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明清傢具幾種常用木材介紹
中國明清傢具的用材講究,但明代以黃花梨、 紫檀 、雞翅木、鐵力木、櫸木為多;清代以紫檀木為最上乘用料,紅木,雞翅木、鐵力木亦有,黃花梨相對要少;櫸木、榆木、柞榛、 核桃木民間使用最為廣泛。清乾隆 紫檀嵌樺木龍鳳扶手椅紫檀木紫檀木產自印度、菲律賓、廣東、馬來半島、泰國,屬常綠亞喬木,是我國自古以來認為最貴重的木材。紫檀材質緻密堅硬,入水即沉,心材鮮紅色或橘紅色,久露空氣後變紫紅褐色條紋,紋理纖細浮動,變化無窮,有芳香,同時也是名貴的葯材,用它做成的椅子,沙發還有療傷的功效。我國自古即認為紫檀是最名貴的木材。由於過於名貴,故紫檀器物留存少。倘是大形傢具,因材料難得,留存就更少,紫檀在各種硬木中質地最堅,份量最重,除多為紫黑色外,有的黑如漆,幾乎看不見紋理。不及黃花梨那樣華美,但靜穆沉古,是任何木材都不能比疑的。在各種硬木中紫檀木質地最為細密,木材的份量最重,木紋不明顯。紫檀木的木花放在白酒中,木花將立即分解成粉紅色,且與酒形成較粘的膠狀物,傾倒時能連成線。這是鑒別紫檀木的有效方法,紫檀木的產地主要在印度,我國的雲南、兩廣等地也有生產。柏木柏木屬柏科,古有「悅柏」之稱,有扁柏、側柏、羅漢柏等多種。我國民間慣將柏樹分為南柏和北柏兩類,南柏質地優於北柏。其色橙黃,肌理細密勻稱,質地細密,比較耐水,多疤節,有香味,也是一種葯材。其性不撟不裂,耐腐朽,適用於作雕刻板材,是硬木之外較名貴的材種。紅木紅木在廣東被稱為「酸枝」,長江以北則稱作紅木,與黃花梨同屬豆科植物中的蝶形花亞科黃檀屬,產於印度、泰國、緬甸、越南、寮國、柬埔寨等東南亞國家,是現在最常見的一種硬木,在清中期後被廣泛使用,是珍貴樹種之一。紅木心材橙色、淺紅褐色、紅褐色、紫紅色、紫褐色至黑褐色,材色不均勻,深色條紋明顯,材質堅硬、耐磨、沉於水。紅木有新老之分。老紅木近似紫檀,但光澤較暗,顏色較淡,有香氣,但不及黃花梨芬郁。新紅木顏色赤黃,有花紋,有時頗似黃花梨。紅木為熱帶地區豆科檀屬木材,主要產於印度, 我國廣東、雲南及南洋群島也有出產,是常見的名貴硬木。「紅木」是江浙及北方流行的名稱,廣東一帶俗稱「酸枝木」。紅木木質堅硬耐用。紅木是優質硬木,其品種和名稱多達幾十種:如酸枝、紅木、老紅木、新紅木、香紅木、花梨木、老花梨木等。老紅木近似紫檀,但光澤較暗,顏色較淡,質地不緊密,有香味。黃花梨黃花梨又稱降香黃檀,主要產於中國海南省,屬豆科植物蝶形花亞科黃檀屬,是明及清前期考究傢具的主要材料。黃花梨木質堅實,顏色從淺黃到紫赤,色澤鮮艷,紋理清晰,有香味,鋸解時,芬芳四溢。在明清傢具中首選材料是黃花梨木,這種材料顏色不靜不喧,紋理或隱或現,生動多變,黃花梨古無此名,而只有「花梨」,或寫作「花櫚」。後來冠以「黃」字,主要藉以區別現在還大量用來製造傢具的所謂「新花梨」。其顯著特點是花紋面上有鬼臉,即樹結子為最佳,花粗色淡者為低。另一特點是其心材和邊材差異很大,其心材紅褐至深紅褐或紫紅褐色,深淺不勻,常帶有黑褐色條紋,其邊材灰黃褐或淺黃褐色。雞翅木雞翅木為崖豆屬和鐵刀木屬樹種,產於中國的廣東、廣西、雲南、福建以及東南亞、南亞、非洲等地。雞翅木木質有的白質黑章,有的色分黃紫,斜鋸木紋呈細花雲狀,酷似雞翅膀。特別是縱切面,木紋纖細浮動,變化無窮,自然形成山水、人物圖案。雞翅木較花梨、紫檀等木產量更少,木質紋理又獨具特色,因此以其存世量少和優美艷麗的韻味為世人所珍愛。雞翅木「有不同的寫法,或作,」雞翅木「,或作」杞梓木。雞翅木肌理細密,紫褐色深淺相間成文,尤其是縱切面織細浮動,具有禽鳥頸翅那種燦烊閃耀的光輝。清中期以後,傢具用老雞翅木的甚少,雞翅木屬紅豆科,計約四十到六十種,在我國有二十六種,主要產於福建省,因其花紋秀美似雞翅膀而改名。櫸木櫸木在北方又叫南榆,其中老齡而木材帶赤色者,名為血櫸。櫸木木質堅硬,有很美麗的大花紋,層層重疊如山,在明清傢具中佔有重要地位。櫸木屬榆種,產於江、浙等地,木材堅致,色澤兼美,用途極廣,頗為貴重,其老齡木材帶赤色故名「血櫸」。又叫紅櫸。櫸木有很美麗的大花紋,如山戀重疊,稱之為「寶塔紋」,它比一般木材堅實,但不能算是硬木,在明清傢具中占重要位置。楠木楠木色澤淡雅勻整,伸縮性小,容易操作而耐久穩定,是非硬性木材中最好的一種。明及清前期傢具除有整體用楠木者外,常與幾種硬性木材配合使用。楠木有三種:一是香楠,木微紫而帶清香,紋理也很美觀;二是金絲楠,木紋里有金絲,是楠木中最好的一種,更為難得的是,有的楠木材料結成天然山水人物花紋;三是水楠,木質較軟,多用其製作傢具。楠木屬樟科,種類很多,常用於建築及傢具的主要是雅楠和紫楠。前者為常綠大喬木,產於四川雅安、灌縣一帶;後者別名金絲楠,產浙江、安徽、江西及江蘇南部。楠木的色澤淡雅勻稱,伸縮變形小,易加工,耐腐朽,是軟性木材中最好的一種。鐵力木鐵力木樹干直立,高可十餘丈,直徑達丈許, 是幾種硬木樹種中長得最高大、價值又較低廉的一種。鐵力木質堅而沉重,心材淡紅色,髓線細美,用其製作傢具,經久耐用。鐵力木,或作「鐵梨木」、「鐵栗木」,在幾種硬木樹種中長得最高大。因材料大,不少大件傢具用它做成,有時以之用在傢具後背土, 作屜板及抽屜內部等。它有時有花紋,似木而較粗,鐵力木是較大的常綠喬木,樹干直立,高可十餘丈,直徑達丈余。原產東印度,我國兩廣皆有分布。癭木癭,「樹瘤也、樹根。」(《格古要論》)癭木不是指某一樹種,而是指樹根部位結瘤、或樹干結瘤部位的木材。這個部位的木材紋理特殊,效果奇異,歷來很受人喜愛。癭木,實際上指木質紋理的特徵他們認為任何一種樹都可能有癭子,而生處的木材總是有旋轉的細密花紋。榆木榆木亦稱「白榆」,廣布性樹種,產於我國的平原地區,紋理直,花紋較大,結構稍粗,棕眼顯著,質地較軟,歸為柴木或叫軟木類。易於加工和雕刻。榆木以張家口一帶和山東境內黃河兩岸的為最佳。山西、山東、河北、京津等地民間傢具以此木為主。更多
㈡ 浙江傢具生產基地在哪個地方在什麼地方最集中主要是以實,貼皮和古典傢具的生產基地!謝謝
在浙江台州玉環縣楚門鎮,比較集中,那裡還有一個較大的會展中心!
實木貼木皮的古典傢具是近幾年發展起來的,以前都是貼紙傢具,現在各式傢具在那裡都可以找得到。
㈢ 明清傢具的簡介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古斯塔夫·艾克出版的第一部介紹中國古典傢具的著作《明代黃花梨傢具圖考》,在學術界產生了很大影響,使人們開始意識到我們祖先留下的這份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性,書中的圖片所反映出來的中國古代工匠的技藝,令國內外不少專家學者嘆為觀止。亞洲特別是港台地區的明清傢具收藏,到1985年王世襄先生的《明式傢具珍賞》出版後,才引起港台收藏家大量湧入內地搜覓明清傢具。當時大陸根本沒有古典傢具市場,大陸的古玩商們也不清楚古典傢具在國際上的價格。港台收藏家開出的價碼,極大地激發了大陸傢具商的熱情。他們深入到江、晉、冀、陝等省的城鄉,到每一間舊宅老屋內搜尋,以極低的價格搬走黃花梨、紅木、烏木、雞翅木等明清傢具,從而使明清傢具的價格暴漲了近10倍。在古董傢具外流的高潮中,國內的收藏家也開始了古典傢具的收藏。首先吸引國人的是迅速上升的價格,收藏古董傢具除了保值,還使人感受到了明清傢具的藝術魅力。到了20世紀90年代中期,明清傢具的交易已成為古玩買賣中的重頭戲。
20世紀50年代王世襄等專家參與、制定了關於紫檀、黃花梨等明式傢具不得出口的法律規定。1985年傢具外流高潮時,王先生再一次向文物部門呼籲,但傢具商販完全無視此規定。一件紫檀條桌在海外拍賣價高達32.5萬美元,相當於270萬人民幣。海內外價格間的差距,已無法阻止中國古典傢具的外流。1985年後,市場偏好蘇作、廣作、京作的明式傢具,至80年代末由於市場硬木傢具貨源減少,江蘇、安徽、浙江、山西以及福建泉州、廈門的明式柴木傢具,成為向外傾銷的主要對象。至90年代初這類極具中國民俗風味的民間傢具開始走入紐約、倫敦、香港等地的國際拍賣行,約占每場拍賣古董傢具的30%以上。台灣古典傢具商在大陸設廠收貨修復,拉回台灣後舉辦專業講座,煸情促銷。台灣人開始講求陳設古董傢具,顯露出中國人對自己民族藝術的理解。
一些專家指出,在各種傳統收藏品中,如中國書畫、陶瓷、古玩等價格高居不下的情況下,明清傢具仍與國際市場的價格存在著巨大的差額,未來有很大的升值空間,應是頗具潛力的投資項目。有人估算過,明清傢具的年升值率約為20%左右,說明了明清傢具的收藏確實具有很大的升值潛力,收藏明清傢具是一種很有前景的保值投資行為。
隨著時間的推移,民間留存的古舊明清傢具將會越來越少,價格越來越高,資源匱乏的現實也就越來越難滿足收藏者們的強烈願望。在這種大趨勢下,人們就會退而求其次,自然而然地將眼光轉向可遇可求的仿古傢具,尤其鍾情於那些選料精良、做工精細、形神兼備的仿古傢具精品,因為無論就其珍稀名貴木材的價值,還是其藝術價值都具有增值的潛力。
㈣ 明清傢具的主要木材是什麼
中國明清傢具用材,主要分為硬木和白木兩類,由此傢具也可分為硬木傢具和白木傢具。硬木主要有紫檀、黃花梨、雞翅木、鐵梨木、酸枝木、柞榛木、烏木、花梨木、樟木等。白木包括櫸木、榆木、楠木、核桃木、黃楊木等。 明清傢具的用材大體相同,但明以黃花梨、紫檀、雞翅木、鐵力木、櫸木為多;清以紫檀木為最上乘用料,紅木,雞翅木、鐵力木亦有,黃花梨相對要少,櫸木、榆木、柞榛、核桃木民間使用最為廣泛。 黃花梨在明清傢具中首選材料是黃花梨木, 這種材料顏色不靜不喧, 紋理或隱或現,生動多變,黃花梨古無此名,而只有花梨,或寫作花櫚。後來冠以黃字,主要藉以區別現在還大量用來製造傢具的所謂新花梨。其顯著特點是花紋面上有鬼臉,即樹結子為最佳,花粗色淡者為低。另一特點是其心材和邊材差異很大,其心材紅褐至深紅褐或紫紅褐色,深淺不勻,常帶有黑褐色條紋,其邊材灰黃褐或淺黃褐色。 紫檀木我國自古即認為紫檀是最名貴的木材。由於過於名貴,故紫檀器物留存少。倘是大形傢具,因材料難得,留存就更少,紫檀在各種硬木中質地最堅,份量最重,除多為紫黑色外,有的黑如漆,幾乎看不見紋理。不及黃花梨那樣華美,但靜穆沉古,是任何木材都不能比疑的。在各種硬木中紫檀木質地最為細密,木材的份量最重,木紋不明顯。紫檀木的木花放在白酒中,木花將立即分解成粉紅色,且與酒形成較粘的膠狀物,傾倒時能連成線。這是鑒別紫檀木的有效方法,紫檀木的產地主要在印度 ,我國的雲南、兩廣等地也有生產。 雞翅木雞翅木有不同的寫法,或作,雞翅木,或作杞梓木。雞翅木肌理細密,紫褐色深淺相間成文,尤其是縱切面織細浮動,具有禽鳥頸翅那種燦烊閃耀的光輝。清中期以後,傢具用老雞翅木的甚少,雞翅木屬紅豆科,計約四十到六十種,在我國有二十六種,主要產於福建省,因其花紋秀美似雞翅膀而改名。 鐵力木鐵力木,或作鐵梨木、鐵栗木,在幾種硬木樹種中長得最高大。因材料大,不少大件傢具用它做成,有時以之用在傢具後背土, 作屜板及抽屜內部等。它有時有花紋,似木而較粗,鐵力木是較大的常綠喬木,樹干直立,高可十餘丈,直徑達丈余。原產東印度,我國兩廣皆有分布。 紅木紅木為熱帶地區豆科檀屬木材,主要產於印度, 我國廣東、 雲南及南洋群島也有出產,是常見的名貴硬木。紅木是江浙及北方流行的名稱,廣東一帶俗稱酸枝木。紅木木質堅硬耐用。紅木是優質硬木,其品種和名稱多達幾十種:如酸枝、紅木、老紅木、新紅木、香紅木、花梨木、老花梨木等。老紅木近似紫檀,但光澤較暗,顏色較淡,質地不緊密,有香味。 櫸木櫸木屬榆種,產於江、浙等地,木材堅致,色澤兼美,用途極廣,頗為貴重,其老齡木材帶赤色故名血櫸。又叫紅櫸。櫸木有很美麗的大花紋,如山戀重疊,稱之為寶塔紋,它比一般木材堅實,但不能算是硬木,在明清傢具中占重要位置。 榆木榆木亦稱白榆,廣布性樹種,產於我國的平原地區,紋理直,花紋較大,結構稍粗,棕眼顯著,質地較軟,歸為柴木或叫軟木類。易於加工和雕刻。榆木以張家口一帶和山東境內黃河兩岸的為最佳。山西、山東、河北、京津等地民間傢具以此木為主。 柏木柏木屬柏科,古有悅柏之稱,有扁柏、側柏、羅漢柏等多種。我國民間慣將柏樹分為南柏和北柏兩類,南柏質地優於北柏。其色橙黃,肌理細密勻稱,質地細密,比較耐水,多疤節,有香味,也是一種葯材。其性不撟不裂,耐腐朽,適用於作雕刻板材,是硬木之外較名貴的材種。 癭木癭,樹瘤也、樹根。(《格古要論》)癭木不是指某一樹種,而是指樹根部位結瘤、或樹干結瘤部位的木材。這個部位的木材紋理特殊,效果奇異,歷來很受人喜愛。癭木,實際上指木質紋理的特徵他們認為任何一種樹都可能有癭子,而生處的木材總是有旋轉的細密花紋。 楠木楠木屬樟科,種類很多,常用於建築及傢具的主要是雅楠和紫楠。 前者為常綠大喬木,產於四川雅安、灌縣一帶;後者別名金絲楠,產浙江、安徽、江西及江蘇南部。楠木的色澤淡雅勻稱,伸縮變形小,易加工,耐腐朽,是軟性木材中最好的一種。
㈤ 浙江省博物館里有什麼東西,比如陳列啊!
浙江省博物館始建於1929年,原名「西湖博物館」。位於杭州西湖孤山南麓,風光如畫,景緻宜人。斷橋殘雪、平湖秋月、岳墳等風景名勝,與其毗鄰。
浙江省博物館舊館址的一部分為江南著名藏書樓文瀾閣。1993年,浙江省博物館改擴建工程竣工,新館佔地面積20400平方米,新增歷史文物館、青瓷館、書畫館、錢幣館、工藝館、禮品館、呂霞光藝術館、常書鴻美術館、明清傢具館、精品館等十個展館。館舍建築以富有江南地域特色的單體建築和連廊組合而成,形成了「園中館,館中園」的獨特格局,樓閣亭榭,以長廊逶迤相連,掩映於湖光山色間,成為天堂杭州一處耀眼的文化新景點。
浙江省博物館是浙江省內最大的集收藏、陳列、研究於一體的綜合性人文科學博物館。館藏文物十萬余件。其中河姆渡文化的陶器、漆器、木器、骨器和象牙製品,良渚文化的玉器和絲織品,越國的青銅器,越窯、龍泉窯、南宋官窯等窯口的青瓷,會稽鏡和湖州鏡,明清浙籍書畫家的作品等,均為遐邇聞名的瑰寶。
浙江省博物館以斑斕多彩的文物展品,多層次、多角度地展示了浙江七千年古老悠久的歷史。文物長年在歷史文物館、書畫館、青瓷館、工藝館等陳列館展出。同時,精品館不定期地推出從國內外引進的各種高品位的專題展覽。浙江省博物館還有位於棲霞嶺的黃賓虹紀念室、位於龍游路的沙孟海書法藝術館,形成了豐富多彩的名人館舍系列。1999年底落成的浙江西湖美術館,又為浙江省博物館拓展了新的天地。
近年來,隨著一系列高檔次的國際學術研討活動的相繼推出,赴德國、法國、日本、新加坡等國的文物展覽的成功舉辦,大型學術刊物《東方博物》以及《浙江七千年》等一系列文物圖書的出版,浙江省博物館的影響日漸擴大,已成為在海內外具有較高知名度的博物館之一。
㈥ 明清傢具的材質有多少種
名貴的主要有紫檀、黃花梨、雞翅、鐵力、酸枝等,
普通的還有用榆木、櫸木等,
民間還有大量使用廉價的柴木。
㈦ 明清傢具了解多嗎
明清傢具同中國古代其它藝術品一樣,不僅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藝術底蘊,而且具有典雅、實用的功能,令人回味無窮。明清傢具的收藏始於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外國人開始大量地搜集、收購中國明清傢具,並運往海外。在後來的幾十年間,西方人將中國明清傢具提升到了與中國其它文物等同的地位。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古斯塔夫·艾克出版的第一部介紹中國古典傢具的著作《明代黃花梨傢具圖考》,在學術界產生了很大影響,使人們開始意識到我們祖先留下的這份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性,書中的圖片所反映出來的中國古代工匠的技藝,令國內外不少專家學者嘆為觀止。亞洲特別是港台地區的明清傢具收藏,到1985年王世襄先生的《明式傢具珍賞》出版後,才引起港台收藏家大量湧入內地搜覓明清傢具。當時大陸根本沒有古典傢具市場,大陸的古玩商們也不清楚古典傢具在國際上的價格。港台收藏家開出的價碼,極大地激發了大陸傢具商的熱情。他們深入到江、晉、冀、陝等省的城鄉,到每一間舊宅老屋內搜尋,以極低的價格搬走黃花梨、紅木、烏木、雞翅木等明清傢具,從而使明清傢具的價格暴漲了近10倍。在古董傢具外流的高潮中,國內的收藏家也開始了古典傢具的收藏。首先吸引國人的是迅速上升的價格,收藏古董傢具除了保值,還使人感受到了明清傢具的藝術魅力。到了20世紀90年代中期,明清傢具的交易已成為古玩買賣中的重頭戲。
20世紀50年代王世襄等專家參與、制定了關於紫檀、黃花梨等明式傢具不得出口的法律規定。1985年傢具外流高潮時,王先生再一次向文物部門呼籲,但傢具商販完全無視此規定。一件紫檀條桌在海外拍賣價高達32.5萬美元,相當於270萬人民幣。海內外價格間的差距,已無法阻止中國古典傢具的外流。1985年後,市場偏好蘇作、廣作、京作的明式傢具,至80年代末由於市場硬木傢具貨源減少,江蘇、安徽、浙江、山西以及福建泉州、廈門的明式柴木傢具,成為向外傾銷的主要對象。至90年代初這類極具中國民俗風味的民間傢具開始走入紐約、倫敦、香港等地的國際拍賣行,約占每場拍賣古董傢具的30%以上。台灣古典傢具商在大陸設廠收貨修復,拉回台灣後舉辦專業講座,煸情促銷。台灣人開始講求陳設古董傢具,顯露出中國人對自己民族藝術的理解。
一些專家指出,在各種傳統收藏品中,如中國書畫、陶瓷、古玩等價格高居不下的情況下,明清傢具仍與國際市場的價格存在著巨大的差額,未來有很大的升值空間,應是頗具潛力的投資項目。有人估算過,明清傢具的年升值率約為20%左右,說明了明清傢具的收藏確實具有很大的升值潛力,收藏明清傢具是一種很有前景的保值投資行為。
隨著時間的推移,民間留存的古舊明清傢具將會越來越少,價格越來越高,資源匱乏的現實也就越來越難滿足收藏者們的強烈願望。在這種大趨勢下,人們就會退而求其次,自然而然地將眼光轉向可遇可求的仿古傢具,尤其鍾情於那些選料精良、做工精細、形神兼備的仿古傢具精品,因為無論就其珍稀名貴木材的價值,還是其藝術價值都具有增值的潛力。
明式傢具與清式傢具的區分主要根據作品的風格、形式和水平。一般以清代乾隆為界。明代和盛清以前大致皆可納入為明式。清式則指乾隆以後直到清末民初。明式與清式相比,水平更高。明式傢具之造型完美、格調典雅、裝飾得體、工藝技術精良,是歷史上其他時代無法比擬的。明式傢具繼承了宋元的優秀成果。明代中期以後,社會經濟高度發展,並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城市空前繁榮,市民文化也有了長足的發展,傢具藝術的發展得到了巨大的推動力。清初國家尚未大定,無暇顧及藝術,經濟也有待恢復。到了康熙時期,軍事上、政治上都取得了決定性勝利,百業待興,焦點已轉移到經濟的發展。隨著政權的進一步鞏固和強化,文化方面明顯出現了滿漢合流的趨勢,傢具藝術也才能夠在明代已取得的高度成就上繼續發展。清初傢具帶有濃厚的明式傢具特點,仍具有很高的水平和美學價值,精品眾多。乾隆時,傢具得到了上層的推動而加速發展,一方面根據統治階層的趣味而創新,同時滲入了西方的某些因素,大大豐富了中國傢具史的內容。現代北京宮殿和皇家園林中還保存不少這時期的作品,可謂佳作紛呈,目不暇接。
明代是中國古典傢具發展的黃金時期.明式傢具多採用硬木,以黃花梨,紫檀木最為常見.結構採用小結構拼接,使用榫卯,造型上注重功能的合理性與多樣性,既要符合人的生理特點,又富貴典雅,是藝術與實用的結合,明式傢具極少漆,也沒有過多的裝飾,突出木色紋理,體現材質美,形成清新雅緻,明快簡約的風格。明式傢具質朴簡潔、豪放規整,清代傢具工藝精湛、雍容典雅。 明式傢具以黃花梨木為主,極少使用其他木材。而黃花梨木傢具,又以桌椅、櫥櫃較多,沒有鑲嵌和雕鏤,只有極少雕刻。明末清初由於黃花梨木匱乏而改用紫檀木加工製作。紫檀木傢具大件甚少,木材寬一般不過八寸,木材材質好,雕刻的較少,不做鑲嵌。據行家介紹,紫檀木木種就有十幾種,根據不同的材質,其價格差別較大,最昂貴的為金星紫檀。
清代傢具與明代傢具不同,大體來說明式簡約,清代繁瑣;明式的造型取勝,清式裝飾見長。清中期以後逐漸使用雞翅木、酸枝木、鐵力木、花梨木等,而新傢具大多是用酸枝木和紅木作材料。酸枝木傢具,大件較多,雕刻花樣多,嵌玉和牙、石、木、螺、景泰藍等。花梨木傢具也多雕刻、多鑲嵌,並且近代產品多。明及清前期的傢具式樣紛呈,常有變化。明朝在造型上設計出了圈椅、四齣頭官帽椅、圓角櫃、大畫案等。清朝在延續了明傢具風格的基礎上,又設計出了特有的傢具,如紅木福壽如意太師椅、炫琴案、紫檀圓凳、釘綉墩等傢具。
㈧ 誰知道有沒有 浙江省歷史博物館——中國歷代傢具展館 這個地方,幫幫忙,先謝過大家了
浙江博物館明清傢具館
明清傢具陳列館現位於文瀾古建區內,這里所展示的都是本館收藏的明清時期富有江南特色的傢具。 明清時期是我國古代傢具製造的鼎盛時期。明清傢具根據其不同的風格,可分為明式傢具和清式傢具。明式傢具是指製作於明至清前期的具有某一特定風格的傢具,造型質朴典雅,具有文秀的書卷氣息。清式傢具是指雍正、乾隆之後製作的以絢麗、豪華繁縟為特色的優質硬木傢具。 清式傢具注重裝飾性,為了達到瑰麗多姿、千變萬化的裝飾效果,製作者利用了所有的裝飾手法,力求新穎,其中採用最多的就是雕飾和鑲嵌工藝。在明清傢具陳列館展出的是有很高審美價值和實用價值的展品。
花轎: 清朝末年至民國初年的寧波花轎,它可以說是世界上最豪華的花轎了。因為需八個人抬,故稱「八抬大轎」,又因製造時曾耗費近一萬工時,所以也稱「萬工轎」。寧波花轎都是木質雕花,朱漆鋪底飾以金箔貼花。此轎採用了圓雕、浮雕、透雕等工藝手法進行裝飾。轎上雕有人物、鳳凰、龍、仙鶴、喜鵲、獅子和石榴百子。所以寧波人稱它為「百子轎」。在轎子的中段等處還裝有玻璃畫。每一幅畫上都是一出戲曲故事。此轎由幾百片可拆卸的花板組成。
骨木鑲嵌床: 清末民初的骨木鑲嵌拔步床,因耗費近千個工時才完成此床的製作,因而又稱「千工床」。骨木鑲嵌是寧波的傳統工藝。此床以紅木為底板,用牛骨、黃楊木為主要嵌材。此床做工考究,集雕刻、鑲嵌於一身。顯得華麗又氣派。該床床前右邊為廂櫥,可放置衣物等。上方置一面鏡子可供梳妝用。左邊櫃子為坐椅狀馬桶箱,面板可翻起,內置馬桶。整張床就像一間小卧室。
紫檀浮雕畫桌: 明代的紫檀浮雕畫桌,桌面為楠木,髹黑漆。畫桌造型簡練纖巧,製作時完全從寫字做畫的實用性出發,具有天然質朴的藝術韻味和典雅的書卷氣息,具有非常典型的明式傢具特徵。
紅木黑漆描金書櫃式博古架: 博古架又稱「多寶格」、「百寶架」在清代十分盛行。它講究形式多變,原則是巧妙利用有限空間,錯落有致地擺放各類珍奇古玩。此櫃上部為造型不一的格層。背板繪山水風景。中間有兩個抽屜,下部為藏書櫃。是清代在上層社會流行的一種裝飾櫃。
螺鈿鑲嵌圓桌: 螺鈿是把貝殼里的珠光層切割成圖案在器物表面上鑲嵌成山水、花鳥、人物等圖案,然後再髹漆打磨的一種工藝。這張清代軟螺鈿鑲嵌圓桌可謂是鑲嵌工藝的經典之作,整體構圖疏密有序,色彩典雅清麗。既實用又有很高的觀賞價值,傳世這么大件的螺鈿作品非常少見,堪稱精品。
㈨ 浙江浪人工藝品股份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浙江浪人工藝品股份有限公司,位於全國縣域經濟百強縣市的浙江省東內陽市。東陽市是容全國首批文明城市。主要生產沙發類辦公類、餐台類、卧室類等多個品種的紅木傢具產品木材全部採用進口紫檀木、酸枝木、花梨木、紅花梨等純正木材,經現代低溫烘乾設備處理,採用傳統榫卯結構精雕細琢,款式新穎、高貴典雅、手工雕刻,傳承中國古典傢具文化,體現中國明清傢具精粹。
法定代表人:金勝
成立時間:2002-11-06
注冊資本:10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330783000032624
企業類型:股份有限公司(非上市、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浙江省東陽市南馬鎮泉府工業區
㈩ 中國最大生產銷售明清傢具地方在哪裡
四個區域:江蘇、廣東、福建、浙江這四個區域裡面企業比較多,其中浙江東陽作為後內起之秀,目前就容整個紅木產業化浙江東陽能排到第一了。其特有的人文環境和地理環境帶動著這個新興的產業高速發展,其中全國知名紅木企業東陽就佔了很大一部分。如年年紅、明堂紅木、新明紅木、中信紅木、旭東紅木等等多家企業在國內享有很高的知名度,還有隻做精品的大清翰林企業更是代表了木雕紅木傢具的最高技藝水平,每件作品均由中國木雕藝術大師吳騰飛親手執筆,具有相當高的「藝術價值」和「收藏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