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有人知道富豪榜榜首富豪發家的第一桶金是怎麼來的嗎
《觀瀾湖2006胡潤百富榜》
(2006年10月11日)
張茵成為中國第一位女首富,也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女白手起家者,財富270億元。
曾連續兩年蟬聯中國首富的黃光裕,今年以個人財富200億元位居第二名。朱孟依以個人財富165億元排名第三。
上榜富豪首次達到500位,最低門檻8億元。前10位都擁有百億身價。
10月11日,《觀瀾湖2006胡潤百富榜》在上海揭曉,相關內容刊登在《胡潤百富》雜志上。
49歲的張茵擁有財富270億元,成為中國第一位女首富,也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女白手起家者。
黃光裕以200億元排名第二,他的財富一年內增加55億元,其中45億元來自於把非上市資產轉成上市資產,股價的上升讓他賺了另10億元。2005年至今,黃光裕套現60億元。
朱孟依以165億元排名第三,最近一年其上市公司股價增長了383%,在我們日前發布的《2006最有投資價值民營上市公司》榜里排名第三。朱孟依於今年六月捐贈10億元用於慈善事業。
張茵的玖龍紙業總市值達到375億元,而她擁有72%的股份。玖龍紙業在IPO時獲得500多倍的超額認購。張茵出生在黑龍江,她通過廢紙回收再生產問鼎首富,而這其中的絕大部分,八年前只是在 東莞偏僻鄉鎮里的一台造紙機器。「紙」是中國最為古老的四大發明之一,最傳統的行業造就最富有的女性,是對今年百富榜最佳的注釋。此前,張茵非常低調,胡潤百富的專訪是她所接受的第一次公開采訪。
在上榜的500位富豪中,共有35位女性,占上榜總人數的7%。它反映出了中國女性非凡的商業才能。緊跟在首富張茵後面的女富豪有:嘉鑫控股呂慧、陳寧寧母女,財富65億元;富華集團陳麗華,財富60億元;晨訊科技集團楊文瑛家族,財富41億元;陽光媒體投資楊瀾,財富40億元。香江集團翟美卿及SOHO中國張欣等都有傑出的表現。
近100年來,中國女性所扮演的角色有了巨大的變化,特別是「男女平等」的觀念確立後,女性在中國社會中扮演了更為積極的角色,但直到改革開放後,女性才進入商業社會。胡潤說:「女企業家更常見了。」
首富張茵平衡之道嚴侃 蘇薇事業上的豐收,愛情上的美滿,子女教育上的成功,這一切都來源於張茵的平衡之道,因為平衡而幸福、自信、美麗。
平衡,穩定,專注。
這是《胡潤百富》雜志記者對玖龍紙業董事長張茵4個小時的專訪中,這位中國女首富重復最多的詞語。
她自言,目前很少負責公司的具體事務,只是主導一些關乎發展的宏觀策略,而這一切其實就是目標與執行之間的平衡,公司與社會之間的平衡,事業與家庭之間的平衡。
香港創業
盡管1990年起就和丈夫已前往美國共同創辦中南控股,但張茵卻依舊鄉音無改,言語中濃濃的東北口音也讓人覺得分外親切。這似乎也意味著張茵盡管在美國獲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她的未來卻植根在中國。
張茵祖籍山東,出生在東北,完成學業後,在工廠做過工業會計,並在深圳信託下屬的一個合資企業里擔任財務工作,直到在一家香港貿易公司做包裝紙的業務。
1985年,張茵放棄了在內地所取得的成就,隻身攜帶3萬元前往香港創業。回憶起那段歲月,張茵說道:「香港從事廢紙回收的雖然是些文化程度較低的人,但特別講信義,與我特別投緣,再加上我堅持廢紙的品質,恰好趕上香港經濟蓬勃時期,因此6年內我就完成了資本部分積累。」
但香港到底只是一個小小的島嶼,原料有限,為了尋求更大的發展,張茵和丈夫毅然將事業的重心遷往世界最大的原材料市場—美國。剛到美國,張茵就為自己定了一個目標,盡快成為美國的造紙原料大王。
由於有了香港的行業經驗,誠信的准則,充足的資本,銀行的支持和明確而專一的目標,1990年起,張茵的造紙原料公司中南控股已經成為美國最大的造紙原料出口商,並蟬聯至今。目前中南控股已是全球最大的紙原料出口商,年出口超過500萬噸,並以年均30%的速度遞增,業務遍及美國、歐洲、亞洲等,在美國各行各業的出口貨櫃數量排名中位列第一。
由於如今世界造紙原料市場已進入了一個價格透明,低利潤競爭的時代,因此張茵在形容中南控股時頻繁的使用「穩定」、「扎實」等字眼,穩定的合作夥伴,穩定的管理層,扎實的原材料網路成為如今中南控股最核心的競爭力。
張茵果斷地抓住了上世紀80年代中國造紙原料市場的空白,但她事業的高峰卻是在1995年後。她告訴《胡潤百富》雜志:「美國豐富的紙原料市場奠定了我事業未來發展的基礎。同時,我也從國際原料市場看到了中國造紙市場的未來,並於1995年在東莞投建了玖龍紙業。」
雖然是一位女性,但在做投資決策的時候,張茵卻具有連男性都難以企及的魄力和眼光。上世紀90年代的時候,絕大部分中國的造紙廠還只是處於5萬噸左右的年產規模,所用機器也是國產機,但張茵在東莞投產的第一台機器就是20萬噸的年產規模,而且從一開始進入造紙行業,張茵就為她世界第一的包裝紙廠商的目標設定了詳細的規劃,在東莞和江蘇太倉的征地足以年產900萬噸包裝紙。
她說:「我們在太倉有幾千畝土地,在2000年前後這么大規模的拿地是絕無僅有的。超前的眼光、大量的預投資使得我們很快就成為了行業的領導者。」此後幾年,由於中國對箱板紙的需求不斷增長(圖1),張茵不斷投資大型造紙機(注1),目前玖龍紙業成為了世界第八、中國第一的包裝紙生產商。
由於張茵在玖龍紙業成立之初就以國際化的規模、國際化的效益為目標,因此在經過玖龍人十年的努力,只用了短短7個月時間,玖龍紙業就於今年3月3日在香港成功上市,並最終獲得了578倍的超額認購,募集資金38億港元。
由於玖龍的表現令到投資者認同,在上市後短短的不到半年的時間,成為「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環球指數、標准指數的成份股,並加入香港恆生綜合指數。談及今年3月的IPO,張茵至今仍感到十分興奮。
她說:「行業的成長性;以中南為基礎龐大、穩定的原材料供應;玖龍管理層前瞻性的發展眼光、專一性的經營理念;超前的環保理念;完善的管理和配套服務以及規模效益是玖龍上市時獲得投資者認可的重要原因。」
驚人效益
就在《胡潤百富》雜志采訪張茵的前一天,我們花了一下午的時間參觀了玖龍紙業在東莞的工廠,並對其自動化設備、環保以及配套留下了極深刻的印象:佔地幾萬平方米的造紙廠房只有幾十位工作人員;所有的環保設備均進口自歐洲;自建的熱電廠不僅能滿足於自身生產的需要,在市場缺電時還有多餘電量上網,雙方得益,待新紙機投產後可以平衡自用電量;自建的碼頭和絡繹不絕的數百輛自有卡車忙碌的穿梭在廠區中,而這些或許就是玖龍紙業上市時獲得投資者追捧最直接的原因。
成功的上市帶給玖龍紙業的是機遇,更是挑戰。上市前,玖龍紙業只是張茵的私人公司,發展所需各項資金只能靠自身的累積利潤和銀行貸款。而上市之後,給玖龍奠定了國際的資本舞台,使玖龍繼續抓住更多的機遇。
張茵說:「沒上市前,市場有些需求雖然存在,但不能完全滿足抓住市場需求的機遇,上市後,玖龍將更好地抓住未來發展的機遇。我們最近剛剛獲得3.5億美元的銀團貸款,產能將進一步擴大至明年的535萬噸,08年的715萬噸,屆時資本開支將達到總共70億元。」而在張茵看來挑戰就是當市場低增長時,如何建立企業的成本優勢,雖然中南控股是玖龍紙業的大後方,但張茵絕不會區別對待玖龍和其他的客戶,因為透明、公正的價格是中南的立業之本。所以她更為關注如何在研發和控製成本方面有所創新。
由於工作的習慣,《胡潤百富》在采訪過程中稱呼玖龍紙業為民營企業,張茵更正這個說法。她說:「玖龍紙業是一家完全來源於香港和美國的外資企業。」當然,我們之所以這么稱呼玖龍的目的是希望能夠將玖龍和國內的一些民營造紙公司做些比較,但在張茵看來,玖龍有自己的專業眼光和專業團隊,會專心走自己的路。而與國內的民營造紙企業之間與其說是互相競爭,不如說是和氣生財。」
張茵專注也是我們所不多見的,她非常確定地說:「玖龍紙業將不會進入新聞紙領域。」但她現在所經營的包裝紙客戶卻是相當多元化的,她說:「玖龍的客戶都是全球性的,最大客戶只佔其銷售總量的3%,40%的客戶都是國外企業和直接出口部分,包括許多財富500強企業都是我們的客戶。」
正是由於張茵及其專業化團隊的超前、專注與魄力,玖龍紙業已成為一家市值300多億港幣的國際化上市公司。
出身清貧
雖然創造了驚人的企業效益,但張茵同樣十分看重社會效益。談起環保時,她不假思索地說道:「沒有環保,就沒有造紙。」在公益事業方面,張茵也有其獨到的看法:「企業必須要在公司與社會之間取得平衡。我們每年會從貧困地區招募數百個孩子供他們念大學,並在學成後留在玖龍工作。這樣既幫了社會,也幫了企業。此外,我不僅是自己做善事,也鼓勵員工多做公益事業,只有這樣才是和諧的,才能更好的帶動整個社會的善心。」
采訪中,張茵真誠、直率、開朗,她不僅聊了她的企業,也談了她對人生和家庭的體會。出生於上世紀50年代軍人家庭的張茵,盡管幼時家境清貧,還有七個弟弟、妹妹要照顧。
但回憶起那段歲月,她卻感到份外甜蜜,她說:「那時雖然只能逢年過節吃上肉,衣服也是修修補補,但正因為物質上的稀少才讓我覺得擁有的可貴。父母也總是鼓勵我們獨立自主的去面對人生、解決問題,這也為我現在的事業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張茵自己也許並不知曉,在不知不覺中,她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富有的白手起家的女富豪,緊隨其後的西班牙女富豪羅撒麗亞?麥拉,她以從事睡衣和內衣的製造而起家。
因此,張茵對於女性創業的建議便格外具有價值。她說:「女性創業者在創業之前首先就要明確自己的定位,知道自己適合做什麼,不要勉強;其次要有寬廣的心胸和敢於沖破壓力;然後要有健康的體魄,取得身心平衡。此外,家庭與事業間的平衡也是女性獲得事業成功的關鍵:你的另一半必須與你共同對事業有著同樣的專注與熱愛,一切以事業為重,相互理解,這樣才會有家庭幸福的生活。」
與所有的其他母親一樣,子女的成功也許對張茵來說比事業的成功更有意義。她的兒子目前正在攻讀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碩士學位,是最令她感到自豪的事情。由於張茵從小的灌輸,她的兒子對造紙行業有著濃厚的興趣,假期時還會到工廠實習。張茵從小就給兒子樹立目標、培養其獨立性和責任感,因為在她看來,這是為了將來發展百年基業所必備的素質。
事業上的豐收,愛情上的美滿,子女教育上的成功,這一切都來源於張茵的平衡之道,因為平衡而幸福、自信、美麗。
② 古代皇帝的龍椅龍床是怎樣放的
古代皇家講究風水,一般來說龍椅坐南朝北,就是背對著南方,面向北方。
我國的宅舍習慣為「坐北朝南」。我國位於北半球,絕大部分處在北溫帶,太陽多從東偏南升起,從西邊落下。冬季,太陽高度角較小,住宅的門、窗朝南,可使更多斜射的太陽光線進入室內,從而提高室內溫度。
而在夏季,太陽高度角增大,太陽從門、窗射入的光線相對就少,從而能保持室內有一定的涼意。
再就是我國大部分地區位於東亞季風區,宅舍朝南,盛夏季節可避開下午最熱時的直射陽光,隆冬季節又可避開西北寒風,起到防寒、保暖的作用。
但在古時候皇帝早朝時,卻是坐南朝北。是為了和天下的房屋相反,有讓天下人都面向他,朝拜他的意思。到後面引申為「坐南朝北」是身份尊貴地位崇高的意思。
所以,龍椅的位置是坐南朝北的。
③ 明朝人是不是平時坐凳子,在正式場合跪坐啊
不對!明朝時平時和正式場合都是坐凳子!
凳子,原來北方胡人使用,五胡亂華時傳入中國,並逐步被漢人所接受,同時傳入的還有床等物品
宋以前,文官上朝是有凳子可坐的(兩晉以前是坐跪於堂上,可能是這種文化的遺留),皇帝覺得這樣不好,於是假裝生氣,當大臣們都離坐跪地時,命人撤去了凳子,當大臣們起身後發現沒有凳子,只好站著議事。從這則故事可以看出,最晚到宋代,正式場合也是坐凳子的(上朝議事應該算最正式的場合了)。
其實你可以看到,皇帝上朝時是坐在龍椅上的,龍椅,就是一種凳子。
④ 故宮的龍椅究竟是什麼做的,傳世500多年,為何依舊金光閃閃
在故宮博物院位於太和殿正中央的是一副看起來金光閃閃,十分具有氣勢的髹金雕龍木椅,俗稱「金鑾殿龍椅」。這座金鑾殿龍椅能夠一直擺放到現在也是一種幸運了。不是因為他自身的原因,在1915年12月的時候,袁世凱宣布自稱為皇帝,建元洪憲,史稱「洪憲帝制。」袁世凱稱帝之後,將太和殿許多陳設都被拆掉了。
平常的裝飾品拆掉了影響不大,然而令人沒有想到的是。袁世凱連正中央的龍椅也拆掉了,而且是選用一種椅被極高,所坐的椅面則較矮的西式大椅。畫面想想就很滑稽,一個西方的椅子,放在充滿了中國古典建築風格的金鑾殿中,著實顯得有些怪異。
帶了現代,故宮一開始的管理還不是那麼的嚴格,所以很多遊客進了太和殿大廳,看到了龍椅甚至會好奇的爬上去坐。後來為了保護文物,三大殿已經不讓進去了,遊客只能在門口拍照留念。如果是想要去一睹龍椅風採的,還是能夠看到的。
⑤ 宮廷名匠是全實木傢具嗎
歐式法式傢具
⑥ 有誰知道陳麗華的發跡史
陳麗華幼年因家境貧寒,讀到高中便被迫輟學。生計所迫陳麗華做起了傢具修理生意,由於她頗具生意頭腦、待人熱誠講信用,很快她成立了自己的傢具廠。1981年初,陳麗華從北京來到香港,通過社會關系的幫助,從事房地產投資。但不到一年,她又回到北京尋覓商機。
1982年,陳麗華移居香港。她起家的第一桶金以「貨物"的名義低價佔有了文革中沒收的文物。也是在香港崛起的。她在比華利買了12幢別墅後高價賣出,迅速完成了原始積累。
經過近20年的打拚,富華集團的發展勢頭也越來越猛,陳麗華利用手中積累的財富,開始了多元化的投資實戰,以房地產業為主,兼及高級會所、高檔公寓、物業管理、酒店管理,並介入旅遊、商貿、網路信息、航空服務領域,鋒頭強勁。
據陳麗華女士向記者透露,富華集團在京的固定資產已超過50億元,已建成使用、已開工和准備開工的項目總面積超過130萬平方米,投資總額超過100億元。
(6)宮廷名匠傢具價格擴展閱讀:
陳麗華熱心於公益事業:
2012年北京紫檀文化基金會成立,陳麗華女士作為發起人啟動了援助貧困山區圖書館建設的「檀香書屋」計劃。
這些優質毛毯將帶著陳麗華女士和全家的深情關愛,幫助當地受災民眾溫暖過冬。中共中央統戰部副部長陳喜慶出席捐贈儀式。
香港富華國際集團向甘肅舟曲災區捐贈物品儀式在北京中國紫檀博物館舉行。全國政協委員、香港富華國際集團主席陳麗華女士向舟曲災區捐贈1萬條毛毯,用於幫助受災群眾溫暖過冬。受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央統戰部部長杜青林委託,中央統戰部副部長陳喜慶出席捐贈儀式並致辭。
他說,陳麗華女士致富思源,熱心公益事業,她的義舉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傳統美德,體現了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回報社會、感恩奉獻的崇高精神,體現了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深厚的骨肉同胞情。
據悉,多年來,陳麗華女士積極參政議政,熱心公益事業,資助體育、教育、衛生、公安及賑災的款項近5000萬元人民幣。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後,她第一時間通過全國政協向災區捐贈200萬人民幣,隨後又通過各種渠道向災區捐贈了價值近千萬元的棉被毛毯。
2010年青海玉樹地震,她又率先捐款捐物250萬元。陳麗華表示,「樂善好施」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她希望通過這些善舉能帶動更多的人加入到公益事業中來。
⑦ 尤月林的其他信息
2011年1月15日,中國紫名都裝飾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在山東濟南召開第三屆達人峰會,這就是業界轟動一時的「泉城論劍」,來自全國1000多名精英參加了此峰會。
「泉城論劍「的主角是尤月林,他講述了中國四大論劍事件,第一是:莊子論劍,故事發生在戰國時期,趙國國君,趙惠文王喜好舞劍而誤國事,國力衰退,太子悝憂心請莊子出面說服趙文王,莊子說:天下有三把劍,一把是天子劍,一把是諸侯劍,一把是百姓劍。莊子論劍講述了一個道理,什麼人用什麼劍,用什麼劍將會得到什麼結果。尤月林說:在現代企業管理中,作為企業老闆要知道什麼樣的人用於劍鋒,什麼樣的人用於劍脊,什麼樣的人用於劍刃,什麼樣的人用於劍從,什麼樣的人用於劍格,什麼樣的人用於劍莖,什麼樣的人用於劍首,知人用人。莊子論劍,一把劍拯救了一個末落的國家。第二是:華山論劍,故事發生在宋朝時期,國家內憂外患,江湖群雄紛爭。故事講述一個弱智青年郭靖的成長歷程。尤月林說:華山論劍背後講述的道理是做人、做事、修心,人的七情六慾在劍理上如何分配決定人成功與否。華山論劍,英雄們實際上比試的是在七情六慾上的修煉。現代商戰,我們如何處理七情:喜、怒、哀、懼、愛、惡、欲 ;六欲:色、聲、香、味、觸、法,將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華山論劍,一把劍圓了一個弱智青年夢想,成為天下第一。
第三是:西湖論劍,故事發生在2000年9月10日,阿里巴巴掌門人馬雲借金庸之名邀約中國四大互聯網掌門人做客杭州西湖。西湖論劍是馬雲事業上的轉折點,假借西湖論劍,揚馬雲的感召力,吸人眼球。馬雲是事件的策劃者,也是事件的收益者,繼後,第二屆西湖論劍,第三屆西湖論劍,直到2010年9月份第六屆西湖論劍會議召開,無疑,馬雲已經成為了互聯網紅人。西湖論劍,一把劍讓原本一個英語教師榮登互聯網霸主寶座。
第四是:泉城論劍。尤月林說:十年磨一劍,此次論劍將揭秘紫名都人為什麼會成為將來裝飾行業的霸主,在商場上,別人拿菜刀搏鬥,而紫名都人佩的是鳳凰劍。
根據劍的理論,尤月林對應裝飾企業結構模型,把市場部(劍鋒)、工程部(劍脊)、行政部(劍刃)、設計部(劍從)、售後部(劍格)、人事部(劍莖)、總經理(劍首)在劍上找到不同的部位,對應他們的作用和功能,在現代很多裝飾企業當中,老闆自己的定位非常模糊,角色始終在變,有時充當劍鋒的角色,有時充當劍脊的角色,有時充當劍從角色,有時充當劍莖角色,儼然,一把劍就是一個人,團隊的力量已消遠。
商界江湖,流傳陰陽劍。泉城論劍,尤月林重點介紹了江湖陰劍,又稱:黑道三劍,豆腐劍、鐵泥劍、水冰劍。豆腐劍是用「囂張」作為劍鋒,「自我」作為劍脊,「自私」作為劍刃,「計較」作為劍從,「呆滯」作為劍格,「愚昧」作為劍莖,「世故」作為劍首;鐵泥劍是用「刻薄」作為劍鋒,「固執」作為劍脊,「粗心」作為劍刃,「算計」作為劍從,「保守」作為劍格,「魯莽」作為劍莖,「勢利」作為劍首;水冰劍是用「欺騙」作為劍鋒,「虛偽」作為劍脊,「狡猾」作為劍刃,「毒辣」作為劍從,「專橫」作為劍從,「借口」作為劍莖,「無賴」作為劍首。與黑道三劍相對應的是白道三劍,稱之為陽劍,分為:翡翠劍、玉品劍、瑪瑙劍。翡翠劍是用「關愛」作為劍鋒,「仗義」作為劍脊,「尊重」作為劍刃,「幫助」作為劍從,「承諾」作為劍格,「理解」作為劍莖,「無私」作為劍首;玉品劍是用「激情」作為劍鋒,「堅持」作為劍脊,「細心」作為劍刃,「勤奮」作為劍從,「謙虛」作為劍格,「承擔」作為劍莖,「感恩」作為劍首;瑪瑙劍是用「簡單」作為劍鋒,「執著」作為劍脊,「奉獻」作為劍刃,「知足」作為劍從,「兼愛」作為劍格,「包容」作為劍莖,「善良」作為劍首。泉城論劍,最終論的是「墨家「思想,尤月林認為,商場行為必需先「兼相愛」,後才能「交相利」。欲想獲取財富,先拋棄財富。真是這般道理。 2011年7月15日,尤月林受邀參加中華儒商大講堂第九期演講,在談到幸福企業時,尤月林表示:創造幸福企業首先要確定一個思想,那就是「企業是一個工具」的思想,而不是自己的孩子,很多企業老闆把自己的企業當成了自己孩子在養,費盡心思,傾注所有的愛,結果呢?尤月林繼續說:企業是消費者的工具,是員工的工具,是老闆的工具,消費者、員工、老闆三者是通過企業平台獲取自己需要的結果。
消費者找到一個滿意的企業是一種幸福,員工找到一個滿意的企業是一種幸福,老闆得到一個滿意的企業是一種幸福。幸福企業的創造是一個「標准」的創造,創造幸福企業首先確定幸福標准,根據標准再創造實現幸福標準的流程,制定體系,生產幸福模塊,最後批量出售幸福。企業是生產幸福的,生產幸福的企業才是幸福企業。 尤月林是紫名都企業的靈魂人物。1998年3月,尤月林夜遊北京紅螺寺,法師擦肩而過,回眸,曾似相識,意留之小敘前緣。紅羅湖畔,法師講述紅螺仙女的故事,一切命中註定,紫名都在此復活,追溯至明朝永樂年間。
公元1402年,安徽籍布衣農民朱元璋的兒子朱棣舉兵攻陷南京,奪取皇位。明永樂十五年(1417年),明成祖為鞏固統治地位,計劃從金陵遷都北京,並徵召全國各地工匠前往北京建造紫禁城。江蘇吳縣工匠蒯祥作為明成祖的隨從人員,先期北上,參加皇宮建築設計。
蒯祥受中國古代哲學和天文學影響,故模仿傳說中的「天宮」構造宮殿。古代天文學把恆星分為三垣,周圍環繞著28宿,其中紫微垣(北極星)正處中天,是所有星宿的中心。紫禁城之紫,就是「紫微正中」之紫,意為皇宮也是人間的「正中」。又意為「天下中正」。
由於蒯祥的設計水平高人一等,被任命為皇宮重大工程的設計師和建造師。他的第一項任務就是負責設計和組織施工作為宮廷正門的承天門(即今之天安門)。這項工程在蒯祥運籌下於永樂十九年(1421年)竣工,建成之後,受到文武百官稱贊,永樂皇帝龍顏大悅,稱他為「蒯魯班」。
蒯祥生有三子二女,小女名叫蒯玥兒,花容似水,窈窕如煙,朱棣賜婚許配給太子朱高熾,成為後妃。公元1425年5月,做了10多月的皇帝仁宗朱高熾病逝,後宮多數嬪妃殉葬,因蒯祥對朝廷有功,蒯妃特恩免殉,廢為庶民。蒯玥兒從皇宮搬到城東蒯侍郎胡同,認識安徽名匠蔡信的小兒蔡申卿,後成婚,生一女蔡茜,成人後嫁於當朝士大夫尤胃年之子。
公元1644年吳三桂引清軍入關,趕走李自成,皇太極之子順治皇帝接受多爾袞安排從盛京遷都北京,找來蒯祥第五代傳人蒯應酋組織修繕紫禁城。清朝400年,蒯祥和蔡信後裔一直是皇家御用建築裝修隊伍,才子紀曉嵐取名為「紫名都」,意曰:專為「紫」禁城這樣有「名」的「都」城建造和裝修的團隊。1659年,順治游紅螺寺拜佛,為寺內神奇的建築和意境所吸引,順治夜宿紅螺寺夢見已故寵妃董鄂妃翩翩起舞,遂皈依佛門。
民國1929年7月,蔣介石在北京飯店會見張學良、閻錫山等人。為建都南京蔣中正曾向張學良問起蒯祥和蔡信傳人的下落。據謠傳,歷經舊中國戰亂,蒯祥和蔡信的後代安居於北京懷柔長城腳下。 1+1=3概念
2008年紫名都啟動加盟模式,幾年內迅速在行業崛起,成為霸主,尤月林因此在行業內被稱之為家裝連鎖模式教父。1+1=3的概念意為男人+女人=三口之家,孩子就是價值,是無限希望或是未來的資本。在加盟模式裡面,紫名都是主體,一家企業與之合作加入就會得到一份附加值,將會產生無限能量。尤月林更貼切地把紫名都品牌比作純種藏獒,各地小公司與之合作就會產下小藏獒。加盟又叫基因復制、藏獒配偶理論。
水庫理論
千條溪水匯於河,百條河流匯於湖。尤月林認為,一家公司資源非常少,如溪水一樣,如果眾多公司資源向一處流淌,將會匯成河成於湖,形成一片海。
2009年3月,尤月林游北京官廳水庫風景區,在遊船上,他思考,如果每人貢獻一桶水,2800人供水將匯於一池,人人可以自由自在地游泳了。
保險行業盈利模式如此,紫名都加盟模式運用水庫理論讓每家加盟後的企業都上了一份保險。加盟一滴水,擁有一片湖。
企業民族化
企業是個體也是一體。一種企業文化、企業精神凝聚眾多人和眾多企業,企業部落、企業民族就形成了。企業容易倒下,但是民族不容易消亡。尤月林認為:企業發展不能滿足於個體,企業基業長青必須繁衍復制,十人為一庄,百人為一村,千人為一部落,萬人為一族。古代民族的形成是源於一個姓氏繁衍昌盛下來的。企業要想形成氣候,成為集團王國,以一種傳承的精神生生不息,那就必須整合各個單元個體成為聯合體,統一思想,統一文化,統一力量,向同一個目標和夢想邁進。
企業變成民族,後代就是我們事業的繼承人。
仙俗理論
「仙」字結構,左邊是「人」字,右邊是「山」字,人向山上走為「仙」;「俗」字結構,左邊是「人」字,右邊是「谷」字,人向山谷走為「俗」。
當今很多企業發展步入一個誤區,多數領導人認為,企業壯大了,一步上一個台階,到最後離消費者越來越遠。企業越大越容易死掉,企業越大員工越容易沒有激情,很多老闆緬懷創業初級階段,那時非常充實。尤月林把傳統企業發展定格為「上山路線」,把紫名都加盟連鎖發展模式定格為「下山路線」。土匪上山,佛祖下山,紫名都連鎖事業,下山普度中小企業。「下山路線」又叫「親民路線」、「下鄉路線」。 中國有2800多個城市。尤月林認為:將來2800個城市都有一家紫名都,全國將有2800家紫名都,每家每年出1萬元廣告費,合計就是2800萬,可以常年在中央電視台上廣告了。單一個體公司永遠不可能長期在央視上面做廣告。再算賬,2800家紫名都集中團購一種產品將比一家公司采購劃算。舉例子,一個馬桶製造成本300元,出廠價500元,商家零售1000元,返點給裝飾公司和設計師200元。利潤分配:
廠家賺取200元;
商家賺取300元;
裝飾公司和設計師賺取200元;
倘若一次性購買2800個馬桶,從廠家直接進貨,最低價格可談到350元,同樣產品原來賣給客戶的是1000元,集中團購只需350元就能購買到,差額650元。利潤分配:
廠家賺取140000元;
商家賺取0元;
紫名都公司賺取1820000元,每家紫名都分賺650元;
2800×1=2800>1概念是:
2800個城市加盟一個紫名都,2800家紫名都大於一個不加盟的單個企業。 紫名都品牌短時間在行業迅速崛起成為奇跡,因為奇跡的背後一直是尤月林在創造。搜狐記者在采訪時問:紫名都成功的秘訣在哪裡?
尤月林指著自己的腦袋笑著說:著這里,需要打開看看嗎?尤月林接著說:說實話,還不是談成功的時候,我們數量還是做的太少,發展速度還是有點慢,我理想中每月發展50家連鎖,每年550家紫名都公司在中國各地開張營業,這樣一來很快就佔領中國市場了,在做整合和市場控制就非常簡單了。
記者問:佔領了中國市場之後紫名都下一步將如何發展?
尤月林:中國企業必須走向國際。我們已經在啟動國際市場了,先做基礎,第一戰略目標鎖定東盟十國,那裡好起步,中國文化在那些國家非常有市場,我過去考察過,那些國家的人民非常歡迎中國人。
記者問:紫名都發展到一定的階段會有什麼新的戰略舉措?
尤月林:紫名都自從同香港財富集團控股集團合作後開始實施多元產業整合和實現多元產業化模式的輸出系統研發,在不久的將來,同一個市場將有紫名都旗下多種品牌滲透,比如紫名都集團推出的娢鯊衛浴、西妃櫥櫃、孟加啦木門、申山五金、愛妮儂油漆、全巢家私、伏爾加瓷磚、舒童地板等,還有紫名都代表的古典傢具,未來紫名都主要是以產品為主,集團企業將實行4+1模塊戰略格局,第一,服務模塊,第二,管理模塊,第三,產品模塊,第四,營銷模塊,第五,培訓模塊。四個模塊圍繞著一個產品模塊轉。
記者問:聽說紫名都未來幾年也要打算上市,是真的嗎?
尤月林:企業上市是每個老闆的夢想,我的夢想也是上市。只是,我不會過早地把企業推到證券市場上,因為很多人不知道上市是怎麼回事,以為已上市就能撈錢了,其實不然,企業上市就如同青菜擺在菜市場上賣一樣,有多少人買還是要看你的東西有沒有「味道」,對別人有沒有好處。所以,我覺得企業上市之前必須完成盈利模式的脫變,至少要設計三個以上的盈利模式發展基點,可供上市後細微轉型,實現盈利模式持續增長勢態。
記者問:紫名都打算在什麼時間上市?
尤月林:未來五年。不過,我們將會以產品的形式去上市。
記者問:在上市之前的幾年裡,你打算做些什麼?
尤月林:做好工作,讓喜歡紫名都的人都能受益。
2009年12月10日,尤月林接受搜房網記者采訪,記者問:紫名都要在行業做到第一,已經做到了,下一步發展計劃是什麼?
尤月林:下一步紫名都目標是要在行業做到唯一。
記者問:那你將如何是紫名都做到唯一呢?
尤月林:第一和唯一的差別在於第一是拼速度,唯一是拼特點。紫名都第一階段戰略目標已經實現,全國戰略布點任務初步完成。說的形象簡單點,紫名都「管道工程」施工工作已經接近尾聲,下一步工作主要是建立系統模式可復制工廠及相關產業鏈的建設任務,紫名都未來將生產最純的產品供應給每個加盟商,讓他們輕松受益。
記者問:發展過程中有紫名都的加盟商抱怨過嗎?
尤月林:有,這是事實存在的。任何一個企業在任何一個發展階段都有相對不完善的地方,如然完美企業,下一步就是死亡,企業必須要不斷地創造遺憾,然後不斷地自我突破,這就是發展。一百個人心中有一百個哈利波特,紫名都同樣也是,一百個紫名都人有一百個不一樣的紫名都,因為地域差異,不可能做到每個地方紫名都都是一樣的,但是有一點不會改變,那就是凡是紫名都企業都在朝著一個方向努力——創造幸福企業。
記者問:紫名都最終發展目標是什麼?
尤月林:讓喜歡紫名都的人離不開它。成為民族品牌的榮耀,讓所有紫名都人繼續繁衍世世代代的紫名都人。
⑧ 故宮正殿里的龍椅為什麼坐不得
紫禁城,這個有著六百零八年歷史的皇宮,見證了明清兩代的歷史更迭,這里的一磚一瓦都是我們的前人用心血澆築成的,但是也是這樣的一座歷史文物,卻流傳著許多的靈異故事。
大家知道比較多的就是宮女現身鬧鬼的事,但是故宮正殿里的龍椅為什麼坐不得。
1959年的時候,故宮博物院專家在一張光緒二十六年的舊照片上,看到以前太和殿的陳設情況,就根據照片上的龍椅式樣,四處尋找,終於在一處存放舊傢具的庫房中,發現了這座明代龍椅。因為龍椅長期被看作普通傢具,隨便棄置,弄得殘缺不全,後來根據有關資料,請名匠高手修復,方得以恢復往日的容貌。
⑨ 北京故宮的龍椅是真的么真正的龍椅還存在么
真正的不知道何去了,目前的是明代的龍椅。1915年,袁世凱竊國稱帝,太和殿里的許多陳設被拆掉,龍椅也隨之不知去向,可惜的是袁世凱只做了八十三天皇帝就一命嗚呼了。但是袁世凱的這把西式座椅卻直到1947年才撤去。為了保持宮廷原貌,決定重新安放龍椅。
1959年,故宮博物院專家朱家晉在一張光緒二十六年的舊照片上,看到以前太和殿的陳設情況,就根據照片上的龍椅式樣,四處尋找,終於在一處存放舊傢具的庫房中,發現了這座明代龍椅。因為龍椅長期被看作普通傢具,隨便棄置,弄得殘缺不全,後來根據有關資料,請名匠高手修復,方得以恢復往日的容貌。
龍椅的象徵意義及地位與中世紀歐洲各國君主的王座等同,一般擺放於正式場合,用於接見本國大臣、面見外國特使,處理一國大事。龍椅隱含了「第一把交椅」的意思,「坐龍椅」就是指當皇帝。龍椅的設計考究,上雕刻有威武龍騰,飾以金漆,以顯示皇帝的尊貴和高尚的地位。
龍椅是指古時候皇帝所坐的扶手上刻有龍的圖案的椅子,龍椅一般放在古時候大臣上早朝的朝堂上的台階上。龍椅一般由木頭製成,再在扶手上刻上龍型圖案,最後再漆上一層黃顏色的漆以表示皇家的威嚴。其象徵意義及地位與中世紀歐洲各國君主的王座等同,一般擺放於正式場合,用於接見本國大臣、面見外國特使,處理一國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