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傢具家居 > 酈波談傢具

酈波談傢具

發布時間:2021-03-05 18:14:46

❶ 《百家講壇》節目推薦的書籍都有哪些

《百家講壇》節目推薦的書籍:

1、閻崇年

《清十二帝疑案》、《明亡清興六十年》、《康熙大帝》、《我讀經典之〈明經讀史 感悟人生〉》

2、易中天

《易中天品三國》、《漢代風雲人物》、《先秦諸子百家爭鳴》、《我讀經典之〈我讀先秦諸子〉》、《大年初一說經典》

3、王立群

《漢代風雲人物》(項羽、呂後)、《王立群讀〈史記〉》(《漢武帝》、《秦始皇》《劉邦》錄制中)、《我讀經典之〈強勢由人〉》、《千古中醫故事之華佗》

4、紀連海

《正說清朝二十四臣》(和珅、劉墉、紀曉嵐、多爾袞、鰲拜、吳三桂)、《大太監李連英》、《我讀經典之〈感悟孔孟〉》、《千古中醫故事之孫思邈》

5、孟憲實

《玄武門之變》、《貞觀之治》、《唐高宗真相》、《我讀經典之〈君子與小人〉》 隋麗娟:《慈禧》

6、孫立群

《呂不韋》、《李斯》、《范蠡》、《我讀經典之〈解析<韓非子>〉》、《千古中醫故事之扁鵲》

7、劉心武

《劉心武揭秘〈紅樓夢〉》(秦可卿、賈元春、妙玉、林黛玉、薛寶釵、賈寶玉、史湘雲、八十回後真故事)

(1)酈波談傢具擴展閱讀

《百家講壇》是中央電視台科教頻道2001年7月9日開播的講座式欄目,欄目宗旨為建構時代常識,享受智慧人生。欄目選材廣泛,曾涉及文化、生物、醫學、經濟、軍事等各個方面,現多以文化題材為主,並較多涉及中國歷史、中國文化。具有科普歷史知識及深入點評講解的作用。

《百家講壇》欄目一貫堅持「讓專家、學者為百姓服務」的欄目宗旨,欄目在專家、學者和百姓之間架起「一座讓專家通向老百姓的橋梁」,從而達到普及優秀中國傳統文化的目的。

❷ 百家講壇有哪些系列節目

閻崇年:《清十二帝疑案》、《明亡清興六十年》、《康熙大帝》、《我讀經典之〈明經讀史 感悟人生〉》 易中天:《易中天品三國》、《漢代風雲人物》、《先秦諸子 百家爭鳴》、《我讀經典之〈我讀先秦諸子〉》 於 丹: 《於丹〈論語〉心得》、《於丹〈莊子〉心得》、《於丹〈論語〉感悟》、《我讀經典之〈在成長中感悟〉》 王立群:《漢代風雲人物之項羽》、《漢代風雲人物之呂後》、《王立群讀〈史記〉之漢武帝》、《我讀經典之〈強勢由人〉》、《王立群讀〈史記〉之秦始皇》、《千古中醫人物之華佗》、《王立群讀〈史記〉之文景之治》(錄制中)、《王立群讀〈史記〉之劉邦》(錄制中) 紀連海:《正說和珅》、《正說紀曉嵐》、《正說多爾袞》、《正說鰲拜》、《正說吳三桂》、《大太監李連英》、《正說劉墉》、《我讀經典之〈感悟孔孟〉》、《千古中醫故事之孫思邈》 錢文忠:《玄奘西遊記》、《解讀〈三字經〉》、《我讀經典之〈獨特的啟蒙〉》、《千古中醫故事之李時珍》、《班墨傳奇》、《我的老師季羨林》(即將播出)、《解讀《弟子規》》 金正昆:《身邊的禮儀》、《金正昆談現代禮儀》 張望朝:《楊子榮》、《抗日名將楊靖宇》 蒙 曼: 《武則天》、《太平公主》(出書時改名《亂世紅顏》)、《長恨歌》 喬 良: 《新解三十六計》 康 震: 《唐詩的故事》(李白、杜甫)、《蘇軾》、《李清照》、《我讀經典之〈莊子的人生境界〉》、《唐宋八大家之韓愈》、《唐宋八大家之柳宗元》、《唐宋八大家之歐陽修》(即將播出)、《唐宋八大家之曾鞏》(錄制中)、《唐宋八大家之三蘇父子》》(即將錄制)、《唐宋八大家之王安石》》(即將錄制) 孟憲實:《玄武門之變》、《貞觀之治》、《唐高宗真相》、《我讀經典之〈君子與小人〉》 隋麗娟:《慈禧》 孫立群:《呂不韋》、《李斯》、《范蠡》、《我讀經典之〈解析<韓非子>〉》、《千古中醫人物之扁鵲》 毛佩琦:《明十七帝疑案》、《鄭和下西洋六百年祭》、《我讀經典之〈毛佩琦七解<中庸>〉》、《大明第一謀臣劉伯溫》 馬 駿: 《二戰人物》、《我讀經典之〈有用與無用〉》 劉心武:《劉心武揭秘〈紅樓夢〉》(秦可卿、賈元春、妙玉、林黛玉、薛寶釵、賈寶玉、史湘雲、八十回後真故事) 孔慶東:《孔慶東看武俠小說》、《走近魯迅》、《我讀經典之〈<論語>的魅力〉》 孫丹林:《楹聯的故事》、《唐伯虎》、《陸游的故事》、《我讀經典之〈無形中的指引〉》 姚淦銘:《老子與百姓生活》 馬瑞芳:《馬瑞芳說聊齋》、《我讀經典之〈感悟孔孟〉》 方爾加:《孔子眼中的「仁義禮智」》、《漢代國策風雲》 李 蕾: 《紅旗渠的故事》 馬未都:《馬未都說收藏》(傢具篇、陶瓷篇、玉器篇、雜項篇) 喻大華:《道光與鴉片戰爭》、《喻大華評說嘉慶王朝》、《苦命皇帝咸豐》、《末代皇帝》(錄制中) 段懷清:《中國四大愛情傳奇》(白蛇傳奇、梁祝傳奇、孟姜女傳奇、牛郎織女傳奇) 周嶺: 《周嶺解密曹雪芹》、《奏摺的秘密》(錄制中) 曾仕強:《胡雪岩的啟示》、《易經的奧秘》、《易經的智慧》(即將播出) 鮑鵬山:《鮑鵬山新說水滸》(林沖、武松、李逵、魯智深、宋江)、《孔子是怎樣煉成的》 袁騰飛:《兩宋風雲》、《塞北三朝》(遼、金(即將播出)、西夏(即將播出)) 趙曉嵐:《李煜》、《金戈鐵馬辛棄疾》 江英:《回首開國大典》、《重慶談判》(即將播出) 酈波:《大明名臣 風雨張居正》、《大明名臣 抗倭英雄—戚繼光》(正在播出)、《大明名臣 救時宰相—於謙》(即將播出)、《大明名臣 清官—海瑞》(即將播出)、《曾國藩家書》(錄制中) 莫礪鋒:《詩歌唐朝》、《蜀地探秘之杜甫草堂》、《白居易》 傅佩榮:《孟子的智慧》 翁思再:《伶界大王譚鑫培》、《梅蘭芳》 呂立新:《水墨齊白石》 董平:《名相管仲》《王陽明》(即將播出) 商傳:《永樂大帝》 於濤:《走進曹操》 吳桐禎:《成語趣談》 梅錚錚:《蜀地探秘之武侯祠》、《解碼關公》 王樹增:《軍旅作家王樹增講長征》、《大決戰》(即將播出) 周思源:《周思源評說紅樓夢》、《正說三國人物》、《正確看待康乾盛世》、《周思源也說秦可卿》 吳建民:《吳建民論國際風雲》、《吳建民看中國外交》、《吳建民盤點2004國際形勢》、《吳建民盤點2004中國外交》

❸ 百家講壇《風雨張居正》酈波的所有讀史有感(全)

風雨張居正(一)最失敗的教育我們知道,歷史跟人生一樣,總是充滿了遺憾。
就大明王朝的歷史而言,我覺得最大的遺憾既不是明成祖朱棣一怒之下殺了執拗的儒生方孝孺,也不是亡國的崇禎皇帝自毀長城殺了邊關大將袁崇煥,而是明代嘉靖到萬曆年間,曾經產生過一位明代歷史上最好的老師,也曾經產生過一位明代歷史上最好的學生,而且,這位學生的身後還有一位最好的家長和一位最好的陪讀,當然,還有當世最好的教學條件,可這一切最好的元素加在一起的結果又會是什麼呢?
你絕對想不到!一個最好的老師,加上一個最好學生,加上一個最好的家長,再加上一個最好的陪讀,四個一加在一起的結果並不等於四,它甚至不等於三,也不等於二,也不等於一,它實際的結果竟然是等於零!等於一場幾乎是有史以來的最失敗的教育!這場最失敗的教育在大明王朝1582年的夏天爆發出驚人的毀滅力,直接為明王朝的終結拉開了大幕。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這樣的教育事件是不是特別值得我們來研究、分析一下呢?敬請關注大明名臣系列風雨張居正(一)最失敗的教育! 作者:leyang114228 1位粉絲 2009-10-16 12:44 回復此發言 3風雨張居正(二)天才落榜之謎自大明王朝1471年以後,曾經產生過三位聞名天下的天才兒童。一個是唐寅唐伯虎,一個是徐渭徐文長,這兩位小時候就是天才,大家都知道。但還有一位,後人往往並不知道他也曾經是個天才兒童,他就是後來的萬曆名相——張居正。
後人之所以不覺得張居正曾經是個天才兒童,是因為他的人生發展軌跡和大多數的天才們的發展軌跡並不相同,就像王安石在他那篇有名的文章《傷仲永》里描述的一樣,很多天才兒童的人生軌跡往往是「小時了了,大未必佳」(註:東漢末年李膺評孔融語,見載於《世說新語》),意思是說小的時候往往很神奇、很出眾,可長大後,不論能力還是才幹,往往和一般人沒啥兩樣,按王安石的原話就是「泯然眾人矣」,甚至有些天才成年後的才能表現還不如平常人。少年時是天才,青年時未必是人才;青年時是人才,壯年、中年時卻又未必是治國之才、將相之才、國家棟梁之才。漢族知識分子那都是講究「學而優則仕」的,不能齊家治國平天下,那叫什麼「才」啊?所以像徐渭與唐伯虎,一生狷狂憤世,鬱郁而終,那都是因為他們沒能施展人生的抱負,不能算作是標準的棟梁之才。就像《傷仲永》里說的那樣,很多天才兒童最後都往往跟方仲永一樣「泯然眾人矣」了。
那麼,為什麼張居正能跳出這個怪圈呢?他為什麼既能夠「小時了了」,而「大時」又能一展鯤鵬之志,開啟一段中興的萬曆王朝呢?這都要歸功於這個天才的第一次「落榜」。究竟是怎樣特別的原因,讓本該痛苦的落榜卻成為了成就張居正的第一動力?敬請關注,大明名稱系列風雨張居正(二)天才落榜之謎! 作者:leyang114228 1位粉絲 2009-10-16 12:45 回復此發言 4風雨張居正(三)少年恩怨我們經常會問一個問題,愛一個人到底會愛多久?我覺得啊,這取決於你是怎麼愛上他的,而他又給過你怎樣的震撼,這不僅限於男女之情,就像張居正一生都敬愛顧璘一樣,不僅是因為顧璘在他在年少的時候就視為忘年交,也不僅是因為顧璘第一次碰到他就一見既許以國士,是因為顧璘對張居正中舉的阻撓,是因為這種阻撓背後的關愛和期望給了張居正,給了年少的張居正以莫大的震撼。所以張居正終其一生,都視顧璘為他的人生精神導師。
同樣,我覺得我們要是問一個人恨一個人到底會恨多久這個問題,我們也可以拿張居正來做一個典型案例。這就要提到我們在上一講中留下的那個疑問了。我們曾經說過,張居正的爺爺張鎮年輕的時候是個游手好閑的人,可是後來突然就變好了,原因是他找了一份好工作,到荊州的遼王府謀了一份護衛的工作,這個護衛也就是做保安,但是因為是到皇室宗親那兒做保安,所以多少也有一點公務員的性質。所以因此張鎮的家境改善了,而張鎮也從此突然變得兢兢業業起來,最後還死在了工作崗位上,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13歲的張居正面對鄉試落榜的挫折表現出了超出尋常的睿智和心理素質,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充滿智慧積極進取的張居正,而且似乎這也和他今後的人生息息相關,他以自己小小的年紀理解了顧璘的一番苦心,成就了自己今後的輝煌一生,可是在張居正少年的時光里,爺爺的慘死讓他不僅看到了人生積極美好的一面,同時也看到了醜陋、邪惡的一面,並且在他的內心埋下了仇恨的種子,那麼張居正的復仇計劃又顯示了他怎樣的心機呢?敬請關注,大明名稱系列風雨張居正(三)少年恩怨! 作者:leyang114228 1位粉絲 2009-10-16 12:46 回復此發言 5風雨張居正(四)直面奸相嚴嵩上一講我們說到,張居正進入官場後,第一個要面臨的問題並不是什麼國計民生的大事。那麼是什麼呢?跟所有剛進官場的人一樣,張居正要面臨的是人事關系,而且還不是一般的人事關系,而是如何面對明代最大的奸臣嚴嵩的問題。
為什麼張居正一進官場就和大奸臣嚴嵩發生了關系呢?我們說他剛進官場的時候,肯定還只是個小官兒,事實上張居正確實在五品以下的位置上做了十幾年,而嚴嵩一直都是內閣首輔,是宰相,張居正怎麼跟他搭得上邊兒呢?
這就要說到張居正當的是什麼官兒了。
嘉靖二十六年,也就是公元1547年,張居正考中了進士,然後當了個什麼官兒呢?當了個翰林院的庶吉士。這個庶吉士取自《尚書》里的「庶常吉士」這個詞兒,是對青年才俊的一種美稱。明朝設這個官職,其實是為了讓那些剛進官場的青年才俊,先別急著折騰,先旁觀、學習一下國家行政工作是怎麼展開的,所以它只是一個見習的位置。這就像我們現在大學生分配工作之後到單位都有個見習期、試用期一樣。
等到三年見習期滿,你就可以正式進入翰林院當編修了。張居正就是嘉靖二十九年正式當上了翰林院的編修。
這個翰林院在明代那可是非常不一般的,它基本上相當於國家行政學院,《明史?選舉志》(卷70)里說翰林院里的知識分子,官場上是「群目為儲相」,也就是說但凡能進內閣的人,都要有過在翰林院的工作學習經歷,所以這里的人都被當成是有可能成為將來的宰相的。這樣,翰林院其實就是一個國家高層幹部的培養基地。因為翰林院這么重要,所以按明朝的規定,內閣首輔,也就是宰相,必須同時兼管翰林院,也就是兼任這個國家最高學府的校長,這樣作為翰林院編修的張居正就和作為內閣首輔的嚴嵩發生了關系:一方面他們可以算是一個單位的同事,另一方面他和嚴校長之間也有了一層師生的關系。
我們常說,人很簡單,事也很簡單,但人事,就不簡單了。張居正這樣一個有抱負的青年,一進入官場就這么靠近權力中心,所以他要在人事關繫上做出考慮,並跟當朝宰相嚴嵩適當地套點近乎,這也完全是合情合理的事。
事實上,張居正在掌權之前,也就是在他的萬曆新政之前,明代嘉靖朝到隆慶朝,也就是明代第10到11個皇帝之間,有名的政治斗爭還不只這兩場,嘉靖朝是嚴嵩的兩起,隆慶朝還有兩起,分別是徐階跟高拱的斗爭,以及高拱跟張居正的斗爭。這四場斗爭中,張居正的捲入程度越來越深,甚至最後也成了政治斗爭的主角,並最終獲得了勝利。但我一直認為,張居正之所以能獲得最終的勝利,他之所以能在後來的政壇上那麼如魚得水,一方面固然跟他的政治天賦有關,但另一方面,也跟他在這幾場政治斗爭中所接受的「崗前培訓」有關。
那麼在前三場斗爭中,張居正是怎麼介入的呢?他在這前三場的「崗前培訓」中又學到了哪些斗爭技巧呢?敬請關注大明名臣系列風雨張居正(四)直面奸相嚴嵩! 作者:leyang114228 1位粉絲 2009-10-16 12:47 回復此發言 6風雨張居正(五)向左走向右走嚴嵩和夏言之間的斗爭,最終以夏言的慘死,嚴嵩的勝利而告終。嚴嵩成為了內閣首輔其後二十年一直把持朝政。嚴夏之爭讓張居正真正見識了官場斗爭的殘酷,雖然此時他不過就是一個七品的翰林院編修並沒有真正的進入到斗爭的核心陣營之中,但是明朝嘉靖年間的一場發生在蒙古和明朝之間的戰爭,卻使得一心想為國家出一份力的張居正,不得不面臨著一個重大的人生抉擇。向左走還是向右走,那我們不禁要問了,張居正一個七品芝麻官,他憑什麼到執政大臣的面前去表態、去進言呢?他哪兒來的這份自信?你還別說,張居正就是有這自信。這是因為這個時候他和兩位執政大臣,也就是兩位嘉靖所依賴的重臣私人關系都非常好。一個就是嚴嵩,這時候是內閣首輔。
我們上一次講了,嚴嵩在鬥倒夏言之後,張居正適時的向嚴嵩伸出了政治的橄欖枝,所以嚴嵩和他的關系這時候非常好。嚴嵩雖然說還沒有提拔張居正,但還是比較喜歡這個年輕人的。另一個就是徐階,這個時候是禮部尚書。說夏言倒台之前意識到嚴嵩的奸詐,可惜為時已晚,但夏言還是留了一個後手,他迅速提拔了一個他認為是一個正直的,而且將來是可以對抗嚴嵩的人,這個人就是徐階。但我們說,嘉靖二十九年的夏天,這個時候年輕的張居正自己也不清楚到底應該走向哪個政治陣營。所以啊,這位急急忙忙從湖北趕回北京來的年輕人這時候站在北京的十字街頭,站在北京六月的大太陽底下,就面臨著一個看似簡單、卻又非常關鍵的問題。
人這一生都經歷過這種看似簡單卻又艱難,卻又關鍵的難題,這個難題的名字就叫選擇。那麼張居正究竟會怎樣選擇呢?他的選擇又會對當時的政局和他自己產生怎樣的影響呢?南京大學酈波副教授帶我們走進張居正的內心世界,講述風雨張居正第五集「向左走 向右走」! 作者:leyang114228 1位粉絲 2009-10-16 12:48 回復此發言 7風雨張居正(六)決勝三字真經我們上一講講到張居正在加入徐階的政治陣營後,細心學習徐階的政治智慧,而同時又以一種接觸藝術保持著跟嚴嵩的關系。他在徐階與嚴嵩之間走鋼絲,還走得特別穩,一方面徐階把他視為接班人,另一方面嚴嵩也很器重他,這使得張居正的身影在嘉靖末期的政壇中迅速突顯出來。
嘉靖末年,政壇上最大的一件大事就是徐階在隱忍了十幾年、也積蓄了十幾年的力量之後,開始對嚴嵩發動了政治反攻,在這場政治搏殺中,張居正的作用始終是一個謎。雖然還是個謎,可我認為張居正至少沒理由置身事外。這主要有兩點理由:
第一,雖然沒有可信的歷史材料明確地提到過張居正參與過這場政治大決戰,但以張居正當時特殊的身份而言,他沒理由對這場大決戰不聞不問,其中一個最重要的證據就是在這場政治大決戰之後,也就是在徐階集團獲勝之後,徐階立即開展了撥亂反正的工作,給曾經受嚴氏父子陷害、打擊的官員平反昭雪,這個撥亂反正的工作就是由徐階和張居正兩個人一手主持的。關於這一點,張居正在後來給徐階的親筆信里明確提到過,他說:
「丙寅之事,老師手扶日月,照臨寰宇,沈幾密謀,相與圖議於帷幄者,不肖一人而已。」(《張太岳集書牘十四答上師相徐存齋》)
這里的「丙寅之事」就是指這段撥亂反正的工作,這話的意思是推崇徐階徐老師這事兒做得功德無量,但其中也有一點自得,那就是在這件功德無量的工作中,我是您唯一的一個參與謀劃的人。請注意,張居正這里並沒有謙虛地說「我是您當時唯一的助手」,而是說「相與圖議於帷幄者」,就是共同的策劃人,是團隊合作的夥伴,而不是一個簡單的從屬關系。
要知道,張居正給人寫信向來謙虛,尤其是對他的老師徐階,《張太岳集》中保留了很多他給徐階的信,不論是當權前還是當權後,語氣都是一樣的謙恭。如果說這地方說得不是不謙虛的話,那麼只有一種可能——那就是當年撥亂反正的工作中,張居正起到的作用確實僅次於徐階,也就是起到了很大的領導作用,而不是只是一個助手的作用。
既然張居正能在後半段工作中擔負那麼重要的責任,沒理由他在前半段工作中一點兒都沒參與。
第二,退一萬步說,就算徐階完全「雪藏」了張居正,也就是根本沒讓他參與任何與嚴嵩集團的沖突與斗爭,但作為既認清了嚴嵩奸臣的本質、又一心要「兼濟天下」的張居正,面對這樣一個決定大明王朝發展命運的重大的政治斗爭事件,以他的政治熱情而言,他會置若罔聞嗎?人天生都是喜歡湊熱鬧的,只不過不同的人湊不同的熱鬧罷了。對於這樣的政治「熱鬧」,你讓張居正這樣心繫天下的人不去湊這熱鬧都不可能。就算沒參與,他也一定會密切地加以關注,從中來總結學習,積累經驗。這從他後來的政治生涯就可以看出來,他明顯向他的老師徐階學習過,而這個學習內容就來自於徐階戰勝嚴嵩的這一場政治斗爭。徐階戰勝嚴嵩的手段,我稱之為「三字經」。怎麼說呢?其實就是三種手段,每種手段各一個字,所以叫做「三字經」。那麼這個神秘的「三字經」究竟是什麼呢?敬請關注,大明名臣風雨張居正(六)決勝三字真經! 作者:leyang114228 1位粉絲 2009-10-16 12:49 回復此發言 8風雨張居正(七)是敵人還是朋友每個人都有朋友,但朋友和朋友還不一樣。有的朋友是面子上的,平常跟你挺熱乎,關鍵的時候他就會掉鏈子;有的朋友則屬於里子上的,看上去跟你沒什麼熱乎勁兒,可你遇著個事兒,他就能雪中送炭。
張居正這人比較孤傲,一般都以為他沒多少朋友,《明史》本傳里就說他「深沉有城府,人莫能測。」就是說敢跟他套近乎的人不多。可事實上,張居正很擅於交朋友,他交朋友之道是屬於我們說的那種里子上的,不細細揣摩,還真不容易看出來。
比如說,從嘉靖末年到隆慶朝結束,這其中有幾場著名的政治斗爭,各方的主角,像嚴嵩、徐階和高拱,不論人好人壞,不論身處哪一個政治陣營,張居正和他們之間多少都談得上是有朋友情誼的。
徐階不用說,本來就是張居正的老師,又是張居正在政治上的引路人,他跟張居正的關系亦師亦友,那是鐵板一塊,沒有什麼可以動搖。但說起嚴嵩、高拱和張居正之間的交情,很多人就會有疑問,他們之間不是對頭嗎?怎麼會談得上友情呢?這奇怪的一切的背後真相究竟怎樣?敬請關注,大明名臣系列風雨張居正(七)是朋友還是敵人! 詳情請看: http://tieba..com/f?kz=655994779 轉自: http://tieba..com/f?kz=655994779

❹ 為什麼酈波老師語文啟蒙沒有二年級下冊

多溝通。個人見解就是,關鍵是以身作則。可以買一些有關書籍比較專業:了解孩子版的一權些共性、少批評,更需要家長對孩子有耐心,不溺愛、行為和學習習慣,正確積極的選取,家長有什麼習慣孩子就容易學什麼,這一點就要求家長必須「以身作則」,比如模仿學習、多鼓勵,要體現孩子的個性。對於孩子的興趣愛好不要一概否定;培養良好的生活,如果是還不大的孩子,多指導孩子的啟蒙教育可以說是老生常談了

❺ 百家講壇講的是什麼

《百家講壇》是中央電視台第十套(CCTV-10)2001年7月9日開播的講座式欄目,欄目宗旨為建構時代常識,享受智慧人生。選擇觀眾最感興趣、最前沿、最吸引人的選題。追求學術創新,鼓勵思想個性,強調雅俗共賞,重視傳播互動。欄目選材廣泛,曾涉及文化、生物、醫學、經濟等各個方面,現多以文化題材為主,並較多涉及中國歷史、中國文化。

主講人易中天、閻崇年、於丹、王立群
《百家講壇》已經成為央視科教頻道(CCTV-10)的品牌欄目。其演播風格與學術性的理論研究相比較為平易,同時亦追求內容的學理性與權威性,力求雅俗共賞。該欄目自2001年7月9日開播以來,截至2011年11月,已播出2000餘期,許多學術界著名人士由幕後推出,以通俗易懂的形式將許多晦澀知識傳播於民眾之中,個別議題亦受到專家及大眾質疑。欄目收視率逐年提高,成為中國中央電視台科學教育頻道的一款品牌欄目
百家講壇頁面。「百家講壇」是一個開放的大學。節目內容涉及人文科學、自然科學、哲學等。形式多樣,學理性與實用性並存,權威性與前衛性並重,追求學術創新,鼓勵思想個性。適合具有中學以上文化程度,具有求知慾的觀眾。
各位講師(19張)
欄目製片人:聶叢叢,2001年任《百家講壇》主編,2001年至2004年任《百家講壇》製片人,2004年至2009年任《法律講堂》製片人,2009年後續任《百家講壇》製片人。前任萬衛,漢族,祖籍河北涿州,1983年畢業於北京師范大學,1994年8月調入中央電視台,2004年9月至2009年8月擔任《百家講壇》欄目製片人。
《百家講壇》的欄目宗旨:匯集百家學養,追慕大師風范,平和開放的胸襟,通向大眾的橋梁。
編輯本段播出時間
頻道:CCTV-10(科教頻道)幕後相關(20張)
首播:每天12:30 重播:每天23:35
頻道:CCTV-4(中文國際頻道)亞洲版
首播:每天16:20 重播:次日01:15
頻道:CCTV-4(中文國際頻道)歐洲版
首播:每天11:10(北京時間) 重播:每天19:17(北京時間)
頻道:CCTV-4(中文國際頻道)美洲版
首播:每天18:18(北京時間) 重播:次日00:10(北京時間)
頻道:CCTV文化精品頻道(數字頻道)(播出時間可參見CNTV節目時間表)
頻道:CCTV娛樂頻道(數字頻道)(播出時間可參見CNTV節目時間表)
編輯本段選題范圍
1、大學通選課、選修課。
2、大學名校內有影響的專題講座、主題演講。
3、社會各界學者、名流的演講。
4、中學文科類課程及第二課堂、興趣課堂。
5、中國歷朝歷代大事
6、中國歷史上的著名人物
編輯本段播出節目
1、不停息的旋律百家講壇DVD(15張)
2、智慧的痛苦
3、傳承的神韻
4、當茶遇到咖啡
5、地球成長史(上、中、下)
6、昆蟲系列
7、風雅百代存
8、撼天之旅
9、華夏春秋志
10、建築不是房子
11、冷眼看熱點
12、女人說話(上、下)
13、古埃及文明失落之謎系列
14、品讀水滸
15、人的生與活
16、生命的奧秘
17、時代的加速器——數字
鮑鵬山《鮑鵬山新說水滸》節目18、探尋宇宙
19、文明的發動機——科學
20、文學的個性
21、物理的挑戰
22、相識數學
23、與健康手拉手
24、智慧的痛苦
25、清十二帝疑案
26、論爭象牙塔
27、面對繆斯女神
28、企業的方向盤——管理
29、社會的源動力——經濟
30、新解《紅樓夢》
31、語言的方程
32、身邊的禮儀
33、金正昆談現代禮儀
百家講壇DVD(12張)34、周思源也說秦可卿
35、《錢鍾書》系列
36、地域文化的形成
37、紅樓六家談
38、老舍的文學地圖
39、《海洋生靈》系列
40、李雲龍
41、魯迅
42、老子與百姓生活
43、說聊齋
44、張恨水系列
45、呂不韋
46、二戰人物
47、紅樓夢里的配角
48、中國電影百年
49、正說清朝二十四臣(正說和珅、正說劉墉、正說紀曉嵐、正說多爾袞、正說鰲拜、正說吳三桂、大太監李連英)
50、文明的駐足地
51、經典中的愛情
52、孔慶東看武俠小說
易中天漢代風雲人物節目53、明亡清興六十年
54、唐詩的故事(李白、杜甫)
55、易中天品三國
56、毛佩琦細解明朝十七帝
57、於丹《論語》心得
58、於丹《莊子》心得
59、王立群讀《史記》(漢武帝、秦始皇)
60、貞觀之治
61、我讀經典
62、玄奘西遊記
63、我心目中的陳嘉庚
64、新解三十六計
65、武則天
66、馬未都說傢具收藏(傢具、玉器、瓷器、漆器、雜項)百家講壇DVD(20張)
67、詩歌唐朝
68、唐高宗真相
69、西廂記
70、唐伯虎
71、蘇軾
72、於丹《論語》感悟
73、李清照
74、紅旗渠的故事
75、范蠡
76、軍旅作家王樹增講長征
77、先秦諸子百家爭鳴
78、劉心武揭秘《紅樓夢》(林黛玉、薛寶釵 袁騰飛兩宋風雲節目、賈寶玉、史湘雲)
79、漢代風雲人物
80、解讀《三字經》
81、傳奇太後
82、張愛玲
83、心靈雞湯
84、王國維
85、玄武門之變
86、教育系列
87、方爾加講孔子
88、楊子榮
89、漢代國策風雲
90、焦裕祿
91、鄭和下西洋600年祭
92、傳奇紫砂壺
93、千古中醫故事
94、喻大華評說嘉慶王朝
95、蜀地探秘
96、歷史上的悲劇人物
97、李斯百家講壇DVD(20張)
98、班墨傳奇
99、鮑鵬山新說水滸(武松、魯智深、林沖、李逵、宋江)
100、兩宋風雲
101、金戈鐵馬辛棄疾
102、梅蘭芳
103、詩歌唐朝
104、周嶺解密曹雪芹
105、周汝昌眼中的四大名著
106、抗日名將楊靖宇
107、苦命皇帝咸豐
108、大明嘉靖往事
109、漢代風雲人物(易中天:晁錯、袁盎、竇嬰、韓信、劉邦;王立群:項羽、呂後)
110、大明名臣(風雨張居正、抗倭英雄戚繼光、清官海瑞、「救時宰相」於謙)
111、京劇大師程硯秋
112、康熙大帝
113、白蛇傳奇
114、白居易
115、解讀中醫
116、紅樓夢
117、清朝陵寢之謎
118、道光與鴉片戰爭
119、戰國說客雙雄
120、孟子的智慧
121、大明第一謀臣劉伯溫
122、唐宋八大家(韓愈、柳宗元、歐陽修、曾鞏、王安石、蘇軾、蘇洵、蘇轍、大結局)
123、長恨歌
124、破解幸福密碼
125、孔子是怎樣煉成的
126、易經的奧秘
127、水墨齊白石百家講壇DVD(19張)
128、中國民間四大愛情傳奇
129、胡雪岩的啟示
130、名相管仲
131、《紅樓夢》八十回後真故事
132、永樂大帝
133、南唐後主李煜
134、走近曹操
135、解碼關公
136、解讀《弟子規》
137、竹林七賢
138、東漢開國
139、末代皇帝溥儀
140、梅毅話英雄(鮮為人知的楊家將、隋唐英雄志)
141、成語趣談
142、太平公主
143、回首開國大典
144、塞北三朝(遼)
145、傳奇王陽明
146、三言二拍
147、俠骨柔情陸放翁
148、麻辣說三國(向諸葛亮借智慧、跟司馬懿學管理)
149、大國醫(王孟英、錢乙、李東垣、繆希雍、朱丹溪)
150、大風歌
151、酈波評說曾國藩家訓(上部、下部)
152、名人酒故事
153、大隋風雲(上部 隋文帝楊堅、下部 隋煬帝楊廣)
154、中華孝道
155、信仰的力量
156、春秋五霸
157、彭林說禮
158、萬曆興亡錄
159、囚徒天子光緒
160、大話西遊
161、千年一筆談
162、千秋是非話寇準
163、大故宮(第一部、第二部、第三部) 著名作家梅毅講述《隋唐英雄志》
164、從司馬到司馬
165、納蘭心事有誰知
166、清明上河讀宋朝
167、拿破崙
168、清東陵密碼
169、漢武帝的三張面孔
170、戰國七雄
171、王立群讀宋史【第一部】宋太祖
172、郝萬山說健康
173、春秋吳國風雲錄
174、狄仁傑真相
175、客家人(土樓文化)
176、胡阿祥說國號
177、百家姓【第一部】
編輯本段特邀專家
鮑鵬山:上海電視大學中文系教授、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王曉秋: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北京大學歷史系中外關系史研究所所長
高日暉:文學博士、大連大學副教授
胡金兆:中國民主同盟成員、北京市文聯退休編審
喻大華:遼寧師范大學歷史文化旅遊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指導教師
蒙曼 《大隋風雲》節目王樹增:國家一級作家、大校軍銜
段懷清:浙江大學副教授
王新陸:山東中醫葯大學校長,教授、全國著名中醫內科專家
周汝昌:著名紅學家、古典文學研究家
莫礪鋒: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邱紫華:華中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
蒙曼:中央民族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康爾:南京大學文化藝術教育中心主任。
周文順:鄭州大學港台人文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喬良:現任空軍政治部創作室副主任,空軍少將,中國國家安全政策委員會副秘書長
張望朝:現為中共黑龍江省委政法委研究室副主任,作家
陳毅明:現任廈門市華僑歷史學會常務副會長
李蕾:河南省林州市市委、市政府接待辦公室副主任
錢文忠: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
趙英健:河北遵化市清東陵文物管理處副主任
孟憲實:現任中國人民大學歷史系、國學院副教授
孫立群:南開大學歷史學院教授
於丹: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教授
隋麗娟:哈爾濱師范大學歷史系教授
王立群:現任河南大學文學院教授
王立群大風歌節目徐放鳴:現任江蘇師范大學美學教授
易中天:廈門大學人文學院中文系教授
孫丹林:錦州市楹聯學會會長 ,渤海大學特聘教授
高有鵬:現任河南大學文學院副教授
李昌集:現為江蘇師范大學文學院特聘教授
康震: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副院長,教授
趙林:哲學博士,現任武漢大學哲學系教授
韓秀雲: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
葛劍雄:復旦大學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所長百家講壇講師(20張)
劉揚體: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
曾國平:重慶大學貿易及法律學院院長
方爾加:中國政法大學教授
紀連海:北師大二附中高級歷史教師
李敬一:武漢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
趙世民:中央音樂學院教師
淳子:上海東方電台談話節目主持人,女作家
金正昆:中國人民大學教授,知名禮儀與公共關系專家
毛佩琦:中國人民大學歷史系教授
酈波《酈波評說曾國藩家訓》節目姚淦銘:古代文獻研究所所長
劉心武:當代作家
張頤武: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
周國平: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
馬駿:法學博士、國防大學教授
周思源:現任北京語言大學漢語學院教授
馬瑞芳:山東大學教授,學者,作家
閻崇年:北京社會科學院滿學研究所研究員、北京滿學會會長、中國紫禁城學會副會長
孔慶東: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
馬未都:收藏專家、觀復博物館館長
周嶺:87版電視劇《紅樓夢》編劇
曾仕強:胡雪岩研究會副會長、台灣師范大學教授
姜安:深圳大學社會科學院教授
傅佩榮:台灣大學哲學系教授
張擎: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三部主任、副研究員
孫華: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
梅錚錚:成都武侯祠博物館研究保管部主任、副研究員
王啟濤:西南民族大學教授
李煒光:天津財經大學財政學科首席教授
郝萬山:北京中醫葯大學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研究生導師。
袁騰飛:海淀區教師進修學校歷史教研員、北京市高級教師
魏新 《東漢開國》節目趙曉嵐:湖南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文學博士後,博士生導師
江英:教授,軍事科學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正師職, 大校軍銜
酈波:南京師范大學博士後、副教授
翁思再:華東師范大學研究員、文匯新民報業高級記者
畢淑敏:國家一級作家、北京作家協會副主席,曾從事醫學工作20年
呂立新:書畫鑒定專家
董平:浙江大學哲學系教授
商傳: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中國明史學會會長
於濤:中華書局《文史知識》編輯部主任、博士
吳桐禎:北京教育學院豐台分院特級教師
方誌遠:江西師范大學歷史文化與旅遊學院院長,江西廣播電視大學副校長,博士生導師。
魏新:山東社會科學院特邀研究員,作家,詩人
劉強:同濟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梅毅:中國作家協會一級作家
韓田鹿:河北大學文學院教授
楊雨:中南大學文學院教授
趙玉平:北京郵電大學管理學博士、國學博士、心理學博士
羅大中:中醫學博士,北京中醫葯大學診斷學博士
張大千:腦科醫學專家,中西醫結合內科教授
朱翔非:北京師范大學歷史學博士後,北京四中校長助理
於丹論語節目李清泉:國家行政學院培訓中心博士
李曉:中國政法大學商學院教授、副院長,中國商業史學會副會長
厲華:重慶紅岩革命歷史博物館館長
李山: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彭林:清華大學人文學院歷史系教授
錢斌:合肥工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中國科技大學理學博士
趙冬梅:北京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蘇升乾:雲南大學馬克思主義研究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李寅:清東陵文物管理處研究室主任、中國清宮史學會理事、中國紫禁城學理事
姜鵬:復旦大學歷史學系講師
王衛平:蘇州大學教授
於庚哲:陝西師范大學教授
孫國亮:龍岩市政協文史和學習委主任
胡阿祥: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
編輯本段講座集錄
閻崇年:《清十二帝疑案》、《明亡清興六十年》、《康熙大帝》、《我讀經典之〈明經讀史 感悟人 生〉》、《大故宮》
易中天:《易中天品三國》、《漢代風雲人物》、《先秦諸子 百家爭鳴》、《我讀經典之〈我讀先秦諸子〉》、《大年初一說經典》
於丹:《於丹〈論語〉心得》、《於丹〈莊子〉心得》、《於丹〈論語〉感悟》、《我讀經典之〈在成長中感悟〉》
王立群:《王立群讀史記》(漢武帝、秦始皇)、《漢代風雲人物》(項羽、呂後)、《大風歌》、《我讀經典之〈強勢由人〉》、《千古中醫故事之華佗》、《文景之治》(未錄制完成)、《王立群讀宋史》(宋太祖、宋太宗【正在錄制】)
紀連海:《正說清朝二十四臣》(和珅、劉墉、紀曉嵐、多爾袞、鰲拜、吳三桂、大太監李蓮英)、《我讀經典之〈感悟孔孟〉》、《〈千古中醫故事〉之孫思邈》
錢文忠:《玄奘西遊記》、《解讀〈三字經〉》、《我讀經典之〈獨特的啟蒙〉》、《千古中醫故事之李時珍》、《班墨傳奇》、《解讀〈弟子規〉》、《解讀〈百家姓〉(第一部)》(正在播出)《解讀百家姓》【第二部】(正在錄制)
金正昆:《金正昆談現代禮儀》、《身邊的禮儀》
張望朝:《楊子榮》、《抗日名將楊靖宇》
蒙曼:《武則天》、《太平公主》、《長恨歌》、《大隋風雲(楊堅、楊廣)》
喬良:《新解三十六計》
周汝昌:《周汝昌鑒賞唐宋詩詞》、《評〈紅樓夢魘〉》、《新解紅樓夢系列》(曹雪芹其人其書、紅樓夢的藝術個性、周汝昌答疑紅樓夢)、《周汝昌眼中的四大名著》
康震:《唐詩的故事》(李白、杜甫)、《蘇軾》、《李清照》、《我讀經典之〈莊子的人生境界〉》、《唐宋八大家》 (曾鞏、歐陽修、王安石、韓愈、柳宗元、三蘇父子)《大明宮》(試錄)
孟憲實:《玄武門之變》、《貞觀之治》、《唐高宗真相》、《我讀經典之〈君子與小人〉》
隋麗娟:《慈禧》、《我讀經典之〈兼愛與非攻〉》、《孝庄》(未播)
孫立群:《呂不韋》、《李斯》、《范蠡》、《我讀經典之解析〈韓非子〉》、《千古中醫故事之扁鵲》、《從司馬到司馬》
毛佩琦:《明十七帝疑案》、《鄭和下西洋六百年祭》、《我讀經典之毛佩琦七解〈中庸〉》、《大明第一謀臣劉伯溫》
馬駿:《二戰風雲人物》、《我讀經典之〈有用與無用〉》、《拿破崙》、《解讀<孫子兵法>》(正在錄制)
劉心武:《劉心武揭秘〈紅樓夢〉》(秦可卿、賈元春、妙玉、林黛玉、薛寶釵、賈寶玉、史湘雲、八十回後真故事)
郝萬山:《千古中醫故事之張仲景》、《郝萬山說健康》、《黃帝內經》(未播)
王啟濤:《蜀地探秘之〈李冰與都江堰〉》、《憂樂范仲淹》(未播)
劉揚體:《經典中的愛情》
姜安:《戰國說客雙雄(張儀、蘇秦)》
李敬一:《欣賞中國古典詩詞》、《李後主的詞》、《司馬遷》、《屈原》
李煒光:《正說包公》
高日暉:《范進中舉》
趙世民:《探秘中國漢字》
徐放鳴:《另類英雄李雲龍》、《我讀經典之〈浩然之氣與人格之美〉》
王曉秋:《大變動中的中國之甲午風雲》
周國平:《愛的四重奏》
王新陸:《解讀中醫》
康爾:《傳奇紫砂壺》
周文順:《焦裕祿》
趙英健:《清朝陵寢之謎》(慈禧、康熙、道光、嘉慶)
陳毅明:《我心目中的陳嘉庚》
李昌集:《《西廂記》中的愛情》、《從悲到喜說西廂》
孔慶東:《孔慶東看武俠小說》、《魯迅》、《我讀經典之〈論語〉的魅力》、《老舍的幽默》、《從〈說笑〉看錢鍾書的幽默》、《啼笑姻緣的愛情三模式》
孫丹林:《楹聯的故事》、《唐伯虎》、《陸游的故事》、《我讀經典之〈無形中的指引〉》
姚淦銘:《老子與百姓生活》
馬瑞芳:《馬瑞芳說聊齋》、《我讀經典之〈感悟孔孟〉》
閻崇年老師解說《康熙大帝》方爾加:《孔子眼中的「仁義禮孝」》、《漢代國策風雲》
周思源:《從生辰綱下落談〈水滸傳〉》、《正確看待「康雍乾盛世」》、《傳奇太後系列之<文明太後>》、《紅樓夢中的小人物》、《正說三國人物》、《周思源也說秦可卿》、《文明太後》(未播)
李蕾:《紅旗渠的故事》
馬未都:《馬未都說收藏》(傢具篇、陶瓷篇、玉器篇、漆器篇、雜項篇)
喻大華:《道光與鴉片戰爭》、《喻大華評說嘉慶王朝》、《苦命皇帝咸豐》、《末代皇帝溥儀》、《囚徒天子光緒》、《皇帝的秘密》(正在錄制)
葛劍雄:《我讀經典之〈荀子的啟示〉》、《葛劍雄談地域文化》
周嶺:《周嶺解密曹雪芹》、《<紅樓夢>中的節日》(端午節、春節)、《奏摺的秘密》(未播)
曾仕強:《我讀經典之〈易經與人生〉》、《胡雪岩的啟示》、《易經的奧秘》
鮑鵬山:《鮑鵬山新說水滸》(林沖、武松、李逵、魯智深、宋江)、《孔子是怎樣煉成的》、《春秋》(即將播出)
袁騰飛:《兩宋風雲》、《塞北三朝》(遼、金、西夏)
趙曉嵐:《李煜》、《金戈鐵馬辛棄疾》
江英:《回首開國大典》
酈波:《大明名臣》(風雨張居正、抗倭英雄戚繼光、清官海瑞、「救時宰相」於謙)、《酈波評說曾國藩家訓》
方誌遠:《大明嘉靖往事》、《萬曆興亡錄》、《國史通鑒》(試錄)
魏新:《東漢開國》
趙玉平:《麻辣說三國》(向諸葛亮借智慧、跟司馬懿學管理、曹操的啟示【寒假播出】)
莫礪鋒:《杜甫的文化意義》、《詩歌唐朝》、《蜀地探秘之杜甫草堂》、《白居易》
傅佩榮:《孟子的智慧》
翁思再:《梅蘭芳》、《伶界大王譚鑫培》
呂立新:《水墨齊白石》、《寫實徐悲鴻》
董平:《名相管仲》、《傳奇王陽明》
商傳:《永樂大帝》、《洪武大帝朱元璋》(即將播出)
於濤:《走近曹操》
吳桐禎:《成語趣談》
梅錚錚:《蜀地探秘之武侯祠》、《解碼關公》
王樹增:《軍旅作家王樹增講長征》、《王樹增解讀三大戰役》(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
劉強:《竹林七賢》
傅佩榮教授解讀《孟子的智慧》朱翔非:《中華孝道》
張大千:《名人酒故事》
羅大中:《大國醫》(王孟英、錢乙、李東垣、繆希雍、朱丹溪)、《名醫是這樣成長的》(即將播出)
楊雨:《俠骨柔情陸放翁》、《納蘭心事有誰知》、《屈原》(正在錄制)
韓田鹿:《三言二拍》、《大話西遊》
梅毅:《梅毅話英雄》(鮮為人知的楊家將、隋唐英雄志)
李清泉:《英雄項羽》
李曉:《商賈傳奇》
厲華:《信仰的力量》
李山:《春秋五霸》、《戰國七雄》、《詩經》(正在錄制)
彭林:《彭林說禮》
錢斌:《千年一筆談》
趙冬梅:《千秋是非話寇準》、《司馬光》(正在錄制)
蘇升乾:《清明上河讀宋朝》
李寅:《清東陵密碼》
姜鵬:《漢武帝的三張面孔》、《漢獻帝》(正在錄制)
張召忠:《張召忠說航母》(即將播出)
韓升:《安史之亂》(即將播出)、《唐太宗風雲錄》(正在錄制)
王衛平:《春秋吳國風雲錄》
於賡哲:《狄仁傑真相》、《大唐凌煙閣》(正在錄制)
孫國亮:《客家人》
胡阿祥:《說國號》
周非:《中國神話》(正在錄制)
房兵:《中國遠征軍》(即將播出)
編輯本段主題歌曲
1、戰國七雄:極瀧演唱,李山講座《戰國七雄》主題歌
2、漢武帝:極瀧演唱,姜鵬講座《漢武帝的三張面孔》主題歌
3、無言 :極瀧演唱,王立群講座《王立群讀宋史》之《宋太祖》主題歌
4、大風歌 :極瀧演唱,王立群講座《大風歌》主題歌
5、大故宮:極瀧演唱,閻崇年講座《大故宮》主題歌
6、大隋風雲:極瀧演唱,蒙曼講座《大隋風雲》主題歌
編輯本段成功因素
《百家講壇》為什麼這樣「火」
2001年7月誕生,欄目一度收視率低,可以說歷經坎坷。甚至在2003年,其收視率一度瀕臨被淘汰的邊緣。在生存的重壓下,編導們逐步探索出了一套成熟的運作機制,涉及內容和形式方面的變革。
1.故事化講述。
《百家講壇》最為純熟的敘事技巧就是對懸念的營造和使用。節目製片人萬衛坦言.「這個講座就是按照戲劇化的結構來做的。懸念性、單線條、戲劇性是其特徵。根據需要,《百家講壇》往往在一講時間內設置一個總懸念和若干個分懸念。總懸念一般在節目開始時出現,並蘊涵在片名之中,統領著一講的主要內容和走向。而分懸念大體依附於總懸念,他們不斷地出現,加強、豐富總懸念。
2.影像化呈現。
圖片、字幕、影像資料形象直觀。《百家講壇》時刻牢記自己的媒介特性,在每一期節目中,往往插入人物肖像、相關背景或是影視劇的片段並配以恰當的音樂,總結、概括或圖示主講人的觀點。易中天在《百家講壇》上說「漢代風雲人物」,講到「避席」時,在講台上親自示範;於丹在講《論語》心得時涉及古人的「坐」,用兩只手的動作比劃進行了形象的解釋。
紀連海節目3.明星化講述。
有了可講的內容,還要求有一個好的表達者。《百家講壇》的編導萬衛提出對主講者遴選的三個標准:學術水平、表述能力和人格魅力。在這一標准下,對主講者的遴選可謂「百里挑一」。隨後,《百家講壇》按照明星機制對主講者進行包裝和推介,最終將主講者推上明星的聖壇,從而以其明星效應與大眾建立起穩定的心理和節目收視認知。
在成功的改革之後,《百家講壇》成為2006年度央視十大優秀欄目之一,僅次於《新聞聯播》排名第二。近日,在一家權威機構推出的中國電視節目榜中,《百家講壇》被評為年度電視節目和最佳人文科教節目。
連劉德華也說,他看《百家講壇》看得入迷,曾經連續看40小時不睡覺!
4.有教無類。
即無差別的講課方式,使任何學歷的人都能聽的懂,是其受歡迎的原因之一。
5.《百家講壇》是一種新興的評書藝術。
所邀請的著名專家學者具備深刻的文學內涵和高超語言表現能力,同時都具備評書表演藝術家的潛質。它其實就是一種評書藝術,有時候也是相聲。《快樂驛站》中的一個動畫片就是根據北京一位歷史學家在百家講壇上的講座為背景製作的,在一些城市的公交電視上經常可以看到。
編輯本段社會評價
《百家講壇》的主講人有很多,難以一概而論。但從實際效果來看,它無疑是做得最好的節目之一。《百家講壇》就像一扇小門,推開門往前走便是深幽的學術殿堂。這幾年來,千千萬萬的觀眾從中了解歷史、汲取知識,這是誰也無法否認的。如果再加上節目衍生品(圖書、音像製品等)所發揮的巨大影響,更是沒有任何同類節目能夠望其項背。這是任何批評意見不容抹殺的認識前提。如此來看《百家講壇》,也才不會有失偏頗。
也許有人又會說,以央視擁有的壟斷性話語平台,換作誰上講壇都能走紅。事實並非如此。《百家講壇》以前請過一些名家,效果並不理想;現在收視率下降,也反證了這點。至於指責節目走庸俗學術路線的人,不僅有偽精英化之嫌,還可能輕視了大量忠實觀眾和讀者的切身感受。像這一類節目,其實不是為高級知識分子准備的午餐,普通老百姓從中有所收獲才是成功的風向標!

❻ 百家講壇有哪些節目

著名講座
閻崇年:《清十二帝疑案》、《明亡清興六十年》、《康熙大帝》
易中天:《易中天品三國》、《漢代風雲人物》、《先秦諸子百家爭鳴》 於 丹: 《於丹〈論語〉心得》、《於丹〈莊子〉心得》、《於丹〈論語〉感悟》
王立群:《漢代風雲人物之項羽》、《漢代風雲人物之呂後》、《王立群讀〈史記〉之漢武帝》、《王立群讀〈史記〉之秦 始皇》、《千古中醫人物之華佗》、《文景之治》(即將播出)、劉邦(預備錄制)
紀連海:《正說和珅》、《正說紀曉嵐》、《正說多爾袞》、《正說鰲拜》、《正說吳三桂》、《正說大太監李連英》、《正說劉墉》、《千古中醫故事之孫思邈》
錢文忠:《玄奘西遊記》、《解讀〈三字經〉》、《千古中醫故事之李時珍》、《班墨傳奇》、《我的老師季羨林》(即將播出)、《弟子規》(錄制中)
金正昆:《身邊的禮儀》、《金正昆談現代禮儀》
張望朝:《楊子榮》、《抗日名將楊靖宇》
蒙 曼: 《武則天》、《太平公主》(出書時改名《亂世紅顏》)、《長恨歌》
喬 良: 《新解三十六計》
康 震: 《詩聖杜甫》、《蘇軾》、《詩仙李白》、《李清照》、《唐宋八大家》
孟憲實:《玄武門之變》、《貞觀之治》、《唐高宗真相》
隋麗娟:《慈禧》、《奕

❼ 酈波在文明之旅中談成語是哪一期

繪聲繪色
huì來shēnghuìsè
[釋義源] 繪:指繪;描摹。形容講述或描寫事物的情景;深刻入微;非常生動、逼真。
[語出]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七回評:「繪聲繪影;能令閱者拍案叫絕。」
[正音] 色;不能讀作「shǎi」。
[辨形] 繪;不能寫作「會」。
[近義] 有聲有色 活龍活現 栩栩如生
[反義] 平淡無奇 枯燥無味
[用法] 多用於演說;講故事等方面。一般作謂語、定語、狀語。
[結構] 聯合式。
[辨析] ~和「有聲有色」;都形容講述;描繪十分生動。但~一般只表示所敘述、描繪的事或物生動逼真;而「有聲有色」除包含此意外;還可表示敘述人表現得很出色。

❽ 這是什麼字體 酈波老師的字。

酈波老師的字確實相當漂亮,勁中帶秀,舒逸流暢。

前一句為行書,後一句為草書。這類字體並沒有一種非常正式的字體名稱,分別根據書法家或書寫者的不同風格而自成一體。

❾ 觀酈波教授評《曾國藩家書》有感……800字,原創謝謝不要網上的。幫我朋友求的,求快點。

本學期,有幸讀了曾國藩的《家書》,雖然我只是匆匆翻看了幾篇,但讓我感受很深的地方有許多。如:在家書中讓人感覺他是一個對子女的學習教育非常嚴格的父親。他很多家書中都要求其子,把日常練習的字,詩詞等作品寄給他看,然後,他再根據他們的學習情況加以指導,他指出「讀書宜專,習字宜恆」。同時他也是一個慈愛的父親。一次其子久病不愈,他信中仔細詢問有沒有在吃葯,吃了什麼葯等等。還建議要想身體健康關鍵是平時要加強鍛煉,不能一味的靠吃葯,「飯後千步走」是個不錯的健身方法。

曾國藩作為國之棟梁,人們眼中最好的兒子、最好的哥哥、最仁慈的父親,其後世子孫中大師級人才輩出,遍布海內外。曾國藩的家教或許給出了答案。在曾國藩的330多封家書中講求人生理想、道德修養。他說:「凡人皆望子孫為大官,余不願為大官,但願為讀書明理的君子」。與曾氏家教比較,我們不難發現我們的教育目標發生了偏差,我們過分的重視了「才」的教育,忽視了「德」的教育。什麼是曾國藩所說的「君子」呢?司馬光在《資治通鑒》中已有定論:「才德全盡謂之聖人,才德皆亡謂之愚人,德勝才者謂之君子,才勝德者謂之小人」。愚人不足為社會患,小人卻是社會的大患,「自古昔以來,國之亂臣,家之敗子,才有餘而德不足,以至於顛覆者多矣!」。振聾發聵,值得我們深省呀。

與曾氏家教比,我們的道德教育大都停留在空談、口號的層面。小學教育應當是生活教育,教育孩子們明白人與人的關系,父母與孩子的關系,兄與弟的關系,知道人與人的關系才能把人做好。讓孩子們明白自己的身份,應該盡什麼義務,應該行什麼禮節,這就是教育。舊時代的《弟子規》就在規范孩子們的行為,培養孩子們有修養、明事理方面做的很好。《曾國藩家書》中對弟子的教育也是從生活行為入手,著眼道德培養。而我們今天的教育卻把這些忽略掉了。有人戲稱我們和孩子是「非常6+1」的關系,6個大人圍繞著1個孩子轉。再窮也要富孩子,致使許多孩子生活不能自理,不知道生活的艱辛,追求享樂,攀比虛榮。許多孩子也習慣了自己的中心地位,人人為我,我還為我,極度自私。這樣的孩子都不懂也不會去敬愛自己的父母,「孝」是「仁」的基礎,不懂得敬愛自己的父母,又怎麼會愛他人、愛祖國。對家庭失去責任感,又會去擔負什麼社會責任呢?不「修身」怎能「齊家」何談「平天下」。

儒家思想伴隨著中華文明不斷豐富完善,可貴的是儒家能夠將思想浸潤貫穿到人們的具體行為規范中去,形成了完成的體系,內容與形式完美統一,取得了統治性的主流地位。我們不主張「復古」,社會在前進,條件在變化,不加選擇的復古無異於刻舟求劍般的可笑,「上胡不法先王之法,非不賢也,時勢異也」,我們的先賢們也明白這個道理。但是黑格爾說過「存在就合理」,我們中華文明之所以能傳承至今,獨步世界,就不能否認我們傳統文化的先進性的一面。我們不應該全面就收,更不應該全面拋棄,而應該取其精華,傳承、豐富、發揚。我們的教材中應當適當的加入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容,讓孩子們多知道些「冬則溫
夏則凊 晨則省 昏則定 出必告 反必面」並能夠踐行,在某種意義上說比功課成績的提高更重要。

我建議我們的教育工作者都來讀一下《曾國藩家書》,這些書信中富含的教育思想,值得我們借鑒、學習。

❿ 求CCTV-10的《百家講壇》的節目名單,主講人,主講人的職稱

閻崇年:《清十二帝疑案》、《明亡清興六十年》、《康熙大帝》、《我讀經典之〈明經讀史 感悟人生〉》 易中天:《易中天品三國》、《漢代風雲人物》、《先秦諸子 百家爭鳴》、《我讀經典之〈我讀先秦諸子〉》、《大年初一說經典》 於 丹: 《於丹〈論語〉心得》、《於丹〈莊子〉心得》、《於丹〈論語〉感悟》、《我讀經典之〈在成長中感悟〉》 王立群:《漢代風雲人物》(項羽、呂後)、《王立群讀〈史記〉》(《漢武帝》、《秦始皇》《劉邦》錄制中)、《我讀經典之〈強勢由人〉》、《千古中醫故事之華佗》、《文景之治》(即將播出) 紀連海:《正說清朝二十四臣》(和珅、劉墉、紀曉嵐、多爾袞、鰲拜、吳三桂)、《大太監李連英》、《我讀經典之〈感悟孔孟〉》、《千古中醫故事之孫思邈》 錢文忠:《玄奘西遊記》、《解讀〈三字經〉》、《我讀經典之〈獨特的啟蒙〉》、《千古中醫故事之李時珍》、《班墨傳奇》、《解讀《弟子規》》、《我的老師季羨林》(即將播出) 金正昆:《金正昆談現代禮儀》 張望朝:《楊子榮》、《抗日名將楊靖宇》 蒙 曼: 《武則天》、《太平公主》、《長恨歌》 大明嘉靖往事喬 良: 《新解三十六計》 康 震: 《唐詩的故事》(李白、杜甫)、《蘇軾》、《李清照》、《我讀經典之〈莊子的人生境界〉》、《唐宋八大家》(韓愈、柳宗元、歐陽修、曾鞏、王安石(即將錄制)、三蘇父子(即將錄制)) 孟憲實:《玄武門之變》、《貞觀之治》、《唐高宗真相》、《我讀經典之〈君子與小人〉》 隋麗娟:《慈禧》 孫立群:《呂不韋》、《李斯》、《范蠡》、《我讀經典之〈解析<韓非子>〉》、《千古中醫故事之扁鵲》 毛佩琦:《明十七帝疑案》、《鄭和下西洋六百年祭》、《我讀經典之〈毛佩琦七解<中庸>〉》、《大明第一謀臣劉伯溫》 馬 駿: 《二戰人物》、《我讀經典之〈有用與無用〉》 張帥戈:《四大古國》(即將播出)、《亞特蘭提斯》(即將播出) 劉心武:《劉心武揭秘〈紅樓夢〉》(秦可卿、賈元春、妙玉、林黛玉、薛寶釵、賈寶玉、史湘雲、八十回後真故事) 王家興:《透視地鐵安全 》(即將播出) 王啟濤: 蜀地探秘(多位主講人) 劉揚體:《經典中的愛情》 姜安:《張儀》、《蘇秦》 李煒光:《解碼包公》 張頤武:《中國電影百年》 曾國平:《智商與情商》 趙世民:《探秘中國漢字》 馬騮鐳:《解密山水畫》(即將播出)、《謎影穿越二十年》(錄制中)、《老鼠愛上貓》(錄制中)、《土龍傳奇》(錄制中) 王曉秋:《大變動中的中國之甲午風雲》 公孫強:《凝固的夢想》(錄制中)、《UFO追蹤》(錄制中) 福索音:《南京大屠殺》《即將播出》 第五傑:《一戰風雲》(即將播出)、《二戰風雲》(錄制中) 趙玉平:《向諸葛亮借智慧》 王海峰:《八國聯軍》《錄制中》 馬援利:《走進非洲》(即將播出) 汪方遷:《蒼蠅的絕密飛行》(即將播出)、《解密蠅子》(即將播出) 王新陸:《解讀中醫》 康 爾:《傳奇紫砂壺》 周文順:《焦裕祿》 趙英健:《清朝陵寢之謎》 韓秀雲:《身邊的經濟》 陳毅明:《我心目中的陳嘉庚》 李昌集:《《西廂記》中的愛情》、《從悲到喜說西廂》 孔慶東:《孔慶東看武俠小說》、《走近魯迅》、《我讀經典之〈的魅力〉》 孫丹林:《楹聯的故事》、《唐伯虎》、《陸游的故事》、《我讀經典之〈無形中的指引〉》 姚淦銘:《老子與百姓生活》 馬瑞芳:《馬瑞芳說聊齋》、《我讀經典之〈感悟孔孟〉》 方爾加:《孔子眼中的「仁義禮孝」》、《漢代國策風雲》 閻崇年節目李 蕾: 《紅旗渠的故事》 馬未都:《馬未都說收藏》(傢具篇、陶瓷篇、玉器篇、漆器篇、雜項篇) 喻大華:《道光與鴉片戰爭》、《喻大華評說嘉慶王朝》、《苦命皇帝咸豐》、《末代皇帝》 葛劍雄:《我讀經典之〈荀子的啟示〉》《地域文化》 周嶺: 《周嶺解密曹雪芹》 曾仕強:《胡雪岩的啟示》、《易經的奧秘》、《我讀經典之〈易經與人生〉》 鮑鵬山:《鮑鵬山新說水滸》(林沖、武松、李逵、魯智深、宋江)、《孔子是怎樣煉成的》 袁騰飛:《兩宋風雲》、《塞北三朝》(遼、金(即將播出)、西夏(即將播出)) 趙曉嵐:《李煜》、《金戈鐵馬辛棄疾》 江英:《回首開國大典》 酈波:《大明名臣》(風雨張居正、抗倭英雄戚繼光、清官海瑞、「救時宰相」於謙) 方誌遠:《大明嘉靖往事》 酈波魏新:《東漢開國---劉秀》 莫礪鋒:《詩歌唐朝》、《蜀地探秘之杜甫草堂》、《白居易》 傅佩榮:《孟子的智慧》 翁思再:《伶界大王譚鑫培》、《梅蘭芳》 呂立新:《水墨齊白石》 董平:《名相管仲》、《傳奇王陽明》 商傳:《永樂大帝》 於濤:《走近曹操》 吳桐禎:《成語趣談》 梅錚錚:《蜀地探秘之武侯祠》、《解碼關公》 王樹增:《軍旅作家王樹增講長征》、《王樹增解讀淮海戰役》 周思源:《紅樓夢中的小人物》、《正說三國人物》、《周思源也說秦可卿》 高日暉:《范進中舉》 徐放鳴:《另類英雄李雲龍》、《我讀經典之〈浩然之氣與人格之美>〉》 劉強:《竹林七賢》 楊治國:《大年初一說經典》 周國平:《愛的四重奏》 高友鵬:《過年》 趙愛鐸:《汶川地震原因初探》 朱翔非:《中華孝道》(正在播出) 張大千:《名人酒故事》 羅大中:《大國醫之王孟英》 楊雨:《俠骨柔情陸放翁》 韓田鹿:《三言二拍》 梅毅:《鮮為人知的楊家將》 鮑鵬山:上海電視大學中文系教授、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王曉秋: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北京大學歷史系中外關系史研究所所長 高日暉:文學博士、大連大學副教授 胡金兆:中國民主同盟成員、北京市文聯退休編審 喻大華:遼寧師范大學歷史文化旅遊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指導教師 王樹增:國家一級作家、大校軍銜 段懷清:浙江大學副教授 王新陸:山東中醫葯大學校長,教授、全國著名中醫內科專家 周汝昌:著名紅學家、古典文學研究家 莫礪鋒: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邱紫華:華中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 蒙 曼:中央民族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康 爾:南京大學文化藝術教育中心主任。 周文順:鄭州大學港台人文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喬 良:現任空軍政治部創作室副主任,空軍少將,中國國家安全政策委員會副秘書長 張望朝:現為中共黑龍江省委政法委研究室副主任,作家 陳毅明:現任廈門市華僑歷史學會常務副會長 李 蕾:海南師范學院中青年學術骨幹。博士、教授 錢文忠 節目錢文忠: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 趙英健:河北遵化市清東陵文物管理處副主任 孟憲實:現任中國人民大學歷史系、國學院副教授 孫立群:南開大學歷史學院教授 於 丹: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教授 隋麗娟:哈爾濱師范大學歷史系教授 王立群:現任河南大學文學院教授 徐放鳴:現任徐州師范大學美學教授 易中天:廈門大學人文學院中文系教授 孫丹林:錦州市楹聯學會會長 ,渤海大學特聘教授 高有鵬:現任河南大學文學院副教授 李昌集:現為徐州師范大學文學院特聘教授 康 震: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副院長,教授 趙 林:哲學博士,現任武漢大學哲學系教授 韓秀雲: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 葛劍雄:復旦大學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所長 劉揚體: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 曾國平:重慶大學貿易及法律學院院長 葉廣芩:現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方爾加:中國政法大學教授 紀連海:北師大二附中高級歷史教師 李敬一:武漢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 趙世民:中央音樂學院教師 淳 子:上海東方電台談話節目主持人,女作家 金正昆:中國人民大學教授,知名禮儀與公共關系專家 毛佩琦:中國人民大學歷史系教授 姚淦銘:古代文獻研究所所長 劉心武:當代作家 張頤武: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 周國平: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 馬 駿:法學博士、國防大學教授 戴錦華:北京大學教授 張少泉: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 周思源:現任北京語言大學漢語學院教授 馬瑞芳:山東大學教授,學者,作家 閻崇年:北京社會科學院滿學研究所研究員、北京滿學會會長、中國紫禁城學會副會長 孔慶東: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 馬未都:收藏專家、觀復博物館館長 曾仕強:胡雪岩研究會副會長、台灣師范大學教授 姜安:深圳大學社會科學院教授 傅佩榮:台灣大學哲學系教授 張 擎: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三部主任、副研究員 孫 華: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 梅錚錚:成都武侯祠博物館研究保管部主任、副研究員 王啟濤:西南民族大學教授 李煒光:天津財經大學財政學科首席教授 袁騰飛:海淀區教師進修學校歷史教研員、北京市高級教師 趙曉嵐:文學博士後,湖南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古代文學學科帶頭人;中國宋代文學學會理事、中國詞學研究會常務理事 江 英:教授,軍事科學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正師職, 大校軍銜 酈 波:南京師范大學博士後、副教授 翁思再:華東師范大學研究員、文匯新民報業高級記者 第五寅教授大頭照畢淑敏:國家一級作家、北京作家協會副主席,曾從事醫學工作20年 呂立新:書畫鑒定專家 董平:浙江大學哲學系教授 商傳: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中國明史學會會長 於濤:中華書局《文史知識》編輯部主任、博士 吳桐禎:北京教育學院豐台分院特級教師 方誌遠:江西師范大學歷史文化與旅遊學院院長,江西廣播電視大學副校長,博士生導師。 魏新:山東社會科學院特邀研究員,作家,詩人 王家興:武漢大學教授 張帥戈:浙江大學教授 劉強:同濟大學副教授

閱讀全文

與酈波談傢具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賴氏傢具武漢 瀏覽:242
數字電路音箱 瀏覽:777
自然主義傢具官網 瀏覽:748
住房維修基金專用收據什麼辦 瀏覽:633
液晶電視維修工資如何 瀏覽:303
佛山美的洗衣機維修電話是多少 瀏覽:565
買二手機怎麼識別翻新機 瀏覽:103
傑克綳縫機維修視頻 瀏覽:950
北京約克維修電話 瀏覽:839
海口蘋果維修中心在哪 瀏覽:283
環氧樹脂為什麼能防水樹 瀏覽:287
杭州仁和空調維修電話 瀏覽:465
東方弘葉傢具怎麼樣 瀏覽:201
悍馬維修保養在哪裡 瀏覽:833
國家電網餘杭供電營業廳怎麼樣 瀏覽:905
歌迪亞傢具 瀏覽:678
車輛維修n1證怎麼考 瀏覽:499
歐漫後橋主減速器維修視頻 瀏覽:383
學手機維修學校怎麼樣 瀏覽:329
華匯實木傢具 瀏覽: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