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傢具家居 > 麥加利傢具

麥加利傢具

發布時間:2021-12-04 21:10:14

Ⅰ 麥加利地震烈度

麥加利地震烈度 麥加利地震烈度是一個量度地震對某一特定地點所受到的影響的量度單位。由地震時地面建築物受破壞的程度、地形地貌改變、人的感覺等宏觀現象來判定。地震烈度由義大利火山學家Giuseppe Mercalli於1902年提出,從感覺不到至全部損毀分為1-12度。5度以上才會造成破壞。 每次地震的震級數值只有一個,但烈度則因觀測地點的不同而異。 (I) - 無感。 (II) - 靜止、樓上或處於一定條件下的人有感覺。 (III) - 室內的人有感覺,振動如輕型卡車經過,很多人意識不到是地震。 (IV) - 盤、窗、門碰撞作響,感覺如重型卡車經過,晚上睡覺的人可能被驚醒。 (V) - 幾乎所有人都有感覺,許多人被驚醒。不穩定的物件可能傾覆。擺鍾可能停擺。 (VI) - 所有的人都有感覺,很多人驚慌逃出屋外,走路搖晃。玻璃破碎,書籍從書架掉下,掛畫從牆掉下,傢具移動或翻倒。破壞輕微。 (VII) - 站立困難。傢具損壞。C類建築物出現裂縫,D類建築物毀壞。開車中的人可以察覺。 (VIII) - B類建築物遭受某種損壞,C類建築物毀壞,部分倒塌,D類建築物毀壞嚴重損毀。煙囪、紀念碑、塔、牆倒塌,重型傢具移動。 (IX) - 普遍恐慌。B類建築物遭相當破壞,C類建築物嚴重破壞,有時倒塌,D類建築物倒塌. 建築物可能脫離地基。 (X) - 一些木造建築物毀壞,大多數建築物連同地基毀壞。鐵軌輕微彎曲。 (XI) - 只有少數建築物尚未倒塌。橋梁毀壞。鐵軌明顯彎曲。 (XII) - 全面破壞。視線失常。物體被拋入空中。 A類建築物:工藝、材料設計良好,能抵抗外力。 B類建築物:設計良好,但未周密考慮抵抗外力。 C類建築物:工藝、材料一般,未加固,設計上未考慮水平方向力。 D類建築物:建築材料差,工藝標准低,水平方向抗力弱。

Ⅱ 地震等級劃分

程度里氏規模地震影響發生頻率(全球)
極微2.0以下很小,沒感覺約每天
8,000次
甚微2.0-2.9人一般沒感覺,設備可以記錄約每天
1,000次
微小3.0-3.9經常有感覺,但是很少會造成損失估計每年49,000次
弱4.0-4.9室內東西搖晃出聲,不太可能有大量損失。當地震強度超過4.5級時,已足夠讓全球的地震儀監測得到。估計每年6,200次
中5.0-5.9可在小區域內對設計/建造不佳或偷工減料的建築物造成大量破壞,但對設計/建造優良的建築物則只會有少量的損害。每年800次
強6.0-6.9可摧毀方圓100英里以內的居住區。每年120次
甚強7.0-7.9可對更大的區域造成嚴重破壞。每年18次
極強8.0-8.9可摧毀方圓數百英里的區域。每年1次超強9.0及其以上摧毀方圓數千英里的區域每20年1次

Ⅲ 地震的大小和強度國際上用什麼表示

地震的大小是以震級表示。震級是以地震儀測定的每次地震活動釋放的能量多少來確定的。中國目前使用的震級標准,是國際上通用的里氏分級表,共分9個等級,在實際測量中,震級則是根據地震儀對地震波所作的記錄計算出來的。地震愈大,震級的數字也愈大,震級每差一級,通過地震被釋放的能量約差32倍。

里氏震級的計算公式:

M_L = log (A_max / A_0) [下劃線代表腳標]

其中A_0是距震中100公里處接收到的0級地震的地震波的最大振幅,單位是μm;A_max 是指我們關注的這個地震在距震中100公里出接收到的地震波的最大震幅,單位是μm

地震的級數就是當地震發生時,以地震波的形式放出的能量的指示參數

E=10^4.8×10^(1.5M)焦耳

其中M為地震級數前國際上使用的地震震級——里克特級數,是由美國地震學家裡克特所制定,它直接同震源中心釋放的能量(熱能和動能)大小有關,震源放出的能量越大,震級就越大。里克特級數每增加一級,即表示所釋放的熱能量大了10√10倍。假定第1級地震所釋放的能量為k,第2級應為10√10k,第3級應為1000k,依此類推,第7級為10億k。

地震的強度是以烈度表示。地震烈度是指地震發生時,在波及范圍內一定地點地面振動的激烈程度(或釋為地震影響和破壞的程度)。地震烈度與震級、震源深度、震中距,以及震區的土質條件等有關。一次地震發生後,震中區的破壞最重,烈度最高;這個烈度稱為震中烈度。從震中向四周擴展,地震烈度逐漸減小。在世界各國使用的有幾種不同的烈度表。西方國家比較通行的是改進的麥加利烈度表,簡稱M.M.烈度表,從I度到度共分12個烈度等級。日本將無感定為0度,有感則分為I至Ⅶ 度,共8個等級。前蘇聯和中國均按12個烈度等級劃分烈度表。

麥加利地震烈度

(I) - 無感。

(II) - 靜止、樓上或處於一定條件下的人有感覺。

(III) - 室內的人有感覺,振動如輕型卡車經過,很多人意識不到是地震。

(IV) - 盤、窗、門碰撞作響,感覺如重型卡車經過,晚上睡覺的人可能被驚醒。

(V) - 幾乎所有人都有感覺,許多人被驚醒。不穩定的物件可能傾覆。擺鍾可能停擺。

(VI) - 所有的人都有感覺,很多人驚慌逃出屋外,走路搖晃。玻璃破碎,書籍從書架掉下,掛畫從牆掉下,傢具移動或翻倒。破壞輕微。

(VII) - 站立困難。傢具損壞。C類建築物出現裂縫,D類建築物毀壞。開車中的人可以察覺。

(VIII) - B類建築物遭受某種損壞,C類建築物毀壞,部分倒塌,D類建築物毀壞嚴重損毀。煙囪、紀念碑、塔、牆倒塌,重型傢具移動。

(IX) - 普遍恐慌。B類建築物遭相當破壞,C類建築物嚴重破壞,有時倒塌,D類建築物倒塌. 建築物可能脫離地基。

(X) - 一些木造建築物毀壞,大多數建築物連同地基毀壞。鐵軌輕微彎曲。

(XI) - 只有少數建築物尚未倒塌。橋梁毀壞。鐵軌明顯彎曲。

(XII) - 全面破壞。視線失常。物體被拋入空中。

Ⅳ 地震六級七級有多大區別

地震六級七級指的是里氏地震規模。里氏規模每增強一級,釋放的能量約增加32倍,因此七級地震相當於六級地震的32倍。有時為了更便於形象理解,有人將地震震級與TNT當量進行了換算。所謂TNT當量一般是指核爆炸時所釋放的能量相當於多少TNT炸葯爆炸所釋放的能量。

1、零級地震釋放能量約是6.3×10^4焦耳,約是0.015千克TNT當量;

2、一級地震釋放能量約是2.0×10^6焦耳,約是0.477千克TNT當量;

3、二級地震釋放能量約是6.3×10^7焦耳,約是15千克TNT當量;

4、三級地震釋放能量約是2.0×10^9焦耳,約是477千克TNT當量;

5、四級地震釋放能量約是6.3×10^10焦耳,約是15噸TNT當量;

6、五級地震釋放能量約是2.0×10^12焦耳,約是477噸TNT當量;

7、六級地震釋放能量約是6.3×10^13焦耳,約是1.5萬噸TNT當量;

8、七級地震釋放能量約是2.0×10^15焦耳,約是47.7萬噸TNT當量;

9、八級地震釋放能量約是6.3×10^16焦耳,約是1500萬噸TNT當量;

10、九級地震釋放能量約是2.0×10^18焦耳,約是4.77億噸TNT當量。

Ⅳ 七級地震的能量是多少

關於地震級數有兩種度量方法:1.里特地震分級。2.麥加利地震分級。人們通常所說的是里特地震分級,根據里特地震分級的描述,每增加一級,釋放的能量增加大約32倍。6級地震相當於100萬噸TNT爆炸時所產生的能量,7級地震則相當於3200萬噸TNT爆炸時所產生的能量。由此可見雖然只相差一級,但是破壞力完全不在一個檔次。而麥加利地震分級的判斷依據是地震時地面建築物受破壞的程度、地形地貌改變、人的感覺等宏觀現象。根據麥加利地震分級,六級時所有的人都有感覺,很多人驚慌逃出屋外,走路搖晃。玻璃破碎,書籍從書架掉下,掛畫從牆掉下,傢具移動或翻倒,破壞輕微。七級則是站立困難,傢具損壞,開車中的人可以察覺,部分建築出現不同程度的損壞。當然,這種依靠主觀臆斷的劃分往往顯得不夠准確。所以國際上通用的是里特地震分級。

Ⅵ 麥加利地震烈度是什麼

麥加利地震烈度是一個量度地震對某一特定地點所受到的影響的量度單位。由地震時地面建築物受破壞的程度、地形地貌改變、人的感覺等宏觀現象來判定。地震烈度由義大利火山學家Giuseppe Mercalli於1902年提出,從感覺不到至全部損毀分為1-12度。5度以上才會造成破壞。 每次地震的震級數值只有一個,但烈度則因觀測地點的不同而異。 (I) - 無感。 (II) - 靜止、樓上或處於一定條件下的人有感覺。 (III) - 室內的人有感覺,振動如輕型卡車經過,很多人意識不到是地震。 (IV) - 盤、窗、門碰撞作響,感覺如重型卡車經過,晚上睡覺的人可能被驚醒。 (V) - 幾乎所有人都有感覺,許多人被驚醒。不穩定的物件可能傾覆。擺鍾可能停擺。 (VI) - 所有的人都有感覺,很多人驚慌逃出屋外,走路搖晃。玻璃破碎,書籍從書架掉下,掛畫從牆掉下,傢具移動或翻倒。破壞輕微。 (VII) - 站立困難。傢具損壞。C類建築物出現裂縫,D類建築物毀壞。開車中的人可以察覺。 (VIII) - B類建築物遭受某種損壞,C類建築物毀壞,部分倒塌,D類建築物毀壞嚴重損毀。煙囪、紀念碑、塔、牆倒塌,重型傢具移動。 (IX) - 普遍恐慌。B類建築物遭相當破壞,C類建築物嚴重破壞,有時倒塌,D類建築物倒塌. 建築物可能脫離地基。 (X) - 一些木造建築物毀壞,大多數建築物連同地基毀壞。鐵軌輕微彎曲。 (XI) - 只有少數建築物尚未倒塌。橋梁毀壞。鐵軌明顯彎曲。 (XII) - 全面破壞。視線失常。物體被拋入空中。 A類建築物:工藝、材料設計良好,能抵抗外力。 B類建築物:設計良好,但未周密考慮抵抗外力。 C類建築物:工藝、材料一般,未加固,設計上未考慮水平方向力。 D類建築物:建築材料差,工藝標准低,水平方向抗力弱。

Ⅶ 麥加利許注冊過商標嗎還有哪些分類可以注冊

麥加利許商標總申請量1件
其中已成功注冊0件,有0件正在申請中,無效注冊0件,0件在售中。
經八戒知識產權統計,麥加利許還可以注冊以下商標分類:
第1類(化學制劑、肥料)
第2類(顏料油漆、染料、防腐製品)
第3類(日化用品、洗護、香料)
第4類(能源、燃料、油脂)
第5類(葯品、衛生用品、營養品)
第6類(金屬製品、金屬建材、金屬材料)
第7類(機械設備、馬達、傳動)
第8類(手動器具(小型)、餐具、冷兵器)
第9類(科學儀器、電子產品、安防設備)
第10類(醫療器械、醫療用品、成人用品)
第11類(照明潔具、冷熱設備、消毒凈化)
第12類(運輸工具、運載工具零部件)
第13類(軍火、煙火、個人防護噴霧)
第14類(珠寶、貴金屬、鍾表)
第15類(樂器、樂器輔助用品及配件)
第16類(紙品、辦公用品、文具教具)
第17類(橡膠製品、絕緣隔熱隔音材料)
第18類(箱包、皮革皮具、傘具)
第19類(非金屬建築材料)
第20類(傢具、傢具部件、軟墊)
第21類(廚房器具、家用器皿、洗護用具)
第22類(繩纜、遮蓬、袋子)
第23類(紗、線、絲)
第24類(紡織品、床上用品、毛巾)
第25類(服裝、鞋帽、襪子手套)
第26類(飾品、假發、紐扣拉鏈)
第27類(地毯、席墊、牆紙)
第28類(玩具、體育健身器材、釣具)
第29類(熟食、肉蛋奶、食用油)
第31類(生鮮、動植物、飼料種子)
第32類(啤酒、不含酒精的飲料)
第33類(酒、含酒精飲料)
第34類(煙草、煙具)
第35類(廣告、商業管理、市場營銷)
第36類(金融事務、不動產管理、典當擔保)
第37類(建築、室內裝修、維修維護)
第38類(電信、通訊服務)
第39類(運輸倉儲、能源分配、旅行服務)
第40類(材料加工、印刷、污物處理)
第41類(教育培訓、文體活動、娛樂服務)
第42類(研發質控、IT服務、建築咨詢)
第43類(餐飲住宿、養老托兒、動物食宿)
第44類(醫療、美容、園藝)
第45類(安保法律、婚禮家政、社會服務)

Ⅷ 地震一次後還會有大的地震嗎

地震一次後不會有大的地震。
地震:殼快速釋放能量過程中造成的震動,期間會產生地震波,其中地震波又分為S波及P波。地震可由地震儀所測量,地震的震級是用作表示由震源釋放出來的能量,通常以「里氏地震規模」來表示;烈度則透過「修訂麥加利地震烈度表」來表示,某地點的地震烈度是指地震引致該地點地殼運動的猛烈程度,是由震動對個人、傢具、房屋、地質結構等所產生的影響來定。在地球的表面,地震會使地面發生震動,有時則會發生地面移動。震動可能引發山泥傾瀉甚或火山活動。如地震在海底發生,海床的移動甚至會引發海嘯。
分布:分布在太平洋周圍,包括南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和從阿留申群島、堪察加半島、日本列島南下至中國台灣省,再經菲律賓群島轉向東南,直到紐西蘭。這里是全球分布最廣、地震最多的地震帶,所釋放的能量約佔全球的四分之三。
傳播方式:在地球內部傳播的地震波稱為體波,分為縱波和橫波。振動方向與傳播方向一致的波為縱波(P波)。來自地下的縱波引起地面上下顛簸振動。振動方向與傳播方向垂直的波為橫波(S波)。來自地下的橫波能引起地面的水平晃動。由於縱波在地球內部傳播速度大於橫波,所以地震時,縱波總是先到達地表,而橫波總落後一步。這樣,發生較大的近震時,一般人們先感到上下顛簸,過數秒到十幾秒後才感到有很強的水平晃動。橫波是造成破壞的主要原因。
破壞:地震直接災害是地震的原生現象,如地震斷層錯動,以及地震波引起地面振動,所造成的災害。主要有:地面的破壞,建築物與構築物的破壞,山體等自然物的破壞(如滑坡、泥石流等),海嘯、地光燒傷等。

Ⅸ 地震的相關知識

地震的相關知識
一、地震的產生和類型
地震就是地球表層的快速振動,在古代又稱為地動。它就象刮風、下雨、閃電、山崩、火山爆發一樣,是地球上經常發生的一種自然現象。
引起地球表層振動的原因很多,根據地震的成因,可以把地震分為以下幾種:
1.構造地震
由於地下深處岩層錯動、破裂所造成的地震稱為構造地震。這類地震發生的次數最多,破壞力也最大,約佔全世界地震的90%以上。
2.火山地震
由於火山作用,如岩漿活動、氣體爆炸等引起的地震稱為火山地震。只有在火山活動區才可能發生火山地震,這類地震只佔全世界地震的7%左右。
3.塌陷地震
由於地下岩洞或礦井頂部塌陷而引起的地震稱為塌陷地震。這類地震的規模比較小,次數也很少,即使有,也往往發生在溶洞密布的石灰岩地區或大規模地下開採的礦區。
4.誘發地震
由於水庫蓄水、油田注水等活動而引發的地震稱為誘發地震。這類地震僅僅在某些特定的水庫庫區或油田地區發生。
5.人工地震
地下核爆炸、炸葯爆破等人為引起的地面振動稱為人工地震。 人工地震是由人為活動引起的地震。如工業爆破、地下核爆炸造成的振動;在深井中進行高壓注水以及大水庫蓄水後增加了地殼的壓力,有時也會誘發地震。
地震波發源的地方,叫作震源。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叫作震中。震中到震源的深度叫作震源深度。通常將震源深度小於70公里的叫淺源地震,深度在70-300公里的叫中源地震,深度大於300公里的叫深源地震。破壞性地震一般是淺源地震。如1976年的唐山地震的震源深度為12公里。
二、地震前兆與地震觀測
地震前自然界出現的與地震孕育有關的現象稱為地震前兆、我國古代人民在長期實踐中,早就開始認識到地震是有前兆的,並留下了豐富的關於地震前兆的記載。例如:1739年寧夏銀川地震以後,有人就總結出地震與井水變化、動物不安、震前地下發聲、天氣反常現象之間可能存在某些聯系。
古書《隆德縣志》上出記載了古人總結的六種地震前兆現象。現代地震科學的深入研究表明,地震之前確實存在多種多樣的前兆現象。地震前兆分為宏觀前兆和微觀前兆。
1.地震的宏觀前兆
人的感官能直接覺察到地震前兆稱為地震的宏觀前兆,簡稱宏觀前兆。比較常見的有,井水陡漲陡落、變色變味、翻花冒泡、溫度升降,泉水流量的突然變化,溫泉水溫的突然變化,動物的習性異常,臨震前的地聲和地光等。
宏觀前兆在地震預報中具有重要的作用,1975年遼寧海城7.3級地震和1976年松潘一平武7.2級地震前,地震工作者和廣大群眾曾觀察到大量的宏觀異常現象,為這兩次地震的成功預報提供了重要資料。不過也應當注意,上面所列出的多種宏觀現象可能由多種原因造成,不一定都是地震的預兆。例如;井水和泉水的小組漲落可能和降雨的多少有關,也可能受附近抽水、排水和施工的影響,井水的變色變昧可能因污染引起,動物的異常表現可能與天氣變化、疾病、發情、外界刺激等有關,還要注意不要把電焊弧光、閃電等誤認為地光,不要把雷聲誤認為地聲,不要把燃放煙花爆竹和信號彈當成地下冒火球。
—旦發現異常的自然現象,不要輕易作出馬上發生地震的結論,更不要驚慌失措,而應當弄清異常現象出現的時間、地點和有關情況,保護好現場,向地震部門或政府報告,讓地震部門的專業人員調查核實弄清事情的真相。
2.地震的微觀前兆
人的感官無法覺察,只有用專門的儀器才能測量到的地震前兆稱為地震的微觀前兆,簡稱微觀前兆,主要包括以下幾類:
地震活動異常。大小地震之間有一定的關系。大地震雖然不多,中小地震卻不少,研究中小地震活動的特點。有可能幫助人們預測未來大震的發生。
地形變異常。大地震發生前,震中附近地區的地殼可能發生微小的形變,某些斷層兩側的岩層可能出現微小的位移,藉助於精密的儀器,可以測出這種十分微弱的變化,分析這些資料,可以幫助人們預測未來大震的發生。
地球物理變化。在地震孕育過程中,震源區及其周圍岩石的物理性質可能出現—些變化,利用精密儀器測定不同地區重力、地電和地磁的變化,也可以幫助人們預測地震。
地下流體的變化。地下水(井水、泉水、地下層中所含的水)、石油和天然氣、地下岩層中還可能產和貯存一些其它氣體,這些都是地下流體。用儀器測地下流體的化學成份和某些物理量,研究它們的變化可以幫助人們預測地震。
3.地震觀測台網
要捕捉地震的微觀前兆,就必須建立覆蓋面積地區的地震觀測台網,進行長時間的精密觀測。
記錄地震的儀器叫地震儀.專門從事地震觀測的台站叫地震台或測器台。早在一千八百多年前,我國著名的科學家張衡就發明了世界第一台地震儀——「候風地動儀」。現代的地震儀已經採用了最先進的電子技術,具有極高的靈敏度,甚至還有專門的海底地震儀和深井(鑽孔)地震儀。相當一部分地震台站現在已經不需配備專人進行觀測,就能自動記錄地震信號,通過電纜或無線電波將信號自動傳送到接收中心,再由計算機進行自動處理這叫做遙測地震台網,、包括四川省在內,我國許多地區都已建立了現代化的遙測地震台網。此外,還有地電、地磁、重力、地形變、地下流體等地震前兆觀測台站。
解放前,舊中國只有一個地震台、三個地震工作人員,地震事業極為落後。解放後,新中國的地震事業有了很大的發展。1957年.四川省第一個地震台——成都地震台,在成都西郊建立。1966年邢台地震後在周恩來總理的親切關懷下,我國的地震事業加快發展步伐,1971年成立了國家地震局(現中國地震局)經過近三十年艱苦卓絕的努力,地震觀測台網已具規模,目前,我國已建立了I000多個現代化的地震台(含地方地震台),地震觀測技術廣泛應用了電子、無線電傳輸和數字化等高新技術。
三、地震中逃生十大法則
1.為了您自己和家人的人身安全請躲在桌子等堅固傢具的下面
大的晃動時間約為1分鍾左右。這是首先應顧及的是您自己與家人的人身安全。首先,在重心較低、且結實牢固的桌子下面躲避,並緊緊抓牢桌子腿。在沒有桌子等可供藏身的場合,無論如何,也要用坐墊等物保護好頭部。
2.搖晃時立即關火,失火時立即滅火
大地震時,也會有不能依賴消防車來滅火的情形。因此,我們每個人關火、滅火的這種努力,是能否將地震災害控制在最小程度的重要因素。
從平時就養成即便是小的地震也關火的習慣吧。
為了不使火災釀成大禍,家裡人自不用說,左鄰右舍之間互相幫助,厲行早期滅火是極為重要的。
地震的時候,關火的機會有三次
第一次機會在大的晃動來臨之前的小的晃動之時
在感知小的晃動的瞬間,即刻互相招呼:「地震!快關火!」,關閉正在使用的取暖爐、煤氣爐等。
第二次機會在大的晃動停息的時候
在發生大的晃動時去關火,放在煤氣爐、取暖爐上面的水壺等滑落下來,那是很危險的。
大的晃動停息後,再一次呼喊:「關火!關火!」,並去關火。
第三次機會在著火之後
即便發生失火的情形,在1-2分鍾之內,還是可以撲滅的。為了能夠迅速滅火,請將滅火器、消防水桶經常放置在離用火場所較近的地方。
3.不要慌張地向戶外跑
地震發生後,慌慌張張地向外跑,碎玻璃、屋頂上的磚瓦、廣告牌等掉下來砸在身上,是很危險的。此外,水泥預制板牆、自動售貨機等也有倒塌的危險,不要靠近這些物體。
4.將門打開,確保出口
鋼筋水泥結構的房屋等,由於地震的晃動會造成門窗錯位,打不開門,曾經發生有人被封閉在屋子裡的事例。請將門打開,確保出口。
平時要事先想好萬一被關在屋子裡,如何逃脫的方法,准備好梯子、繩索等。
5.戶外的場合,要保護好頭部,避開危險之處
當大地劇烈搖晃,站立不穩的時候,人們都會有扶靠、抓住什麼的心理。身邊的門柱、牆壁大多會成為扶靠的對象。但是,這些看上去挺結實牢固的東西,實際上卻是危險的。
在1987年日本宮城縣海底地震時,由於水泥預制板牆、門柱的倒塌,曾經造成過多人死傷。務必不要靠近水泥預制板牆、門柱等躲避。
在繁華街、樓區,最危險的是玻璃窗、廣告牌等物掉落下來砸傷人。要注意用手或手提包等物保護好頭部。
此外,還應該注意自動售貨機翻倒傷人。
在樓區時,根據情況,進入建築物中躲避比較安全。
6.在百貨公司、劇場時依工作人員的指示行動
在百貨公司、地下街等人員較多的地方,最可怕的是發生混亂。請依照商店職員、警衛人員的指示來行動。
就地震而言,據說地下街是比較安全的。即便發生停電,緊急照明電也會即刻亮起來,請鎮靜地採取行動。
如發生火災,即刻會充滿煙霧。以壓低身體的姿勢避難,並做到絕對不吸煙。
搭乘電梯的話
在發生地震、火災時,不能使用電梯。萬一在搭乘電梯時遇到地震,將操作盤上各樓層的按鈕全部按下,一旦停下,迅速離開電梯,確認安全後避難。
高層大廈以及近來的建築物的電梯,都裝有管制運行的裝置。地震發生時,會自動的動作,停在最近的樓層。
萬一被關在電梯中的話,請通過電梯中的專用電話與管理室聯系、求助。
7.汽車靠路邊停車,管制區域禁止行駛
發生大地震時,汽車會象輪胎泄了氣似的,無法把握方向盤,難以駕駛。必須充分注意,避開十字路口將車子靠路邊停下。為了不妨礙避難疏散的人和緊急車輛的通行,要讓出道路的中間部分。
都市中心地區的絕大部分道路將會全面禁止通行。充分注意汽車收音機的廣播,附近有警察的話,要依照其指示行事。
有必要避難時,為不致捲入火災,請把車窗關好,車鑰匙插在車上,不要鎖車門,並和當地的人一起行動。
8.務必注意山崩、斷崖落石或海嘯
在山邊、陡峭的傾斜地段,有發生山崩、斷崖落石的危險,應迅速到安全的場所避難。
在海岸邊,有遭遇海嘯的危險。感知地震或發出海嘯警報的話,請注意收音機、電視機等的信息,迅速到安全的場所避難。
9.避難時要徒步,攜帶物品應在最少限度
因地震造成的火災,蔓延燃燒,出現危機生命、人身安全等情形時,採取避難的措施。避難的方法,原則上以市民防災組織、街道等為單位,在負責人及警察等帶領下採取徒步避難的方式,攜帶的物品應在最少限度。絕對不能利用汽車、自行車避難。
對於病人等的避難,當地居民的合作互助是不可缺少的。從平時起,鄰里之間有必要在事前就避難的方式等進行商定。
10.不要聽信謠言,不要輕舉妄動
在發生大地震時,人們心理上易產生動搖。為防止混亂,每個人依據正確的信息,冷靜地採取行動,極為重要。
從攜帶的收音機等中,把握正確的信息。相信從政府、警察、消防等防災機構直接得到的信息,決不輕信不負責任的流言蜚語,不要輕舉妄動。
四、地震時的應急自救與互救
家中自救
地震突發時,您若在家中,切不可貿然外逃,特別是居住在高層樓房、建築物密集公寓區等。應立即在居所選擇較理想的地方躲避,如床下、桌子底下。單元樓內,可選擇開間小的衛生間、廚房、儲藏室及牆角。這些地方跨度小、樓房又是現澆鋼筋混凝土,整體性好,大多還有上下水道等的支撐,相對來說較為安全。而急忙外逃時,樓頂欄桿、陽台及其上面的花盆以及各種牆體外閃時會倒下砸傷行人。
地震過後,房內人員應有組織、有秩序地迅速撤離已遭破壞的建築物。高層住戶向下轉移時,千萬不能跳樓,也不能乘電梯。農村由於較少高層樓房,而且場地開闊,地震時可逃出戶外,如來不及時,最好也在室內避震。可躲在桌下、床下或其他理想的地方,依靠它們的支撐,擋住砸下的水泥塊和磚塊等。要注意遠離窗戶。
外逃時,最好頭頂被子、枕頭或安全帽。為防止震時門框變形打不開門,在防震期間,如家居安全條件允許,最好不要關門。地震突然發生後,必須抓住時機拉斷電源、關閉煤氣、熄滅爐火,以防火災和煤氣泄溢等次生災害。
汶川地震後,我市相關部門第一時間組織開展中小學校地震應急疏散演練,有效地提升了中小學校師生應對地震災害的應急處置能力。市民也可自行組織應急疏散演練,提高應對突發性災難的技能。
戶外自救
(1)地震時,我們不主張室內人驚慌外逃。同時,你在戶外,切記地震時也千萬不能冒著大地的震動進屋去搶救你的親人。要剋制感情避免更大傷亡。首先保存自己才能在地震過後,及時搶救親人、朋友。
(2)駕車司機要就地剎車。
(3)如果你在街上行走時地震,最好將自身的皮包或柔軟的物品頂在頭上。應該迅速離開變壓器、電線桿等危險設施、設備和圍牆、狹窄巷道等,跑向比較開闊的空曠地帶。
(4)地震時如果你處在有毒氣體的化工廠廠區,這時要朝污染源的上風處迎風奔跑。
(5)山區傍山而建的建築物的居民、村民,要迅速撤離到安全地帶,防止山體滑坡、坍塌和泥石流等地震引起的災害危害。如果你在山坡,千萬不要跟滾石往山下跑,而應躲在山坡上隆崗的背後;同時還要遠離陡崖,防止滑坡、泥石流對你的威脅。
(6)居住在海邊和船上人員,如果發現海水突然迅速後退,比平時退潮更快,退潮位更低,你要注意海嘯突然襲擊的可能,船上人員要迅速撤離船隻到陸上,並盡快向高處轉移。
此外,若是條件許可,地震發生時最好到應急避難場所避難。2006年我市就建成了我省首個地震應急避難場所——刺桐公園避難所。2008年以來,又落實經費267萬元,建設中山公園、東湖公園、僑鄉體育中心,市直9所中小學操場緊急避難場所。地震發生時可就近選擇這些場所躲避災難。
被埋廢墟下的自救
地震發生時,若來不及避開,被埋廢墟下,應注意用手巾、衣服或衣袖等捂住口鼻。還應想方設法將手與腳掙脫開來,並利用雙手和可以活動的其他部位清除壓在身上的各種物體。用磚塊、木頭等支撐住可能塌落的重物,保持足夠的空氣呼吸。
無力脫險自救時,應盡量減少氣力的消耗,待外面有救援人員時方可採取呼叫、敲擊物件等方法引起救災人員注意以及時搶救。在被壓埋的期間,還要想方設法在周圍尋找水源、食物或代用食物,包括自己的尿液等。此時,求生才是最重要的。
險情發生時的互救
震災發生時既要保持鎮靜的心理,更要發揚大無畏和救死扶傷精神,自覺投入搶險救災。震後救人的一般技術有這幾點:
(1)救人時,應先確定傷員的頭部位置,迅速清除傷員口鼻內的塵土;暴露胸腹部,如窒息時應進行人工呼吸。挖到傷員時,不可再用利器刨挖。
(2)樑柱相互疊壓時,要注意對上面重物的支撐。清除壓埋阻擋時,要注意保護支撐物。
(3)被救人擺脫危險可借自己力量爬出時,為爭取時間,營救人員可依次搶救其他埋壓的人。
(4)起吊重物時,注意平穩輕吊,不要造成偏壓或撞壓,以免造成被救對象受傷。
(5)被埋壓人員無法救出時,要進行廢墟下面空間的通風,定時向被壓人遞送食品和飲用水,靜等時機再進行搶救。但要有人時常探望,並注意安全防護。
(6)被埋壓者脫離廢墟時,不能生拉硬扯,應暴露全身,查明傷情,確定受傷類型。經過現場檢查、包紮、消毒和急救後,選擇適當的搬運方式,再送往震區醫院詳細檢查治療。
(7)為避免強餘震帶來的傷亡,處於危險地帶的傷員,要立即轉運到安全地帶。
總之,地震時,每個人都應根據不同情況,審時度勢,採取靈活的應急對策,最大限度地減輕災難的破壞力。
五、如何搬運地震傷員 地震後如何現場施救
地震後,搬運傷員時應注意:傷員宜躺不宜坐,昏迷傷員應側卧或頭側位,要嚴密觀察傷員神情;要保護頸椎、脊柱和骨盆。
一個人運送傷員:可採用扶行法、背負法、爬行法或抱持法。
兩個人運送傷員:可採用轎杠式或雙人拉車式。
三個人運送傷員:可採用三人同側運送。
製作簡易擔架:可用上衣、被單、繩索、門板與木棍組合等方式做成簡易擔架進行搬運。
地震後如何現場施救
地震後施救原則:先救命,後救傷。先做心臟復甦,把人救活,再進行創傷救治。
心臟復甦共分八個步驟:判斷意識,呼救,擺成側卧位,打開氣道,檢查呼吸,口對口吹氣,檢查脈搏,心臟按壓。
創傷現場急救四大技術:止血,包紮,固定,搬運。
傷口包紮:使用的材料有綳帶、三角巾,也可就地取材。包紮要求:輕、快、准、牢,先蓋後包(干凈敷料),不可過緊或在傷口上打結,暴露肢端。
六、營救知識:地震後施救和護理辦法
地震發 生後,如何將被埋壓的倖存者從廢墟中順利救出,除了要有足夠的救援人員外,還需要救援人員具備一些特殊的施救和護理辦法。
有關專家指出,倖存者不可能一下子就從廢墟中被救出,因此救援和護理行動應該視情況有區別地實施。
救援人員需要先讓被埋壓人員的頭部從廢墟中露出來,清除其口鼻內的塵土,以保證其呼吸暢通。對於受傷嚴重,不能自行離開埋壓處的人員,應該設法小心清除其身上和周圍的埋壓物,再將被埋壓人員抬出廢墟,切忌強拉硬拖。對飢渴、受傷、窒息較嚴重,埋壓時間又較長的人員,被救出後要用深色布料蒙上眼睛,避免強光刺激。對救出的受傷人員,根據受傷輕重,採取包紮辦法或送醫療點搶救治療。
專家提醒,對於被壓埋在廢墟中時間較長但又一時難以救出的倖存者,應設法向他們輸送飲用水、食品和葯品,以維持其生命。

閱讀全文

與麥加利傢具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家電使用多少平方電線 瀏覽:540
爰華家用電器有限公司 瀏覽:773
國外傢具認證 瀏覽:924
我的世界房子造好後傢具怎麼擺放 瀏覽:938
上海松下熨斗維修點 瀏覽:693
新芙蓉傢具怎麼樣 瀏覽:750
年豐汽車配件汽車維修怎麼樣 瀏覽:890
威海文登傢具 瀏覽:923
中國移動a4維修視頻 瀏覽:770
陝西省有多少家電廠 瀏覽:698
了解家用電器種類教案 瀏覽:304
找傢具油漆工 瀏覽:955
河北蜂巢家居有限公司 瀏覽:417
電路挖礦 瀏覽:797
什麼牌子的家用電器最貴 瀏覽:860
普通的防水材料怎麼使用 瀏覽:895
家居績效 瀏覽:388
撫順手機維修電話 瀏覽:8
東莞汽車維修哪裡便宜 瀏覽:35
防水手錶被洗衣機洗了怎麼辦 瀏覽: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