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民用傢具攝影拍攝時要注意哪些方面
② 如何欣賞中國古代明清兩朝古代傢具欣賞
中國古代傢具源流概說——明清傢具
明代傢具
宋元以後,中國社會仍然延續著千年以來的封建統治制度,由於元末統治者的殘酷壓迫和剝削,加上長期戰亂,社會經濟受到嚴重的破壞,明王朝吸取歷代王朝興衰的經驗教訓,深知「居安慮危,處治恩亂」的治國策略(《洪武實錄》),採取了一系列發展經濟、促進生產的措施,經過幾十年的恢復,使國家走上了全面發展的道路,至明中葉,舉國上下出現了空前繁華的景象。而明代傢具這一時期在沿著宋元傳統的基礎上繼續演變發展,特別是隨著經濟社會、文化藝術的發達,出現了一些地域藝術文化中心及流派,尚古求真、豪放挺拔成為新的時代審美標准,中國古典傢具也迎來了它的黃金時期。這里就其形成的原因重點提出幾項:
明末清初 黃花梨攢靠背活屜四齣頭官帽椅
一、手工業的高速發展,推動了生活領域方方面面的進步,使得人們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上得到了很大的滿足。二、鄭和下西洋時,隨船滿載的中國瓷器、茶葉、鐵器、農具、絲綢、緙絲、金銀等各類商品,以貨物貿易的形式換回各國特產,如象牙、香料、寶石等,由於歸航時所載貨物較輕,怕帆船傾斜,需要用生物體來增加船的重量,於是大批優質的木材便利用這個「偶然」的機會來到中國,而這批木材被港口附近一些木匠發現並製造成傢具,這些木材木質堅硬、細膩、紋理好,做出傢具結實耐用,且極具凝重感。這就是後來我們提到的硬木。三、經濟社會的改變促使文化意識形態的改變。
清早期 黃花梨透欞書格
清代傢具較多的注重陳設效果,整體造型厚重,體形龐大,色彩強烈,並常常採用各種工藝手法,強調形體的裝飾美。多種材料的鑲嵌,精細繁縟的雕刻,突出地表現了傳統傢具的工藝美,但嫻熟的傳統技藝,迎合了當時誇張的審美趣味,到清代晚期時,更加一發而不可收。過度的堆砌和人為的雕琢,使得許多傢具顯得特別繁瑣;財力不濟而造成的粗製濫造,更使傢具走向了物質功能要求的反面。最後,將創新精神局限於外在形式感的清式傢具畫上個華而不實的句號。
清早期 紫檀有束腰方回紋馬蹄足三屏風扶手椅
鴉片戰爭之後,中國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經濟和文化的性質也發生了重大變化。清代傢具進一步出現西化傾向,各種西方傢具成了市民追求的新異物品。到這一時期,清代傢具也就完全失去了它原有的光彩。
延伸閱讀:[明清傢具部件術語] 椅子的鵝脖
③ 中式古典傢具鑒賞
這個中式古典傢具就是指帶著濃重中式風格的傢具,主要是仿明清時期因為這個時間製作出來的傢具是中國傳統傢具的頂峰時期,現在的傢具很多都是繼承了明清的傢具工藝製作。今天小編就是帶大家來欣賞一些中式的古典傢具喜歡這個風格的朋友千萬不要錯過哦。
中式古典傢具鑒賞
中式古典傢具一:這是一把紅木的椅子,用的是傳統的硬木材料,用榫接的工藝搭配明清的樣式製作而成。雖然用的是明清椅子的經典設計元素但是搭配的卻是現代的木質材料顯得復古又不陳舊,只需要搭配一個簡單的沙發墊就可以在客廳進行使用。也可以給這種古典的椅子增加了更多的適用空間,非常美觀搭配中式的裝修風格經典大氣。
中式古典傢具二:整套的中式傢具採用的深棕色讓空間更加沉穩,同樣採用的是明清時候的傢具設計,比起上一款紅木椅這款傢具採用的木材更貼近年代所以有一種馬上進入古代的感受。傢具搭配合理協調只需要簡單的擺設幾個瓷器就能讓空間馬上豐富起來,除了書櫃上的射燈和傢具不夠協調但也是多虧了這個射燈能讓傢具更加有質感。
中式古典傢具三:比起前兩個傢具這個室內的中式傢具就更具有現代感,將中式的屏風和隔斷搭配現代風格的桌椅倒也雅緻。由於色調的一致性和材質上運用的合理讓空間比全是中式傢具更有看點。石頭浮雕的電視背景牆以及顏色協調的是地板大理石的桌面清新淡雅。
中式古典傢具四:同樣是採用紅木的傢具,屏風沙發椅甚至燈具的裝飾十分的耐看。牆上細致的裝飾框也同樣的奪人眼球相信喜歡中式風格的朋友一定會對這張圖片上的傢具吸引。金色的沙發墊和中式沙發椅搭配協調美觀,加上地上的華貴的地毯給人一種低調奢華的感受。都採用古典傢具倒也不失家的味道。
雖然上面說的都是中式傢具但是中式風格的魅力就在於隨是同一種風格但卻有不同味道,好了今天的中式古典傢具就說到這里了是不是很多朋友還意猶未盡想多了解一些呢,那就多關注我們吧。
④ 找人合夥創業,古典傢具方面 建築設計方面 風水方面
身高1.80米,體重近200斤的黑臉大漢王新元,在中國服裝界內堪稱是一個舉足輕重、不容忽視的「重量級」人物。 對自己的名字,王新元有一番很狂妄的詮釋———開創時裝新紀元,新者為時,元者為尚;而且,他竟還斗膽放言:中國服裝會因新元而改變走向! 王新元不僅不訥於言,而且甚敏於行。狂言的背後,是因為有其十足的才氣作為支撐。他原是軍人出身,曾狂熱地追隨過巴頓將軍的影子,他喜歡電影中巴頓望著滾滾坦克威嚴駛過時吼過的那句話:「咳,我真喜歡他媽的戰爭!」 10多年前,王新元從香港學成歸來,他和香港的一位知名時裝設計師一道,合夥辦起了新元時裝有限公司,其個人股份佔了40%。王新元帶有點自嘲地回憶說,為了籌錢,自己變賣了幾乎所有值錢的東西,最後竟賣掉了一個新買的四合院,險些傾家盪產。無家可歸的他,臉皮也被無情地貼上了大街。 但沒過多久,王新元主打的有點嬌媚俗艷的香港風情女裝顯出了幾分落伍。王新元便瞄準了剛剛崛起的寫字樓,要為那裡的白領麗人作職業女裝。 遙想當年的鼎力創業,王新元有幾絲欣慰,又略帶有幾分哀傷,和他一同走過來的女模特有的出國,有的改行,有的嫁人,也有的早逝,同一個戰壕的同盟者都已淡出了服裝圈,幾乎沒有留下什麼痕跡,只有他一人還在這里頑強堅守。 王新元對自己說:挺住!你的名字永遠不是弱者。 當職業女裝鋪天蓋地在內地張揚起來,自己的陣地越來越小時,王新元甩一甩腦袋,揮一揮衣袖,瀟灑地走開了,他將目光轉向高級女裝。為了游說國內各大服裝公司做高級女裝,王新元花了整整3年的時間。1997年9月,中國第一家高級成衣公司———杉杉「法涵詩」時裝正式宣告成立了。 作為「法涵詩」的執行董事和總設計師,王新元掌握了一連串的經營謀略之道,從人員聘任、面料選擇、產品設計,到專賣店開張、促銷,乃至於畫冊的拍攝,形象代表的選定,等等,事無巨細,他都事必躬親。就像阿里巴巴在瞬然間掌握了「芝麻開門」的神機妙語,熟諳了服裝的玄機之後,王新元打了個漂亮的翻身仗。 那些已在國際上屢屢得獎的中國名模,令「法涵詩」的時裝光彩倍增;而那個出自於王新元之手,主打北京上海的「法涵詩」店面設計,其新穎獨到簡潔的創意更令人叫絕。店面以白色作為主基調,同時配以銀灰加鈷藍的標識,再加上華貴的義大利石地板,這些都為「法涵詩」各種以提花、印花、鏤花為主的高檔面料營造了一個刻意展現的空間。 幾乎每年,他都要不辭辛勞地周遊列「省」,每次出動,至少要有200套以上的服裝作為強大後盾。幾年之後,「法涵詩」已在中國遍地開花。 3年之後,王新元同杉杉「法涵詩」的合約期告滿,他辭別舊主呆在家中休整。這3年,自己畢竟是盡了力的。但彷彿還缺少點什麼,還留下點遺憾。他覺得,自己始終像是在嫁接在這個品牌的表面上,而不是附著生活在其體內,和它相濡以沫,同呼吸共命運。自己的很多意志還是沒能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和施展。 說是在家「賦閑」,王新元其實有點像待價而沽。這一次,聲名在外的王新元變得非常氣定神閑。他不驕不躁,不溫不火,編畫冊,作時裝發布,還連帶設計了300多款服裝,狀態出奇的好。 沒過多久,願意「上鉤」的人慕名姍姍而來。他們就是中國最大的精紡面料集團———山東「如意」的老總們。以正宗西服和精紡面料著稱於世的義大利品牌「路嘉納」,兩年前,與山東著名的毛紡集團「如意」聯姻,共同孕育出了「路嘉納」男裝。男裝火了以後,女裝卻始終難產。能操持其女裝的合適人選必須具有這樣的綜合實力———既了解中國的成衣市場,具有過人的設計才能,同時又能有果決的大將風度,統領全局;而老總們權衡再三後認定,這個人,當然是非王新元莫屬。 中意兩國的混血兒———「路易絲漫」終於有了個強健的雛形。「路易」兩字各取自「路嘉納」與「如意」的前兩個字諧音,而「絲漫」則為微笑(smile)的英文發音。王新元終於再度「浮出海面」。 王新元把上海一座寧靜小洋樓作為公司的地址,它是三十年代的歐式建築,又被綠草簇擁著,真是幽雅風情萬種。他用舊貨市場廉價購得的古舊中式傢具裝飾現代化的場景,土洋結合,品位獨具。他的新品牌———「路易絲漫」的商標就得益於一幅古典名畫,他將它神不知鬼不覺地巧妙移植到自己的設計里,「偷」得天衣無縫。 復出之後,王新元向世人捧出的是一場精心烹制的文化大餐———「天一夜宴」。這次的時裝表演,地點選在了寧波古色古香的藏書樓天一閣,「景」人合一,王新元表現的那種中國風情濃厚的設計,正合時下的口味。 從來,中國的面料與設計都是相互脫節的,設計師和面料廠家總是在抱怨,都說對方不夠國際水平,在拖自己的後腿。而此次,王新元硬是異想天開,想用我們中國人自己的面料製造出能享譽世界的高級品牌。在「如意」,他傾注了自己各種無形和有形的資產,他本人就是股東,這一點較以往的設計師與企業家的合作方式有本質的不同。 今年陽春三月,山東「如意」的忙碌廠房,王新元引來了中國時裝界最牛的攝影和化妝大腕兒———潘傑與毛戈平。他們在車間內實地選景、拍攝,讓身裹面料的艷麗模特或佇立凝神,或穿梭期間,忙活了大半天。捧著《「如意」春夏季面料新產品》畫冊,人們不由得深深地震撼了:原來,面料是有生命的! 在3月底的2000年北京國際紡織品博覽會上,王新元又讓人們眼前忽地一亮。他以中國的古老染坊作為舞台主線,再配上雕梁畫棟、影壁及庭院,讓原始的男模和艷麗的女模圍裹著面料同台競藝,共同演示中國面料的源遠流長,以及新潮時尚。 王新元的「外功」可謂了得。近年來他的每次時裝發布,幾乎都場面巨大,耗費驚人,但又精彩之至,在服裝界乾脆贏得了個「做秀大師」的諢號,毀譽參半。提起這一切,王新元波瀾不驚:誰說服裝設計師的職責范圍僅在做服裝設計?他(她)應該是個通才全才。 今年5月26日。長城居庸關。由王新元統率的一場時裝大戲正式鳴鑼開台了。他將東西側挺立的長城作為演出的大背景,舞台依勢向長城延伸,浩浩盪盪,不絕如縷;沿途旌旗飄揚,刀劍聳立,恍然不知何年何月的士兵披盔操戈,雄踞一方。在或前衛或古典的音樂伴奏下,在烽火台明明滅滅燈火的掩映中,來自歐洲和國內的百餘名模特,一起裝點長城,傾情表演。 長城如果有靈性,也會發出動人微笑的,因為,還是頭一次,有這么多美麗的天使簇擁在它的身邊,使它除了錚錚鐵膽,又多增了幾分惺惺柔腸。 王新元力爭在市場上求得一份屬於自己的不菲的佔有率,他還想築起中華民族服裝心理的長城。中國即將「入世」,很快便會面對各種「舶來品」的大肆沖擊。我們該如何迎接這種艱巨的挑戰? 歌舞昇平中,王新元依稀看見,長城邊關的烽火又熊熊燃起。 然而,王新元並不是天性好鬥,和自己偉岸的外觀及倔強的個性相左,王新元的性格中有時又凸現出了另一層面———非常地柔弱纖細,富於女性化。他用的打火機、鋼筆、手機等等物件全是玲瓏小巧的那種。 在穿著上,王新元這個大老爺們也是絲毫不想苟且的。在行頭的置辦上,他可謂是一擲千金,大到外觀西裝,小到內里襯衣,從發膠到男用香水,王新元真正是將自己「武裝到了牙齒」。范思哲這類世界頂尖級名牌永遠是他穿著的首選。他已將自己從表到里,從外到內深深地融化到了時裝之中。他還說,要想真正的搞好服裝設計,就必須時刻觀察女性的最新動向,故此,王新元非常「好色」,他常常夾雜在美女叢中留連忘返,他的朋友中有當今中國著名的模特,影視明星,節目主持人……身邊幾乎雲集了各類有代表性的時尚女人。不僅如此,他還在公司中專門「豢養」了兩個年輕貌美的模特,她們不光用來拍片試衣,而且更是作為設計人員們創作靈感的「源泉」。他允許她們在公司內毫無顧忌地走動、說笑,呈現出平時最自然最嫵媚最動人的一面;而當這些呆板的「衣服架子」活動起來時,一種有沖擊力的時尚便也悄悄地流動起來。於是,沉滯的設計師們馬上就抓到了一種鮮活的,有生命力的東西,創作也隨之變得勃勃有生機。 在王新元看來,女人即美;而時裝表達的是一種生活態度和方式。時裝,也便成了他生死不渝的「情人」。 從心儀到心動,從神交到靈感的奔突泉涌,到隨之而來的線條色彩款式理念的整體把握,王新元享受的是服裝設計創造的整個過程。這也就不難理解,王新元會在那本精心炮製的長城秀(show,展示)畫冊中說出這樣一句耐人尋味的話:給我一個好女人吧,我會還給你整個世界!
⑤ 福建莆田 與時俱進 拓展市場 做大做強莆田寶玉石首飾產業
莆田市人民政府副市長阮軍
莆田地處福建東南沿海,與台灣隔海相望,是建設海峽西岸繁榮帶的重要組成部分。莆田陸域面積4200平方千米,人口302萬人,是閩中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素有「文獻名邦」、「海濱鄒魯」美稱。作為全國著名的僑鄉,莆田有海外僑胞60多萬,在外鄉親人才濟濟,有3000多位教授以上高級職稱的人才遍布全國,其中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11人。莆田旅遊資源豐富,其中湄州島國家級旅遊度假區是朝聖媽祖的勝地。建市以來,莆田榮獲全國「田徑之鄉」、「籃球城市」、「戲曲之鄉」、「繪畫之鄉」、「攝影之鄉」「木雕之城」「中國古典傢具之都」和省級歷史文化名城等稱號。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為莆田珠寶玉石首飾行業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一、莆田珠寶玉石行業發展的現狀
莆田珠寶玉石首飾加工行業歷史悠久,技藝精深,品種繁多,門類齊全,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和濃郁的地方特色,在國內外享有很高的聲譽,是莆田工藝美術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特別是近幾年,莆田的珠寶玉石首飾行業的發展更是日新月異,其產業地位突出,區域特色顯著,龍頭企業形成,產業集群涌現,已使全國同行業刮目相看。
福建省省長黃小晶在莆田市委書記袁錦貴、市長張國勝的陪同下參觀中國·莆田工藝美術城總體規劃模型圖
(一)產業規模不斷壯大,行業聚集效應突出
莆田是全國著名的珠寶玉石首飾加工基地,其中以金銀飾品和玉器加工在全國最負盛名。一是金銀珠寶方面。莆田擁有全國近80%的珠寶商,在荔城區北高埕頭黃金市場有黃金、鉑金、模具、玉器加工企業300多家,從業人員1.5萬人,產品涉及項鏈、戒指、民間傳統飾品等,年交易量達40多億元,已成為福建省知名的黃金首飾市場;東嶠上塘的銀飾市場有銀飾、寶石、模具、玉器等加工企業700多家,從業人員2.5萬人,是一個集首飾設計、開發、生產、批發為一體的多元化、多功能的銀飾市場,年交易量達30多億元;埭頭後溫的水晶寶石加工基地現有水晶寶石加工技術人員5000多人,上規模企業50多家,年產水晶寶石10噸左右,已成為廣州水晶市場和梧州寶石市場的後方加工基地。二是玉器加工方面。莆田雖不產玉,但玉器加工歷史可以追溯到清末時期。從20世紀末開始,莆田一些藝人開始把雕刻藝術用於玉石加工,創作出的玉器產品構思巧妙,匠心獨具。培育了一大批玉雕工藝師,有許多產品被評為中國「天工獎」優秀作品。90年代中期,許多藝人紛紛前往廣東四會發展,使這一產業不斷擴大,形成了四會玉器莆田一條街。年產值達6億多元,產銷量占當地同行業的60%左右。據統計,莆田現有珠寶玉石企業1000多家,從業人員12萬多人,資產26億元,其中有國家級工藝大師3人,省級工藝大師50多人,工藝師200多人,工藝技術業務骨幹5000多人。企業數量、產品產量和市場佔有率,在全國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產品銷往東南亞、日本、新加坡、港澳、台灣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以及國內各大中城市和旅遊景區。
福建省省長黃小晶在有關領導陪同下參觀藝博會玉雕展區
(二)區域經濟特色明顯,龍頭企業形成規模
長期以來,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在推動莆田的經濟發展過程中起著重大作用。2006年莆田珠寶玉石首飾行業產值98億元,佔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值的20%,成為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之一。莆田珠寶玉石行業不僅為地方經濟作出貢獻,還解決了眾多的下崗工人、待業青年和社會富餘勞動力的就業創業和生活出路問題,對構建和諧社會、穩定社會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珠寶玉石首飾行業的發展離不開龍頭企業的支撐,為此,莆田珠寶界付出了艱辛的努力。例如莆田華昌珠寶公司是由原來走街闖巷的打金手藝人創辦並發展到今天的福建省首飾行業龍頭企業及全國行業重點企業,擁有素金廠、特種首飾廠、玉鑲金掛件廠和鑲嵌廠四家工廠,員工400多人。莆田金威珠寶公司、金嘉利珠寶公司也是由推銷黃金模具發展成為集開發、生產、加工、批發、零售為一體的現代化專業珠寶首飾企業。這些珠寶企業的成功發展是莆田珠寶行業從小變大,從粗放型加工轉向集約化管理、專業化生產的縮影。這主要得益於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政府對珠寶行業的扶植和支持。早在20世紀90年代市委、市政府就發現莆田珠寶行業的發展優勢,召集全國走南闖北的莆籍「打金人」座談,出台一些優惠政策,鼓勵他們創辦企業,走現代珠寶企業的發展之路。二是莆田珠寶人的創業精神。改革開放以來,莆田的珠寶玉石行業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許多人擺脫傳統的家庭式作坊工場觀念,大膽開拓創新,吸引民間資本,集聚技術力量,先後走上創辦企業之路,促進莆田珠寶玉石行業的快速發展,珠寶品種擴大為黃金、鉑金、貓眼、鋯石、銀飾、玉器擺件、掛件、手鐲等,形成了設計、加工、生產、銷售一條龍的珠寶玉石產業鏈。三是堅持「以質取勝」的戰略方針。莆田珠寶企業十分重視產品品質基礎。許多珠寶企業通過引進國內外先進的加工生產流水線;通過了ISO9001:2000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和ISO14001:2004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建立有嚴謹的檢測機構和完善的計量體系,使珠寶產品始終得廣大客戶的青睞。四是注重技術創新和產品創新。莆田珠寶企業善於汲取華夏文化的優秀內涵,借鑒歐美及日韓的先進理念,突破常規設計手法,打造優質飾品。近年開發的千足金鑲嵌首飾、玉嵌金等產品,均為創新產品,屬國內首創,其創新填補了首飾行業的一項空白,性能和技術水平處於國內領先水平。五是覆蓋全國的營銷網路。許多珠寶企業在全國各地都有直銷店、加盟店及代理商相結合的銷售模式。建立完善的銷售服務體系,將服務置於品牌建設的突出地位,建立有一整套完善的服務制度,全面提升售前、售中和售後服務水平。
福建省副省長王美香在有關領導陪同下參觀藝博會玉雕展區
莆田市市長張國勝在2007年首屆莆田珠寶玉石展銷會開幕式上講話
(三)注重人才培養,形成特色產業文化
莆田珠寶玉石行業在長期的發展中,形成自己獨特的工藝人帶子女和拜師帶徒的傳統。一般而言,名藝人都會把自己子女和徒弟帶在身邊學藝,通過言傳身教,將技藝直接傳給他們,使傳統的工藝後繼有人。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一些名師傅開始建立工作室,並開展以師帶徒的培訓活動,實行多渠道培養青年學徒,為珠寶玉石行業儲備了大量的人才。近年來,許多公司採取企業內部培訓與外部招聘相結合的辦法廣納賢良,建立嚴格的培訓制度,制定年度培訓計劃,對內定期開展各項技能培訓,對外選送優秀員工參加相關培訓、深造和交流。通過不斷引進生產、研發、設計、管理、市場營銷及國際化拓展等方面人才,為名牌戰略實施和企業可持續發展提供人才資源保障。此外,莆田政府在珠寶玉石行業人才培養方面,也發揮了許多不可替代的作用。市工藝美術協會、金銀珠寶商會、玉器商會,通過加強與湄州灣職業學院、福州大學工藝美術學院等高等院校建立了合作關系,選擇一部分有真才實學且專業對口的學生,推薦到珠寶玉石企業工作,為企業輸入新的技術力量;鼓勵技術人員大膽創新,重視發揮科技人員的作用,對成績突出者給予獎勵,推動莆田珠寶玉石的發展和繁榮;行業協會長期實行全員文化和技術培訓制度,以及技術資格培訓認定工作。
莆田市委書記袁錦貴和中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副秘書長史洪岳參觀2007年首屆莆田珠寶玉石展銷會
莆田珠寶玉石行業在長期的歷史積淀中,逐步建立和形成自身獨具特色的產業文化。自唐宋開始,莆田的珠寶玉石就與歷史文化相融合,尤其受「文獻名邦」和「媽祖文化」的影響,歷史上久負盛名,大量產品流入世界各地,對宣傳交流地方文化藝術起到積極作用。莆田珠寶玉石產業還通過出國辦展參賽、產品出口、邀請外商參觀、新聞媒體傳播、召開學術講座、專刊畫冊等活動進行宣揚,現在莆田珠寶玉石產業文化已成為社會共識,並列入市政府重點扶持的行業項目。
二、行業相關背景
(一)悠久的行業歷史
莆田珠寶玉石首飾加工行業歷史源遠流長,它源於雕刻業。早在唐朝莆田的雕刻業就相當發達,唐代莆田的雕刻作品「平泉醒酒名」遠近聞名;宋朝建東岩寺時的塔座浮雕37隻石獅子,形態各異,栩栩如生,成為莆田雕刻藝術的經典;元朝莆田雕刻藝人俞良甫翻刻的佛經和文學作品,為世人所傳頌。從元朝起,莆田的雕刻從建築文學發展到擺設工藝欣賞品,許多雕刻藝人,師帶徒從,開設作坊,從事工藝加工行業,隨著時代變遷,逐漸形成莆田傳統的木雕、石雕、銅雕、牙雕、漆器等相關工藝行業,金銀珠寶玉石加工正是由此衍生而來的。
新中國成立後,莆田的珠寶玉石首飾行業一度陷入低谷,即便如此,莆田的藝人仍秉承傳統,推陳出新,繼續推動著珠寶玉石首飾加工技術的發展。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莆田珠寶玉石首飾行業適應國內外市場和旅遊業發展需要,不斷改革創新,提高效益,增加花色品種,保證產品質量,擴大產業規模,終於迎來珠寶玉石首飾行業的春天。這一切應歸功於「界外」的「打金人」!「打金人」的歷史是改革開放後莆田珠寶玉石首飾行業發展的縮影,也是一部莆田「界外人」可歌可泣的奮斗史。他們走南闖北,走街串巷,不斷吸收異地不同文化,技術工藝精益求精,加工風格豐富多彩,許多能工巧匠,技藝可謂鬼斧神工。這些人子繼父業、世代相傳,成為現代莆田珠寶石玉石首飾行業的開創人。
(二)廣闊的市場前景
莆田是媽祖的故鄉,國家旅遊度假區湄州島是四海共仰的媽祖文化發源地,對台灣同胞具有很強的影響力,是閩台經貿合作、文化交流、人員往來的橋梁和紐帶,每年來莆朝聖媽祖的國內外香客遊人達百萬人次。此外,莆田還有海外僑胞60多萬人,每年回來探親者不計其數。隨著經濟好轉,社會安定,莆田的旅遊產業必將不斷壯大,這為發展珠寶玉石行業提供內在的市場空間。
自古以來莆田人以勤勞吃苦而著稱,正是這一特徵,決定了他們勇於在商海中拼搏。現在約有15萬的莆田人在全國各地從事珠寶玉石生意,全國每個鎮都有莆田人經營珠寶玉石生意,「 凡有井水處,皆有莆田人」,遍布全國各地的珠寶玉石銷售網路,為莆田珠寶玉石行業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外部市場環境。
(三)優秀的莆商精神
莆田,獨操鄉音於一方,在千百年的歷史長河中不僅未被融化,反而在人多地少、資源相對貧瘠的狹小地域中頑強地繁衍發展。莆田人民憑借自己勤勞智慧和特別能吃苦的品格,形成了兩個聞名遐邇的群體,一個是「家貧子讀書」的莆仕群體,另一個就是「無興不成鎮」的莆商群體。目前遍布全球的六七十萬莆田籍華僑華人中,主要成分是華商。莆田籍港澳同胞基本上都是商人。而在全國范圍從事商業活動的,則多達數十萬人,其中舉家經商的不下10萬戶。凡有人的地方,就有莆商的足跡。莆商能以精明著稱於世,蘊藏其中的莆商精神是個關鍵因素。
莆田市五套領導班子和中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福建省寶玉石協會領導為2007年首屆莆田珠寶玉石展銷會開幕剪綵
那麼,什麼是莆商精神?在首屆世界莆商大會上,莆田市委袁書記把它概括為三句話:勇闖天下、志在四方;吃苦耐勞、自強不息;戀祖愛鄉、報效桑梓。這種提煉式的概括,恰如其分,名符其實。正是因為有了一批敢拼的企業家,我市在外的民營經濟才十分發達。如今,外地人到莆田,除了感嘆生活節奏快,大小老闆多之外,還常為莆田人的拼搏精神所感染。可以說,今天莆田珠寶玉石首飾行業發展和莆商精神是分不開的。
三、政府部門的發展規劃及配套政策
針對莆田珠寶玉石首飾行業的發展現狀,並結合莆田地區的相關背景,莆田市委、市政府就發展珠寶玉石首飾產業,建設珠寶玉石首飾特色產業基地提出具體規劃和配套政策。
(一)規劃的指導思想
堅持以科學的發展觀統領社會發展全局,重點培育工藝美術產業。充分利用莆田市能工巧匠多、資源豐富及品牌優勢,加快建設工藝美術城,高起點規劃、優化空間布局,引導全市現有分散的工藝美術企業或家庭作坊統籌集中以及工藝行業在外資本和技術的回歸,把莆田寶玉石首飾行業做大、做強、做精。
(二)發展規劃
為扶持、培育、壯大莆田傳統工藝行業,發揮莆田傳統寶玉石首飾生產加工經銷的優勢,吸引寶玉石首飾行業在外資本和技術的回歸,給全國各地的寶玉石首飾企業家提供一個高質量的發展平台,莆田市委、市政府在福廈高速公路莆田出口處的黃金地段建設福建省規模最大的工藝品市場——中國·莆田工藝美術城,以展銷的形式,把玉雕、金銀珠寶首飾等行業集聚起來,展現莆田傳統工藝。並通過提供環境保障,引導資源整合,力求做大做強,最終形成一個立足莆田、輻射全國、面向世界的大型工藝品市場和旅遊觀光、休閑購物中心。
工藝美術城一期規劃佔地面積460畝,總投資6.248億元。總建築面積47萬平方米。由展示中心、展銷區、公共服務配套設施等組成。其中展示中心建築面積2.7萬平方米;展銷區建築面積30.7萬平方米,公共服務配套設施建築面積14萬平方米。整個設計布局合理、功能齊全、設施完善、格調優雅。預計整體工程將在2007年底竣工並投入使用。項目建成後,擁有商業旺鋪20萬平方米,可容納1000多家企業入駐,其中玉雕區和金銀珠寶區分別擁有商鋪300多間。展示中心工程已於2006年8月25日竣工,2006年10月30日至11月3日在展示中心成功舉辦了「首屆中國(莆田)海峽工藝品博覽會」。參觀人數達14萬多人次,交易額近億元,在社會上、工藝美術界引起強烈的反響。第二屆藝博會將由福建省人民政府主辦,於2007年10月27日至31日在工藝城展示中心隆重舉行。屆時除大型的金銀珠寶玉器和工藝美術精品展出外,相關活動還有「中國銀飾之鄉」授牌儀式、珠寶玉器和工藝美術交流與發展高峰論壇、藝術精品鑒定及拍賣等活動。在此,我們熱忱歡迎中寶協、各珠寶基地的領導和珠寶玉石界的朋友來莆田參觀指導。
莆田市委書記袁錦貴、市長張國勝和中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副秘書長史洪岳、福建省寶玉石協會秘書長王乃珠一起參加莆田珠寶界座談會
(三)政府配套政策
為更好地建設珠寶玉石首飾產業基地,莆田市提出將寶玉石首飾行業列入工藝美術產業加以重點扶持並制定出相關的配套政策:一是培育扶持工藝美術行業。市政府制定了莆政綜[2002]24號《關於加快工藝美術行業發展的意見》等文件,從資金、稅費等方面對工藝美術行業給予優惠傾斜。同時,還把工藝美術基地建設列入莆田市「十一五」規劃。二是全面增強產業集聚能力。加快產業集聚、整合和升級,培育與珠寶玉石行業相關的產業集群和優勢骨幹企業,延伸產業鏈,提高產業競爭力。三是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提高重大技術裝備的系統設計、研發、製造成套能力,提高珠寶玉石行業的技術含量。四是推進信息化帶動工業化。建立莆田珠寶玉石首飾信息中心,著重從生產過程、企業管理、流通領域等方面提高企業信息化的應用水平。五是大力實施品牌帶動戰略。將珠寶玉石行業的重點產品,有市場潛力的產品,特別是具有核心競爭力、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列入創名牌重點實施規劃,實施「名牌培育工程」,鼓勵企業創品牌,爭名牌,多出名牌產品。六是充分發揮行業協會作用。圍繞重點產業集群,發展和培育珠寶玉石行業協會,推動優勢資源、優勢產業、優勢企業的集聚,提高產業配套能力,形成有利於產業升級和符合國際慣例的行業協會群體,同時積極吸引全國性的行業協會前來落戶。
莆田工藝美術城實景圖
四、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雖然莆田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取得一定的成績,但和全國一流的珠寶玉石首飾基地相比,還是有一定的差距。諸如,企業規模偏小;知名品牌較少;人才技術不足等等。這些問題隨著政府扶持力度的加大,特色產業基地的建設,將很快得以解決。
最後,希望中寶協和全國各珠寶基地給莆田珠寶玉石首飾特色產業基地的建設和發展提出指導性的意見和建議;歡迎中寶協和各珠寶基地的領導到莆田工藝美術城參觀指導。
莆田工藝美術城鳥瞰圖
⑥ 莆田古典傢具畫冊設計哪家專業呢
莆田鑫尚廣告品牌策劃 專業製作古典傢具畫冊,高質量的攝影技術,豐富的設計方案,快速的製作質量,QQ:493950724
⑦ 馮超然的書法 值錢嗎
[1]在舊日上海嵩山路90號,住著一位名畫家——「嵩山草堂」主人馮超然。他名迥,號滌舸,又字慎得。馮氏系江蘇常州人,出生於清光緒八年,即1882年,是一位全能的國畫家。他不論人物、仕女、山水、花鳥、昆蟲、走獸,件件皆能,且達到骨力神韻兼備的境地。著名書畫家葉恭綽曾在馮滌舸畫冊前的題詞中寫有「超然之畫,神明規矩,精力彌滿,而秀骨天成,所謂此中自有吾在……」以此來贊揚馮氏能創立自己的畫風與個性。這樣一位全能的國畫家,在中國古今畫壇上確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 馮老秉性淡泊,不受名利約束,一生從未開過個人畫展,從不標榜自己。他在60歲壬午年畫的一幅歲朝圖中,有「榮枯何足計,聞達亦非求」之句,足以表達他為人的坦盪胸襟。「蒿山草堂」每逢春秋佳日,賓至如歸,談藝論道,竟無虛日。大畫家吳昌碩,長馮超然38歲,兩人結為忘年之交。「嵩山草堂」當年高懸兩幅屏條:「園天出水」與「方舟藝華」,均出自吳的親筆。在馮超然門下,培養出陸儼少、鄭慕康、湯義方等著名畫家,連崑曲大師俞振飛也是馮的弟子,經常到師門求教。評彈名家楊振雄也常往作客,楊在唱腔中吸收到不少崑腔神韻,這與他們同在「嵩山草堂」聚首切磋琢磨,實有著直接關系。 1922年馮老在41歲時方得一子,起名讓先,1951年馮氏父子兩人在中國照相館合照一影,馮老親筆題七絕一首:「大樹婆娑小樹青,須眉畢照不辭形,皎然而立衰翁後,恰好今年合百齡。」並加註「辛卯歲余年七十,讓兒正三十也,合照百齡,藉留紀念,慎翁戲題。」 鑒於國內古玩藝術品市場鑒定領域的現狀,公司聯合了故宮博物院、中國歷史博物館、首都博物館等著名鑒定專家,運用國內外最先進的鑒定儀器和技術,集專家的經驗,科學的物理及化學成分分析等方式為藏品進行鑒定服務和市場評估。公司擁有高素質、綜合能力強的銷售經營團隊,進行多方位展覽、宣傳活動,立足於上海市場,促成高效古董藝術品交流平台。公司以「依法經營、信譽至上」為原則,以雄厚的人才優勢,嚴謹的審鑒態度、高精的拍品質量、龐大的客戶網路,受到社會各界藏家的普遍認同。香港盛得國際精英們致力於傳承和發揚中華文明同時堅定不移為收藏愛好者提供一個國際化的古董交流交易服務平台。 &&&&&&&&&&&&&&&&&&&&&&&&&&&&&&&&&&&&&&&&&&&&&&&&&&&&&&&&&&&&&&&&&&&&&&&&&&&&&&&&&&&&&&&&&&&&&gudongguwan_0080 香港藏品拍賣資格徵集范圍: 翡翠玉器:(唐、宋、元、明、清、近現代玉器、高古玉、和田玉、新玉) 瓷器鑒定:(唐、宋、元、明、清、近現代瓷器、官窯瓷器、高古瓷、釉陶瓷) 名家字畫:(歷代名家書畫、水粉畫、古代字畫、近現代字畫、書法、油畫) 明清傢具:(明清傢具,紅木傢具,黃花梨木傢具、古典傢具、硬木傢具) 古玩雜項:(木牙雕、文房四寶、田黃、雞血石、金銀器、青銅器、碑帖善本) 精品陶瓷:各代窯口及各代官窯器,以宋五大名窯、元、明、清官窯瓷為佳。 玉器翡翠類:古玉,明清和田玉,A級翡翠為上.要求玉質佳、雕工精。 字畫書法類:古代及近現代名家書畫,油畫、水粉畫及其他藝術形式不限。 雜項清玩類:木牙雕、文房四寶,田黃,雞血石,金銀器,青銅器等。 明清傢具類:各種材質的硬木傢具,以紫檀和海南黃花梨為最好。
⑧ 莆仙文化的文化舉例
海洋媽祖文化
媽祖是人們對「海上女神」的褒稱。媽祖姓林名默。生於宋建隆年間且莆田媽祖是人,也是一位普通的漁家姑娘。據史料較多的宋代記載,林默出生在福建省莆田市湄洲灣一個美麗的島嶼——湄洲島。林姓是福建望族之一。閩林始祖林祿,在晉永嘉元年(307)以黃門侍郎琅琊王司馬睿渡江鎮建業(今南京市)。媽祖的高祖林圉,五代時仕閩。曾祖林保吉,仕後周,顯德元年(954)任統軍兵馬使,鑒於天下紛亂,棄官歸隱。祖父名孚,官福建總管。媽祖的父親名林願(一說名惟愨),宋初官都巡檢,母親王氏,生一男(名洪毅)六女。媽祖為家中之小女。
媽祖誕生於宋建隆元年(960)三月二十三日。生前,父母已有五女,切盼再生一男,因而朝夕焚香祝天,祈求早賜麟兒,然終胎又是一女嬰,父母大失所望。在她即要降生之傍晚,鄰里鄉親見流星化為一道紅光從西北天空射來,晶瑩奪目,映得島嶼上之岩石紅光四射,父母察覺此嬰必非等閑之女,遂關懷備至,疼愛有加。因其出生至彌月間均不啼哭,故取名林默。
林默幼時聰明穎悟,勝於姐妹,八歲入塾師讀書,勤學強記且過目成誦。她年小志弘,不滿封建婚姻,立志不嫁。自小鑽研醫道,妙手回春,教人防疫消災。她性情和順、熱情,排難解紛,行善濟世,均樂事為。傳說林默二十八歲時,一次在海上搭救遇險船隻不幸被桅桿擊中頭部,落水身亡,後人緣以「人行善事,死後為神」,視她升天為神,專門到海上搶險助人去了。此後媽祖經常顯靈,鄉親亦時常見她於山岩水洞之旁,或盤坐彩雲霧靄之間,或朱衣飛翔海上,常示夢顯聖,救人急難,嗣後,鄉里之人便在湄峰建起祠廟,虔誠敬奉,後人前來朝覲祭祀者絡繹不絕。
媽祖一生奔波海上,救急扶危,濟險拯溺,護國庇民,福佑群生,航海人敬之若神。死後,她仍以行善濟世為已任,救逢凶遇難於眾,人們最終將媽祖奉為名副其實的「海上女神」。關於媽祖文化,歷史上許多著名學者都曾涉獵這個領域,現代專家學者也進行認真的研究,1987年,莆田舉行媽祖千年祭學術研討會,與會的專家、學者著重從媽祖文化的內涵和外延進一步進行研討。
從媽祖文化的內涵來說,媽祖短暫的一生雖未留下什麼著作,也談不上有什麼思想體系,但她的熱愛勞動、熱愛人民、見義勇為、扶危濟困、無私奉獻、高尚情操和英雄事跡,卻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並形成一股巨大的精神力量。媽祖犧牲之後,人們就按自己的願望和理想,進一步把她塑造成為一位慈悲博愛、護國庇民、可敬可親的女神,其目的仍是為了化育子孫後代和弘揚民族精神。「傳聞利澤至今在」,「已死猶能效國功」──這是宋代狀元黃公度的詩句;「但見舢艫來復去,密俾造化不言功」──這是宋代學者陳宓的詩句;「普天均雨露,大海靜波濤」──這是元代詩人張翥的詩句;「扶危濟弱俾屯亨,呼之即應禱即聆」──這是明成祖永樂皇帝的題詩。以上這些詩名既是對媽祖精神的高度概括,而又說明歷代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學家都很重視發揮媽祖的教化功能,希望使這一民間信仰成為促進國家昌盛、民族團結、民生富饒的推動力。從這個意義上說,媽祖精神無疑是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遺產之一。
從媽祖文化的外延來說,則是指媽祖信仰持續一千年來形成許多值得我們深入研討和借鑒的相關學術文化課題。
在中外關系史上,媽祖信仰與我國古代許多和平外交活動有密切關聯,諸如宋代的出使高麗,明代的鄭和七下西洋歷訪亞非40多國,明、清兩朝持續近500年的對古琉球中山國的冊封等等,都是藉助媽祖為精神支柱而戰勝海上的千災萬劫,圓滿地完成了和平外交的任務。外交使節們為報答媽祖神功,寫下了大量頌聖文章,而這些原始資料對澄清一些歷史遺留的爭議很有作用。即如鄭和的《天妃靈應之記》碑詳細記錄七下西洋的過程,對史書記載的訛誤和不足起到了訂正和補充的作用。清康熙二十二年中國冊使汪楫所著《使琉球雜錄》詳述在媽祖庇佑下,封船如「凌空而行」,飛速通過釣魚嶼、黃尾嶼、赤嶼而進入琉球國境的姑米山、馬齒山海域,使迎接天使的大夫鄭永安驚嘆如「突入其境」。由此記載可證,釣魚島列島自古就是跟台灣連結在一起的中國領土。
在反侵略戰爭史上,有關古籍曾記載中國水師將領依恃媽祖庇護多次把殖民主義者驅逐出澎湖海域的史實。澎湖媽祖廟迄今尤存一塊「沈有容諭退紅毛番韋麻郎」的石碣,這是明萬曆三十二年(1640年)荷蘭殖民者企圖強占澎湖,沈有容從廈門率船隊抵達澎湖,令其無條件撤離後的刻石紀功。明天啟四年(1624年),中國水師復在澎湖克敵制勝,迫使侵略軍首領牛文來律在媽祖廟簽字投降。至於媽祖助潮讓鄭成功的艦隊順利進入台灣鹿耳門港的傳說,則在台灣已家喻戶曉。
在海上交通貿易及沿海港口開發的歷史上,更與媽祖信仰有密不可分的關系。我國從東北至華南,許多著名的港口城市的開發史幾乎都跟媽祖廟息息相關。「先有娘娘廟,後有天津衛。」這句諺語是對天津港口起源的形象化說明。宋代華亭(即上海)、杭州、泉州、廣州四大市舶司均與媽祖廟建在一起。還有營口、煙台、青島、連雲港等都是以媽祖廟的興建為標志,使荒涼的漁村變為繁榮的港口城市。香港北佛堂摩崖石刻和《九龍彭蒲罔村林氏族譜》關於媽祖信仰自南宋傳入的記載,則成為香港歷史文獻記載的第一筆。澳門地名的葡萄牙語稱作MACAU,就是粵語「媽閣」的音譯。台灣同胞把早期的分靈媽祖稱為「開台媽祖」,這更充分說明媽祖渡台和寶島開發是直接關聯的。
在科學技術史上,媽祖廟也有其獨特的地位。古代一種航海習俗:在新船下水出航時,必須同時製作一隻模型供奉在媽祖廟內,這樣媽祖就會時刻關心此船的安全。所以許多媽祖廟內便留下了大量的古代船模。山東長島廟島與媽祖廟的古船模多達350多隻,包括福船、沙船和民族英雄「鄧世昌」供奉的「致遠號」軍艦模型。這些船模成為研究我國古代造船歷史的重要資料。現存一批媽祖廟古建築,如福建泉州、山東、江西景德鎮、廣東澄海、貴州鎮遠和寧波慶安會館等天後宮,從廟宇結構造型到各類雕刻構件,都是極為珍貴的我國古代建築藝術的精品。此外,各地媽祖廟還保存一些特殊的科技文物。如莆田涵江天後宮存有一幅明代星圖,是研究我國古代利用星圖定向航海的難得實物資料。天津天後宮所存的滅火「水機」,是迄今發現最早的機械消防器材之一。
媽祖文化的外延僅直接記載媽祖信仰的歷史文獻資料最保守的估計超過一百萬字。它涉及經濟、政治、軍事、外交、文學、藝術、教育、科技、宗教、民俗、華僑、移民等領域的許多課題,內容相當豐富,史料價值很高。
媽祖民間信仰的學術價值在本世紀70年代起就引起學者的注意,作為一門學問進行研究。我國著名的歷史學家顧頡剛、客肇祖先後發表了多篇關於《天後》的論文,在學術界引起反響。台灣學者李獻璋自60年代起,經過20年的研究,終於寫成了《媽祖信仰研究》一書,成為媽祖研究第一部學術性較高的專著。
媽祖故里的學者自80年代起,掀起了媽祖研究熱潮,先後舉辦了五次媽祖文化學術研討會,廈門、寧德等地方也舉辦過媽祖文化學術研討會。媽祖文化研究取得了重大成果。先後出版了《海內外學人論媽祖》、《媽祖研究論文集》、《媽祖研究資料匯編》、《媽祖文獻資料匯編》、《媽祖信仰與祖廟》、《湄洲媽祖》等;在澳門出版了《澳門媽祖論文集》;在台灣出版了《媽祖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等;還有《兩岸學者論媽祖》、《媽祖信仰》(李露露)、《天後媽祖》(曾昭璇)、《江海女神媽祖》(吳金棗)等對媽祖文化進行深刻的研究。也有《媽祖》、《林默娘》、《媽祖傳奇故事》、《媽祖的傳說》、《中華與媽祖文化》、《湄洲媽祖千年祭》、《媽祖祭拜宴會》等一大批文獻資料、學術專著、文學作品、大型畫冊等。莆田還舉辦《媽祖信仰源流展》
從神的角度講,媽祖已是千歲高齡。千餘年滄海桑田,中國變了,世界變了,人類文明進步了,科學技術發達了,然而,作為一種信仰——對媽祖的崇拜及其研究,卻沒有因時代的推進而泯沒。今天,我們對媽祖文化的形成及其信仰作一番討論,不說沒有必要。
莆田工藝美術
莆田是全國榮獲工藝美術國家級區域品牌最多的城市。 繼2003年我市被中國輕工業聯合會授予「中國木雕之城」稱號後,2006年我市仙游縣被中國工藝美術協會授予「中國古典工藝傢具之都」稱號,2007年我市被中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授予「中國珠寶玉石首飾特色產業基地」稱號,2008年我市秀嶼上塘又被中國工藝美術協會授予「中國銀飾之鄉稱號」。今年8月份,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和中國禮儀用品工業協會的專家考評組通過了對我市禮儀用品產業的考評。「中國政務商務禮品產業基地」是我市工藝美術行業獲得的第五塊「國字型大小」品牌。
木雕工藝
莆田木雕興於唐宋,盛於明清,以「精微透雕」著稱,是福建乃至全國木雕工藝的發源地之一。2008年,莆田被中國輕工業聯合會、中國工藝美術學會聯合授予「中國木雕之城」的榮譽稱號。在一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莆田木雕為閩中經濟、文化、習俗、藝術所熏陶,形成了圖案秀麗、色彩繁富、刀法活潑、刻工精細的獨特風格,成為莆仙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古典傢具
莆田的古典傢具,將久負盛名的木雕工藝與傳統傢具巧妙融合,做工講究,造型優美,意蘊豐富,具有一定的文化、審美價值。2006年,莆田仙游縣還被中國工藝美術協會授予「中國古典工藝傢具之都」的榮譽稱號。
金銀珠寶
莆田金銀珠寶行業歷史悠久,技藝精深,品種繁多,門類齊全,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被譽為「中國銀飾之鄉」、「中國珠寶玉石首飾特色產業基地」。
李耕國畫
李耕(公元1885-1964年),原名李實堅,字硯農,仙游縣人,號一琴道人、大帽山人。李耕人物、山水、寫意、工筆無不精能,其藝術成就不僅在國內乃至整個東南亞地區都享有盛名,徐悲鴻評贊「有奇拙者,首推李耕君,揮毫恣肆,可追蹤癭瓢,其才則中原所無」。李耕一生致力於中國人物畫創作,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還創立了「李耕畫派」,後輩師法者甚眾。
莆田四大名果
荔枝
「荔城無處不荔枝」——這是郭沫若對莆田的第一感覺。自唐代起,莆田就開始栽培荔枝。莆田荔枝以品種多、果粒大、果色艷紅、果肉乳白色、汁多、清沁爽口、香氣濃郁,質量優而名揚海內外,主要品種有「陳紫」、「宋家香」、「狀元紅」等。
龍眼
莆田龍眼栽培歷史悠久,始於隋唐,宋明尤盛。由於莆田地處我國龍眼栽培適宜區的北緣,日照充足,雨量適中,日夜溫差大,所以莆田龍眼風味較其他產地香甜,並培育了許多優良品種。全市現有品種80多個,為全國最多。
枇杷
莆田枇杷色澤鮮艷,果個特大,肉軟汁多,甜酸適度,味美爽口,品種達100多種,主要有「解放鍾」、「長紅3號 」、「莆選1號」、「早鍾6號」、「白梨」等,單果重為全國最大(解放鍾最大單果重172克,為世界之冠),主產區常太鎮號稱「中國枇杷第一鄉」。
文旦柚
莆田文旦柚,又名蜜柚,以仙游度尾的出名。1984年11月,時任國家主席的李先念在福建視察時,品嘗之後為它命名「度尾無籽蜜柚」。文旦柚每年秋季成熟,果實無籽,果味酸、香、甜,食之爽口,嚼之無渣,富含維生素C,曾被清朝列為貢品。
莆仙戲曲
莆仙戲是福建的古老劇種之一,莆仙戲原名「興化戲」,流行於古稱興化的莆田、仙游二縣及閩中、閩南的興化方言地區。其戲班足跡遍及福州、廈門、晉江、龍溪、三明等地市和海外華僑聚居地。據考證,它是在古代「百戲」的基礎上發展形成的。
莆仙戲源於唐、成於宋、盛於明清、閃光於現代。它表演古樸優雅,不少動作深受木偶戲影響,富有獨特的藝術風格;其唱腔豐富,綜合了莆仙的民間歌謠俚曲、十音八樂、佛曲法曲、宋元詞曲和大麴歌舞的藝術特點,用方言演唱,具有濃厚地方色彩,迄今仍保留不少宋元南戲音樂元素,被譽為「宋元南戲的活化石」。莆仙戲現存傳統劇目有五千多個,其中保留宋元南戲原貌或故事情節基本類似的劇目有八十多個。解放後,莆仙戲經過整理、改編、演出的優秀傳統劇目有二百多個,其中,《琴挑》、《三打王英》、《團圓之後》、《春草闖堂》、《秋風辭》、《新亭淚》、《晉宮寒月》、《葉李娘》、《狀元與乞丐》、《江上行》等優秀劇目譽滿全國劇壇。劇種的著名劇作家有陳仁鑒和柯如寬、江幼宋等,著名演員有黃文狄、林棟志、朱石鳳、黃寶珍、王少媛、黃艷艷、黃建英等。
莆田十音八樂
十音與八樂是流行於莆田市境內的傳統民間音樂,是器樂、聲樂和表演的綜合藝術。十音又稱十番。古時十音演奏多用琵琶、三弦、笙、笛子、老胡、二胡、文枕琴、拍扳、雲鑼等十種樂器,所以叫十音。近代十音的演奏、樂器、曲調都有較大的改革。現在十音使用的樂器有:笛子二把、四胡一把、尺胡三把、老胡一把、八角琴一把、小三弦一把、雲鑼一架(由七個不同音色的小雲鑼組成)。莆田的十音分為「文十音」和「武十音」兩種。八樂是在十音的基礎上加上打擊樂組成,並以伴唱為主的藝術形式,伴唱者多為婦女或兒童。其打擊樂器主要有:鼓、大鑼、小鑼、大鈸、小鈸等五種,同時由八人組成管弦樂伴奏,其中兩人吹笛子、兩人拉尺胡,四胡、老胡、三弦、八角琴各由一人執掌,有的還要加上嗩吶,使音響效果更佳。八樂與十音不同的是它是以伴唱為主,鑼鼓點滲透到唱腔之中,有時突出文樂,有時突出武樂,有時文,有時武,熱鬧異常,別有風味。八樂與十音表現形式既可坐奏又可行奏。
莆田賦
莆陽,閩海之雄邑也。遠系揚州,早屬百越;陳始立縣,宋初設軍①。方圓不過百里,置郡不過千年,而人物奇偉、文教彰明,世譽海濱鄒魯、文獻名邦。郡人習勤勉、性堅韌、輕遠游。所涉行業,素多翹楚。復稱無興不成鎮②、國之猶太人。斯土何異,竟毓之盛?造化何緣,獨鍾此間?
其地偏狹,然鎮要沖。依福州而接泉廈,枕戴雲而眺台海。漢晉以降,南渡日頻③。胼手胝足,不問衣冠草莽;篳路藍縷,同啟深山密林。圍海造地,斬蒲作田。築堤障潮,修陂治水。變斥鹵為膏腴,易沮洳為肥美。更兼曬鹽製糖,辟港開埠,昔日蠻荒,竟成富庶。至若民稠地窄,士族遺風,於斯激盪。向學遑論貴賤,教子唯有讀書。比屋業儒,家弦戶誦。閨閣畫眉,常出善吟女史;市井釘鉸,不乏工詠騷人。遂科甲相望,簪纓蟬聯。禮樂詩書之盛,八閩獨冠;魁人韻士之多,天下鮮儷。
及其沃土深啟,民智日開,莆之山川愈麗,風物愈奇。朝則東山曉旭,暮則西岩晚眺;晴則九華疊翠,陰則壺山致雨。春觀木蘭初漲,夏遊西湖鏡荷;秋賞白塘明月,冬訪谷城梅雪。學禪當謁南山松柏,朝聖且聞湄嶼潮音。煙藏石室幽,水激鍾潭響。麥斜崖峭以居雲,古囊峰疊以列巘。鯉湖瀑奇,游九仙而嘆霞客;永興岩秀,妝玉女而駐張公。有山珍海味、名果佳粉,滿川稻浪、遍野蔗雲。紅映千家知荔熟,翠浮十里覺舟輕。人道江南雖好,亦復如之。
然產奇景異,難抵士賢。其豪英俊彥,燦若星辰。履波默娘救難,投水錢女酬陂④。采蘋耽梅,還明珠以自惜;徐寅擅賦,逆昏主而東歸⑤。林蘊忠烈,頸豈頑奴砥石;文龍節義,身寧纍臣釁鼓⑥。名重慶歷,書列四家,千年君謨有幾?廬隱夾漈,志入三通,百代漁仲無雙⑦。貴居廟堂,俊卿平生憂國;貧處草野,紹叔一己研天⑧。艾軒理深,道比程朱;後村詞豪,調近辛陸⑨。毀家紓難,林先生之懿德;劾奸謝勛,江御史之潔行⑩。浩浩乎!地生雄傑添正氣,天遣賢哲寄斯文。
比事千載,逝者可追。今逢治世,更續鴻篇。承名邦之厚俗,煥重教之淳風。筆健文壇,似臨風之嘉桂;才盛科苑,如吐蕊之蘭英{11}。翰墨香追曾、李,雕藝巧步廖、郭{12}。醒地藏以雄風,少林院古;震京華以遺韻,莆仙戲雅{13}。湄洲島麗而神靈,秀嶼港深而海闊。以港興城,以工強市。氣同乳虎,勢若鯤鵬。前賢有知,當欣薪火不斷;後人有感,應以吾莆為豪。
噫嘻莆陽!地不嫌瘦,堪植松柏;郡不厭小,且蔚人文。其氣靈秀兮,壺蘭清淑;其人勇慧兮,耕山馭海;其魂雄健兮,窮通達變;其志高遠兮,將以有為。而以華夏之大,地靈人傑如莆者,豈不眾哉。所謂:天生地育,自強在人。如此僻隅可成鄒魯,蓬蒿可變繁都,焉賴造化之獨鍾耶?
轉載自8月17日《光明日報》王 鴻
注釋:
①陳始立縣:陳光大二年(568),莆田首次立縣,隸屬豐州(治設今福州)。宋初設軍:宋太平興國五年(980),莆田首設州級地方建制「興化軍」,轄莆田、仙游、興化三縣,從此成為「八閩」之一。
②無興不成鎮:興,指興化人(莆田人)。莆田人素有「闖天下、走四方」傳統,民間自古流傳「無興不成鎮」的諺語。
③漢晉以降,南渡日頻:據史載,漢代就有北方漢民入莆。西晉末年「永嘉之亂」造成中原大亂,士族衣冠相率南渡入閩避難,為數不少的人在今莆田一帶定居。該南遷過程一直持續到宋初。
④默娘:即林默娘,宋初莆田縣人。生前樂善好施,常於海上履波救難,逝後被尊為「媽祖」或「娘媽」。現被尊為「海上和平女神」。錢女:即錢四娘,宋長樂縣人。宋治平年間攜家資來莆創築木蘭溪陂,三載功成。然遇溪洪暴發陂潰,悲憤投水而死,時年19歲。
⑤采蘋:即梅妃,姓江,唐莆田縣人。曾為唐明皇愛妃,後因楊太真遷上陽東宮。明皇曾密賜珍珠一斛,不受,賦詩曰:「柳葉雙眉久不描,殘妝和淚污紅綃。長門自是無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徐寅:唐末莆田縣人。博學多才,尤擅作賦,辭藻華美,時人號「錦綉堆」。後梁開平四年(910)再試中進士第一。因不肯改賦被梁太祖朱溫削去狀元名籍,拂袖東歸。
⑥林蘊:唐莆田縣人。貞元年間任西川節度推官。節度使劉辟謀反,蘊力諫,辟怒,命行刑者以刀磨其頸脅迫。蘊怒叱曰:「死即死,吾頸豈頑奴砥石耶?」文龍:即陳文龍,南宋莆田縣人,著名抗元民族英雄,咸淳五年(1269)中狀元,曾任參知政事、知興化軍。
⑦君謨:即蔡襄,字君謨,仙游縣人。北宋名臣。擅書法,與蘇軾、黃庭堅、米芾並稱「宋四家」。漁仲:即鄭樵,字漁仲,莆田縣人。南宋著名史學家、博物學家。隱居夾漈山草堂潛心著述達三十年。其《通志》與《通典》、《文獻通考》並稱「三通」。
⑧俊卿:即陳俊卿,莆田縣人。南宋紹興八年(1138)中進士第二。乾道年間拜相,憂國憂民,以選賢舉能為己任,人稱「乾道相業」。紹叔:
即陳紹叔,號浮丘子。元末莆田縣人。以個人之力堅持從事天文科學研究,曾先後以木、銅製成測天儀。
⑨艾軒:即林光朝,號艾軒,世稱「南夫子」。莆田縣人。南宋著名理學家,開創「紅泉學派」。後村:即劉克庄,號後村居士。莆田縣人。南宋著名詞人、詩論家。
⑩林先生:指林兆恩,世稱「三教先生」。明莆田縣人。創「三教歸一」學說。嘉靖年間,莆田倭害甚烈,傾盡家產賑濟難民。江御史:指江春霖。清末莆田縣人。曾先後8次彈劾袁世凱,又劾慶親王奕匡賣官納賄,時人譽「直聲震天下,有清御史第一人」。
(11)嘉桂:指當代著名作家郭風,原名郭嘉桂,莆田縣人。代表作有散文詩《葉笛》、《松坊溪的冬天》等。蘭英:指當代著名物理學家林蘭英,女,莆田縣人。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半導體材料科學的奠基人和開拓者。
(12)曾:指曾鯨,莆田縣人。明代著名肖像畫大師。創特有「凹凸法」,人稱「波臣派」。李:指李在,莆田縣人。明代著名宮廷畫家。工山水,兼工人物。廖:指廖熙,莆田城廂人,清末木雕名家。木雕「關公座像」獲巴拿馬國際博覽會金獎。郭:指郭懷,清仙游縣人。乾隆年間石雕名家,被稱為「八閩雕龍始祖」。
(13)少林院:指莆田南少林寺。原名林泉院,系嵩山少林寺分寺,並稱「南北少林」。莆仙戲:福建古老劇種之一,原名「興化戲」,被譽為「宋元南戲的活化石.
⑨ 古代傢具名稱
1、拔步床
拔步床是一種傳統的大型古床,或稱「八步床」、「踏步床」,是一種功能齊全的床。床下有一木製平台,正面伸出床沿,平台四角立柱,並鑲以木製圍欄,使床前形成一個淺廊,中間為床的門戶,兩側可放置小型傢具及雜物。它造型奇特,體積龐大,結構復雜,好像把架子床安放在一個木製平台上,平台前沿長出床的前沿二 三尺。平台四角立柱,鑲以木製圍欄。還有的在兩邊安上窗戶,使床前形成一個迴廊,迴廊中間置一腳踏,兩側可以放置小桌凳、燈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