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商代時期青銅器傢具飾以下列哪種圖案可以表達對神靈的尊敬
摘要 可以表達對神靈的敬畏 竊曲紋 饕餮紋 蟬紋 卷草紋
㈡ 跪求室內裝飾畢業論文 3000字左右的
試論現代室內裝飾設計中的傳統紋樣 論文要害詞:中國傳統紋樣 現代室內裝飾設計 關系 論文摘要:跟著社會的不時提高和人類生涯質量的日漸進步,人們對室內空間的物質和精力功用又有了新的了解,現代室內裝飾設計的物質功用已不再是設計的獨一要素,精力功用方面的民族化、特性化和多樣化愈來愈惹起足夠的注重,若何把傳統的唯美的元素在現代室內裝飾設計中獲得充沛的表現,這已成為一個設計師和研討人員不時思考和探究的新課題。 引言 將中國傳統紋樣運用於現代室內裝飾設計中,是人們對其精力需求追求的一局部。要將傳統紋樣得當地運用於個中,較好地表現民族特徵、更好地展現特性,起首應深人調查傳統紋樣的內在和特點;然後,經過表現新當地主義與完成文明交融兩種辦法來進行,最終完成現代室內裝飾的幻想結果。 應該供認,很多設計師對傳統紋樣的了解和運用都比擬到位,他們的良多作品讓人耳目一新,獲得了國表裡同仁和賞識者、享用者的一致好評。然則,撥開喧嘩榮華的外表景象,我們又會發現,很多贊揚的見地其實還只逗留於表層之上。並認為,傳統紋樣是中國傳統文明精華的一個主要構成局部,它的發生與傳播已足以證實它堅強的生命力以及和社會生涯息息相通的血脈關系。因而,把它惹人現代室內裝飾設計毫無疑問是對傳統文明的承繼。 1中國傳統紋樣的涵義和特點 紋樣是指依照必然的構造規則,經由抽象、轉變等辦法而構成的規矩化、定型化並使用於人們實踐生涯中的圖形。中國傳統紋樣是中國人民在革新和發明世界的理論進程中發生的藝術精髓,它是中國傳統文明的一種載體,是人類不時完美生命力的自在顯示,是人類聰明的結晶。 中國傳統紋樣有著深沉的文明底蘊,歸納綜合來說,它具有以下六個特點: 1.1前史悠長。出土於陝西西安半坡村的人面魚網紋彩陶盆距今已有6000多年前史,屬於仰韶文明期間的器物,個中的人面魚網紋是至今有據可考的最早的紋樣。 1.2方式多樣。中國傳統紋樣在分歧的前史期間有著分歧的代表形象。新石器時代是彩陶上的魚紋、漩渦紋;商周期間是青銅器上的簍餐紋、竊曲紋、鱗紋、重環紋、雷紋;漢代是畫像石和畫像磚及瓦當上的幾何紋、死神紋、米字紋、菱形紋、S形紋、四葉紋、三角紋;唐代是鏡子上的花鳥紋,敦煌藻井上的卷草紋;至於傳播至今的歷代各類織物上的水波紋、綉球紋、龜背紋、冰裂紋、回紋、祥雲錦紋更是不乏其人。 1.3注重唯美。傳統紋樣發生之初就是以裝飾美化生涯情況為目標。紋樣不斷以各類分歧的方式使用於人們生涯起居的各個方面,不管是喝酒酒具、祭奠器具,照樣服裝裝飾、室內裝飾,紋樣都在個中起到了很強的美化潤飾效果。 1.4作風各別。新石器期間具有嚴肅不吝嗇、天然調和的作風;商周期間具有青銅器紋飾的雄壯奧秘的作風;春秋戰國至秦漢期間具有輕利生動、飛動豪放、雄強古拙的作風;三國兩晉南北朝期間具有空疏、喧囂、清淡的作風;隋唐期間具有伸展廣博的氣焰、精巧圓婉的裝飾感和富陰飽滿的作風;宋朝期間具有沉靜典雅、清淡宛轉、心物化一的作風;元朝期間具有粗暴、豪邁和剛毅的作風;明朝期間具有莊重、精約、堅實的作風;清代期間具有賣弄雕刻、細膩繁縛的作風。 1.5意蘊深沉。中國傳統紋樣是中國傳統哲學思維和文明思維的折射。中國傳統文明以孔教、道教和釋教三教合流為根底,傳統紋樣天然也難免遭到三教的影響。表現道教思維的暗八仙、八卦紋,表現釋教思維的蓮花、菩提樹葉、飛天、忍冬紋,以及表現孔教思維的龍鳳呈祥、三陽開泰都是傳播至今的經典紋樣。 1.6圖意相生。凡喻意性的視覺符號,大都有「圖必有意,意必吉利」的特點,傳統紋樣亦如斯。 2中國傳統紋樣與現代室內裝飾設計的關系 傳統紋樣在室內裝飾設計中的運用古已有之。保存至今的故宮、頤和園、圓明園廢墟、喬家大院和很多江南民居,可以說是中國傳統紋樣的集中展示之處。傳統意義上的紋樣在現代室內裝飾設計中更多地只是起裝點效果。今日,現代室內裝飾設計已被付與新的寄義。它是指對修建內部固定外表的裝飾和可以挪動的安插所做的外表的、視覺的全體結果設計,側重於對室內地上、牆面、天花等界面的藝術處置,還統籌門、窗、傢具、簾慢、地毯、燈具、擺設等精心構想。是契合現代人們追求方式的民族化、特性化、多樣化的審美需求的室內裝飾設計。 變革開放前,國度和人民都比擬貧窮,室內裝飾設計除了一些國度主要修建中有所表現,廣闊的老庶民的修建中很少有它的影響。變革開放後,尤其是近幾年,國度敷裕了,室內裝飾設計越來越惹起人們的注重。在物質功用獲得充沛顯示的還,精力功用也被放在了一個十分主要的地位。在這種狀況下,室內裝飾設計師和研討人員使用而生。設計師依據本人的愛好,或設計歐式的、日式的、韓式的,或設計中西合璧式的。但不論哪一品種型,究竟要發展在中國這塊泥土上,因而,中國式天然就成了一個不老的主題,只需提出是中國式,就必然是傳統式的,而只需是傳統式的,也就必然離不開中國傳統紋樣。 總的看來,人們目前關於中國傳統紋樣在現代室內裝飾設計中運用的看法還處於一個探究階段。即看法到了傳統紋樣是表現文明精華的元素,主觀上情願運用;但若何運用,思緒並不明白。 3若何將中國傳統紋樣運用於現代室內裝飾設計中 中國傳統紋樣在現代室內裝飾設計中的運用應首要掌握以下兩點: 3.1表現新當地主義。 新當地主義首要是強調當地特徵或民風作風的設計創作傾向,倡導量體裁衣的鄉土味和民族化設計准則,使室內裝飾設計具有極強的可辨認性。新當地主義的室內裝飾設計可以經過以下兩種辦法得以完成: 1)運用現代觀念對傳統紋樣進行分化造型和組合造型,在傳統根底上對其進行演化和發明,將傳統紋樣與當地資料、造型技能相連系。 2)將傳統紋樣與現代裝飾資料、造型技能相連系。跟著科學技能的開展,塑料、金屬、陶瓷、玻璃、無機礦物、塗料、紡織品、石材等新型資料使用而生,品種愈來愈多。分歧的資料可以給人以分歧的審美感觸,選用恰當的資料與傳統紋樣連系,可以豐厚裝飾結果,表現時代氣味。傳統紋樣與現代裝飾資料、造型技能相連系不只可以加強傳統紋樣的美觀性,並且可以使室內裝飾設計具有很強的時代感。 3.2完成文明交融。 從世界設計開展史可以曉得,每一種設計作風的發生無不是本鄉文明與異域文明交融、開展的後果。傳統紋樣作為文明的一種載體,假如把分歧文明布景下的傳統紋樣進行交融,會激起人們的創作熱情,發現兩種分歧文明之間的互補要素,並進行借鑒、棄取和革新,必將會創作出更多的紋樣。在傳統紋樣的交融上詳細有以下兩種辦法: 1)傳統紋樣的共生。這是指尋覓分歧文明布景下具有一起特點的兩種或多種紋樣,運用於現代室內裝飾設計中。從日本的室內設計師黑川紀章師長教師設計的東京華歌爾曲盯大廈的頂層皇家招待廳中,就可以看到傳統元素與西方古典元素的共生、共存。在這里,黑川紀章師長教師有認識地把代表日本宇宙觀的紋樣、代表東方文明的斗拱同西方的意味符號混在一同,到達其「共生」的設計理念。還也顯示出對本鄉文明的賞識和追求器械方文明調和交流的願望。 2)傳統紋樣的共融。這是指用現代的審美觀念將兩種或多種紋樣進行同構、交融,構成具有時代特徵的紋樣,並運用於現代室內裝飾設計中。我們應將傳統紋樣的精力元素與現代室內裝飾設計言語從新組合,使它具有新的時代特徵。一個民族只要尊敬本人的傳統文明,它才幹像參天大樹,根深葉茂。而我國有著五千年的絢爛文明,還又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度,中國的傳統紋樣關於我們現代室內裝飾設計來說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庫,在設計的作風化和民族化問題上,我們有著任何一個國度都無法比較的優勢。 本文選自591論文代寫網591lw:專業 代寫畢業論文 -致力於代寫畢業論文,代寫碩士論文,代寫論文,代寫mba論文,論文代寫
記得採納啊
㈢ 傢具上有竊蠹蟲是裝修材料的問題嗎
在裝修中潮濕的地方有垃圾沒有及時清理,時間長了就會找出這種蟲子,它專門咬一些木櫃之類的,在裝修時要在所有櫃子上噴點防白蟻的葯就可以了。
㈣ 西周時期的中克鼎與克鼎的區別
克鼎是中國西周晚期的青銅器。清光緒十六年(1890)出土於陝西扶風任村,計大鼎一,小鼎七,盨二,鍾六,鎛一件,都是膳夫克所作之器。世因稱大鼎為「大克鼎」,小鼎稱為「小克鼎」。大克鼎是西周晚期的飪食器,1890年(清光緒十六年)陝西扶風縣法門鎮任村出土,現藏於上海博物館。小克鼎銘文72字,記述周王在宗周,命膳夫克去整頓「成周八師」等。
大克鼎形體巨大,高93.1厘米,重201.5公斤。口沿飾獸面紋,腹部飾流暢的波曲紋。腹內壁有銘文二百九十字,字體工整,筆勢圓潤,堪稱西周中晚期青銅器銘文的典範。西周孝王時名叫克的大貴族為祭祀祖父而鑄造。造型宏偉古樸,鼎口之上豎立雙耳,底部三足已開始向西周晚期的獸蹄形演化,顯得沉穩堅實。
小克鼎高35.4cm,寬33.6cm,重12.54kg。鼎圓形,碩腹,雙立耳,蹄形足。耳上飾三頭夔紋,頸飾竊曲紋,腹飾雲紋帶,足上部飾獸首紋。器內壁鑄銘文8行72字::唯王廿又三年九月,王在宗周,王命膳夫克捨命於成周,遹正八師之年,克作朕皇祖釐(xǐ)季寶宗彝。銘文中所述器主人為「膳夫克」,故稱克鼎,又稱膳夫克鼎。為與大克鼎區別,也稱小克鼎。
㈤ 考研 青島科技大學 藝術設計專業 16年考生
您好!咋學考研APP幫助您!
考試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201英語一或202俄語或203日語或245德語B
③652現代設計史
④951素描半身像
參考書目:
245德語B
《新標准德語強化教程(中級)》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2006
652現代設計史
《世界現代設計史》 王受之編 中國青年出版社 2002
青 島 科 技 大 學
二○一二年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試題
考試科目:中國設計藝術史
注意事項:1.本試卷共5道大題(共計34個小題),滿分150分;
2.本卷屬試題卷,答題另有答題卷,答案一律寫在答題卷上,寫在該試題卷上或草紙上均無效。要注意試卷清潔,不要在試卷上塗劃;
3.必須用藍、黑鋼筆或簽字筆答題,其它均無效。
﹡﹡﹡﹡﹡﹡﹡﹡﹡﹡﹡﹡﹡﹡﹡﹡﹡﹡﹡﹡﹡﹡﹡﹡﹡﹡﹡﹡﹡﹡﹡﹡﹡﹡﹡﹡﹡﹡
一、填空題(每空3分,共30分)
1、代表和反映原始時期設計藝術水平的是以 為材料的生產工具及其產品。
2、在我國古代設計藝術發展史上,就器物的設計藝術而言,第一次飛躍是 的發明和使用。
3、我國古代銅鏡藝術的巔峰時期是 。
4、清代玉器造型的創新之處,主要體現在 方面。
5、戰國時期的傢具裝飾題材大致有三類:一是描寫社會生活場面,如宴樂、狩獵等;二是表現 ;三是裝飾紋樣,包括動物紋樣和幾何紋樣。
6、宋代出現了許多建築學方面的專著,其中以北宋李誡的《 》最為著名。
7、與前代相比,清代的絲織品有兩個顯著特徵:—是品種大量增多;二是紡織印染工藝的 逐步形成,並日益高超。
8、唐代的墓俑雕塑較隋代更為發達,在墓俑製作的材料方面, 是唐代俑塑中的一種特殊種類。
9、商代婦好墓出土的小型動物玉雕,可以分為兩類:一是立體雕刻;二是 。
10、元代的金銀器品種大致可以劃分為三類:一是製作 ;二是製作各種首飾;三是作為貨幣使用的金銀錠和金銀條。
二、單項選擇題(將正確答案代號填在題後的括弧內,每題3分,共30分)
1、以下哪個時期的青銅器的造型,體現一種秩序化、系列化、規范化的發展趨勢,給人一種整齊的、條理的、統一的美感,與之相應的裝飾紋樣有垂環紋、環帶紋、竊曲紋等各種幾何紋樣( )。
A、商代晚期到西周早期 B、西周中期至春秋早期 C、戰國後期
2、我國目前已經發現的時代最早的原始瓷器是出現在( )。
A、商代早期 B、商代晚期 C、商代中期
3、以寫實花鳥為基礎,再略加圖案化處理的裝飾性植物紋(如草葉紋、蓮花紋等),是哪個朝代玉器的典型特徵( )。
A、唐代 B、宋代 C、明代
4、我國現存最古老的木塔是( )。
A、山西應縣佛宮寺釋迦塔 B、河南開封相國寺塔 C、福建泉州開元寺雙塔
5、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佛教建築上最常見的裝飾題材是( )。
A、雲雷紋 B、蕉葉紋 C、蓮花
6、漢代紡織品的裝飾紋樣題材以下列哪種為主( )。
A、動物紋 B、變體雲紋 C、幾何形紋
7、宋代金銀器皿的裝飾紋樣,多採用的題材是( )。
A、各種動物紋、花卉紋和寓意吉祥的圖案
B、花卉瓜果、亭台樓閣、人物小品和吉祥如意的圖案
C、各種祥獸瑞禽,以及狩獵、出行等場面
8、由於宋代統治者追求物質和精神享受,在外來勢力的壓迫下,採取忍辱苟安的政策,一味地重文抑武,使大批出身於世俗地主的儒生進入上層社會,他們不像初唐與盛唐的知識分子那樣習武知兵、出入邊境,而是走進細膩的官能感受和感情色彩捕捉追求之中,與統治者一道吟詞作畫,從而促進了一種新的瓷器裝飾紋樣的發展成熟,這種陶瓷裝飾紋樣是( )。
A、花鳥紋 B、卷草紋 C、曲帶紋
9、鐵畫又稱鐵花,是用低炭鋼錘制而成的裝飾畫,蒼勁樸拙,虛實相生,有立體感,它出現於以下哪個朝代( )。
A、清代 B、明代 C、元代
10、盡管在磚和瓦當上施加裝飾性雕塑,在西周時期已經開始,但磚瓦雕塑真正成為雕塑領域的一個重要分支卻是自以下哪個時期開始的( )。
A、戰國時期 B、漢代 C、南北朝時期
三、判斷題(將「√」或「×」填於括弧內,每題2分,共20分)
1、夏代制陶手工業發展的一個重要標志是使用雜質較少的黏土作原料燒制胎質堅硬細膩的白陶器。( )
2、戰國時期玉器雕琢發展的一個趨勢是生活實用器逐漸增多。( )
3、唐代傢具在裝飾藝術方面的明顯創新是綠沉漆和斑漆的發明與廣泛運用。( )
4、宋代建築中的木架部分彩畫隨著建築的等級差別,有五彩遍裝、青綠彩畫和土朱刷飾三類。( )
5、景泰藍是宋代著名的一種金屬工藝,關於其名稱,通常解釋為由於它起源或發展於景泰年間,釉料多為藍色之故。( )
6、五代十國帝王的陵墓石雕在數量和種類上是非常豐富的。( )
7、唐代金銀器的製作特別重視汲取西方工藝品的製作工藝、藝術造型和裝飾手法,因此產品常常呈現西方的藝術風格。( )
8、紡織、印染業是隋唐五代時期最大的手工業部門,紡織品產量與花色品種有明顯的增長,紡織印染技術有很大的進步,尤以絲織業的成就最為突出。( )
9、明清時期,雕塑藝術的發展重心有所轉變,傳統的宗教雕塑造型藝術讓位於建築裝飾雕塑和工藝小品雕塑,陵墓雕塑在整個雕塑造型藝術中也不佔主導地位。( )
10、紅山文化出土的黑綠色玉龍,高26厘米,整體呈拱形,龍首狹長,獨角向後貼身彎曲,角尖上翹,斜目方鼻,龍身捲曲,尖尾,無四肢及鱗甲。這是目前所見到的最早的龍的形象,不僅具有藝術價值,而且對研究龍的起源和古代文明史具有重要意義。( )
四、簡答題(每題10分,共20分)
1、秦始皇兵馬俑造型在三維空間上的處理方法是怎樣的?
2、明清建築有哪些特徵?
五、論述題(每題25分,每題字數不少於1000字,共50分)
1、列舉三件你所熟悉的青銅器作品並闡述其風格特色。
2、試述我國唐代雕塑藝術所取得的成就。
㈥ 漆畫的介紹
漆畫是以天然大漆為主要材料的繪畫,除漆之外,還有金、銀、鉛、錫以及蛋殼、貝殼、石片、木片等材料。入漆顏料除銀朱之外,還有石黃、鈦白、鈦青藍、鈦青綠等。漆畫的技法豐富多彩。依據其技法不同,漆畫又可分成刻漆、堆漆、雕漆、嵌漆、彩繪、磨漆等不同品種。漆畫有繪畫和工藝的雙重性。它既是藝術品,又是和人民生活密切相關的實用裝飾品,成為壁飾、屏風和壁畫等的表現形式。中國是世界上產漆最多、用漆最多的國家,漆畫具有悠久的歷史。浙江餘姚河姆渡發掘的朱漆碗,已有7000年的歷史。河南信陽長台關出土的漆瑟,彩繪有狩獵樂舞和神怪龍蛇等形象的漆畫,也有2000餘年的歷史。著名的還有湖南長沙馬王堆出土的漢代漆棺上的漆畫、山西大同司馬金龍墓漆屏風畫以及明清大量的屏風漆畫等。
漆畫越來越走進人們日常生活中了,成為室內甚至是室外的裝飾品的同時,也增添了藝術感。 中國漆畫是當代畫壇上的一個新生畫種,這個從七千年漆藝傳統中走來的民族畫種,曾代表國家作為文化交流到前蘇聯、日本、韓國、越南等地展覽,受到廣泛贊譽。這標志著中國傳統漆藝的新發展,同時也是中國民族繪畫的新創造。
漆畫作為繪畫,與中國畫、油畫的要求並無二致。但若把漆畫停留在材料技法上,或固守在亭台樓閣、神仙仕女等傳統紋樣上,遠離現實生活,與現代人的思想感情脫節,而缺乏畫家的個性創造,那麼漆畫就不可能成為繪畫,只能是工藝裝飾而已。
漆畫之所以能夠立足於畫壇,關鍵在於它有獨特的美學品格,這個獨特的美學品格來自大漆的特性。正如水墨畫要建構在水墨、宣紙的基礎上,油畫要建構在油彩、畫布的基礎上一樣,漆畫要建構在以大漆為主要媒材的基礎之上。因此,有志於漆畫的人,必須首先學習理解漆的語言,才能作好漆畫文章。一個好的漆畫家,不僅應該只是一個畫家,還必須同時是一個漆藝家。
最初的漆器是以實用為目的的,後來才賦予了它審美的功能。南北朝時期瓷器興起之後,漆器在人民生活中的作用受阻,便出現了以審美為主要目的的陳設性漆器。其實,以實用為主要目的的漆器和以審美為主要目的的漆器,這兩種相悖而又相依的傾向,一直相互影響並肩而行。一般來說,以實用為目的的漆器,主要在民間;以審美為目的的漆器,主要在宮廷。按照常理,帝王揮金如土,可以動用世間金銀財寶,召集天下能工巧匠,不計工本精心製作宮廷漆器,其作品無論是藝術水平或是技術含量,都應該是上乘之作,代表著當時的最高水平。事實也的確如此,歷史留下了不少宮廷漆器或具有宮廷風格的漆器精品,藏於博物館並載入史冊。
它以天時、地氣、材美、工巧四要素作為創作的綜合條件,運用著人工和天工巧妙結合的人畫一半、天畫一半的技法。漆畫是美的,它是從七千年漆藝傳統中走來的民族畫種,它與中國畫、油畫的要求並無二致;它不能遠離現實生活、不能與現代人的思想感情脫節,如果脫離了現實,脫離了現代人的思想感情,它就只能是工藝裝飾,而不可能成為繪畫。 中國四大名漆產地(北京、福建、揚州、平遙)
1.揚州漆畫:在全國有很大的影響力,這種創新的模式將對其他省市產生深遠的影響。揚州漆畫以磨漆畫為主。2.北京漆畫:以原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現為清華美院)為中心。由老一輩藝術家龐薰琹、雷圭元、張光宇、張仃諸先生的倡導和扶植。為做壁畫材料的研究,安排了李鴻印、喬十光於1962年到福州拜師學藝。爾後,漆畫便納入壁畫和裝飾繪畫的課程,「文革」之後建立了漆畫工作室。於1989年設立漆藝專業。30多年來,中央工藝美院培養了不少專業學生。中央民族大學、中央美術學院、北京工藝美術學校也有人從事漆畫創作。北京的漆畫家,大多是繪畫出身,漆畫之外,尚作油畫、國畫等,他們多年來做著強化漆畫繪畫性的努力,在材料和技法上則注重傳統的繼承。北京漆器中最著名的就是漆雕了。
3.福建漆畫:福州是中國主要的漆器產地,以脫胎漆器著稱。福建漆畫是從福建工藝美術學校(福州大學廈門工藝美術學院)、福州工藝美術學校(閩江學院美術學院)的學生和漆藝家手中發展起來的。作者陣容較大,技術力量也比較雄厚。代表畫家有:王和舉,畢業於四川美術學院漆器專業,作品《鹽場》參加1964年全國美展,後來全國美展中又兩次獲獎。鄭力為,畢業於福州工藝美術學校,又在脫胎漆器廠工作,有很好的漆藝功底,後在福建省工藝美術學校任教,培養了不少漆畫學生。作品善於發揮漆的特長,富有裝飾性,曾兩次在全國美展中獲獎。鄭益坤,一位傳統型的漆畫家,擅畫金魚,兼作漆器。兼作漆器的漆畫家還有黃時中、鄭修鈐。他們都有精湛的漆藝技巧和扎實的繪畫功底。吳川,畢業於廣州美術學院版畫專業,作品注重黑白的表現,洗練概括。唐明修和陳立德則是富有潛力較為年輕的漆畫家。福建漆畫富有傳統技巧、善於發揮天然漆的
優勢,製作精良,在全國美展中屢屢獲獎。福建的漆畫最早在全國美展上亮相(1964年),最早入選北京人民大會堂陳列(《武夷之春》),最早以單列畫種在中國美術館和全國巡迴展覽。不僅如此,就連兩屆全國美展漆畫類獲獎最多、級別最高的還是福建漆畫。
4.重慶漆畫:以四川美術學院為中心。這是中國漆藝界老前輩沈福文先生經營多年的地方。沈先生早年在日本跟松田權六學習。20世紀40年代在成都藝術專科學校首創漆藝專業,建國後先後改為西南美術專科學校和四川美術學院,漆器專業沿續至今。
在沈先生的倡導下,20世紀60年代就有一批畫家如黃維一等,參與了漆畫的創作。文革中也有漆畫參加全國美展。早期的代表作者楊富明、蕭連恆,他們都是很好的畫家,前者長於花鳥;後者長於水粉。中年漆畫家陳恩深,努力探討合成漆的運用,其作品獲第七屆全國美展銀獎。
5.江西漆畫:江西漆畫以運用合成漆(聚氨酯)為特色。代表作者為陳聖謀、龔聲、尹呈忠等。他們把傳統漆藝的技巧嵌、罩、刻、磨……用於合成漆,同時又有許多新的發現和創造。江西的作者大多畢業於藝術院校。有的從事油畫、有的從事版畫、有的從事裝飾藝術,他們大多都有很好的藝術修養,注重作品意境的表達。
6.天津漆畫:以鋁板漆畫著稱,鉛板漆畫以硝基漆為塗料,以鋁板作胎。首創者為天津畫院畫家黃維中。鋁板漆畫工藝簡便、色彩明快,適宜平面裝飾。天津美術學院的李家旭也多年從事漆畫。
7.廣州漆畫:以廣州美術學院為中心,代表作者蔡克振,20世紀60年代初留學越南,在河內美術學院專攻磨漆畫。他原是一位油畫家,長期從事漆畫教學,曾為人民大會堂廣東廳創作大型漆壁畫。
8.南京漆畫:以南京藝術學院為中心。由於兩任院長保彬和馮健親的倡導,也設立了漆藝專業,因此漆畫得到了很好的發展,涌現了一批青年作者:李永清、王琥、李樹、張承志等。南京師范大學的吳可人也是富有潛力的青年漆畫家。南京漆畫一方面來自揚州漆器的影響,南京藝術學院常帶學生到揚州、江都漆器廠實習,一方面也來自四川美術學院的影響,如李永清曾到四川美院進修,王琥則畢業於四川美院。
9.山西平遙漆器:平遙推光漆器髹飾技藝發源於山西(簡稱晉)中部的平遙縣,是一種工藝性質的高級油漆器具,傳布至北方廣大地區,以手掌推光和描金彩繪技藝著稱。平遙推光漆器流傳至今,已有數千年歷史。平遙推光漆藝人有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薛生金和他的傳人耿保國、賈興林等。由於受現代化學漆和腰果漆的沖擊,以天然漆為原料的推光漆藝日益萎縮,導致藝人改行和流失,漆藝產品質量有所下降,處於瀕危狀態。
10.東山縣黃金漆畫
黃金漆畫,俗稱「溜金畫」,是東山寺廟或祠堂建築中一種傳統手工技藝。它在被裝飾的木板或竹器上多次上漆,(漆料為「大漆」或稱「福建漆」、「建漆」)再上「退光漆」,反復磨光之後,再用「退光漆」在其表面描繪出人物、動物、花卉、山水等各種圖畫,最後用金薄施行貼金。它多用於寺廟宮觀木構件、古式木質傢具的裝飾,具有金碧輝煌、光彩奪人、久不褪色的特點。
黃金漆畫不僅應用於寺觀宮廟和祠堂的建築裝飾,還廣泛應用於眠床、衣櫃等古式傢具的裝飾。這就是為什麼古代傢具的價格不菲的緣故。
黃金漆畫題材十分豐富,有人物故事、古典戲文、動物、花卉、山水等等。由於漆料優良,漆藝高超,加上貼上黃金,便顯得富貴堂皇,光彩照人。
黃金漆畫的歷史淵源,一般認為最早源於中原地區的油彩畫,唐代隨開漳聖王陳元光的南下將士傳入閩南地區。後經當地藝人不斷改造和創新,逐漸形成一門具閩南地方特色的裝飾藝術。東山自宋代便開始修建「初來寺」,而寺廟的建築少不了對木構件的油彩裝飾。因此可見:東山黃金漆畫可能在宋代時便已經產生。明清時期,東山大興寺廟、祖祠建設,裝飾有黃金漆畫的傢具也頗為盛行,黃金漆畫便得到迅速的發展。
東山黃金漆畫至今已有數百年歷史。形成如下主要特點:其一,對宗教活動中的寺廟與祖祠建築與仿古傢具業發展的依存性;其二,形成與北方或其他地區不同、極具東山地方特色的細膩而華貴且永不褪色的特徵。黃金漆畫在民間工藝中,特別是在仿古的寺廟、祠堂建築和古式傢具製作中佔有重要地位。技藝傳入台灣、澎湖地區以後,得到廣泛應用,因此,黃金漆畫既是東山獨特的藝術奇葩,又是海峽兩岸文化交流的一顆結晶。作為祖國傳統藝術的瑰寶之一,黃金漆畫在今天的閩台地區乃至東南亞有著較大的影響。 1978年夏,湖北省隨縣(今隨州市)擂鼓墩發掘戰國早期的曾侯乙墓,出土了大批造型精美、紋樣華麗的漆器。其中,漆棺、漆衣箱及鴛鴦型漆盒,描繪著瑰麗多姿的神話傳說和樂舞活動等圖像,為研究戰國時期的繪畫藝術提供了極其寶貴的資料。
(1)漆棺畫漆棺上的繪畫是第一類漆畫的代表作。曾侯乙墓漆棺分內外兩層,外棺表面只有彩色的圖案,內棺外壁除繁褥的圖案紋飾外,還有漆畫。內棺長249厘米,寬127厘米,高132厘米。棺的外表滿髹朱漆作為底色,上面再以黃、黑、灰三色繪制裝飾圖案和琦瑋譎詭的神怪形象。
內棺的左右側板及頭檔上,在靠近畫面中央的顯著部位,用粗壯的墨線畫著由方框與斜線組成的兩種幾何圖案。這種圖案曾見於山東臨淄郎家莊東周墓出土漆盤上的房屋建築的畫面上。從其所處的部位和形制看,無疑是戶牖窗欞等建築部件。
在戶牖紋兩旁,各畫八個怪物,獸面人身,手執雙戈,兩壁曲舉,狀若起舞。其中處於上層的四個,大頭小身,頭戴似熊頭的四目假面具,腳踏火焰;處於下層的四個,頭上有角,兩腮有長須,頗似羊首,雙腿染黑,胸飾交叉網結紋,耳飾雲紋。有人認為:上層頭戴熊首假面的四個怪物,是古代儺戲(古代一種巫戲)中的方相氏;下層四個羊首怪物是由百隸裝扮的神獸。方相氏是儺戲中的頭領,其扮相是蒙熊皮或戴上銅制的熊頭假面具,手執戈盾,率領由百隸扮成的神獸,在冬季進行盛大的驅鬼逐疫儀式。在內棺的戶牖兩旁畫方相氏與神獸,顯然有辟除不祥的目的。
在方相氏和神獸左邊,畫兩個羽人,人面鳥身,人腿鳥爪,張翼垂尾,頭生雙角,手執雙戈。羽人的作用在於引導和護衛死者升天。
內棺右側板緊靠羽人和方相氏上框內,繪四隻鸞鳳,雞頭,蛇頸,魚尾之形,展翅張爪。鸞鳳為瑞應鳥,在神仙思想中可以作為升天的駕御物。在窗欞紋兩側的偏下方,畫相背而立的朱雀和相向踞立的白虎。朱雀頭上有翎,昂首而立,一足曲舉,一足踏在白虎的背上;白虎張嘴吐舌,驚訝地回首顧盼。在戰國的人們心中,朱雀、白虎也是護衛升天的神物。
內棺頭檔兩邊及左右側板之左邊方框內,各畫一個禺疆,人面鳥身,頭生雙角,耳珥雙蛇,腳踐兩蛇(也有的不踐蛇)。
內棺外壁四周皆畫燭龍,共達十六個之多,人面蛇身,腮邊飾有鏈狀神器。
其餘還有幽都土伯、禿、啖蛇、無啟復生等圖像,有蟠龍紋、蟠鳳紋、竊曲紋、龍紋、虎紋、蛇紋、鹿紋、鳥紋等紋樣。
(2)漆衣箱漆畫曾侯乙墓出土漆衣箱五件,箱呈長方形,蓋作圓拱隆起,長71.0厘米,寬50.0厘米,高38.5米。箱蓋與器身的四角均有向外延伸的把手,蓋頂前後兩側各有一個長方形鈕。箱內髹紅漆或黑漆,箱外以黑漆為地,用朱漆描繪花紋。除一件殘破較甚外,其餘保存較好。五件的頂部及旁邊的朱漆圖案均不相同,有兩件圖案可明顯看出與天文和天上的神話傳說有關,其中一件在箱蓋當中繪北斗,兩旁繪青龍、白虎,環繞著北斗,按順時針方向寫著二十八宿名稱。由此可見,中國早在戰國初期就已經有了二十八宿的觀念,並且與青龍、白虎及北斗聯系在一起。另外一件在箱蓋上陰刻著紫錦之衣四字,並繪有扶桑、桂樹、太陽、月亮、金鳥、玉兔、伏羲、女媧及後羿射日的神話故事,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此箱蓋中央及兩側,以粗獷的線條繪十三朵形如蘑菇的雲紋。左側上下兩邊各繪主幹挺拔、枝葉對生的一株扶桑樹和一株桂樹。扶桑稍高,樹上棲息著一對相向的金鳥,枝端生長著十一個小太陽;桂樹稍矮,樹上棲息著一對相向的玉兔,枝端生長著九個月亮。後羿立於樹下,挎刀引箭,兩樹間分別有一隻金鳥或玉兔中箭下墜。據《山海經》、《楚辭》、《淮南子》等書記載,春秋戰國時代流傳著扶桑、十日、後羿射日的神話。這幅畫面當是這些神話的生動體現。只是它不是十日而是十一日,後羿既射日又射月,可能是神話在當地歧傳之結果。蓋頂的一端朱繪兩條反向相纏繞的蛇,每條蛇有兩個人面的頭,外加似五爪狀的尾。此當為最早的伏羲、女媧像。
(3)鴛鴦形漆盒彩繪鴛鴦形漆盒出自曾侯乙墓西槨室,整體似鴛鴦,頸下有一圓柱形榫頭,插入器身,使頭部可以自由轉動。器表以黑漆為地,再用朱紅、金、黃、粉綠等色彩描繪羽翎紋、波折紋、對角紋等裝飾圖案。特別引人注目的是:在器腹左右兩側,各繪有一幅巫術氣氛極其濃厚的樂舞畫面,畫幅均約為4.2×7.0厘米,一幅為《撞鍾擊磬圖》,一幅為《擊鼓起舞圖》。
《撞鍾擊磬圖》畫在器腹的左側。畫面中央為一鳥形筍,在鳥喙與鳥腿處置上下兩層橫梁,上樑懸大小甬鍾兩口,下樑懸石磬兩張。右側有一個戴冠穿袍的樂師,手持長木棒撞鍾奏擂。小甬鍾被撞向懸帶的偏右部位,使橫梁與懸帶間構成不等腰的三角形,下層的小石磬也呈現不平衡的狀態,從而給人以靜中有動的感覺,彷彿從中傳出悠揚悅耳的鍾磬聲。
《擊鼓起舞圖》,畫在器腹的右側。畫面中央為一虎形鼓座,虎背上植木柱,柱端飾羽葆,柱身貫穿著一面建鼓。右側一小巫師側身而立,頭戴植物冠,手執短桴,一上一下飛速擊鼓。左側一大巫師正面而立,戴植物冠,佩長劍,雙臂曲舉,高歌而舞。大小巫師一大一小,一正一側,形成明顯的主次呼應關系,有小巫見大巫之感。
(4)藝術特色這批漆畫採用勾線和平塗相結合的方法繪制而成,線條婉轉自如,筆力流暢,色彩鮮明。構圖方式疏密有致,靈活多變,在漆內棺的大型畫面上,採用飽滿對稱而分層次的構圖方式;在漆箱和漆盒的獨幅小品中,採用比較疏朗活潑的構圖方式。在描繪形象方面,出於裝飾圖案的需要,舍棄了若干細部形象的刻劃,而致力於人物、神怪、動物動態和器形特徵的塑造。在運用色彩方面,既繼承了禹作祭器,黑漆其外,朱畫其內的傳統,較多地使用了朱、黑兩色,同時又增加了石黃、石綠、金、銀等顏色,提高了色彩的表現力,使漆器更加富麗堂皇。
東漢人王逸在《楚辭章句》中寫道:昔楚國南郢之邑,沅湘之間,其俗信鬼而好祠,其祠必作歌樂鼓舞以樂諸神。曾侯乙墓出土的漆畫明顯表現了信鬼而好祠的習俗,許多圖像能夠在正宗的楚文化中找到,充分說明曾國的文化面貌與楚國文化是一致的。曾國是楚國勢力范圍之內的小國,可以說曾國文化是廣義楚文化的組成部分。 2009年,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中國美術館、中央美院等組成專家組,對中國美術館建館以來的藏品進行評選,從近十萬件藏品選出500多件作為中國美術館藏品中的精品,其中漆畫選出十位代表,分別是:沈福文、喬十光、藍麗娜、黃唯中、王和舉、鄭力為、陳立德、程向君、李小康、湯志義。這十位代表中國漆畫進入中國美術60年,中國漆畫在美術界取得一席之地,為漆畫的發展起了關鍵作用,為漆畫成為大畫種奠定了基礎。
㈦ 有關傳統紋樣「鳳紋」的有關知識或者文章
相關資料:
中國鳳鳥圖案源流及其民俗性
內容摘要:中國原始先民通過卵生觀念把鳥的生育與人的生育聯系起來,太陽鳥造型源於上古時期人們用動物表時令、時辰的觀念,多繪於墓室,藉以表達初民對生命延續的追求。其中鳥蛇同繪的樣式反映了部落文化的融合,由此誕生了鳳凰這種吉祥和平的想像之鳥。鳳凰被譽為「美麗的神鳥」,在各個歷史時期的不同藝術載體上,表現著旺盛的藝術生命力。由於鳳鳥圖案蘊含吉祥長生的美好寓意,因此被普遍應用於各類民間繪畫形式當中,隨著時代的發展表現得愈加民俗化。
關 鍵 詞:鳳鳥圖案 吉祥 民俗
一、鳥紋源流
鳥的形象最早出現在新石器時代的陶紋上,同時也是鳳形象的雛形,和龍蛇一樣,是中國古代民族的圖騰。在中國的創世紀神話中,以鳥作為始祖的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以鳥卵為生命本源、宇宙本源的思想在先民眾多部族中,如殷商、滿族、先秦等都相繼出現過。與創世紀關聯緊密的是生殖觀念,因為生殖關繫到人類的存亡問題,這種崇拜必然是全民性的。從這個角度去思考,我們便不難理解為什麼先民會在陶器、玉器等物上描繪那麼多的鳥形。卵的生殖意義以及與人類的關系,在民間的習俗中廣為流傳,比如許多地區流行女婿到岳父母家作客,岳母要做荷包蛋給女婿吃。再如,看望分娩「坐月子」的婦女以雞蛋為主要禮品,都是此種生殖觀念的遺風。
鳥的圖案在上古以及花鳥畫之前,除了以鳥魚結合的圖式表示生殖外,還將太陽與鳥結合,藉以表達時間,強調生命的永存。據考古發現,太陽鳥繪制的直接原因,是源於人類對生命的追求,而這種追求往往是由於人類面對死亡所發生的。先民認為死亡的人在陰間是不見天日的,他們希望死後能夠像活著的人那樣享受太陽的光輝和溫暖,所以太陽鳥的神話就出現了,而且多出現在墓葬儀式中。鳥與樹枝可構成太陽鳥的意義,並顯示某種具體的時辰。從出土的戰國到漢代的墓室中,處處可以見到這種太陽鳥的不同形象,作為壁畫、帛畫和陶器的圖紋。另外,墓室繪畫中的日月必有鳥(朱雀、金烏)與蟾蜍,這表達了死者飛升成仙的觀念。出土於四川邛崍縣的漢代畫像磚上的羽人像,完全能夠表達人們對於死者所寄託的這種想像。圖中人物呈人首鳥身,頭戴冠,腹部是一輪太陽,其中有飛鳥,姿態與人物同。羽人與太陽鳥的結合,表達了死者飛升成仙的觀念。從人物面含微笑的表情和自由舒展的身姿來看,完全是理想的境界。
在花鳥畫科出現之前,鳥的圖形還有一種普遍的表現形式,那就是鳥蛇並列而繪。這種圖式在學術界似乎已經定論成為原始部落斗爭的圖騰標志。如芮傳明、余太山先生在《中西紋飾比較》中認為,鳥蛇圖是共工(水神)與高辛民(鳥神)部落之爭,是上古圖騰禽蛇斗爭的母題。陳勤建先生在《中國鳥文化》中也持類似的觀點,而且他引證得更加具體,認為炎帝、蚩尤都是太陽鳥部落的成員,他們與黃帝分別進行過殊死的搏戰。文中引《史記·五帝本紀》正義雲:「……天下擾亂,皇帝遂畫蚩尤形象以威天下。天下咸謂蚩尤不死,八方萬邦皆為弭服。」①於是此風在後世成為流俗。其實皇帝借蚩尤形象並非宣傳蚩尤,而是借蚩尤來招降其原部落地域的眾人,或者以自己戰勝蚩尤的偉績來威脅眾人,以求天下太平。皇帝作為蛇崇拜的代表,又是勝利者,以蚩尤的形象感召民眾,只能是臨時的手段,他在更長的時期內,必定要大力宣揚自己。然而,現存的鳥蛇圖紋,其共同點都是以鳥為主體,似乎是勝利者的神氣,而蛇形體弱小,似乎是配角的身份,或是受損害者的形象。那麼,勝利者緣何不佔優勢呢?仔細分析後就可看出,鳥蛇形紋在最初時期,完全有可能作為部族圖騰對立斗爭的象徵而出現,特別是在戰事頻發的氏族社會。但氏族社會結束之後,戰爭不以氏族圖騰作為積聚民心的號召,這種圖紋會依然存在上千年而不變嗎?如果存在,這期間必定會產生與時代相關聯的變化。從戰國到秦漢這一階段的繪畫來看,鳥蛇相兼的造型已成某種定勢,它們並不代表具體部族,這是部族消亡、文化融合的結果。由於圖騰的消失、畜牧業的發展,進入文明時代的人們與鳥禽親近而遠離蛇獸,所以在繼承鳥蛇圖式的基礎上,往往站在鳥禽一邊,並逐漸建立起「鳥善蛇惡」的觀念。這時期,鳥蛇相爭經常是人們自身力量的寄託。
二、鳳紋源流
在圖騰時代消失後,人們開始對傳統的圖騰形象加以改造,鳥禽被改造成鳳凰的形象,這種鳥中之王的產生,不僅象徵著皇權觀念,同時也是對生死的化解,鳳凰是變化再生之鳥。又是對戰爭的化解,鳳凰是祥和之鳥。從此,中國的鳥信仰觀念進入了穩定時期,而作為自然形態的花鳥畫中的鳥也隨之產生。當然,蛇的圖騰轉化為龍的形象,與鳳並列延續至今。
鳳的原始形態,是作為神鳥出現的,但形象並不具體清晰,是一種由火、太陽和百鳥的復合。關於鳳的起源,有兩種說法:一種是玄鳥圖騰說。詩曰:「天生玄鳥,降而生商。」所謂玄鳥即是鳳鳥。就是說天上神鳳降臨而商朝出現。新石器時期的原始社會彩陶上描繪的一些鳥紋,就是鳳的形象的雛形。另一種是彩鳥祥瑞說。此說源於《山海經·南次山經》:「丹穴之山,其上多金玉,丹水出焉,而南流注於渤海。有鳥焉,其狀如雞,五彩而文,名曰鳳凰。是鳥也,飲食自然,自歌自舞,見則天下安寧。」②《異物志》也說:「其鳥五色成文,丹喙赤頭,頭上有冠,鳴曰天下太平,王者有道則見。」後世人便一直認為,五彩鳥如果一出現,就是鳳無疑,它象徵祥瑞,如《漢書》《後漢書》《三國志》及《晉書》中都曾記載五彩鳥出現之事。古記稱,「有鳳來儀」「鳳凰於飛」,讓我們知道,這種理想的靈禽,被人民和當時貴族統治者當成吉祥幸福的象徵和愛情的比喻,也是來源已久,早可到三千年前,至遲也有二千七八百年。③
鳳,盡管是一種不存在的生物,卻一直是中國古代先民崇拜的對象,人們認為它象徵光明、祥瑞,它的出現可預兆天下太平,又是「百鳥之王」,美麗無比。因此,數千年來,中國人一直把鳳看作是美麗和幸福的化身。由此而來的鳳紋,便更加是一種人造藝術,一種神化了的想像生物。事實上,鳳的形象是人們匯集了各種禽鳥中最美的富有特徵的部分,根據自己的審美觀點加以綜合和統一,融匯成一個和諧美的典型,象徵和平、安寧、幸福和祥瑞。從色彩上看,它不是單一色彩的鳥,而是五彩繽紛,史書記為「五彩之鳥」。從形體上看,它體有鱗片,與水族有關,頭足部似猛禽類,尾部如孔雀。它的步態像雞,但並非家禽中的雞,而是錦雞、雉的變化。鳳的整體形象是各種鳥禽並結合蛇的形象的想像組合。
新石器時期的河姆渡文化象牙蝶形器上,刻畫了一組對稱的鳥紋,可認為是一對鳳紋樣。它們相對朝著一個光圈形,昂首揚尾,神采奕奕。畫中雙鳳歡欣喜悅的嚮往和追求的神情,可說是我國原始先民對美好願望的表現和寫照。《詩經》曰:「鳳凰鳴矣,於彼高崗;梧桐生矣,於彼朝陽。」而在民間流傳至今的「丹鳳朝陽」圖案,正與此詩寓意相通。
商代禮器「玄鳥婦壺」上鐫刻了一幅奇特的圖像,研究者初步定為「玄鳥婦」三字的合文,認為神鳥銜鳥卵,與《殷本紀》中說商人女祖簡狄吞鳥卵生契的記載有關。但是仔細觀察後,可得出鳥嘴所銜並非鳥卵之形,而是蠶形。因此在裝飾的「鳳鳥向陽」圖案這里完全可以解釋為以蠶化表變化的抽象意義,這可以看作是鳳凰的初步造型。商周時期,鳳凰被看作是一種神鳥,故這一時期玉器和青銅器上的鳳紋刻畫,突出表現了統治者的「天命」觀念。這時的鳳紋幾乎都作花冠狀,豐滿的翅膀和長長的尾羽,寬大有力的爪,顯示出勇武健碩的情態。這時的鳳紋完全是鳥類的神秘化和藝術的誇張。形象多為側面,在青銅器上則多作對稱式的排列。鳳冠有多齒冠、長冠和花冠三種,凡有鉤喙的鳥體都可稱之為鳳,且絕大部分鳥喙呈閉合的彎鉤形。頭部的眼大多為正圓或橢圓形,鳳體都作鳥體或雞體形。長短的比例常常根據裝飾的部位而有不同的變化。鳳紋變化最多的是尾羽,有長尾、垂尾、分尾和對稱尾等形式。長尾鳳紋的尾部最長的可達鳥體的四分之三,誇張的手法令人贊嘆。商周時期的鳳紋,大多以雄渾、肅穆、穩健見長,顯示了奴隸制社會的等級森嚴、凝重保守的風氣和當時的審美情趣。戰國時期經濟發展迅速,且諸子百家爭鳴,鳳紋展現了秀麗、柔美、多姿的新風格。
秦漢以來,鳳鳥的形象就多是這種神化的美麗巨鳥。漢代的《山陽麟鳳碑》上刻有鳳凰形狀,下面注曰:「天有其鳥,名曰鳳凰。」四川出土的「鳳凰出」磚,在長方形磚體上鐫刻一隻娟秀美麗的長尾大鳥,「鳳凰」兩字在頭部前方,「出」字在尾後下角處,生動地反映了當時人們渴望見到鳳凰出現的善良願望。這一時期,除鳳凰形象的描繪以外,還有朱雀、鸞鳥、亦鳥、長離、鵬等各種神鳥,形象大小異同,都是鳳鳥的變體和異化,是鳳紋豐富多彩的不同表現形式。漢代對「四靈」有兩個說法:一個是麟、鳳、龜、龍,另一個是青龍、白虎、朱雀、玄武。鳳凰或朱雀均為「四靈」之一,代表南方方位。《春秋演禮圖》中說:「鳳為火精,在天為朱雀。」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鳳,南方朱鳥也。」可見,鳳凰、朱雀、朱鳥實際上指的是同一種神鳥。
由於鳳凰、鸞鳥、朱鳥、朱雀等一類神話的瑞鳥紋飾能給人們帶來祥瑞和兆慶,漢代的各種工藝品和裝飾物上多採用這些圖案。這時的鳳鳥圖案注意動態與氣勢,表現出整體的容量感、線形的速度及變化的力量。風格雄偉而不強悍。到了魏晉南北朝,由於佛教的盛行使得鳳鳥形象有了新的精神理念。裝飾題材擴大了,花卉纏枝紋樣廣泛應用,鳳紋多採取在清新的花卉圖案之中展翅飛翔之形象,風格瀟灑飄逸,輕盈曼妙。唐代鳳鳥紋裝飾的形式感就更加強烈了。造型更加「鳥體」化,許多銅鏡上的鳳紋,都輕歌曼舞、生機盎然,充滿愉悅快樂情趣。成雙成對的「鸞鳳」,嘴上銜著一條打有「同心結」的飄帶,和鳴祝頌,象徵著美滿幸福。這自然與輝煌盛唐的物質文化生活息息相關,反映出昇平的氣象。另外,我們從唐代頭飾及敦煌石窟中出現的鳳鳥圖案上,可看到唐代鳳紋進一步與人們的生活情趣相結合的現象。如女性頭部裝飾的金釵花冠上,鳳紋以特有的豐腴容姿,反映出時代的品位和愛好,中國瓷器工藝的發達使鳳紋有了更廣闊的發展。宋元兩代鳳鳥裝飾紋樣多表現在瓷器上,線條柔和,風格優雅。在觀念形態上偏重寓意,表達吉慶如意的民俗思想願望和氣息。而到了明清時期,鳳紋裝飾已經成為一種特定的造型,無論在圓形、方形或各種各樣的裝飾形體內,紋樣構成都各具其內在形式,而鳳紋的共性形態,也進一步規范化。
三、鳳鳥圖案的民俗性
所謂民俗,其實是一種民間創造,又是在民間代代相習、傳承的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在社會上則表現為世代傳承的各種民俗事象。「俗」指民間的自我教化,是一種「人相習,代相傳」的東西。民俗是一個民族文化精神的體現。傳承千載的民俗文化,像生生不息的一泓清泉,是我們民族化不掉的根。④盡管民俗事象看上去似乎很瑣碎、很膚淺、很通俗,但實際上其中蘊含的文化意味卻很博大、很深刻、很重要。因為生活就是由這些所謂表面的東西構成的。一個民族真正的文化精神,正是溶解在大多數人這種最普通不過的日常生活中。古老的民俗之所以代代傳承延續下來,其根本原因就在於它適應各個時代人們生活和思想的要求,而成為一個民族共同的精神文化財富。
鳳鳥圖案的民俗性在明清時期表現最為廣泛。南京織造雲錦的老藝人,在長期的實踐設計中,總結出一套畫鳳口訣:「鳳有三長,眼長、腿長、尾長」。並要「首如錦雞,冠似如意,頭如騰雲,翅如仙鶴」。這代表了明清工藝美術品上鳳鳥紋樣成熟的裝飾特徵。⑤這一時期裝飾藝術中,最富有生氣的作品就是大量的民間工藝品。民間的藍印花布、刺綉、挑花、木雕、石雕、磚雕和民間剪紙等作品中,形式感更加強烈,手法也更為豐富多樣。比如在民間,鳳凰圖案與牡丹這一花中之王,在藝術形式上有了新的結合。由唐代的雲鳳轉成「鳳穿牡丹」「丹鳳朝陽」,並反映到工藝圖案各部門,因此逐漸獨占春風,象徵光明、幸福、愛情和美好,等等。形式上也越來越秀美華麗,同時又成為人民吉祥圖案中的主題畫時期。⑥在20世紀中後期的民間繪畫中,應用極為普遍。
鳳鳥圖案由遠古神秘傳說發展到為民間廣泛普遍運用的題材,自然是由於其所蘊含的生殖崇拜和吉祥美好的寓意,符合民間繪畫樸素、祈福的創作意圖,因此自然地融入民間,在人們心中紮根落戶,成為幸福美好的永恆象徵。被廣泛地運用於器物、建築、服飾等當中,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在民間,為了表示愛情幸福,會贈給情人手帕和抱兜,其中綉鳳穿花更加常見。至於民間俚曲唱本,則開口離不了鳳凰。「魚水和諧」「鴛鴦戲荷」「彩鳳雙飛」同屬民間刺綉主題,深入人心到不易形容。鳳的圖案已不是封建主所獨有,早成為人民共同的藝術主題。正是因為鳳接近人民,人民因之豐富了鳳的形象和內容。鳳給廣大人民以幸福生活的希望。事實上,鳳早已融入人民感情,特別是在民間婦女刺綉中簡直是賦予其無限豐富的藝術生命,使之不朽,使之永生。俗話說鳳凰不死,死後還會再生。這個傳說極有意趣。凡是深深活在人民情感中的東西,盡管歷史悠久,總會在新的時代,和廣大人民藝術創造熱情重新結合,得到不朽和永生。⑦據筆者2005年2月實地考察所見,鳳鳥圖案在陝北榆林地區的傢具裝飾畫中運用極為普遍。作品大多以紅色或深紅色為底,構圖飽滿,設色濃艷,造型誇張生動。比如有意識縮小鳳鳥頭的比例,而誇張地表現其尾羽的華美,藝術風格樸拙靚麗。另外,鳳鳥圖案在建築裝飾彩繪中也體現了較明顯的民俗化風格。筆者2008年4月在考察陝西昭陵博物館時,發現其正門建築裝飾彩繪中的鳳紋圖案極具民俗風格。構圖分側面和正面兩種形式,採用誇張的手法表現其足部和尾羽,造型稚拙生動,設色柔和淡雅,運用勾線平塗和暈染相結合的技法表現,藝術風格秀美優雅。這與傳統古建彩繪中和璽彩繪的鳳紋圖樣,在藝術風格上有明顯的不同。突破陳規舊俗,表現得更加生活化、意趣化。這種繪畫作品藝術形式自由、奔放,表達了現代人們的思想觀念和審美情趣的發展。人們對藝術精神的追求不再受傳統因襲的束縛,而是大膽追求樸素、本真的美,表達自己對幸福生活的純朴嚮往。
鳳鳥圖案隨著不同歷史時代的文化演變著,經歷了數千年的發展,不斷創造著新的形式,最終成為一個被民眾廣泛接受和認同的民俗化符號。這些嶄新的鳳鳥紋樣不僅體現著鮮明的時代氣息,同時也保存著中華民族傳統的審美情趣,更具有旺盛的民族生命力。
注釋:
①陳勤建.中國鳥文化.學林出版社.1996年版,第75頁.
②濮安國.中國傳統藝術——鳳紋裝飾.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0年版,第17頁.
③沈從文.龍鳳藝術.作家出版社,1960年版,第69頁.
④蒯大申,祁紅.中國人的民俗世界.安徽文藝出版社,2006年版,第2頁.
⑤同②第33頁.
⑥同③第71頁.
⑦同③第72頁.
僅供參考,請自借鑒
希望對您有幫助
補充:
http://home.focus.cn/msgview/1717/145865013.html
銅飾在裝飾設計中的應用
㈧ 游戲美術和傳統美術有什麼區別
你可以先去【繪學霸】網站找「游戲設計/游戲製作」板塊的【免費】視頻教程-【點擊進入】完整入門到精通視頻教程列表: www.huixueba.net/web/AppWebClient/AllCourseAndResourcePage?type=1&tagid=307&zdhhr-11y17r-39432350
想要系統的學習可以考慮報一個網路直播課,推薦CGWANG的網路課。老師講得細,上完還可以回看,還有同類型錄播課可以免費學(贈送終身VIP)。
自製能力相對較弱的話,建議還是去好點的培訓機構,實力和規模在國內排名前幾的大機構,推薦行業龍頭:王氏教育。
王氏教育全國直營校區面授課程試聽【復制後面鏈接在瀏覽器也可打開】: www.huixueba.com.cn/school/3dmodel?type=2&zdhhr-11y17r-39432350
在「游戲設計/游戲製作」領域的培訓機構里,【王氏教育】是國內的老大,且沒有加盟分校,都是總部直營的連鎖校區。跟很多其它同類型大機構不一樣的是:王氏教育每個校區都是實體面授,老師是手把手教,而且有專門的班主任從早盯到晚,爆肝式的學習模式,提升會很快,特別適合基礎差的學生。
大家可以先把【繪學霸】APP下載到自己手機,方便碎片時間學習——繪學霸APP下載: www.huixueba.com.cn/Scripts/downloa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