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工作中如何提高行動力
工作量增大,團隊成員遇到一些問題,暴露了團隊成員對於困難的解決方式的存在問題。
2010年的時候,為了解決這樣的問題,請2位積極能力的年輕人主持,特意給他們提供例子,並引導他們做分析和總結,做了如下一個故事式討論,給出總結。總結做得很好。分享一下這個故事和總結,切實體會再應用到實際中,可以有效提高我們的處理問題的能力:
總結(要切實實用到工作中才會有所收獲,光看不練無用):
1、 愉快接受任務:無論何時接到一項新的任務時,我們都要積極主動的去接受任務,因為我們部門本身就是一個執行部門,沒有那一個上級願意麵對沒有積極主動性的下屬,久而久之,這類員工也會失去很多好的機會與挑戰。
2、 明確任務:在任務開始執行前先做好多本項任務的需求調研工作,即了解和確認任務的最終目標是什麼(具體化目標),是否可以衡量,以及任務的截止時間。
3、 分解任務:當我們接手的任務比較復雜時,可以將任務細化為多個小任務,為每一個小任務制定一個小目標,這樣在接手新任務時不至於手忙腳亂、無從下手,而導致最終的目標無法按時完成。
4、 制訂可行計劃:當確定了目標,截止時間以及可用資之後,接下來的工作就是制定一套切實可行完備的執行方案,這樣執行人和上級才會對本項工作有一個總體的了解,同時保證執行人在實施的時候能夠有條有序按部就班的完成任務。
5、 樹立責任意識:對於每一項任務,應具備強烈的責任意識,這也是保證任務圓滿完成的關鍵之一。
6、 必要的反饋和溝通:任務完成的過程中,要及時客觀的向上級反饋任務的進度和問題,此外對於自己無法解決的問題也應該及時與上級溝通,尋求必要的幫助,以避免浪費不必要的人力和時間。
7、 擴展任務的意識:即在完成任務的基礎之上完成相關的任務,並將在本次任務執行過程中遇到的相關問題以及解決方案與其他員工共享,以幫助其他員工在遇到類似的問題時以最快的速度解決,提高部門整體的工作效率。
故事:
小周和小王在一次招聘中被同一家公司錄用。
兩個月後,小周提前轉正並被提拔成了業務主管(<-良好執行力的結果),而小王依舊在實習。小王很不服氣,於是找到了公司老闆:「我和小周同時進入公司,為什麼他可以當主管,而我卻仍在實習!」老闆沒有直接回答,而是讓小王把小周叫來,給他倆安排了同一個任務。
「今天公司會餐,你們去公司的食堂看一下需要購買什麼食品材料,知道你們現在挺忙的,但是會餐的事也很著急」。
此時小周很爽快的答應了(<- 愉快接受任務),而小王有點不情願的說好。
兩人同時去了食堂,回來之後對老闆說:「其他菜都夠了,只有土豆還沒買。」 老闆說:「那麼,小周你去北郊市場,小王你去南郊市場,你們分別去辦這件事吧!」
故事發展:
於是二人分頭行動。
小王接到任務後以最快的速度趕到了南郊市場,轉了一圈之後回來對老闆說:「老闆,南郊市場有土豆賣呀!」
「那裡的土豆多少錢一斤啊?」
「哎呀,我忘記問了!」
於是以最快的速度返回南郊市場。半個小時後,又回來了:「老闆,土豆八毛錢一斤啊!」
「那市場里有多少啊?」
「哎呀,我忘記問了!」
於是又以最快的速度回到了南郊市場。半個小時後,又回來了,對老闆說:
「老闆,那裡的土豆可以裝兩車啊!
「那咱們需要多少啊?」
「哎呀,我又忘了問了!」
小王正准備再次出發的時候,小周不慌不忙的回來了:
「老闆,我剛才去了北郊市場辦你布置的給公司食堂買土豆的事情。出發之前,我先去食堂問了師傅(<-明確任務),咱們今天晚上一共需要四十公斤土豆來做會餐的菜餚;(分解任務/制定可行計劃->)北郊市場共有三家賣土豆的,都賣八毛錢一斤,我挑了一家土豆較好的,和菜販說我要四十公斤,他願意以七毛五一斤的價格賣給我,這個農民也賣西紅柿,據我看價格非常公道,西紅柿也非常不錯,昨天他們鋪子的西紅柿賣得很快,(良好的責任意識/擴展任務意識->)我剛打電話問公司的食堂購買的西紅柿比這家價格貴五毛,我覺得可以讓食堂以後購買他的西紅柿,我已經把那個農民帶來了,它還帶了西紅柿的樣品,此外我已經把土豆運到了食堂,准備下鍋了!」然後掏出一疊票據,「這是這次買土豆所有的支出,請過目。」 ( <-必要的反饋和溝通)
② 結合自身實際談論提高行動力的方法
1.回歸現實
回歸現實可以幫助你走出過多思考的狀態,放手去干任何你想做的事情。
到目前為止,我覺得提高行動力最好的方法就是回歸現實。因為這會讓你處在一個不抵觸工作的狀態當中。在這種狀態下,你會覺得正確的行動就像流水一樣汩汩湧出,專注,舒適,輕松。
回歸現實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專注於自己的呼吸一到兩分鍾。另外7種回歸現實的方法請參見《回歸現實的8種方法》。
2.尋求他人幫助
如果你告訴一群人你要做的事,那麼你就很難不去完成。因為你不想讓他們對你失望,如果你沒有做到你跟朋友說過要做的事,那麼下次你就會感覺無顏面對你的朋友。
如果你很難堅持做一件事情,那麼就去尋找一些幫助。如果你想鍛煉身體,當你毅力脆弱的時候,你可以約一個朋友一起去
健身
房鍛煉並相互鼓勵。你們當中的一個不想堅持的時候,另一方的鼓勵和熱情可以有效地培養毅力,也能培養一個好習慣。
思考一下你怎麼能其他人也參與進來,幫助你們一同提高行動力。
這個方法很好用。但是你會為了避免沒面子和別人對你的評價而採取行動。這會讓你自身產生壓力 。這種狀態並不能讓你一直保持行動力並表現良好。有一個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那就是:採用這種方法但當你要採取行動的時候你要回歸現實來平息你內心的負面情緒。
3.自己對自己負責
從長遠來看,提高行動力的更持續更健康的方法是自己對自己負責而不是讓他人對自己負責。對於自己的行為,建立自己的標准和原則。
這個方法的問題是你很容易自我欺騙,當你不採取行動履行自己的原則的時候,自己為自己找借口使其合理化。如果沒有他人監督這樣的社會壓力,人們很容易陷入懶惰和拖延的狀態。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你會越來越能夠持續按照自己的標准行事。我認為培養這種思考方式的關鍵是擺脫外界認可建立自我認可。詳細內容請參見《悲慘生活的9種絕佳方式》中的第八點。
相比於從他人那裡得來的行事標准,你自己建立的標准會更持久。這些標準是你從內心深處認可的而不用隨其他人或外界環境的變化而變化。
這也會幫助你提高自我認同感,幫助你成長。如果你喜歡依賴他人以及他人的判斷,那麼他人對你的期望也會限制你。如果你是自己為自己做主,那麼你的極限就由你決定。
4.放鬆
阻止你採取行動的一個方式是極為嚴肅認真地看待所有你要做的事。因為你會因此感到沉重,困難,害怕。如果你放鬆一點不要給自己太大壓力,意識到所有的問題和負面情緒只是你自己想出來的。心情放鬆,任務也會不那麼沉重,你會輕裝上陣著手任務。關於放鬆的更多內容可參見《放輕松》。
5.使用簡易的任務清單
任務清單雖然簡單但是卻是你記得自己要做的事的絕好方式。但是人們在寫任務清單的時候往往過於熱情,寫上很多條目。然而,當你看著這長長的任務清單的時候,你會感到精力有限進而開始拖延。
但是這些事情你真的都需要做嗎?
想想任務清單上哪些事是特別重要的,挑選兩到三個重新寫在另一個任務清單上,這個清單就不會那麼嚇人了,而且我發現,這樣更容易採取行動,完成任務清單。
6.選擇而不是應該
這是一個簡單而實用的小方法。你不需要做任何實質的東西。你是在選擇做哪些事情。思考問題時用選擇而不是應該,必須。應該,必須,這樣的字眼兒會剝奪你的個人力量,讓你感覺到自己受控制。當你覺得你所做的事情都是你的選擇的時候你就會重新獲得控制權和力量。之後,採取行動就不會那麼困難了。
7.關注如何而不是如果
總是考慮「如果」會讓你的頭腦混亂。花費數天,數周甚至數年考慮如果你採取行動會發生什麼事情。因此,與其在「如果」中迷失自己不如關注於「如何「。這就意味著你需要關注你如何做某事,你如何解決一個問題或如何達到一個目標。如果你需要的話可以做一些調查,或者尋求他人幫助。
8.熱情
熱情是一種很好採取行動的情緒狀態。如果你覺得沒什麼熱情也沒有關系。你可以自己製造出很多熱情。請參見《提高熱情的4個有力原因及方法》。你可以從我或從你身上學到很多這樣的小方法。(在這篇文章的評論部分有一些很好地建議。)
9.從小事著手
從一種坐在椅子上無所事事的狀態轉變到一種不斷做事情的狀態,你需要:從小事兒開始。
如果從最繁重最艱難的工作開始著手行動,你會壓力很大而且很容易陷入拖延狀態。所以,先從一些看起來不太難的事情開始吧。
我最喜歡的就是花幾分鍾整理一下我的桌子。之後的事情就會變的簡單而自然了,因為我已經進入了一種做事情的狀態了。
③ 如何提高行動力
目標明確,方向一致
④ 如何有更好的行動力
向左轉|向右轉
如果問一個人行動力強應該是什麼表現,可能會有不同答案,例如每天早起,堅持閱讀、寫作、運動,做事不拖延,把一件看上去不可能做成的事情通過努力做成,等等。
「行動力」是指在存在干擾的情況下,穩定地把事情完成的能力。無論發生什麼都不慌亂,能克服困難並以不可阻擋之勢前進。如果把這種表現當成「輸出」,按照「輸出倒逼輸入」的思路,我們需要有怎樣的輸入,才能有行動力?
資源投入和優先順序
行動就是做事情,而做事情本身就要消耗時間和精力,尤其是在我們本身就沒有多少這類資源的時候。
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如果要持續做一件事情,我們能做的也就是把這件事情排到足夠高的優先順序,不斷提升這件事情的權重,直到我們能夠確保這件事情的完成。這就意味著需要不斷地取捨,放棄和主線無關的事情,突出重點做減法,把騰出來的資源投入到核心上。
如果一件事情需要八分的投入,那麼我們就按十分的准備去做。以超出規格的模式,投入足夠多的資源,勝算要比以小博大高很多,同時也更容易進入正循環。
一般剛剛開始持續行動的人,行動力資源不足,行動系統孱弱,先保證一件事情的穩定執行是上策。而保障持續穩定地做好一件事情,就需要我們不斷地舍棄對這件事情造成干擾的事項,剋制自己對很多事情感興趣的慾望。
⑤ 執行力的主要是什麼
其實「執行」就是「做」,要做的事復雜程度不同需要的做事能力也不同而已。
我們可以從兩個不同層次去理解「執行力」,一是個人執行力,另一個就是企業執行力。
個人執行力整體上表現為「執行並完成任務」的能力,對於企業中不同的人要完成不同的任務需要不同的具體能力,我認為個人執行力嚴格說來它包含了戰略分解力、時間規劃力、標准設定力、崗位行動力、過程式控制制力與結果評估力,是一種合成力,這六種「力」實際上是六種職業執行(做事)技能,對於企業中不同位置的個體所需要的技能需求並不完全一致(見表)。
企業員工執行力構成要素
由表可以直觀地看到越是高層所需要的技能越全面,因此企業高層的執行技能比一般中層的執行技能和普通員工的執行技能更重要,很多人想當然地認為企業執行力不強是下屬沒有按照上級的意志去落實其實是一種誤區。
直接把任務簡單地拋給員工,當然不會得到有效地執行,如果管理人員把某個任務的完成標准、時間都明確了,在下屬執行的過程中進行檢查和協助,而下屬還是完不成任務的話,只能說把任務沒有交代給真正有能力去完成這件事的人或者說他應該找更合適的人來做了,所以執行的效果關鍵還是看我們的管理人員是不是有計劃(時間規劃、完成標准)、有組織(找合適的人幹活)、有領導(協助、激勵)還有控制。
企業執行力整體上也是體現在企業執行並實現企業既定戰略目標的能力。
企業行為是組織行為,要形成企業執行力必須理解組織行為的一些特點,組織的成員具備很強的執行力並不意味著整個組織具備強有力的執行力,也就是說企業執行力不等於企業成員個人執行力的累加,它可以小於或遠遠大於個人執行力的累加,之所以這樣,是因為組織行為還包含了其他諸如信息傳遞、協調分工等特徵。
企業執行力主要由三個方面因素合成:流程、技能、意願,流程是指企業運作流程,包括管理流程和業務流程,技能主要是企業成員的職業執行技能,就是上面提到的個人執行力的構成技能,意願是指企業員工工作的主動性和熱情。
怎麼理解呢?高效的企業運作流程就好像一條先進的生產線,執行技能強的員工就是生產線上熟練的技工,意願就是員工的主動性和工作熱情。
光有先進的生產線沒有熟練的技工沒法發揮生產線的最大效能,再熟練的技工讓他們手工操作趕不上流水線大機器生產,同樣的生產線,同樣熟練程度的技工,如果一邊是熱情高漲,一邊消極怠工,當然是士氣高者勝。
所以說流程、技能和意願就構成了影響生產產能的關鍵因素,就是企業的執行力鐵三角,各邊邊長越大,三角形面積越大,企業的執行力就越強;相反,如果我們把這個三角形的任意一邊朝內移動,三角形的一邊長變短,面積也變小,其他兩邊即使很長也產生不了效用,整體執行力也就下降.
如何全面提升企業執行力?有了對企業執行力的構成剖析,就能對症下葯。
既然企業執行力是以流程、技能與意願為主要成分的合力,那麼全面提升企業執行力相應地主要從三個方面著手。
首先要優化企業管理流程和業務流程,優化的前提是對現有流程的梳理整頓,做到標准化,因為標准化是高效組織的行為重要特徵。
企業的管理流程和業務流程是現代企業規范化管理的產物,流程的標准化和優化的基礎工作是企業發展戰略設置、組織結構設計、職能分解、崗位設置、崗位描述等,只有基礎工作完善後設置的運作流程才是通暢的、高效的。
有效的運作流程應該包括了崗位責任、許可權配置、信息傳遞通道、業務流程、決策機制等,實際上是規范化的內部運作機制。
同時流程標准化為企業ERP系統的實施奠定基礎,IT管理系統的導入實際上都是對流程的一次優化和重組。
其次是提升企業員工的整體執行技能。
要提升企業員工的整體執行技能水平
,一方面在招聘過程中要挑選具備較強執行技能的員工,另一方面在企業內部進行持續的職業化訓練,主要是通過執行技能培訓和對職業技能運用的考核來實現。
職業化訓練不僅包括執行技能訓練,還包括很多其他職業技能的訓練,比如溝通技能、領導藝術、決策技能等,重要的是在做培訓和考核計劃的時候一定要知道每個培訓項目和考核指標的指向,執行技能培訓的目標就是提升員工的執行力。
最後就是提升企業員工的工作意願。
從根本上說就是要提高員工對企業的滿意度,調動他們的積極性。
提高員工對企業的滿意度要從滿足員工的需求開始,人的需求是有等級的,是動態的,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時間他的核心需求是不同,但是在企業裡面員工的滿意度可以從文化氛圍、成長空間、收入水平、福利環境、法律環境等幾個方面去測量,我們要做的工作實際上也是三點:具有競爭力的薪酬體系和激勵機制,良好的職業發展通道,以人為本的企業文化氛圍
。
以上三點又可以放在一個更大的管理體系裡面,那就是建立以人力資源為核心的規范化企業管理體系,對於有一定發展規模的企業來說建立規范化企業管理體系就一個提升企業運作效率的工程,就是提升企業執行力的過程,或者反過來說,做好了上面三個方面的工作,基本上就建立了以人力資源為核心的規范化企業管理體系。
是不是建立了規范的企業管理體系企業的企業的執行力問題就完全解決了呢?當然不是。
企業是不斷發展的,不同階段、不同規模的企業所建立的管理體系也存在規模和復雜程度的不同,也就是說管理體系本身也是動態的、不斷發展的,需要企業領導、決策人員、管理人員不斷地審視自己的管理體系是否與企業發展規模相匹配,構成企業執行力的主要因素之間又是否相互匹配,不斷地調整企業管理思路並建立相應的模式,這個過程實際上就是不斷「提高企業運作效率」的過程,這是許許多多理論專家、實踐專家很久以前就提出來了概念,只不過現在被管理專家重新包裝成所謂的「打造或構建企業執行力」
,讓大家覺得耳目一新而已。
目前企業的管理人員保持不斷學習的心態,學習新的管理理念和經營技術是很有必要的,但沒有必要追逐一些時尚的、流行的管理學概念而忘了管理者的基本功。
⑥ 行動力很弱怎麼辦
其實行動力在於自己,沒有行動力的計劃還不如沒有計劃,沒有行動力的想法等於沒想法。不要糾結,不要猶豫,想到什麼就去做。不要拖延,今天能做的事情就放在今天去做。捂住你的耳朵,專注於而前的事,不要受感染,不要想結果。沒有行動力的計劃只會毀了你,因為它讓你覺得自己已經有所行動了,它會讓你覺得能靜心列下計劃的你,已經比更多人都接近了一步。其實不然,列下計劃而沒有實施的你,只是個偽理想主義者而已。不受干擾很簡單,關掉手機,投入自己。生活的可怕之處在於,有些人可以安於現在的生活,不自卑不敷衍,也能很淡然的生活下去,有些人想要去遠方,想要過的精彩,不瘋魔不成活,雖然累到但也洪洪烈烈,可尷尬就尷尬在你活在另一種生活中~不上不下的生活。不上不下的生活,就是明明想要改變自己,卻覺得自己想被卡住一般,明明付出了努力,卻不知道付出的努力到哪裡去了,你不安心這么生活下去,卻又沒行動力改變現狀。根本沒有更好的路,你目前列出的計劃,就是你的計劃,就是你應該去實施的東西,你可以進行補充,但不要隨意進行時間的改動,凡事被改動的計劃,或多或少都會喪失執行力和原來的意思,計劃本就是用來督促你的東西,你卻一而再,再而三的把它改動,那這樣又有什麼意思呢。
⑦ 行動力由哪些因素決定
目標
執行力需要一個明確目標。只有當目標明確後,執行力才有了前進的方向;目標明確後,不同的職能部門、不同的員工在工作中才能形成一股合力,從而更好地發揮出企業團隊的力量,表現出知識與技能的聚合作用,從而更好地促進目標的完成。
目標的決策形成與執行是一個系統的過程,首先需要建立共同願景。企業的「執行力」最終表現為團隊力量,要形成團隊強大的執行力,首先需要形成一種共同願景,讓員工看到企業發展的前途和方向,保持行為的一致性,為共同的奮斗目標而努力,有效地提高企業的執行力。這種一致性並不是來自於策略目標,而是企業在對內外部信息和各類資源進行認真分析,考慮到執行的可行性,特別是建立在對一系列問題得以確認並提出構想的基礎上所制定的共同目標,並且實施中被員工理解和支持,最終才能形成共同願景。
對目標進行細分使其更具有可執行性,同時把共同目標和實際執行有效的銜接起來。對目標的分解就是把共同目標分解為企業目標、部門目標和員工目標,體現了目標的層級關系,使目標有系統的,有層次的,讓執行更具有「可操作性」。作為企業的員工,他的工作職責與工作標準的達成情況,對企業的總體目標做出那些貢獻,目標的細分正是把這些目標具體化,具有可操作性,使個人與部門的執行方向和執行情況一目瞭然。
切忌一些企業對目標認識上的誤區,認為自己制訂了企業的共同目標後,就等同於所有員工和部門的執行力目標,沒有確定每位員工、每個部門的執行目標。等到落實時,由於每個人對如何達成策略目標有著不同理解,在採取執行的手段上還會因人而異,這種情況都使得目標在執行過程中存在非常大的不確定性,從而造成策略目標在執行過程中的巨大偏差。 目標可操作性差,就會變得泛泛而談讓人難以理解,最終執行力目標淪落到只是一句口號,什麼作用也不起。
管理者
管理者往往都會把在缺乏執行力的原因歸咎到各個方面,卻忽略了分析自己從自己身上來發現根源。事實上執行力是領導者意志的體現,倘若領導者自身的管理能力本身較差,後面有關執行力的所有事情將無從談起。 假如領導者怕承擔責任,最後的結果只能是大家看到相互推諉扯皮的現象多了,敢於承擔責任的人少了;假如領導的管理不到位,只能讓大家看慣了在單位雷聲大雨點小的現象;假如領導走形式主義,企業的各種文件、各種規章也是一紙空文。這一切即使有著「嚴管重罰」的牌子,胡蘿卜加大棒式的管理,詳細的表格和程序,同樣無法產生什麼執行力。因此一些企業執行力薄弱的根源恰恰是在老總身上。
管理者決定了整個團隊的執行力強弱,一個企業的領導決定著一個企業的執行力,一個部門的領導決定著一個部門的執行力。執行力的實施就是領導者與員工之間的溝通和示範來推動的,因此作為一個優秀的領導者,必須身先士卒、百折不撓,由此產生的巨大的示範和凝聚作用,有效地激勵和團結員工,共同實現企業目標。
通用電氣總裁韋爾奇被譽為「世界經理人的經理人」,但多數人對他的了解和尊重,並非是因為他在管理學基礎理論上做出了多麼大的建樹(盡管他一本書的版權就賣了700萬美元),而是作為通用電氣總裁與屬下的有效溝通和示範,他經常手寫一些「便條」並親自封好後給基層經理人甚至普通員工,能叫出1000多位通用電氣管理人員的名字,親自接見所有申請擔任通用電氣500個高級職位的人等等。正是通過這些簡單有效的辦法使韋爾奇的策略有效的貫徹下去,形成了一個具有強大執行力的優秀團隊。
協作
現代社會是一個講究協作的社會,企業內部對協作的有求更加嚴格,一個部門和員工的任務完不成,就會影響整個目標。如同《水煮三國》一書中對木桶理論的描述,一隻水桶能裝多少水不但取決於最短的一塊木板的長度,還取決於木板與木板之間的結合是否緊密。如果木板與木板之間存在縫隙或縫隙很大,同樣無法裝滿水。因此一個團隊的執行力不僅取決於每一名成員的能力,也取決於成員與成員之間的相互協作、相互配合,這樣才能形成一個強大的整體。
1、 樹立團結協作的企業文化。員工與員工,部門與部門之間的團結協作是每個企業所追求的最終目的,由於在企業中所追求的利益上的偏差和自身素質的不同,並一定都能做到這一點,這就需要企業創造核心價值觀去營造團結協作的企業文化,培養一種團結協作的環境。用良好的企業文化,樹立起上下級之間、部門之間、同事之間的敬業精神、團結協作精神和奉獻精神,實現工作中、生活中的溝通、協調與合作。
2、 培養忠誠的員工。當員工以主人翁的姿態對待企業和自己的工作,企業與員工形成忠誠的氛圍, 相互尊重,由各種不同背景的員工才會產生團結協作的動力。
3、 培養團隊精神。在企業內培養員工的團隊精神,在成員之間形成高度的信任感,形成團隊成員之間的尊重、信任、寬容、團結協作,通過團隊成員之間的團結協作,實現個體和集體的全面發展。
員工
1、 提供一個員工發展機遇的平台。把執行力與每個人的進步聯系起來, 在機會上創造平等,營造一種機會公平的環境,使得大家無論先天條件如何,都能在同等條件下展開公平競爭,並始終保持一定的競爭壓力,執行力的主體是員工,只有充分調動起員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才是提高執行力的基礎。
2、 有效提高員工的素質。員工的執行力體現在完成任務的效率與質量上,不僅由員工完成任務的能力來決定,而且還有對員工知識和技能的要求。
3、 明確工作的方向性、工作步驟、工作要求,讓員工對各項專業技能熟練掌握和了解,在執行中避免政策的變形。各種工作的執行,需要很多專業性的知識不要只是單憑個人經驗來操作,否則執行的效果將參差不齊,管理也會失去控制。
4、 進行有效評價和引導。員工的執行力表現由各種因素來決定:不同的工作體現的效率,費用的高低,完成的質量,對資源的利用等等,因此,對他執行力評價應是多維的,根據不足之處,提供合理的調配和引導。
制度
一些企業缺乏執行力根源正是在於制度:制度經常性的朝令夕改,讓員工無所適從;制度本身不合理,缺少針對性和可行性,或者過於煩瑣不利於執行,最終的結果是決策得不到有效的執行。企業的執行力是一個紛繁復雜的管理過程的表現形式,並且這種過程會隨著企業的發展而變得更加復雜,要保持和提高執行力,企業就必須藉助於系統的作用,必須建立科學、完善的管理制度,而非通過個人的努力,因為後者有太多的隨意性和不確定性。
1、 用制度規范執行力的標准。只有通過規范化的制度來完善整體策略規劃,員工必須按照制度的要求規范行為,不能按各自的理解來做事,用制度來達到調動企業員工工作狀態的目的。
2、 用制度統一員工與組織的執行力。執行力,在現代企業的運作過程中,並不是簡單地由個人來達成,而是由組織來達成,因此,執行力的表現就必須在個人和組織之間形成一種平衡和統一的關系,既不因過分強調個人執行力的提高而忽視了組織的力量,又不會違背了個人的特性和價值體現。
3、 用制度建立一個執行力激勵機制。執行力的激勵機制包括:薪酬體系、考核機制、獎懲制度、壓力制度,等等。
⑧ 怎麼加強行動力
是執行力。
一是崗位職責激發執行力。為政之要,重在履職。要深化機制改革,設崗定責,科學界定和細化每個部門與崗位的工作職責,以權責相稱為原則,建立責任目標管理制,做到責任到人。領導幹部必須樹立勇擔重責、敢為人先的精神,在自己的崗位上盡職盡責,最大限度地執行上級決策,任何時候都不能用任何借口來為自己執行不力作開脫或搪塞。
二是學習思考提高執行力。「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執行力包括執行任務所需的知識和技能,要靠學習和思考來不斷提升。對於一項具體工作,要從全局的角度去思考,就會使自己站得高、看得遠、想得深;要從職責范圍的角度去思考,就會使自己把工作把握得更全面、更周到;要從一件事的全過程去思考,就會使自己把正在做的事做得更有條理、更有章法。
三是真抓實干體現執行力。「空談誤國,實干興邦」,在執行過程中要切實做到真抓實干,一抓到底,體現辦事的速度和力度。既要學會抓重點工作,克難求進,確保整體工作有主有次、有聲有色、有條不紊地推進;也要重視抓基礎工作,善於從大處著眼,又要能夠從小處入手,把每項工作都細化為一個個看得見、摸得著、能量化、可操作、合標準的具體環節,真正把上級的決策落到實處。
四是監督獎懲檢驗執行力。建立健全執行的責任、考評、問責等機制,完善保障制度執行的程序性規定和違反制度的懲戒性規定,把落實執行情況作為幹部立功受獎、提拔使用和單位評先評優的重要依據。對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隨意變通、肆意規避等行為,追究其責任。對因執行不力,貽誤工作、貽誤發展的要追究責任。正確引導各級領導幹部常懷敬畏之心,綳緊執行這根弦,自覺養成嚴格執行和認真落實的良好習慣,使每個單位、每個領導幹部樹立「無功即是過」的理念,以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以拼搏開拓的精神,以科學務實的工作態度去開拓四會科學發展的新局面。
⑨ 塔羅牌中的失去行動力代表什麼
結合整體牌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