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傢具家居 > 魯頌傢具

魯頌傢具

發布時間:2022-04-17 08:32:21

⑴ 現代家居中講究的「風雅頌」是什麼

風——指風氣和風光,居室好壞都離不開這兩個基本因素。宋代張載說:「凡氣清則通,昏則壅,清極則神。」以為居室的空間是固定的,若裝修過於隆重,物品太多,必然佔用有限的空間,氣與光相對減少,人在其中不免局促壓抑。因而主張要用足「風」的指數,這樣既可以減少不必要的裝璜,節省開支;又能充分利用空間,使氣與光充沛充足,讓人有如坐春風之感。
雅——精煉別致,清雅大方。理想的家居境界不肆張揚,不求隆重,注重實際,身處其中,身心暢快。清代李漁認為:「蓋居室之制,貴精不貴麗,貴新奇大雅,不貴纖巧爛漫。」理解是,居室的清新淡雅,較終都會體驗在居者身上,較終令人身心康泰,怡然自得。
頌——文化是家居裝飾中恆久不變的主旋律。一個有限的空間,應該用簡潔的線條、明快的色調,將文化內涵融進其中,那效果則更有韻味更富有生命力。一幅賞心悅目的字畫,彷彿可以凝聚流動的光與氣,成為家居景緻中較動人的點睛之筆。杜甫詩:「貴戚權門得筆跡,始覺屏風生光輝。」雖非貴戚權門,但家有好的字畫,相信也能蓬蓽增輝。又如有一套線條簡潔明快的傢具,較適合烘托屋內的文化氣息,可與主人閑適文雅之風相得益彰

⑵ 《詩經》中描寫愛情的一共有多少

《詩經》中對愛情的故事描寫就佔了相當大地篇幅。人類生活的男女戀愛,愛情這一永恆的生活主題是源遠流長的《詩經》里的《靜女》把一對男女青年戀愛情景寫的繪聲繪色,讀後有親臨其景之感。詩曰:靜女其姝,俟我於城偶。愛而不見,搔首踟躕。靜女其孌,貽我彤管。彤管有煒,說懌女美。自牧歸(饋)荑,詢美且異。匪(非)女(汝)之為美,美人之貽。

這短短的三節六句,生動地勾畫出一對青年男女在城廓約會的精彩畫面。詩詞的大意是:一對青年男女在城偶約會,小夥子到來時,他心愛的姑娘故意躲起來逗他,使得小夥子「搔首踟躕」抓耳撓腮。當他知道姑娘早已經來了,而且還深情地送他一束紅管花時,小夥子又是何等的高興啊!他激動的說:「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不是你的花兒美,是因為姑娘送我的呀!)讀到這里,一對青年戀人純朴、活潑、可愛的情景便躍然紙上。

這首詩來源於作者對當時人們社會生活的細心觀察,是當時社會生活中的男女愛情故事的真實寫照。它思想純潔健康,感情熱烈真摯,意境明快開朗,語言朴實優美,風格清新粗獷,神韻飛動,妙趣橫生,充滿詩情畫意。

文化大革命前期,有一首打油詩,則表現現代男女青年的情愛故事: 四點一過心慌意亂,踩著鈴聲奔向車站。談到半夜仍嫌太短,見縫插針午休見面,次日早上電話再談。

現代人的戀愛談的多累呀!

「愛」就是用心去愛,從心裡去愛。也真蹊繞,戀愛的「戀」字上邊是個「」字下面一個心字,戀愛也得用心去戀,從心裡去戀。不言而語,這個心應該是一個赤誠的心。

下面幾段詞供網友們思想:愛情大門開,無錢莫進來。

「東風」吹,「梅花」笑,「羅馬」湊合要。(當時流行的幾款時髦手錶牌號)

一套傢具帶沙發,二老在家看娃娃,三轉一響帶喀喳,四季衣服毛、滌、卡。

對象最好一官半職,有權能辦事;

對象最好工作穩定,安逸能顧家;

對象最好八面玲瓏,好掙很多錢;

找對象四不要:不要可愛可敬的傻大兵;不要心紅臉黑的煤炭翁;不要清水衙門的紅園丁;不要專伺候人的服務生。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嫁了扁擔抱著走。

文革初期有家大工廠的大門口的牆壁上,一個青年畫了一幅漫畫《氣死包公》還配了一首詩:鐵麵包公只一個,忘恩「士美」何其多!

「愛情」隨著我心轉,「自由戀愛」真解渴。今天唱著「鍘美案」,

明天香蓮淚成河。老包無奈喚「法紀」,快摯「鋼鍘」除邪惡。

青年在什麼談戀愛更合適呢?

下面用浩歌的一首詩作為文章的結尾吧!

不要把青春的話語都在公園的樹蔭下講完,

不要讓青春的腳步總是在月光的拗徑上往返,

不要把青春的活力用來營造自己的小巢,

不要將青春的激情譜寫「空談」的詩篇。

青春是美好的黃金時代,

……

應該用青春去攻克征途中的道道難關,

應該用青春來報告科學上的新發現,

應該用青春去探索廣闊的宇宙空間。……

⑶ 詩經取名女孩羊年馬梓嵐

馬梓嵐 好 梓: 1、落葉喬木。葉寬大,橢圓形。花淺黃色。木材可供建築及造傢具、樂器等用。樹皮叫"梓白皮,可供葯用; 2、雕版、刻制木板供作印刷的版; 3、稱故鄉。 《說文解字》釋雲:楸也。從木,宰省聲。 嵐:嵐字的主要含義是指山上所刮的風。相傳在古代的山西嵐縣苛嵐鎮境內有一座山,山上風吹猛烈,後因稱此山為嵐山。常用作人名。 《說文解字》釋雲:山名。從山,葻省聲。 意蘊該名字可以趣解為:「梓樹 • 嵐峰」。

⑷ 龍圖騰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中國文化中,龍有著重要的地位和影響。從距今7000多年的新石器時代,先民們對原始龍的圖騰崇拜,到今天人們仍然多以帶有「龍」字的成語或典故來形容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上下數千年,龍已滲透了中國社會的各個方面,成為一種文化的凝聚和積淀。龍成了中國的象徵、中華民族的象徵、中國文化的象徵。對每一個炎黃子孫來說,龍的形象是一種符號、一種意緒、一種血肉相聯的情感!「龍的子孫」、「龍的傳人」這些稱謂,常令我們激動、奮發、自豪。龍的文化除了在中華大地上傳播承繼外,還被遠渡海外的華人帶到了世界各地,在世界各國的華人居住區或中國城內,最多和最引人注目的飾物仍然是龍。因而,「龍的傳人」、「龍的國度」也獲得了世界的認同。
作為龍的傳人,不能對中國的龍文化一無所知。不了解龍文化,就無法了解古老的中華文明。龍的原形是什麼?龍的概念是怎樣形成的?它的形象與文化含意又是如何發展變化的?龍在中國文化中有何影響?這些問題在遠古時代就不斷地以不同方式困擾人們,至今也未全部解決,還給人一種撲朔迷離的感覺。
這里,我們將追尋龍的蹤跡,進入遠古的歷史和龍的世界,去了解、探索龍的奧秘……

有關龍的記載
根據古代的經文,龍是一種創造物,它有鹿一樣的角,駱駝的頭,野兔的眼睛以及巨蛇的頸。它的腹部看上去像一種「Shen」(一種類似鱷魚的虛構的水龍)。它的爪像鷹,指間像老虎,而它的耳朵則類似於一種水牛。龍有能力在瞬間從一種物體變成另一種;從胖到瘦,從高到矮。它也可以飛上天以及下到海底。看上去,龍似乎是一種具有超能力的創造物,能變換成各種形式。在中國,龍的標志誕生在商、殷朝(公元前16-11世紀,中國出現最早的象形文字期間),它被刻在動物的骨頭與海龜的外殼上。這些刻花描述了一種有角的爬蟲動物,它有牙齒、鱗,有的也有爪子。上述符號通常指明龍被視為一種殘酷的、罪惡的,帶來不幸的創造物。基於這些符號,中國科學家總結出其實是一種短吻鱷魚。在幾個世紀中,科學家提出過許多關於龍的解釋與推測。無疑,龍在它最初的形象中一定是一種爬蟲動物、一種蛇、一種短吻鱷或是蜥蜴。距今5000-6000年的化石與古跡說明,蜥蜴、短吻鱷及龍是由象徵榮譽的圖騰以及宗教中改編而成的。通過研究這些發現上的畫像,我們可以追溯到龍最早的形象,它的進化史到它現在的外貌。
雖然第一條龍只有一種單一的形象,但隨著中國古人彼此間的聯系越來越多,人們開始把他們的圖騰描繪地更具有想像力。經過很長一段時間,這種圖象就演化成了一種性質完全不同的龍或圖騰。
因此,龍是人們想像力的結晶,是被人們崇拜了幾個世紀的神秘創造物。在現代國畫中,龍也以各種形式出現。少數民族把龍描述成各種樣子,從一條魚到鱷和人。

龍的種類
夔龍:想像性的單足神怪動物,是龍的萌芽期。《山海經·大荒東經》描寫夔是:「狀如牛,蒼身而無角,一足,出入水則必有風雨,其光如日月,其聲如雷,其名曰夔」。但更多的古籍中則說夔是蛇狀怪物。「夔,神魅也,如龍一足。」(《說文解字》)「夔,一足,?踔而行」。(《六帖》)在商晚期和西周時期青銅器的裝飾上,夔龍紋是主要紋飾之一,形象多為張囗、卷尾的長條形,外形與青銅器飾面的結構線相適合,以直線為主,弧線為輔,具有古拙的美感。
虺:是一種早期的龍,以爬蟲類——蛇作模特兒想像出來的,常在水中。「虺五百年化為蛟,蛟千年化為龍。」是龍的幼年期,曾出現在西周末期的青銅器裝飾上,但不多。
虯:一般把沒有生出角的小龍稱為虯��淺沙ぶ械牧�9使盼南字凶⑹停骸壩薪竊或埃�藿竊渙�!綳硪恢衷蛩滌琢��黿嗆蟛懦乞啊A街炙搗ㄋ漵諧鋈搿5�及殉沙ぶ械牧�莆�啊;褂械陌雅糖�牧�莆�傲��拼��碩拍獵凇短餷嘣撲怠肥�芯陀小膀綁辭ж鵓繆虺Α敝�洹?
蟠螭是龍屬的蛇狀神怪之物,是一種沒有角的早期龍,《廣雅》集里就有「無角曰螭龍」的記述。對蟠螭也有兩種說法,一種是指黃色的無角龍,另一種是指雌性的龍,在《漢書·司馬相如傳》中就有「赤螭,雌龍也」的注釋,故在出土的戰國玉佩上有龍螭合體的形狀作裝飾,意為雌雄交尾。春秋至秦漢之際,青銅器、玉雕、銅鏡或建築上,常用蟠螭的形狀作裝飾,其形式有單螭、雙螭、三螭、五螭乃至群螭多種。或作銜牌狀,或作穿環狀,或作卷書狀。此外,還有博古螭、環身螭等各種變化。
蛟:一般泛指能發洪水的有鱗的龍。相傳蛟龍得水即能興雲作霧,騰踔太空。在古文中常用來比喻有才能的人獲得施展的機會。關於蛟的來歷和形狀,古典文獻中說法不一,有的說「龍無角曰蛟」,有的說「有鱗曰蛟龍」。而《墨客揮犀》卷三則說得更為具體:蛟之狀如蛇,其首如虎,長者至數丈,多居於溪潭石穴下,聲如牛鳴。倘蛟看見岸邊或溪谷之行人,即以口中之腥涎繞之,使人墜水,即於腋下吮其血,直至血盡方止。岸人和舟人常遭其患。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中有周處入水三天三夜斬蛟而回的故事。蛟可能是鱷魚。
角龍:指有角的龍。據《述異記》記述:「蛟千年化為龍,龍五百年為角龍」,角龍便是龍中之老者了。
應龍:有翼的龍稱為應龍。據《述異記》中記述:「龍五百年為角龍,千年為應龍」,應龍稱得上是龍中之精了,故長出了翼。相傳應龍是上古時期黃帝的神龍,它曾奉黃帝之令討伐過蚩尤,並殺了蚩尤而成為功臣。在禹治洪水時,神龍曾以尾掃地,疏導洪水而立功,此神龍又名為黃龍,黃龍即是應龍,因此應龍又是禹的功臣。應龍的特徵是生雙翅,鱗身脊棘,頭大而長,吻尖,鼻、目、耳皆小,眼眶大,眉弓高,牙齒利,前額突起,頸細腹大,尾尖長,四肢強壯,宛如一隻生翅的揚子鱷。在戰國的玉雕,漢代的石刻、帛畫和漆器上,常出現應龍的形象。
火龍:是以火懾勢的龍。全身有紫火纏繞,凡有火龍經過之處,則一切物體均被燒焦。
蟠龍:指蟄伏在地而未升天之龍,龍的形狀作盤曲環繞。在我國古代建築中,一般把盤繞在柱上的龍和裝飾庄樑上、天花板上的龍均習慣地稱為蟠龍。在《太平御覽》中,對蟠龍又有另一番解釋:「蟠龍,身長四丈,青黑色,赤帶如錦文,常隨水而下,入於海。有毒,傷人即死。」把蟠龍和蛟、蛇之類混在一起了。
青龍:為「四靈」或「四神」之一,又稱為蒼龍。我國古代的天文學家將天上的若干星星分為二十八個星區,即二十八宿,用以觀察月亮的運行和劃分季節,並把二十八宿分為四組,每組七宿,分別以東、南、西、北四個方位,青、紅、白、黑四種顏色以及龍、鳥、虎、玄武(龜蛇相交)四種動物相配,稱為「四象」或「四宮」。龍表示東方,青色,囚此稱為「東宮青龍」。到了秦漢,這「四象」又變為「四靈」或「四神」(龍、鳳、龜、麟)了,神秘的色彩也愈來愈濃。現存於南陽漢畫館的漢代《東宮蒼龍星座》畫像石,是由一條龍和十八顆星以及刻有玉免和蟾蜍的月亮組成的,這條龍就是整個蒼龍星座的標志。漢代的畫像磚、石和瓦當中,便有大量的「四靈」形象。
魚化龍:是一種龍頭魚身的龍,亦是一種「龍魚互變」的形式,這種形式我國古代早已有之。《說苑》中就有「昔日白龍下清冷之淵化為魚」的記載,《長安謠》說的「東海大魚化為龍」和民間流傳的鯉魚跳過龍門,均講述了龍魚互變的關系。這種造型早在商代晚期便在玉雕中出現,並在歷代得到發展。
龍的形式
坐龍:呈正襟危坐的形式,頭部正面朝向,頦下常設一火球,四爪以不同的形態伸向四個方向,龍身向上蜷曲後朝下作弧形彎曲,姿態端正。坐龍一般設立在中心位置,莊重嚴肅,上下或左右常襯有奔騰的行龍。在封建社會中,坐龍是一種尊貴的龍紋祥。
行龍:呈緩緩行走狀,整條龍為水平狀態的正側面。行龍常常作雙雙相對的裝飾,構成雙龍戲珠的畫面,常裝飾在殿宇正面的兩重枋心,器皿的狹長形裝飾面上也常常用到。倘以單相出現時,龍的頭部常常作回頭狀,使畫面更顯生動。
升龍:頭部在上方,奔騰飛舞,呈升起的動勢。倘若龍頭往左上方飛升,稱「左側升龍」,龍頭往右上方飛升,稱「右側升龍」。升龍又有緩急之分,升騰較緩者,你「緩升龍」。升騰較急者,稱「急升龍」。頭部在上的升龍又作往下的動勢,稱為「回降龍」。
降龍:頭部在下方,奔騰飛舞,呈下降的動勢。倘若龍頭往左下方俯動,稱「左側降龍」,龍頭往右下方俯動,稱「右側降龍」。降龍又有緩急之分,下降較緩者,稱「緩降龍」。下降較急者,稱「急降龍」。頭部在下的降龍又作往上的動勢,稱為「回升龍」或「倒掛龍」。
雙龍戲珠:兩條龍戲耍(或搶奪)一顆火珠的表現形式。它的起源來自天文學中的星球運行圖,火珠是由月球演化來的。從漢代開始,雙龍戲珠便成為一種吉祥喜慶的裝飾圖紋,多用於建築彩畫和高貴繁華的器皿裝飾上。雙龍的形式以裝飾的面積而定,倘是長條形的,兩條龍便對稱狀地設在左右兩邊,呈行龍姿態。倘是正方形或是圓形的,(包括近似於這些形態的塊狀)兩條龍則是上下對角排列,上為降龍,下為升龍。不管是長條形的,還是塊狀形的,火珠均在中間,顯示出活潑生動的氣勢。
雲龍:泛指奔騰在雲霧中的龍。龍和雲是結合在一起的,雲,是產生龍的基礎。而龍噓出的氣便成了雲。雲龍紋就是雲和龍的共同體,將龍的頭、尾、腳「打散」又和抽象的雲融匯在一起,顯示出一種似雲非雲,似龍非龍的神秘圖案。
草龍:是一種含有龍形象的卷草圖案,又叫「卷草纏枝龍」。頭部有明顯的龍頭特徵,而身、尾及四肢都成了卷草圖案。整體往往呈現出「S」形的主旋律,並將「S」形繼續延伸,產生一種連綿不斷、輪回永生的藝術效果。頭部與卷草曲卷的豐富變化,形成動靜參差、相互呼應、層次豐富的畫面。在構圖上,採用均衡的形式,講究曲線美,富有動律感。在表現形式上,則運用浪漫主義的手法,把帶有吉祥含意的「如意紋」內容,綜合到一個畫面,給人以想像的餘地。卷草纏枝紋常應用在建築、傢具和器皿的裝飾上。
拐於龍:源於草龍,又脫胎於草龍,形成一種獨特的表現形式。拐於龍的線條裝飾顯的挺拔、硬朗,轉折處呈圓方角。龍的頭部也呈方圓形,整體協調一致,簡潔、明快,又有一定的裝飾意趣,常用在傢具、室內裝飾及建築的框架上。
團龍:把龍的形體適合為圓形稱為團龍。它源於唐代,明清時運用較為普遍。「四團龍」、「八團龍」等團花定為當時的冠服制度,即一件服飾上有四個或八個團龍是最尊貴的。後來發展為十團、十二團、十六團、二十四團,數量越來越多,使用范圍也放寬了,織錦、刺綉、陶瓷、建築、傢具等裝飾上都有團龍,團龍適用性強,又保持了龍的完整性,裝飾味也很濃,運用十分廣泛。團龍的表現形式也很豐富,有「坐龍團」、「升龍團」、「降龍團」等。團龍的圓邊還裝飾有水波、如意、草龍等圖紋,使團龍紋華麗而又豐富。

為什麼說我們中華民族是龍的傳人?
在中國古代神話中,人類是由女媧捏黃土造出來的。女媧創造了人類,那麼女媧她自己又是誰創造的呢?按普遍的說法,女媧最早應是奉蛇為圖騰的民族創造出來的。
什麼是圖騰呢?圖騰(totem)是原始社會氏族的一種標志。圖騰信仰是一種非常原始的信仰。而蛇圖騰的色彩在女媧、伏羲等的形象上能明顯地看出。蛇圖騰分布很廣,現主要集中在我國的東南部和西南部。在幾千年的不斷遷徙中,各民族的文化互相交融,蛇圖騰傳遍了長江南北,在台灣的高山族、海南的黎族中都有蛇圖騰的遺跡或習俗。在奉蛇為圖騰的地區,人們一般認"蛇"是"龍"的原形,"龍"是"蛇"的神性顯示。所以在江蘇、浙江、安徽一帶稱家蛇為"蒼龍"、"天龍"、"家龍"等等,在廣東、廣西、福建等地有些民族自稱"龍種"、"龍人"、"龍戶"並建蛇廟,祭祀蛇神。
由此可以看出,我們中華民族是龍的傳人,而且有深厚的歷史淵源。龍是中國人的象徵,中華民族驕傲地認為自己是「龍的傳人」。

⑸ 詩經為何用植物比喻愛情

《詩經》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它含了人們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而植物便是《詩經》中最主要的組成部分,從這些多種多樣的食用植物、觀賞植物、祭祀植物和其他具有象徵意義的植物中可以了解到遠古人民表達愛情的方式和在愛情中內心情感的變化。

《詩經》中植物種類繁多,據統計,《詩經》中的草木蔬果共有134種,可分為喬木、灌木、藤本植物、草本植物、水生植物、蕨類植物等①。本文將《詩經》中的植物按照其用途分為食用植物、觀賞植物、祭祀植物和其他象徵意義的植物這四大類進行闡釋分析。

一、食用植物

「民以食為天」,食物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根本,遠古人民將植物視為上天的恩賜,食用植物在《詩經》中的種類最多,可以將其細分為水果類、野菜類、葯材類、蔬菜類和谷類這五類。

水果類植物在《詩經》中並不多,這類植物有桃、甘棠、梅、李、棘、葛、榛、栗、木瓜、木李、萇楚、瓜、枸等。由於剛進入農耕社會不久,生產力發展水平還不夠高,所以這其中除了桃、梅、李、甘棠這幾種因為其開花時花色美麗,作為觀賞果木廣泛栽培以外,其他都為野生水果,味大都略酸,只有極少部分被當做日常食用水果。

野菜類食用植物在《詩經》中種類是最多的,大約有三十多種。由於農耕社會生產水平的限制,採集野菜仍是勞動人民日常主要的食物來源。這類植物大多生長在水中或陸地,有芑、薺、薇、蕨、荇菜、蔞、卷耳、�、藻、芹等,而薺、蔞等野菜因為食用起來較為可口,至今仍有食用。

人工種植的植物在《詩經》中出現的不多,但由於人們日常生活的需要,仍有部分蔬菜和谷類作物被人工栽培,這些植物有匏(葫蘆瓜)、葑、菲(蘿卜)、荷(莖藕可食)、菽(大豆)、韭等,由於種植方法簡單,且用途廣泛,在《詩經》時代已有較長的栽培歷史。而谷類在《詩經》中約有五種,它們分別是黍、麥、牟(大麥)、稻、梁(小米),其中黍是當時北方種植最為廣泛的糧食作物,是人們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生活必需食物。

食用植物中還有一類較為獨特,它們的功能主要是治病,在《詩經》中也佔有不少數量,這些植物有唐(菟絲子)、(川貝母)、(益母草)、杞(枸杞)、艾(艾草)、莫(酸模)等,這些葯材大都與女性有直接的關系。

上述這些食用植物雖然可食,但其在《詩經》中出現大都意有所指,這些植物意象多用來代指一些特殊的情感,如《有梅》中以梅來指女子青春的流逝,木瓜則作為男女愛情的信物(《衛風・木瓜》),而匏,也就是葫蘆瓜,在《邶風・匏有苦葉》中是男女愛情的幫手,甚至於葯材唐(菟絲子)在《風・桑中》以及《詩經》其他篇章中是用來比喻夫妻相互依附的關系。由此可見,植物是人類情感的寄託,寄寓了人們生活中歡喜悲憂的情感。

二、觀賞植物

當遠古先民食物得以飽腹,衣物得以禦寒,基本的物質條件及生活需求都得到滿足,人們便需要一些美好的事物來滿足精神上的需求。而一些植物由於其外形美麗、花香芬芳,給人以視覺感觀上美的享受,常被作為觀賞植物栽培。這類植物有:荷、芍葯、舜(木槿花)、(綬草)、諼草、唐棣等,還有一些在前面提到的木瓜、桃等食用植物,因為其在開花時花色艷麗,也被用來當作觀賞植物栽培。

這些觀賞植物在《詩經》中多用來比喻女子美好的容貌和品德,如舜(木槿花)在《鄭風・有女同車》中指女子美麗的容顏,而芍葯則通常在男女離別之時相贈,表達締結良約的意思。

三、祭祀植物

從遠古氏族社會到商、周、春秋完整的宗法制社會,祭祀一直以來都是王公貴族、平民百姓乃至整個國家的大事。祭祀祖先、祭祀神明,祭祀皇天厚土、自然萬物。他們認為植物生長旺盛,生生不息,對植物有著很強的生命崇拜,所以他們用這些植物當作祭品薦於鬼神,以祈求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如《召南・采�》中「�」與「藻」這兩類植物在《詩經》中出現均是作為古代的祭品。這類植物有:(田字草)、藻、蕨、蘩、蕭、蓍(蓍草)等。「蘩、藻之菜,可薦於鬼神,可饈於王公」,平時可作為野蔬食用,祭祀時用來當作祭品。

四、其他象徵意義的植物

由於一些植物的特殊屬性,在《詩經》中通常具有一些象徵意義,例如桃、艾等是辟邪用的植物,唐(菟絲子),因為其是藤蔓狀的寄生植物,需依附於其他植物生存,所以通常用來比喻依附關系,如《風・桑中》「唐」用以形容夫妻之間相互依附的關系。莠(狗尾草)則因為長在莊稼田地里,被當作惡草,用以比喻人沒有出息,不成材。

除了上述食用植物、觀賞植物、祭祀象徵意義植物這三種類別,《詩經》中還有一些用於紡織衣物的纖維植物;用於美化衣物、染色的染料作物。這類植物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在生產技術和審美層次上的變化發展。還有用於造船、造車、製造傢具和修建房屋的木材類植物和葭(蘆葦)、白茅、蒲、柳、莞等用於編制席、墊、筐等日常生活器物的非木材類植物。

從這些多種多樣、用途廣泛的植物中我們可以看到《詩經》時代人們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這些形態各異的植物被勞動人民賦予人的情思,成為抒發情感的植物意象。《詩大序》雲:「情動於衷而形於言」②。他們在日積月累的生產勞動中把植物當作情感的載體,將他們的快樂、悲哀、憂愁、苦悶的心情借植物表達出來,所以《詩經》中這些植物意象就是遠古人民的情感世界。

⑹ 《邶風 谷風》和《衛風 氓》是《詩經》棄婦中的名篇,請比較鑒賞兩首詩的藝術手法和人物形象

同:《谷風》和《氓》就是通過婚姻關系這一社會生活的側面.揭示了奴隸制 度下男女不平等的社會現象,反映了在夫權桎梏下婦女的悲慘命運.因此,二 者在主題方面是相同的.在表現手法上,都帶有一定的敘事,抒情成分,都 運用了比興手法,只不過是側重點不同而已
異:《谷風》和《氓》盡管有著相同的主題內涵,但二者所產生的思想意義及 人物所表現出來的性格特徵都有著明顯的差異《谷風》中的主人公是一位善良,軟弱,優柔寡斷的女性.她曾經辛辛苦苦的為丈夫持家,也曾經慷慨的援助處於危難中的鄰里。但是.在丈夫娶了新人之後,把她看做眼中釘將她驅逐.在丈夫的暴怒之下,她只是低低的哀求並凄切的陳述自己心中是如何的痛 苦離開夫家時如何的難合. 對她原來的那個傢具有無限的眷戀之情直到最後還 重提舊情,割不斷對過去生活的留戀在她身上體現 出來的反抗精神較為薄弱.有的只是對丈夫或多或少的怨恨而已.因此,《谷 風》的思想意義和社會作用是淡薄的.而《氓》中的主人公則是一位剛強,具 有反抗精神和斗爭精神的女子.初戀時,出子對氓真摯而深厚的愛,這位女子大膽追求婚姻自由,其叛逆反抗精神,實在難能可 貴,令人欽佩!當丈夫對她百般折磨和虐待,最終又把她遺棄時,她的恨又是 強烈而鮮明的,對氓憤怒譴責,並從自己 痛苦的經歷中得出了一條沉痛的教訓,清醒的認識到男女在戀愛中的不平等地位.最 後憤然與氓決絕.可見《氓》一詩的女主人公性格是剛強的,且具有斗爭精 神.總的說來,《氓》一詩通過棄婦從受騙婚嫁到受盡折磨最後決絕出走的痛 苦經歷,極為真切的展示了在舊禮教毒害下釀成的家庭悲劇,社會悲劇.這 應該說是時代使之然,是當時社會的產物.因 此,《氓》一詩的思想意義要比《谷風》更為廣博,其社會作用及其影響也遠 在谷風》之上.
就人物的心理描寫而言,氓比谷風較為細膩,動人.《谷風》是用深沉凄婉的筆觸描寫人物復雜的矛盾的心理狀態.既有對自 己丈夫始終如一愛的傾吐.又有對丈夫喜新厭舊的哀怨,既有對自己善良心情的表白.更有對過去生活。但立足點單一,沒有描寫出人物心理活動的強烈變化.而《氓》一詩則是隨著故事情節的發展.著意描寫人物心理 活動的變化過程,女子對愛情的渴望和幸福生活的 追求,在這些一愁一喜的感情渡瀾中得到了體現.

⑺ 有靈且美出自詩經那裡

這句出自《造物有靈且美》這本書里。
造物有靈且美簡介:
日本工藝大師赤木明登走訪了20位手藝人,並將他們的故事連同自己對「造物」的感悟記錄下來,從而完成了一次對何為「美」的叩問與思考。這些手藝人遍布各個領域,又獨具個性。 木工手藝人史蒂芬從製作的形狀里看見了自己,明白了不用語言也能表達自我,與他人相連; 服裝設計師敏子女士讓赤木意識到,美物就是那些融入日常生活、理所當然存在的東西; 陶藝家內田鋼一強韌中帶著不可捉摸的脆弱,作品呈現出的生命質感卻能直逼人的內心; 傢具設計師永見真一的工房,是全球唯一獲得授權製作中島喬治設計的傢具; 造紙人吉岡夫婦生活在山中峽谷的大自然里,耕田、造紙,活得樸素又自在; 美術家前川夫婦把自己的工作稱為「lolocaloharmatan」式,這句非洲土語意為「月亮、星星、季風」,他們用距離自己最遙遠的語言講述自己的故事; 染色師望月通陽的作品裡,一切對立事物的境界模糊了,帶著難以捉摸地美感; 料理家亞衣女士偏愛即興發揮,她的料理像廚藝魔術,彷彿在觸摸生命本質; 玻璃藝術家辻和美的作品有種個人署名般的個性,手中的材料有如她的另一個自我; 藝廊主人關勇夫婦用十多年的時間收集韓國傳統器具瓮器,企圖留住對傳統日常的記憶; 順勢療法師艾瑪一語點醒赤木,讓他重拾了做漆的意義; 玻璃藝術家荒川尚也把玻璃比喻為奔流之水,比喻為在時間中明暗變化的光線,他與赤木一起暢談手藝人做東西的過往過往淵源和未來走向; 漆藝師兼老友新宮州三在工作時,身體每個部位都在快樂地享受,愉悅感融入進器物的每一處; 建築師中村好文的房子,彷彿一個大容器,容納了人生起居,讓人感到滿心的安詳與寧靜; 道具店主人坂田和實用自身的選擇對既有文化做出無聲的反抗。 通過對手藝人的探訪,赤木漸漸認清自己。他意識到能抵達美之真諦的只有人,而造物本身,就是活著。供參考。

⑻ 詩經中有很多千古佳句記錄下你最喜歡的句子

我個人比較喜歡∶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⑼ 從詩經中看古代人們的生活方式 能從中找出一些具體例子嗎

如果從詩經的角度看,古代人們的生活似乎很浪漫,但是絕對是很簡單,有點田園隱世的感覺。
說浪漫,比如「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整個一篇,描寫男子對美女的追求如何的唯美而不猥瑣,他的思念"求之不得,寤寐思之"都比較含蓄和綿綿情意。不像現在的社會「搭訕不成,回家意淫」
說簡單,比如「碩鼠」篇(是詩經的吧,不太記得了),碩鼠碩鼠,勿食我黍。說明人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歸,吃的是簡單的糧食,家裡也沒有什麼傢具來放東西,更沒有什麼對付老鼠的工具和葯物。
說田園,比如「蒹葭」,蒹葭xx(原文不記得了),在水一方,所描寫的景色都是有山有水有石頭,有大河,有美女,有樹有草有花。反正景色還是很不錯的。
我只是隨便舉例,原文也不記得了,自己對著原文體會下,應該有那麼點意思的哦~~

閱讀全文

與魯頌傢具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家居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253
蘋果指紋保修嗎 瀏覽:270
木質傢具摔裂怎麼固定 瀏覽:296
防水塗料如何用滾筒刷 瀏覽:563
華苑冠華維修電話 瀏覽:698
頂樓雨棚多久需要維修 瀏覽:864
海爾空調武漢維修點 瀏覽:603
北碚長安4s店維修電話號碼 瀏覽:924
小米售後維修大概需要多久 瀏覽:949
電腦保修鍵盤進水保修嗎 瀏覽:398
維修車子需要帶什麼 瀏覽:829
維修電腦與家電怎麼辦理執照 瀏覽:518
瑞士珠寶保修單 瀏覽:284
中式古典傢具質量怎麼樣 瀏覽:296
合肥傢具除甲醛如何處理 瀏覽:457
樓頂開裂用什麼防水材料 瀏覽:441
蘋果廣西售後維修點嗎 瀏覽:739
廣州市蘋果維修電話 瀏覽:46
家電的市場部活動怎麼寫 瀏覽:535
開平二手家電市場在哪裡 瀏覽: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