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傢具家居 > 細葉桉傢具

細葉桉傢具

發布時間:2022-01-15 11:19:25

『壹』 APP金光集團與桉樹有關嗎

有關, APP的金光集團是生產紙製品的, 跟一切樹都有關....

林漿紙一體化是國家的戰略選擇。但如何實現一體化成了人們爭論的焦點,對於APP的非議,關於桉樹的質疑,都是這些爭論的一部分

金光集團APP(Asia Pulp &Paper Co., Ltd.,亞洲漿紙公司),是世界排名前五的造紙企業。但是,人們對APP的認識卻不盡相同,一些人因其關注環保事業而稱許,一些人也對其造人工林可能破壞環境而擔憂。

有人說,「APP之癢,都是桉樹惹的禍」,人們對APP的非議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桉樹引起的。所以,APP不得不直面自己的癢處??桉樹。

眾說紛紜話桉樹

對桉樹的非議,不是因APP而起,也不是從中國開始。早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世界上就曾有過一場有關桉樹生態作用的大討論。桉樹究竟有沒有問題?

桉樹是世界著名的三大速生樹種之一,具有適應性強、培育周期短、木材產量高、用途廣泛等特點,其木材可廣泛用於人造板、細木工板、造紙制漿、食用菌、傢具等方面。

桉樹原產澳大利亞、印度尼西亞及馬來西亞,適合生長在亞熱帶地區。中國從1890年開始引種桉樹,目前已在華南地區大規模種植,成為華南地區最重要的紙漿材和纖維樹種。

盡管桉樹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但很多人認為,種植桉樹會影響種植地的生態環境。主要有三點:一、對水土造成不利影響,使蓄水層乾枯。二、對土壤產生不利影響,使土壤貧瘠。三、桉樹林里「上無飛鳥、下不長草」,影響了物種多樣性。

對此,很多專家表示,這些指責並非沒有道理,但是並不全面。

由於桉樹生長很快,其根莖入土也很深,故而對地下水的吸收也多,甚至會導致水土流失,所以有桉樹是「抽水機」之說。對此,中國林科院熱帶林業研究所主任徐大平並不認同,「桉樹人工林涵養水源作用明顯,桉樹利用水的效率較高,生產相同的生物量只消耗其他農作物的一半到三分之一的水量。」

APP中國林業管理總部副總經理柯象森表示,「桉樹不僅不會導致水土流失,而且還有保持水土的功能。廣東湛江種了五十多年桉樹,不僅沒有造成其生態環境惡化,而且一些以前水土流失較嚴重和乾旱的地方,還因種植桉樹而有了一定改觀。」

海南當地一位種過桉樹的農民告訴記者,「種過桉樹後,地瘦了。」於是,桉樹有了「抽肥機」之名。對此,國家林業局桉樹研究中心謝耀堅研究員向記者表示,種植桉樹與種植甘蔗對土地的影響是一樣的,甘蔗也要不停地施肥,甘蔗也是大規模種植。他說,地力下降是所有人工林面臨的共同問題。

對桉樹的另一個指責是其對生物多樣性的破壞。中國林科院專家盛煒彤表示,「連片造品種結構單一的桉樹人工林,會導致生物多樣性受到損害。」而謝耀堅則認為,「說桉樹林影響生物多樣性是不對的,澳大利亞、巴西、印度都有大量桉樹林,其多樣性就非常豐富。」

早在2003年,雲南省林業科學院張榮貴研究員就在《為桉樹申辯??談談桉樹的生態功能》一文中表示,據廣西東門林場對桉樹林地造林前後植物種類、蓋度調查結果顯示:造林後,旱生植物種類減少,半旱生植物種類增多,植物蓋度由0.45提高到0.78。

柯象森表示,「APP的很多桉樹都是栽種在荒山和貧瘠的土地上的,這不僅減少了人們對天然林的採伐,而且綠化了環境,這本身就保護了生物的多樣性。」

對於桉樹可能造成的危害,徐大平表示,「到目前為止,尚未有科學數據證明桉樹曾給哪個地方帶來生態危機。」 國家林業局桉樹研究中心謝耀堅研究員認為,桉樹是「七分優點,三分缺點」,他還舉雷州半島五十年種植桉樹的例子證明,桉樹沒有給生態帶來危機。

聯合國糧農組織曾做過相關調查,並在1985年出版了《桉樹的生態作用》一書,對桉樹作了全面的科學評價,肯定了桉樹人工林在生態方面的正面作用。許多專家也對記者表示,桉樹本身沒有問題。

種桉樹,關鍵在科學

人們對於桉樹的正面作用已經形成了共識,那麼,桉樹的種植為何還招致廣泛的非議呢?

中國林科院專家盛煒彤認為:「在中國,不是要不要發展桉樹的問題,而是要很好地規劃,要科學種植和經營。」

APP中國林業管理總部副總經理柯象森也表示,「只有不好的技術,沒有不好的桉樹。」

國家林業局桉樹研究開發中心謝耀堅研究員表示,種植桉樹要注意三點:「坡度不能大於25度;土地不能太貧瘠;降水要在1200毫升以上。」

對此,柯象森對記者表示,「APP中國在森林管理和日常林務作業中,都強調最大限度地保護生態,並且制定了一整套科學林務作業流程,並嚴格執行。」

據柯象森介紹,APP現在對新造林地都要進行科學規劃設計,保留山頂、山腰、溝壑的原生植被帶,在山腳預留10米寬的過渡帶,並根據當地條件切實合理地規劃布局林種,使人工林不過於集中,保持森林樹種的多樣性,在造林初期最大限度的保持水土。

在整地、栽植、護育過程中,APP還規定,必須沿等高線環山作業,實施帶狀作業,從而縮短坡面,由行寬一致的階梯構成,這樣,其所形成的徑流會受到層層攔截而減弱,有效地抑制了水土流失。

在其他方面,APP也加強了管理。比如,他們禁止在林場割草砍柴,盡量減少煉山,並在採伐利用時,將枝葉和樹皮返還林地,以增加土壤有機質和養分;強調桉樹林種植密度要合理,不能過密;注重保留林下植被??喬、灌、草復合生態系統;提倡桉樹與相思樹、西楠樺等樹種混交營造,以維護良好森林生態系統。

此外,APP還根據各地土壤水文情況,選擇適合當地的樹種進行種植。如在廣東雷州半島他們主要栽培赤桉、窿緣桉、細葉桉、檸檬桉等喜濕桉樹,廣西主要栽培柳桉、尾葉桉,雲南由於比較乾旱,主要栽培藍桉、直干藍桉等喜旱桉樹。

今年6月27日,APP還在海南作出「綠色承諾」:「對成熟人工林進行科學分期輪伐,每年採伐成熟人工林林木的1/6並立即重植或萌芽更新,保持5/6以上的人工林綠地面積,以維護生態平衡……積極開展人工林與生物多樣性的研究,探索、實踐人工林發展與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和諧之路。」這表明了APP堅持環保發展的決心。這是一個很好的開始。

記者觀察

APP種植桉樹林有個大背景: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中國對紙張的需求猛增;同時,中國造紙業又要求減排降耗,減少污染嚴重的草漿造紙比例。於是,林漿紙一體化就成了國家的戰略選擇,由大漿廠大紙廠營造人工速生豐產林,並將營林、採伐、制漿、造紙與銷售組合成良性循環的產業鏈。

但如何種、造何種林成了人們爭論的焦點,對於APP的非議,關於桉樹的質疑,都是這些爭論的一部分。

在此,我們希望各方能夠更加全面地看待林漿紙一體化,而實施林漿紙一體化的企業能真正地履行承諾,不斷探索人工林科學營造和管理方法,真正實現綠色環保發展。

『貳』 誰有桉樹的大事記,就是關於桉樹哪年發生了什麼事

桉樹是桃金娘科Myrtaceae桉屬Eucalyptus植物的統稱,可能起源於白堊紀末。在已知的七百多種桉樹中,原產地絕大多數在澳洲大陸,少部分生長於鄰近的新幾內亞島、印度尼西亞,以及菲律賓群島。19世紀引種至世界各地,目前有96個國家或地區有栽培。 桉樹,常綠植物,一年內有周期性的老葉脫落現象,大多品種是高大喬木,少數是小喬木,呈灌木狀的很少。樹冠形狀有尖塔形、多枝形和垂枝形等。單葉,全緣,革質,有時被有一層薄蠟質。葉子可分為幼態葉、中間葉和成熟葉三類,多數品種的葉子對生,較小,心臟形或闊披針形。
桉樹是桃金娘科Myrtaceae桉屬Eucalyptus植物的統稱,可能起源於
桉樹圖片(1)
白堊紀末,因為在始新世和中新世早期已經有了斜序脈的種,它的原始類型具有中生系構造特點,其進化主要是在澳大利亞境內順應著地質史的變化而進行,也取決於它對乾燥、乾旱和半乾旱條件的適應,以旱生系為主,也有中生系和喜冰雪系。桉樹對乾旱條件的適應導致了一系列形態、解剖結構的形成。最早適應類型之一是在葉上形成樹膠、絨毛或剛毛,但當乾旱加強時,這種保護並不太有效,因此除了少數情況外,僅在植株幼齡發育期被保留下來,以後的階段是形成蠟層表皮。山區和乾旱區生長的桉樹的幼葉和成熟葉上、樹枝上,有時在樹幹上都有藍灰色的蠟層。到現代發育階段,桉樹的角質層加厚,以利於它最安全地適應乾燥條件。應該說,桉樹的再生性狀都是從中生進化系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澳大利亞北部潮濕地區的各個種,東南部及塔斯馬尼亞州潮濕沿海地區和潮濕山區的很多樹都
桉樹
應歸到中生系。喜冰雪進化系是一種適應了高山寒冷生態的進化系,它包括了生長在澳大利亞的中部乾燥地區的一些種,這個地區的生存條件是晝夜溫度的劇烈變化,往往白天高溫(炎熱),夜間低溫(嚴寒),這里的桉樹的進化實質上是一種退化進化,其演變程序為喬木—亞喬木­—小喬木—灌木。
1982年,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綜合考察隊古植物專業組在四川省西部地區海拔3700m的理塘縣晚始新世紀地層中,採集到40多號桉屬植物化石標本,這些化石中有桉樹葉子印痕化石,還有果實和花蕾化石。化石初步鑒定是熱魯桉,這種桉樹與國內目前引種的細葉桉和赤桉相似。
十幾年前,在西藏日喀則地區和井岡底斯山還發現有狹葉桉化石。從植物地理學方面看,可以設想在距今四五億年前的晚始新世,四川西部和西藏分布著大片的桉樹植物的常綠闊葉林,那時,上述地區氣候溫暖乾熱,十分適宜桉樹生長。後來,約在數百萬年前,強烈的喜馬拉雅山造山運動,使四川西部和西藏地區地殼隆起,桉樹植物不適應高寒的氣候而消失,桉樹適生的逐步南移,經馬拉西亞到達大洋洲,以至現今澳大利亞成了桉樹植物的主要分布中心。
這批於我國始新世紀晚期地層發現的化石,比有記載的在澳大利亞漸新世紀地層中發現的最早的同樣桉樹類化石要早1000萬年左右。這對一向認為桉樹植物起源於澳大利亞的說法,提出了疑問。在學術研究上有重要價值,為確立地質年代和研究古地理、古植被、古氣候提供了依據。
桉樹植物的顯著特點是種類多、適應性強、用途廣。它的生長環境很廣,從熱帶到溫帶,有耐﹣18℃的二色按、岡尼桉及耐﹣22℃的雪桉。從濱海到內地,從平原到高山)海拔2000m),年降水量250-4000mm的地區都可生長。其體形變化也大,包括世界罕見的樹高百米的大樹,也有矮小並多干叢生的灌木,還有一些既耐乾旱又耐水淹的樹種。形態特徵常綠植物,一年內有周期性的老葉脫落現象。大多數種是高大喬木,少數是小喬木,呈灌木狀的很少。樹冠形狀有尖塔形、多枝形和垂枝形等。單葉,全緣,革質,有時被有一層薄蠟質。葉子可分為幼態葉、中間葉和成熟葉三類,大多數的幼態葉是對生的,較小,心臟形或闊披針形。
桉樹(5張)
生態特徵常綠高大喬木(少數種為小喬木),可長至100-110米,最高達156米,是世界上最高的樹。喜光,喜濕,耐旱,耐熱,畏寒,對低溫很敏感。有些種起源於熱帶,不耐0度以下低溫;有些種原生於溫暖氣候地帶,能耐-10度低溫。大多數要求年平均溫度15℃以上,最冷月不低於7~8℃。
桃金娘科桉屬植物的通稱。常綠喬木,樹皮粗厚而宿存,或平滑而年年脫落。葉兩型,幼態葉無柄而對生,成熟葉鐮形或長圓形。有揮發性芳香油。花兩性,萼管鍾形與子房合生;花瓣與萼裂片連成帽狀體;雄蕊多數,花葯心形或腎形、直裂或孔開;花盤存在;子房下位,2~7室,胚珠多數。蒴果藏在壺形萼管內或突出萼管外;花盤在結實時形成果緣。種子多數,只有少數幾個能育。桉樹種類繁多,有522種和150個變種。
生於陽光充足的平原、山坡和路旁。全年可采葉。我國南部和西南部都有栽培。桉樹的樹冠小,透光率高,有利於樹叢下草的生長。樹冠小,蒸騰作用也小,是節水樹種。能夠生長在各種土壤,多數種既能適應酸性土,也能適應鹼性土,而最適宜的土壤為肥沃的沖積土。一般能生長在年降水量500毫米的地區,年降水量超過1000毫米生長較好。適生於酸性的紅壤、黃壤和土層深厚的沖積土,但在土層深厚、疏鬆、排水好的地方生長良好。主根深,抗風力強。多數根頸有木瘤,有貯藏養分和萌芽更新的作用。一般造林後3~4年即可開花結實。自然分布在已知的七百多種桉樹中,原產地絕大多數生長在澳洲大陸,
桉樹圖片(2)
少部分生長於鄰近的新幾內亞島、印度尼西亞,以及菲律賓群島。19世紀引種至世界各地,目前有96個國家或地區有栽培。生長習性多數為亞熱植物。喜光,好濕,耐旱,抗熱。畏寒,對低溫很敏感。有些種起源於熱帶,不能耐0度以下低溫;有些種原生長在溫暖氣候地帶,能耐-10度低溫。能夠生長在各種土壤,多數種既能適應酸性土,也能適應鹼性土,而最適宜的土壤為肥沃的沖積土。
編輯本段分布范圍桉樹原產地絕大多數生長在澳洲大陸,少部分生長於鄰近的新幾內亞島、印度尼西亞,以及菲律賓群島。19世紀引種至世界各地,截至2012年,有96個國家或地區有栽培。現主要分布中心在大洋洲,在中國的南方如福建、雲南有一定數量的分布。[1]
編輯本段人工栽培環境親和性桉樹[2]有害論相關調查
[3]十餘年前,花都區赤坭鎮不少農村種植了大量桉樹。十年過去,樹間流淌的小溪流接二連三地乾涸了,山腳下的水井越取越深;一些村子裡以往甘甜的泉水還變得苦澀了——這一切與大量種植桉樹有關嗎?記者在當地展開了調查。
山泉在十年內枯竭
「山泉早就幹了,再也聽不到流水聲了。」見記者問起,赤坭鎮石坑村村民戴玉祥感嘆起來。
戴家的院子就建在村後山腳下。十多年前,山頂仍有一汪清泉順著林澗緩緩流到山腳,村民們灌溉莊稼都靠它。為了蓄水,村民還砌起了一道十餘米長的水泥堤壩,建成一個小池塘,「一到夏天,孩子們都跑去洗澡玩水,非常熱鬧。」
從1994年開始,山坡上開始陸續種植桉樹,三千多畝桉林很快占滿了石坑村大小的山頭。但戴玉祥開始慢慢發現異樣:以往的夏夜裡,一家人坐在院子中間乘涼,可以清晰地聽見水流「嘩嘩」聲,現在泉聲卻越來越小。果然,年復一年,泉水水流逐漸由粗變細,最近幾年更慢慢枯竭,到最後完全消失!
戴說,開始大家對此都百思不得其解,「後來看報紙,才知道是種桉樹太多,把泉水都抽走了。」戴惋惜地說。[4]
大面積引種桉樹的危害性和嚴重惡果
綜合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所、中國西南林學院及國家林業局、中央電視台等諸多專家學者和媒體單位的權威意見和客觀報道,大面積種植桉樹的危害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1、 桉樹是「抽水機」
桉樹是速生豐產林,對土壤的水分需求極大,大面積引種桉樹會導致地下水位下降,保持水的能力很差,時間長了,土地表面板結,還出現土地沙化現象。
2、 桉樹是「抽肥機」
桉樹對土壤的肥料和養分需求極大,凡種植了桉樹的,土地肥力下降乃至枯竭,原始植被因為得不到足夠的肥料和養分而受到嚴重破壞,引發土地退化,水土保持情況惡化,土地貧瘠,到時再引種其他植物根本無法存活。土壤強度侵蝕比例逐年升高,山體滑坡和洪澇災害增多。
3、 桉樹是「霸王樹」
桉樹對當地鄉土的、原產、原生的物種有極大的抑制性。它生長了,其他物種就不能生長,而且會慢慢地退縮,最後造成桉樹林都是地表光禿禿的,地被上沒有草、灌木(如家鄉俗稱的當泥樹、牛奶根、雞屎藤、金銀花等),也沒有小喬木及各種中草葯材等。其他物種不能和它一起生存。原生物種衰減、退化,植物種類極為單一,無法給大多數動物提供食物或適宜的棲息環境,林中動物十分稀少甚至絕跡,生物多樣性水平極低,生物食物鏈斷裂,生態十分脆弱,缺少天敵對蟲害進行控制,很易感染蟲災,造成大面積損害,砍伐天然林種植大片樹木種類單一、樹齡相近且十分密集的人工林,會導致「綠色沙漠」;乾燥且易形成火災;還會導致小氣候變化等嚴重的生態危機。生態將遭受顛覆性的破壞,且難以恢復。而且不一定在兩三年內顯現出來。
4、 桉樹施用的化工產品毒性強、毒效長,桉樹氣體有刺激和毒害作用
據說種植桉樹時將施用某些毒性強、毒效長的化工產品,該產品一旦施加在土地里,將很難清除干凈,對水質污染極大,人畜飲用後將造成不可估量的危害。另外,桉樹發出的氣味對人體有刺激和毒害作用,將威脅當地人民的身體健康。科學經營不會造成地力衰退。所有人工林樹種,由於實行集約經營,都會造成一定的肥力減低,因為人工林生長快,密度大,吸收的礦物營養多,再加上一些地方農民將枯枝落葉全部取走,造成土壤肥力下降,這很正常。是不是土壤肥力下降了,土地就荒廢了?沒有那麼嚴重。關鍵是科學管理,補充養分,採用配方施肥,土壤缺什麼就補什麼,問題就解決了。 附表:桉樹與其它作物吸收和帶走的礦質營養量比較
物種吸收量(公斤/公頃/年) 帶走量(公斤/公頃/年)
N P K N P K
尾巨桉
(巴西) 76 6 43 15 1.5 18
馬占相思
(中國) 307 10 110 50 3 18
玉米 160 30 150 40 8 38
橡膠 312 33 163 16 3 12
椰樹 90 14 150 40 7 100
咖啡 110 9 120 40 3 48
註:數據來自澳大利亞John Davidson教授
上表說明,桉樹無論是吸收還是帶走的礦質營養量,較其他作物物相比都不是最多的。因此說,桉樹會導致嚴重的土壤退化是沒有科學依據的。以湛江地區為例,成立於1954年的雷州林業局,種植桉樹已經有50多年的歷史了,面積70萬畝,90%都是桉樹人工林,照某些人的說法,這里的土地早該荒廢了,恰恰相反,這里的林地越來越好,桉樹人工林的產量一代更比一代高,70年代前的生長量只有0.3立方米/畝。年,現在達到1.5立方米/畝。年,這是為什麼,就是依靠科技,一是使用了桉樹新品種;二是採用配方施肥技術;三是現在當地老百姓燃料問題解決了,枯枝落葉回歸土壤,因此桉樹越種越好。生物多樣性由於桉樹林是一種人工生態系統,又是集約經營的純林,其生物多樣性比自然生態系統肯定簡單多了,但決沒有到「地上不長草」的程度。據華南農大謝正生等在雷州半島5個不同地點桉樹林下調查結果,採集到桉樹林下植物種類共計61科127屬150種,證明桉樹人工林對雷州半島的森林植物多樣性並未造成降低。福建長泰岩溪林場洪長福等對漳州尾巨桉林下植被調查表明:林下植被共有29科49屬53種,同樣說明「桉樹底下不長草」是沒有依據的。
在桉樹的原產地澳大利亞,桉樹林中動植物資源豐富,走進按樹林隨處可見到袋鼠、鳥類和爬行動物,地上則有茂密的灌木和雜草。
個別情況下,按樹林下植被很少,是由於多種原因造成的,一是桉樹種得太密,林下無陽光,營養競爭激烈,造成植被稀少;二是有些地方在造按樹之前本身就沒有植被,桉樹長起來了,只能說明桉樹的適應性強;三是人工撫育強度太大,除草及時,高度集約經營,導致沒有雜草。 桉樹具有良好的社會、經濟和生態效益。發展桉樹人工林產業,首先可以增加農村就業機會,從種苗、造林、營林,到木材採伐、加工利用全過程中,均可產生就業機會。據估計,每公頃桉樹人工林可產生直接就業職位4人。同時,在桉樹豐產林項目實施過程中,使農民學會了現代營林生產技術和管理知識,提高了勞動者的素質,促進農村經濟社會進步。桉樹為社會創造財富。桉樹木材廣泛用於製造漿紙、人造板工業、房屋建築、傢具製造、園林綠化等。桉樹的經濟效益豐厚,種植桉樹的經濟回報率是目前很多產業中最高的之一,因此,華南地區有很多其他行業的企業主或個體戶紛紛投資發展桉樹人工林產業。科學種植桉樹,還具有良好的生態效益。
首先,桉樹人工林是一個巨大的碳庫,據研究,每公頃桉樹每年可吸收9噸二氧化碳,同時釋放氧氣。在退化地上種植桉樹,可使土壤結構得到改善,土壤生物量增多,並使造林地區的小氣候得到改善,生態環境變化。雷州半島過去是赤地千里,環境惡化,森林覆蓋率只有8%,1954年開始大量營造桉樹人工林,現有桉樹近300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24%,生態環境明顯改善,成為南亞熱帶重要的農業大市。繁育方式用播種[5]、嫁接、扦插和莖尖組織培養等方法繁殖。[6]桉樹之鄉在澳大利亞東部沿海,茂密的森林鬱郁蔥蔥,來自世界各地的旅遊者無不為此驚嘆。然而他們當中很少有人知道,這廣袤的森林中90%是桉樹。桉樹是大自然贈予澳大利亞的禮物,也是澳大利亞獻給世界的禮物。
澳大利亞數億年來與世隔絕的狀態造就了它獨特的動植物種群。這里雖然沒有進化成熟的哺乳動物,卻有100多種有袋類動物,著名的袋鼠就是它們的「形象代言人」;眾多的奇花異草和珍稀樹木安靜地生長在這里,許多連植物學家也叫不上名字,桉樹則是它們當之無愧的代表。
桉樹在原產地澳大利亞的森林類型有:乾旱硬葉喬木林類型(見圖)、濕潤硬葉喬木類型、稀樹草原類型、乾旱硬葉喬木類型、高山草甸類型。桉樹喜光,一般枝葉稀疏。大多數要求年平均溫度15℃以上,最冷月不低於7~8℃。一般能生長在年降水量500毫米的地區,年降水量超過1000毫米生長較好。適生於酸性的紅壤、黃壤和土層深厚的沖積土,但在土層深厚、疏鬆、排水好的地方生長良好。主根深,抗風力強。多數根頸有木瘤,有貯藏養分和萌芽更新的作用。一般造林後3~4年即可開花結實。桉樹育苗分裸根苗和容器苗兩種。一般四旁綠化採用播種後經過分床的一年生裸根苗;大面積造林則多採用容器苗。栽植季節一般在春末夏初或雨季開始後進行。按照經營目的、樹種生長特性和數量成熟期,確定採伐的年齡和徑級。採伐方式一般是塊狀皆伐。萌芽更新是桉樹經營的特點,具有初期生長迅速、干形通直、中間收益快等優點。
澳大利亞的土地是地球上最貧瘠的,低碳、高鐵的土壤呈深紅色;澳大利亞的氣候又十分乾旱,但桉樹卻能夠在這種艱苦的自然環境中茁壯成長。根據研究,澳大利亞的桉樹有500多個品種,高的可以長到100多米,筆直筆直的,矮的只有一兩米,呈灌木狀。為了生存,桉樹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形成了許多獨特的生長特點:為了避開灼熱的陽光,減少水份蒸發,桉樹的葉子都是下垂並側面向陽;為了對付頻繁的森林火災,桉樹的營養輸送管道都深藏在木質層的深部,種子也包在厚厚的木質外殼里,一場大火過後,只要樹乾的木心沒有被燒干,雨季一到,又會生機勃勃。桉樹種子不僅不怕火,而且還藉助大火把它的木質外殼烤裂,便於生根發芽。桉樹像鳳凰,大火過後不僅能獲得新生,而且會長得更好。
如果沒有桉樹這樣的「土地衛士」,澳大利亞紅色貧瘠的土壤早就被風雨蝕食干凈;如果沒有桉樹,那裡生存著的眾多昆蟲、爬行動物、鳥類和有袋類動物將因為沒有藏身之處和食物而滅絕,人們當然也就看不到只吃桉樹葉的樹袋熊憨態可掬的形象。當地土著人也離不開渾身是寶的桉樹。桉樹可以當儲水罐,有一種桉樹的樹干是空的,不少樹干裡面充盈了可以飲用的水。在沒有水的地方,土著人用木棒敲敲樹干,就知道裡面有沒有水。桉樹的花呈纓狀,為粉紅色。以桉樹花為食的蜜蜂產蜜量很高,蜂農可以從一個蜂箱里抽出近20公斤的蜂蜜。一些桉樹的葉子含桉樹腦,是制葯的重要材料,還可以作為添加劑做水果糖。土著人還用桉樹干做成管樂器,吹出他們心中的哀與樂。隨著時代的發展,桉樹的用途越來越廣,蓋房子,做傢具,當電線桿和鐵路枕木,真是無所不能。
可以說,沒有桉樹,就沒有澳大利亞。但澳大利亞人沒有獨享大自然給予他們的這份珍貴禮物,而是把它獻給世界。從19世紀開始,桉樹種子就在地中海沿岸發芽,並且迅速向非洲、亞洲和美洲發展。中國很早就引進了桉樹樹種,並在南部省份廣泛種植。桉樹生長迅速、木質堅硬,在中國的環境保護和木材工業的發展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衣索比亞的首都亞的斯亞貝巴,桉樹是極為常見的樹種,據說,孟尼里克二世定都亞的斯亞貝巴不久,發現這里花雖然很多,但可用做柴薪的樹木並不多。因此,他心中萌生遷都之意。消息傳開,有人向這位君主進言:與其另覓新都,不
桉樹圖片(3)
如就地廣為植樹。他採納了這項建議,從1905年開始引進生長較快的桉樹,號召百姓廣為栽種。同時,他決定,由國家廉價提供樹苗,免徵種植樹木的土地稅。這樣,還不到20年的時間,桉樹不但長滿全城,更在城市四周形成一個寬闊的綠化帶。建築材料和柴薪問題都解決了,首都再也沒有搬遷。目前,亞的斯亞貝巴的桉樹林總計有50多平方公里,城市建設所需木材的90%依靠桉樹來解決。又被稱為「桉樹之都」。
桉樹有時可長到152米(一般為100-110米),是世界上最高的樹。造林技術桉樹,是桃金娘科桉屬樹種的總稱,桉樹屬桃金娘科桉屬,原產於澳洲,我國主要種植於雲南、廣東、廣西及川西等省區。種植品種有藍桉、直干藍桉、檸檬桉、大葉桉及觀葉型銅錢桉5種,桉葉可以提取桉油(芳香油),葉及精油可入葯,有消炎殺菌、健胃、祛痰、驅風之效。木材具有質細、耐腐,心材可抗白蟻,廣泛應用於建築、橋梁、造船、碼頭、造紙、礦井、養畜圈舍、燃料等各行各業,經濟及生態效益十分顯著。隨著西部大開發及長江、珠江防護林工程的實施,退耕還林的進展加快,桉樹的種植面積逐步擴大、前景看好。
桉樹屬喜光樹種。木材紅色、有光澤、無特殊氣味、紋理交錯、結構密、材質硬重,易彎曲,極適合作彎曲木的用材。可作傢具、地板、車工、工具柄及農具等。其纖維是良好的造紙原料,小徑材燃燒值高,可作燃料,用途極為廣泛。
世界著名的三大速生樹種之一,其適應性強,材種多樣,用途廣泛,經濟價值高,是十分難得的短周期工業用材樹種,一般5~8年可採伐利用。適宜環境桉樹喜溫暖氣候,但不耐濕熱,氣候過熱生長不良;雲南主要分布在海拔1200-2400米的地帶,耐寒性不強,僅能耐短暫時間的-7℃左右的低溫,如果在-5℃下經2-3天就會產生不同程度的凍害,輕者小枝枯死,重者會全株枯死。桉樹性喜光,稍有遮蔭即可影響生長速度。喜肥沃濕潤的酸性土。在昆明良好環境下,1年苗可達1.5-2米高,3年生高達9米,10年生高約20米,20年生高約30米,以後生長漸慢,6年生即可開花結實,15年後進入盛果期。
桉樹
播種技術於11-12月采種,次年春播,也可在7-8月采種,當年播種。每100千克果實可獲種子1.5千克,千粒重藍桉為2.8克、直干桉為1.5克,種子發芽率達90%以上。
1.母床育苗。選擇土壤肥沃的菜園地做苗床地,在3月中旬播種,精細整地理墒,墒寬1.2-1.6米。將種子浸泡48小時後,用細沙拌勻種子撒播於苗床上,用細糞土覆蓋1-2厘米厚。澆足水後蓋膜,播後7-10天可出土,土壤保持濕潤、通風,防止高溫燒苗。當小苗長至5-10厘米高時,揭膜煉苗;苗長到30-40厘米高時,宜選陰雨天移栽,易成活。在滇中地區於6月上旬至7月上旬移栽最佳。
2.營養袋育苗。營養土裝袋後,將浸泡好的種子播於袋中(每袋2-3粒),再覆蓋一層細糞,澆足水後蓋膜,注意通風和保持水分。在小苗成長期間定苗,拔出弱小苗,每個營養袋留1株。待小苗長至10-20厘米高時可以移栽,一般3月上旬育苗,6月上旬雨季進行移栽。
3.苗床管理。待幼苗出苗後,拔除苗床的所有雜草。桉樹幼苗易發生立枯病,發病初期每畝用70%敵克松500倍液(每畝用100千克葯液),噴淋或澆潑苗床2-3次,每次間隔時間10-15天。移栽管理1、移栽。6月上旬雨季開始後進行移栽,塘深40厘米,直徑40厘米,每畝植300株(株行距1×2米),栽後澆足定根水,培土要高於地表,防止積水爛根和土壤板結,利於幼樹成活生長。
2.施肥及蟲害防治。成活後,每畝用復合肥50千克或普通過磷酸鈣40千克、尿素10千克,於塘周施用。桉樹易受黃螞蟻為害,在移栽成活後,用10%二嗪磷顆粒劑每畝500克或3%辛硫磷每畝1千克拌在化肥中,施於塘周與土壤拌勻,可防治黃螞蟻的危害。
3.幼樹管理。成活後的幼樹林應禁止放牧,及時鏟鋤樹苗周圍的雜草,有條件的鬆土,保持土壤疏鬆。樹苗長至2-3年後,每年進行修枝1次,修除下層細弱枝,有利於通風
桉樹圖片(4)
透光,保持樹苗的成長。4年後即可采葉提取芳香油。造林技術1、造林地選擇。選擇海拔600米以下,交通方便,坡度平緩,土層較深厚,疏鬆肥沃的宜林荒山地。
2.整地。穴墾整地,穴規格為40×40×40厘米。
3.密度。株行距:2×3米,每畝112株。
4.施基肥。在栽植前半個月內,先用表土回穴到穴高10厘米處,然後按每株0.5公斤磷肥施入,注意磷肥要撤施均勻,不成堆,再用土將穴填至土面。
5、種苗。要求種源純良,Ⅰ級苗木。
6.栽植。桉樹用小苗上山造林,由於苗木細嫩,運輸和栽植時要特別小心,選擇陰雨天進行,栽植時要先將營養袋拆除,用手托住營養土使之不散,小心放入穴內,然後覆土,從側方壓實,再用細土把苗木根部壓緊,深度以剛好蓋住營養土為宜,最後在其表面覆蓋3-5厘米細土,使之形成龜背形,以防雨天積水,造成苗木腐爛死亡。
7.追肥。追肥次數每年3-4次。間隔期不宜過短或過長,一般以每隔2-5周為宜。因氮肥的追肥停上期對苗木質化程度影響很大,為提高苗木對低溫和乾旱的抗性,所以追肥應當在霜凍來臨之前6-8周結束,第一次在造林1個月後,選擇陰雨天結合對幼苗培蔸除草時進行追施尿素,按每株3-5克尿素,距苗木的水平距離為5厘米處作圈施,撒施肥料時,嚴防撒到苗木的葉子上,否則會嚴重灼傷苗木以至死亡;第二次按每株6-10克;第三次按每株6-10克;第四次按每株10克以上尿素施撒。最後覆上一層5-7厚的細土,以防肥料損失。

『叄』 按樹什麼品種好

桉樹大徑材優良品種及栽培技術
1 桉樹介紹
1.1 澳大利亞是桉樹主要原產地,生長時間較短、品質優、成效高的優勢。
1.2 優良桉樹品種:尾葉桉、細葉桉、巨桉以及藍桉等。
1.3 大徑材樹種培育品種:赤桉、斑皮桉、大花序桉、斜葉桉、白桃花心桉、異色桉、傑克遜桉、粗皮桉以及柳桉等,主要用於傢具打造、室內裝修、細木工、雕刻、單板、膠合板以及建築材料等。 桉樹大徑材優良品種及栽培技術
2 桉樹大徑材培育技術
2.1 立地選擇 立地選擇要求:壤厚度超過80cm至1m、壤結構不緊密、壤肥力好、表層的有機含量為2%以上的地。
2.2 幼苗選取 幼苗選取需根據種植地具體情況而選擇,一般選取木材品質優、成長時間短、樹木形態佳的優良樹種,比如說巨桉、柳桉。
巨桉 巨桉高度范圍45至55 m,最高可達是75m; 巨桉種植溫度要求:最高溫度為24至30度,最低溫度為3至8度; 巨桉種植降水量:年降雨量要超過1000mm; 巨桉木材種植:700至800kg/m3; 巨桉用途:一般建築材質、造船材質、地板材料、單板材質等。 桉樹大徑材優良品種及栽培技術
柳桉 柳桉高度在30至55m,最高可達65m; 巨桉種植溫度要求:一般溫度為24至33度,最冷月溫度為零下8度到2度; 柳桉種植降水量要求:年均降雨要為900至1800mm; 柳桉用途:一般建築材質、地板材質等。
2.3 栽培技術
初植密度 合理的初植密度的影響:桉樹和附近灌木相互制約、桉樹樹冠形態與成長期; 不合理的初植密度的影響:對其培育造成不同程度影響。
間伐控制 桉樹大徑材的培育必須採用間伐,根據單株胸徑大小、樹干尖削度等自身條件以及單株附近生長環境制定單株選取方案; 間伐控制影響因素:間伐時間、次數以及間伐數量等。
修枝技術 修枝關系桉樹的生長,修枝高度與時間段會直接影響大徑材的材質等級。

『肆』 急!! 幾種植物部分資料 多少都來說點!!

香樟為亞熱帶樹種,學名cinnamomun campliera,喜光,深根性,抗風,抗煙塵,耐寒力稍差,宜微酸性土。
香樟與楠、梓、桐合稱為為江南四大名木。 香樟又稱為樟樹、烏樟、芳樟等,是樟科梓屬的常綠高大喬木,初夏開花,黃綠色,圓錐花序,樹冠開展,枝葉繁茂,濃蔭遍地,在城市綠化美化中得到廣泛應用。香樟因含有特殊的香氣和揮發油而耐濕、抗腐、祛蟲、保存期長,是最貴重傢具、高級建築、造船和雕刻等理想的用材。

臭椿

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Mill.ngle 又名椿樹、樗樹。落葉喬木,高可達30米,胸徑90厘米。樹皮灰色至灰黑色,平滑或微縱裂。樹冠扁球形或傘形。小枝褐黃色至紅褐色,初被細毛,後脫落;皮孔點狀疏生,灰黃色,或呈周圍高中央凹的水濺狀環形點。復葉連總柄在內長可達1米,小葉13-25片,互生或近對生,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長7—14厘米,寬2-4.5厘米,先端漸尖,基部圓形、截形或寬楔形,略偏斜,全緣或近波狀,近基部葉緣1/4處常有1-2對腺齒,上面深綠色,下面淡綠色。常被白粉及短柔毛;小葉柄短,長0.4-1.2厘米。花序長10-25厘米,頂生直立;花萼三角狀卵形,長1-2mm,,綠色或淡綠色;花瓣近矩圓形,長3-5mm,寬2-3mm,淡黃色或黃白色,具惡臭味,雄花的惡臭味特濃。翅果扁平,紡錘形,長3-5cm,寬0.8—1.2cm,兩端鈍圓,初黃綠色,有時頂部或邊緣微現紅色,熟時淡褐色或灰黃褐色;種子扁平,圓形或倒卵形,徑0.6—0.8cm。花期5—6月;果熟期9—10月。

臭椿喜光;喜溫暖,怕嚴寒;怕干瘠;對土壤要求不苛,中性、微酸性的沙壤土、輕壤土以及含鈣質較多的粘土地均宜生長;排水良好的鹽鹼土,只要含鹽量不超過0.3%亦能適應。根系深;在肥沃濕潤的條件下幼年生長速度較快,10年內平均年高生長量達0.9米,徑1.5厘米,20年左右成材,壽命可達50年以上。有萌櫱能力;抗煙塵及自然災害的能力強。

可用種子及分櫱繁殖。由於臭椿休眠期較長,發芽遲,3~4月間椿樹頂芽膨大時植苗成活率高。為培養良好的乾材,常採用抹芽、修枝等撫育措施。是優良用材、纖維、綠化、油料等多種用途的樹種。木材質地輕韌,硬度適中,有彈性,氣干容重0.6~0.7,宜加工為農具、門窗及梁檁等。木材纖維含量約占總乾重的40%,一立方米的木屑或枝材可產六公斤優質紙漿。種子含油約35~37%,可榨制半乾性油,山東煙台地區曾取樗蠶絲織成「小繭綢」。根皮稱「樗根皮」,種實叫「鳳眼草」,入中葯有清熱、止血、殺蟲等效。臭椿栽植在工礦住宅居民區,有防煙塵、美化環境的重要作用。

楓香樹

楓香樹Liquidambar formosana (For-mosan gum)金縷梅科,楓香樹屬。又稱路路通。落葉大喬木。高40m,樹干通直,樹形廣卵形,樹皮在老樹有縱裂;葉三裂,幼葉有時五裂,邊緣有細鋸齒,先端漸尖,葉寬達15cm,秋季日夜溫差變大後葉變紅、紫、橙紅等,增添園中秋色;花單性同株,雄花排成茅荑花序,無花瓣,雄蕊多數,頂生,雌花圓頭狀,懸於細長花梗上,生於雄花下葉腋處;子房半下位,2室,頭狀果實有短刺,花柱宿存;孔隙在果面上散放小形種子,果實落地後常收集為中葯,名路路通。分布於我國黃河以南至西南及廣東、廣西各地,台灣也有。種子有隔年發芽的習性,故播種後要善於管理,才能得到優質苗木。不耐寒,黃河以北不能露地越冬,不耐鹽鹼及乾旱,在南方濕潤肥沃土壤中大樹參天十分壯麗。木材有商品價值,園林中為良好庇蔭樹種,尤其南方的秋景主要為楓香樹的紅葉。也有充作行道樹的。

黃連木

黃連木別名楷木、楷樹、黃楝樹、葯樹、葯木、黃華、石連、黃木連、木蓼樹、雞冠木、洋楊、爛心木、黃連茶。
學名:Pistacia chinesis Bunge 為漆樹科落葉木本油料及用材樹種,高達25米。冬芽紅色。各部分都有特殊氣味。其樹冠開闊,葉繁茂而秀麗,入秋變鮮紅色或橙紅色,又是「四旁」綠化樹種。葉互生,偶數羽狀復葉,小葉10-14枚,卵狀披針形,長5-8cm,寬約2cm。花單性,雌雄異株,花期3-4月果實9-10月成熟,銅綠色為實種。紅色為空粒種。

黃連木原產我國,分布很廣,北自河北、山東,南至廣東、廣西,東到台灣,西南至四川、雲南,都有野生和栽培,其中以河北、河南、山西、陝西等省最多。垂直分布,河北在海拔600m以下,河南在海拔800m以下,湖南、湖北見於海拔1,000m以下,貴州可達海拔1,500m,雲南可分布到2,700m。黃連木對土壤要求不嚴,耐乾旱瘠薄,在南京東郊湯山鎮青林林場石灰岩山地自然生長著大片的黃連木,秋天來臨一片緋紅,非常好看。

黃連木喜光,不耐嚴寒。在酸性、中性、微鹼性土壤上均能生長。對二氧化硫和煙的抗性較強,據觀察距二氧化硫源300-400米的大樹不受害;抗煙力屬Ⅱ級。抗病力也強。黃連木種子千粒重92g,每kg約10,840粒。純度90-95%,發芽率50-60%,每畝用種量10kg左右,當年生苗高60cm左右,每畝產苗20,000-25,000株左右。壽命長,能活300年以上。幼樹生長較慢,以後生長加快,4年後即可開花結實,胸徑15厘米時,株年產果100-150斤,胸徑30厘米時,年產果200-300斤。
病害少,蟲害多,主要有黃連木種子小蜂和木尺蠖。

環孔材,邊材寬,灰黃色,心材黃褐色,材質堅重,紋理緻密,結構勻細,不易開裂,氣干容重0.713克/立方米,能耐腐,釘著力強,可供建築\\車輛\\農具\\傢具等用.果殼含油量3.28%,種子含油量35.05%,種仁含油量56.5%;葉含鞣質10.8%,果實含鞣質5.4%,可提制栲膠.樹皮及葉葯用;根、枝、葉、皮可制農葯;鮮葉可提取芳香油;嫩葉可代茶,還可腌食。

金錢松

金錢松 Psudolarix amabilis (Lovely goiden larch)
金錢松,松科,金錢松屬。落葉喬木。高達40米,胸徑達1.5米;樹干通直,樹皮粗糙,紅褐或灰褐色,裂成不規則的鱗片狀裂片;枝平展,枝不規則輪生,樹冠圓錐形,一年生長枝淡紅褐色或淡紅黃色,無毛,有光澤;長圓狀短枝生長快,有密集成環狀的葉枕。葉線形,柔軟,鐮狀或直,上部稍寬,長約2-5.5厘米(幼樹葉較長),先端銳尖或尖,上面綠色,中脈明顯,下面藍綠色,中脈明顯,每邊均有氣孔線,氣孔子線較中脈為寬,秋後呈金黃色.雄球花黃色,圓柱狀,下垂,長8-10毫米;雌球花紫紅色,直立,橢圓形,長約1.3厘米.球果卵圓形倒卵 圓形,當年成熟,熟時淡紅褐色,有短梗;中部種鱗卵狀披針形,先端鈍或凹,脊上密生短柔毛,鱗背光滑無毛;苞鱗較種鱗短,卵狀披針形,邊緣有細齒;種子卵圓形,白色,種鱗五角狀披針形。花期4月,種子成熟期10月。有長枝與短枝之分,長枝伸長,葉螺旋狀互生;短枝側生,葉輪狀簇生頂端,秋季脫落時基部相連,甚似金錢;雌雄同株,短枝著生,球花有柄 ,雌球花紫色;球果當年成熟;種子有翅。

江西廬山、修水、銅鼓殘留極少自然單株,現多為栽培。為我國特有樹種,分布於長江中下游各地、浙江、安徽南部、福建北部、湖南、湖北利川至四川萬縣交界地,在海拔1000-1500米地帶散生於針葉樹、闊葉樹林中,安徽黃山有散生分布。繁殖用種子,種子應先沙藏2個月,育苗時最好接種根菌。幼苗移植需在萌動之前,並帶土坨。金錢松為陽性樹種,但在幼苗期需一定蔭蔽。喜溫暖、多雨、濕潤、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在中性土中也能生長良好。不耐乾旱和水漬。

金錢松有優美樹形,金黃色的秋葉,為世界著名園林樹種之一。可以孤植、叢栽,也可與雪松等常綠樹配植。木材優良,為建築用材,根皮可入葯(俗稱土槿皮),可治頑癬和積食等症,還可止血;種子可榨油,樹皮亦可作栲膠原料。為長江中下游中高山地帶良好的造林樹種;國家重點保護植物。

『伍』 廣西蜜源植物有哪些

廣東省蜜源植物分為野生和人工種植兩種。野生蜜源主要分布在山區,多達100多種,最主要的有鴨腳木、柃屬植物和山烏相等;人工種植植物的蜜源植物主要為果樹,面積超過100萬公頃,主要為荔枝、龍眼,還有柑橘、李、柚子、柿子、香蕉、菠蘿和雜果。此外,在全省還有大面積水稻,在雷州半島有大面積的核樹林以及一定面積的橡膠林和椰子樹,在粵北山區有少量的油菜。在全省各地還有一些人工種植的綠化花木等。
從四季蜜源佔有量分為,春季蜜源佔30%,夏季蜜源佔20%,秋季蜜源佔10%以下,冬季蜜源佔40%以上。一年只有三個生產季節,即春季的荔枝、龍眼,夏季的山烏柏和烏桕,冬季的鴨腳木和柃屬植物。秋季僅有一些輔助蜜源。
荔枝主要分布在北回歸線以南地區,以廣州地區,粵西的高州、化州、電白,珠江三角洲的東莞、深圳和粵東的普寧、惠來、惠東最多。龍眼以高州、化州和花都種植面積最大。柑梅全省都有種植,其中以潮汕平原、新會、四會、化州等老種植區,以及粵北、梅縣、惠陽等地種植面積最大。油菜在粵北的英德、韶關、翁源、乳源、曲江還有少量種植。香蕉主要分布在珠江三角洲,以東莞、順德及高州等地種植面積最多。桉樹全省各地都有種植,以雷州半島等地的面積最大,多為人工種植的防護林。
近年來,在韶關、梅州、清遠、湛江等地為主大量種植的尾葉桉,也稱藍桉,速生桉,是從澳洲及東南亞引進後經選育的新品系,主要用於造紙工業,其木材是造高級紙的用料,一般種植5~6年就可成材。種植4年後開花,每年9月中旬開花,花期一個月,與細葉桉花期相仿,尾葉核的蜂蜜,其特徵性味道較其他核樹蜜差別不大,泌粉量不多。
在山區和丘陵地區,有大面積的次生林,生長著大量的山烏桕、野桂花和鴨腳木等主要蜜源植物。以廣州郊縣、惠州市、河源市、肇慶市、清遠市和英德市等地區分布最多。

『陸』 桉屬有哪些特徵

(eucalyptus)

學名:Eucalyptus L』-Herit。通稱桉樹。桃金娘科。本屬600種以上,多集中於澳大利亞及附近島嶼。中國引入栽培60種以上。桉屬拉丁學名,是由「Eu」——很好和「Calyptus」——帽狀體兩個希臘字合成的,即指這屬植物的花萼和花冠合成一個帽狀體之意。中國以前譯為「有加利」,由原音轉譯而成,也含有種植這類植物是有利可圖的意思。後來又改譯為「桉樹」,指本類植物有治病避疫、安民無危之效。

特徵和用途

常綠喬木或灌木。葉革質,互生,側脈多數。花白色,稀淡黃或淡紅色,單生或成傘形,傘房或圓錐花序;萼片及花瓣連合成一層或兩層花蓋,開花時橫裂脫落;雄蕊多數;子房下位。蒴果頂部2~7瓣裂;種子多數,細小,大部分發育不全,發育種子卵形,種皮硬,有時具翅。

樹干通直,材質堅硬耐久,纖維細長,主要作建築、傢具、車船、枕木、礦柱、電桿、紡織、漿粕、人造板等用材。多種桉樹的葉子蒸餾的精油是醫葯、工業和香料的原料。木材、樹皮、枝葉含單寧,可浸提栲膠。某些桉樹的葉子可浸提醫葯用的蘆丁和植物生長促進劑——粗黃酮。木材燃燒發熱值高,著火容易,是優良的薪炭材。桉樹適應性強,生長迅速,抗風力強,而且形態優美,秀麗多姿,四季常青,能揮發芳香精油,清潔空氣,是優良的用材、庭園、行道樹種。也是世界有名的蜜源植物。

大葉桉

主要種類

①葡萄桉(E.botryoides Sm.):因花蕾象葡萄而得名。喬木、樹高可達50米,胸徑1.3米。葉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長10~14厘米,寬3~6厘米,下面略帶蒼白色。傘形花序,有花4~10朵;花蓋半球形。蒴果鍾狀,長6~7毫米,果瓣內藏。花期6~7月,果期翌年6~7月(成都)。②赤桉(E.camallensis Dehnh.):因木材赤色而得名。喬木,樹高可達50米,胸徑2~3米。樹皮條狀剝落,內皮光滑,基部有粗糙樹皮。葉窄披針形或鐮刀形,長8~20厘米,寬1~2厘米。傘形花序,具花4~8朵;花蓋半球形,頂部呈長喙狀,比萼管長1~2倍。果近球形,長7~8毫米,果緣突起,邊緣銳利,果瓣突出。③檸檬桉(E.citriodora Hook.f.):因其枝葉具檸檬味而得名。喬木,樹高可達40米,胸徑1.2米。樹皮白色、灰白色或淡紅灰色,片狀剝落,內皮光滑。幼苗葉對生,密生腺毛,葉柄盾狀著生;大樹葉互生,披針形,長10~25厘米,寬1~4厘米。復傘形花序。蒴果壇狀,長約1.2厘米,果緣薄,果瓣深藏。每年3~4月、10~11月各開花一次,6~7月、9~11月種子成熟。④窿緣桉(E.exserta F.Muell):因果隆起而得名。喬木,樹高可達25米,胸徑50厘米。樹皮灰褐色,條狀淺縱裂。葉窄披針形,長10~20厘米,寬0.6~1.5(2)厘米。傘形花序,有花3~8朵;花序柄圓筒形,長0.6~1.6厘米;花蓋較萼筒長2倍,先端漸尖。蒴果近球形,果緣隆起2~3毫米,果瓣突出。⑤藍桉(E.globulus Labill.):因其幼苗葉藍綠色而得名。喬木,樹高可達50米,胸徑1.3米。樹干多扭曲。樹皮成長條片剝落,內皮灰綠色或淺灰色。萌條及幼苗的莖四棱形,葉對生,無柄,藍綠色,被白粉;大樹葉互生,披針形,長12~30厘米,寬2~3.8厘米。花大,單生或2~3朵集生;花蓋較萼筒短。蒴果徑2~2.5厘米,陀螺形,頂端截平,具4棱。⑥巨桉(E.grandis Hill ex Maiden):因其樹干高大而得名。喬木,樹皮光滑、剝落至基部。葉披針形,長10~18厘米,寬18~35毫米。傘形花序,有花6~7朵,花序柄扁平;花柄短,萼筒有腺點;花蓋稍短於萼筒,圓錐狀,頂部收縊呈喙狀。果盤圓拱,裂瓣伸出而內彎;果梨形,微蒼白色。原產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北部和昆士蘭南部沿海地區以及其中部和北部地區。中國廣東、廣西有栽培。⑦直於藍桉(E.maideni F.Muell.):因樹干通直而得名。喬木,樹高可達40米,胸徑1米,分枝高。樹皮灰白色,塊狀脫落,內皮光滑。葉鐮狀披針形,兩面均灰綠色。傘形花序具花5~7朵;花蓋半球形或寬圓錐形,與萼管等長。蒴果陀螺形,徑1~1.2厘米,具1~2條棱線,果緣厚而稍隆起,果瓣突出。⑧大葉桉(E.robusta Smith):因在桉屬中葉片較大而得名。又稱沼澤桉。喬木,樹高可達30米,胸徑1米左右。樹皮暗褐色,縱裂。葉卵狀披針形,長8~18厘米,寬3~7.5厘米。傘形花序有花5~10朵;花序柄扁平。蒴果碗狀,徑0.8~1厘米。(見圖)⑨柳桉(E.saligna Sm.):因其葉似柳葉而得名。又稱悉尼藍桉。喬木,樹高35~50米。樹皮平滑灰色,呈長薄片狀剝落。葉卵狀披針形至長披針形,長10~15厘米。傘形花序,花序柄扁而平.有花4~8朵;花無柄或具短而粗的柄;花蓋圓錐狀,較萼筒稍短。蒴果球狀截頭形,長約6毫米,寬4~5毫米,果緣極狹,果瓣多少突出。花期冬夏間。天然分布區在澳大利亞昆士蘭南部和新南威爾士大部分地區,以及流入太平洋的沿海河流和高地河流的流域,垂直分布可達海拔1000米。中國廣東、廣西有栽培。⑩細葉桉(E.tereticornis Smith):因其在中國早期引種桉樹中,葉子較細而得名。喬木,樹高達30~45米,胸徑1~1.5米,干形通直。樹皮平滑,呈薄片狀剝落,基部宿存而粗糙。葉條狀窄披針形,常超過15厘米。傘形花序,有花5~10朵;花蓋呈圓錐形漸尖,長於萼筒2~4倍。果半球形至陀螺形,徑8~10毫米;果盤呈拱形隆起,果瓣突出。花期11~1月,果6~7月成熟。原產澳大利亞東海岸,中國浙江、福建、湖南、廣東、廣西、雲南和四川均有栽培。對氣候和土壤的適應性與赤桉相似。?多枝桉(E.viminalis Labill.):因枝條細長分枝多而得名。喬木,樹高可達35米,胸徑1.2米。樹皮薄片剝落。葉窄披針形,長10~18厘米,寬1.5~2.5厘米。傘形花序有花3~8朵。果半球形或陀螺形,徑5~6毫米,果瓣突出。

(林萬濤)

地理分布和主要類型

桉樹自然分布於北緯7°至南緯43°39′,幾乎全部原產於澳大利亞和塔斯馬尼亞島,只有5或6個種分布於菲律賓、印尼、帝汶、巴布亞紐幾內亞、新不列顛和新愛爾蘭諸島。桉屬從群落外貌和生物學觀點出發,可分為五個類型:①濕潤硬葉喬木型:分布於澳大利亞東南海岸地區,在塔斯馬尼亞和澳大利亞極西南角亦可見到。年平均溫度12~21℃,最高與最低月份相差不大。年平均降雨量為1500毫米,分布均勻,乾旱季節短。土壤肥沃深厚,許多桉樹生長迅速而高大,樹高可達60~80米或更高。其下是小喬木,樹高8~20米,主要為假山毛櫸屬、金合歡屬。異色桉、大桉、王桉、山桉等屬於這種類型。②乾旱硬葉喬木型:屬於冬雨型的硬葉林,大多數桉樹都屬於此類型。年平均溫度15℃,極端最高溫度可達42℃,極端最低溫度-3℃。年平均降雨量為600~1200毫米,且集中於冬季,而乾旱季節較長,氣溫也較高,植物種類很少,均屬旱生形態。具有多種重要用材樹種如波氏桉、葡萄桉、赤桉、檸檬桉、厚皮桉、窿緣桉、斑皮桉、邊緣桉、斑葉桉、細葉桉等。樹高可達30~50米,樹冠稀疏,陽光下達,生長很多小喬木,主要為木麻黃科、山龍眼科、豆科植物等。③稀樹草原型:主要特點是雨量較少,年平均降雨量約為500~750毫米。氣溫較高,年平均溫度16℃,夏季最熱月份平均溫度可達25℃,蒸發極烈,在乾旱季節中有2~3個月植物生長幾乎停止。喬木散生,樹高可達25~30米。在昆士蘭和新南威爾士放牧草原,常見的喬木樹種有小果桉、大花桉、白楊桉;在分水嶺高原有蜜味桉、布氏桉、紅桉、小花桉,而在較高的林地帶則有小星芒桉和雪桉,形成稀樹高山草原。④乾旱硬葉灌木型:分布在新南威爾士的西南部和維多利亞的西北部。年平均溫度18~21℃,極端最高溫度48.9℃,極端最低溫度-6.1℃。年降雨量250~500毫米,土壤為鹼性土,樹高不過6~8米,生長極密,由各種灌叢習性的桉屬樹種所組成。此類桉樹具有木瘤,萌芽力很強。當栽培在比原生長地較濕潤的地區時,可以發展為小喬木,如闊葉馬爾桉、藍馬里桉、貫陸桉等。主要用於提取精油、單寧和生產薪炭材。⑤高山草甸型:分布在澳大利亞南部海拔1600米的山地,最高可達2000米。山上半年降雪,每年霜日平均達157.5天,最低溫度-21℃。此類桉樹樹形矮化,例如分布於塔斯馬尼亞的威靈頓山(海拔高1200米)的聚果桉,高不及10米。

引種歷史

世界各國引種桉樹始於19世紀初葉,最初在南歐作為公園及庭園樹種。現在全世界有96個國家與地區引種桉樹,人工林面積約有600多萬公頃,每年生產木材6000多萬立方米。世界上桉樹樹種投入造林試驗的已超過200種,但有價值的約為50種。迄今為止普遍用於大面積造林的優良樹種,只有巨桉、柳桉、藍桉、赤桉、細葉桉、尾葉桉、大葉桉、斑皮桉、圓錐花桉和多枝桉等。

中國引種桉樹始於1890年,自義大利引種多種桉樹到廣州、香港、澳門等地,自法國引種細葉桉到廣西龍州:1894年,福建引種野桉於福州;1896年,雲南引種藍桉於昆明;1897~1900年,台灣引種大葉桉、檸檬桉、赤桉等;1910年,四川西昌、遂寧縣分別引種藍桉、赤桉;1912年,福建廈門和鼓浪嶼引種赤桉等多種桉樹。以上所引種桉樹多是零星栽植於庭園和四旁。1915年,粵漢鐵路於廣州到韶關一段,沿鐵路兩旁栽植桉樹行道樹;1920年,桉樹栽培推廣到汕頭及韓江流域。其後,廣東、廣西、福建、台灣等省(區)桉樹均有小面積造林。1949年以來,中國桉樹引種和栽培得到發展。栽培地區南自海南島,北至安徽蚌埠,包括16個省(區、市)600多個縣。其中廣東、廣西、福建、台灣、江西、四川、雲南為主要栽培地區。桉樹引種也從1949年的40多種增加到200多種。而廣泛用於造林的只有葡萄桉、赤桉、檸檬桉、窿緣桉、巨桉、斜脈膠桉、直干藍桉、圓錐花桉、大葉桉、野桉、柳桉、細葉桉、多枝桉等10多種。近年來尾葉桉引種到中國南亞熱帶以南地區表現良好,有發展前途。

生物學特性

桉樹是強陽性樹種,枝葉稀疏,有強烈的趨光性。對溫度的要求,一般為年平均溫度15℃,最冷月不低於7~8℃。大多數桉樹不耐0℃以下低溫和霜凍,但也有些桉樹能耐低溫。例如:能耐-2℃的有窿緣桉、檸檬桉、斑皮桉等;-4℃的有大葉桉、斑葉桉、葡萄桉、斜脈膠桉等;-6℃的有王桉、柳桉等;-8℃的有赤桉、藍桉等;-10℃的有多枝桉、樹脂桉等;-12℃的有大桉、心葉桉等;-14℃的有聚果桉、小花桉等;-20℃的有雪桉。桉樹雖耐乾旱,但一般要求有充足的雨量。年均降水量500毫米的地區可以生長,但年均降水量達到1000毫米的地區生長較好。一般來說,寬葉形的桉樹較喜濕潤,窄葉形的桉樹較耐乾旱。耐水濕的有大葉桉、野桉、赤桉、巨桉等;耐乾旱的有窿緣桉、檸檬桉、斑皮桉、圓錐花桉、斜脈膠桉等。桉樹適生於酸性的紅壤、黃壤、磚紅壤性紅黃色土和沖積土。大多數桉樹宜栽在肥力中等,質地與結構良好的深層土壤。桉樹對肥力要求雖然不嚴,但比許多松樹要求高。在土層淺薄、土質堅硬的地方,則生長不良。常見窿緣桉、檸檬桉、圓錐花桉等能生長在瘠瘦的沙壤土;大葉桉、野桉、柳桉、藍桉適生於深厚的粘土、壤土或沖積土。能耐鹽鹼土的有窿緣桉、大葉桉、赤桉、葡萄桉等。能耐石灰性土壤有野桉、細葉桉。多數桉樹10年生以前高生長快,平均年高生長量1.2~2.7米,10年以後高生長能力逐漸下降。材積年生長量每公頃10~15立方米,速生豐產林材積年生長量每公頃可達30~40立方米。

桉樹是深根性樹種,主根深扎,根幅常為冠幅的2.5~3.0倍。根系可塑性很大,立地條件不同,根系的深入伸展也不一樣。根系具有菌根。萌芽力較強,不僅樹干具有大量休眠芽,而且根頸常具有木瘤,可以萌芽。木瘤實際上是樹干結構,具有貯藏養分和萌芽更新作用。

(徐燕千)

育種

①引種:見本文引種歷史。②種源選擇:它是一切良種選育途徑的基礎,如巴西的桉樹優良無性系選育的經驗表明,經種源選擇的優良無性系可提高木材產量20%左右。中國在70年代開始,認識到種源選擇的重要,參加了國際種源試驗,已取得階段性成果。③選優與子代鑒定:選擇當地適應性強、生長快、經濟價值高的優良林分和優良單株,在此基礎上進行優樹的初選和復選。選擇表現型後,為對親本的遺傳價值作出評定,要普遍開展子代測定。據中國初步鑒定中選率為40%左右,3~5年生時優良家系平均材積比對照大35%以上,比不良家系的材積大10%以上。④種子園:建園前先建立采穗園,以本種作砧木。嫁接方法有斷砧腹接法、皮下切接法以及枝接法等,一般成活率70%左右,檸檬桉最高可達90%以上。無性系按階梯錯位法或指示數法排列。同時還建立試驗性實生種子園,通過家系間和家系內優良個體的選擇,生產優質種子。⑤雜交育種:開始從人工林中選擇天然雜種,如中國廣東省的雷林1號桉,比窿緣桉材積生長快25%;四川省的藍大桉比親本藍桉材積大139.5%。⑥無性系選擇:70年代初,巴西等國開展巨桉無性系選擇,使材積年生長量每公頃提高到100立方米左右。其主要途徑是選擇優良種源,營造較大面積優良種源林分供選擇優樹,再從一批優樹無性系中篩選最優無性系,並在扦插育苗中逐步分級育苗和上山造林。80年代初,中國兩廣南部積極開展扦插育苗試驗,探索了主要按樹生根的規律、難易和條件,剛果12號桉(E.ALB12)扦插育苗已取得初步成效。⑦組織培養:1977年,廣西欽州林業科學研究所以雷林1號桉的優樹種子及無菌苗,進行組織培養成功,培養出試管苗10多萬株,造林後,2.5年生樹高7.91米,胸徑6.49厘米。

(祁述雄)

造林技術

①采種育苗:桉樹一般造林後3~4年即可開花結實,結實旺盛期約在10~40年。采種一般以蒴果由綠色轉為褐色,具有黑色斑點,即為種子成熟特徵。但亦因樹種而異,窿緣桉、雷林1號桉蒴果成熟時,呈深綠色而帶褐色斑點,葡萄桉呈黃褐色,藍桉呈灰褐色。桉樹蒴果成熟後,並不立即開裂和脫落,仍掛在樹上幾個月甚至1年以上,但延遲采種,種子質量有所降低。蒴果採回後,一般在陽光下曝曬(6~20小時),果瓣開裂,撒出種子。為了避免曝曬時間過長,影響種子生活力可分批多次收集種子。蒴果出種率赤桉、藍桉為1~2%,直干藍桉2~3%,檸檬桉3~4%,大葉桉、葡萄桉、斜脈膠桉、細葉桉、野桉4~6%,雷林1號桉7~12%,窿緣桉8~12%。桉樹種子細小,其中混有很多未受精的癟粒。受精種子為黑色、棕黑色或棕色,具有光澤。癟粒一般為淡黃色或棕黃色。桉樹種子凈度很低,往往不到10%,但檸檬桉可達70%。種子每公斤22~470萬粒。種子的生活保存期很不一致,有些貯藏幾年後發芽率很低,但有些經過10年或10年以上的貯藏,仍發芽良好。選出來的受精種子發芽率可達60~95%。桉樹育苗可分為裸根苗和容器苗。中國過去多採用裸根大苗造林,到50年代後期,廣東和廣西等地多採用營養磚苗進行大面積造林,有些地方還用塑料袋、泥草杯、竹籃等容器育苗,均獲得良好效果。②造林:在造林之前進行宜林調查,做到適地適樹。根據不同的宜林地,採用不同的整地方式。在5°以下的平台地採用機耕全墾,深耕20~25厘米,再用林業專用開溝犁在種植行帶深溝30~45厘米,在5~15°以下的丘陵山地,採用等高帶墾,深耕20~25厘米,栽植時再挖大穴,規格為60×60×50厘米。在15°以上的丘陵山地,一般採用穴墾,規格同帶墾。陡坡不宜栽種桉樹。造林密度視生態條件和營林目的而定,每公頃以1110~2500為宜。短輪伐期的漿粕林等或台風盛行的地區宜密些,小徑和大徑用材林等宜疏些。採用行距寬、株距窄的配置,如1.5×4米、2×3米等,可使植株充分利用營養空間,既能充分接受側方陽光,又便於機械撫育。桉樹造林苗木不宜過大。大苗高度以80~120厘米,小苗以30~60厘米為好。實踐證明,小苗造林優於大苗造林,不但成活率高,而且生長量大。造林季節,以2~3月、9~11月為宜。乾旱季節明顯地區,可在雨季(5~7月)造林。③撫育管理:幼林撫育主要有除草鬆土、施肥、定株和種植綠肥等。除草鬆土連續3年,每年2~3次,在早春、雨季前或秋季進行。施肥最好在早春結合除草鬆土進行,每株施氮、磷、鉀(3∶2∶1)70~200克,還可適量加施鈣和微量元素。施肥方法穴施或溝施均可。容器苗造林,每一植穴通常有2株以上苗木,1年後多數植株根系連生,並開始分化,應進行定株,即每穴保留生長優勢、干形良好的1株。在桉樹幼林中栽種覆蓋植物,可以控制雜草生長,減少地表蒸發,增加有機質,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質。覆蓋植物最好採用適應性強、生長迅速、萌芽力強的喬灌木豆科樹種。覆蓋植物與林木應相隔一定的距離,並及時刈割壓青。桉樹成林撫育,一般在4~6年生林分郁閉後開始,即在林木強烈分化,被壓木占總株數的30~40%時,開始進行撫育間伐。撫育間伐方法多數採用下層疏伐(見疏伐),保留生長發育正常、干形端直、適於培育成材的優勢木、次優勢木和中等木,砍去生長發育差、樹干彎曲、罹病蟲害的、風倒的、不適於培育成材的被壓木及部分其他木。在過疏的地方,為了避免間伐後出現天窗和裸露林地,對列為疏伐木也要保留。撫育採伐重復期為3~5年,視林分生長情況而定。④採伐更新:按照經營目的、生物學特性和數量成熟期,確定採伐年齡和徑級。一般生產漿粕材5~7年,平均胸徑8~10厘米;生產礦柱、建築材15年左右,平均胸徑14~16厘米;生產鋸材、大徑材25年以上,平均胸徑30厘米左右。採伐方式有塊狀皆伐和單株擇伐兩種,但經常採用塊狀皆伐。大多數桉樹種具有萌芽能力,而6~10年生,萌芽力最強。因此,世界上許多國家採用短輪伐期和萌芽更新辦法培育漿粕材、礦柱材和薪炭材。

主要病蟲害有莖腐病、褐斑病、猝倒病、潰瘍病、小卷葉蛾、大蟋蟀、紅腳綠金龜子、鱗綠象蟲、黑翅土白蟻、黃翅大白蟻等。

(徐燕千)

『柒』 怎麼區分木材的種類

木材按樹種進行分類,一般分為針葉樹材和闊葉樹材。針葉樹材如紅松、落葉松、雲杉、冷杉、杉木、柏木等。針葉樹材往往密度較小,材質較松軟,通常稱為軟材 (softwood),主要供建築、橋梁、傢具、造船、電柱、坑木、樁木等用途。闊葉樹材如樺木、水曲柳、櫟木、櫸木、椴木、樟木、柚木、紫檀、酸枝、烏木等,種類比針葉樹材多得多。大多數闊葉樹材密度較大,材質較堅硬,因此俗稱硬材(hardwood),用途如傢具、室內裝修、車輛、造船等等。與針葉樹材相比,闊葉樹材更多地被用於傢具和室內裝修。

在木材商品流通過程中,木材要按材質進行分類,可將針葉樹和闊葉樹加工用原木分為一、二、三等材;其鋸材分為特等鋸材、普通鋸材(普通鋸材又分為一、二、三等材)。

所有的木材產品按用途進行分類,可以分為原條、原木、鋸材和各種人造板四大類。

原條:系指樹木伐倒後經去皮、削枝、割掉梢尖,但尚未按一定尺寸規格造材的木料,它包括杉原條、桅桿、電線桿等;

原木:系指樹木伐倒後已經削枝、割梢並按一定尺寸加工成規定徑級和長度的木料。

鋸材:指已經鋸解成材的木料,凡寬度為厚度2倍以上的稱為板材,不足2倍的稱為方材;

木質人造板:經過木材機械加工的人造板如膠合板、纖維板、刨花板等。

『捌』 桉樹利用價值高、用途廣,為什麼後來不被人類所喜愛

因為桉樹會吸取地下水分,然後會讓水資源枯竭,還會產生毒素,種植桉樹的地方其他植物也是沒有辦法生存,所以桉樹就被嫌棄了,

『玖』 桉屬的桉樹

葉兩型,幼態葉無柄而對生,成熟葉鐮形或長圓形。有揮發性芳香油。花兩性,萼管鍾形與子房合生;花瓣與萼片連成帽狀體;雄蕊多數,花葯心形或腎形、直裂或孔開;花盤存在;子房下位,2~7室,胚珠多數。蒴果藏在壺形萼管內或突出萼管外;花盤在結實時形成果緣。種子多數,只有少數幾個能育。約600餘種,集中分布於澳大利亞及塔斯馬尼亞。桉樹以巨大喬木而聞名於世。最大的王桉高達100米。桉樹的木材紋理密緻,材質堅硬,抗蟲蛀,耐腐蝕,可做高級門窗、傢具等。枝葉含有多種精油,它們的成分是桉醇、蒎烯、水茴香精油、安息茴香醛及胡椒酮等,可供醫葯、化妝品及工業原料。 桉樹的分類比較復雜。1933年W.F.布萊克利集中了前人的工作加以整理,劃分出8個組。①巨葯組(Macran-therae),②腎葯組(Renantherae),③擬腎葯組(Renan-theroideae),④擬孔葯組 (Porantheroideae),⑤頂孔組(Terminales),⑥纖葯組(Graciles),⑦微葯組(Micran-therae),⑧寬葯組(Platyantherae)。另有3個副組和18個亞組。
此外,R.T.貝克與H.G.史密斯(1921)根據枝葉所含的揮發性精油的成分不同,把桉屬分為9類,具有應用上的價值。①含蒎烯的精油,不含水茴香油精及桉醇,如柳葉桉(E.saligne)等21種。②主含蒎烯和桉醇的精油,不含水茴香油精和安息茴香醛,如野桉、斑皮桉等49種。③含桉醇,但蒎烯不多,且有安息茴香醛,但無水茴香油精,如斑葉桉等10種。④含桉醇及水茴香油精的,如蜜味桉等5種。⑤含桉醇、蒎烯和安息茴香醇,缺水茴香油精,如細葉桉、赤桉、窿緣桉等18種。⑥含蒎烯、桉醇和水茴香油精,如常桉等24種。⑦含水茴香油精、桉醇及胡椒酮,如杏仁桉等7種。⑧含水茴香油精和胡椒酮,但不含桉醇的有11種。⑨不屬於上列各類,又不含桉醇的,有檸檬桉及斜脈膠桉(E.kirtoniana)等11種。

閱讀全文

與細葉桉傢具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沈陽福特4s店維修電話 瀏覽:251
傢具如何索賠合理 瀏覽:937
聚氨酯防水效果如何 瀏覽:990
怎麼查找自家電腦配置在哪 瀏覽:573
七彩虹8500gt維修視頻 瀏覽:847
白色噴漆傢具磕碰了如何修補 瀏覽:403
農村平房屋頂如何做防水 瀏覽:525
美的工廠招哪些家電 瀏覽:315
洗車泵怎麼維修 瀏覽:534
擺鍾怎麼翻新 瀏覽:983
6sp後殼氧化嚴重怎麼翻新 瀏覽:530
愛彼保修上海 瀏覽:24
西安空調拆裝維修工提成有哪些 瀏覽:638
傢具測量表格 瀏覽:185
名騰電器維修有限公司 瀏覽:45
硬碟怎麼弄壞保修 瀏覽:972
保修打蘋果客服電話有用嗎 瀏覽:485
上海勞力士維修服務中心 瀏覽:157
國家電投保二爭一是什麼 瀏覽:650
租房沒人在家電表也走怎麼辦 瀏覽: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