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南京有pd一1嗎是治療癌症的葯
.
在 國 內 是 沒 有 上 市 的,所 以 南 京 沒 有 的,這 個 葯 是 免 疫 抑 制 劑 。杭 州 五 舟 就 可 以 買 到 ,有 正 規 醫 院開 具 的 正 規 處 方, 還 有 專 業 的 醫 療人 員 送 貨 上 門 進 行 用 葯 指 導 。
杭 州 五 舟 t e l:( 4 0 0 —— 1 5 0—— 8 0 8 9 )
.
.
.
.
.
.
.
.
.
.
.
.
.
.
....................................................................
....................................................................
這首絕句,字面上明白如話,但對它的主旨,歷來注家頗多異議。有人認為它只是贊美樂曲,並無弦外之音;而楊慎《升庵詩話》卻說:「花卿在蜀頗僭用天子禮樂,子美作此譏之,而意在言外,最得詩人之旨。」沈德潛《說詩晬語》也說:「詩貴牽意,有言在此而意在彼者,杜少陵刺花敬定之僭竊,則想新曲於天上。」楊、沈之說是較為可取的。
在中國封建社會里,禮儀制度極為嚴格,即使音樂,亦有異常分明的等級界限。據《舊唐書》載,唐朝建立後,高祖李淵即命太常少卿祖孝孫考訂大唐雅樂,「皇帝臨軒,奏太和;王公出入,奏舒和;皇太子軒懸出入,奏承和;……」這些條分縷析的樂制都是當朝的成規定法,稍有違背,即是紊亂綱常,大逆不道。
花卿,名敬定,是成都尹崔光遠的部將,曾因平叛立過功。但他居功自傲,驕恣不法,放縱士卒大掠東蜀;又目無朝廷,僭用天子音樂。杜甫贈詩予以委婉的諷刺。
耐人尋味的是,作者並沒有對花卿明言指摘,而是採取了一語雙關的巧妙手法。字面上看,這儼然是一首十分出色的樂曲贊美詩。你看:
「錦城絲管日紛紛」,錦城,即成都;絲管,指弦樂器和管樂器;紛紛,本意是既多而亂的樣子,通常是用來形容那些看得見、摸得著的具體事物的,這里卻用來比狀看不見、摸不著的抽象的樂曲,這就從人的聽覺和視覺的通感上,化無形為有形,極其准確、形象地描繪出弦管那種輕悠、柔靡,雜錯而又和諧的音樂效果。「半入江風半入雲」也是採用同樣的寫法:那悠揚動聽的樂曲,從花卿家的宴席上飛出,隨風盪漾在錦江上,冉冉飄入藍天白雲間。這兩句詩,使我們真切地感受到了樂曲的那種「行雲流水」般的美妙。兩個「半」字空靈活脫,給全詩增添了不少的情趣。
樂曲如此之美,作者禁不住慨嘆說:「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天上的仙樂,人間當然難得一聞,難得聞而竟聞,愈見其妙得出奇了。
全詩四句,前兩句對樂曲作具體形象的描繪,是實寫;後兩句以天上的仙樂相誇,是遐想。因實而虛,虛實相生,將樂曲的美妙贊譽到了極度。
然而這僅僅是字面上的意思,其弦外之音是意味深長的。這可以從「天上」和「人間」兩詞看出端倪。「天上」者,天子所居皇宮也;「人間」者,皇宮之外也。這是封建社會極常用的雙關語。說樂曲屬於「天上」,且加「只應」一詞限定,既然是「只應天上有」,那麼,「人間」當然就不應「得聞」。不應「得聞」而竟然「得聞「,不僅「幾回聞」,而且「日紛紛」,於是乎,作者的諷刺之旨就從這種矛盾的對立中,既含蓄婉轉又確切有力地顯現出來了。
宋人張天覺曾論詩文的諷刺雲:「諷刺則不可怒張,怒張則筋骨露矣。」(《詩人玉屑》卷九引)杜甫這首詩柔中有剛,棉里藏針,寓諷於諛,意在言外,忠言而不逆耳,可謂作得恰到好處。正如楊倫所評:「似諛似諷,所謂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戒也。此等絕句,何減龍標(王昌齡)、供奉(李白)。」(《杜詩鏡銓》)
單復編在上元二年成都詩內。舊註:公有《戲作花卿歌》,此花卿即驚定也。【朱注】唐曲《水調歌》後六疊入破第二,即此詩,見郭茂倩《樂府詩集》。
錦城絲管日紛紛①,半入江風半入雲②。此曲只應天上有③,人間能得幾回聞④?
(江風,言音之清。入雲,言聲之高。天上,形容歌舞之妙。《杜臆》:胡元瑞因李群玉有贈歌妓相同,因以花卿為歌妓。竊謂此詩非歌妓所能當,其為花驚定無疑。其人恃功驕恣,故語含譏刺。能得幾回聞,言其必不能久也。)。
①漢靈帝歌:「清絲流管歌玉鳧。」曹植詩:「齊謳楚舞紛紛。」②梁元帝詩:「江風當夏清。」曹植《七啟》:「長裾隨風、悲歌入雲。」③古詩:「誰能為此曲。」《宣室志》:玄宗夢仙子十輩御雲而下,列於庭,各執樂器而奏之,其度曲清越,殆非人世也。及樂闋,有一仙子前曰:「此神仙紫雲之曲也。」樂府《隴西行》:「天上何所有。」④《列子》:「耳目所觀聽,皆非人間之有。」焦竑曰:花卿恃功驕恣,杜公譏之,而含蓄不露,有風人言之無罪,聞者足戒之旨。公之絕句百餘首,此為之冠。
楊慎曰:花卿在蜀,頗用天子禮樂,子美作此諷之,而意在言外,最得詩人之旨。當時錦城妓女,獨以此詩入歌,亦有見哉。
此詩,風華流麗,頓挫抑揚,雖太白、少伯,無以過之。其首句點題,而下作承轉,乃絕句正法也。李白《蘇台覽古》雲:「舊苑荒台楊柳新,菱歌清唱不勝春。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吳王宮里人。」亦首句點題也。有在次句點題者,如杜常《華清宮》雲:「行盡江南數十程,曉風殘月入華清。朝元閣上西風急,都入長楊作雨聲。」是也。有在三句點題者,如儲光羲《寄孫山人》雲:「新林二月孤舟還,水滿清江花滿山。借問故園隱君子,時時來往住人間。」是也。有在四句點題者,如韓愈《楚昭王廟》雲:」丘墳滿目衣冠盡,城闕連雲草樹荒。猶有國人懷舊德,一間茅屋祭昭王。」是也。有一句二句點題者,如李白《秋下荊門》雲:「霜落荊門江樹空,布帆無恙掛秋風。此行不為鱸魚鱠,自愛名山入剡中。」是也。有一句三句點題者,如李白《與史欽聽黃鶴樓吹笛》雲:「一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是也。有一句四句點題者,如皇甫冉《送魏十六還蘇州》雲:「秋夜沉沉此送君,陰蟲切切不堪聞。歸舟明日毗陵道,回首姑蘇是白雲。」是也。有二句三句點題者,如常建《三日尋李九庄》雲:「雨歇楊林東渡頭,永和三日盪輕舟。故人家在桃花岸,直到門前溪水流。」是也。有二句四句點題者,如孟浩然《濟江問舟子》雲:「潮落江平未有風,輕舟共濟與君同。時時引領望天末,何處青山是越中。」是也。有三句四句點題者,如王維《送元二使安西》雲:「渭城朝雨浥輕塵,客會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是也。又有兩扇立格,對起分承者,如少陵《存歿口號》雲:「席謙不見近彈棋,畢曜仍傳舊小詩。玉局他年無限事,白楊今日幾人悲。」是也。
本詩作於至德二年(756)春天。在這前一年詩人去靈武投奔肅宗的途中,被安祿山的叛兵俘虜帶到了長安,後來逃出。詩中所寫的就是當時在長安所見到的荒涼情景,回想起從前的盛況,悲憤之情貫穿全篇。
唐肅宗至德元年(756)秋天,杜甫離開鄜州去投奔剛即位的唐肅宗,不巧,被安史叛軍抓獲,帶到淪陷了的長安。舊地重來,觸景傷懷,詩人的內心是十分痛苦的。第二年春天,詩人沿長安城東南的曲江行走,感慨萬千,哀慟欲絕,《哀江頭》就是當時心情的真實記錄。
前四句是第一部分,寫長安淪陷後的曲江景象。曲江原是長安有名的游覽勝地,經過開元年間疏鑿修建,亭台樓閣參差,奇花異卉爭芳,一到春天,彩幄翠幬,匝於堤岸,鮮車健馬,比肩擊轂,真是說不盡的煙柳繁華、富貴風流。但這已經成為歷史了,往日的繁華象夢一樣過去了。現在呢,「少陵野老吞聲哭,春日潛行曲江曲」。一個泣咽聲堵的老人,偷偷行走在曲江的角落裡,這就是曲江今日的「遊人」!第一句有幾層意思:行人少,一層;行人哭,二層;哭又不敢大放悲聲,只能吞聲而哭,三層。第二句既交代時間、地點,又寫出詩人情態:在春日游覽勝地不敢公然行走,卻要「潛行」,而且是在冷僻無人的角落裡潛行,這是何等的不幸!重復用一個「曲」字,給人一種紆曲難伸、愁腸百結的感覺。兩句詩,寫出了曲江的蕭條和氣氛的恐怖,寫出了詩人憂思惶恐、壓抑沉痛的心理,含蘊無窮,不愧是文章聖手!
「江頭宮殿鎖千門,細柳新蒲為誰綠?」寫詩人曲江所見。「千門」,極言宮殿之多,說明昔日的繁華。而著一「鎖」字,便把昔日的繁華與今日的蕭條冷落並擺在一起,巧妙地構成了今昔對比,看似信手拈來,卻極見匠心。「細柳新蒲」,景物是很美的。岸上是依依裊裊的柳絲,水中是抽芽返青的新蒲。「為誰綠」三字陡然一轉,以樂景反襯哀慟,一是說江山換了主人,二是說沒有遊人,無限傷心,無限凄涼,大有使人肝腸寸斷的筆力。
「憶昔霓旌下南苑」至「一笑正墜雙飛翼」是第二部分,回憶安史之亂以前春到曲江的繁華景象。這里用「憶昔」二字一轉,引出了一節極繁華熱鬧的文字。「憶昔霓旌下南苑,苑中萬物生顏色」,先總寫一筆。南苑即曲江之南的芙蓉苑。唐玄宗開元二十年(732),自大明宮築復道夾城,直抵曲江芙蓉苑。玄宗和後妃公主經常通過夾城去曲江游賞。「苑中萬物生顏色」一句,寫出御駕游苑的豪華奢侈,明珠寶器映照得花木生輝。
然後具體描寫唐明皇與楊貴妃游苑的情景。「同輦隨君」,事出《漢書·外戚傳》。漢成帝游於後宮,曾想與班婕妤同輦載。班婕妤拒絕說:「觀古圖畫,聖賢之君,皆有名臣在側,三代末主,乃有嬖女。今欲同輦,得無近似之乎?」漢成帝想做而沒有做的事,唐明皇做出來了;被班婕妤拒絕了的事,楊貴妃正幹得自鳴得意。這就清楚地說明,唐玄宗不是「賢君」,而是「末主」。筆墨之外,有深意存焉。下面又通過寫「才人」來寫楊貴妃。「才人」是宮中的女官,她們戎裝侍衛,身騎以黃金為嚼口籠頭的白馬,射獵禽獸。侍從豪華如此,那「昭陽殿里第一人」的妃子、那擁有大唐江山的帝王該是何等景象啊!才人們仰射高空,正好射中比翼雙飛的鳥。可惜,這精湛的技藝不是去用來維護天下的太平和國家的統一,卻僅僅是為了博得楊貴妃的粲然「一笑」。這些帝王後妃們哪裡想得到,這種放縱的生活,卻正是他們親手種下的禍亂根苗!
「明眸皓齒今何在」以下八句是第三部分,寫詩人在曲江頭產生的感慨。分為兩層。第一層(「明眸皓齒今何在」至「去住彼此無消息」)直承第二部分,感嘆唐玄宗和楊貴妃的悲劇。「明眸皓齒」照應「一笑正墜雙飛翼」的「笑」字,把楊貴妃「笑」時的情態補足,生動而自然。「今何在」三字照應第一部分「細柳新蒲為誰綠」一句,把「為誰」二字說得更具體,感情極為沉痛。「血污遊魂」點出了楊貴妃遭變橫死。長安失陷,身為遊魂亦「歸不得」,他們自作自受,結局何等凄慘!楊貴妃埋葬在渭水之濱的馬嵬,唐玄宗卻經由劍閣深入山路崎嶇的蜀道,死生異路,彼此音容渺茫。昔日芙蓉苑裡仰射比翼鳥,今日馬嵬坡前生死兩離分,詩人運用這鮮明而又巧妙的對照,指出了他們佚樂無度與大禍臨頭的因果關系,寫得驚心動魄。第二層(「人生有情淚沾臆」至「欲往城南望城北」)總括全篇,寫詩人對世事滄桑變化的感慨。前兩句是說,人是有感情的,觸景傷懷,淚灑胸襟;大自然是無情的,它不隨人世的變化而變化,花自開謝水自流,永無盡期。這是以無情反襯有情,而更見情深。最後兩句,用行為動作描寫來體現他感慨的深沉和思緒的迷惘煩亂。「黃昏胡騎塵滿城」一句,把高壓恐怖的氣氛推向頂點,使開頭的「吞聲哭」、「潛行」有了著落。黃昏來臨,為防備人民的反抗,叛軍紛紛出動,以致塵土飛揚,籠罩了整個長安城。本來就憂憤交迫的詩人,這時就更加心如火焚,他想回到長安城南的住處,卻反而走向了城北。心煩意亂竟到了不辨南北的程度,充分而形象地揭示詩人內心的巨大哀慟。
在這首詩里,詩人流露的感情是深沉的,也是復雜的。當他表達出真誠的愛國激情的時候,也流露出對蒙難君王的傷悼之情。這是李唐盛世的輓歌,也是國勢衰微的悲歌。全篇表現的,是對國破家亡的深哀巨慟。
「哀」字是這首詩的核心。開篇第一句「少陵野老吞聲哭」,就創造出了強烈的藝術氛圍,後面寫春日潛行是哀,睹物傷懷還是哀,最後,不辨南北更是極度哀傷的表現。「哀」字籠罩全篇,沉鬱頓挫,意境深邈。
詩的結構,從時間上說,是從眼前翻到回憶,又從回憶回到現實。從感情上說,首先寫哀,觸類傷情,無事不哀;哀極而樂,回憶李、楊極度佚樂的腐朽生活;又樂極生悲,把亡國的哀慟推向高潮。這不僅寫出「樂」與「哀」的因果關系,也造成了強烈的對比效果,以樂襯哀,今昔對照,更好地突出詩人難以抑止的哀愁,造成結構上的波折跌宕,紆曲有致。文筆則發斂抑揚,極開闔變化之妙,「其詞氣如百金戰馬,注坡驀澗,如履平地,得詩人之遺法」(見魏慶之《詩人玉屑》卷十四)。
【鶴注】此至德二載春日,公陷賊中作。長安朱雀街東,有流水屈曲,謂之曲江。此地在秦為宜春苑,在漢為樂游園。開元疏鑿,遂為勝境,其南有紫雲樓、笑蓉苑,其西有杏園、慈恩寺。江側菰蒲蔥翠,柳陰四合,碧波紅蕖,依映可愛。黃生曰:詩意本哀貴妃,不敢斥言,故借江頭行幸處標為題目耳。
少陵野老吞聲哭①,春日潛行曲江曲②。江頭宮殿鎖千門③,細柳新蒲為誰綠④。(此見曲江蕭條而作也。首段有故宮離黍之感。曰吞聲、曰潛行,恐賊知也。曰鎖門、曰誰綠,無人跡矣。)
①【錢箋】程大昌《雍錄》:少陵原,在長安縣西南四十里。宣帝陵在杜陵縣,許後葬杜陵南園。師古曰:即今所謂小陵者也,去杜陵十八里。【朱注】他書俱作少陵,杜甫家在焉,故自稱杜陵老,亦曰少陵也。《恨賦》:「莫不飲恨而吞聲。」②《韓非子》:張孟談曰:「臣試潛行而出。」③隋煬帝詩:「三月三日向江頭。」《後漢·順帝紀》:修飾宮殿。王筠詩:「千門皆閉夜何央。」④枚乘賦:「吁嗟細柳。」謝靈運詩:「新蒲含紫茸。」
憶昔霓旌下南苑①,苑中萬物生顏色②。昭陽殿里第一人③,同輦隨君侍君側④。輦前才人帶弓箭⑤,白馬嚼嚙黃金勒⑥。翻身向天仰射雲⑦,一笑正墜雙飛翼⑧。
(此憶貴妃游苑事,極言盛時之樂。苑中生色,佳麗多也。昭陽第一,寵特專也。同輦侍君,受之篤也。射禽供笑,宮人獻媚也。)
①《高唐賦》:「蜺為旌,翠為蓋。」《兩都賦》:「虹旃霓旌。」《雍錄》:曲江在都城東南,其南即芙蓉苑,故名南苑。②宋之問詩:「苑中落花掃還合。」古樂府:「萬物生光輝。」陸機詩:「灼灼美顏色。」③《漢書》:飛燕立為皇後,寵少衰。女弟絕幸,為昭儀,居昭陽殿。唐註:李白詩:「宮中誰第一,飛燕在昭陽。」亦指楊妃也。④《漢書》:成帝游於後庭,欲與班婕好同輦。《莊子》:「謦欬吾君之側。」一句中曰同,曰隨,曰侍,似乎重復。楊慎曰:古人文辭有不厭鄭重者。《詩》雲:「昭明有融,高朗令終。」《易》曰:「明辨晰也。」《左傳》曰:「遠哉遙遙。」宋玉賦:「旦為朝雲。」古樂府:「暮不夜歸。」邯鄲淳碑:「丘墓起墳。」《後漢書》:「食不充糧。」在今人則以為復矣。⑤《舊唐書·百官志》:內官,才人七人,正四品。曹植《七啟》:「亦將有才人妙妓。」《搜神記》:李楚賓帶弓箭游獵。⑥何遜詩:「柘彈隋珠丸,白馬黃金勒。」《明皇雜錄》:上幸華清宮,貴妃姊妹各購名馬,以黃金為銜勒,阮籍《亢父賦》:「被害嚼嚙。」⑦曹植詩:「翻身上京。」《謝氏詩源》:更贏善射,能仰射入雲中,以一囊系箭頭而射,名曰鎖雲。《杜臆》:上雲仰射,則一箭不待言矣。⑧一笑,指貴妃。下文明眸皓齒,就笑容言。宋玉《好色賦》:「嫣然一笑。」潘岳《射雉賦》:「昔賈氏之如皋,始解顏於一箭。」《隋書》:長孫晟射鵰,一發雙貫。潘尼詩:「舉戈落雙飛。」張九齡詩:「欲寄雙飛翼。」
明眸皓齒今何在①?血污遊魂歸不得②。清渭東流劍閣深③,去住彼此無消息④。人生有情淚沾臆⑤,江草江花豈終極⑥。黃昏胡騎塵滿城⑦,欲往城南望城北⑧。
(此慨馬嵬西狩事,深致亂後之悲。妃子遊魂,明皇幸劍,死別生離極矣。江草江花,觸目增愁,城南城北,心亂目迷也。此章,四句起,下二段各八句。)
①曹植《洛神賦》:「丹唇外朗,皓齒內鮮,明眸善睞,靨輔承權。」②吳均詩:「血污秦王衣。」《易》:「遊魂為變。」《唐·後妃傳》:安祿山反,以誅國忠為名。及西幸,過馬嵬,陳玄禮等以天下計誅國忠。已死,軍不解,帝遣力士問故,曰:「禍本尚在。」帝不得已,與妃訣,引而去,縊路祠下。《唐國史補》:玄宗幸蜀,至馬嵬驛,縊貴妃於佛堂梨樹之前。《太真外傳》:妃死,瘞於西郭之外一里許道北坎下,時年三十八歲。【錢箋】帝由便橋渡渭,自咸陽望馬嵬而西,由武功入大散關、河也、劍閣,以達成都。③《西證賦》:北有清渭濁徑,《山海經注》:渭水出隴西首陽縣烏鼠同穴山。左思《蜀都賦》:「緣以劍閣。」註:「劍閣,谷名,自蜀通漢中道。」④蔡琰《笳曲》:「去住兩情兮難具陳。」虞羲詩:「君去無消息。」⑤陶潛詩:「人生似幻化。」謝朓詩:「有情知望鄉。」樂府:「拾得楊花淚沾臆。」⑥江頭花草豈終極乎,蓋望長安之興復也。梁簡文帝詩,「江花玉面而兩相似。」曹植詩:」天地無終極。」⑦《淮南子》:「薄於虞泉,是謂黃昏。」《前漢·周勃傳》:「擊胡騎平城下。」⑧原註:「甫家居城南。」【朱注】陸游《筆記》:「欲往城南忘城北」,言迷惑避死,不能記其南北也。荊公集句兩篇,皆作望城北,蓋傳本偶異耳。北人謂向為望,欲往城南乃向北,亦不能記南北之意。曹植《吁嗟篇》:「當南而更北,謂東而反西。」古樂府:「戰城南,死郭北。」王嗣奭曰:曲江頭,乃帝與貴妃平日游幸之所,故有宮殿。公追溯亂根,自貴妃始,故此詩直述其寵幸宴遊,而終之以血污遊魂,深刺之以為後鑒也。
「清渭東流劍閣深」,唐注謂托諷玄、肅二宗。朱注辟之雲:肅宗由彭原至靈武,與渭水無涉。朱又雲:渭水,杜公陷賊所見。劍閣,玄宗適蜀所經。去住彼此,言身在長安,不知蜀道消息也。今按:此說亦非,上文方言馬嵬賜死事,不應下句突接長安。考馬嵬驛,在京兆府興平縣,渭水自隴西而來,經過興平,蓋楊妃藁葬渭濱,上皇巡行劍閣,是去住西東,兩無消息也。唯單復注,合於此旨。
蘇轍曰:杜陷賊詩,有《哀江頭》詩,予愛其詞氣,若百金戰馬,注坡驀澗,如履平地,得禱人之遺法。如白樂天詩詞甚工,然拙於紀事,寸步不遺,猶恐失之,所以望老扯之藩垣而不及也。
潘氏《杜詩博議》雲:趙次公注引蘇黃門,嘗謂其侄在進雲:《哀江頭》即《長恨歌》也。《長恨歌》費數百言而後成,杜言太真被寵,只「昭陽殿里第一人」足矣。言從幸,只「白馬嚼嚙黃金勒」足矣。言馬嵬之死,只「血污遊魂歸不得」足矣。按黃門此論,上言詩法繁簡不同耳,但《長恨歌》本因《長恨傳》而作,公安得預知其事而為之興哀。《北征》詩「不聞殷夏衰,中自誅褒妲」,公方以貴妃之死,卜國家中興,豈應於此詩為天長地久之恨乎?
《迂叟詩話》:唐曲江,開元天寶間旁有殿宇,安史亂後,其地盡廢。文宗覽杜甫詩雲:「江頭宮殿鎖千門,細柳新蒲為誰綠。」因建紫雲樓、落霞亭,歲時賜宴,又詔百司於兩岸建亭館焉。
黃生曰:此詩半露半含,若悲若諷。天寶之亂,實楊氏之禍階,杜公身事明皇,既不可直陳,又不敢曲諱,如此用筆,淺深極為合宜。又曰:善述事者,但舉一事,而眾端可以包括,使人自得其於言外,若纖悉備記,文愈繁而味愈短矣。《長恨歌》今古膾炙,而《衷江頭》無稱焉,雅音之不諧俗耳如此。
七絕乃唐人樂章,工者最多。……李白、王昌齡後,當以劉夢得為最。緣落筆朦朧縹緲,其來無端,其去無際故也。杜老七絕欲與諸家分道揚鑣,故爾別開異徑。獨其情懷,最得詩人雅趣。……
他說杜甫「別開異徑」,在盛唐七絕中走出一條新路子,這是熟讀杜甫絕句的人都能感覺到的。除了極少數篇章如《贈花卿》、《江南逢李龜年》等外,他的七絕確是與眾不同。
首先,從內容方面擴展了絕句的領域。一切題材,感時議政,談藝論文,紀述身邊瑣事,凡能表現於其他詩體的,他同樣用來寫入絕句小詩。
其次,與之相聯系的,這類絕句詩在藝術上,它不是朦朧縹緲,以韻致見長之作;也缺乏被諸管弦的唱嘆之音。它所獨開的勝境,乃在於觸機成趣,妙緒紛披,讀之情味盎然,有如圍爐閑話,剪燭論心;無論感喟歔欷,或者嬉笑怒罵,都能給人以親切、真率、懇摯之感,使人如見其人,如聞其聲。朴質而雅健的獨特風格,是耐人咀嚼不盡的。
《戲為六絕句》(以下簡稱《六絕句》)就是杜甫這類絕句詩標本之一。
以詩論詩,最常見的形式是論詩絕句。它,每首可談一個問題;把許多首連綴成組詩,又可見出完整的藝術見解。在我國詩歌理論遺產中,有不少著名的論詩絕句,而最早出現、最有影響的則是杜甫的《六絕句》。
《六絕句》作於上元二年(761),前三首評論作家,後三首揭示論詩宗旨。其精神前後貫通,互相聯系,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
《六絕句》第一首論庾信。杜甫在《春日憶李白》里曾說,「清新庾開府」。此詩中指出庾信後期文章(兼指詩、賦),風格更加成熟:「庾信文章老更成,凌雲健筆意縱橫」。健筆凌雲,縱橫開闔,不僅以「清新」見長。唐代的「今人」,指手劃腳,嗤笑指點庾信,適足以說明他們的無知。因而「前賢畏後生」,也只是諷刺的反話罷了。
第二、三首論初唐四傑。初唐詩文,尚未完全擺脫六朝藻繪余習。第二首中,「輕薄為文」,是時人譏哂「四傑」之辭。史炳《杜詩瑣證》解此詩雲:「言四子文體,自是當時風尚,乃嗤其輕薄者至今未休。曾不知爾曹身名俱滅,而四子之文不廢,如江河萬古長流。」
第三首,「縱使」是杜甫的口氣,「盧王操翰墨,劣於漢魏近風騷」則是時人哂笑四傑的話(詩中盧王,即概指四傑)。杜甫引用了他們的話而加以駁斥,所以後兩句才有這樣的轉折。意謂即便如此,但四傑能以縱橫的才氣,駕馭「龍文虎脊」般瑰麗的文辭,他們的作品是經得起時間考驗的。
這三首詩的用意很明顯:第一首說,觀人必觀其全,不能只看到一個方面,而忽視了另一方面。第二首說,評價作家,不能脫離其時代的條件。第三首指出,作家的成就雖有大小高下之分,但各有特色,互不相掩。我們應該恰如其分地給以評價,要善於從不同的角度向前人學習。
這些觀點,無疑是正確的。但這三首詩的意義,遠不止這些。魏、晉六朝是我國文學由質朴趨向華彩的轉變階段。麗辭與聲律,在這一時期得到急劇的發展,詩人們對詩歌形式及其語言技巧的探求,取得了很大的成績。
而這,則為唐代詩歌的全面繁榮創造了條件。然而從另一方面看來,六朝文學又有重形式、輕內容的不良傾向,特別到了齊、梁宮體出現之後,詩風就更淫靡萎弱了。
因此,唐代詩論家對六朝文學的接受與批判,是個極為艱巨而復雜的課題。當齊、梁余風還統治著初唐詩壇的時候,陳子昂首先提出復古的主張,李白繼起,完成了廓清摧陷之功。「務華去實」的風氣扭轉了,而一些胸無定見、以耳代目的「後生」、「爾曹」之輩卻又走向「好古遺近」的另一極端,他們尋聲逐影,竟要全盤否定六朝文學,並把攻擊的目標指向庾信和初唐四傑。
庾信總結了六朝文學的成就,特別是他那句式整齊、音律諧和的詩歌以及用詩的語言寫的抒情小賦,對唐代的律詩、樂府歌行和駢體文,都起有直接的先導作用。在唐人的心目中,他是最有代表性的近代作家,因而是非毀譽也就容易集中到他的身上。至於初唐四傑,雖不滿於以「綺錯婉媚為本」的「上官體」,但他們主要的貢獻,則是在於對六朝藝術技巧的繼承和發展,今體詩體制的建立和鞏固。而這,也就成了「好古遺近」者所謂「劣於漢魏近風騷」的攻擊的口實。
如何評價庾信和四傑,是當時詩壇上論爭的焦點所在。杜甫抓住了這一焦點,在《六絕句》的後三首里正面說了自己的看法。「不薄今人愛古人」中的「今人」,指的是庾信、四傑等近代作家。杜甫之所以愛古而不薄今,是從「清詞麗句必為鄰」出發的。「為鄰」,即引為同調之意。在杜甫看來,詩歌是語言的藝術,「清詞麗句」不可廢而不講。更何況庾信、四傑除了「清詞麗句」而外,尚有「凌雲健筆」、「龍文虎脊」的一面,因此他主張兼收並蓄:力崇古調,兼取新聲,古、今體詩並行不廢。「不薄今人愛古人,清詞麗句必為鄰」,當從這個意義上去理解。
但是,僅僅學習六朝,一味追求「翡翠戲蘭苕,容色更相鮮」一類的「清詞麗句」,雖也能賞心悅目,但風格畢竟柔媚而淺薄;要想超越前人,必須恢宏氣度,縱其才力之所至,才能掣鯨魚於碧海;於嚴整體格之中,見氣韻飛動之妙;不為篇幅所窘,不被聲律所限,從容於法度之中,而神明於規矩之外。要想達到這種藝術境界,杜甫認為只有「竊攀屈宋」。因為《楚辭》的精采絕艷,是千古詩人的不祧之祖。由六朝而上追屈、宋,才能如劉勰所說:「酌奇而不失其真,玩華而不墜其實,則顧盼可以驅辭力,咳唾可以窮文致」(《文心雕龍·辨騷》),不至於沿流失源,墮入齊、梁輕浮側艷的後塵了。
Ⅱ 關於詩的問題。。。。。。
詩仙 李白
詩聖 杜甫
詩豪 劉禹錫
詩仙 李白
詩聖 杜甫
詩豪 劉禹錫
詩魔 白居易
詩鬼 李賀
詩佛 王維
詩囚 孟郊
七絕聖手 王昌齡
詩魔 白居易
詩鬼 李賀
詩佛 王維
詩囚 孟郊
詩仙 李白
詩聖 杜甫
詩豪 劉禹錫
詩魔 白居易
詩鬼 李賀
詩佛 王維
詩囚 孟郊
七絕聖手 王昌齡
詩仙 李白
詩聖 杜甫
詩豪 劉禹錫
詩魔 白居易
詩鬼 李賀
詩佛 王維
詩囚 孟郊
Ⅲ 福州藝品緣家居製品有限公司怎麼樣
福州藝品緣家居製品有限公司是2014-11-20在福建省福州市閩侯縣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注冊地址位於閩侯縣甘蔗街道長江村墩園洲(閩侯縣德雅工藝品有限公司)0#廠房第2層。
福州藝品緣家居製品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350121315551923B,企業法人陳榕,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福州藝品緣家居製品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家居裝飾品、傢具生產銷售;自營和代理各類商品和技術的進出口,但國家限定公司經營或禁止進出口的商品和技術除外。(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在福建省,相近經營范圍的公司總注冊資本為13680萬元,主要資本集中在 1000-5000萬 規模的企業中,共10家。
福州藝品緣家居製品有限公司對外投資0家公司,具有1處分支機構。
通過愛企查查看福州藝品緣家居製品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Ⅳ 孟浩然的生平事跡
孟浩然(689年—740年),名浩,字浩然,號孟山人,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園派詩人,世稱「孟襄陽」。因他未曾入仕,又稱之為「孟山人」。
孟浩然生當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頓、痛苦失望後,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修道歸隱終身。曾隱居鹿門山。40歲時,游長安,應進士舉不第。
曾在太學賦詩,名動公卿,一座傾服,為之擱筆。開元二十五年(737)張九齡招致幕府,後隱居。孟詩絕大部分為五言短篇,多寫山水田園和隱居的逸興以及羈旅行役的心情。
其中雖不無憤世嫉俗之詞,而更多屬於詩人的自我表現。孟浩然的詩在藝術上有獨特的造詣,後人把孟浩然與盛唐另一山水詩人王維並稱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傳世。
(4)詩藝緣家居擴展閱讀:
孟浩然的故事:
家居一段時日後,孟浩然於次年前往吳越。他在吳越停留了三年,見到了老友張子榮。期間寫了數首思鄉之作,如「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客行愁落日,鄉思重相催」等。
表達出欲回不得回的無奈。不得回鄉是為了求仕的各種拜會,而非為江南山水所絆。這些拜會中,最重要的一項是結交天台山道士。
唐代重道教,著名的道士司馬承禎從高宗、則天時就深受重視,玄宗及其胞妹玉真公主尊其為師。天台山是司馬承禎的主要道場。孟浩然在天台山流連期間。
司馬承禎雖已被玄宗召去洛陽、在王屋山建陽台觀並修行,但他與天台山舊觀不會斷掉聯系。與天台山司馬道士的門徒、道友交往,不失為迂迴之策。
也許這段時間的交遊有了起色,728年孟浩然返鄉,與李白相識,稍作休整後動身前往長安。在西京長安、東都洛陽奔波往返,停留五年,雖結交張九齡、張說等政要。
與王昌齡、王維等成了好友,佳作廣為傳頌,「微雲淡河漢,疏雨滴梧桐」等名句被眾人欽服,卻仍未金榜題名。733年從洛陽直奔吳越,與崔國輔相聚,並相約隔年春天再聚於江南。
短暫停留後,孟浩然返鄉。735年春,依約三下江東去見崔國輔,路過江夏時,遇到李白,李白作名詩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可惜崔國輔已經應詔離開江南,孟浩然留有「我行窮水國,君使入京華。相去日千里,孤帆天一涯。」之句。命運總是這樣作弄孟浩然。他的兩次赴京(東西二都)、三次下吳越。
博取了盛名,與同期一批詩人訂交,換來的現實卻是骨感的。然而,孟浩然並未氣餒。在襄樊時,他仍一如既往地熱心結交經過之官員、文人。
「檢點孟浩然集,現存的250多首作品中,有十之六七是寄贈、酬答、送別、留別、宴會、登高懷人等用於應酬、交遊之作」。737年夏天,張九齡被貶至荊州任長史。
孟浩然應邀去作張九齡的幕賓。一年多之後,他離開荊州返家。張九齡雖被貶,但政治聲望仍在,孟浩然是抱著極大的希望去投奔其賬下的,有詩「寄語朝廷當世人,何時重見長安道」為證。
然而希望再次被摔得粉碎。他未受到提拔、重用,只承擔了一次赴揚州的公出。在張九齡身邊,也只是陪同觀獵、游覽、祠祭,無國事可商。張九齡是政治家,他明白進退尺度。
不可能在荊州大張旗鼓地有什麼作為,孟浩然卻不懂,張九齡的韜光養晦加重了他的絕望。絕望之後,辭歸襄樊。一年後背上生瘡,初愈便接待了來訪的王昌齡,因食海鮮病發而亡。
Ⅳ 藝字的唯美詩詞
唐宋詩
【蜀路二首】張說
藝業為君重,名位為君輕。玉琴知調苦,寶鏡對膽清。
【哀孟雲卿嵩陽荒居】孟郊
藝檗意彌苦,耕山食無餘。定交昔何在,至戚今或疏。
陸龜蒙
藝可屠龍膽,家曾近燕胎。-
【孝宗皇帝輓詞】陳傅良
藝祖開皇極,何心畀後昆。
【理考輓詞】陳傑
藝祖的孫傳,仁皇享國年。思文重揭日,皇武再中天。
【觀浩齋楊先生偕後溪劉先生白鶴魏校書潼川南樓唱酬三復嘆仰馳介詢】程公許盤
藝蘭九畹媚幽處,公暇獨立誰為儔。畏虎一悟真知說,亡羊不向諸子搜。
【送道傳侄旅中赴省】程公許
藝須專必勝,祿逮養為榮。
【遂初黃友遜齋】葛紹體
藝圃樓高插架書,只將遜志力耘鉯。
【南澗】韓元吉
藝蘭與種蕙,采掇契幽願。置此勿復言,吾方困遊宦。
[賦向宣卿有裕堂堂在伊山桓伊舊隱也]胡寅
藝蘭畹畹滋,栽竹個個成。無復笛三弄,只聞弦誦聲。
[挽某氏]胡寅
藝萱無復忘憂日,種柏行看合抱年。舊欲升堂今已矣,大招成些重凄然。
1、詩書盈幾有,道藝喜時聞.
2、發揮六藝無遺精,考黜百家如拉朽.
3、白頭更且窮經藝,誰道忘筌便得魚.
4、藝文追伏鄭,德業望皋夔.
5、多才多藝無多壽,此理憑誰問大鈞.
6、聖武將犁老上庭,藝文先選彍中英.
7、生年同藝祖,慶壽似慈寧.
8、身為俗吏趨行部,手藝名香祝有年.
9、聖主有恩酬絕藝,簾前師號紫袈裟.
10、廓落襟懷德藝優,身名曾不問沈浮.
11、從來藝事兩難精,今日逢君喜且驚.
12、太息藝成頭已白,誰能持使獻金門.
13、縱雲錄後有前例,循吏藝文應並編.
Ⅵ 相逢何必曾相識 知慶分享本翩翩 茹若前生未有緣 藝緣身是憶歸人這首詩的解釋
這首詩的解釋?
這首詩解釋不通——前言不搭後語
1、既然是詩詞,就要符合詩詞的特性:韻律
2、詞語:通俗易懂
......
Ⅶ 成都藝寶緣家居有限公司怎麼樣
成都藝寶緣家居有限公司是2018-06-21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注冊地址位於四川省成都市天府新區正興街道順聖路172號。
成都藝寶緣家居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510100MA6CH7553N,企業法人鄧春蘭,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成都藝寶緣家居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傢具銷售、安裝、維修;銷售:服裝鞋帽、箱包、農副產品、皮革製品、工藝美術品、電子電器、玻璃製品、數碼產品、電氣設備、儀器儀表、機械設備、五金產品、辦公用品、日用百貨、木製品、針紡織品、塑料製品、門窗、木材、建材、裝飾材料:廣告設計、製作、代理、發布(不含氣球廣告及固定形式印刷品廣告);包裝裝潢設計服務。(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通過愛企查查看成都藝寶緣家居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Ⅷ 崑山藝緣飾品有限公司怎麼樣
崑山藝緣飾品有限公司是2014-02-21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注冊地址位於崑山開發區前進東路291號樓413室。
崑山藝緣飾品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3205830878828260,企業法人張艷明,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崑山藝緣飾品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許可經營項目:無 一般經營項目:家居飾品、針織家紡、服飾箱包、服裝面料、傢具、汽車用品、辦公用品、日用百貨、五金配件、電子產品的銷售;自營和代理貨物及技術的進出口業務。
通過愛企查查看崑山藝緣飾品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Ⅸ 「感於哀樂,緣事而發」是班固在《漢書藝文志》中對漢代什麼詩藝術特色的概括
「感於哀樂,緣事而發」是班固在《漢書藝文志》中對漢府詩詩藝術特色的概括
感於哀樂,緣事而發的意思是「(樂府詩)的創作是有感於現實生活中的悲哀或快樂,是源自於具體的事件而發出的感慨」
補充:
出自《漢書•藝文志》:「自孝武立樂府而采歌謠,於是有代趙之謳,秦楚之風,皆感於哀樂,緣事而發,亦可以觀風俗,知薄厚雲。」 是指兩漢樂府詩「皆感於哀樂,緣事而發」,就是創作主體有感而發,具有很強的針對性。激發樂府詩作者創作熱情和靈感的是日常生活中的具體事件及人們普遍關心的敏感問題
昔仲尼沒而微言絕,七十子喪而大義乖。故《春秋》分為五,《詩》分為四,《易》有數家之傳。戰國從衡,真偽分爭,諸子之言紛然餚亂。至秦患之,乃燔滅文章,以愚黔首。漢興,改秦之敗,大收篇籍,廣開獻書之路。迄孝武世,書缺簡脫,禮壞樂崩,聖上喟然而稱曰:「朕甚閔焉!」於是建藏書之策,置寫書之官,下及諸子傳說,皆充秘府。至成帝時,以書頗散亡,使謁者陳農求遺書於天下。詔光祿大夫劉向校經傳諸子詩賦,步兵校尉任宏校兵書,太史令尹咸校數術,侍醫李柱國校方技。每一書已,向輒條其篇目,撮其指意,錄而奏之。會向卒,哀帝復使向子侍中奉車都尉歆卒父業。歆於是總群書而奏其《七略》,故有《輯略》,有《六藝略》,有《諸子略》,有《詩賦略》,有《兵書略》,有《術數略》,有《方技略》。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