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傢具家居 > 河南趙氏傢具

河南趙氏傢具

發布時間:2022-04-12 21:40:54

1. 明朝山西大遷徙到底是為什麼

明朝洪武、永樂年間大規模地移民是有其歷史背景和歷史原因的,這自然要從元末年間的歷史談起。
元朝在中國的統治只有89年,雖然盛極一時,但「只識彎弓射大雕」,到了元代末年,由於蒙古貴族及封建地主對農民殘酷剝削壓迫,階級矛盾與民族矛盾日益激化,水旱蝗疫不斷,民不聊生,使河南、山東、河北皖北等中原地區「道路皆榛塞,人煙斷絕」(《明太祖實錄》卷二十九),人民無法生活下去,只有揭竿而起,反抗元帝國的殘暴統治,僅至正元年( 1341),山東、河北、湖廣等地就以生了百餘次人民反元起義,以後人民起義更加頻繁,力量也越來越大,至正八年方國珍在台州起義,至正十一年劉福通在穎州起義,號稱紅巾軍,徐壽輝在蘄州起義。至正十二年郭子興、朱元璋在濠州起義,第二年張士誠也在江蘇泰州起義,其後十餘年,特別是劉福通的紅巾軍與軍決戰於兩淮、河南、山東、河北等地,廣大農民紛紛響應,元軍出其精兵銳將與農民軍決戰,攻城掠地,擄掠殺人,干盡了殘暴之事。至正十二年九月元丞相「脫脫破徐州,遂屠其城」(《元史脫脫傳》),至正十七年、二十一年元軍察罕帖木兒部與農民軍戰,「兩戰皆敗之,斬首萬余級」(《元史察罕帖木兒傳》),至正十八年十一月,元軍「劉起租守順德,糧絕劫民財、掠牛馬、民強壯者令充軍,弱者殺而食之」(《元史順帝本紀》),後來元軍正規軍精兵使盡,無力把農民起義軍鎮壓下去,一些地主武裝,為了維護本身利益也配合元軍與農民作戰,山西的王保保(擴廓帖木兒)父子,陝西的李思齊,也出兵豫、陝、魯和兩淮,終於把紅巾軍鎮壓下去。在這些戰斗中,元軍和地主武裝,對農民軍所據之地,多是「拔其地、屠其城」(《元史.順帝本紀》),使豫、魯、蘇北、皖北之民十亡七八,名城揚州城中當時被殺的僅余有十八家。(《明在祖實錄》卷五)溫縣牛窪村《牛氏族譜》也載:「兵戮河南,赤地千里。」已到了「春泥歸來無棲處,赤地千里少人煙」的境地後來朱元璋出兵江淮,派派徐達、常遇春北伐,進取山東,收復河南,北定京都,元帝出亡漠北,這樣元末長達十六年的兵亂才算結束。
元朝末年除兵亂之外,水、旱蝗、疫也接連不斷。黃、淮河又多次決口,使中原之地「漂沒田廬無算,死亡百姓無數,村莊城邑多成荒墟。」據《元史》載,僅元朝末年的雨旱災,山東19次、河南17次、河北15次、兩淮地區8次。(《元史.五行志》)」造成「漂沒民廬、死者眾」(《元史.順帝本紀》,「禾不入地、人相食」(《元史.五行志》),至正元年到二十六年,幾乎每年都有特大洪水泛濫,「至正元年,汴梁、鈞州大水...二年四月,睢州儀封縣大水害稼。六月癸丑夜,濟南山水暴漲,沖東西二關,流小清河,黑山、天麻、石固等寨及卧龍山水通流入大清河,漂沒上下居民千餘家,溺死者無算。三年二月,鞏昌寧遠、伏羌、成紀三縣,山崩水涌,溺死者無算。五月黃河決白茅口。七月,汴梁中牟、扶溝、尉氏、洧川四縣,鄭州滎陽汜水、河陰三縣大水。四年五月,霸州大水。六月,河南鞏縣大雨,伊、洛水溢,漂民居數百家。濟寧路兗州、汴梁、鄢陵、通許、陳留、臨穎等縣大水害稼,人相食。七月,灤河水溢出平地丈余,永平路禾稼廬舍漂沒甚眾。東平路東阿、陽谷、汶上、平陰四縣,衙州西安縣大水……五年七月,河決濟陰,漂官民亭舍殆盡。十月,黃河泛濫。七年五月黃州大水……八年正月辛亥,河決,陷濟寧路。六月已丑,中興路松滋縣驟雨,水暴漲,平地深丈有五尺余,漂沒六十餘里,死者一千五百人。是月,膠州大水。七月,高密縣大水。九年七月中興路公安、石首、潛江、監利等縣及沔陽府大水。夏秋,蘄州大水傷稼……
十二年六月,中耠路松滋縣驟雨,水暴漲,漂民居千餘家,溺死七百人。七月,衙州西安縣大水。十三年夏,薊州豐潤、玉田、遵化、平谷四縣大水……十四年六月,河南府鞏縣大雨,伊、洛水溢,漂沒居民,溺死三百餘人。秋,薊州大水……十六年,河決鄭州河陰縣,官署民居盡廢,遂成中流。……十七年六月,暑雨,漳河溢,廣平郡邑皆水。秋,薊州縣皆大水。十八年秋,京師及薊州皆大水。十九年九月、濟州任城縣河決。二十年七月,通州大水。二十二年三月,邵武光澤縣大水。二十三年,孟州濟源、溫縣大水。七月,河決東平、壽張縣,圮城牆,漂屋廬,人溺死甚眾。二十四年三月,益都縣井水溢而黃。懷慶路孟州、河內、武陟縣水。七月,益都路霆光縣、膠州高密縣水。二十五年秋,薊州大水。東平須城、東阿、平陰三縣疔決小流口,達於清河,壞民居,傷禾稼。二十六年二月,河北徙,上自東明、曹、濮,下及濟寧皆被其害。六月,河南府大霖雨,*水溢,深四太許。漂東關居民數百家秋七月薊州四縣、衛輝、汴梁、鈞州大水害稼。八月,棣州大清河決,濱棣二州之界,民居漂流無遺。濟寧路肥城縣西黃水汛溢,漂沒田禾民居百有餘里,德州齊河縣境七十餘里亦如之"。(《元史.五行志》)在《元史》中這類記載比比皆是。特別是河南地區幾乎年年都有特大洪水泛濫。中書省戶部曾上言:"連年水旱,田禾不收。」(《元史.順帝本紀》)當時的一位治河大臣也說中原地區「連年飢饉,民不聊生。」(《元史紀事本末》卷二)
元末中原地區不但水患嚴重,大蝗災也頻頻而至,從至正元年到二十五年,大蝗災計有十八九次。(《元史.五行志》)元時的大名路,至正十二年六月「開、滑、浚三州元城十一縣,水旱蟲蝗,飢民七十一萬六千九百八十口」。(《元史.順帝本紀》)中原地區從元統三年到至元末年,大飢荒就達十五次(《元史.五行志》),至正十七年河南大飢。十八年「京師大飢,彰德亦如之」。至正十九年冀、魯、豫大飢,通州民間五殺其子而食之。保定路孽生盈道,軍士掠孱弱以食。山東、河南之孟津、新安、澠池出現「民食蝗,人相食」的慘狀。同時,危害極大的瘟疫又多次流行於河南、山東、河北、陝西以及南方諸省。(《元史.五行志》)
以上種種,兵亂水旱蝗變疫相輔而至,百姓非亡即逃,使中原地區人煙稀少,土地荒蕪,元政府只好把一些路降為州,如「降徐州路為武安州」。(《元史.順帝本紀》)就是到了明朝,由於人糧劇減也不得不把許多州,府降格,名城開封由上府降為了下府(《明太祖實錄》卷九十六、一百九十三)。洪武十年河南等布政司所屬州縣「戶糧多不及數」,「凡州改縣者十二,縣並者六十」。(《明太祖實錄》卷一百二十,一百六十四)到了洪武十七年全國各地仍把不足3000戶的30餘州降為縣。(《明太祖實錄》卷一百六十四)
明朝建立後,各地官吏紛紛向明政府告具各地荒涼情形,中原地區處處是「人力不至,久致荒蕪」(《明太祖實錄》卷一百四十八),積骸成丘,居民鮮少」(《明太祖實錄》卷一百七十六),「多是無人之地」(顧炎武《日知錄》卷十),累年租稅不入,」(《明太祖實錄》卷二十一,)勞動力嚴重不足,土地大片荒蕪,財政收入劇減,直接威脅明王朝統治,就連朱元璋也深知:「喪亂之後,中原草莽,人民稀少,所謂田野辟,戶口增,此正中原之急務」(《明太祖實錄》卷二十五),於是採納了萄州蘇琦(《明太祖實錄》卷五十),戶部郎中劉九皋(《明史.食貸志》),國子監宋納等人的奏議,為維護明王朝的封建統治,決定了移民屯田的戰路決策(《明太祖實錄》),一場大規模的歷經數朝歷史50餘年的移民高潮就開始了。} 明朝洪武年間,開始大量移民,農業生產剛剛有所恢復,又發生了「靖難之役」,四年的戰爭又加劇了中原地區的荒涼局面,為此仍又有永樂遷民之舉。
明太祖朱元璋死後,建文帝繼位,為了鞏固中央集權,採取了」削藩」措施,燕王朱棣以入京誅奸為名,從北京進取南京,所過河北、河南、山東、皖北、淮北等地,與政府軍反復拉鋸作戰,進行了四年的戰爭,這就是中原地區盛傳的所謂「燕王掃碑」。當時一部分地區的老百姓也自行組織武裝,拒抗燕王軍隊,這反映了人民要求安居樂業,恢復生產的願望。
根據《明史》記載,燕軍在戰爭中,搶掠屠殺甚為嚴重,如「燕軍掠真定,順德、廣平、大名」。(《明史.恭閔帝本紀》)在真定「斬首三萬級」,白溝河仗,燕王「乘縱火奮擊,斬首數萬,溺死者十餘萬人」。(《明史.成祖本紀》)中原地區的老百姓自動幫助政府軍抗擊燕軍朱棣勝利後,對忠於建文帝的軍隊和百姓殺無遣漏,河北、山東等一些族譜中記載,燕兵所至,村城成墟,當燕王打到冀、豫交界處時,遭到地方武裝「十八村聯誼會」的把抵抗,燕王無標轉路攻取南京,後燕王把一帶人殺的只留狐、劉兩家,山東臨清縣寨村光緒四十年寫的《李氏族譜》記載,蓋燕王靖難兵起,在建文時南北構兵,南兵大軍追襲,則南兵自南而北,北兵勝大軍犯闕則自北而南,想爾時,或殺,或刮,或逃,東西六七百里,南北近千里,幾為丘墟焉。
因此,靖難之役「,加劇了中原地區荒涼局勢,民非殺即逃,這也是永樂移民的又一原因。
當元末中原地區荒疫兵亂之時,山西卻是另外一種景象,中原地區的兵亂及各種災疫很少波及山西,山西大部地區也沒有發生大的水旱蟲災,風調雨連豐收,同鄰省相比社會安定,經濟繁榮,人丁興盛,元人鍾迪在《河中府(蒲州)修城記》中說:當今天下劫火燎空,洪河(黃河)南北噍類無遺,而河東一方居民叢雜,仰有所事,俯有所育,這雖然是封建文人溢美之詞,但也說明晉垌帶比較安定,再加鄰省難民流入山西,使山西南部人口是稠密洪武十四年,河南人口是一百八十九萬一千多人,河北人口是一百八十九萬三千多人,而山西人口卻達四百零三萬零四百五十口,等於河北、河南人口的總和。(《明太祖實錄》卷一百四十)
山西的人口和中原的人口相比,極不平衡。據《明實錄》記載,洪武十四年(1381年),河南人口為189.1萬人,河北人口為189.3萬人,而山西人口卻多達403.04萬人,比河南、河北人口的總和還多25萬。再從人口密度來看,同樣是在洪武十四年(1381年),山西平均每平方公里27.52人,而河南每平方公里12;85人,河南的人口密度不足山西的一半。這樣,山西「地狹人稠生計難」的問題越來越突出,連朱元璋也認識到「山西民眾而地狹」。這時朝中的要臣一再提出應從山西移民到中原,如洪武三年(1370年),鄭州知州蘇琦提出「時宜三事」,其中一事就是移民中原,洪武十五年(1382年),晉府致仕長史桂彥良上《太賓士要》20條。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戶部侍郎劉九皋又奏請遷移山西之民以實中原,終於得到了朱元璋的認可。於是拉開了—場轟轟烈烈移民活動的序幕。
明代初期山西的移民,說是從洪洞大槐樹下遷走的,實際上遠遠不止如此。根據《明史》記載,「成祖核太原、平陽、澤、潞、遼、汾、沁,丁多田少」,以「分其丁口」的辦法進行移民。這個范圍是相當大的,包括現在的晉中、晉南、呂梁和晉東南等地區。按照明初山西的行政區劃,所謂太原指太原府,轄6個州20個縣;平陽即平陽府,轄6個州29個縣;澤是澤州,為省直隸州,轄4個縣;遼是遼州,省直隸州,轄2縣;沁指沁州,省直隸州,轄2縣;潞是潞州,省直隸州,轄6縣;汾指汾州,省直隸州,轄3縣。這樣,明初山西移民就涉及到2府、17州、66個縣。在當時關山重重、道路阻塞的自然條件下,這么多地方的移民全要集中到洪洞縣的大槐樹下,有沒有必要?是不是可能?恐怕是沒必要也不可能的。但是,由於洪洞大槐樹下是當時最大的移民「點行地」,在後來的歷史上影響特別大,移民後裔們自然也就樂於認同這樣一個出發地了。
關於移民的次數,歷來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但經學者們的反復考證,洪武、永樂兩朝共有17次。簡單的情況是:
洪武六年(1373年),從山西及河北正定府移民至安徽鳳陽墾荒。
洪武九年(1376年)十一月,再從山西及正定府移民至鳳陽墾荒。因為是冬天,政府發給移民過冬的棉衣。
洪武十三年(1380年)五月,從山西招募2.4萬戶百姓從軍,後又都復員為老百姓,就地安置墾荒種地。
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八月,又從山西的澤州、潞州,挑選「田少丁多」或無田之家,遷往彰德、正定、臨清、歸德、太康等地墾種。
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九月,山西沁州百姓張從整等116戶自願外遷屯田,戶部給予獎勵,讓他們回沁州招募居民。
同年同月,後軍都督朱榮向朝廷報告:由山西遷居到大名、廣平、東昌三府的百姓,一共分給他們2.6萬頃土地。
同年十一月,命後軍都督府僉事李恪等遷移山西百姓,到彰德、衛輝、歸德、臨清、東昌等地栽桑種棗,墾荒種地。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八月,馮勝、傅友德與常升等到山西招募百姓從軍,共設16個衛所。大約是平陽府選了9衛,太原、遼、沁、汾選了7衛,每衛5600人,共有9萬餘人。
同年十二月,朝廷命後軍都督僉事李恪、徐禮去山西招募移民共598戶,分別遷至彰德、衛輝、廣平、大名、東昌、開封、懷慶等地。
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正月,山西馬步官軍2.66萬人,往塞北築城屯田。
建文四年(1402年),戶部核實太原、平陽二府,澤、潞、遼、汾、沁五州,「丁多田少」及「無田之家」,遷至北平各府、州、縣。
永樂二年(1404年)九月,從太原、平陽、澤、潞、遼、汾、沁移民1萬戶,充實北京。
永樂三年(1405年)九月,再次從以上地區移民1萬戶,充實北京。
永樂四年(1406年)正月,湖廣、山西、山東等縣吏李懋等214戶人願到北京為民,戶部給他們發了安家費。
永樂五年(1407年)五月,朝廷命戶部從山西的平陽、澤、潞及山東的登、萊等州,招募了5000戶到北京的上林苑監,牧養栽種。
永樂十五年(1417年)五月,山西平陽、大同、蔚州、廣靈等府州,向朝廷申請到北京、廣平、清河、正定、冀州、南宮等府州縣為民,開荒種地,依律交稅,得到政府的獎勵和資助。
綜上所述,明初從洪武六年(1373年)到永樂十五年(1417年),近半個世紀中,從山西向外地移民17次,每次數百戶,甚至上萬戶,前後人數達到100萬以上。回顧我國歷史上政府組織的移民活動,漢代僅限於屯墾戍邊,並沒有形成全國規模;三國割據一方,各自分散屯田;唐代移民屯墾興盛,但安史之亂以後廢弛;宋代重文輕武,屯田時盛時衰;元代全國興屯,但很快天下大亂。所以說,明初山西移民,是有組織、有計劃的官方移民中規模最大的一次移民。
那時候還創造了一個詞叫「解手」,一直流傳到現在仍然使用,卻是無可辯駁的事實。百姓們被迫登記以後,為了防止他們途中逃亡,官兵們把他們反綁起來,然後用一根長繩串連起來。那時候,遷徙路上,到處是一串串的移民,他們一步三回頭,天愁地也愁。在押解過程中,由於長途跋涉,人們免不了要大小便,但一根繩子拴幾個甚至幾十個人,大小便非常不方便。於是只好向押解官兵報告說:「老爺,請解手,我要大小便。」這樣子日復一日,人復一人,次數多了,日漸簡化,只要說上一聲:「老爺,我要解手。」
明初有個袁公正,字成甫,曾隨朱元璋打天下,南征北戰,屢建戰功,官拜鎮威將軍。明朝統一後,首要的大計,是移民墾荒。袁公正又自動報名,舉家從洪洞遷至山東曹縣黃崗集落戶。當時彳艮受朱元璋欣賞,親賜一塊「袁氏題名玉碑」,還給他提升了三級頭銜。袁公正在曹州以北約20公里處的關王廟北土崗上安下家來,取名「袁家固堆」,並題詞曰:「洪洞分枝老門第,曹州安居舊家風。」
陝西省的山西移民比較多,大概是與山西一河之隔距離近的緣故。據徵集的譜諜看,武功縣的戴氏、麟游縣的趙氏、邢氏、扶風縣的劉氏、彬縣的陳氏、固源縣的鄭氏、米脂縣的楊氏、並氏、眉縣的劉氏,其先祖都是明初從洪洞遷去的。
綜前所述,洪洞大槐樹下的移民,當初直接遷入地是豫、魯、冀、京、皖、蘇、鄂、陝、甘、寧、晉等省市。然而數百年間,峰迴路轉,這些地方的移民後裔,又輾轉遷到雲南、四川、貴州、新疆、東北、港台等地。特別是近幾十年裡,遷移的浪潮此起彼伏。例如解放前的「走西口」、「下關東」、「下南洋」,建國後的城市知青「支邊」、「上山下鄉」,以及改革開放以來的出國留學、探親、定居,更使洪洞移民後裔的足跡,踏遍了神州大地、天涯海角。

2. 木頭的一面著水變紅是什麼木

紅木。

紅木為熱帶地區豆科檀屬木材,主要產於印度,我國廣東、雲南及南洋群島泰國、緬甸、越南、寮國、柬埔寨等東南亞國家也有出產,是常見的名貴硬木。"紅木"是江浙及北方流行的名稱,廣東一帶俗稱"酸枝木"。

根據國家標准,「紅木」的范圍確定為5屬8類。5屬是以樹木學的屬來命名的,即紫檀屬、黃檀屬、崖豆屬及鐵力木屬。8類則是以木材的商品名來命名的,即紫檀木類、花梨木類、香枝木類、黑酸枝類、紅酸枝木類、烏木類、條紋烏木類和雞翅木類。同時,紅木是指這5屬8類木料的心材,心材是指樹木的中心、無生活細胞的部分。除此之外的木材製作的傢具都不能稱為紅木傢具。紅木從廣義上講,包括用紫檀、花梨木(海南檀)、雞翅木、酸枝木等製成的各種硬木傢具。其中以紫檀木質地最好,它一般呈紅色木堅硬沉重,木紋細密,帶有油性,十分美觀。而一般中等質量的紅木傢具多用花梨木和酸枝木製成,其色微紅,木質較紅木輕,略帶脆性,木紋也較紅木粗。

形態:紅木心材橙色、淺紅褐色、紅褐色、紫紅色、紫褐色至黑褐色,材色不均勻,深色條紋明顯,材質堅硬、耐磨、沉於水。紅木有新老之分。老紅木近似紫檀,但光澤較暗,顏色較淡,有香氣,但不及黃花梨芬郁。新紅木顏色赤黃,有花紋,有時頗似黃花梨。

在媒體上時常會看到不法廠商用新紅木充當老紅木蒙騙消費者的報道,很多消費者都會發問:紅木就是紅木,還有什麼新老之說?其實,紅木不僅有新老之分,而且新老紅木價值相差懸殊,在使用中也會發現品質差距也是相
當大的。那麼,什麼是老紅木?新老紅木又有那些差別呢?

老紅木和其它紅木的區別:老紅木,顧名思義就是經歷時間很長的紅木,《國標》中稱為酸枝,主要產於寮國、泰國等東南亞國家。我國在清末民初之前,廣西、雲南等省也有,但民國以後已完全絕跡了。其木質堅硬、細膩,可沉於水,一般要生長500年以上才能使用,它區別於其他木材的最明顯之處在於其木紋在深紅色中常常夾有深褐色或者黑色條紋,給人以古色古香的感覺。老紅木不僅生長時間長,而且在砍伐後又經過了上百年的歲月洗滌。現在說的老紅木一般指清代中期從南洋進口的紅木,老紅木材幅較寬大,棕眼細長,比重介於紫檀和黃花梨之間。

新、老紅木的材質顏色比較:在色彩上,老紅木顏色較深,大多呈紫紅色,有的色彩近似紫檀,只是顏色較淺一些,紋理細膩,棕眼明顯少於新酸枝木,密度、手感極佳。新紅木一般顏色黃赤,木紋、色彩較之老紅木有種「嫩」的感覺,質地、手感均不如老紅木。為什麼會有如此大的差別呢?原來,木材的生命並不是因為被砍伐而終止,其內部細微結構無時無刻不在發生變化,只是人們很難察覺而已。隨著時光的推移,紅木內部的結構會越來越緊密,硬度和比重越來越高,入水即沉,而且抗變形能力也愈強。而新紅木一般採用烘烤等方式令其達到使用要求,但人為的技術性的處理並不能動搖材料的內部結構,在長期的使用過程中,往往會產生細微的形變,從而影響收藏價值和品質。

什麼是老紅木?「紅木」一開始與某一樹種沒有多大關系,只是明清以來對在一定時期內出現的呈紅色的優質硬木的統稱,用材包括花梨木、酸枝木、紫檀木,它們不同程度呈現黃紅色或紫紅色。人們無意去辨別它們是什麼樹種時,便以一種約定俗成的習慣去稱呼它們為紅木。趙氏《古玩指南》一書中則強調紅木為專門的樹種,書中二十九章曰:「唯世俗所謂紅木者,乃系木之一種專名詞,非指紅色木言也」即可證明,書中的木之一種,指得就是老紅木。老紅木產於中南半島,我國雲南一帶也有生長,其葉長橢圓形、白花、花呈五瓣形,色紅。「木質之佳,除紫檀外,當以紅木為最」,這是書中對老紅木的評價。

老紅木與紅酸枝也不能混為一談。紅酸枝泛指一大類木材,其包括交趾黃檀、奧氏黃檀和巴里黃檀等等十幾種木材。老紅木只是紅酸枝木類的一種,即奧氏黃檀。雖然同歸為黃檀屬類,但老紅木色澤紫紅,清晰富於變化的紋理和細密的結構是同類紅酸枝木無法與之比較的。用老紅木製作傢俱的後道工序採用紫檀一樣的做法—擦蠟,千萬不能使用普通紅酸枝類木材的做法—用漆。因為老紅木飽含蠟質,只需打磨擦蠟,即可平整潤滑,光澤耐久,給人一種淳厚的含蓄美。如果採用現代的擦漆工藝,恰恰掩蓋了其木質的優良本性。且老紅木用漆來處理,容易給一些廠家將其它紅酸枝類木材摻雜其中,為其渾水摸魚提供便利。

正因為老紅木的許多性能,如富含蠟質、紫紅色澤,近似於紫檀。因此老紅木和黃花梨、紫檀並列為明清時期宮廷的三種專用木材。

如果說有什麼傢具越用越值錢,恐怕就只有紅木傢具了。中國傳統傢具專業委員會理事楊波說:因為黃花梨傢具每年以[size=11.5pt]80%到[size=11.5pt]100%的幅度飆升,單件的羅漢床都在[size=11.5pt]150萬元以上。不光黃花梨漲價,其實所有的硬木木材都一直在漲價,他預期今年酸枝木的漲價空間估計在[size=11.5pt]30%。紅木傢具每年的購買增長幅度至少在[size=11.5pt]10%以上,成為繼字畫、珠寶後,投資收藏界第三大熱點。[size=11.5pt]

中國古典傢具中最有升值潛力的品種首先有兩類:一類是明代和清代早期的明式傢具,木質一般為黃花梨;另一類是乾隆工的清式宮廷傢具,木質一般是紫檀。紅木傢具價格之所以節節攀升,主要與其原材料稀缺有關。紅木傢具還能保健,紫檀就是中國中葯里最上乘的名貴葯材,而海南黃花梨,亦稱[size=11.5pt]「降壓木[size=11.5pt]」,並具有環保功能,其使用的漆都是植物漆,而且會越用越亮,論收藏價值,當數老紅木中的紫檀木和海南黃花梨最為突出,因為這兩種木料幾乎已經絕跡,現在只能從民間搶救老料。由於明清以來的大量採伐,已經成材的海南黃花梨幾乎被採伐一空,印度紫檀也非常稀缺,而黃花梨木長成可用需要[size=11.5pt]80年,紫檀木則需要上千年。海南黃花梨木是紅木中的極品,其成材在清代就已經枯竭,每市斤達到了數千元。並且黃花梨木原料在三五年之內也即將枯竭,這直接造成成品傢具價格成倍增值。就連紅木中檔次最底的紅花梨木也在近幾年中翻了數倍。[size=11.5pt]
專家指出,紅木傢具的投資年限為中短期,產生回報在[size=11.5pt]3年到[size=11.5pt]5年,投資金額比較大,投資回報率在[size=11.5pt]500%以上,投資要求專業眼光,投資比例:目前投資不應超過固定資產的[size=11.5pt]20%。[size=11.5pt] 同時,專家也提醒,目前的真偽鑒別僅限於識別用明清低檔古董傢具,充當老紅木傢具或把低檔老紅木傢具賣出高檔價格的騙術。因此,在請教專家初步學會鑒定紅木傢具基礎上,資金充裕或者對紅木興趣很高的人,可以收藏乾隆時期的紅木精品,甚至是整套整套的收藏;如果財力一般,推薦購買實用性、存世量大的單品,比如一把椅子或是一張床。面對市場上很難買到紫檀和海南黃花梨木傢具,專業人士說,現在能買到紅木品種中的紅酸枝和老酸枝傢具的升值空間大。購買時要多了解傢具的背景、歷史和製作工藝,不但可以充實自己的知識,也方便貨比三家,買到最劃算、最具升值潛力的傢具。

3. 列位仙家大德,求賜廠房名字,不勝感激。

久隆傢具(或沙發)廠
久隆--取長久興隆之意
希望你能喜歡

4. 紅木的分類


根據國家標准,「紅木『的范圍確定為5屬8類,33個主要品種。5屬是以樹木學的屬來命名的,即紫檀屬、黃檀屬、柿屬、崖豆屬及鐵刀木屬。8類則是以木材的商品名來命名的,即紫檀木類、花梨木類、香枝木類、黑酸枝類、紅酸枝木類、烏木類、條紋烏木類和雞翅木類。同時,紅木是指這5屬8類木料的心材,心材是指樹木的中心、無生活細胞的部分。33個樹種分別為:檀香紫檀、越柬紫檀、安達曼紫檀、刺蝟紫檀、印度紫檀、大果紫檀、囊狀紫檀、鳥足紫檀、降香黃檀、刀狀黑黃檀、黑黃檀、闊葉黃檀、盧氏黑黃檀、東非黑黃檀、巴西黑黃檀、亞馬遜黃檀、貝里斯黃檀、巴里黃檀、賽州黃檀、交趾黃檀、絨毛黃檀、中美洲黃檀、奧氏黃檀、微凹黃檀、非洲崖豆木、白花崖豆木、鐵刀木、烏木、厚瓣烏木、毛葯烏木、蓬塞烏木、蘇拉威西烏木、菲律賓烏木。除此之外的木材製作的傢具都不能稱為紅木傢具。 所謂「紅木」,從一開始就不是某一特定樹種的傢具,而是明清以來對稀有硬木優質傢具的統稱。根據國家標准,「紅木」的范圍確定為5屬8類,33 個主要品種。用材包括花梨木、酸枝木、紫檀木,它們不同程度呈現黃紅色或紫紅色。並且紅木是指這5屬8類木料的心材,心材是指樹木的中心、無生活細胞的部分。除此之外的木材製作的傢具都不能稱為紅木傢具。各種木材的特點如下:紫檀木是紅木中的極品。其木質堅硬,色澤紫黑、凝重,手感沉重,年輪呈紋絲狀,紋理纖細,有不規則蟹爪紋。紫檀木又分老紫檀木和新紫檀木。
趙氏《古玩指南》一書中則強調紅木為專門的樹種,書中二十九章曰:「唯世俗所謂紅木者,乃系木之一種專名詞,非指紅色木言也」即可證明,書中的木之一種,指得就是老紅木。老紅木產於中南半島,中國雲南一帶也有生長,其葉長橢圓形、白花、花呈五瓣形,色紅。「木質之佳,除紫檀外,當以紅木為最」,這是書中對老紅木的評價。
烏木顏色烏黑發亮,結構細密凝重,有油脂感。烏木多見製作筷子、墨盒之類的小件,少見製作傢具。
花梨木又稱香紅木,與酸枝木構成相近,其木質堅硬,色呈紅紫,紋理呈雨線狀,色澤柔和,重量較輕,能浮於水中,形似木筋。
酸枝木俗稱老紅木。木質堅硬沉重,經久耐用,能沉於水中,結構細密呈檸檬紅色、深紫紅色、紫黑色條紋,加工時散發出一種辛香。老紅木與紅酸枝也不能混為一談。紅酸枝泛指一大類木材,其包括交趾黃檀、奧氏黃檀和巴里黃檀等等十幾種木材。老紅木只是紅酸枝木類的一種,即交趾黃檀。雖然同歸為黃檀屬類,但老紅木色澤紫紅,清晰富於變化的紋理和細密的結構是同類紅酸枝木無法與之比較的。
用老紅木製作傢具的後道工序採用紫檀一樣的做法—擦蠟,千萬不能使用普通紅酸枝類木材的做法—用漆。因為老紅木飽含蠟質,只需打磨擦蠟,即可平整潤滑,光澤耐久,給人一種淳厚的含蓄美。如果採用現代的擦漆工藝,恰恰掩蓋了其木質的優良本性。且老紅木用漆來處理,容易給一些廠家將其它紅酸枝類木材摻雜其中,為其渾水摸魚提供便利。
正因為老紅木的許多性能,如富含蠟質、紫紅色澤,近似於紫檀。因此老紅木和黃花梨、紫檀並列為明清時期宮廷的三種專用木材。 而新紅木一般採用烘烤等方式令其達到使用要求,但人為的技術性的處理並不能動搖材料的內部結構,在長期的使用過程中,往往會產生細微的形變,從而影響收藏價值和品質。
近些年來,還有所謂巴西紅木、泰國紅木、緬甸紅木、寮國花梨、越南花梨等等。由於紅木傢具的用材有這許多種不同的名稱和類別,因此一般謂之紅木的傢具在用材上體現的品質和價值也有著很大的差異和區別。故而,無論是對以前流傳下來的紅木傢具作鑒賞或收藏,還是對現代紅木傢具進行選購,均需首先正確識別傢具採用是什麼材質的紅木。
一、酸枝(老紅木)酸枝即孫枝,又名紫榆。酸枝是清代紅木傢具主要的原料。用酸枝製作的傢具,即使幾百年後,只要稍加揩漆潤澤,依舊煥然若新。可見酸枝木質之優良,早為世人矚目。酸枝是熱帶常綠大喬木,產地主要有印度、越南、泰國、寮國、緬甸等東南亞國家,原先在中國福建、廣東、雲南等地也有出產。酸枝木色有深紅色和淺紅色兩種,一般,有油脂的質量上乘,結構細密,性堅質重,可沉於水。特別明顯之處是在深紅色中還常常夾有深褐色或黑色的條紋,紋理既清晰又富有變化。酸枝傢具經打磨髹漆,平整潤滑,光澤耐久,給人一種淳厚含蓄的美。酸枝北方稱紅木,江浙地區稱老紅木,故酸枝傢具除廣東地區外幾乎都稱紅木傢具或老紅木傢具。清代的紅木傢具很多是酸枝傢具,即老紅木傢具。尤其是清代中期,不僅數量多,而且木材質量比較好,製造工藝也多精美。在現代人的觀念中,它是真正的紅木傢具。
二、花梨木又稱花櫚。史籍記載至少可分兩種,一種是明中葉王佐《新增格古要論》中所講的出南番、廣東,紫紅色,與降真香相似,亦有香,其花有鬼面者的花梨木,即《瓊州府志》物產木類中所稱的花梨木,紅紫色,與降真香相似,有微香……的花梨,也就是被今人叫做黃花梨的花梨木,還曾有過海南檀等名稱。這顯然已不在紅木的觀念范圍。據多方面材料介紹,黃花梨主要產於中國的海南島和南海諸地,數量並不很多,是明式傢具最主要的用材之一。另外一種則是北方稱為老花梨,實則是新花梨的花梨木,這種花梨木台灣就稱紅木。它是一種高幹喬木,高可達30米以上,直徑也可達1米左右,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如泰國、緬甸和南洋群島等地均有出產。過去在中國海南和廣東、廣西地區也有相當數量的花梨木。這種花梨木在《博物要覽》中記載說葉如梨而無實,木色紅紫,而肌理細膩,可做器具,桌、椅、文房諸器。陳氏《分類學》中也說花梨木為紅豆樹屬,高可達一丈八尺至三丈……浙江及福建、廣東、雲南均有之。閩省泉、漳尤多野生……木材堅重美麗,為上等傢具用材。清代不少紅木傢具實質是這些花梨木製造的。現代從海外進口的花梨木大多也是這類品種,已成為紅木傢具最主要的用材。但據明代黃省曾《西洋朝貢典錄》中的記載,早就認為花梨木有兩種,一為花櫚木,喬木,產於中國南方各地;一為海南檀,落葉喬木,產於南海諸地,二者均可作高級傢具。海南檀即黃花梨。在這里,我們不能不提出這樣一個問題明代若有上述兩種花梨木和花梨木傢具,為什麼除黃花梨傢具以外,幾乎未見有花梨木傢具的介紹?清代除紅木傢具以外,也極少專門介紹花梨木傢具。如果說是因為混淆了用材品種的識別,花梨木傢具在明代已確有生產,又有遺物傳世的話,那麼,今天我們對紅木傢具這一文化現象的認識過程,將會具有更深刻的意義。
三、香紅木(新紅木)花梨木的一種,北方稱新紅木。色澤比一般花梨木紅,但較酸枝淺,重量也不如酸枝,不沉水。紋理粗直,少髓線,木質純,觀感好。20世紀六十年代大批進口,當時常用來製作出口傢具。
四、紅豆木(紅木)紅豆木系豆科,古時也稱相思樹,王維詩雲: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古時,紅豆木主要生長於中國廣西、江蘇和中部地區,木材堅重,呈紅色,花紋自然美麗。豆木傢具見於清朝雍正年所制傢具的有關檔案材料,有紫檀木牙紅豆木案二張,紅豆木轉木桌、紅豆木條桌、紅豆木袖床各一張,紅豆木矮寶座二張。朱家先生註明紅豆木即紅木。1982年我在浙東地區進行明清傢具考察,發現過一件小書桌,似紅木,但物主卻告訴說小桌系祖傳,是用紅豆木做的。可見在民間流傳的紅木傢具中,還有紅豆木製
五、巴西紅木巴西紅木因產於巴西,材色又為紅色或紅紫色而名。中國用它來製造傢具只是在於20世紀70年代以後。巴西紅木的品種較多,其中有巴西一號木,深色心材,結構均與花梨木同,且比花梨木略硬,但性燥易裂,尚浮於水;巴西三號木,結構細密,心材為紫色,材重質硬,強度大,能沉於水;三號木與老紅木有時相似,但做成傢具後,容易變形開裂。
六、其它品種的紅木根據產地不同,有所謂泰國紅木、緬甸紅木、寮國紅木等各種新的名稱。所謂泰國紅木,其實就是香紅木或花梨木;緬甸紅木簡稱緬甸紅,廣東地區稱緬甸花梨;寮國紅木廣東地區稱寮國花梨。這些品種多以產地命名,尤其是後者,常常樹種混雜,質地差別很大,其最明顯的特徵是色澤呈灰黃和淺灰白色,質地松,重量輕,其中有些已無法與紅木相提並論,也說不上屬優質硬木,更不能歸屬於貴重木材。自古以來,有關木質材料優劣的判斷和識別,慣以木材的大小和曲直,木質的硬度和重量,木色的品相和紋理,木性的堅韌和細密,纖維的粗細或松緊以及是否防腐、防蛀,有列香味等為標准,因此,人們在長期的實踐中,對各種木材已有相當的認識和了解,古籍中關於訟木的經典,現代著述的科學介紹,都為我們識別傢具用材提供了許多寶貴的依據。我們在鑒別紅木傢具的木材時,可以運用各方面的知識和經驗。酸枝與花梨木是傳統紅木傢具的兩大主要用材,它們好似製造紅木傢具的一對孿生姐妹。許多紋理交織、條紋清晰美麗的花梨木,雖與黃花梨有差別,但構造與酸枝十分相近,若對兩者作更深入比較的話,可進一步從木質肌理的變化中加以判別。一般來說,酸枝肌理的變化清而顯,花梨木肌理的變化稍文且平。肌理是物質通過視覺或觸覺等使人產生的一種審美感受,它常常可以幫助人們確切地了解物體的本質屬性。因此,從木材材質的肌理中去獲得某些特殊的直感,往往可以更直接地認識和區別它們的差異。

5. 怎麼在深圳地區找個好的網站建設公司

3000左右的網站,到專業製作公司,頂多有兩級子菜單.內容也沒有多少.
如果你要求實力,要求質量,定價在3000左右.
只要你不要求網站製作公司來做的話
可以聯系我們:0755--82669509

這是我們曾經的成績
1.龍崗企業風采專題片系列策劃方案
2.《共創龍崗輝煌》總體策劃方案
3.龍崗農村城市化電視系列片《農村城市化之光》鎮、村大展播策劃方案
4.東方國際茶都影視廣告策劃方案
5.深圳市龍崗對外經濟發展有限公司電視片策劃文案
6.深圳市龍崗坪地益民門診電視形象宣傳片策劃方案
7.電視系列片《天賦自然 悠閑龍崗》攝制策劃方案
8.龍崗區教育系列專題片策劃方案
9.龍崗區衛生局電視片策劃文案
10.《深圳高新區》第三代接待宣傳電視片創作構想
11.深圳成博數碼電視片策劃文案
12.深圳市潤澤葯業連鎖有限公司電視形象專題片策劃方案
13.趙氏飛龍傢具(深圳)有限公司電視形象宣傳片策劃方案
14.深圳市龍崗區婦幼保健院電視專題片策劃方案
15.龍崗公安分局六約派出所電視專題片策劃方案
16.深圳市百家味食品廠電視形象宣傳片策劃方案
17.畢加索牛排西餐廳電視廣告創作策劃方案
18.深圳市龍崗區環保局電視宣傳片策劃方案
19.中國南海工程公司電視宣傳片策劃文案
20.《名校在深圳——深圳虛擬大學園建園五周年巡禮》電視專題片腳本
21.《後勁與希望所在—深圳高新技術產業帶寶安片區巡禮》專題片策劃方案
22.《鑄造輝煌——中國南海工程公司發展紀實》電視專題片腳本
23.西涼啤酒電視廣告(動畫篇)創意文案
24.《2005 紅盾在行動》龍崗工商分局電視專題片腳本
25.《孤膽英雄賽買提》龍崗公安分局電視專題片腳本
26.《我們在路上……》華程交通公司電視專題片腳本
27.《關注生命 關注安全》龍崗區建設局安全教育電視片
28.《安全教育防範——民警溫馨提示》龍崗公安局治安教育專題片腳本
29.《客家民居風情》龍崗東部旅遊系列片之一電視腳本
30.《雄風古韻》龍崗東部旅遊系列片之二電視腳本
31.《碧海情深》龍崗東部旅遊系列片之三電視腳本
32.《跨越——紀念龍崗建區十周年》電視專題片稿本
龍崗建區十周年電視專題片拍攝提綱(分鏡頭提示)
龍崗建區十周年大型慶典電視專題片創作經過
《跨越——紀念龍崗建區十周年》慶典電視片策劃方案
33.《生命視窗——西門子邁迪特協奏》產品形象電視專題片策劃案
西門子邁迪特電視稿本文案結構
《生命視窗——西門子邁迪特協奏》電視片稿本
《生命視窗》電視分鏡頭稿本
《生命視窗》電視片拍攝計劃
34.《走進金地》電視專題片解說詞
《走進金地》電視專題拍攝工作計劃
35.《魅力龍崗》招商引資電視專題片策劃方案
《魅力龍崗》電視專題片解說詞
36.2002年《深圳市高新技術產業園區》電視專題片分鏡頭稿本
《深圳市高新技術產業園區》電視片腳本
37.《創造民族信息產業的春天——深圳西風信息科技產業集團》電視分鏡文稿
《一支在信息化建設中的生力軍——前進中的西風集團》電視片稿本
38.《遠航——國際名傢具(東莞)展覽會巡禮》電視片解說詞
39.《實踐——寫真橫崗》全國先進文化示範點電視匯報片稿本
40.《為了跨世紀的輝煌》科興公司電視專題片解說詞
41.《龍騰高崗》龍崗區形象宣傳電視專題片稿本
42.2001年《深圳市高新技術產業園區》電視腳本
43.《深圳虛擬大學園》電視腳本
44.龍騰龍鄉——龍崗鎮投資環境巡禮》招商引資電視專題片腳本
45.《深圳市海王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財經推介電視片文案
46.《大海作證》龍崗骨灰撒海電視專題片解說詞
《大海作證》專題片編輯方案
47.《鵬程萬里——邁向新紀元的大鵬證券》電視專題片腳本及解說詞
《鵬程萬里——邁向新紀元的大鵬證券》解說詞修訂稿
48.《深港產學研基地》電視專題片文稿
49《邁向新世紀——前進中的深圳證券交易所》電視專題片稿本
50.《夢想成真的地方——蛇口集裝箱碼頭》電視專題片腳本
《夢想成真的地方》電視專題片文稿
51.《甘肅農墾啤酒股份有限公司》電視專題片解說詞
52.《崛起的產業、特區的豐碑——深圳房地產業巡禮》電視片解說詞
53.《閩南黃金海岸》電視片解說詞及畫面提示
54.《情系大埔》電視片腳本
《情系大埔》電視片解說詞
55.2000年《深圳市「矽谷」——深圳高新技術產業園區》電視專題片腳本
56.《中國的華為、服務的華為》電視專題片解說詞
57.《龍崗——世紀之龍》電視招商片腳本
58.《強國之路》十二集大型系列電視紀錄片策劃文案
59.《強國之路——深圳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啟示錄》電視片分集梗概
60.《曼姿婷磁性美體內衣》VCD宣傳片策劃文案、分鏡劇本及解說詞
61.翡翠藤器電視廣告片策劃文案
62.《法意相成、精印未來》永太和印刷實業公司電視宣傳片策劃文案
63.《永遠的都都》企業形象宣傳片策劃文案
64.關於籌拍寶安區高新技術產業片區的建議
65.《輝煌之路》十集電視紀錄片策劃文案
66.央視西部頻道(12頻道)9—11時欄目構想及策劃
67.《車迷世界》《房地產博覽》行業電視專題欄目策劃綱要
68.《中國保險報道》電視欄目策劃書
69.《托起明天的太陽——深圳市少工委關愛下一代紀實》策劃文案
70.布吉《茵悅之生花園》電視廣告文案。
71.「博士靈」(老花眼鏡)CF文案
72.「天第仙草蜜」CF文案
73.西涼啤酒電視廣告文案
74.《半邊天復方烏雞口服液》電視專題片文案
75.「杏仁適」CF創意文案

西涼啤酒全程策劃:

1.2004年「西涼、五泉」啤酒營銷戰略總策劃
2.2004年「西涼、五泉」啤酒品牌形象整合方案
3.2004年「西涼、五泉」啤酒廣告策略
4.2004年「西涼、五泉」啤酒廣播、折頁、報紙廣告文案
5.2004年「西涼、五泉」啤酒蘭州市場營銷策劃方案
6.2004年「西涼、五泉」啤酒西寧市場營銷策劃方案
7.2004年「西涼、五泉」啤酒蒙寧市場營銷策劃方案
8.2003年「西涼• 五泉」營銷戰略策劃方案
9.2003年「西涼純生• 五泉純生」整合營銷策劃方案
10.2002年中國啤酒市場調查分析與研究
11.2003年西涼五泉啤酒報紙廣告文案
12.西涼純生報紙廣告文案
13.2003年西涼 •五泉啤酒折頁廣告文案
14.西涼純生宣傳折頁文案
15.2002年「西涼」發展戰略策劃方案
16.2002年西涼啤酒市場營銷策劃方案
17.2002年西涼純生、五泉純生營銷策劃方案
18.2002年蘭州及東部市場五泉啤酒品牌提升策劃
19.2002年「西涼」啤酒市場廣告策劃
20.2002年「西涼」啤酒市場促銷活動方案
21.2001年甘肅農墾啤酒總公司目前存在的問題
22.「西涼」啤酒市場2001年調查報告
23.農墾啤酒總公司目前存在的問題
24.西涼一族第三階段電視廣告文案
25.西涼海報創意闡述
26.西涼電視廣告文案
27.西涼電台廣告文案
28.2001年西涼報紙廣告文案
29,2001年西涼啤酒電台廣告文案

畫冊、雜志策劃:

1.《龍騰高崗》大型彩色企業名冊編纂策劃及實施方案
2.《龍騰高崗》深圳市龍崗區大型彩色企業畫冊認刊自薦函
3.《龍騰高崗》編輯部崗位職責
4.編纂大型畫冊《深圳明星樓盤精品》策劃書
5.編纂大型畫冊《深圳明星樓盤精品》實施方案
6.編輯出版《廣東特區消費精品匯萃》大型畫冊策劃書
7.編輯出版《廣東特區消費精品匯萃》大型畫冊實施方案
8.《放飛希望——邁向現代化的葵涌教育》畫冊策劃及文案
9.深圳龍崗區葵涌鎮畫冊編纂策劃方案
10.深圳龍崗區葵涌鎮畫冊文案及版面安排圖文構思
11.深圳龍崗坑梓鎮招商畫冊文案
12.深圳市綠盾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畫冊文案策劃及設計提示
13.東莞《東城文化》畫冊文案
14.龍崗有線電視台畫冊策劃文案與設計提示
15.深圳視網通公司宣傳畫冊策劃文案及設計提示
16.萬明節能——ALLWINER畫冊
17.海上長城——大鏟海關緝私分局五周年畫冊策劃及文案
18.深圳市高新區文體中心招商畫冊文案
19.深圳金地集團2001年畫冊文案
20.深圳海王生物畫冊文字稿
21.深圳海王生物A股上市增發幻燈畫冊文案
22.《大酒店》雜志創辦商務版策劃方案
23.《大酒店》雜志編輯部崗位職責
24.關於成立《大酒店》雜志社業務部計劃書
25.港中旅酒店管理公司專刊設計策劃
26.視網通公司宣傳畫冊策劃文案與設計提示

其他策劃:
1.2003年夏季深圳女鞋市場調研報告
2.工行深圳分行「託管」業務推廣宣傳策劃大綱
3.運河企業系統全員培訓戰略規劃
4.「天天風采飲品」系列廣告文案及上市廣告實施計劃書
5.甘肅農墾啤酒與青島啤酒集團聯合新聞發布會策劃方案
6.編纂《龍騰高崗》暨拍攝《共創龍崗輝煌》系列電視片新聞發布會策劃方案
7.「勞動廣場」環境綜合管理第三代智能無線電視監控系統設計方案
8.深圳市綠盾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網站策劃方案
9.深圳市美視達影視製作公司網站製作策劃方案
10.深圳環衛網站建設系統解決方案
11.家庭租花專業服務系統工程市場拓展策劃書
12.家庭租花服務市場調查報告
13.2000世紀婚典總體策劃方案
14.深圳證交所形象展示工程策劃與設計綱要
15.「杏仁適」上市廣告實施計劃
16金士吉營銷戰略策劃
17.「金士吉」報紙宣傳計劃及文稿
18.龍崗城市街道指示版設計方案說明
19.深圳中級法院禮堂電影扭虧增盈承包經營策劃書
20.科教影片《性與健康》廣告策劃書

6. 紅木沙發的紅木是什麼材料

紅木的類別
根據國家標准,「紅木『的范圍確定為5屬8類。5屬是以樹木學的屬來命名的,即紫檀屬、黃檀屬、崖豆屬及鐵力木屬。8類則是以木材的商品名來命名的,即紫檀木類、花梨木類、香枝木類、黑酸枝類、紅酸枝木類、烏木類、條紋烏木類和雞翅木類。同時,紅木是指這5屬8類木料的心材,心材是指樹木的中心、無生活細胞的部分。除此之外的木材製作的傢具都不能稱為紅木傢具。

紅木為熱帶地區豆科檀屬木材,主要產於印度, 我國廣東、 雲南及南洋群島也有出產,是常見的名貴硬木。"紅木"是江浙及北方流行的名稱,廣東一帶俗稱"酸枝木"。

在媒體上時常會看到不法廠商用新紅木充當老紅木蒙騙消費者的報道,很多消費者都會發問:紅木就是紅木,還有什麼新老之說?其實,紅木不僅有新老之分,而且新老紅木價值相差懸殊,在使用中也會發現品質差距也是相 當大的。那麼,什麼是老紅木?新老紅木又有那些差別呢?

老紅木和其它紅木的區別
老紅木,顧名思義就是經歷時間很長的紅木,《國標》中稱為酸枝,主要產於寮國、泰國等東南亞國家。我國在清末民初之前,廣西、雲南等省也有,但民國以後已完全絕跡了。其木質堅硬、細膩,可沉於水,一般要生長500年以上才能使用,它區別於其他木材的最明顯之處在於其木紋在深紅色中常常夾有深褐色或者黑色條紋,給人以古色古香的感覺。
老紅木不僅生長時間長,而且在砍伐後又經過了上百年的歲月洗滌。現在說的老紅木一般指清代中期從南洋進口的紅木,老紅木材幅較寬大,棕眼細長,比重介於紫檀和黃花梨之間。
新、老紅木的材質顏色比較
在色彩上,老紅木顏色較深,大多呈紫紅色,有的色彩近似紫檀,只是顏色較淺一些,紋理細膩,棕眼明顯少於新酸枝木,密度、手感極佳。新紅木一般顏色黃赤,木紋、色彩較之老紅木有一種「嫩」的感覺,質地、手感均不如老紅木。
為什麼會有如此大的差別呢?原來,木材的生命並不是因為被砍伐而終止,其內部細微結構無時無刻不在發生著變化,只是人們很難察覺而已。隨著時光的推移,紅木內部的結構會越來越緊密,硬度和比重越來越高,入水即沉,而且抗變形能力也愈強。
而新紅木一般採用烘烤等方式令其達到使用要求,但人為的技術性的處理並不能動搖材料的內部結構,在長期的使用過程中,往往會產生細微的形變,從而影響收藏價值和品質。

什麼是老紅木
「紅木」一開始與某一樹種沒有多大關系,只是明清以來對在一定時期內出現的呈紅色的優質硬木的統稱,用材包括花梨木、酸枝木、紫檀木,它們不同程度呈現黃紅色或紫紅色。人們無意去辨別它們是什麼樹種時,便以一種約定俗成的習慣去稱呼它們為紅木。趙氏《古玩指南》一書中則強調紅木為專門的樹種,書中二十九章曰:「唯世俗所謂紅木者,乃系木之一種專名詞,非指紅色木言也」即可證明,書中的木之一種,指得就是老紅木。老紅木產於中南半島,我國雲南一帶也有生長,其葉長橢圓形、白花、花呈五瓣形,色紅。「木質之佳,除紫檀外,當以紅木為最」,這是書中對老紅木的評價。
老紅木與紅酸枝也不能混為一談。紅酸枝泛指一大類木材,其包括交趾黃檀、奧氏黃檀和巴里黃檀等等十幾種木材。老紅木只是紅酸枝木類的一種,即奧氏黃檀。雖然同歸為黃檀屬類,但老紅木色澤紫紅,清晰富於變化的紋理和細密的結構是同類紅酸枝木無法與之比較的。
用老紅木製作傢俱的後道工序採用紫檀一樣的做法—擦蠟,千萬不能使用普通紅酸枝類木材的做法—用漆。因為老紅木飽含蠟質,只需打磨擦蠟,即可平整潤滑,光澤耐久,給人一種淳厚的含蓄美。如果採用現代的擦漆工藝,恰恰掩蓋了其木質的優良本性。且老紅木用漆來處理,容易給一些廠家將其它紅酸枝類木材摻雜其中,為其混水摸魚提供便利。
正因為老紅木的許多性能,如富含蠟質、紫紅色澤,近似於紫檀。因此老紅木和黃花梨、紫檀並列為明清時期宮廷的三種專用木材。 紅木

7. 有一種叫紅黎木樹的紅樹,叫什麼樹,它做傢具有價值嗎和紅木樹又有什麼分別與對比嗎

黎木(學名:Castanopsis hystrix A.DC.)是殼斗科、栲屬植物,別名:紅黎、紅椎、紅椽栲、赤黎期, 刺栲、紅椎栗、紅栲、埋角良。中國北緯18°~25°一帶有分布。是優質用材和培養食用菌的優質原料,果實可食。主要分布於華南的廣東、廣西、福建、台灣等地區,相當於北緯18°~25°。
木材堅硬耐腐,心材大,褐紅色,邊材淡紅色,色澤紋理美觀,屬高質量材種,切面光滑,色澤紅潤美觀,膠黏和油漆性能良好,是高級傢具、造船、車輛、工藝雕刻、建築裝修等優質用材.枝椏、邊皮、碎材、刨花等是人造纖維、紙漿、纖維板、刨花板等的好材料,也是培養食用菌的優質原料.果實含澱粉,可食用;黎木凋落物量多,改良土壤和涵養水源的作用大.
「紅木為熱帶地區豆科檀屬木材,主要產於印度,我國廣東、雲南及南洋群島也有出產,是常見的名貴硬木。"紅木"是江浙及北方流行的名稱,廣東一帶俗稱"酸枝木"。紅木木質堅硬耐用。紅木是優質硬木,其品種和名稱多達幾十種:如酸枝、紅木、老紅木、新紅木、香紅木、花梨木、老花梨木等。」
根據國家標准,「紅木『的范圍確定為5屬8類。5屬是以樹木學的屬來命名的,即紫檀屬、黃檀屬、柿屬、崖豆屬及鐵刀木屬。8類則是以木材的商品名來命名的,即紫檀木類、花梨木類、香枝木類、黑酸枝類、紅酸枝木類、烏木類、條紋烏木類和雞翅木類。同時,紅木是指這5屬8類木料的心材,心材是指樹木的中心、無生活細胞的部分。除此之外的木材製作的傢具都不能稱為紅木傢具。

8. 那些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貪官,他們到底貪了多少錢

秦朝以前,因為實行分封制,權力分散在各諸侯國,因為權力分散以及制度約束,還有周朝禮教的洗禮,貪污和腐敗的土壤不肥沃,因此大貪巨貪幾乎沒有。但自秦漢以後,中國成為了中央集權國家,權力的高度集中,加上監督機制的弱化,體育活動便有了肥沃的土壤,大貪巨貪如雨後春筍般「茁壯成長」,歷代以來,「蔚然成風」。秦朝以後,都涌現了哪些最著名的貪官呢?撿名頭最響、影響最大的說說:

.

7、清朝和珅:和珅(1750—1799),鈕祜祿氏,原名善保,字致齋,滿洲正紅旗二甲喇人。乾隆帝對其寵信有加,曾擔任和兼任了清王朝中央政府的眾多關鍵要職,主要包括內閣首席大學士、領班軍機大臣、吏部尚書、戶部尚書、刑部尚書、理藩院尚書,兼內務府總管、翰林院掌院學士等數十個重要職務。嘉慶上台後,給和珅治罪,涉及和珅家財包括:夾牆私庫有金32000餘兩,地窖內埋藏銀300餘萬兩。另外,檔案記載,還有取租之地1260餘頃、取租之房1000餘間,以及大量珠寶玉器衣等等,數量巨大。有的說,抄沒清單所列106號中的25號,即折算成銀22億余兩。有的說,有赤金元寶100個,每個重1000兩,赤金580萬兩,元寶銀940萬兩,白銀583萬兩,蘇元銀315萬兩,當鋪75座,本銀3000萬兩,玉器庫兩間,田地8000餘頃,估銀800萬兩。和珅堪稱中國歷史上曠古絕今的最大貪官!

閱讀全文

與河南趙氏傢具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綿陽萬和熱水器維修點 瀏覽:927
西寧電腦維修網點電話 瀏覽:83
民航維修執照丟失如何補辦 瀏覽:988
防水鞋別名叫什麼 瀏覽:387
小滿北歐傢具 瀏覽:551
四川百家居 瀏覽:777
科勒花灑保修期 瀏覽:257
海信主板維修點 瀏覽:401
建合家電維修部怎麼樣 瀏覽:176
太倉大慶電腦維修哪裡便宜 瀏覽:929
vivo手機維修點附近 瀏覽:275
上海松江大學城家電維修 瀏覽:196
蘋果不小心摔爛後蓋保修 瀏覽:307
重慶華寶電器維修部 瀏覽:895
人保修車修過大燈還能報保險嗎 瀏覽:520
西昌電動車維修電話是多少時間 瀏覽:324
科美754怎麼進維修模式的 瀏覽:552
浙江三包保修期重新計算 瀏覽:474
陽台已經刷什麼塗料防水 瀏覽:107
傢具板熱壓機哪個好 瀏覽: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