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關於傢具的古詩詞
一、靜夜思
【作者】李白【朝代】唐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譯文
明亮的月光灑在床前的窗戶紙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層白霜。我禁不住抬起頭來,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輪明月,不由得低頭沉思,想起遠方的家鄉。
二、清平樂·獨宿博山王氏庵
【作者】辛棄疾【朝代】宋
繞床飢鼠。蝙蝠翻燈舞。屋上松風吹急雨。破紙窗間自語。
平生塞北江南。歸來華發蒼顏。布被秋宵夢覺,眼前萬里江山。
譯文
飢餓的老鼠繞著床竄來竄去,蝙蝠圍著昏黑的油燈上下翻舞。狂風夾帶著松濤,猶如洶涌波濤般放聲呼嘯;大雨瓢潑而下,急促地敲打著屋頂;糊窗紙被風撕裂,發出呼啦啦的聲音,彷彿在自言自語。
從塞北輾轉江南,如今歸隱山林,已是容顏蒼老,滿頭白發。一陣凄冷的秋風吹透了單薄的布被,突然驚醒,眼前依稀還是夢中的萬里江山。
三、明月何皎皎
【作者】佚名【朝代】漢
明月何皎皎,照我羅床幃。憂愁不能寐,攬衣起徘徊。
客行雖雲樂,不如早旋歸。出戶獨彷徨,愁思當告誰!
引領還入房,淚下沾裳衣。
譯文
明月如此皎潔,照亮了我的床幃;我憂愁得無法入睡,披衣而起屋內徘徊;客居在外雖然有趣,但是還是不如早日回家;
一個人出門憂愁彷徨,滿心愁苦應該告訴誰呢?伸頸遠望還是只能回到房間,眼淚沾濕了衣裳。
四、山石
【作者】韓愈【朝代】唐
山石犖確行徑微,黃昏到寺蝙蝠飛。升堂坐階新雨足,芭蕉葉大梔子肥。
僧言古壁佛畫好,以火來照所見稀。鋪床拂席置羹飯,疏糲亦足飽我飢。
夜深靜卧百蟲絕,清月出嶺光入扉。天明獨去無道路,出入高下窮煙霏。
山紅澗碧紛爛漫,時見松櫪皆十圍。當流赤足踏澗石,水聲激激風吹衣。
人生如此自可樂,豈必局束為人鞿。嗟哉吾黨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歸。
譯文
山石崢嶸險峭,山路狹窄像羊腸,蝙蝠穿飛的黃昏,來到這座廟堂。登上廟堂坐台階,剛下透雨一場,經雨芭蕉枝粗葉大,山梔更肥壯。僧人告訴我說,古壁佛畫真堂皇,用火把照看,迷迷糊糊看不清爽。
為我鋪好床席,又准備米飯菜湯,飯菜雖粗糙,卻夠填飽我的飢腸。夜深清靜好睡覺,百蟲停止吵嚷,明月爬上了山頭,清輝瀉入門窗。天明我獨自離去,無法辨清路向,出入霧靄之中,我上下摸索踉蹌。
山花鮮紅澗水碧綠,光澤又艷繁,時見松櫟粗大十圍,鬱郁又蒼蒼。遇到澗流當道,光著腳板踏石淌,水聲激激風飄飄,掀起我的衣裳。人生在世能如此,也應自得其樂,何必受到約束,宛若被套上馬韁?唉呀,我那幾個情投意合的夥伴,怎麼能到年老,還不再返回故鄉?
五、滿江紅·懷子由作
【作者】蘇軾【朝代】宋
清潁東流,愁目斷、孤帆明滅。宦遊處、青山白浪、萬重千疊。孤負當年林下意,對床夜雨聽蕭瑟。恨此生、長向別離中,添華發。
一尊酒,黃河側。無限事,從頭說。相看恍如昨,許多年月。衣上舊痕余苦淚,眉間喜氣添黃色。便與君、池上覓殘春,花如雪。
譯文
清澈的潁水向東流去,望著江面行船遠去,船帆若隱若現,心中愁苦。為官四處奔走,走過千山萬水,經歷風波險惡。我辜負了當年與你對床夜語,早退隱居的約定。這一生聚少離多,白發徒生。
在黃河畔飲酒,想起往日情由,無限感慨。雖然分離多年,舊事卻恍如昨日般清晰。經歷了多年磨難心酸,終於快有歸去的喜信了。到那時,和你在這殘春出遊池上,看落花如雪。
⑵ 李白為什麼自號「青蓮居士」
李白自號「青蓮居士」是出於個人喜愛、對佛教的信仰、童年經歷等等。內
首先容,李白非常喜愛青蓮花,他有不少詩篇吟詠蓮花。「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這是李白的名句。與其說他是對別人的贊譽,不如說是他的自我寫照。他的字型大小反映了他這種高尚的生活情趣。
其次,李白字型大小清蓮居士,是出於對佛教的信仰。青蓮花是佛教聖物,居於青、黃、赤、白四色蓮花之首。李白在詩中多次寫到青蓮花,都與佛教寺廟、佛教人物和佛教活動有關。
最後,李白自號當與他的出生地及童年時期的經歷有關。李白出生和在西域條支,直到五歲才隨家人遷居蜀中。他的出生地附近盛產青蓮花,李白自號青蓮居士,當時是出於對他的出生地及其童年生活的追憶和眷戀。
(2)李白家居擴展閱讀:
李白與蓮花有關的詩句:《淥水曲》 (唐)李白
淥水明秋月,南湖采白蘋。
荷花嬌欲語,愁殺盪舟人。
翻譯:
清澈的湖水在皎潔月光的映照下波光粼粼,南邊的湖面上,一位美麗的姑娘正在月光下采擷著白蘋。
含苞待放的荷花簡直就像一位嬌媚多情的少女欲語還休,讓人不免神魂搖盪,無限哀婉惆悵起來。
⑶ 李白 蘇軾 白居易 歐陽修 李清照 袁枚是什麼居人
李白 (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被後人稱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身長七尺有餘,漢族,生於安西都護府碎葉城,4歲遷居四川綿州昌隆縣。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
蘇軾(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享年66歲。南宋高宗朝乾通6年,贈太師。眉州人,漢族,是蘇洵的大兒子,北宋著名文學家、書畫家、散文家、詩人、詞人,豪放派詞人代表。
白居易(772~846),漢族,字樂天,號香山居士,下邽人,是中國文學史上負有盛名且影響深遠的唐代詩人和文學家,有「詩魔」和「詩王」之稱,與元稹共同發起了「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
歐陽修(1007~1072年),字永叔,自號醉翁,晚年號六一居士,謚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吉安永豐人,漢族,北宋時期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和詩人。與韓愈,柳宗元,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
李清照 (1084~1155) 號易安居士,宋代女詞人,漢族,山東濟南人,婉約詞宗。生於北宋元豐七年,逝於臨安,享年七十一歲。與辛棄疾合稱「濟南二安」。
袁枚(1716-1797年),清代詩人、詩論家。字子才,號簡齋,晚年自號倉山居士,隨園主人,隨園老人。錢塘人。袁枚是乾隆、嘉慶時期代表詩人之一,與趙翼、蔣士銓合稱為「乾隆三大家」。
⑷ 詩仙,詩聖,詩佛,詩鬼,詩魔,詩豪,詩傑,詩狂,詩囚,詩奴分別都是誰
詩仙(李白),詩聖(杜甫),詩佛(王維),詩鬼(李賀),詩魔(白居易),詩豪(劉禹錫),詩傑(王勃),詩狂(賀知章),詩囚(孟郊),詩奴(賈島)。
1、詩仙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
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2、詩聖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原籍湖北襄陽,後徙河南鞏縣。
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
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後人稱為「詩聖」,他的詩被稱為「詩史」。
3、詩佛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字摩詰,號摩詰居士。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著名詩人、畫家。
王維參禪悟理,學庄信道,精通詩、書、畫、音樂等,以詩名盛於開元、天寶間,尤長五言,多詠山水田園,與孟浩然合稱「王孟」,有「詩佛」之稱。
4、詩鬼
李賀(約公元791年-約817年),字長吉,是「長吉體詩歌開創者。」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陽宜陽縣)人,家居福昌昌谷,後世稱李昌谷,是唐宗室,唐高祖李淵的叔父李亮(大鄭王)後裔。
有「詩鬼」之稱,是與「詩聖」杜甫、「詩仙」李白、「詩佛」王維相齊名的唐代著名詩人。
5、詩魔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 ,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於河南新鄭。
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並稱「劉白」,有「詩魔」之稱。
6、詩豪
劉禹錫(772年—842年),字夢得,河南洛陽人,自稱「家本滎上,籍占洛陽」,又自言系出中山。 其先為中山靖王劉勝。唐朝文學家、哲學家,有「詩豪」之稱。
7、詩傑
王勃(約650年—約676年),字子安,漢族,唐代文學家。古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出身儒學世家,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並稱為「王楊盧駱」、「初唐四傑」。其詩流利婉暢,宏放渾厚,獨具一格,人稱「詩傑」
8、詩狂
賀知章(約659年— 約744年),唐代詩人、書法家。字季真,晚年自號「四明狂客」「秘書外監」,越州永興(今浙江杭州蕭山區)人。少時以詩文知名。
賀知章為人曠達不羈,好酒,有「清談風流」、「詩狂」之譽。與張若虛、張旭、包融並稱「吳中四士」;與李白、李適之等謂「飲中八仙」。
9、詩囚
孟郊(751—814),字東野,唐代著名詩人。湖州武康(今浙江省德清縣)人,祖籍平昌(今山東德州臨邑縣)。先世居洛陽 (今屬河南洛陽),後隱居嵩山。
孟郊工詩。因其詩作多寫世態炎涼,民間苦難,故有「詩囚」之稱,與賈島並稱「郊寒島瘦」。
10、詩奴
賈島(779~843年),唐代詩人,字閬(讀láng)仙,人稱「詩奴」,與孟郊共稱「郊寒島瘦」,漢族,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陽縣(今河北省涿州)人。自號「碣石山人」。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詩人
⑸ 詩聖,詩仙,詩魔,詩神,詩狂,詩佛,詩鬼分別是誰
詩聖杜甫,詩仙李白,詩魔白居易,詩神蘇軾,詩狂賀知章,詩佛王維,詩鬼李賀。
1、詩聖杜甫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原籍湖北襄陽,後徙河南鞏縣。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並不顯赫,但後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於《杜工部集》。
大歷五年(770年)冬,杜甫病逝,時年五十九歲。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後人稱為「詩聖」,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後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善於運用古典詩歌的許多體制,並加以創造性地發展。杜甫關心民生疾苦的思想和他在律詩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直接影響了中唐時期元稹、白居易等人的新樂府創作。他是新樂府詩體的開路人。
他的樂府詩,促成了中唐時期新樂府運動的發展。他的五七古長篇,亦詩亦史,展開鋪敘,而又著力於全篇的迴旋往復,標志著中國詩歌藝術的高度成就。社會矛盾重重的宋代更是學習杜甫最興盛的時代,出現了以杜甫為宗的江西詩派。
2、詩仙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
李白深受黃老列庄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梁甫吟》《早發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的樂府、歌行及絕句成就為最高。其歌行,完全打破詩歌創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無依傍,筆法多端,達到了任隨性之而變幻莫測、搖曳多姿的神奇境界。
李白的絕句自然明快,飄逸瀟灑,能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出無盡的情思。在盛唐詩人中,王維、孟浩然長於五絕,王昌齡等七絕寫得很好,兼長五絕與七絕而且同臻極境的,只有李白一人。
3、詩魔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於河南新鄭。
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於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是中唐時期影響極大的大詩人,他的詩歌主張和詩歌創作,以其對通俗性、寫實性的突出強調和全力表現,在中國詩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
在白居易自己所分的諷喻、閑適、感傷、雜律四類詩中,前二類體現著他 「奉而始終之」的兼濟、獨善之道,所以最受重視。
4、詩神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與父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他在文學藝術方面堪稱全才。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在藝術表現方面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
詞開豪放一派,對後代很有影響,與辛棄疾並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畫學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論畫主張神似。
5、詩狂賀知章
賀知章(659—744),字季真,號四明狂客,漢族,唐越州會稽永興(今浙江杭州市蕭山區)人,賀知章詩文以絕句見長,除祭神樂章、應制詩外,其寫景、抒懷之作風格獨特,清新瀟灑,著名的《回鄉偶書》兩首膾炙人口,千古傳誦,今尚存錄入《全唐詩》共19首。
賀知章詩文精佳,且書法品位頗高,尤擅草隸,「當世稱重」,好事者供其箋翰,每紙不過數十字,共傳寶之。他常醉輒屬籍,常與張旭、李白飲酒賦詩,切磋詩藝,時稱「醉中八仙」,又與包融、張旭、張若虛等結為「吳中四士。
6、詩佛王維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字摩詰,號摩詰居士。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著名詩人、畫家。
王維參禪悟理,學庄信道,精通詩、書、畫、音樂等,以詩名盛於開元、天寶間,尤長五言,多詠山水田園,與孟浩然合稱「王孟」,有「詩佛」之稱。
王維山水詩寫景如畫,在寫景的同時,不少詩作也飽含濃情。王維的很多山水詩充滿了濃厚的鄉土氣息和生活情趣,表現自己的閑適生活和恬靜心情。
7、詩鬼李賀
李賀(約公元791年-約817年),字長吉,是「長吉體詩歌開創者。」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陽宜陽縣)人,家居福昌昌谷,後世稱李昌谷,是唐宗室,唐高祖李淵的叔父李亮(大鄭王)後裔。有「詩鬼」之稱。
李賀的詩,據杜牧序,是自己編後交由集賢學士沈子明保存的,凡233首。宋以後,始則傳詩四卷220首(古今學者均少作一首誤計219首)。稍後,南宋吳正子作注,又據鮑欽止本增外集一卷,唐宋志皆稱賀詩5卷。
詩詞《雁門太守行》列入蘇教版語文八年級上學期第六單元誦讀與欣賞,7年級下語文版25課古詩5首之一。《李憑箜篌引》選入人教版《高中語文選修 中國古代詩歌欣賞》。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杜甫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李白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王維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李賀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白居易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詩狂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詩神
⑹ 李白的個人簡介
【李白簡介】:
李白(701年2月8日—762年12月)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
李白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梁甫吟》、《早發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詞賦,宋人已有傳記(如文瑩《湘山野錄》卷上),就其開創意義及藝術成就而言,「李白詞」享有極為崇高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