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傢具家居 > 古典漆器傢具

古典漆器傢具

發布時間:2022-02-01 15:10:59

『壹』 漆器傢具的保養和價格介紹

傢具有很多種類和材質,今天要說的是漆器傢具,一種來自古來文化意義的傳統傢具,相信一件上好的漆器傢具定會讓你看見文化精髓所在,因為漆器傢具見證了幾個時代的變化。首先我們要知道什麼是漆器傢具,這樣才能更好的深入了解漆器傢具的其他信息;其次一件好的漆器傢具跟保養分不開關系,因為漆器傢具的原料還是木材;最後想說的是漆器傢具的市場價格,估計這也是小伙們最想了解的漆器傢具核心問題。


漆器傢具的簡介

採用漆器製作方法做的傢具。中國古人使用漆的歷史很長,河姆渡文化就發現了原始漆器,距今已經7000多年了。漆的本色單調,呈深棕色,反復髹飾後漆層加厚,呈現近乎黑色。如在漆中加入硃砂,呈現朱紅色。所以我們今天可以看到的戰國至漢代的漆器大都是黑紅兩色。根據出土實物,早在春秋時期就有漆幾、漆案、漆俎等,以後各代不斷發展,是我國古代傢具中主要的品種之一。


漆器傢具的保養法則

1、漆器傢具在收藏應注意避免陽光曝曬,陽光會使漆器傢具變形,暴皮。

2、漆器傢具在收藏時溫度不宜急劇變化,特別是不能低於零度。

3、漆器傢具收藏特別要避免過於乾燥,許多製作精美的古代漆器傢具。

4、移動漆器傢具應雙手輕拿輕放,不要與堅硬、銳利的物體碰撞或摩擦,避免劇烈的震動。有的漆器傢具在地下埋藏千年,胎質變得疏鬆,稍不注意,就會損壞。

5、存放漆器傢具要注意防濕,長期密封保存容易發霉。


漆器傢具的價格

品牌規格:【崇城古典傢具】仿古漆器傢具戰國茶桌茶台、實木茶桌架

參考價格:389元

品牌規格:實木斗櫃新中式彩繪五斗櫃木質中式漆器傢具漆櫃實木卧室儲物斗櫃

參考價格:8960元

品牌規格:成套實木傢具木製新古典家私中式仿古人物畫漆器明清酒店傢具

參考價格:3800元

品牌規格:平遙推光漆器傢具:木製儲物櫃、手繪傢具、古典酒櫃

參考價格:2000元

品牌規格:卷邊條案桌子、明式漆器傢具、大漆傢具玄關案

參考價格:4500元

品牌規格:梅開五福黑色漆器傢具、家居擺件工藝品

參考價格:300元(價格來源網路,僅供參考)


漆器傢具有一個很大的特點:那就是每一件漆器傢具都是手工製作打磨完成,這樣才讓漆器傢具顯得更珍貴更具文化氣息。關於漆器傢具的保養問題一定要重視起來,因為這是決定漆器傢具使用壽命長短的直接原因,也是決定漆器傢具未來升值潛力的致命條件,希望小編介紹的漆器傢具的保養問題能引起小夥伴的共鳴心理,然後讓漆器傢具的文化更深遠更流長。

『貳』 春秋戰國是古代漆器有什麼特點

春秋戰國是古代漆器取得巨大成就的時期。出土的該時期的漆器不僅數量多、分布地域廣,而且進入了飲食器、日用器具、傢具、樂器、兵器、交通工具等領域,並形成了中原、楚國、巴蜀三大漆器產地。漆器也由商周的朱紅色;黑色,演進到戰國的紅、黃、綠、藍、白、金等多種色彩。色漆的調劑使用是生漆工藝的一大進步。

『叄』 古代傢具大都由哪些木料製成

中國古代傢具,除了紫檀、黃花梨、紅木等名貴木材,民間傢具採用更多的還是普通常見的
材質,-般稱之為柴木,現簡單做些介紹。
樺木:產東北華北,木質細膩淡白微黃,纖維抗剪力差,易「齊茬斷」。其根部及節結處多花紋。古人常用其做門芯等裝飾。其樹皮柔韌美麗。蒲人對此極有感情,常鑲嵌刀鞘弓;背等處。唯其木多汁,成材後多變形,故絕少見全部用樺木製成的桌椅。
楊木:我國北方常用的木材,其質細軟,性穩,價廉易得。常做為榆木傢具的附料和大
漆傢具的胎骨在古傢具上使用。這是所說的楊木亦稱「小葉楊」,常有段子般的光澤,故亦
稱「緞楊」,不是本世紀中才引進的那種蘇聯楊、大葉楊、胡楊等。楊木常有「騷味」,比樺木輕軟。樺木則有微香,常有極細褐黑色的水浸線。這是二者的差別。
杜木:亦稱「杜梨木」,色呈土灰黃色,木質細膩無華,橫豎紋理差別不大,適於雕刻。舊時多用此木雕刻木板和圖章等。曾見山西商號所用微雕商標雕版,方寸之內人物、舟車,;山川、屋宇等精緻之極,並有數百蠅頭小字於其上,令人嘆為觀止。此版即杜木鐫成。
柏木:柏木有香味可以入葯,柏子可以安神補心。每當人們步入蔥郁的柏林,望其九曲多姿的枝幹,吸入那泌人心脾的幽香,聯想到這些千年古木耐寒長青的品性,極易給人心靈上以凈化。由此可知,古人用柏木做傢具時的情境。柏木色黃、質細、氣馥、耐水,多節疤,故民間多用其做「柏木筲」。上好的棺木也用柏木,取其耐腐。北京大堡台出土的古代王者墓葬內著名的「黃腸題湊」即為上千根柏木方整齊堆疊而成的圍障。可取香氣而防腐。可見其在木植中級別之高。
樟木:在我國江南各省都有,而台灣福建盛產。樹徑較大,材幅寬,花紋美,尤其是有著濃烈的香味,可使諸蟲遠避。我國的樟木箱名揚中外,其中有衣箱、躺箱(朝服箱)、頂箱櫃等諸品種。唯桌椅幾案類北京居多。舊木器行內將樟木依形態分為數種,如紅樟、虎皮樟、黃樟、花梨樟、豆瓣樟、白樟、;船板樟等。
核桃木:山西呂梁、太行二山盛產核桃。核桃木為晉做傢具的上乘用材該木經水磨燙蠟後。會有硬木般的光澤,其質細膩無性,易於雕刻,色澤灰淡柔和。其製品明清都有,大都為上乘之作。可用可藏。其木質特點只有細密似針尖狀棕眼並有淺黃細絲般的年輪。重量與榆木等。
楸木:民間稱不結果之核桃木為楸,楸木棕眼排列平淡無華,色暗質松軟少光澤,但其收縮性小,正可做門芯桌面芯等用。常與高麗木、核桃木搭配使用。楸木比核桃木重量輕,色深,質松,棕眼大而分散,是區別要點。
楠木:是一種極高檔之木材,其色淺橙黃略灰,紋理淡雅文靜,質地溫潤柔和,無收縮性,遇雨有陣陣幽香。南方諸省均產,唯四川產為最好。明代宮廷曾大量伐用。現北京故宮及京城上乘古建多為楠木構築。楠木不腐不蛀有幽香,皇家藏書樓,金漆寶座,室內裝修等多為楠木製作。如文淵閣、樂壽堂、太和殿、長陵等重要建築都有楠木裝修及傢具,並常與紫檀配合使用。可惜今人多不識之,常以拜物心理視之,覺得質不堅不重,色不深不亮,故而棄之。行內人視其質地有如下稱呼:金絲楠、豆瓣楠、香楠、龍膽楠。另外,在山西等地民間,常稱紅木黃梨等硬木為「南木」,原意應為自南方的木材。乍聽起來卻極易與此「楠木」混同,不可不知。

『肆』 漆藝的古代漆器

傳世漆器以明清兩代的為主。明清兩代髹漆工藝在繼承唐宋元優秀傳統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以多種傳統技法相結合為特點,進入了以斑斕、復飾、紋間、填嵌等為技法的千文萬華的新時代。特別是明清兩代的宮廷漆器,異彩紛呈,創造了許多工藝美術史上的珍寶。
雕漆在漆器中工藝最復雜、造價最高昂。因此,雕漆尤其是剔紅,是明清兩代宮廷漆器中最主要的品種。今天,我們看到的明清兩代的宮廷造雕漆作品,以北京故宮收藏最多,流散在外的也不少。明代永樂、宣德年間的剔紅,以著名的元代嘉興西塘張成、楊茂作品為榜樣,由張成的兒子張德剛與包亮主持內廷果園廠官辦漆作生產,器型以各式大小果盒、果盤為主,堆漆肥厚光亮,刀工圓潤豐腴,與元代剔紅同屬工藝美術史上的珍品。
成化、弘治年間內廷雕漆製品不多,器胎變薄,花紋疏朗,標志著西塘派雕漆已進入尾聲;嘉靖、萬曆年間的雕漆不少,但特點變為:刀不藏鋒、棱不磨熟。藝術價值遜於永宣時期。明朝末年作為宮廷特有工藝的雕漆失傳了,至乾隆四年,在乾隆皇帝的要求下,由雕竹名匠封歧刻樣,蘇州織造管理下的漆作仿製成功,此後宮廷用雕漆亦大多由蘇州製作。乾隆雕漆器物種類極多,並向大件發展,除盤、碗、盒、匣、爐、瓶之外,還有屏風、寶座,乃至車輦舟船、亭台殿閣的模型陳設等,工藝風格上更加追求精工纖巧,刀工鋒棱畢露,紋飾繁縟;還有的在雕漆上鑲嵌琺琅、玉雕、牙雕、鎦金銅飾件等,富麗堂皇,但過於堆砌,有損藝術價值。乾隆以後宮廷可能不再要求製作雕漆器了,以至於後來慈禧太後要求進貢時,得到的回復是技藝失傳。今天的雕漆工藝是清末民國時期由修補宮廷雕漆發展到仿製而恢復起來的。明清兩代的剔犀器也有不少依存,但質量比元代張成所制相差甚遠,而且很難准確斷代。
漆器中除了雕漆工藝最復雜、造價最高昂之外,再有就是填嵌類的螺鈿和百寶嵌了。為傳統漆器品種。故宮博物院中有多件明代宮廷螺鈿漆器,包括傢具、盒子等。明朝末年,揚州的螺鈿漆器極為精緻,螺鈿裝飾不但更加纖細,而且不再是簡單的花紋,而是發展為五彩繽紛的山水、人物、花鳥畫面,出現了江千里、方信川等名家。帶其款識的盤、杯、壺、盒、箱等製品今天存有不少,雖尚難確定均是真品,但也多屬於工藝美術史上的珍貴品種。清代宮廷用的螺鈿漆器也是揚州的製品。
百寶嵌系用螺鈿和各種玉石、象牙、翡翠、寶石、珍珠、瑪瑙、珊瑚、蜜蠟、硨磲、沉香等珍貴材料以及椰子殼等鑲嵌組成紋飾的漆器,故名「百寶嵌」。據記載也是一位揚州人周翥發明的。清代乾隆年間的百寶嵌名工有王國琛、盧映之、夏漆工等,另外盧映之的孫子盧葵生除了擅長百寶嵌之外,其所制漆砂硯也名震一時。盒蓋上百寶嵌,內裝輕巧的漆砂硯,作品除清宮有藏外,民間流傳也不少,是名貴的工藝珍品。清代,百寶嵌以其絢麗豪華的裝飾效果在宮廷中被格外青睞。清宮中百寶嵌,除地方官吏進貢,或由宮廷中畫樣,交由揚州承做的之外,大多數作品是由「造辦處」製造。百寶嵌是一項具有綜合性特點的復合工藝美術品,要求各工種間相互配合,木漆器需要製造;玉、瑪瑙、青金、翡翠、寶石需琢磨;象牙、犀角、玳瑁需精雕細刻。而造辦處得天獨厚的優勢為這種多工藝結合的製品提供了最為方便的條件。宮中的百寶嵌製品很多,應用范圍廣泛,有常見的盒、匣、奩、文房用具、插屏、掛屏、屏風等小型陳設品乃至大型衣箱、立櫃等,用料珍貴豐富,並且主要使用在紫檀木器上,而不像民間百寶嵌是使用在黑漆上。所以,嚴格地說,清宮百寶嵌應該不屬於漆器類,圖案的題材內容也更加廣泛,有各種寓意吉祥長壽的花鳥圖案,以及人物眾多的獻寶圖等,充分展現出百寶嵌工藝的富麗豪華,但有些作品由於一味追求華麗,顯得臃腫不堪。相比之下,揚州的黑漆地百寶嵌用料種類少,貴重材料更少,而紋飾構圖卻簡潔疏朗。總之,傳世的明清百寶嵌無論是民間的還是宮廷的,基本都屬於珍貴的古代工藝珍品。
一色漆器是漆器的最傳統、最基本品種,但主要是一般器具。宮廷精緻一色漆器很少,以脫胎菊瓣形朱漆盒及有乾隆御題的脫胎菊瓣形朱漆盤為代表,以絲綢為胎,極為輕薄,色澤紅潤如珊瑚。
描金和彩繪是另兩種傳統的漆器品種。描金,日本稱為蒔繪,所制最精。明代宣德年間漆工楊氏受命赴日學習蒔繪漆,回國仿製,其子楊塤從學,所制足以亂真。另有漆工蔣回回也善仿蒔繪漆,清代蘇州仿蒔繪漆極盛,金漆輝映,富麗堂皇。當時稱為「洋漆」。明代宮廷描金漆器存世不多,以國家博物館的萬曆年制黑漆描金葯櫃為最著名;清宮描金漆器很多,除造辦處製品外,多為江蘇督撫進獻。精美者見有故宮博物院收藏的黑漆描金松石藤蘿紋盤;雍正、乾隆時期的紫檀傢具也有很多描金裝飾的,極為精緻。彩繪漆器精緻者見有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描油錦文委角方盒和描油花蝶紋委角長方盒。雍正、乾隆時期的漆器更多的是描金、貼金與彩繪及堆漆等技法相結合的即所謂斑斕、復飾、紋間製品。這類漆器最為精細華美,與百寶嵌一樣,最能代表我國18世紀工藝美術的風格。其代表性器物很多,如彩繪描金手爐、識紋描金瓜形盒、彩繪描金包袱式盒、識紋描金海棠形攢盒。
雕填、款彩和戧金是三種工藝近似並常結合使用的傳統漆器品種,特別是在明代,不但是民間漆器而且是宮廷漆器常用的裝飾方法。明代嘉靖、萬曆兩朝的宮廷製品僅次於雕漆器,流傳到今天的也不少,見有箱子、盤和銀錠、方勝等式樣的盒。清乾隆宮廷有少數盒子採用此類技法製造。另外,明末清初有許多以此製成的通景大屏風傳世,圖案有百鳥朝風、玉堂富貴、松鶴延年等,背面往往為百壽字,多為康熙款,可惜此類屏風大多流失海外。犀皮器精緻者僅見有故宮博物院藏黃面葵瓣形盒。罩金漆在大件器物上應用較廣,太和殿龍柱、屏風、寶座均是。

『伍』 古典傢具漆工藝中什麼叫玳瑁漆

玳瑁漆如玳瑁紋,十分逼真。做法是:先用稻穀殼,在漆面上印顯出痕跡,在這高低不平的漆面上,在填上不同顏色的漆層,最後磨平,現出艷麗繽紛的斑紋,變化繁多,其類無窮。
此具多寶格斑紋絢麗,褐灰黃黑相間,色澤深淺不同。髹漆技巧精湛,做工復雜,傳世髹玳瑁漆器物稀少。十六世紀有名漆工黃大成著《髹飾錄》列舉了十七種彰髹斑紋名稱。

『陸』 請從漆器工藝,傢具工藝,服侍工藝中任選一個方向,談談傳統文化對現代設計的影響

傳統美學中的審美追求潛移默化地影響著現代設計思想,而設計思想反過來又會影響著民族的審美觀念。在我們中華民族看來,美不是別的什麼,也不是什麼神秘而不能及的,美就是使人快樂的融和體,所謂「非和弗美」。正如莊子所說:「與人和者,謂之人樂;與天和者,謂之天樂。」因此,可以說,美出於和,也就是快樂之美。我們中華民族的美是獨有的,在現代設計中加入中國傳統文化的元素,不僅能充分表現我們神秘的東方色彩,也能起到國際傳播和交流的作用。
關鍵詞:傳統文化;現代設計;傳統美學
受著現代藝術與現代科技雙重製約的現代設計,無論怎樣的發展,都無法脫離傳統文化對它的深刻影響。也就是說,具有民族性、地域性、社會性和歷史性的傳統文化,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現代設計運動。
一、對中國傳統文化、現代設計的再認識
1、中國傳統文化
中華民族有著五千年的傳統文化發展史,形成了一個多元一體的大國,人類在社會實踐活動所創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對於今天而言都是傳統文化。
著名藝術家張授一先生對傳統的解釋,認為:「『傳』即傳布和流傳,『統』即一脈相承的系統。總的說是指一個國家或民族由歷史言傳下來的思想、道德、人倫、風格、藝術、制度等,概括起來主要是表現在文化方面。」傳統認為:「文化」的『文』就是在某物上做記號,留痕跡;『化』則是生成造化之意,指事物的形態或性質發生改變。文化實際上是深深直根於物的形成之中的,是基於物的內涵表現,其載體為歷史長河中人類不朽的創造,這種創造不見得一定是宏偉的建築或光輝的歷史遺跡,可能只是我們生活中的一個小景或者是不起眼的小器物,但只要我們去深刻地理解和分析,同樣可以找到文化的味道和文化的感覺。
2、現代設計的發展史
設計我們可以看作是藝術同哲學、宗教等一樣都是文化的一個領域,「是作為精神的存在,以一定的理念為指導原理的精神、價值創造的一種形式。」設計是應用繪畫來欣賞,來審美。設計是以藝術和技術,並以應用,使兩者結合的事業。
現代設計大體起源於西方的工業革命,18世紀,現代設計作為工業革命的響應,開始走上歷史舞台。後來作為一種文化運動,並且對今天仍有著極強的理論指導意義。中國沒有經歷西方那樣的工業革命,自然也沒有那樣的現代設計,但是沒有經歷西方藝術的中國,並不等於沒有現代設計。中國在清朝末年,為了尋找一條繁榮富強的光明大道,一些有識之士,已經開始向西方學習,並希望引進西方的思想,改變當時的社會落後。從那時起,中國就開始了自發的現代藝術和現代設計運動。
20世紀以來,人類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同時帶來了現代藝術設計領域的巨大變化,各種設計風格、思潮流派層出不窮,然而,這並不意味著傳統藝術的意識觀念喪失,一些傳統的、民族的美學思想仍然深深地影響著現代設計的文化理念。我們從大量的中華原始藝術、民族民間藝術、各種工藝繪畫藝術以及西方現代派藝術的分析比較中,我們發現無論是在藝術觀念還是在表現形式方面,中國古代傳統藝術與現代藝術設計之間存在如此多的共性和驚人的相似之處。傳統文化可以說是一脈相承的器物和習慣,就像一個家族的傳家寶和日常行為,站在歷史的角度,傳統文化即是一些物質與精神的沉澱。中國傳統藝術文化的演變歷史,它的許多設計方法,在今天的現代設計中,也常常被現代設計師們反復使用,雖然因為時代的變化,材料的更新,工藝的進步,使設計手法有很多變化,但它們之間的傳承關系卻是顯而易見的。在現代設計上,就常常受到古希臘—羅馬藝術風格、拜占庭藝術風格、哥特藝術風格、巴洛克藝術風格、洛可可藝術風格、新古典主義藝術風格、前拉斐爾派藝術風格、20世紀初期蘇聯藝術風格、超現實主義藝術風格、波普藝術風格、歐普藝術風格和極限主義藝術風格等的深刻影響。這些相互影響的藝術風格,雖然都是20世紀60年代以前數千年間積淀的文化,但時至今日,仍然被現代設計師們交替使用著,而且也常常被人們視為最摩登(Modern)、最時尚(Fashion)的流行藝術。僅從這一點,也可以進一步證明——傳統文化對於現代設計的影響是巨大的,無處不在的,巨大到讓我們感覺不到,無處不在到讓我們潛移默化。
二、傳統文化與現代設計的關系
現代設計發展的速度相當快,在我國現代設計發展的初期就已經出現了多種形式的民族性的元素。誠然,現代設計是一種明確的經濟活動現象,具有鮮明的商業特性,但它在傳播的過程中面向並針對廣泛的社會大眾,因而產生了獨特的思想性和教育作用,也可以說正因如此,現代設計又成為了一種文化現象。作為文化現象,它就必然帶著與其相適應的文化韻味和審美習慣,換而言之,現代設計若想獲得受眾的認可,首先應該是符合本民族文化傳統和審美習慣。
可以說,傳統文化藝術與現代設計如同哲學與具體科學。前者是創作者自身主觀意識的闡述,體現純粹的精神意識;後者則面向社會和大眾,體現其社會效益。傳統文化藝術是現代設計的營養之泉,設計則通過貼近生活的創造展現藝術大眾化的一面。對中國傳統的藝術文化與現代設計而言,它們之間是底蘊和延伸的關系。隨著對設計與傳統文化這兩方面的不斷追求和探索,我們越來越深刻地體驗著傳統文化藝術對現代設計的影響。
三、傳統文化影響下的現代設計
1、傳統文化——現代設計舍棄不了的情節
中國傳統美學在歷史的變遷中不斷流傳、發揚、變化,但它仍然是一種現代與傳統的傳承。這種關系是無法否定的,我們今天之所以比前人有更高、更新的科學技術成就,有更輝煌、更繁榮的藝術成果,那是因為我們一直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從遠古到秦統一六國,中原文化一統天下,其所形成的儒家、道家、法家等政治文化思想,所形成的深厚、廣博的美學觀念,深深的影響著文學書法繪畫等藝術以及人們的生活各個方面,即使在元朝和清朝外族統治時期仍然保留了儒家的核心思想和中華文化的精髓,相反,這兩個朝代的統治者被廣大和精深的中華傳統美學所影響,紛紛學習中華傳統美學,這一時期的書法、繪畫、服飾、建築等藝術得到了更好的發展,留下了更輝煌、更繁榮的藝術成果。可以說,它以各種形式深入到中華民族的生活與意識文化之中,成為一種無可代替的文化遺傳基因。傳統文化成為了現代設計無法舍棄的情結

『柒』 中國古代漆器的工藝,早在什麼時候就已經出現了

今天談談我國漆器最早是什麼時候出現的?中國制漆歷史悠久,輝煌燦爛,最早出現在新石器時代。戰國秦漢時期,漆器品種開始增多,工藝也達到了很高的水平,是漆器製造的繁榮時期。顏料最早是祖先用來寫字,後來用來畫東西。漆器出現在新石器時代,商周時期開始使用彩漆和雕塑來裝飾物品。當時制漆還處於探索階段,主要是製作生活用品。漆色以紅黑為主,塗裝工藝只有噴漆和鑲嵌。戰國和漢代是漆器製造空前繁榮的歷史時期,產生了大量的實用和裝飾物品。繪畫過程主要包括繪畫、鑲嵌、針刻等。裝飾圖案普遍存在於動物圖案、雲彩圖案和幾何圖案中。它的特點是色彩豐富,線條大膽,輪廓交錯,魅力生動。

雲南大理是另一個產漆的地方,王松是唯一的畫家。嘉靖年間,雲南漆雕開始進入皇宮,取代西塘派,改變了皇宮內的漆雕。其特點是刀不藏鋒,刃不磨。明末清初,雕漆藝術一度失傳。乾隆四年,著名竹雕師封刻樣品。蘇州織漆復製成功,宮廷雕漆大部分是蘇州製作的。揚州雕漆品種繁多,如珍珠母、白豹鑲嵌等。揚州製作的漆器圖案精美多彩。著名的漆器藝人有、陸穎之、夏等。後者特別擅長製作仿古紅漆器。江蘇和楊的漆器在清廷鎮壓太平天國革命的戰爭中被毀。福州漆器以其誕生、絢麗的色彩和輕盈的形體而聞名。它是由著名工人沈兆安用傳統的剪輯方法創作的。

記得點贊關注哦

『捌』 漆器傢具哪裡最有名

揚州
揚州漆器起復源於制戰國,興旺於秦漢,鼎盛於明清,發展於當代,已有兩千四百多年的歷史。揚州是我國木胎漆器的發源地,也是全國漆器的重點產區。2006年,揚州漆器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遺產保護名錄。
http://ke..com/view/7188.htm

『玖』 古代漆器是什麼

漆器的歷史悠久,據有關資料記載,早在4200多年前的夏禹時代已見使用,戰國時期更加發達。在漢代,漆器被作為日用器具,日漸普遍。唐代的漆器實物製作也有明顯的發展。宋、元、明朝之後,漆器的製作有20多種。

北京雕漆和一般的漆器不同。一般所說的漆器,主要的表現手法是把漆塗在漆胎上或是在漆器上刻花之後再塗一層漆,也有的是鑲上或用漆色畫上圖案、花紋等,產品的品種主要是室內傢具。北京雕漆則不然,它是以雕刻見長。在漆胎上塗幾十層到幾百層漆,厚15~25毫米,再用刀進行雕刻,故稱"雕漆"。在史書上雕漆又可稱為"剔紅",這是習慣性的稱法,因為在古代的雕漆製品中,主要是以紅、綠顏色為主。

雕漆工藝和其他的傳統藝術一樣,有其自身的發展和風格演變過程。史料記載,北京雕漆始於唐代,興於宋、元,盛於明、清。據我國目前僅存的一部歷史漆書,明代名漆工黃成著、楊明作注釋的《髹飾錄》記載:我國唐代已有"剔紅"的製作,刀法快利,古樸可賞。當時"剔紅"是主要的品種。此外,還有剔黑、剔黃、剔綠等,均屬於雕漆范疇,只是所塗顏色和表現方法有所不同。

宋、元的雕漆工藝,在唐代的基礎上有了很大發展,逐漸形成刀法藏鋒不露、磨工圓滑的風格。宋代雕漆實物留世極少,不易見到。元代有名漆工張成、楊茂兩家的作品,我國現有珍藏。他們的作品是元代雕漆風格的代表,並對後代雕漆藝術有著極為深刻的影響。宋、元的雕漆一般為錫胎和金銀胎,品種以盒為主。刀法靈巧,刀口圓滑,花卉圖案多為"死地花"(即不雕刻錦紋圖案的花卉),富有濃厚的裝飾趣味,給人以渾厚古樸的印象。

至明代,雕漆工藝發展很快,是我國雕漆藝術成熟的時期,並以明永樂、宣德兩世為最盛。當時的雕漆名手,都是世代相傳,如張成之子張德剛,楊茂的後代楊塤,都成為技藝高超的名匠。明朝統治者為了享樂,於明永樂年間在北京設有果園廠,是當時宮廷製造雕漆工藝品的大型官辦手工業作坊,製作出的工藝品供宮廷使用,生產的數量很大,技藝製作在繼承宋、元風格的基礎上,又有了新的提高。當時的雕漆製品,仍以紅為多,朱紅含紫,穩重沉著。品種也以盒為多,盤、匣次之;小件較多,大件較少。制胎則以木胎、錫胎為主,也有金銀胎。在圖案方面,山水人物、花卉鳥獸的題材較多,這與元代花卉、錦地的做法大不相同,其刀法流暢,藏鋒清楚,較宋、元兩代的刀法變化要多,雕刻工細,表現形象生動。這一時期的優秀作品在北京故宮、上海和南京博物館都有珍藏。

明代建立的果園廠,集中了全國各地雕漆藝人,為雕漆工藝在北京地區發展奠定了基礎,從此,北京雕漆作為一種具有地方特色的漆器品種興盛起來。據考證,除當時的果園廠官辦雕漆生產外,民間的雕漆製作行業也有所發展,有的已作為一般商品在民間出售和流傳。

清代的雕漆工藝品,大多數是在乾隆和嘉慶年間所制。在乾隆年間,由於皇帝本人喜愛雕漆製品,因此,大力提倡生產,宮廷所用的雕漆品種繁多,這樣便使雕漆生產在乾隆時期出現了空前的繁榮局面。當時的雕漆製品,品種豐富,大屏風、桌椅、小盤、小盒、小瓶、小罐都有。以木胎、錫胎為主,也有用脫胎的,造型精緻,富於變化,顏色也增多,並且還有與玉石鑲嵌結合而成的產品。圖案方面,除花鳥、人物外,開始有各種吉祥如意的圖案。在構圖上綿密多層次,以多見長,和明代不同的是不注重磨工,但是,具有嚴謹、精緻、華麗的特色;以花卉題材為多,有穿枝過梗、自然靈活、層次鮮明、立體感較強等特點。

但是,繁榮一時的北京雕漆,在乾隆以後卻逐漸衰退,到光緒二十二年(1896)已無官營作坊,技藝幾乎失傳。後由於清宮內需要修理雕漆工藝品,北京的民間雕漆又興起。當時有油漆彩畫藝人蕭興達、李茂隆等,他們從清宮內需要修理的破損雕漆品上得到啟發,並合作創辦了雕漆作坊,於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下半年,在北京剪子巷開業,取名"繼古齋雕漆商會"。"繼古齋"的意思就是要繼續中斷了的古老的雕漆事業。他們自己動手研究製作和仿製清代雕漆,並招收徒弟,經過幾年的努力,將清代雕漆的風格繼承下來,並有了一些提高,其技藝超過了乾隆時期,並有明顯的北京地方色彩。刀法稜角清晰,題材以花鳥龍鳳、山水人物、吉祥圖案為多。蕭興達、蕭樂安、李茂隆等人製作的"群仙祝壽"大圍屏,曾在1914年美國舊金山舉辦的巴拿馬國際博覽會上獲得一等獎,受到國際友人的好評。從此,北京雕漆揚名國內外,一度又出現繁榮的局面。對於北京雕漆的恢復,清末時期的"繼古齋"在雕漆歷史上佔有一定地位,並對近代北京雕漆技藝的發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民國時期,北京雕漆開始有了比較大的發展。1920~1934年之間,雕漆作坊發展到幾十家,大都設在崇文門、前門及朝陽門一帶。從業人員達500多人。產品以造型大方、胎型規矩、漆色鮮艷、雕刻精細、錦紋多樣而著稱。當時有代表性的較大作坊仍是"繼古齋"。"繼古齋"的發展是從招收第一批徒弟開始的,接著又招收第二、第三批徒弟。第一批徒弟是"永"字輩,第二批是"寶"字輩,第三批是"增"字輩。由於"繼古齋"的生意興隆,相繼又發展起來一些別的字型大小,如"德成雕漆局"、"中和雕漆局"等,一時從事雕漆的作坊竟有五六十家之多?quot;德成雕漆局"專門製作仿明產品,使雕漆工藝更加豐富起來。

從清末到民國,以及解放初期的雕漆名藝人,大都是由"繼古齋"雕漆作坊學出來的。"繼古齋"開始是工商業經濟,後來發展到專搞生產,依靠國內商行推銷給外商。這些商行有"仁立洋行"、"德興商行"、"華真洋行"以及專門經銷古玩的"青山居"等。由於工商分開,一時促進了雕漆生產的發展。但是,隨著生產的發展,人員也不斷分化,由大的老作坊分出小的新作坊,也有的藝人覺得自己單干更合適,就成了專給商號或作坊做"包活"的獨立勞動者。所以,"繼古齋"雖然一度發展很快,但始終沒有形成大規模的工廠,最興盛時也不過是50人左右。其他作坊有的十來個人,有的三五個人。

1951年4月,由44名雕漆手工業勞動者組成北京雕漆生產合作社。由於生產關系的變革,促進了生產力的飛躍發展。隨著我國對外貿易不斷擴大,雕漆工藝品出口數量也逐漸增多。1958年北京雕漆生產合作社正式轉為北京雕漆廠,職工人數由原來的40多人發展到512人。

為了不斷滿足市場需要,近幾年來,雕漆產品逐步創新,逐漸使工藝美術品日用化和日用品工藝美術化。設計人員積極地創作了實用的雕漆品,受到外商的歡迎,也為雕漆工藝品的出口擴大了銷路。像雕漆"圍棋盒",外表古雅莊重,紋樣嚴謹,雕工精細,保持了北京雕漆的傳統特點,並由於採用脫胎和特別漆料作里,既富有彈性,又無響聲,投取棋子方便,很受棋界歡迎,產品大量銷往日本。又如雕?quot;象綉墩",看上去真似一隻恬靜的小象,形象莊重,性情溫順,彷彿時刻等待人們來騎乘。這是一件工藝品與實用品相結合的產品,可以把它擺在門前騎坐,也可以陳列在房間里觀賞。它有木胎、脫胎兩種,小象的眼睛和牙,都引用鑲嵌工藝。這種產品頗受商業部門的歡迎,1980年試產20隻全部售完,1981年又接受訂貨1000隻。

雕漆"牆壁畫",也是解放後雕漆工藝的一項創新發展,它是為裝飾高級建築物室內牆壁而設計製作的新產品。在製作上採用木胎,似一扇扇屏風,雕刻完成後,鑲進牆壁,乍看去,酷似建築物本身原有的一個自然裝飾部分,所以稱之?quot;雕漆牆壁"。它的圖案選擇可根據用戶要求而異,有山水、花鳥、盆景,也可設計傳統的中國歷史故事圖案。這是雕漆藝術為現代化建築配套服務邁出的可喜的一步。此外,雕漆產品近年來生產了大量的實用品,為國家擴大了出口,增加了外匯的收入。由此可見,雕漆工藝只有越來越向實用綜合工藝發展,才能表現更豐富的內容和更廣闊的前景。

北京雕漆在雕刻技藝上也有新的發展。過去一般是平雕,現出現了浮雕、鏤空雕、立體圓雕。用漆的顏色也比過去大為豐富;雕漆花籃盤"是一件用浮雕、鏤雕、立雕技術相結合而製成的新型產品,它不僅進一步表現出雕漆手法,也擴展了新的內容。它是模擬竹編花籃形象浮雕而成,籃中的花有月季、牡丹、桂花、梅花等,花瓣、花蕾、花葉、花枝相間交錯,姿色萬千,是通過立雕、鏤雕而成的,仔細觀賞,整個花籃突破畫面,有很好的立體感,宛如一簇盛開的鮮花。這件作品是雕漆技藝進一步提高的代表作,受到工藝美術界高度的評價,多次在國內外展出,並在全國工藝美術品展覽會上被評為優秀作品。又如"雕漆球",可以說是北京雕漆新工藝、新造型的體現。它是用多種漆的顏色套雕的多層漆球,層層都有精美的圖案和花紋,球的每一層都可以靈活地轉動。

雕漆產品的生產周期較長,多數產品從設計到出廠要半年時間,高檔產品則需要兩三年的時間。這是由於在雕刻以前,需將調配好的漆料反復多層地塗在胎型上,待漆半干時(由液體變成固體),才可用刀在上面雕刻出各種圖案、紋樣,並襯托以各種精美的錦紋,使漆層具有浮雕效果。由於所用漆色和技法不同,分別有剔紅、剔黃、剔黑、剔彩、剔犀之稱。兩種或三種色漆以一定厚度交替塗在胎型上,然後按一定的角度刻出雲頭或回紋等圖案,在刀口的斷面上可以看出不同漆層的叫剔犀。目前,北京雕漆以剔紅、剔黑為主,其他如紅底黑花、黑底紅花、黃底紅花、綠底紅花以及黃、綠、紅三色的剔彩也常見。雕漆產品的製作過程和製作技藝是:

1.設計

根據客戶需要或設計師的創作進行。具體設計又分兩種:一是造型設計,如瓶、罐、盒、盤等,現在又發展了實用品,如傢具、立體獸類等。二是圖案紋樣設計,根據造型特點,設計出山水人物、花鳥、龍鳳等外觀圖案。

2.制胎

根據造型設計製成胎型,稱為制胎。解放前的北京雕漆,繼承明、清兩代的傳統工藝,一般都用木胎、錫胎和脫胎。解放後北京的雕漆多以銅為胎,內壁用琺琅釉作里。傢具和立體獸用木胎或脫胎,而且用黑退光漆作里。這樣不僅美觀,而且可防止胎型受潮和變質。

3.光漆

在做好的胎型上反復塗上漆層,稱為光漆。第一層漆塗上陰干後,再塗第二層,如此反復,達到工藝所需要的厚度為止。一般產品塗漆數層,厚約6毫米。

4.畫工

將設計好的圖案和紋樣畫在光漆後的胎型上,稱為畫工。畫工的主要用具是毛筆,畫時要求線條流暢,圖案清晰,力求符合設計原樣。較大批量的產品採用製版復印的辦法,但還需進行補畫才行。

5.雕刻

圖案紋樣畫好後就可以按照所畫圖案進行雕刻。雕刻是製作雕漆產品的一個重要環節,雕漆產品的藝術性是通過雕刻技藝體現出來的。雕刻的主要工具,是各種大小形狀不同的雕刻刀,雕刻的基本刀法很復雜,它不像畫家的筆那?quot;龍飛鳳舞",潑墨撒彩,揮毫自如。雕刻必須做到:層次分明,刀法利落,底要平整,線要規矩,錦紋均勻,一絲不苟。

6.烘乾、磨光

將雕刻後的器皿放入乾燥室內烘乾,使其堅固。磨光要求色澤光潤,藏刀不露。經過磨光,一件完整的雕漆工藝品即告完成。

雕漆的品種有上千種,主要有瓶、罐、盒、盤、煙具、茶具、酒具、傢具、燈具、文具、掛屏、圍屏、插屏、壁畫、爐、鼎、熏、壺,以及立體鳥、獸、佛、仕女、現代人,還有小件首飾、珠子等。

北京雕漆的風格是:雕工細膩,造型別致,古雅大方,品種豐富多彩,富有變化。它在表現人物形象、室內室外景物的層次深度上,都有獨特的效果。

閱讀全文

與古典漆器傢具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怎麼做個家電維修網站 瀏覽:860
家用電器怎麼算電量 瀏覽:679
油檢測電路 瀏覽:726
惠普電腦石家莊售後維修電話 瀏覽:200
西安哪裡有寄存傢具的地方 瀏覽:913
長春天梭手錶維修中心 瀏覽:370
廣州阿里斯頓家用電器有限公司 瀏覽:870
台灣天鵝空壓機維修電話 瀏覽:276
即電控制電路 瀏覽:588
連電路模擬 瀏覽:344
惠普電腦維修客服電話 瀏覽:619
家用電器與生活綜合實踐案例 瀏覽:487
成都哪裡可以維修收音機 瀏覽:415
維修基金憑證怎麼領 瀏覽:350
合肥美菱售後維修站 瀏覽:761
bose南京的維修點 瀏覽:612
怎麼撕廚房防水條 瀏覽:231
房屋維修有限公司英語怎麼讀 瀏覽:128
燈保修條款 瀏覽:677
屋裡防水卷材積水怎麼排水 瀏覽: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