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綠色消費
1.綠色消費的內涵
綠色,是充滿希望的顏色,它代表生命,代表健康和活力,代表人類生活與大自然的和諧,有益於身體健康,環境優美。所謂綠色消費,就是以保護消費者健康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環境保護標準的各種消費行為和消費方式的統稱。具體講,綠色消費應包含健康安全、節能、環保、可持續性等要點。
2.綠色消費的產生
綠色消費的產生,要從人類經濟發展的問題談起。人類的經濟的發展,本質上就是與地球大自然系統的物質變換的過程,人類不斷地從自然取得物質資料,以滿足自己的需要,爾後又不斷將廢物排放到自然,經過自然的「凈化」作用,重新轉化為自然物質。人類出現以來,就是不斷地從自然獲取物質資料,逐漸積累,終於達到了今天巨大的物質文明。沒有自然資源,人類社會經濟、文明的發展是不可思議的。
但是,自然資源並不無限的。人類與自然的物質變換過程,必須建立在平衡的基礎上。一方面,人類向自然取得物質資料,要以自然的再生產能力為前提,而自然界許多資源本身是不可再生的,對於這些資源,就不能過快地將其耗盡;另一方面,人類將排出物返還自然,要以自然的「凈化」能力為限,否則,就只能是對環境的污染。由於人類的過度開發,這種不平衡就不斷地出現了。馬克思在《資本論》中講到資本主義大工業和城市的發展所產生的影響時曾經指出:大工業「一方面聚集著社會的歷史動力,另一方面又破壞著人和土地之間的物質變換,……從而破壞土地持久肥力的永恆的自然條件。」[1] 如今,這種情況果然嚴重地擺在人們面前,使人在不能不考慮自己的行為到了該改變的時候了。
人們終於開始覺醒,「綠色」觀念逐步形成。1962年,美國海洋生物學家蕾切爾·卡遜(Rachel Carson)經過4年時間,調查了使用化學殺蟲劑對環境造成的危害後,出版了《寂靜的春天》(Silent Spring)一書。在這本書中,卡遜闡述了農葯對環境的污染,用生態學的原理分析了這些化學殺蟲劑對人類賴以生存的生態系統帶來的危害,指出人類用自己製造的毒葯來提高農業產量,無異於飲鴆止渴,人類應該走「另外的路」。1968年3月,美國國際開發署署長W.S.高達在國際開發年會上發表了「綠色革命-成就與擔憂」的演講,首先提出了「綠色革命」的概念。從此,「綠色」一詞就越來越多地出現在人們面前。1971年,加拿大工程師戴維·麥克塔格特發起成立了綠色和平組織。1972年羅馬俱樂部提出「成長的極限」,報告提醒世人重視資源的有限性和地球環境破壞問題。以後,越來越多的人們認識到人類應該將自己與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協調起來,尋求生態、能源、人口三者協調、健康發展,與大自然和諧共處,建立一個環境優美的「綠色文明」。「綠色消費」就是在這一「綠色運動」中提出來的。
3.綠色消費正日益成為人們追求的新時尚
1992年在里約熱內盧召開的第一屆世界首腦會議,會議通過了《21世紀議程》,這是實現二十一世紀可持續發展的一個藍圖。《21世紀議程》提出了一項全面的行動綱領,要求在全球、國家和地方三級以統一的方式實現可持續發展、處理環境發展問題。會議還發布了《關於環境與發展的里約宣言》,具體界定國家權利和義務的原則。《21世紀議程》將環境、經濟和社會關注事項納入一個統一的政策框架,具有劃時代意義。《21世紀議程》提出了可持續消費的范疇。聯合國環境署在1994年發表了《可持續消費的政策因素》報告,對可持續消費作了如下界定:「提供服務以及相關的產品以滿足人類的基本需求,提高生活質量,同時使自然資源和有毒材料的使用量最少,使服務或產品的生命周期中所產生的廢物和污染物最小,從而不危及後代的需要。」可見,綠色消費已經包含在可持續消費的范疇之內了。
近二、三十年來,綠色消費迅速成為各國人們所追求的新時尚。據有關民意測驗統計,77%的美國人表示,企業和產品的綠色形象會影響他們的購買慾望;94%的德國消費者在超市購物時,會考慮環保問題;在瑞典85%的消費者願意為環境清潔而付較高的價格;加拿大80%的消費者寧願多付10%的錢購買對環境有益的產品。日本消費者更勝一籌,對普通的飲用水和空氣都有以「綠色」為選擇標准。「綠色革命」的浪潮一浪高一浪,綠色商品大量涌現。綠色服裝、綠色用品在很多國家已很風行。瑞士早在1994年就推出「環保服裝」,西班牙時裝設計中心早就推出「生態時裝」,美國早已有「綠色電腦」,法國早已開發出「環保電視機」。綠色傢具、生態化的化妝品,也走入世界市場;各種綠色汽車正在駛入高速公路;使用木料或新的生態建築材料建成的綠色住房,也都已出現。總之,綠色消費已滲透到人們消費的各個領域,在生活消費中越來越占據重要的地位。
第二節 培育綠色消費環境
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綠色消費的問題,首先是個環境問題。環境好了,污染根除了,自然也就容易實現綠色消費了。
1.綠色消費環境的定義
綠色消費環境,就是指沒有人為破壞,沒有污染,與人類的生產與生活和諧一致,適於人類可持續發展的自然環境和生活環境,具體表現在大氣、水質、土壤、植被、生物等各個方面,適合人類生產與生活的發展。就自然環境來說,本來就是「綠色」的,今天的環境問題,完全是由人類不適當的行為造成的,因此,綠色消費環境的建立,與其說是「建立」,不如說是恢復被破壞了的生態平衡,恢復植被,疏通河流,消除污染,將山變綠,水變藍。
按照環境的范圍,消費環境可以劃分為三個層次,即全球宏觀消費環境;城市、集鎮、社區中觀消費環境;家庭住宅微觀消費環境。這三個層次的環境的污染所產生的機制除了相同點之外,又各自有不同的特點,因此,要建立綠色消費環境,每個層次都有自己不同的側重點。
第一,從地球的全局來看,即從宏觀來看,主要表現在大氣、水、氣候等總體環境方面所受到的影響,因此,宏觀層面綠色消費環境的建立,就是人類要通過改變自己的生產與消費模式,遵循客觀規律的要求,逐漸減少對地球環境的負面影響,使氣候反常、自然災害增多等方面的問題逐步緩解,使環境污染的問題逐步得到改善。
第二,從中觀的層次來看,城市、集鎮、社區的綠色消費環境的培育,主要是消除區域內的污染,給人們一個清潔衛生的居住環境條件,提高人們工作、生活的環境質量。
第三,從微觀的層次來看,即從人們的住宅條件來看,就是要建立綠色住宅,使居民身體更加健康,家庭更加幸福美滿。
2.綠色消費環境培育原則——5R原則
(1)節約資源,減少污染(Rece)
地球的資源及其污染容量是有限的,必須把消費方式限制在生態環境可以承受的范圍內。因此,必須節制消費,以降低消耗,減少廢料的排放以減少污染。其中最為緊要的是:
節約用水。地球表面的70%是被水覆蓋著的,約有14000億立方米的水量,但是,其中有96.5%是海水。剩下的雖是淡水,但其中一半以上是冰,江河湖泊等可直接利用的水資源,僅占整個水量的極少部分。水是珍貴的資源,不能浪費。其次,還要減少廢水排放。應當加強廢水管理,工業廢水、城市污水,都應及時處理,防止直接排入自然水體。除了水,空氣污染也應重視,要減少廢氣排放。大氣所受的污染,主要來源於燃燒煤所產生的煙塵,汽車、機動車尾氣等。,應當採取治理措施,污染物排放超過國家規定的排放標準的汽車,不得製造、銷售或者進口。
(2)綠色消費,環保選購(Re-evaluate)
每一個消費者都要帶著環保的眼光去評價和選購商品,審視該產品在生產過程中會不會給環境造成污染。消費者用自己手中的「貨幣選票」,看哪種產品符合環保要求,就選購哪種產品,哪種產品不符合環保要求,就不買它,同時也動員別人不買它,這樣它就會逐漸被淘汰,或被迫轉產為符合環保要求的綠色產品。這樣引導生產者和銷售者正確的走向可持續發展之路。
(3)重復使用,多次利用(Reuse)
為了節約資源和減少污染,應當多使用耐用品,提倡對物品進行多次利用。20世紀80年代以來,一次性用品風靡一時,什麼「一次性筷子」、「一次性包裝袋」、「一次牙刷」、「一次性餐具」等。一次性用品給人們帶來了短暫的便利,卻給生態環境帶來了高昂的代價。在發達國家,曾風靡一時的「一次性使用」風潮正在成為歷史。許多人出門自備可重復使用的購物袋,以拒絕濫用不可降解的塑料製品;許多大旅店已不再提供一次性牙刷,以鼓勵客人自備牙刷用以減少「一次性使用」給環境所造成的災難。我國應當學習發達國家的先進經驗,發揚中華民族艱苦樸素的優良傳統,珍惜資源。
(4)垃圾分類,循環回收(Recycle)
垃圾是人類生產與生活的必然產物。人類每天都在製造垃圾,垃圾中混雜著各種有害物質。隨著城市規模的擴大,垃圾產生的規模也越來越大,垃圾處理的任務也越來越重。現有的辦法是拉去填埋,但這種方法侵佔土地、污染環境,不是長久之策。而將垃圾分類,循環回收,則可以變廢為寶,既減少環境污染,又增加了經濟資源。
(5)救助物種,保護自然(Rescue)
在地球上,生態是一個大系統,各種動物、植物互相依存,形成無形的生物鏈。任何一個物種的滅絕,都會影響到整個生物鏈的平衡。人是地球最高等的動物,但實質上也不過是生物鏈中的一鏈,人類的生存要依賴於其他生物的生存。因此,保護生物的多樣性,就是保護人類自己。人類應當愛護樹木,愛護野生動物,要將被破壞了的生態環境重新建立起來。
3.建設綠色消費環境的途徑
(1)完善環保的法律、法規建設,科學制定環保的政策、規劃;
(2)生產者必須樹立環保意識,努力做到綠色生產;
(3)消費者必須強化環保意識,努力做到綠色消費;
(4)創建綠色消費文化,弘揚綠色文明。
第三節 開拓綠色產品,發展綠色產業
發展綠色產業,開拓綠色產品是綠色消費的物質基礎。為了推進綠色消費,就必須要建立一個強有力的綠色產業基礎,生產豐富的綠色產品供人們消費。
1.綠色產品、綠色產業的定義
(1)什麼是綠色產品。
「綠色產品」是指在生產過程中和產品自身沒有或較少對環境污染的產品,以及比傳統的競爭產品更符合保護生態環境或社會環境要求的產品及服務。綠色產品的范圍極廣,有食品、洗滌用品、機動車、照明、家電、服裝、建築材料、化妝品、染料等無污染、無危害、可循環使用的各種產品。在綠色產品中,最受關注的是綠色食品。綠色食品生產實施「從土地到餐桌」全程質量控制。通過產前環節的環境監測和原料檢測;產中環節具體生產、加工操作規程的落實,以及產後環節產品質量、衛生指標、包裝、保鮮、運輸、儲藏、銷售控制,確保綠色食品質量,並提高整個生產過程的技術含量。真正的綠色食品,要有綠色食品標志。
國際上綠色食品或與之相類似的食品在英語國家多稱有機食品(Organic Food),在芬蘭、瑞典等非英語國家稱生態食品,在日本稱自然食品。從科學的范疇來說,綠色食品與有機食品是兩個級別不同的「綠色」概念。有機食品是比綠色食品更高層次的「綠色食品」,是指來自於有機農業生產體系,根據國際有機農業生產規范生產加工、並通過獨立的有機食品認證機構認證的一切農副產品,包括糧食、蔬菜、水果、奶製品、禽畜產品、蜂蜜、水產品、調料等。除有機食品外,還有有機化妝品、紡織品、林產品、生物農葯、有機肥料等,他們被統稱為有機產品。
從1996年開始,上面所說的兩種綠色食品區分為A級和AA級,其中AA級綠色食品完全與國際接軌,也就是通常所說的有機食品,各項標准均達到或嚴於國際同類食品。AA級綠色食品系指在生態環境質量符合規定標準的產地,生產過程中不使用任何有害化學合成物質,按特定的生產操作規程生產、加工,產品質量及包裝經檢測、檢查符合特定標准,並經專門機構認定,許可使用AA級綠色食品標志的產品。A級綠色食品系指在生態環境質量符合規定標準的產地,生產過程中允許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學合成物質,按特定的生產操作規程生產、加工,產品質量及包裝經檢測、檢查符合特定標准,並經專門機構認定,許可使用A級綠色食品標志的產品。
需要指出的是,綠色食品與天然食品是不同的。對「綠色食品」國家有嚴格的生產標准,「純天然」的,並不一定是「綠色」的,也不一定是最佳的。
(2)綠色產品的生產
綠色產品的生產,有著嚴格的技術要求。就是要根據綠色標准要求,進行生產,從設計階段開始,就要從「綠色」著手進行:第一個環節是設計。綠色產品要求產品質量優、環境行為優。第二個環節是生產過程。要求實現無廢少廢、綜合利用和採用清潔生產工藝。第三個環節是產品本身的品質。比一般產品更體現以人為本、提高舒適度和健康保護及環境保護程度。第四個環節是廢棄物便於處置。如對產品的可降解性提出要求,塑料、潤滑油、洗滌液等產品,可降解就是質量指標之一;再如,各企業對自己生產產品的回收、回用及有效處置都應建立系統,一次性餐具、各類包裝、報廢汽車及計算機零件的回收及處置則成為考核指標。
至於有機產品的生產,要求就更嚴格了。根據有機產品加工和貿易的基本要求,有機產品的生產,必須根據以下五個環節進行:原料必需是來自已經獲得有機認證的產品和野生(天然)產品;已獲得有機認證的原料在最終產品中所佔的比例不得少於95%;只允許使用天然的調料、色素和香料等輔助原料和《OFDC有機認證標准中允許使用的物質》,不允許使用人工合成的添加劑;有機產品在生產、加工、貯存和運輸的過程中應避免污染;加工、貿易全過程必需有完整的檔案記錄,包括相應的票據。
(3)綠色產業,是指在生產過程中,遵循自然規律和生態學原理,按照國際標准化產品技術規范的要求,利用可持續發展的生產技術,協調好生產和環境保護的關系,具有健康安全、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等特徵,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產業體系。
廣義的綠色產業包括:第一、二、三產業全部;狹義的綠色產業包括:糧食作物、畜牧、水產、果品、食品深加工、飲料、食品包裝、無公害農業生產資料和人類其他生活用品等。為了更加突出綠色產品來源於最佳生態環境,又稱「綠色產業工程」。「綠色產業工程」已經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產業,而是一項融科研、環保、農業、林業、水利、食品加工、食品包裝及有關行業為一體的宏大系統工程,屬於高科技產業,發展前景十分廣闊。
2.綠色產品認證的意義
(1)有利於強化品質管理,提高企業效益,增強客戶信心,擴大市場份額;
(2)通過了認證無異於獲得了國際貿易「通行證」,有利於消除國際貿易壁壘;
(3)獲得認證的產品可以大大提高產品競爭力;
(4)獲得了認證的產品可以節省第二方審核的精力和費用,能有效地避免產品責任,能更好地促進國際間的經濟合作和技術交流。
3.如何發展綠色產業
(1)樹立綠色意識;
(2)建立綠色產品生產基地;
(3)加強綠色產品的開發;
(4)創立綠色品牌;
(5)提高綠色產品出口創匯能力。
第四節建立綠色營銷體系
綠色營銷是綠色消費不可缺少的條件,綠色營銷將逐漸成為聯系綠色產業與綠色消費的重要紐帶。
1.綠色營銷的定義
所謂「綠色」營銷,是指企業在營銷活動中,從市場調查、產品開發與銷售以及售後服務等一系列經營活動,均貫徹「可持續發展」的基本要求,充分體現環保意識,向消費者提供科學的、無污染的商品和服務,通過營銷實現生態環境和社會環境的保護及改善,確保消費者使用產品的安全、衛生、方便,以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優化人類的生存空間。
實施綠色營銷戰略,需要貫徹「5R」管理原則。這里的「5R」管理原則,是指研究(Research):重視研究企業對環境污染的對策;減少(Rece):減少或消除有害廢棄物的排放;循環(Recycle):對廢舊物進行回收處理和再利用;再開發(Rediscover):變普通產品為綠色產品;保護(Reserve):積極參與社區的環保活動,樹立環保意識。發展我國的綠色營銷已刻不容緩。實施綠色營銷不僅是可持續發展和綠色消費的大勢所趨,也是國際營銷戰略的大趨勢,對此,我國企業在這方面應該有一個清醒的認識,並積極付諸行動。
2.發展綠色營銷的意義
(1)可以為消費者提供更多、更好的綠色消費品,更好地滿足消費者的綠色消費需要;
(2)可以減少污染,提高資源的綜合利用率,有利於環境的優化和可持續發展;
(3)可以提高企業的形象,增強企業產品的競爭力,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
(4)可以優化我國的產業結構,提高我國產品的出口創匯能力。
3.綠色營銷的方法和策略
(1)綠色產品策略;
(2)綠色定價策略;
(3)綠色分銷策略;
(4)綠色傳播策略。
❷ 菲律賓首都馬尼拉好象很發達哦
馬尼拉是菲律賓共和國的首都,也是全國最大的港口城市。它地處菲律賓群島中最大的島嶼--呂宋島西岸,也稱「小呂宋」,瀕臨天然的優良港灣--馬尼拉灣。馬尼拉建在巴石河兩岸。河流把城市分成兩大部分,14個區中的7個區在巴石河北岸,6個區在南岸,一個區被分成兩部分,河上的6座橋梁把城市南北兩部分連結起來。1976年11月,菲律賓政府決定把馬尼拉、奎松、卡洛奧坎、帕薩伊4個市和瑪卡蒂等13個區合並,組成大馬尼拉市,面積達626.58平方公里,人口約800萬,是亞洲最大的城市之一,被稱之為「亞洲的紐約」。
馬尼拉是一座具有悠久歷史的城市。它在印度文明,中國文明及中亞古文明的基礎上,融合西班牙,美國的西洋文明,形成東西合壁的文化。1571年,西班牙殖民者黎蓋斯比從馬尼拉登陸,入侵並佔領了菲律賓,然後在現在的馬尼拉市中心,巴石河南岸建立了城堡和炮台。自那時起,這里便成了西班牙殖民統治當局的首府。
1898年,美國人打進馬尼拉,取代了西班牙對菲律賓的統治,隨後又征服了附近的尼格羅族,把四周的鄉鎮和地區並入馬尼拉,使馬尼拉逐漸擴大。1901年7月31日,馬尼拉被辟為菲律賓的特別城市,成了美國統治菲律賓的基地。從此,巴石河北岸的商業區內,大銀行、大公司、大飯店等高樓大廈拔地而起,1942年,日本取代了美國在菲律賓的位置。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馬尼拉遭到嚴重破壞,城堡要塞周圍的建築物全部被炮火摧毀。1946年7月4日,菲律賓正式獨立,將馬尼拉定為首都。今天的馬尼拉,是一座市容整潔的熱帶花園城市,也是一座國際性的商埠。
馬尼拉灣口距市區55.5公里,海灣長8.3公里,是一個天然良港,馬尼拉港外建有很長的防波堤,防波堤裡面是碼頭區,碼頭建於1834年,巴石河經此入海,把海港分成了南北兩港。北港停泊近海輪船,南港停泊遠洋海輪。戴爾潘橋、瓊斯橋、麥克阿瑟橋、奎松橋和阿亞拉橋跨越巴石河,連接兩港的地面交通。馬尼拉港港闊水深,現代化設施齊備,是菲律賓進出口的要地和貿易中心。
馬尼拉是菲律賓的經濟中心,它集中了全國半數以上的工業企業,主要有紡織、榨油、碾米、製糖、煙草、麻繩、冶金企業等,產值佔全國的60%。馬尼拉是菲律賓的重要交通樞紐和貿易港口,全國出口貨物的 1/3和進口貨物的 4/5集中在這里。
馬尼拉的交通非常方便,市民出門不論遠近均習慣乘車,市內的交通工具主要有空中鐵路、公共汽車和「吉普靈」車等。「吉普靈」是馬尼拉最為普遍的交通工具,是一種帶車篷的廂式吉普車,其車廂內有相對而坐的兩排座位,乘客可隨時打招呼上下。
馬尼拉的面貌既古老又年輕,地處亞洲又十分歐化,在馬尼拉灣岸邊,有一片在填海造地的基礎上建造的佔地70多公頃的建築群,其中主要有國際會議中心、國際貿易展覽中心、文化中心、設計中心、電影中心、民間藝術劇院、超級市場和可以容納上千名旅客的廣場大酒店等。這些建築物,大多數是70年代末到80 年代初興建的,設計新穎別致,融合了歐洲和東南亞的建築風格,很多建築都高達幾十層,各建築物之間,道路寬闊,兩旁有熱帶樹木和草坪,花木掩映,終年一片蒼翠。街道兩旁,到處可見潔白如玉的菲律賓國花「桑巴吉塔」。「桑巴吉塔」是忠於祖國,忠於愛情的象徵,青年們常把它作為獻給心上人的禮物,國際交往活動中,它表示純真的友誼。
馬尼拉是一座富有濃厚熱帶情調的城市,也是東南亞地區著名的旅遊勝地,城內可供游覽的名勝很多。位於馬尼拉市中心的黎剎爾公園,佔地58公頃,它原名魯納達公園,後來為紀念菲律賓的民族英雄黎剎爾博士而改名為黎剎爾公園。黎剎爾博士是個教育家,同時也是文學家和藝術家。他早年學醫,後從事反對西班牙殖民統治的斗爭,領導人民完成了以1862年卡比特運動為開端的獨立運動,1896年12月30日被殖民統治者殺害,年僅35歲。為了紀念他的豐功偉績,公園里鑄有他的銅像,每天有兩名警衛守護。黎剎爾公園中,有吸引人的中國式庭院,院內有假山,入夜,七彩的裝飾燈把庭院打扮得輝煌美麗。
1981年1月,在馬尼拉灣南岸新區,用椰子樹建造起一座現代化的宏大建築--椰子宮。它成為馬尼拉的一個新勝地。這是一座兩層樓高,六角形屋頂的菲律賓式的典型建築。褐色屋頂由椰木板構成,立柱用的是椰樹干,砌牆壁用的磚,是由椰果毛殼的纖維混合高強度水泥製造而成的。大廳的巨大吊燈,由100多片經過精心雕刻的椰殼製成,大門上鑲嵌著由4000塊椰殼片組成的幾何圖案。地板上的地毯,也是用椰果纖維織成的,在大廳以外的廳室中,桌上陳放著用椰殼雕成的各種形狀的台燈,連煙灰缸也是用椰殼雕刻成的。在椰子宮的餐廳里,有一張長約11米的大餐桌,鑲嵌著47000塊不同形狀的椰殼片,用椰樹各個部分製成的傢具、工藝品更是琳琅滿目,美不勝收。據說,建造椰子宮共使用了2000棵樹齡在70年以上的椰子樹。在椰子宮的周圍,還種植了150棵椰子樹,林間綠草如茵,花木扶疏,別具情致。
馬尼拉的兒童城也別具一格。所謂「兒童城」,主要包括兒童醫院和兒童公園,處處突出兒童特點,處處對兒童進行細致、周到的服務。在兒童公園里,按照菲律賓各地的自然環境和風土人情分成幾個區域,各個區域都有鮮明的特色。一方面對兒童普及知識,一方面培養他們的民族自尊心和愛國心。
在馬尼拉有一條著名的羅哈斯海濱大道,它沿著海岸從南往北筆直延伸,長達10公里,是從機場進入市內的必經之路。羅哈斯大街是為紀念戰後的第一位總統羅哈斯而命名的。道路寬闊、椰樹夾道,兩旁高樓林立,賓館、夜總會等繁華異常。這里融合了東西方的許多特色,外來的旅遊者都要到這里領略一番典型的馬尼拉風光。
馬尼拉還有一些著名街道,也是旅遊者觀光的地方,阿亞拉街原是西班牙財閥阿亞拉的私有土地,經過多年的不斷擴建發展成為今日繁榮的商業中心。這里集中了許多公司、餐廳、商店、電影院和馬尼拉第一流的飯店,馬卡蒂商業中心、帕爾大廈和不少外國大使館也在這個地區。埃斯柯達大道在巴石河的北側,從西班牙統治時期起,就是一條繁榮熱鬧的街道,兩旁商店、餐廳林立。黎剎爾路是一條電影院和商店集中的繁華街道,在其後方是古老的唐人街--王彬街。王彬本是個華僑印刷工.在參加菲律賓人民反抗西班牙殖民統治中有過功勞,因此,菲律賓人民及這里的僑胞一直紀念著他。唐人街是一條以石塊鋪成的狹窄街道,兩旁布滿了中國商店,大部分都有中文招牌。店面之上是小巧玲瓏的騎樓,其街景很像我國舊時廣州的格調,街口立有紀念中菲友誼的一座牌樓,還有一尊華僑王彬的銅像。觀光的馬車來往賓士,使整個「中國城」生氣盎然。
馬尼拉是著名的國際會議城市,居亞洲五大國際會議中心之首。在馬尼拉新區建造的國際會議中心,佔地12公頃,內有會議廳、宴會廳、演講廳、展覽廳、電影廳、新聞中心、文化中心、食宿服務網等。會議中心附近的國際貿易中心、菲律賓文化中心,經常舉辦大型的商品博覽會和文藝活動。文化中心位於羅哈斯林蔭大道上,是一座一角向馬尼拉灣突出的現代建築物,主要部分有廣場、美國會館、小劇場、音樂廳、藝術館、博物館等,人們在這里可以深入了解菲律賓的文化,也可觀賞馬尼拉灣落日的美景。位於海朗街的國家博物館,主要展出菲律賓出土的古代石器和有關伊斯蘭教文化的展品及民間藝術品。
馬尼拉保留了很多古建築,那些布滿著苔蘚的古教堂外表古老,式樣別致,建築水平高超,與現代建築互相輝映,形成東方與西方、質朴與繁華,古老與現代的混合體。菲律賓是東方唯一的基督教國家,基督教徒約佔全國人口90%以上,其中85%信奉天主教。馬尼拉市教堂極多,每一個教堂都有其建築年代的特徵,是馬尼拉歷史的無聲見證。市內著名的聖•奧古斯丁教堂建於1599年,是菲律賓最古老的西班牙式天主教堂,也是菲律賓境內最古老的石造建築之一,馬尼拉大教堂是菲律賓最重要的羅馬式天主教堂,位於黎利爾公園西側,這個大教堂是為聖母瑪利亞修建的,教堂內珍藏有義大利、德國和西班牙等國的著名藝術家奉獻的大量青銅製品、鑲嵌工藝品和雕塑等。
瑪拉干南官坐落在巴石河堤岸,以巨大的花岡岩為建築材料,堅實宏偉,四周是茂盛的熱帶植物。它以前曾是西班牙總督與美國總督的官邸,菲律賓獨立後,歷屆總統都曾加以修建並將此作為總統府。
馬尼拉集中了許多所高等學府,有早期建市的阿坦尼奧馬尼拉大學、拉薩利大學,也有20世紀以來建立的菲律賓大學、菲律賓師范學院、菲律賓女子大學、阿布阿拉木大學等,其中聖托馬斯大學是菲律賓最古老的天主教大學,創立於1611年,濃綠的大學校園內分布著很多教堂,校舍也都是古典式建築。大學內附設一個博物館,展出很多稀世珍寶,菲律賓的許多傑出人物都畢業於這所大學,
塔爾湖旅遊勝地位於馬尼拉市區以南約56公里的塔蓋泰鎮,湖上一個巨大的火山口形成長24公里,寬14公里,水深70米。湖中有一個小島,島上的塔爾火山是世界上最小的火山,只有300米高。從湖岸遙望,山腰處有白色的煙霧裊裊升起。馬尼拉郊區另一旅遊勝地是百勝灘,又稱北染瀑布,位於市區東南約120公里,以急流和瀑布著稱。
❸ 麥克朝代注冊過商標嗎還有哪些分類可以注冊
麥克朝代商標總申請量1件
其中已成功注冊0件,有0件正在申請中,無效注冊1件,0件在售中。
經八戒知識產權統計,麥克朝代還可以注冊以下商標分類:
第1類(化學制劑、肥料)
第2類(顏料油漆、染料、防腐製品)
第3類(日化用品、洗護、香料)
第4類(能源、燃料、油脂)
第5類(葯品、衛生用品、營養品)
第6類(金屬製品、金屬建材、金屬材料)
第7類(機械設備、馬達、傳動)
第8類(手動器具(小型)、餐具、冷兵器)
第9類(科學儀器、電子產品、安防設備)
第10類(醫療器械、醫療用品、成人用品)
第11類(照明潔具、冷熱設備、消毒凈化)
第12類(運輸工具、運載工具零部件)
第13類(軍火、煙火、個人防護噴霧)
第14類(珠寶、貴金屬、鍾表)
第15類(樂器、樂器輔助用品及配件)
第16類(紙品、辦公用品、文具教具)
第17類(橡膠製品、絕緣隔熱隔音材料)
第18類(箱包、皮革皮具、傘具)
第19類(非金屬建築材料)
第20類(傢具、傢具部件、軟墊)
第21類(廚房器具、家用器皿、洗護用具)
第22類(繩纜、遮蓬、袋子)
第23類(紗、線、絲)
第24類(紡織品、床上用品、毛巾)
第26類(飾品、假發、紐扣拉鏈)
第27類(地毯、席墊、牆紙)
第28類(玩具、體育健身器材、釣具)
第29類(熟食、肉蛋奶、食用油)
第30類(面點、調味品、飲品)
第31類(生鮮、動植物、飼料種子)
第32類(啤酒、不含酒精的飲料)
第33類(酒、含酒精飲料)
第34類(煙草、煙具)
第35類(廣告、商業管理、市場營銷)
第36類(金融事務、不動產管理、典當擔保)
第37類(建築、室內裝修、維修維護)
第38類(電信、通訊服務)
第39類(運輸倉儲、能源分配、旅行服務)
第40類(材料加工、印刷、污物處理)
第41類(教育培訓、文體活動、娛樂服務)
第42類(研發質控、IT服務、建築咨詢)
第43類(餐飲住宿、養老托兒、動物食宿)
第44類(醫療、美容、園藝)
第45類(安保法律、婚禮家政、社會服務)
❹ 跪求關於歐式傢具的、榫卯結構的故事和笑話,要有趣的,有哲理的。高分懸賞!
1、建築師
一位夫人打電話給建築師‚說每當火車經過時‚她的睡床就會搖動。
「這簡直是無稽之談1建築師回答說‚「我來看看。」
建築師到達後‚夫人建議他躺在床上‚體會一下火車經過時的感覺。
十指緊扣:http://www.xjdear.com
建築師剛上床躺下‚夫人的丈夫就回來了。他見此情形‚便厲聲喝問:「你躺在我妻子的床上干什麼?」
建築師戰戰兢兢地回答:「我說是在等火車‚你會相信嗎?」
【哲理】
有些話是真的‚卻聽上去很假;有些話是假的‚卻令人無庸置疑。
2、引誘
英國紳士與法國女人同乘一個包廂‚女人想引誘這個英國人‚她脫衣躺下後就抱怨身上發冷。先生把自己的被子給了她‚她還是不停地說冷。
「我還能怎麼幫助你呢?」先生沮喪地問道。
「我小時候媽媽總是用自己的身體給我取暖。」
「小姐‚這我就愛莫能助了。我總不能跳下火車去找你的媽媽吧?」
【哲理】
善解風情的男人是好男人‚不解風情的男人更是好男人。
3、調羹
麥克走進餐館‚點了一份湯‚服務員馬上給他端了上來。
服務員剛走開‚麥克就嚷嚷起來:「對不起‚這湯我沒法喝。」
服務員重新給他上了一個湯‚他還是說:「對不起‚這湯我沒法喝。」
服務員只好叫來經理。
經理畢恭畢敬地朝麥克點點頭‚說:「先生‚這道菜是本店最拿手的‚深受顧客歡迎‚難道您……」
「我是說‚調羹在哪裡呢?」
【哲理】
有錯就改‚當然是件好事。但我們常常卻改掉正確的‚留下錯誤的‚結果是錯上加錯。
4、穿錯
飯廳內‚一個異常謙恭的人膽怯地碰了碰另一個顧客‚那人正在穿一件大衣。
「對不起‚請問您是不是皮埃爾先生?」
「不‚我不是。」那人回答。
「啊‚」他舒了一口氣‚「那我沒弄錯‚我就是他‚您穿了他的大衣。」
【哲理】
要做到理直氣壯‚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理直的人‚往往低聲下氣;而理歪的人‚卻是氣壯如牛。
5、回電
一個蘇格蘭人去倫敦‚想順便探望一位老朋友‚但卻忘了他的住址‚於是給家父發了一份電報:「您知道托馬的住址嗎?速告1
當天‚他就收到一份加急回電:「知道。」
【哲理】
當我們終於找到最正確的答案時‚卻發現它是最無用的。
6、傷心故事
有三個人到紐約度假。他們在一座高層賓館的第45層訂了一個套房。
一天晚上‚大樓電梯出現故障‚服務員安排他們在大廳過夜。
他們商量後‚決定徒步走回房間‚並約定輪流說笑話、唱歌和講故事‚以減輕登樓的勞累。
笑話講了‚歌也唱了‚好不容易爬到第34層‚大家都感覺精疲力竭。
「好吧‚彼德‚你來講個幽默故事吧。」
彼德說:「故事不長‚卻令人傷心至極:我把房間的鑰匙忘在大廳了。」
【哲理】
我們痛苦‚所以幽默;我們幽默‚所以快樂。
7、賣書
一個很有名的作家要來書店參觀。書店老闆受寵若驚‚連忙把所有的書撤下‚全部換上作家的書。作家來到書店後‚心裡非常高興‚問道:「貴店只售本人的書嗎?」
「當然不是。」書店老闆回答‚「別的書銷路很好‚都賣完了。」
【哲理】
「拍馬屁」是個奇怪的詞:你象是在奉承他‚又象是在侮辱他。
8、幫忙
在郵局大廳內‚一位老太太走到一個中年人跟前‚客氣地說:「先生‚請幫我在明信片上寫上地址好嗎?」
「當然可以。」中年人按老人的要求做了。
老太太又說:「再幫我寫上一小段話‚好嗎?謝謝!」
「好吧。」中年人照老太太的話寫好後‚微笑著問道:「還有什麼要幫忙的嗎?」
「嗯‚還有一件小事。」老太太看著明信片說‚「幫我在下面再加一句:字跡潦草‚敬請原諒。」
【哲理】
你若不肯幫忙‚人家會恨你一個星期;如果幫得 不夠完美‚還不如……
❺ 求紀梵希和克羅心著名設計師的詳細資料
紀梵希
Givenchy,來自法國的時裝品牌。中國大陸譯名紀梵希 。紀梵希最初以香水為其主要產品,後開始涉足護膚及彩妝事業。GIVENCHY 是法語,很多粉絲常常將其發音搞錯,其正確發音:Gee-von-she,台灣、香港等地的譯名「紀旺西」更加接近其正確發音。該企業品牌在世界品牌實驗室(World Brand Lab)編制的2006年度《世界品牌500強》排行榜中名列第四百一十一。
中文名:紀梵希,台灣、香港等地的也譯為「紀旺西」
英文名:GⅣENCHY
法文名:GⅣENCHY
國家:法國
創始人:Hubert de GⅣENCHY
創建年代:1952年
歷任設計師:Hubert de GⅣENCHY,John Galliano,Alexander McQueen,Julien McDonald
現任女裝設計師:里卡多·提西(Riccardo Tisci) (里卡多·提西 (Riccardo Tisci) 出生於義大利Taranto,1999年畢業於倫敦中央聖馬丁學院,2005年2月28日開始擔任紀梵希創意總監)
現任男裝設計師:OzwaldBoateng奧斯華·寶頓
產品系列:男裝、女裝、運動裝、體育用品、牛仔裝、皮飾品、配件、香水、家飾品Givenchy紀梵希品牌故事在那個優雅和戲劇化的年代,提起紀梵希 (GⅣENCHY) 這個名字,人們最先想到的是優雅高檔的時裝,腦海里同時浮現出奧黛麗·赫本清麗的身影,也許正因為由時裝起家,宛如魔鏡的紀梵希 (GⅣENCHY) 化妝品讓人感受到的是新鮮創意和對女人的深深了解。以華貴典雅的風格而享譽時尚界三十餘年的紀梵希 (GⅣENCHY) ,一直是時裝界中的翹楚。雖然紀梵希 (GⅣENCHY) 現已退休,他的繼承人仍然將其品牌發光發熱,不墮其聲名。
紀梵希(GⅣENCHY) 的4G標志分別代表古典 (Genteel)、優雅 (Grace)、愉悅 (Gaiety)以及GⅣENCHY,這是當初法國設計大師Hubert de GⅣENCHY創立紀梵希 (GⅣENCHY) 時所賦予的品牌精神。時至今日,雖歷經不同的設計師,但紀梵希 (GⅣENCHY) 的4G精神卻未曾變動過。有人說要看紀梵希 (GⅣENCHY) 的設計,可從經典美女奧黛麗·赫本身上反映出來。紀梵希 (GⅣENCHY) 與奧黛麗·赫本相識於1953年,原本單純的主顧關系,因為相互欣賞彼此的才華而進展成好朋友。隨後四十年的時間里,紀梵希 (GⅣENCHY) 不但為奧黛麗·赫本設計日常衣飾,同時也負責打點奧黛麗·赫本在電影中所穿的服裝,包括《珠光寶氣》、《甜姐兒》與《偷龍轉鳳》等。而1957年推出的L』lnterdit香水更是特別為赫本設計的。紀梵希 (GⅣENCHY) 那種華貴典雅的風格,或多或少是其個性的反映。爽朗謙和,再加上法國人的浪漫深情,令紀梵希 (GⅣENCHY) 贏得服裝界彬彬紳士的美譽。
紀梵希 (GⅣENCHY) 的創立人Hubert de GⅣENCHY中文名:於貝爾.德.紀梵希。身高198。
於1927年2月21日出生在法國諾曼底Beauvais的一個藝術世家。他自幼即展露其藝術天份,紀梵希 (GⅣENCHY) 於十歲時參觀巴黎萬國博覽會的服裝館之後,便決定
紀梵希 LOGO設計
成為一位時裝設計師。1945年,當時他還只是一個美術學校的學生,就開始在Jnoques Fath的工作室實習,之後又跟隨過Robert Piquet,Lucien Ldiong與Elss Schiaparelli等設計師。
對紀梵希 (GⅣENCHY) 而言,1952年2月2日是個重要的日子,因為他在這一天首度在巴黎推出個人的作品發表會。在這場以白色棉布為主,輔以典雅刺綉與華麗珠飾的時裝展中,他的創意才華令在場人士驚艷不已,同時也奠定了紀梵希 (GⅣENCHY) 在時裝界的尊崇形象。幾十年來此品牌一直以「優雅的風格」而著稱於世。
紀梵希於1989年開始涉足護膚及彩妝事業,希驥能讓所有的女人更漂亮。Givenchy除致力於男士紳士服裝及成熟典雅的女裝精品設計外,更從未停止過為女士增添美麗豐姿而進行的香水、護膚及彩妝用品的研發。
1988年,紀梵希被法國著名奢侈品集團LVMH所收購.
現任設計師是英國的著名設計師Alexander Mcqueen(亞力山大·麥奎因)。紀梵希(GiVechy)品牌曾獲金頂針獎、得軍團騎士榮譽、奧斯卡優雅大獎等獎項,憑借其獨樹一幟的優雅格調,在時尚界享有盛名,半個世紀以來持續不輟,紀梵希與奧黛麗·赫本的惺惺相惜,以及他所創造出的「赫本旋風」,並且與奧黛麗·赫本的忠貞不渝的友情也成為流行史上的一則佳話。他的4G設計風格——Gneteel(古典)、Grace(優雅)、Gaiety(愉悅)、Givenchy(紀梵希)更衍生在同名的彩妝保養品牌上,讓女人對他鍾愛不已。屬於紀梵希的美麗篇章一頁又一頁,精彩而動人。著名的「一字領」、「曳地碎花長裙」也都出自他的設計。
品牌標識
它的標記是4個「G」字母的變形組合,和黑體字的GⅣENCHY字樣堪稱Givenchy的金字招牌。
經典、高、時髦,這就是被稱為法國時裝界的紳士的Givenchy的風格所在。1952年,紀梵希這個品牌在法國正式誕生,它是以其創始人,第一位首席設計師休伯特.德.紀梵希(Hubert de Givenchy)命名的。幾十年來,這一品牌一直保持著「優雅的風格」,在時裝界幾乎成了「優雅」的代名詞。而紀梵希本人在任何場合出現總是一副儒雅氣度和爽潔不俗的外形,因而被譽為「時裝界的紳士」,直到1995年7月11日紀梵希在他的最後一次高級時裝發布會後宣告引退。
紀梵希的這台展示會是空前的,也是令人難忘的,「時尚、簡潔、女性化」——人們在他塑造的活潑而優雅的女性形象中重溫了這一品牌多年來的風格本質。
4G含義
Gneteel(古典)、Grace(優雅)、Gaiety(愉悅)、Givenchy(紀梵希)
品牌歷程
1927年,紀梵希出生在法國Beauvais的一個富有家庭,父親是礦山業主,家
紀梵希 女裝
里並不贊同年輕的紀梵希從事時裝事業,而是希望他能成為一名律師,但紀梵希堅定了自己的選擇。
1945年,畢業於巴黎藝術學校後,紀梵希涉足時裝界的第一份工作是為巴黎Jacques Fath設計室設計服裝,然後是Robert Piguet設計室。
1946年,與Lucien Lelong的助手皮爾.巴爾美(Pierre Balmain)和克里斯汀.迪奧(Christian Dior)一起為Lucien Lelong設計室工作。
1947年-1951年,一直為 Elsa Schiaparelli設計服裝。
1952年,創建「紀梵希工作室」(the House of Givenchy)。將自己的第一個系列命名為Bettina Graziani------法國的超級名模。簡潔的蟬翼紗上衣配棉質百褶裙,清新明朗。
Balenciaga被紀梵希視作良師益友,盡管紀梵希從未為其設計室工作過。
1953年,紀梵希開始為好萊塢電影明星設計服裝,並受到前所未有的歡迎。
兩個世界著名女性------奧黛莉.赫本(Audrey Hepburn)和傑奎琳.肯尼迪(Jackie Kennedy),演繹了紀梵希的經典設計風格:精緻高雅典範
當奧黛莉.赫本身著他設計的白色禮服出現在著名影片《情歸巴黎》(Sabrina)中時,紀梵希開始受到國際關注。從1953年延續到90年代,奧黛莉.赫本式晚禮服一直是紀梵希服飾的象徵與標志。
當約翰.肯尼迪總統遇刺後,世人注意到悲傷的肯尼迪家族都身著紀梵希服飾。傑奎琳.肯尼迪為葬禮專門訂購了一套紀梵希禮服,專程從巴黎空運過來。據說,當時紀梵希工作室存有肯尼迪家族每個女性的個人服裝樣碼。
1955年,紀梵希開始設計非配套穿女裝,並把奧綸纖維(聚丙烯腈短纖維)引入女子高級時裝。
1982年,紀梵希在紐約時裝工學院舉辦30年回顧展。
1988年,紀梵希因為財經原因,將自己的商業轉讓給了路易.威登(LVMH)集團,但自己一直擔任「法國紀梵希設計室」首席設計師,直到1995年退休.
1992年,紀梵希在巴黎凡爾賽宮舉辦40年回顧展。
1995年末,英國設計師約翰.加里亞諾(John Galliano)接替於貝爾·德·紀梵希擔任「紀梵希設計室」首席設計師。為紀梵希設計的第一個系列中,他將自己的奢華的晚禮服設計風格
紀梵希女裝2
加入了紀梵希的經典設計,並為法國高級時裝界注入了一種全新的競爭與創新意識。
1996年10月,加里亞諾轉入克麗絲汀.迪奧(Christian Dior)設計室,設計師吉安費蘭科.費雷(Gianfranco Ferro)接替其位置。
緊接著是英國設計師亞歷山大.麥克奎思(Alexander McQueen)加盟,1997年---1999年的紀梵希時裝展上的服裝,均由麥克奎恩設計。
於貝爾.德.紀梵希喜歡收集路易十四時代藝術風格的古典傢具。
編輯本段發展歷史
20世紀50年代,好萊塢經典女星Audrey Hepburn與時裝設大師Hubert de Givenchy的完美組合締造了時裝史上一段深入人心的佳話,其中以影片「Breakfast at Tiffany」中各種小黑裙造型最登峰造極。Givenchy美妝繼承精緻的法國風情,令品脾始終在美容界佔有一席之地。
Givenchy時裝屋涎生於1952年,以瀟灑精緻走紅巴黎。與Audrey Hepburn的銀幕合作替這個法國品牌撞出美式優雅,向她致敬的L'Interdit香水亦推動了品牌於1957年正式進軍香水界。1981年被Veuve Cliquot香檳公司收購後,母公司又與法國Louis Vuitton合並,1988年開始,在全球最大的精品集團LVMH旗下運作,並於1989年推出彩妝系列Givenchy Beauty及護膚系列Swisscare for Givenchy。
整個90年代,Givenchy品牌(彩妝/護膚/時裝)都在尷尬中掙扎。直到彩妝創意總監Nicolas Degennes以「沒有規則、沒有限制」的色彩理念,再結合彩光技術突破禁忌,賦予品牌一個亮麗目眩的新生,4G標記重新成為摩登代表。同時,在以服務豪華酒店頂級美容中心為主的Givenchy Spa研究開發下,護膚系列開始走高科技醫學美容路線,再度獲業界重視。[1]
Givenchy 2013春夏巴黎時裝秀(20張)
編輯本段品牌特色
以華貴典雅的產品風格享譽時尚界三十餘年的Givenchy,一直是時裝界中的翹楚。Givenchy的4G標志分別代表古典 (Genteel)、優雅 (Grace)、愉悅 (Gaiety)以及Givenchy,這是當初法國設計大師Hubert de Givenchy創立Givenchy時所賦予的品牌精神。時至今日,雖歷經不同的設計師,但Givenchy的4G精神卻未曾變動過。
要看Givenchy的設計,可從經典美女奧黛麗·赫本身上反映出來。Givenchy與奧黛麗·赫本相識於1953年,從單純的主顧關系,因為相互欣賞彼此的才華而進展成好朋友。隨
紀梵希男裝
後四十年的時間里,Givenchy不但為赫本設計日常衣飾,同時也負責設計赫本在電影中所穿的服裝,包括《羅馬假日》、《珠光寶氣》、《甜姐兒》與《偷龍轉鳳》等。
而1957年推出的L'lnterdit香水更是特別為赫本設計的。Givenchy那種華貴典雅的風格,或多或少是其個性的反映。爽朗謙和,再加上法國人的浪漫深情,令Givenchy贏得「服裝界彬彬紳士」的美譽。他曾說:「真正的美是來自對傳統的尊重,以及對古典主義的仰慕」,這句話也准確地描繪出他是一個完美主義者,也是其設計的精髓。
編輯本段相關產品
皮具,領帶、領帶夾、眼鏡、配飾、香水、打火機等。(著名的香水有:Amarig
紀梵希眼鏡
e愛慕『1991年』、Organza女神『1996年』、Very Irresistible Givenchy粉紅魅力『2003年』、Ange Ou Demon魅幻天使『2006年』 、迷霧花園『2009年』、粉紅美麗限量版『2009年』)
編輯本段服裝介紹
紀梵希一直被視為優雅、高貴、精緻的象徵。繼承了這一品牌享有盛譽的傳統設計風格,2005年春夏季男裝系列在設計中更加入了新的元素:現代而自信的男子氣概。採用別致的面料和精緻的製作工藝,重現當代意味的男裝設計成型,並全部系列採用黑色、淺藍色和灰色系色調,以純粹明亮的夏日白色作點綴;襯里則採用單一、明亮、濃烈的暗紅色,傳遞出紀梵希持久不變的精緻優雅氣質。
麗芙·泰勒在《指環王》中的精靈公主。一身曳地黑色露背Givenchy晚裝、黑發濃密、眼球幽藍的泰勒像是偷來的美人。一切都是那麼的完美,也是每個女子都希望的,希望自己也像泰勒那樣的美麗。
以華貴典雅的產品風格享譽時尚界三十餘年的紀梵希,一直是時裝界中的翹楚。Givenchy的品牌風格在奧黛麗 赫本身上得到了充分展現。從紀梵希進入中國以來,已經贏得了萬千女性消費者的青睞。日前紀梵希又與國內新興的高品質家紡和生活用品網上商城「優雅100」進行品牌合作,未來雙方將在一起為中國女性營造更多優雅和舒適的生活態度。[2]
❻ 從考拉的衣服就能看出,他有多愛這個女兒
幼兒各階段的思維發展有些什麼特點。發展心理學把幼兒思維分為:直覺行動性思維、具體形象性思維、抽象邏輯性思維三大階段。
形象性表現在幼兒在理解事物是依靠頭腦中的形象來思維,在大部分幼兒頭腦中,兔子總是「小白兔」,老奶奶總是「白頭發」。
3.抽象邏輯思維(5-7歲)是依靠詞或數字元號所標志的概念來進行的思維,思維的問題是以抽象的概念呈現的,解決問題的方式也是藉助概念、判斷和推理的,這是高級思維形式,真正的人類思維方式。准確來說在幼兒期,都只是抽象邏輯思維的萌芽。
德國人非常注重抽象邏輯思維學習。和中國不少父母相反,他們似乎並不主張年幼的的孩子必須掌握多少詞彙,或背誦多少首詩歌;他們認定,注意培養孩子擁有初步的抽象思維能力,一定會給他以後的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礎。
❼ Armsterdam的中文
阿姆斯特丹
荷蘭即指荷蘭王國的歐洲部分。西、北兩面瀕北海、東臨德國、南接比利時。荷蘭從南到北長約300公里、從東到西寬約200公里。面積為41526平方公里,稍大於比利時,為德國的九分之一。荷蘭因位居歐陸理想位置,素有"歐洲大門"之稱。
阿姆斯特丹是荷蘭首都,荷蘭最大的城市和第二大港口,人口約70萬。中世紀初這里還是個漁村,1926年才建市。19世紀初成為荷蘭王國的首都。16世紀前荷蘭長期處於封建割據狀態。16世紀初受西班牙統治,在此之前,無統一歷史。1566年發生資產階級革命。1568年爆發延續80年的反抗西班牙統治的戰爭。1581年宣布脫離西班牙獨立。17世紀初開始成為海上殖民強國。1795年法軍侵入。拿破崙失敗後,1815年成立荷蘭王國。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保持中立。第二次世界大戰初雖宣布中立,但仍遭德軍突然侵略。1949年參加北大西洋公約組織。1958年加入歐洲共同體。
荷蘭是一個著名的旅遊國度。它被稱之為風車王國,花卉之國,它由風車、木屐、鬱金香所串起的如織美景,帶給人們無數的夢幻與想像。任何時候都是遊玩阿姆斯特丹的好季節。夏天當然是大多數人理想的時間,人們都從房子里跑出來聚會或玩耍,露天音樂會也在公園里開演,整個城市因而充滿了勃勃生機。冬天呢,雖說天氣嚴寒,但相對而言遊客也少了很多,所以住宿會好找許多,各處的旅遊價格也會相應低廉,對於生活在中國南方的朋友來說,也不失為一個看冰的大好機會。來到荷蘭,只需到阿姆斯特丹一游,就可將從古典到現代的「各式各樣的荷蘭」盡收眼底。景點:贊斯堡,西教堂,王宮,阿姆斯特丹歷史博物館,性博物館,梵高美術館。
①荷蘭首都。荷蘭王國的首都阿姆斯特丹(Amsterdam)位於艾瑟爾湖西南岸,人口73.5萬(2003年)。阿姆斯特爾河從市內流過,從而使該城市成為歐洲內陸水運的交匯點。
阿姆斯特丹是一座奇特的城市。全市共有160多條大小水道,由1000餘座橋梁相連。漫遊城中,橋梁交錯,河渠縱橫。從空中鳥瞰,波光如緞,狀似蛛網。市內地勢低於海平面1—5米,被稱為「北方威尼斯」。由於地少人多,河面上泊有近2萬家「船屋」。過去,城市的建築幾乎均以塗了黑柏油的木樁打基,以防沉陷。王宮的地基使用了13659根木樁。
「丹」,在荷蘭語中是水壩的意思。是荷蘭人築起的水壩使700年前的一個漁村逐步發展成為今天的國際大都市。16世紀末,阿姆斯特丹已成為重要的港口和貿易都市,並曾於17世紀一度成為世界金融、貿易、文化中心。1806年,荷蘭將首都遷到阿姆斯特丹,但王室、議會、首相府、中央各部和外交使團仍留在海牙。
阿姆斯特丹是荷蘭最大的工業城市和經濟中心,擁有7700餘家工業企業,工業用鑽石產量佔世界總量的80%。此外,阿姆斯特丹還擁有世界上最古老的證券交易所。
阿姆斯特丹是荷蘭第二大港。港口完全實現了現代化。港內外交通運輸十分發達。
鮮花是荷蘭重要的出口商品。位於阿姆斯特丹西南郊的阿斯梅爾花卉市場是世界上最大的花市,花卉銷往100多個國家。
阿姆斯特丹人居水上、水入城中,人水相依,景自天成。獨特的景觀使阿姆斯特丹的旅遊業十分發達,
阿姆斯特丹又是歐洲文化藝術的名城。全市有40家博物館。國家博物館收藏有各種藝術品100多萬件,其中不乏蜚聲全球的倫勃朗、哈爾斯和弗美爾等大師的傑作。市立現代藝術博物館和梵高美術館以收藏17世紀荷蘭藝術品而聞名,梵高去世前兩天完成的《烏鴉的麥田》和《吃馬鈴薯的農夫》就陳列在這里。
1994年,阿姆斯特丹與北京結為友好城市。阿姆斯特丹是荷蘭的首都,黃金時代的原貌多有保留,幾乎是一座活的博物館。美麗的運河交織出「水都」風光,林立的博物館囊括荷蘭所有知名畫家的作品。古典音樂殿堂--國家音樂廳里的演出更是不容錯過。
阿姆斯特丹顯得古老而極有味道。所有三層和四層的小樓房被藍色、綠色和紅色精心地裝飾著,可愛得就象假的一般。這些玩具一般的樓房的門,是那麼的狹小,僅能容得一個人走進。古時此地有一條奇怪的法律,門越大交納的稅就越多,無奈的人們只好將門盡量做小,卻把窗戶做得很大,傢具什麼的都從窗口吊運進出。所有小樓房的頂部,都有數個伸出來的鐵鉤子,以固定吊運物品所用的繩索。
密密的水道又將這些可愛的街巷一塊一塊地分割開來,成群的海鷗在水道和樓房間飛舞,欺負著在水裡覓食的鴨子,仿若北方的威尼斯。
主要景點
國家音樂廳(Concertgebouw,Concertgebouwplein 2-6):國家音樂廳是阿姆斯特丹國家音樂廳管弦樂團的根據地,演出季節自9月到次年6月。購票處在萊茲廣場的旅遊服務處、阿姆斯特丹旅遊服務處或該樂團辦公室。
音樂劇院(Muziek Theater,Amstel 3):音樂劇院是荷蘭國立歌劇院與國家芭蕾舞團所在地。是一座現代化的圓形劇場,與阿姆斯特丹市政府為鄰。
荷蘭賭場(Holland Casino, Max Euweplein):需帶護照,不得作弊。營業時間為每天13:30-3:00,門票為荷幣5元。
麗錦秀(LIDO,Max Euwiplein):麗錦秀是模仿巴黎麗都晚餐秀。
王宮(Koninklijk Paoeis, Dam):1655年興建時作為阿姆斯特丹市政府,現在則為王室迎賓館。
西教堂(Westerkerk/toren, Prinsengracht 281):進教堂免費。登塔參觀須參加每小時一次的導游團。塔高85公尺,需步行上樓。從塔上可一覽阿姆斯特丹全景,值得一看。
海尼根啤酒博物館(Heineken Brouwerij, Stadtouderkade 78):海尼根啤酒博物館1988年以前是生產啤酒的工廠。跟隨導游參觀約需一個半小時。參觀後可無限量暢飲啤酒,是一項頗受歡迎的行程。
考斯特鑽石廠:考斯特鑽石廠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鑽石廠,維多利亞女皇皇冠上的鑽石便是在這里切割打磨出來的,光憑這一點,就足以讓所有的女人興奮不已了。
凡·高博物館(Rijksmuseum Vincent van Glgh P. Potterstraat 7):凡·高博物館在考斯特鑽石廠的附近。凡·高博物館門票較貴,但物有所值,此處收藏了凡·高的許多名作,如「向日葵」、「罌粟花」、有耳朵的和沒有耳朵的自畫像,以及他生命中最後一年中所作的四幅油畫;但並不是所有的作品,那幅無以倫比的「繁星之夜」便不在此處。博物館中還有許多其他人的畫作展出,都是歷史上「荷蘭畫派」的代表作。這些油畫和凡·高的早期作品一樣,陰暗晦澀,彷彿失掉了所有的色彩。想起荷蘭天空中一直陰雲密布,所以也無怪乎這些油畫是那樣的陰暗。後人曾推斷凡·高是在服了一種致幻的葯物之後才畫出了後期的那些作品,現在想來這種推斷也是有道理的。在荷蘭的陰雲籠罩下能畫也那麼明亮的色彩,還真有些不可思議呢。
此外,阿姆斯特丹一些有名的游覽景點還有:阿姆斯特克林博物館(Amstelkring Museum,O.Z.Vooburgwal 40)、荷蘭海洋博物館(Nederlands Scheepvaart Museum, Kattenburgerplein)、安妮之家(Nmme Frankguis Prinsengracht263)、阿姆斯特丹歷史博物館(Amsterdams Historisch Museum,Kalverstraat 92)、市立現代美術館(Stedelijk Museum of Modren Art,P.Potterstraat 13)等。
②美國紐約州的工業城市。位於莫霍克河畔,伊利運河附近。人口2.1萬。最早居民多來自荷蘭,故以荷蘭城市阿姆斯特丹命名。1825年伊利運河開鑿後,發展迅速。1831年建鎮。1855年建市。工業以輕工業為主。有規模很大的地毯、毛毯廠,還生產手套、襯衣、紐扣、紙盒等產品。有歷史建築物蓋·帕克庄園(1766年),現已作為保存印第安人和殖民時代文物的陳列館。
The Amsterdam阿姆斯特丹
非常稀有全黑鑽石Amsterdam,33.74 carats,145光瓣面,由一顆55.85 carat原石切成。此全黑鑽石Amsterdam發現於南非。到2001年全黑鑽石Amsterdam被放於倫敦佳士得拍賣公司(Christie's London)拍賣,拍賣價為2,000 USD。成為全世界最高拍賣價黑鑽石。它的主人特根(D.Drukker)將它公開在歐洲鑽石協會(European Diamond Council)展出,以紀念阿姆斯特丹700周年。
荷蘭王國的首都阿姆斯特丹(Amsterdam)位於艾瑟爾湖西南岸,人口73.5萬(2003年)。阿姆斯特爾河從市內流過,從而使該城市成為歐洲內陸水運的交匯點。
阿姆斯特丹是一座奇特的城市。全市共有160多條大小水道,由1000餘座橋梁相連。漫遊城中,橋梁交錯,河渠縱橫。從空中鳥瞰,波光如緞,狀似蛛網。市內地勢低於海平面1—5米,被稱為「北方威尼斯」。由於地少人多,河面上泊有近2萬家「船屋」。過去,城市的建築幾乎均以塗了黑柏油的木樁打基,以防沉陷。王宮的地基使用了13659根木樁。
「丹」,在荷蘭語中是水壩的意思。是荷蘭人築起的水壩使700年前的一個漁村逐步發展成為今天的國際大都市。16世紀末,阿姆斯特丹已成為重要的港口和貿易都市,並曾於17世紀一度成為世界金融、貿易、文化中心。1806年,荷蘭將首都遷到阿姆斯特丹,但王室、議會、首相府、中央各部和外交使團仍留在海牙。
阿姆斯特丹是荷蘭最大的工業城市和經濟中心,擁有7700餘家工業企業,工業用鑽石產量佔世界總量的80%。此外,阿姆斯特丹還擁有世界上最古老的證券交易所。
阿姆斯特丹是荷蘭第二大港。港口完全實現了現代化。港內外交通運輸十分發達。
鮮花是荷蘭重要的出口商品。位於阿姆斯特丹西南郊的阿斯梅爾花卉市場是世界上最大的花市,花卉銷往100多個國家。
阿姆斯特丹人居水上、水入城中,人水相依,景自天成。獨特的景觀使阿姆斯特丹的旅遊業十分發達,
阿姆斯特丹又是歐洲文化藝術的名城。全市有40家博物館。國家博物館收藏有各種藝術品100多萬件,其中不乏蜚聲全球的倫勃朗、哈爾斯和弗美爾等大師的傑作。市立現代藝術博物館和梵高美術館以收藏17世紀荷蘭藝術品而聞名,梵高去世前兩天完成的《烏鴉的麥田》和《吃馬鈴薯的農夫》就陳列在這里。
1994年,阿姆斯特丹與北京結為友好城市。
圖書《阿姆斯特丹》
譯者: 王義國
作者: 伊恩·麥克尤恩
簡介 ······
這是一部絕妙的黑色喜劇。報社主編弗農和作曲家克萊夫是一對老朋友,事業上如日中天。有感於雙方的前情人莫利臨死前所遭遇的疾病與屈辱,他倆訂下一項協定:當一方不再能有尊嚴地活下去時,對方有義務結束其生命。然而,隨著兩人相繼在事業上受挫,這對老朋友之間產生齟齬,他們的協定也就變成了一場相互謀殺。最後,兩人為人性中最黑暗的慾望所驅使,不約而同地在阿姆斯特丹用安樂死結束了對方的性命。本書以其傑出的技巧,以及對當代英國的道德與公眾生活的深刻洞察,而榮獲1998年布克獎。
譯 序
伊恩·麥克尤恩是英國小說家、劇作家,1948年出生於英格蘭的奧爾德肖特,畢業於布萊頓的薩賽克斯大學,後在東安吉利大學獲碩士學位。一度投身於六十年代的反文化運動,後來對這一反理性主義的文化思潮感到厭倦,於1974年在倫敦定居下來。他性格剛毅,思維敏捷,具有孜孜不倦的探求精神。作品多為短篇小說,內容大都離奇古怪、荒誕不經,有「黑色喜劇」之稱。許多作品反映性對人的主宰力量以及人性在性慾作用下的扭曲。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說集《先愛後禮》(First Love, Last Rites,1975)、《床笫之間》(In Between the Sheets,1978),小說《水泥花園》(The Cement Garden,1978),戲劇《模仿游戲:電視劇三部》(The Imitation Game: Three Plays for Television,1981)、《陌生人的慰藉》(The Comfort of Strangers,1981)。其中《先愛後禮》獲1976年毛姆文學獎。《阿姆斯特丹》是他1998年出版的一部新作,獲該年度第三十屆布克小說獎,標志著他的創作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峰。
一部好評如潮的小說
《阿姆斯特丹》一問世,即好評如潮。《多倫多明星日報》載文說,「本年度布克獎的獲獎作品,是一部描寫英國人的虛榮的迷人的小小黑色喜劇。……如同所有具有喜劇特點的優秀小說一樣,不祥的後果迅速而又戲劇性地接踵而來——作為喜劇的精髓的縝密構思,成了麥克尤恩的一種專長。其結尾就像精彩的舞台鬧劇的劇終一樣干凈利落。」
加拿大的《環球郵報》載文說,「這是對當前英國的生活方式和道德的一個粗野、乖張的諷刺。……入木三分。……回味無窮。是描寫現代英國的道德衰退的一部粗野的黑色喜劇。」
《國民郵報》載文說,「這是一部精心創作的小說。優秀的諷刺作品是難覓的……然而,《阿姆斯特丹》是這種文學類型的一部小小的傑作。麥克尤恩具有一種非凡的嫻熟技巧,能把人性中使人不愉快的方方面面表現得滑稽可笑。」
《蒙特利爾報》載文說,「這是對二十世紀末那種既助長自負又嘲弄野心的虛榮所作的一種聰明、辛辣而又完全能從中得到樂趣的檢查。」
美國的《出版家周刊》載文說,「麥克尤恩是一個具有令人信服的天賦的作家……他以流暢的敏捷和帶有諷刺意味的機智編織著情節。這是對倫理問題所做的一個既尖刻又聰明的探索。」
英國的《泰晤士報》載文說,「麥克尤恩是一位傑出的小說家,對隱藏在嚴峻外表下的語言的把握罕見而又細膩。……那是一種真正有獨創性的表達。」
《金融時報》載文說,「冷嘲熱諷,構思巧妙。它以梅傑政府後期為時代背景,對道德和體製作了扭曲、聰明、有時又令人激動的諷刺。書中的《法官報》酷似《泰晤士報》,《法官報》所乾的傻事構思得引人發笑。……而在克萊夫·林利的身上,麥克尤恩勾勒出了現代藝術家的一幅尖銳得絕妙的肖像。……麥克尤恩的散文就像克萊夫·林利的音樂一樣,具有絕對的音高。……《阿姆斯特丹》是一部短小的、反常出格的小說,但有著一部篇幅長得多的書的分量,有關英國的道德和公眾生活,它所告訴我們的比同時代的任何一部小說或者非小說類寫實文學作品都要多。」
英國的《衛報》載文說,「一部非凡的諷刺之作。……在尋求根絕我們最黑暗的慾望的過程中,麥克尤恩沒有讓一塊石頭不被翻出來……他的最大的技巧,是在人物塑造中展現出了種種微妙之處——友誼的持續,靠的是權力和競爭;職務政治中毫無意義的勝利或者失敗,是在一種虛偽而又快活的氣氛中獲得的;而戀愛、友誼和婚姻,則從未能達到真正的結束。」
引語羅列了出來,也就無需我多言。從上述評論中,讀者朋友自會看出,這是一本分量有多麼重的書。
作者簡介 ······
麥克尤恩的小說以黑色喜劇著稱。何謂黑色喜劇?這是批評家們對麥克尤恩的概括,既是批評用語,也就不是三言兩語能說得清楚的。不過上面所引的《多倫多明星日報》上的話,倒可以給我們提供些許線索。從中可以看出,所謂黑色喜劇,就應該有喜劇色彩,不過戲劇性地表現出來的,卻是不祥的後果。就《阿姆斯特丹》而言,它以一個人的葬禮開始,又以兩個人的死亡結束,而導致他們死亡的一連串事件又令人扼腕嘆息。因而可以認為,所謂黑色喜劇,主要是側重表現手法而言,如果不為術語所累,乾脆把它看做悲劇,反而更能說清楚問題。因為不論怎麼闡釋,就內容而言,小說中所展示的都是人性中最黑暗的慾望所導致的悲劇。
在小說正文開始之前,作者引用了英國詩人兼評論家奧登的兩句詩,畫龍點睛地點明了本書的主題:兩個朋友都是由於自己的錯誤而死去的。
小說的開始是一個葬禮,人們到殯儀館與莫利·萊恩告別。參加葬禮的自然有莫利的丈夫喬治·萊恩,還有莫利生前在不同時期的情人:作曲家克萊夫·林利,報社主編弗農·哈利戴,以及外交大臣朱利安·加莫尼。其間克萊夫無意發現,在他與莫利同居之前,她才十六歲的時候,似乎就已經與一位「垮掉的一代」詩人哈特·普爾曼有曖昧關系。
哈特可以不論。克萊夫和弗農雖然先後與莫利有情人關系,但他們是好朋友,而在莫利結婚以後,他們三人仍保持朋友關系。莫利和克萊夫曾經真心相愛,但她最終嫁給了喬治。雖然克萊夫和弗農都瞧不起喬治,但喬治能娶莫利,自然有他的優勢:他是一位有錢的出版商。
莫利是美女加才女。她非常聰明,這從她婉言拒絕克萊夫的求婚就可以看出。她趣味高雅,有非同一般的藝術鑒賞力,作為音樂家的克萊夫也不能不佩服她對音樂見解高明。然而由於患有腦死亡,也就是大腦皮層死亡,莫利在死前已經喪失了意識。這在克萊夫看來,是受盡了屈辱,應該很痛苦。
這只是克萊夫的想當然。這里有一個悖論:莫利既然已經喪失了意識,也就自然意識 不到受屈辱,感覺不到痛苦。可以說,是旁觀者以為當事人痛苦,而當事人其實並不痛苦,或者說,當事人是否真的痛苦,永遠是個謎,因為如果知道自己痛苦,那麼也就沒有喪失意識。只可惜,克萊夫並沒有想到這一層。
弗農也認為,她是寧可自殺,也不願有這樣的下場。從她的性格來看,她是會這樣做的。可是在喪失意識之前,她又不可能想到自己會有這樣的下場;即使她想到會有這樣的下場,即使她想在這種下場到來之前自殺,她也無法確定自己會在哪個時刻喪失意識,也就無法在喪失意識前的一剎那結束自己的生命。
當然,不是每一個人都會有這樣的下場,但也應該承認,每一個人都有可能有這樣的下場。
從這一點來說,關心死,也就是關心生。但生活的另一個悖論就是,越關心死,也就越找不到出路,也就越痛苦。相形之下,放下生死反倒顯得是沒有辦法的辦法——死的時候怎麼樣,也就隨它去吧。
可是克萊夫卻做不到放下生死。克萊夫是藝術家,藝術家的特點就是敏感。莫利是否痛苦我們不得而知,但他所認為的莫利的痛苦卻確實使他痛苦。他不堪忍受那種屈辱和痛苦,決定在有尊嚴的生活不再成為可能的時候,就自己了結自己。可是真到了那一天,他連意識都喪失了,又怎能自我了斷呢?真是不知如何是好。
他只有求助於他最好的朋友,也是老朋友,弗農·哈利戴。無獨有偶,弗農此時也產生了對死亡的感覺。他經過思考以後,決定同意在那個時刻到來的時候,幫助克萊夫結束生命——條件是,如果他也到了那個時刻,克萊夫也應該幫助他結束他的生命。他們達成了君子協定。
當時他們的事業正如日中天。克萊夫是著名作曲家,弗農是報社主編。兩人都頗為自負。克萊夫正受命創作一部千禧年交響樂,他為英國沒有貝多芬這樣的音樂天才而感慨萬分,內心之中,可以說是以英國的貝多芬自居。弗農主政報社,根本沒有把他的同行看在眼裡,作為新聞界人士,他有時甚至認為他有可能改善國家的未來。在這樣的時刻,居然想到死亡,想到要妥善安排自己的死亡,豈不奇怪?
其實一點也不奇怪。他們這是陷入了中年危機。人到中年,固然業務熟練,經驗豐富,但致命的是,精力也不濟了。克萊夫在年輕的時候,高朋滿座,豪情萬丈,現在卻離群索居,這雖然有心情變化的原因,但沒有精力應付也不能不說是一個根本的原因。他雖然享有「大師」的聲譽,但創作出來的樂曲不是對他年輕時作品的重復,就是對他人(如貝多芬)的模仿,原因也很簡單,他的創作力已經枯竭了,再也沒有年輕時的那種靈感了。弗農也是一樣,報社裡的事情,已搞得他焦頭爛額。
他們都才華橫溢,他們都在拼搏,但他們所欠缺的,卻是一種較為合理的人生態度。在這個時候,他們最需要得到指導,但又無人對他們進行指導。他們都身心交瘁,已經到了生命力的臨界線。等到他們意識到自己太累了的時候,已經太晚了。這是中年人的悲劇。
他們在各自的創作和工作當中,都遇到了傷腦筋的事情。他們均有現代人的常見病——強迫性神經質,無法自我排遣。他們只好找最好的朋友一吐衷腸,希望能得到對方的理解。朋友的作用,是任何人都無法取代的。
但事與願違,他們的彼此傾吐,非但沒有得到對方的理解,反而使得他們彼此交惡。他們發現,他們雖然是多年的好朋友,卻原來彼此並不了解對方。他們都是「精英」,但又都具有了精英們難免的那些弱點——虛榮,以及伴隨著虛榮的自負。
後來,由於陰差陽錯,由於誤解,也由於彼此事業上的失敗,他們反目成仇,由最好的老朋友變成了不共戴天的敵人,直到欲置對方於死地。
人性真是最難以捉摸的東西。人在遭遇挫折的時候,不是遷怒於敵人,而往往是遷怒於朋友,或者親人;人可以寬恕敵人,卻不能寬恕朋友、親人。人世間的許多悲劇,也就由此產生。
當克萊夫和弗農欲置對方於死地的時候,他們也就為人性中最黑暗的慾望所驅使,悲劇也就不可避免了。所以,他們不謀而合,都決定在阿姆斯特丹採用安樂死了結對方的生命。不過在故事發生的時候,安樂死在荷蘭也尚未合法化,對安樂死的實施,也是作為一個醫學丑聞在報紙上披露出來的。克萊夫和弗農都受到那個丑聞的啟發,不約而同採用安樂死殺死了對方。這就與他們原先的「君子協定」背道而馳,由當初的幫助對方免受死亡前的屈辱或者痛苦,變成了彼此之間的謀殺。他們身上的那種人性中最黑暗的慾望,終於導致了悲劇的產生。兩人同時離開了人世。他們終於沒能渡過中年的危機。
這是悲劇,但又是以黑色喜劇的手法表現出來的。我們姑且可以把克萊夫、弗農和喬治看做情敵。莫利真心愛著克萊夫,也包括弗農,但從未想到要嫁給他們;克萊夫和弗農鄙視喬治,但莫利卻嫁給了喬治,雖然喬治從未獲得她的心。在莫利的葬禮上,喬治顯得很尷尬,因為他得忍受莫利的前情人的眼色。現在他的情敵都死了,他可以堂而皇之地為莫利舉行紀念儀式了,雖然他很清楚他與莫利的婚姻是怎麼一回事。而且,在弗農的遺體尚未安葬之時,他已經打算和弗農的遺孀——一個以前相當放盪的女人——約會了。單就結尾而言,悲劇已經變成了鬧劇,也就使整部作品成了黑色喜劇。
❽ 世界上有哪些時間差錯的經歷
有一種奇怪的經歷,它很可能是一種時間差錯,與來自洛克斯漢姆所報告的眾多的經歷相類似,它與來自於薩默塞特郡伊爾敏斯特的約翰和克麗斯廷·斯維恩以及他們的兒子有關。在漢普夏郡新森林的比留修道院附近,他們正驅車沿著一些僻靜的小道前進,尋找野餐地點,這時候看到一個奇怪的、被霧籠罩的湖泊,湖中央有一塊石頭。在這大石頭里。有一把劍,幾乎與亞瑟王傳奇中的那把完全一樣,很自然,他們首先想到的是,它是亞瑟王的某種紀念物。盡管他們尋找了許多年,但一直未能再一次發現那個湖泊。
薩里郡的帕福德教堂是另一處好像發生了時間差錯的地方。塔雷爾·克拉克夫人是有關的目擊者,在一個星期天夜間,她正在去做晚禱的路上,這時候,那條現代的馬路好像變成了鄉間小道。她清晰地回憶道,一個著裝好像中世紀農民的男人,禮貌地讓到一邊,讓她過去。然後她發現,她的穿著好像一個尼姑。當這段經歷結束時,她又回到自己的「正常」時間,好像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過。
帕福德教堂曾經與附近的一所修道院有關系,而且比大多數教堂幸運的是,它得以從亨利八世的劫掠中倖存下來。
在塔雷爾·克拉克夫人奇特經歷的幾周之後,她來到了帕福德教堂,在那兒,唱詩班正在演唱某種奇特的素歌。在他們唱歌的時候,她感到教堂本身在經歷著像公路一樣的奇特過程。尖頭窗、土地面以及石頭祭壇使它呈現了早期中世紀的面貌。她看到了一隊身穿褐色長袍的僧侶們,他們唱著現代唱詩班幾秒鍾之前剛唱過的同一首素歌。在她來說,她好像當時不知怎的來到了教堂的後面,而不再參加歌唱了。奇怪的經歷消失了(就像洛克斯漢姆現象對其目擊者所呈現的那樣),一切又都回到了20世紀的正常狀態。
這些怪誕事件引起塔雷爾·克拉克夫人的好奇,她開始調查村莊教堂的歷史。就她所知,鄰近的紐瓦克僧侶可能穿的是黑色服裝,而不是褐色的。然而,記載顯示,在1293年,來自威斯敏斯特修道院的身穿褐袍的僧侶被授權使用帕福德小教堂。
科林·艾靈和約翰·英格蘭是熱心而有經驗的金屬鑒別器使用者,他們特別奇怪的時間差錯經歷在1997年英國4頻道的「福廷電視」節日中播出。在一個寧靜的秋天晚上;他們正在一處2000英畝的鄉村地上工作,開始時喝著茶,吃著快餐,然後,出發去探險。科林取了一個對角線路線穿過大地,而約翰則繞著邊緣走。那是一個有重大發現的夜晚。科林找到了一枚裘力斯·凱撒時期的迪納里厄斯銀幣,它屬於共和時期,還有幾枚羅馬銅幣,照後是另一枚迪納里厄斯銀幣,是儒提列斯·弗來克斯時期的,他們還發現了幾件古代製品,他們不能確認這東西的精確質地,還有一支羅馬標槍的尖頭,上面刻有「尼格爾」的名字。
緊接著,他倆聽見了急馳的馬聲朝他們而來。為了安全起見,他們向相反的方向跑去,他倆聽到了這些馬正好經過他們剛才站著的地方。科林和約翰都清清楚楚地聽到了賓士的馬聲,但連個馬影都沒有見到。
他們不可思議地被這經歷弄蒙了,並且懷疑他們是否還在開始搜尋的地方。他們把這個地方叫做「石頭地」,這是因為有一堆石頭堆在一個角落裡。
真正使他們困惑的是,在他們前面四十米的地方,突然莫名其妙地出現了似乎是緊密捆紮的而又不能穿透的樹籬,大約3米高。他們小心地靠近它,並靠著它的邊,沿著它走了近100米,之後他們找到了回到自己汽車的路。
當曙光到來之時,他們去尋找馬蹄印和那奇怪的防護樹籬。沒有馬蹄印,沒有防護籬笆。可是兩個人都能清晰地辨認出他們自己的腳印,並且他們看到了不得不繞著障礙物走的他們的腳印,而這個障礙此時已消失了。
麥克·斯托克斯是什魯斯伯里的尤利豪斯博物館的考古專家。後來,他鑒別了科林和約翰在標搶尖頭附近發現的製品,它們是羅馬騎兵隊的部分用具。約翰和科林聽到羅馬騎兵巡邏隊離開他們的軍事城堡的聲音了嗎?「石頭地」中神秘的障礙物是那個古代羅馬防衛地的一部分嗎?標槍尖頭上的名字「尼格爾」是尼格勛斯的縮寫嗎?他是未被看見的穿越時間奔跑的羅馬騎兵隊的一員嗎?
安妮·梅夫人,一位來自諾里奇的學校教師,正在與她丈夫在因弗內斯度假,他們在那兒研究著銅器時代的克拉瓦凱爾恩斯,這是一個由三個墳墓組成的小墓群。在他們結束旅行時,梅夫人在其中的一塊石頭上稍事休息,就在這里,她明顯地經歷了洛克斯漢姆和帕福德那樣的時間差錯。她看到有長長黑發的一群人,穿著粗製的短袖寬大外飽和有丁形吊襪帶的褲子。他們正拖著一塊巨大的石頭。就在這時候,一群旅遊者進入這個地方,一切又都恢復了正常。
瓊·福曼是《時間面具》一書的作者,這是一部有趣的研究時間差錯的著作。實際上,在她參觀德比郡海頓禮堂的時候,她自己親身經歷了一次時間差錯。她看到四個孩子在禮堂大院的石階上高興地玩耍著。最大的是一個九或十歲的女孩,有著漂亮的披肩長發。她穿著一件稍綠的灰色絲綢套裙,裙上有一個引人注目的花邊領子,帶著一頂白色的荷蘭式帽子。瓊開始只能看見她的背影,可是時間差錯經歷快結束時,女孩轉過身來,她的臉可清楚看見。她有著輪廓明顯的面貌,一個寬下巴和一隻上翹的鼻子。當研究者靠近這群人時,他們全都無影無蹤了,好像幾乎稍微動一下,瓊便在漫不經心中關掉了使孩子們出現的奇怪的長期電流開關。
在禮堂內,為了找到她所見到的孩子們的肖像,特別是年齡最大的,有著明顯的清晰臉龐的那個女孩照片,瓊找尋了所有地方。她發現了一張照片。稍綠的灰色套裙是同樣的,帽子也是,帶花邊的領子也是。這個女孩被認了出來,她是格雷斯·曼納斯女士,她幾個世紀前與海頓禮堂有關系。
一些所謂的時間差錯和類似的「體外」經歷是非常有戲劇性的,以至於它們幾乎具有城市裡神秘軼事的可疑特色,但是當其中的一件事情與文獻資料名稱和地點緊密聯在一起時,其影響是巨大的。在英國薩福克郡,當我們正在給「羅埃斯托夫特科學和文學會」做題為「未解釋的現象」講演時,一個名叫A·M·特納的聽眾,給我們講了有關他曾祖父的以下情況。
文獻資料保存在羅埃斯托夫特學院的《水星人》雜志中,是1910年仲夏學期的第11期,由弗拉德父子有限公司印刷,羅埃斯托夫特市出版社出版。由特納先生的祖父撰寫的文章刊登在第29頁,題為《奇特的巧合》:
無疑,幾乎每個人在某種時候,都經歷過一種感覺,即到過一處特別的地點,在同一位置,與相同的伴侶,說同樣的話,而問題中的人以前也許從未到過那個地方的160公里內……這名女士正在首次參觀一座蘇格蘭房屋,當她驅車到那裡時,周圍環境好像很熟悉。當她到了那所房子時,這房子似乎更為熟悉,她甚至會准確地說出禮堂門里有什麼,傢具是如何放置的,然後,她突然意識到,這是一處她曾夢見過的地方。管家打開門,當他看到這位女士時,他真是嚇壞了,有那麼幾分鍾,他看起來幾乎癱了。這位女士看到了他害怕的樣子,便問他是怎麼回事。「沒什麼,」這位男子回答道,「只是,你是常到這所房子來的鬼女士。」
這篇雜志里的文章中所提到的那位女士是埃瑪·特納夫人,她是我們的朋友A.M.特納的曾祖母。她於1840年至1917年間在世,在羅埃斯托夫特的聖瑪格麗特教堂公墓還能看到她的墳墓。但是,她與蘇格蘭那所房子的奇怪的錯覺經歷,決不是她僅有的與超自然事件的接觸。一天夜裡,她醒來看見她的父親,他是一位拖網漁船的船長,穿著滴水的抽布雨衣,正站在她的床頭兒。
他以一種陰沉的聲音說著:「我的天哪,埃瑪,我們完了!」然後退走並消失了。她喚醒了她的丈夫,他試圖安慰她說,那僅是一場噩夢。然而,大約一天以後,她丈夫回到家,看起來十分嚴肅。沒等他開口,埃瑪說道:「我知道你要說什麼,我父親已經淹死了,是不是?」她丈夫點點頭並把她摟在懷里,安慰她。
「在海峽中,他們被一艘大得多的船撞下去,恰好是在你叫醒我的時候。」他輕聲地說道。在另一處場合,埃瑪夢見她站在一些高大並且非常奇異的峭壁上,一層濃霧在峭壁下翻滾,在霧的上方,她能看見一艘大帆船的桅頂,直朝著峭壁和下面凹凸的岩石駛來,她大聲叫著;並且看見船轉舵離開,回到公海,恰在她醒來之前。她把這事告訴了她丈夫,詳細描述了該島及其特殊的峭壁。「我想我知道它可能在哪兒,」他說,接著,他們一起看了一些海洋地圖和航海圖。他快速地做了幾個航行計算,他發現她的姐夫傑克·海靈斯,大概那時曾在這一地區。鑒於她以前的經歷,他認真記下了她「夢」中的時間及傑克所在船的可能位置。
他們非常高興地並如釋重負地歡迎傑克再次如期安全回家。他的頭一句話是:「我未曾想會再次見到你……」在他講述他的故事之前,他們遞給他埃瑪在奇特的峭壁頂上不尋常的夢中經歷的記錄。
「因為大霧,我們有點兒偏離航道!」傑克解釋道,「朝著峭壁下面的岩石駛去。我們沒有想到離岩石如此近,直到我們聽見一位婦女喊叫聲。我們及時把船轉過來,並駛向公海。」特納家族的靈感天賦不僅限於埃瑪。特納先生本人曾做過一個奇怪的夢,在夢中,他發現自己身著海軍制服,站在一處等候公共汽車的排隊人群中。當被問到,他是否正等著到他的潛艇那兒去,他回答道,是的,他被告知太晚了,因為潛艇已經出航而未帶他。這個夢是如此有力而逼真,他記得,夢里正在為被帶上軍事法庭而犯愁,他正在黑暗的大街上走著,考慮如何清除他的名字。正在他徘徊的時候,他遇到了同一個神秘的通告人,此時這個人告訴他,他非常幸運,他的潛艇沉沒了,船上所有的人都已喪生。第二天,一艘潛艇以及艇上所有的人消失在泰晤士河口。
特納先生和他的曾祖母那樣的經歷與洛克斯漢姆寬闊河段的目擊者,克拉瓦·凱恩斯,海頓禮堂和帕福德的女士們遇到的事件之間有什麼樣的關聯?如果個人知覺的某種非身體部分,可能瞬間實際跨越廣闊空間距離,那麼它也能跨越時間嗎?當然,關於其跨越將來的問題是,將來幾乎是廣闊無邊的,未被確定的,和多變的。充其量,所有能被造訪的事物是一些未定型的代替現時的未來事物,平行的宇宙,或者可能性的痕跡。也許,這會解釋一些未來情景得以被實現,而另外一些未被實現的原因。
或者是否有一種完全不同的解釋——至少是對於重訪過去情景而言?石頭、金屬、木頭、土壤和岩石是否會吸收和記錄它們周圍,及內部發生的事情的動力振動,然後,當外部條件適合的時候,重現給敏感的人呢?
❾ 麥克牌注冊過商標嗎還有哪些分類可以注冊
麥克牌商標總申請量1件
其中已成功注冊0件,有1件正在申請中,無效注冊0件,0件在售中。
經八戒知識產權統計,麥克牌還可以注冊以下商標分類:
第1類(化學制劑、肥料)
第2類(顏料油漆、染料、防腐製品)
第3類(日化用品、洗護、香料)
第4類(能源、燃料、油脂)
第5類(葯品、衛生用品、營養品)
第6類(金屬製品、金屬建材、金屬材料)
第8類(手動器具(小型)、餐具、冷兵器)
第9類(科學儀器、電子產品、安防設備)
第10類(醫療器械、醫療用品、成人用品)
第11類(照明潔具、冷熱設備、消毒凈化)
第12類(運輸工具、運載工具零部件)
第13類(軍火、煙火、個人防護噴霧)
第14類(珠寶、貴金屬、鍾表)
第15類(樂器、樂器輔助用品及配件)
第16類(紙品、辦公用品、文具教具)
第17類(橡膠製品、絕緣隔熱隔音材料)
第18類(箱包、皮革皮具、傘具)
第19類(非金屬建築材料)
第20類(傢具、傢具部件、軟墊)
第21類(廚房器具、家用器皿、洗護用具)
第22類(繩纜、遮蓬、袋子)
第23類(紗、線、絲)
第24類(紡織品、床上用品、毛巾)
第25類(服裝、鞋帽、襪子手套)
第26類(飾品、假發、紐扣拉鏈)
第27類(地毯、席墊、牆紙)
第28類(玩具、體育健身器材、釣具)
第29類(熟食、肉蛋奶、食用油)
第30類(面點、調味品、飲品)
第31類(生鮮、動植物、飼料種子)
第32類(啤酒、不含酒精的飲料)
第33類(酒、含酒精飲料)
第34類(煙草、煙具)
第35類(廣告、商業管理、市場營銷)
第36類(金融事務、不動產管理、典當擔保)
第37類(建築、室內裝修、維修維護)
第38類(電信、通訊服務)
第39類(運輸倉儲、能源分配、旅行服務)
第40類(材料加工、印刷、污物處理)
第41類(教育培訓、文體活動、娛樂服務)
第42類(研發質控、IT服務、建築咨詢)
第43類(餐飲住宿、養老托兒、動物食宿)
第44類(醫療、美容、園藝)
第45類(安保法律、婚禮家政、社會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