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簡述夏商周,春秋戰國,秦漢整體設計風格,並舉例說明風格特點
古代有哪些建築風格呢
歷史的教學方式通常是線性的,去理解一種現象如何引起另一種現象,可以幫助我們創建一個關於人類發展的廣泛概述。在建築史上,理解隨著時間流逝而出現的設計和建築風格是很有趣的,更確切地說,是去了解它們如何對迄今為止所產生的建築帶來的影響。因此,我們在這里呈現了歷史上幾個最具影響力的建築風格,以及它們的特點。
古典主義
古典主義建築建於公元前7世紀到4世紀的古希臘。它最著名的是用石頭建造的大型宗教神殿,通過柱式、對稱、幾何和透視的原則來設計。表達古典主義風格最顯著的特徵是古希臘的三種「建築柱式」:多立克(Doric)、愛奧尼(Ionic)和科斯林(Corinthian)。帕特農神廟是古典建築中最偉大的作品。該神廟建於公元前5世紀的雅典衛城,它展示了引人注目的特點:建築體積建造在基座之上,基座支撐著一系列的圓柱和柱頭上的體量,接著再支撐一個山花。
羅馬式建築
這種建築風格是歐洲在6世紀到9世紀之間發展起來的,該風格與它的歷史背景有著很大的關系。在歐洲各國處於戰爭狀態、擔心受到敵軍入侵的時期,這些建築受到古羅馬共和國的啟發,以厚重而堅固的牆壁和半圓形拱門的最小開窗方式為特色。這種風格的主要範例是在該時期建造的教堂,其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是西班牙的聖地亞哥-德孔波斯特拉主教座堂(Santiago de CompostelaCathedral)。它是在十字軍東征期間建造的,是這種風格最偉大的作品。
哥特式建築
我們現在所知的哥特式建築最初被命名為 Opus Francigenum,或「法國式作品」,因為它起源於法國中世紀晚期,在公元900年到1300年之間。直到啟蒙運動時期,「哥特式」(Gothic)這個名字才出現,指的是那個時期建造的垂直高聳而宏偉的建築。哥特風格的主要作品與教會建築有關,通常是教堂和大教堂,帶有尖形拱門(ogival arches)和肋狀拱頂(rib vaults)。大多數哥特式建築都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如巴黎聖母院大教堂和蘭斯大教堂。
巴洛克風格
從16世紀開始,在歐洲君主政體的統治下,巴洛克建築也可以在宗教建築中看到。巴洛克建築利用裝飾物和建築元素試圖建立一種戲劇性的感覺,尤其是通過明暗對比將結構元素也同樣視為一種裝飾。這種風格的早期典型作品之一是羅馬的耶穌堂(Church of Gesù),它擁有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巴洛克式外觀。
新古典主義
從18世紀開始,新古典主義建築試圖復興希臘和羅馬的古典建築。這種表達風格與許多因素有著密切的關系,比如,它的社會和經濟背景、歐洲的工業革命、中上階層的學生開始環游世界並重新接觸到古代作品。因歐洲文化所引起的復興對巴洛克建築做出了回應,並在此基礎上帶來了一種理性對稱的建築。這種風格一直持續到19世紀,並在許多國家得到體現。
學院派建築
這種學院風格起源於19世紀30年代中期巴黎的美術學校。它參考其他時期的風格建立了一種設計語言,如法國新古典主義,哥特式建築和文藝復興,不同之處是,改風格也使用現代材料,如玻璃和鐵。雖然它出現在法國,但這種風格也影響了美國的建築,並作為一些建築師的參考,如「摩天大樓之父」:路易斯·沙利文(Louis Sullivan)。這種風格的建築呈現了與現代線條相融合的雕塑裝飾。在歐洲,最重要的例子是巴黎的大皇宮,在美國,則是紐約的中央車站。
新藝術風格
新藝術最初對幾個學科都起到指導作用,從建築到繪畫,從傢具設計到版式設計。作為對歐洲折衷主義風格的一種回應,新藝術在建築中通常體現為裝飾元素:充滿彎曲和蜿蜒線條的建築,在設計和色彩的運用上都受到植物、花卉和動物等有機形狀的啟發。該風格最早的作品是由比利時建築師維克多·霍塔 (Victor Horta) 設計的,然而,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由法國人赫克托·吉馬德(Hector Guimard) 創作的。
藝術裝飾風格
藝術裝飾風格出現在法國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就像新藝術一樣,影響了很多藝術和設計領域。這種運動融合了現代設計、手工製作的元素和奢華的材料,代表了人們對社會和科技進步的偉大信念。法國建築師奧古斯特·貝瑞(Auguste Perret)是早起運用鋼筋混凝土的大師,他負責設計了世界上最早的裝飾藝術建築之一。1913年,貝瑞將這一藝術運動的特點結合起來,並體現於它的香榭麗舍劇院(Champs-Elysees Theater),標志著這種運動與之前提出的新藝術風格的不同。
包豪斯風格
20世紀末,包豪斯風格出現在世界上第一所設計學校。重塑了嶄新的教學方式,從傢具設計到造型藝術,再到德國的先鋒派。工業生產和產品設計之間的關系對學校的設計方案至關重要,在設計過程中採取了高度合理化的立場。它的創始人之一:沃爾特·格羅佩斯 (Walter Gropius) 執行了一系列革命性的教學方法,並在他的現代和實用作品中應用了這些原則。
現代主義
現代主義誕生於20世紀上半時期。可以說,它始於德國的包豪斯 (Bauhaus),或法國的勒·柯布西耶 (LeCorbusier),又或是美國的弗蘭克·勞埃德·賴特 (Frank Lloyd Wright)。然而,勒·柯布西耶對理解現代建築的貢獻最為顯著,尤其是他總結設計規則,並將其運用在他的作品、設計和論述中的能力。一個例子是他在1926年提出的宣言「新建築五點」,也被稱為現代建築的五點。
後現代主義
從1929年開始,隨著大蕭條的開始,社會上出現了一系列對現代建築的批評,並持續到20世紀70年代末。後現代建築無論是從論述還是建築作品,都從一個新的歷史和構圖的角度審視了現代主義的一些核心原則。為此,他們採用了不同的提問策略,有時是使用諷刺,有時是對流行文化的濃厚興趣。《向拉斯維加斯學習》一書是後現代主義思想的開創性著作之一。
解構主義
解構主義起源於20世紀80年代,對設計的規則和過程提出質疑,並將非線性動力學融入到該領域的思考中。解構主義涉及兩個主要概念:所謂解構,一種文學和哲學的分析使人們重新思考並拆除傳統的思維模式;還有結構主義,是一種來自20世紀早期的俄羅斯藝術和建築運動。解構主義的一個里程碑事件是由菲利普·約翰遜 (Phillip Johnson) 策劃的1988年MoMA展覽。此次展覽匯集了彼得·艾森曼 (Peter Eisenman)、弗蘭克·蓋里 (Frank Gehry)、扎哈·哈迪德 (Zaha Hadid)、雷姆·庫哈斯 (Rem Koolhaas)、丹尼爾·里伯斯金 (Daniel Libeskind)、伯納·屈米 (Bernard Tschumi) 和沃爾夫獎 (Wolf Prix) 的作品
B. 中國古代傢具有什麼特點
史前夏商西周時期的傢具有什麼特點?
這一時期為初始傢具階段。中國現已知最早的傢具產生於新石器時代,史前人類構築房屋和修造水井中的木工技術、棒卯結構為傢具的出現奠定了基礎。當時起居方式為席地而坐,傢具製作非常簡陋,日用器物兼有傢具的功能。進人奴隸社會以後,傢具最大的特點就是兼有禮器的功能。
春秋戰國秦漢時期的傢具有什麼特點?
這一時期傢具總的特點是呈低矮型,出現了完整的供席地起居的低矮型傢具,傢具較低矮,無固定位置,可根據不同場合而作不同的陳設。傢具的功能性不斷加強,同時兼有禮器的功能。
漆傢具是這一時期的主流傢具,除了沿用傳統的漆繪、油彩、針劃、貼金銀箔、鑲銀等外,還出現了俄金(針劃填金)、堆漆(用稠厚的漆堆成花紋)等工藝。漆飾後,有的還配以夔金銅飾件,更顯得華貴。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傢具有什麼特點?
這一時期各民族、各教派之間文化藝術的交流,使各民族的傢具在形制上、功能上得以相互滲透。人們雖然仍習慣席地而坐,但胡床已在中原民間較普遍,出現了多種形式的高坐具,從而給傳統起居方式帶來沖擊,進而給傳統傢具的製作也帶來了一定的影響,出現高傢具的萌芽。
當時,新出現的傢具主要有扶手椅、束腰圓凳、方凳、圓案、長機、櫥,並有瓮、箱等竹藤傢具。
漆傢具仍然是當時高檔傢具的主流,並出現了斑漆、綠沉漆、漆畫和金銀參鏤帶等新裝飾技藝。
隋唐五作時期的傢具有什麼特點?
這一時期是席地坐向垂足坐、低型傢具向高型傢具發展轉化的高潮時期。傳統席地起居習俗逐漸被廢棄,垂足坐日益流行,傢具形態出現了由低矮向高型發展的趨勢。
到五代時期,已基本進人了高坐垂足起居的新時代。而且,這一時期傢具種類增多,傢具風格也由隋唐時期的以雍容華貴為美,轉為五代時期的崇尚簡潔,從而為宋代傢具的風格形成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宋遼金元時期傢具有什麼特點?
宋代是傢具藝術的繁榮時期,北宋以後中國高型傢具逐漸走向成熟,並得到迅速的發展,高型傢具的種類又有所增加,品種基本齊全,同時在製作手法上也有不少變化,各種裝飾手法開始使用。
宋代還出現了中國最早的組合傢具—「燕幾」。這是一套按比例製成的大小不同的幾,共有3種規格尺寸,7個單件,可以變化組合成25樣,76種格局。根據人數的多少,可以任意組合。「燕幾」在世界傢具史上也是最早出現的組合傢具。
明代的傢具有什麼特點?
這一時期是中國古典傢具的鼎盛時期。由於手工業的進步、海外貿易的發展、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等社會因素,促使明至清初傢具達到中國古典傢具發展的高峰,明代傢具不僅種類齊全,款式繁多,而且用材考究,造型朴實大方,製作嚴謹准確,結構合理規范,逐漸形成穩定鮮明的「明式」傢具風格,也是中國古典傢具進人實用性、科學性階段的重要標志。這時期傢具不論是製作工藝,還是藝術造詣,都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成為世界傢具藝術發展史上最具藝術感染力的精品。
清代傢具有什麼特點?出現了哪些製作中心?
這一時期是中國古典傢具繁榮的最後一個時期,清代傢具在康熙前期基本保留著明代風格特點。自清雍正至乾隆晚期,由於社會的進一步發展,清代傢具也得到了相應的發展,形成了造型莊重、雕飾繁重、體量寬大、氣度宏偉的清式風格。清代傢具作坊以揚州、冀州、惠州為主,形成全國三大製作中心,出現了「蘇作」、「京作」、「廣作」等不同藝術風格。清末由於國力衰敗,加上帝國主義的侵略,國內戰爭頻繁,各種民族手工藝均遭到嚴重破壞,傢具藝術每況愈下,進人衰落時期。
C. 秦漢時期傢具形體變化有幾大系列
古人起居方式可分為席地而坐和垂足坐兩種方式,秦漢時期低矮型傢具逐漸興起與發展,並出現高型傢具的雛形。傢具形體變化主要圍繞著低矮傢具和高型傢具兩大系列。
西漢時,由印度傳入榻登。《釋名》註:「榻登,施之大床前小榻上,登以上床也。」既然要在床前設榻登上床,說明那時床的高度有所增高。
秦漢高型床的興盛和坐榻的出現,導致床前設幾、榻側設幾的陳設組合應運而生。
漢代卧室中大形架子床往往放在卧室兩側或對門的牆邊,床的兩側及床前可陳設床幾。使用時除睡眠外,南方人多坐於床沿;較小的床兩端多有床屏,床屏外側放置床幾。
架子床的整體為長方形,床面中間鑲板,可以在上邊陳設箱籠等物。床的四角在前代圍屏床的基礎上增加了擺放竹簾、蚊帳或帷幕的四根柱架,用以支撐床嶺即床頂蓋,或懸掛帷幕幔帳。
D. 秦漢時期傢具有何特點
歷史背景:秦漢時期(公元前221~公元220),在繼承戰國漆飾的基礎上,專
漆木傢具進入全盛時期,不僅數屬量大、種類多,而且裝飾工藝也有較大的發展。
生活方式:們起居仍是席地跽坐(跪坐)或盤膝坐,垂足坐始見萌生尚未普及。
常用傢具有幾、案、箱、櫃、床、榻、屏風、笥(放衣服的小傢具)、奩(放梳妝
用品的器具)、胡床(坐具,又稱交床,繩床)等。
這一時期傢具的主要特點是:①大多數傢具均較低矮。②始見由低矮型向高型演進的端倪。胡床是西北游牧民族的一種可折疊的輕便坐具,坐時垂足。由席地坐演進為垂足坐是傢具史上一大變革。③出現軟墊。西京雜記中記述,漢時天子的玉幾上冬天加有絲綿織物,大臣的木幾上則加用橐(毛氈縫制的口袋)。這是最早出現的軟墊。④製作傢具的材料較為廣泛,除木材外,還有金屬、竹、玻璃、玉石等。
傢具裝飾:沿用傳統的漆繪、油彩、針劃、貼金銀箔、鑲銀或銅箍等外,還發
展了戧金(針劃填金)
、堆漆(用稠厚的漆堆成花紋)等工藝。漆飾後,有的還配
以鎏金銅飾件,益顯華貴。此外,各種珠寶、玻璃也常作為傢具的裝飾材料。
E. 為什麼說秦漢時期的傢具處於過渡階段
秦滅六國,建立了強大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制國家,只是存在時間短暫,至今考古還沒有發現秦代傢具。
至漢代,我國封建社會政治、經濟、文化開始進入高潮階段,卻盛行厚葬之風。“侍死如侍生”,於是,人死後,人們就將他生前擁有過的東西一起陪葬。秦之前,尤其是奴隸社會,厚葬之風非常盛行,陪葬之物如僕人、車馬等。秦之後,隨葬的人、馬就變少了,而金器、玉器、酒具、食具等成為主要陪葬品。出土的大量漢墓壁畫、畫像磚、畫像石、漢明器表明,當時的上層社會生活、家庭生活十分豐富。
據《西京雜記》載:“武帝為七寶床、雜寶桉、廁寶屏風,列寶帳設於桂宮,時人謂之四寶宮。”這些傢具都十分精美。又《鹽鐵論·散不足》雲“一屏風就萬人之功”,可見其不簡單。
F. 殷周到秦漢傢具的式樣是什麼
從殷周到秦漢,傢具的式樣沒有發生太大的變化。由於當時工藝技術的限制,人們坐卧的專主要家屬具,是矮的床和鋪在地上的席子。當要吃飯和讀書寫字時,就臨時放置一張案,案也可以放在床上或地上,它的形象像一個很大的托盤,有長方形和圓形的二種,長方形的案有四足,圓形案有三足,這種案都很矮,常常不超過一二十厘米。
G. 秦漢時期南北方室內傢具有什麼區別
秦漢的建築封閉性較差,南北方的室內傢具設施與陳設格局是略有不同的。北方地區回寒冷多風,卧室內答以炕為主。設置床榻時,床榻上多數安放各種屏風,有些物品可以直接放在屏風上的格架上。
卧室中的床、炕等傢具和設施陳設位置的上方往往設置帷幕,即使擺放架子床也是如此。
這一點從東晉、北魏的墓室壁畫上也可以看到,壁畫中男女主人的上方有懸掛帷幔的架子床的骨架。這與北方傳統的住宅室內格局相吻合的。
而南方地區比較溫暖,當時卧室內架子床較少,多設置帶有圍屏或床屏的床較多,這類床很少設置帷幕。除了戰國時期所見信陽的木床如此以外,還可以從馬王堆漆棺畫上見到這類床的形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