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用木質傢具為何比金屬看得舒服能否大心理與感覺上闡明
傢具中包含了物質和精神兩大要素,物質部分是材料、造型、工藝、色彩的整體呈現,而精神要素則是傢具通過前面的物質呈現所表達的文化內核。
每一件傢具中都包含了時代和民族賦予它的特殊質感,這種來自於時間和空間的沉澱為傢具帶來了更多的視覺美感和情感表達。今天我們就來看一看木質傢具是如何表達情感的。
情感是心理上感覺過程的總稱,傢具中表達的情感突出表現在人的主觀體驗上,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幸福、溫暖、愉快、沉悶等主觀感受。
設計師想要用傢具激發人們的情感,首先要使傢具符合人的天性,或者通過一些手法來讓人們感覺體驗到類似的情感。例如傢具設計地輕巧靈動就會激發人們恬淡安適的心理,讓人感受到溫馨、親切。
在傢具設計中,設計者主要通過四種要素的運用來控制傢具的情感表達,分別是:
傢具的材質、傢具的色彩
傢具的造型、傢具的裝飾
這四種要素互有交叉,又互相增益。各要素和諧統一,互相映襯,才能完整清晰地表達出傢具的情感。
材料是製作傢具的基礎,材料所具有質感和肌理紋路,是構成一件傢具藝術形象的基礎。傢具的材質帶給我們的感受是非常真實而親切的,所以從某個角度講,傢具的材質能夠決定傢具的整體效果。
木質傢具材質的情感表達,主要在於它的物質性與人的情感相遇時所產生的反映。《老子》雲:
「誕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傢具的材質感覺可以分為兩大類,視覺質感和觸覺質感。
在傢具設計中,對於材質的把握是設計的基礎,如何將木材本身的質感與傢具的設計結合起來是工匠們一生的課題。材料是柔膩還是堅實,質地是細膩還是粗糙,肌理是順當還是澎湃,都是需要提前考量的。
例如黃花梨傢具,紋理行雲流水,在自然光或燈光的直射下,始終掩飾不住琥珀般迷人耀眼的金質,有時紋理像是在輕輕晃動的水波,給人以入目三分的感覺。
② 室內設計對於人心理的影響
一般來說,人在不同的環境中會有不同的心理情緒,比如說人在餐廳吃飯時與在卧室陪妻兒玩耍時的情緒很多時候都不是相同的,因此與大家一起來學習房屋設計心理學,看看家中的哪些設計會影響到我們自身的心理情緒。
為什麼在不同的環境,人會表現出不同的表情、不同的情緒呢?那是因為這個環境在悄悄地影響他的情緒。雖然環境影響不是決定性的因素,卻是潛移默化,潤物細無聲的。所以家居環境的設計,就變得十分重要。事實上,好的室內設計必須以環境心理學為出發點。在研究每個空間的用途、所需要的效果時,要考慮到對其中活動者所產生的影響。
在環境中,有許多元素會使人產生錯覺,如色綵線條、形狀等的不同,會給人帶來不同的情緒感受。在室內設計中就常常利用這種錯覺,使小房間看起來很大,矮屋頂看起來較高。這是一種「善意的欺騙」。
顏色是環境構成中的重要一環。在空間的設計上除了傢具的擺設外,顏色所扮演的角色很重要。比如說:書房、辦公室是需要冷靜思考與精神專一的地方,所以大部分的書房與辦公室都會採用一些白色、灰色、黑色,盡量採用中性色彩,減少環境的存在感,增加工作或閱讀的效率。相反的,兒童房卻要表現出親情之間的溫暖、互勵,彼此可以感覺很輕松的環境,因此就比較適合使用一些暖色彩,像金黃色、淺藍色等。
以客廳而言,則依其角色的不同而有不同的選擇。有些人經常正式待客,希望能表現出主人的威望,客廳就應該採用一些較為穩重的色彩。若是一般年輕人的客廳,用來招待好朋友、聊天喝茶用的,客廳就不能給人大而笨重的感覺,選用色彩莊重的沙發傢具反而不恰當,而應採用親切的顏色,較小的傢具。選擇之前應先考慮自己的生活情況,向設計師提出自己的建議。
顏色易引起人的感官刺激。現在有許多人喜歡把卧室裝潢得很浪漫,浪漫也有各種不同的方式,有些人喜歡將卧室設計成桃紅或酒紅色,甚至紫色。一般而言,紅色容易帶給人激動和興奮。卧室是用來休息的地方,心跳應該平緩,情緒應該平靜、輕松,如果你用一個紅色的色調布置,一進房間就會使人感覺到激動,有一種興奮的氣氛,怎麼能休息好呢。
形狀也會調整空間感覺,如虛實的比例會給人帶來錯覺。圓形令人感覺柔和,多棱形狀則予人壓迫及危險的感覺;高的東西令人覺得庄嚴而高達,矮的東西則較平易近人。客廳中沙發排列的方式也會影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U」字形排列有利於談話,「一」字形排列降低溝通效果。不同的設置都會影響家人之間、主客之間的感情交流與溝通。
總之,環境心理學同室內設計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要想將家庭裝修設計得盡善盡美,一定要了解環境心理學理論。
③ 空間形狀的心理感受與室內設計的關系
e、空間形狀的心理感受,由各個界面圍合而成的室內空間,其形狀特徵常會使活動於其中的人們產生不同的心理感受。著名建築師貝聿銘先生曾對他的作品——具有三角形斜向空間的華盛頓藝術館新館——有很好的論述,他認為三角形、多滅點的斜向空間常給人以動態和富有變化的心理感受。 建築結構和室內空間布局不僅影響生活和工作在其中的人,也影響外來訪問的人。不同的室內設計引起不同的交往和友誼模式。高層公寓式套房和四合院布局產生了不同的人際關系,這已引起人們的注意。國外關於居住距離對於友誼模式的影響已有過不少的研究。通常居住近的人交往頻率高,容易建立友誼。
房間內部的安排和布置也影響人們的知覺和行為。顏色可使人產生冷暖的感覺,傢具安排可使人產生開闊或擠壓的感覺。傢具的安排也影響人際交往。社會心理學家把傢具安排區分為兩類:一類稱為親社會空間,一類稱為遠社會空間。在前者的情況下,傢具成行排列,如車站,因為在那裡人們不希望進行親密交往;在後者的情況下,傢具成組安排,如家庭,因為在那裡人們都希望進行親密交往。
④ 環境心理學與室內設計的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建築設計
一、構思
二、設計
第二節 室內設計
一、包裝與裝修
二、室內設計
第三節 生活中的環境心理學
一、孟母擇鄰
二、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三、「狼孩」
四、幼兒語言訓練
五、場所精神
第四節 環境心理學及其發展
一、什麼是環境心理學
二、環境心理學的發展
第二章 以人為本環境宜人
第一節 人處於環境核心
一、行為構成
二、刺激與行為
第二節 環境構成
第三節 自然環境
第四節 社會環境
第五節 人工環境
第三章 人體感受器官
第一節 視覺
一、視覺系統的構造
二、眼的機能
三、形態知覺
四、形態建立
五、形態視覺
第二節 聽覺
一、聽覺器官的構造
二、噪音對健康的影響
三、超聲波、超低聲波
第三節 嗅覺
第四節 觸覺
第四章 室內環境
第一節 人體與環境
一、體內環境穩定
二、生物體的控制機構
三、身體對環境的適應
四、調整與適應的條件
五、改善環境的目標
第二節 溫熱環境
一、體溫
二、對寒暑的身體調整與適應
三、最佳溫度條件
四、衣服氣候
五、供暖與送冷
第三節 光環境
一、光
二、光環境
第四節 空氣環境
一、氧
二、二氧化碳
三、空氣離子
四、浮游粒子狀物質
五、浮游微生物
六、吸煙
七、一氧化碳
第五節 色彩環境
一、色彩的誘目性
二、色彩的物理感覺
三、色彩的聯想與象徵
四、色彩感覺與光環境
第六節 質地環境
第五章 個人空間與感覺尺度
第一節 個人空間
第二節 視覺尺度
第三節 聽覺尺度
第四節 嗅覺尺度
第五節 膚覺尺度
第六章 環境與行為
第一節 人的行為
一、行為的定義
二、行為與空間的對應
三、人的狀態與行為
第二節 行為特性:
一、行為的把握法
二、人在空間的流動特性
三、人在空間的分布特性
第三節 人的行為習性
一、左側通行
二、左轉彎
三、抄近路
四、識途性
五、非常狀態的行為特性
第四節 人群行為
一、人群行為的把握
二、人群行為特性
三、恐慌
第五節 行為模式
第七章 社會文化環境
第一節 政治環境
第二節 經濟環境
第三節 文化環境
一、影視傳媒
二、風尚與時弊
第八章 室內環境構成
第一節 出人口
第二節 地面
第三節 牆面
第四節 頂棚
第五節 門
第六節 窗
一、房間的開放性
二、窗的機能
三、窗用玻璃
第七節 樓梯
第八節 盆栽
第九節 裝飾與傢具
第九章 室內環境與行為計劃
第一節 衛生空間
第二節 教室空間
第三節 餐飲空間
第四節 醫療康復空間
第五節 辦公空間
第十章 室內環境評價
第一節 POE概述
第二節 POE的相關要素
第三節 POE的測定
第四節 室內環境舒適性
一、聲環境的舒適性
二、光環境的舒適性
三、熱環境的舒適性
四、空氣環境的舒適性
五、空間環境的舒適性
六、影響舒適性的其他環境要素
第五節 室內環境評價的程序
參考文獻
後記
⑤ 哪些不利孩童心理健康的家居布局
只要往綠色環保,接近大自然的方向就可以了,簡單,大氣,清新
⑥ 「健康家居定義」中心理健康指的是什麼
「健康家居定義」中心理健康指的是在整體的家居環境中,不存在對人的心理產生危害的因素,比如噪音、通風、色彩、光污染等對認得心理長生潛移默化的負面影響。
通風往往不被重視,但是風的流動速率和頻率對人的影響十分大,特別是在家居環境中,非常放鬆的情況下,更是如此,風分水學的一部分就是藏風聚氣,是有科學道理的,有的人睡一覺就中風了,就是家居的通風處理不好。
光線強度也會對人的心理產生影響,比如過暗的光線會產生壓抑感,不同色溫的光給人的心理感受是不一樣的。
色彩對人的心理暗示十分直觀,人的第一直覺就是顏色,如果家居環境中的顏色過於豐富或雜亂就會使人產生煩躁的情緒,而不同的顏色給人的心理感受也不同,如紅色會使人感覺到熱烈、藍色感覺到寧靜、白色感覺到純潔等等,但也要看具體的環境如何,而不能把色彩單一來看。
⑦ 環境心理學和室內設計有什麼關系
環境心理學是一門研究環境與人相互之間關系的人文科學。環境的改變會影響到情緒。因此,作為一名室內設計者應該對環境心理學有所涉獵。環境心理學同室內設計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要想將空間設計得盡善盡美,一定要了解環境心理學理論。供參考,採納別忘點個贊
⑧ 高分!急求畢業論文 人體工程學、心理學與室內設計的關系
人體工程學和環境心理學都是近數十年發展起來的新興綜合性學科。過去人們研究探討問題,經常會把人和物、人和環境割裂開來,孤立地對待,認為人就是人,物就是物,環境也就是環境,或者是單純地以人去適應物和環境對人們提出要求。而現代室內環境設計日益重視人與物和環境間,以人為主體的具有科學依據的協調。因此,室內環境設計除了依然十分重視視覺環境的設計外,對物理環境、生理環境以及心理環境的研究和設計也已予以高度重視,並開始運用到設計實踐中去。
第一節人體工程學的含義和發展
人體工程學(HumanEngineering),也稱人類工程學、人間工學或工效學(Ergonomics)。工效學Ergonomis原出希臘文「Ergo」,即「工作、勞動」和「nomos」即「規律、效果」,也即探討人們勞動、工作效果、效能的規律性。
人體工程學起源於歐美,原先是在工業社會中,開始大量生產和使用機械設施的情況下,探求人與機械之間的協調關系,作為獨立學科有40多年的歷史。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軍事科學技術,開始運用人體工程學的原理和方法,在坦克、飛機的內艙設計中,如何使人在艙內有效地操作和戰斗,並盡可能使人長時間地在小空間內減少疲勞,即處理好:人—機—環境的協調關系。及至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各國把人體工程學的實踐和研究成果,迅速有效地運用到空間技術、工業生產、建築及室內設計中去,1960年創建了國際人體工程學協會。
及至當今,社會發展向後工業社會、信息社會過渡,重視「以人為本」,為人服務,人體工程學強調從人自身出發,在以人為主體的前提下研究人們衣、食、住、行以及一切生活、生產活動中綜合分析的新思路。
日本千葉大學小原教授認為:人體工程學是探知人體的工作能力及其極限,從而使人們所從事的工作趨向適應人體解剖學、生理學、心理學的各種特徵。」
其實人—物—環境是密切地聯系在一起的一個系統,今後「可望運用人體工程學主動地、高效率地支配生活環境」。
人體工程學聯繫到室內設計,其含義為:以人為主體,運用人體計測、生理、心理計測等手段和方法,研究人體結構功能、心理、力學等方面與室內環境之間的合理協調關系,以適合人的身心活動要求,取得最佳的使用效能,其目標應是安全、健康、高效能和舒適。人體工程學與有關學科以及人體工程學中人、室內環境和設施的相互關系。
第二節人體工程學的基礎數據和計測手段
一、人體基礎數據
人體基礎數據主要有下列三個方面,即有關人體構造、人體尺度以及人體的動作域等的有關數據。
1、人體構造
與人體工程學關系最緊密的是運動系統中的骨骼、關節和肌肉,這三部分在神經系統支配下,使人體各部分完成一系列的運動。骨骼由顱骨、軀干骨、四肢骨三部分組成,脊柱可完成多種運動,是人體的支柱,關節起骨間連接且能活動的作用,肌肉中的骨骼肌受神經系統指揮收縮或舒張,使人體各部分協調動作。
2、人體尺度
人體尺度是人體工程學研究的最基本的數據之一。
3、人體動作域
人們在室內各種工作和生活活動范圍的大小,即動作域,它是確定室內空間尺度的重要依據因素之一。以各種計測方法測定的人體動作域,也是人體工程學研究的基礎數據。如果說人體尺度是靜態的、相對固定的數據,人體動作域的尺度則為動態的,其動態尺度與活動情景狀態有關。
室內設計時人體尺度具體數據尺寸的選用,應考慮在不同空間與圍護的狀態下,人們動作和活動的安全,以及對大多數人的適宜尺寸,並強調其中以安全為前提。
例如:對門洞高度、樓梯通行凈高、欄桿扶手高度等,應取男性人體高度的上限,並適當加以人體動態時的餘量進行設計;對踏步高度、上擱板或掛構高度等,應按女性人體的平均高度進行設計。
二、人體生理計測
根據人體在進行各種活動時,有關生理狀態變化的情況,通過計測手段,予以客觀的、科學的測定,以分析人在活動時的能量和負荷大小。
人體生理計測方法主要有:
1、肌電圖方法
把人體活動時肌肉張縮的狀態以電流圖記錄,從而可以定量地確定人體該項活動強度和負荷。
2、能量代謝率方法
由於人體活動消耗能量而相應引起的耗氧量值,與其平時耗氧量相比,以此測定活動狀態的強度,能量代謝率的計算式,以及不同活動的能量代謝率(RMR)。其計算式如下:
運動時氧耗量-安靜時氧耗量
能量代謝率(RMR)=—————————————
基礎代謝率耗量
3、精神反射電流方法
對人體因活動而排出的汗液量作電流測定,從而定量地了解外界精神因素的強度,據此確定人體活動時的負荷大小。
三、人體心理計測
心理計測採用的有精神物理學測量法及尺度法等。
1、精神物理學測量法
用物理學的方法,測定人體神經的最小刺激量,以及感覺刺激量的最小差異。
2、尺度法
以順序在心理學中劃分量度,例如在一直線上劃分線段,依順序標定評語
可由專家或一般人,相應地對美醜、新舊、優劣進行評測。
第三節人體工程學在室內設計中的應用
由於人體工程學是一門新興的學科,人體工程學在室內環境設計中應用的深度和廣度,有待於進一步認真開發,目前已有開展的應用方面如下:
一、確定人和人際在室內活動所需空間的主要依據
根據人體工程學中的有關計測數據,從人的尺度、動作域、心理空間以及人際交往的空間等,以確定空間范圍。
二、確定傢具、設施的形體、尺度及其使用范圍的主要依據
傢具設施為人所使用,因此它們的形體、尺度必須以人體尺度為主要依據;同時,人們為了使用這些傢具和設施,其周圍必須留有活動和使用的最小餘地,這些要求都由人體工程科學地予以解決。室內空間越小,停留時間越長,對這方面內容測試的要求也越高,例如車廂、船艙、機艙等交通工具內部空間的設計。
三、提供適應人體的室內物理環境的最佳參數
室內物理環境主要有室內熱環境、聲環境、光環境、重力環境、輻射環境等,室內設計時有了上述要求的科學的參數後,在設計時就有可能有正確的決策。
四、對視覺要素的計測為室內視覺環境設計提供科學依據
人眼的視力、視野、光覺、色覺是視覺的要素,人體工程學通過計測得到的數據,對室內光照設計、室內色彩設計、視覺最佳區域等提供了科學的依據。
第四節環境心理學與室內設計
在闡述環境心理學之前,我們先對「環境」和「心理學」的概念簡要地了解一下。環境即為「周圍的境況」,相對於人而言,環境可以說是圍繞著人們,並對人們的行為產生一定影響的外界事物。環境本身具有一定的秩序、模式和結構,可以認為環境是一系列有關的多種元素和人的關系的綜合。人們既可以使外界事物產生變化,而這些變化了的事物,又會反過來對行為主體的人產生影響。例如人們設計創造了簡潔、明亮、高雅、有序的辦公室內環境,相應地環境也能使在這一氛圍中工作的人們有良好的心理感受,能誘導人們更為文明、更為有效地進行工作。心理學則是「研究認識、情感、意志等心理過程和能力、性格等心理特徵」的學科。
關於環境心理學與室內設計的關系,《環境心理學》一書中譯文前言內的話很能說明一些問題:「不少建築師很自信,以為建築將決定人的行為」,但他們「往往忽視人工環境會給人們帶來什麼樣的損害,也很少考慮到什麼樣的環境適合於人類的生存與活動」。以往的心理學「其注意力僅僅放在解釋人類的行為上,對於環境與人類的關系未加重視。環境心理學則是以心理學的方法對環境進行探討」,即是在人與環境之間是「以人為本」,從人的心理特徵來考慮研究問題,從而使我們對人與環境的關系、對怎樣創造室內人工環境,都應具有新的更為深刻的認識。
一、含義
環境心理學是研究環境與人的行為之間相互關系的學科,它著重從心理學和行為的角度,探討人與環境的最優化,即怎樣的環境是最符合人們心願的。
環境心理學是一門新興的綜合性學科,環境心理學與多門學科,如醫學、心理學、環境保護學、社會學、人體工程學、人類學、生態學以及城市規劃學、建築學、室內環境學等學科關系密切。
環境心理學非常重視生活於人工環境中人們的心理傾向,把選擇環境與創建環境相結合,著重研究下列問題:
1、環境和行為的關系;
2、怎樣進行環境的認知;
3、環境和空間的利用;
4、怎樣感知和評價環境;
5、在已有環境中人的行為和感覺。
對室內設計來說,上述各項問題的基本點即是如何組織空間,設計好界面、色彩和光照,處理好室內環境,使之符合人們的心願。
⑨ 環境心理學與室內設計的介紹
《環境心理學與室內設計》是2003年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⑩ 心理學及室內設計就業前景
想要學室內設計。首先要學溝通,因為到業主家的話,
和業主聊天的話,揣摩業主的意圖,了解業主的要求,
當著業主的面,你還要畫出草圖,得到業主的認可後,
才能回到辦公室,用3D/PS/LS/CAD/四個軟體,把業主想要的表現出來。
得到業主的認可,簽字。還要把預算弄好,得到業主的認可。
簽訂合同。讓施工隊進場,在合同規定的時間內,保質,保量完成就OK了。
你如果沒有學過美術,就學室內設計。也就學四個軟體和預算,
施工工藝和流程,手繪效果圖,結構力學。
工資就2000多元吧。專業上講就是一個會工具而以的設計師。
你如果學美術的話,在學校學要3年,靜物結構素描,色彩,速寫,平面構成,色彩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