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傢具家居 > 道教在家居士

道教在家居士

發布時間:2021-02-27 10:52:59

❶ 道教如何在家修行

可以在家修行,道教在家修行的有兩種,一種叫摘傳弟子也就是在道觀拜過師的,還有就是居士內居士有容拜師的也有沒拜的,在家修行主要還是修心,修德,每天多讀讀清靜經,做到少思少語少慾望,萬事都可以,但是要做到適度適量,在家修行其實跟在道觀里修行一樣,只不過自由很多。

❷ 道教有居士(在家修行)嗎

道教同樣有在家居士,皈依拜師之後,可以先學習誦持北斗經或者三專官經。道教比其屬他宗教注重師承,沒有正統的師承甚至你連道教基本經典你也念不正確。沒有一個宗教一來就亂教內煉之類的東西。基本的修持永遠是從皈依、受戒、誦經開始,一段時間後,由自己師父判斷應該傳授什麼東西。道教一切的修行都是建立在師承的基礎上的。沒有師承一切都市空話。

❸ 做道教居士如何安排的

做道教居士修煉道法,首先要修煉心身,積累道功,凝煉神氣以合道,達到度己(修煉心身,合道成真)度人(以己之道功,濟度他人)的目的。科教與教戒。教戒是為規范學道務道者言行以符合修道的要求,如三皈五戒:三皈要求道教徒皈依道經師三寶,以明確信仰;五戒,戒殺生以自娛、戒邪淫、戒偷盜、戒妄語、戒嗜酒,則都是為提高道德修養。科教則是要通過誦經齋醮,清靜心神,使自我之心神與神明相親,證悟道真。同時,也是宣揚道教教義,行教布化的重要形式。

有道者必具有高尚的德性,有了高尚的德性才可得道。所以,修道應以德為基。對於廣大信道務道之士來說,修道的先決條件就是立德,立德就要在日常中不斷積累功德。其關鍵在提高自我修養,具有良好的品德。在內在的修持上和外在行為中努力按照「道」的法則去做。清靜寡慾、柔弱不爭、胸懷寬容。不尚名、不尚利、不自貴、不自譽、不妒嫉、不妄語,不溺於音色美食。樂人之吉,愍人之苦,周人之急,救人之窮。施恩不求報,不殺生以自娛,濟世利人,慈心於物,正信誠實。與大道同心。如此修行,則德累而基立,基立則可修道而成真,得道而成仙。

太上所說,即「常道」與「可道」的關系。「常道」是生化萬物,永恆常在的自然之道,是道教的最高信仰,太上道祖是「常道」的人格形象。「可道」則為歷代師真的言傳身教的事跡,教戒規儀、經教義說等一切修行修持的學說,但都是不違背「常道」的,或由「常道」而演繹的。務道修真之士,要通過對「常道」的體悟,明白「道」的真諦,並使之落實到自己的修行和修持中。或是要通過循依「可道」之學說不懈修行,積累真功,回歸到「常道」的境界,得道成真。

❹ 道教的居士,怎麼當每天都需要做什麼有什麼禁忌

你問的這個問題,
道家的居士怎麼當?
每天都需要做什麼?
有什麼禁忌?
下面的內容應該能夠幫你解答。
一、如何成為居士
1、只有經過拜師儀式才算成為正式的居士。
2、居士還必須持有居士證。居士證是宮觀廟宇核發的身份證明,是居士的教職身份憑證。
3、居士無需拋棄家庭出家,直接在家修行道法,遵循居住管理章程即可。
二、居士修行
在家居士修行時的事項主要包括:皈依三寶、受持五戒、持齋、修行菩薩六度、居家八法,等等。
1、皈依三寶,確信佛法僧三寶為身心歸向依靠之處,更不皈依佛教以外的其他宗教與神廟,這是在家佛教徒的必要條件。
2、其次是奉行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佛法戒律雖然多,但最重的就是五戒,
3、持齋,持齋是在每月一定的日子裡實行一種克己的生活,即過午不食,不塗香裝飾和觀歌舞劇,不坐卧高廣床座。持齋的日子一般是陰歷朔日、初八、十四、望日、二十三、二十九(晦日)。
4、大乘經典則廣說在家菩薩應當怎樣修六度、四攝,等等。
5、居家八法,居家八法是佛陀針對在家人求得現實和未來安樂的八種修行,即方便具足、守護具足、善知識具足、正命具足、信具足、戒具足、施具足和慧具足。如果按照居家八法修行,不但得今世的安樂,還可得來世的安樂。
遵守三皈、五戒和持齋,對人努力行善,對自己清凈身心,讀誦大乘勸進行者,這是佛教在家信徒修持的標准。實際上有不及這個標準的,也有超過這個標準的。

❺ 道教居士

如果辦理居士證是需要介紹人或者師傅的,師傅就是和現在的老師一樣,並不能說自回學就不行,但自答學容易走到誤區。居士只是一個虔誠信仰弟子的總稱,好像與年齡沒什麼關系,我19歲拿到道教證,可以入觀修行,這是道觀願意接受否,入觀的弟子每個人都會有工作,最前面是必不可少的苦修,顧名思義苦修的意思了,在大型道觀修行都要穿統一的道服,但不是你所說的道袍,道袍太籠統了

❻ 在家修行,信佛的叫居士.那麼信道教的叫什麼是處士嗎

同樣叫居士。

請看以下資料:

「中國古代便有居士的稱呼。清·趙翼〈陔余叢考〉卷36引吳曾〈能改齋漫錄〉雲:居士之號起於商周之際。佛教初起時是一種對抗印度的正統宗教婆羅門教的,它被後人稱之為「沙門思潮」。沙門就是出家人。所以佛教開始時是實行出家制度的。後來的發展中出現了皈依佛法但不出家的人士,稱為居士。比如著名的佛教理論家維摩詰,就是居士。佛教傳入中國後,也漸漸出現了中國本身的居士。特別是禪宗、凈土宗的傳播,吸引了大量的知識分子和其他受到俗務絆身的人士信仰佛教,由此大大增加了佛教居士的數量。全真派起於金代。王重陽創道時拋棄家庭,他收的徒弟如馬鈺等七子也都出家。因此全真派一開始便實行出家制度。後來在全真教中也出現了皈依而不出家的人士,稱為居士。正一派因為只要受籙,便是正式弟子,出家與否不作硬性規定,也就不需要特別指明在家出家的分別。現在一般將在家的道教徒泛稱為居士。

全真派的居士,有的具有較高的文化素養,對全真派內丹修養、教理研究,都有過重要貢獻。比如近現代著名道教學者陳攖寧,便是全真居士,法號圓頓,系全真龍門派第十九代傳人。目前在香港地區全真龍門派弟子眾多,其中相當一部分是居士。

執筆人 :劉仲宇」

❼ 請問道教有居士(在家修行)嗎

我是個道抄士

道教有居士的,一襲般都會去道教宮觀皈依、辦理居士證

山東省道教協會

郵 編 250001 地 址 山東省濟南市泉城路 319 號 213 室 電 話 0531 - 6908094

仙道貴生,無量度人
福生無量天尊

❽ 道教信士居士什麼區別

1、范圍不同。

居士是指居家修煉的有道之士。

信士只是相信或奉行道教的人士版。

2、修行方權式不同。

居士因為社會、家庭或個人的原因,不能或不具備條件出家,而自己又願意入道的人士,經道門同意,正式擇師拜師,授以道名,傳以法派,即成為居士。

信士由於各種原因,只信奉道教或信奉道教的某位神、仙,自己不能或不願意擇師叩拜、進入道教之列,這些人只稱為信士。

3、師承與否不同。

居士是完全信奉並且拜師授業,是真正的修道之人。

信士只是簡單的信仰,並未拜師授業,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施主」。

(8)道教在家居士擴展閱讀

道教居士經道門同意,正式擇師拜師,授以道名,傳以法派,並且對道經師三寶表示信奉皈依,受持九戒(正一)或五戒(全真)的正式道教信徒。

一般人確立信仰後,到道觀或道壇進行拜師和皈依,就可以成為正式的道教信徒,即居士;之後可以稱為三寶弟子或三清弟子。當代以持道教皈依證作依據。

❾ 道家在家居士需要持什麼戒

道家那個不來叫「居士」叫「道源士」、「道姑」。居士是佛家的!在家居士有五戒、八戒、十善戒、菩薩戒。五戒是盡形壽(終身從受戒至命終)受持,八戒是隨自己發心一日一夜的受持,受了《優婆塞戒經》菩薩戒的每月的六齋日(每月的初八、十三、十四、十五、二十三、和每月的最後兩天)必須受持八戒、受了《梵網經》菩薩戒的每月六齋日(每月的初八、十三、十四、十五、二十三、和每月的最後兩天),每年三長齋月(每年的正月、五月、九月)必須要受持八戒。其他時候隨自己發心也可以受持八戒。
十善戒是盡形壽受持、菩薩戒是盡未來際身(即從今身至佛身:從受戒時直至成佛,)受持,即使命終之後再受生亦不失戒!

❿ 成為道教居士的條件居士要做什麼還有居士的戒律與禮儀.

成為居士的條件:

一:遵紀守法的合法公民;

二:虔誠信仰道教教義,尊敬歷代祖師,了解道教常識;

三:認真學習,主動維護本教利益;

四:保證皈依後不觸犯法律;

五:尊師重教,團結教內。

居士要做什麼:

居士是指居家依照經典修行的人士。由於社會、家庭或個人的原因,不能或不具備條件出家,而自己又願意人道的人士。經道門同意,正式擇師拜師,授以道名,傳以法派,並且對道經師三寶表示信奉皈依,受持五戒(全真)或九戒(正一) 的正式道教信徒。

一般人確立信仰後,到道觀或道壇進行拜師和皈依,就可以成為正式的道教信徒,即居士;之後可以稱為三寶弟子或三清弟子。當代以持道教皈依證作依據。

所以居士主要就是認真學習,主動維護本教利益,虔誠信仰道教教義,保證皈依後不觸犯法律即可

還有居士的戒律與禮儀:

在家居士有五戒、八戒、十善戒、菩薩戒。五戒是盡形壽(終身從受戒至命終)受持,八戒是隨自己發心一日一夜的受持,

受了《優婆塞戒經》菩薩戒的每月的六齋日(每月的初八、十三、十四、十五、二十三、和每月的最後兩天)必須受持八戒、

受了《梵網經》菩薩戒的每月六齋日(每月的初八、十三、十四、十五、二十三、和每月的最後兩天),每年三長齋月(每年的正月、五月、九月)必須要受持八戒。

其他時候隨自己發心也可以受持八戒。

十善戒是盡形壽受持、菩薩戒是盡未來際身(即從今身至佛身:從受戒時直至成佛,)受持,即使命終之後再受生亦不失戒!

(10)道教在家居士擴展閱讀:

加入道教主要有三種形式:

一種是出家,成為正式的出家道士;而另外一種是不用出家,也可以成為正式的道士;還有一種是加入道教,成為道教居士。

第一點,凡道法的授受,都是由師傳弟子。拜師是道教信徒歸依道教中常見的方式,師徒授受是道門常見的一項基本制度。只有經過拜師儀式才算成為正式的道教居士。

它所確定的是入道者與直接授予他道法的道士之間的關系。修道者都要投拜名師,以為學道進業的前提。

第二點,拜師是入道的開始,成為道教居士還必須持有居士證。居士證是道教宮觀核發的身份證明,是居士的教職身份憑證。

第三點,居士無需拋棄家庭出家,直接在家修行道法,遵循居住管理章程即可。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居士

閱讀全文

與道教在家居士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boost電路原理 瀏覽:225
飛塗外牆防水膠怎麼樣 瀏覽:8
如何查詢百邦維修進度 瀏覽:742
廣東gf防水材料多少錢一公斤 瀏覽:348
膠州仿古傢具市場在哪裡 瀏覽:249
汽車水泵保修期限 瀏覽:101
贛州市哪裡回收舊家電 瀏覽:293
深圳市邸高家居 瀏覽:539
房屋漏水物業如何維修 瀏覽:54
前鋒熱水器瀘州維修點 瀏覽:768
電動車維修技巧免費視頻教程全集 瀏覽:449
電影里的智能家居 瀏覽:277
塔吊維修怎麼寫 瀏覽:373
成都家居用品公司 瀏覽:927
多久壓電路 瀏覽:328
濟南歷城區家電維修地址 瀏覽:429
買華為平板如何注意買到翻新機 瀏覽:162
switch如何驗證是不是翻新 瀏覽:275
濟南lg空調售後維修電話 瀏覽:286
小米虹口維修點 瀏覽: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