應,太師民望,復抗此請,則可矣。」由此,隋文帝決定把首都從洛陽遷出,還是由李穆的表文而決定的。

歲余(大約在開皇六年前後),文帝特別下詔對李穆加以褒揚:禮制凡品,不拘上智,法備小人,不防君子。太傅上柱國申國公器宇宏深,風猷雅曠,社稷佐命,公為稱首,位極帥臣,才為人傑,萬頃不測,百煉精鋼,乃無伯至之非,豈有顏回之二,故以自居寥廓,弗關憲綱。然王者作教,惟旌善人,去法宏道,示崇年德。自今以後,雖有愆罪,但非謀逆,縱有百死,終不推問。(同上)這封詔書,對李穆的推崇,可以說捧到了極點。但是後面幾句,實在有點不倫不類。李穆如不贊助楊堅,則早在尉遲回之亂時,即可為之,但當時他力排子侄之異議,毅然站在楊堅的同一戰線,到了楊堅帝業已成,即告老還家,不問朝政,豈有謀逆之理?而文帝在極端推崇的褒揚詔書中,還提到「謀逆」字樣,足證文帝對李穆仍在疑神疑鬼中。也許他的不放心是對李穆的子孫說的,但此詔的對象,明明是給李穆的,因此他懷疑的對象,仍是李穆,文帝知人不明,這是一個例。

遷都建議的表章,是李穆關心國事的最後一件事,開皇六年,他便去世,享年七十七歲,當時已算是高齡了。他之善終,是他不參加文帝政府的明智之舉。但他尚以不得親自看到國家新都的遷定與陪侍文帝於泰山郊祀為憾。他的遺囑,不談家事,只提到這一點。他說:「吾荷國恩,年宦已極,啟足歸泉,無所復恨。竟不得陪玉鑾,預金泥於梁甫,眷眷光景,其在斯乎。」他可以說是亂世時代的完人。

文帝聞李穆去世,身後的哀榮,自然給予最大的體面,詔派黃門侍郎監護喪事,賜馬四匹、粟麥二千斛、布絹一千匹,作為治喪費用。追贈持節翼、定、趙、相、瀛、毛、魏、洛、懷十州諸軍事、冀州刺史,賜謚曰明,賜石槨,前後部羽葆鼓吹轀輬車,百僚送喪至郭外,詔太常卿牛弘齎哀冊,祭以太牢。終隋之世,飾終典禮之隆重,未有過於李穆者,他真是死了還交好運,這也是並州附堅與入朝辭官的效果。試問在他生前,文帝能以持節十州軍事與冀州刺史的要職給李穆嗎?

李穆的長子名惇,先卒,故惇子筠以承重孫的地位於開皇八年襲爵。李筠,性頗吝嗇,得罪於叔父李渾,渾竟以此故,派其兄子善恆襲殺之,這是文帝仁壽初年的事。緝捕兇手未獲,文帝大怒,盡禁其親族的活動。筠生前與從父弟瞿曇有隙,李渾為了擺脫善恆的罪狀,力證殺筠者為瞿曇,瞿曇竟被斬。筠後立誰為嗣,當時竟成問題,足證筠無後人。仁壽四年,建議討論此事,蘇威以筠骨肉相殘,不義,不宜為之立嗣,文帝不許,所立之嗣乃被李穆幼子李渾所得。李渾被殺後,李穆之祀遂絕。以他的勛業與德望,其祀至孫而絕,這里看到的問題,是李穆對其嫡孫的教育不嚴,以致與宗親之間不但無深厚的感情,而且發生殘殺的慘劇,為李穆家庭教育之玷。以常情論之,穆以長子早亡,對孫寵愛過度,亦人情之常。

李穆共有十子除李惇外,尚有李怡,亦早卒。又有李雅,頗具識量,周世曾從元定征江西,軍敗被俘,得間遁歸,封儀同三司。吐谷渾之役,從太子西征,率步騎二千督軍糧於洮河,為敵所躡,相持數日,雅患之,偽與言和!敵懈,乘勢擊破之,獲賜奴婢百口,封一子為侯,授齊州刺史,楊堅為相時,轉瀛州刺史以備胡,還授大將軍,遷荊州總管,開皇初,晉爵為公。雅弟恆曾任益州刺史,爵封陽曲侯。恆弟榮,曾官合州刺史,封長城縣公。榮弟直,曾任車騎將軍,封歸政縣侯。直弟雄,官至柱國,封密國公,曾任驃騎將軍。雄弟渾,是李穆的幼子,也就使人殺其侄筠而誣證瞿曇為兇手的唆使犯。不過在李穆諸子中他的才望均高,尉遲回亂時由京至並,勸穆親楊堅,也是此公,足證他是一個有才無行的人。我國習俗,父母常常痛愛嫡長孫(就是長子正室所生的長子)和幼子。李筠與李渾就是此類地位的人,過於寵愛,以致失德,實為李穆家庭教育的遺憾。李穆之寵愛李渾,從以其為駐京代表一事中獲得證明。駐京代表的地位,何等重要,李穆不派他子,而特派幼子,足證其愛護之深,亦足證此人實有其才能,此處不贅,下面另作介紹。

李穆之子,分掌兵權與分作地方主官,分布地區甚廣,但他還有他的兒子李恂,李恂之弟李崇,李崇之子李敏,也都分掌兵權或任地方主官。朝野都有其子弟,其力量太大,自然為文帝內心所不悅。其對李穆尊而不親,崇其最高的封號,而許其在家受國家大事的咨詢,其中意義,我們可以想像得之。事實上,在李穆家居的時間,文帝並沒有對他咨詢過什麼,遷都建議,還是出於李穆的主動,由此,益可說明文帝對李穆的虛情假意。因此,我們對李穆之見機知止,益佩其卓識遠見。

李渾字金才,是一個美姿容,兼有美髯的偉丈夫。李穆任並州總管時,留於京中,辦理聯絡事宜。尉遲回之舉兵抗楊堅,楊堅深恐李穆生變,特令李渾急馬赴並,傳布他對李穆以腹心相寄的期望,李穆以熨斗授渾,並且期望楊堅能秉以熨平天下。楊堅大喜,並令渾至韋孝寬軍中,以穆意示之。李穆並派兵由其侄李詢及其弟李崇率領參加作戰,李渾亦留軍中參戰。事平,因功授上儀同三司,封安武郡公。

楊堅稱帝,進授象城府驃騎將軍。晉王廣出藩,渾以驃騎領親信從往揚州。文帝仁壽元年,從左僕射楊素為行軍總管,出夏州(古城在今陝西橫山縣西北,轄陝西北境及綏遠鄂爾多斯之一部分)北三百里,破突厥阿勿俟斤於納遠川,殺敵五百餘人,進位大將軍。

李穆長孫筠卒,無後,仁壽初,議立嗣。李渾欲嗣爵,乃與其妻兄宇文述商議,如得襲位,當以食邑所入之半,每歲奉獻宇文述。述利其所獻豐厚,因向皇太子楊廣建議:「立嗣以長,不則以賢,今申明公嗣絕,觀其子孫皆無賴,不足當榮寵,唯金才有勛於國,非此人無可襲封者。」太子從之,奏請文帝立李渾為申國公,以為李穆之嗣。文帝許之,乃立李渾。侄死叔嗣,成為笑柄,乃作為李穆之直接傳人以為掩飾。

李渾這個人,真是陰謀百出,有愧父德。既嗣之後,又累加光祿大夫,右驍衛大將軍,而豪華奢侈,後房妾媵衣綺羅者達百餘人之多。所許封邑之半獻宇文述,兩年後竟食其言,宇文述銜恨之。煬帝征遼東,術者安伽陀進言:當有李氏應為天子,建議盡誅海內李氏。宇文述知之,乃言於煬帝曰:「伽陀之言有徵矣。臣與金才夙親,聞其情趣大異,常日數共李敏(李崇子)善衡等日夜屏語,或終夕不寐,渾大臣也,家代隆盛,身提禁兵,不宜如此,願陛下察之。」伽陀所言李氏,乃彼李氏(李淵),非此李氏,李渾雖素行不端,但並無反意,宇文述公報私仇,移花接木,小人之可畏如此,然亦渾應得之報也。煬帝心動,囑宇文述搜集證據。宇文述乃唆使武賁即將裴仁基告李渾造反。煬帝立即命宿衛千餘人搜李渾家,闔家寄獄,並令左丞元文都等治其案,但經數日之迫詢,未得反狀,更令宇文述窮治之。這一下冤家狹路,李渾慘了,但仍無反狀可得。宇文述乃出李敏之妻(即其妹),溫慰之曰:「夫人帝甥也,何患無賢夫?李敏、金才,名當讖,國家殺之,無可救也,夫人當自求全,若相用語,身當不坐。」敏妻請示如何可以免坐?宇文述告以下列言詞:「李家謀反,金才嘗告敏曰:『汝應圖讖,當為天子;今上好兵,勞擾百姓,此亦天亡隋時也,正當共汝取之。若復度遼,吾與汝必為大將軍,每軍二萬余兵,固以五萬人矣。又發諸房子侄、內外親姻,並募從征吾家子弟決為五帥,分領兵馬,散在諸軍,伺候間隙,首尾相應,與汝前發,襲取御營。子弟響應,各殺軍將,一日之間,天下足定矣。』」宇文述口授其內容,而令敏妻寫狀,由述親持入奏,謂已得金才反狀。煬帝覽狀,泣謂述曰:吾宗社幾傾,賴親家公而獲全耳。因令斬李渾、李敏宗族三十二人,無論少長,都發配嶺外。李筠以吝而獲罪幼叔李渾而被殺,李渾以吝而被誣謀反,害了全族,臨死還不知誣害他的是他的舅老爺和妻子,頗足為吝嗇無行者之炯戒。

有隋兩代,冤獄無數,如史萬歲案,如高熲案,如虞慶則案,如賀若弼案等等,都是皇家與讒臣製造圈套,加以莫須有的罪名,使受刑人不知道到底犯了什麼皇法,有什麼事實的證明,令人死得心服口服。李渾案便是此類冤獄之一,宇文述所謂已得其狀,完全是他編造出來的謊言,此案被殺之多與子孫連累之多,為上述各冤獄之最(按殺人最多者為楊玄感案,共三萬餘人,其中太半為枉死之徒)。小人用心之險惡毒辣,真使讀史為之捏一把冷汗。

李詢是李穆的侄子,李賢是李穆之兄,李詢就是李賢的兒子。李賢仕周、官至大將軍。李詢為人,深沉而有大略,頗涉書史,識見宏遠,饒有父叔之風。周世曾任納言上士、內史上士兼掌吏部,以干濟聞世。周武帝建德三年,武帝巡視雲陽宮,拜司衛上士,委以京師守衛之責。周衛王刺承武帝不在宮的機會作亂,城門已閉,並焚肅章門,以阻宮中外援。李詢時在宮中,益其火勢,使賊不得入宮,這真是急中生智,也足以說明李詢臨危不亂的鎮定。事平,武帝亦返京,知其經過,深加器重,拜儀同三司,任長安令,屢以軍功,加位大將軍,爵封平高郡公,當時已嶄露頭角了。

尉遲回反抗楊堅,李穆既決定親楊堅,以並州兵參加攻回之戰,其統兵大將即為李詢,而由李崇以懷州兵會之。楊堅並任李詢為韋孝寬元帥府的軍中長史,與高熲協力同心,贊襄軍事,卒獲勝利,楊堅自此即以心腹視李詢。回亂既平,進位上柱國,改封隴西郡公,賜帛千匹,並贈口馬。

文帝開皇元年,引杜陽水(在陝西境內,殆為渭水支流)灌溉三趾原,即由李詢督辦其事,事成,民受其利,足證他還是一位水利家。以功拜檢校襄州總管,在職年余,擢任隰州總管,職在防胡。在任數年,忽患病,征還京師,文帝非常關切他的健康,屢遣中使溫慰,終告不起,卒於家,年僅四十九歲。詢為李氏賢子,而壽命不長,不僅為李氏之不幸,亦當時國家之不幸也。文帝聞其卒,至深悼惜,以「襄」謚之。

李崇是李賢次子,亦即李詢之弟,字永隆,膽力過人,英明果斷而又有計謀。周初,以父勛,授回樂縣侯,時崇年尚幼。拜爵之日,親友多來慶賀者,而李崇不以為榮,反泣下數行。其父頗以為怪而問之。李崇答道:「無勛於國,而幼少封侯,當報國恩,不得終於孝養,是以悲耳。」他移孝作忠的志氣,自幼已然,賢因而大奇之。

州刺史聞李崇有才德,辟為主簿。崇志不在此,辭而不就,而求為將兵都督。曾隨宇文護伐齊,戰功稱最,擢儀同三司,未幾遷小司金大夫,治軍器監。周武帝建德初年,改任少侍伯大夫,不久又轉少承御大夫,攝太子宮正。武帝平齊,以李崇參謀議,以功加授開府,封襄陽縣公,食邑一千戶,其後改封廣宗縣公,歷任太府中大夫、工部中大夫、右司馭等職,周政府對李崇的器重,由此可知。

及楊堅為丞相,總掌內外軍政大事,對於這位青年才俊,也極力拉攏,遷任左司武上大夫,加授上開府,轉任懷州刺史,晉爵郡公,增食邑至二千戶。懷州是後來河南省的河北三府之一,所謂河北三府,即衛輝、彰德、懷慶。懷慶是當晉東南出河南的門戶,地位非常重要。彰德即鄴城,舊為高齊首邑,周宿將尉遲回之防區,是東方的重鎮。楊堅初以帝後之父而為丞相,周之舊將頗多不服者,尉遲回實為之首。我們從楊堅超任李崇為懷州刺史一點來看,他是賦予監視尉遲回之職的。可是李崇所要報恩的對象是原來的周政府,而不是由楊堅操縱作為踏上轉移政權的跳板之偽的周政府。故尉遲回舉兵抗楊堅,李崇頗有響應之意。但由於他的叔父李穆已決定支持楊堅,以並州兵相助。他不敢違抗叔父的意志,但頗不以為然。他太息地說:「合家富貴者敷十人,值國有難,而不能抉傾繼絕,復何面目處天地間乎?」這里我們可以看到他們叔侄二人對國家局勢的看法之不同。李穆是鑒於周武帝的繼位之人,即所謂天元皇帝及其子靜帝,既庸,又昏暴,無人君的器量,支持這樣的政府,徒增亂源,苦害蒼生,周武帝的盛世,既渺不可期,只有另擇可侍之主,以求國家的安定和人民的福祉。而李崇則僅從報答舊恩著想,所以他的對原有周室之忠,僅是愚忠而已。所以他雖然是一個有心計的人,但就大局著想,他的智慧究遜李穆一籌。他雖然礙於叔父的命令,舉兵攻尉遲回,但他心中常常不愉快。他的態度之真正轉變,尚有待於統帥韋孝寬的傾心相待和他兄長李詢的善加誘導。最後,他終於在討尉之役,出力作戰。楊堅對他也推心置腹,在勝利過程中,已擢任他為上將軍。平亂後,又授任徐州總管,進位上柱國。

文帝開皇三年,除幽州總管,蓋已以御胡之責交付李崇了。時突厥犯塞,寇掠甚慘,李崇屢破之。奚、霫、契等懾於李崇之軍略,爭來內附。李崇已為隋政府在北疆建立其威望。不久,突厥又大舉來犯,李崇率步騎三千拒之,兵力實在相去太遠了,但李崇毫無法意,與敵戰斗十餘日,士卒傷亡極重,乃退保砂城,被突厥所圍。砂城本屬荒蕪之地,是歷代御胡的故址,已經不能算作是一個軍事基地,無法可守。尤其困擾李崇的,是軍不待食,飢渴交並。崇思得一計,乘夜進襲敵壘,務在得其牲畜,以解軍中飢渴。初期,此計頗有斬獲,使突厥生畏。稍後,突厥知其目的,夜中結陣以待之,崇軍出襲,漸無所獲,士卒且多受殺傷或死亡,生還者無幾,最後只剩下一百多人,且多受重傷,不能再戰。突厥意欲招降李崇,遣使告李崇雲:「若來降者,封為特勒。」李崇知不能免於一死,謂其部屬曰:「崇喪師徒,罪當死,今日效命,以謝國家。待看吾死,且可降賊,方便散走,努力還鄉。若見至尊,道崇此意。」於是突起挺刃,殺敵二人,敵乃以亂箭射之,李崇死於軍陣,壯烈哉。卒年僅四十八歲。這是李氏又一個賢良子弟的不幸。隋政府嘉其志節,追贈豫、鄔、申、永、澮、亳六州諸軍事,豫州刺史,以「壯」謚之。其爵由子李敏嗣。
李敏是李崇之子,字樹生。文帝因其父死於國事,厚養之於宮中者甚久。及長,美姿容,善騎射,兼通音律,歌舞管弦,無所不能。周宣帝後,即楊堅之女,封為樂平公主,其女娥英,親自選婿,自隱於帷中,令貴介子弟,集於宏聖宮,先使他們自述其家史,次令他們比試武藝,不合者,引出宮門。貴公子前往試技者,日以百數,皆不合,至李敏而一試滿意,即成婚配,於是李敏便做了隋文帝的外孫女婿,即宇文述所謂「夫人帝甥」是也。婚禮至為隆重,李敏成假一品官,所有儀節,悉照帝女出嫁例行之。可知文帝對於這位由外孫女親自選中的外孫女婿之重視了。
文帝將賜宴,娥英夫人對李敏說:「我以四海與至尊唯一女夫,當為求柱國,若授余官,汝慎無謝。」李敏進見文帝,文帝大喜,親拂琵琶,令敏歌舞。文帝更加歡喜,問他是什麼官職。李敏答稱「一白丁耳。」文帝乃令授儀同,敏不拜。文帝知其不滿意,改授開府,李敏仍不拜。文帝乃曰:「公主(娥英之母)有大功於我,我何得向其女婿而惜官乎?」乃授柱國,敏拜謝,並舞蹈於文帝之前而娛之。於是李敏便做了隋政府的柱國,食邑一千戶,皆娥英一席話之效也。此後,歷授蒲豳、金華、敷州等刺史,均不蒞任,常留京師,出入宮闈,侍從游宴,所賜常超於功臣。文帝游仁壽宮時,曾以岐州刺史任之。
樂平公主將卒,託孤於煬帝曰:「妾無子息,唯有一女,不自憂死,但深憐之。今湯沐邑,乞回與敏。」煬帝從之,食邑增五千戶,攝屯衛將軍。楊玄感叛亂既平,築大興城,便是出於李敏的建議。其後任為將作監。
大業十年,煬帝東征高麗,命李敏督軍糧於黎陽。時忽有讖緯之說,謂李氏將王;又有人以敏一名洪波兒帝,疑洪字當讖,他又姓李。宵小摭拾其事,奏聞煬帝,煬帝希望他自己裁決。李敏乃大懼,屏與李渾相談,李渾之仇家宇文述因唆人奏稱李渾、李敏將反,煬帝乃令宇文述窮治之,苦無證據,難於定獄。宇文述乃出李敏妻娥英夫人亦即宇文述之妹於獄,以必死脅之,以求生誘之。娥英究竟是膽小貪生的女子,請宇文述指示求生之道。宇文述乃編造一套李渾、李敏謀反的謊言(見前面的《李渾傳》),要娥英親筆記錄下來,由宇文述上奏煬帝。即作為李氏謀反的罪證,李氏闔族,或被誅戮,或遭發配,其反是子虛烏有之事,其罰乃天下至慘之事。李敏以妻而驟貴,李氏亦以其妻而破滅。李敏死時,才三十九歲耳。
這位娥英夫人,亦即史所稱之宇文氏,真能以其遵照其兄宇文述所編的謊言作證而能獲生嗎?這是大家關心的事。這篇謊言的內容,知道真相的只有宇文氏,而宇文氏又與煬帝為至親,留此唯一能揭破謊言的活口,一旦被煬帝知道,宇文述還有活命的機會嗎?殺人滅口,是陰險小人的慣伎,宇文氏卻不知道她的生路是極短暫的。案事辦結,便是宇文氏的死期到了,她是被鴆毒死的。她的一紙偽證,害了夫婿的全家,她是死有餘辜的李家大罪人。

⑹ 華中中交城交通方便嗎應該怎麼過去

城市:武漢

樓盤名稱:武漢華中中交城

公交線路:乘坐335/395到春曉路薔薇路下車步行160米即到項目 乘坐220到太子湖北路江城大道口下車步行487米即到項目

其他交通方式:乘坐地鐵6號線到江城大道站步行約1.2公里即到項目

(所載信息僅供參考,最終以售樓處信息為准。)

搜狐焦點網,為您提供房產信息,房產樓盤詳情、買房流程、業主論壇、家居裝修等全面內容信息

⑺ 閘北星光耀廣場交通方便嗎應該怎麼過去

城市:上海

樓盤名稱:上海閘北星光耀廣場

別名:綠地星光耀廣場|星光耀廣場

公交線路:高平路靈石路站:845路、959路; 平原路交城路站:151路、159路、165路、210路、845路、909路;
軌交7號線行知路站旁400米

其他交通方式:沿滬太路自南向北行駛,至滬太路晉城路路口,即到項目。

(所載信息僅供參考,最終以售樓處信息為准。)

搜狐焦點網,為您提供房產信息,房產樓盤詳情、買房流程、業主論壇、家居裝修等全面內容信息

⑻ 22號崑山到重慶高速通嗎

22號崑山到重慶的高速通了嗎?現在還沒有通,應該是疫情管控比較嚴格,我們應該理解和支持。

⑼ 榆林到太原經過那些地方

榆林 --呂梁 -- 汾陽 ---文水 --- 交城--- 太原

閱讀全文

與交城家居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無錫蘋果官網維修中心 瀏覽:799
捷馬充電器維修 瀏覽:553
國家電投內蒙古能源怎麼樣 瀏覽:274
湖南省殘疾人學電器維修學院 瀏覽:845
小米維修售後長春 瀏覽:172
特斯拉改裝了還能保修嗎 瀏覽:284
佛岡縣有電器維修點嗎 瀏覽:27
普通房屋屋頂怎麼做防水 瀏覽:872
泗縣家用電器維修在哪裡 瀏覽:796
電器維修店的工商許可證 瀏覽:799
收到保險公司賠的小車維修怎麼做賬 瀏覽:988
pubg12月2日什麼時候維修好 瀏覽:920
農機亂檔維修視頻 瀏覽:143
nzone保修時間查詢 瀏覽:769
屬於節水家電有哪些 瀏覽:945
定遠電器維修 瀏覽:236
聯想顯示器維修多少錢 瀏覽:436
晉城煤氣灶家電維修 瀏覽:452
貼片電路板 瀏覽:341
家電來源渠道有哪些 瀏覽: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