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星越一周年慶,夜空中最亮的「星越」內附各種細節圖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從最初的一眼既定,到現在已經開了八千多公里,星越已陪伴我們走過300多個日日夜夜! 這不是我們第一輛車,轎車之後換SUV是大部分家庭的選擇。隨著家庭成員的增加,出行裝備已經不是多可以形容,是太多太多了,這個時候超大的後備箱給你大大的滿足感;而當道路坑窪崎嶇的時候,SUV的高底盤給你滿滿的安全感。 【外觀】星越外觀大氣,純白色加完美的流線型後背,俘獲了我的心。 【配置】星越的配置比較全:360°全周影像、自適應巡航、胎壓監測、座椅加熱、自動調節大燈、感應雨刮、遠程啟動等等。而最初結緣是因為智能語音識別功能,那一句「我想看星星」之後,星越為我打開了天窗。 最不常用的配置:後排USB用的比較少,平時上下班使用,後排坐人的情況較少。 不滿意的點:開車過程中變道等都會提醒,雖然安全,有時候有點煩 【駕駛感受】:第一,最炫運動模式駕駛,紅綠燈起步永遠快人一步,絕不會讓你失望! 第二,座椅舒適,長時間駕駛不容易勞累。最愛駕駛過程中和星越嘮嗑,解悶必備。 第三,每當加班很晚,走近星越回自動感應並亮燈,十分暖心。 第四,使用到現在沒出什麼毛病,省心省力。
讓人過目難忘的翹臀[嘻嘻]
帥氣的側顏
正臉來一
漂亮的內飾顏色搭配也讓人很滿意
黑夜燈光下來一
展翅高飛,你最耀眼
晚上的星越更加迷人
漂亮的氛圍燈,女生最愛
大天窗,帶著最愛的人看星星,雖然今天沒有[挖鼻]
大大的顯示屏,可觸控
360°影像
方向盤很有質感
座椅調節按鈕,是不是設計得很靈動
各種氛圍燈,超喜歡
後視鏡來一波,怎麼拍都好看
❷ 吉利星越,上山下海,無所不能之上山篇
說實話,作為三輛吉利車的車主,買車的新鮮感已經幾乎沒有了。專心裡已經把車當做屬是一種工具。這不星越開了快半年也快1萬公里了,才想起來發個貼,拍拍美圖。
大鵬展翅招牌動作必不可少。
俯瞰的大鵬展翅,帥氣又霸氣。
側面流線大愛
藍色與綠色,相映成輝。
每次出去洗車,洗車工都贊嘆不絕,這內飾這配置。
北方的山就是這樣,沒有太多的綠色。
其實此行的目的主要是來摘野菜的。趁著周末洗了洗車,帶著全家上山摘野菜,順便拍點圖片。北方的山總是低矮樹少的,與其說是山不如說是丘陵,這在南方司空見慣的景色,在北方也算是美景了。 山上的路比較崎嶇,但是對於星越來說好歹也是SUV車型,雖然不是四驅,但是跑起來完全沒有任何問題,操縱靈活,動力十足。 野菜來了,大家知道這是什麼菜嗎?包餃子包包子簡直是美味,而且純綠色無污染。市場上買可能比油錢還便宜,可是樂趣是比不了的。
❸ 或將替代1.5T 吉利星越2.0T低功率版申報圖曝光
動力上,新車搭載型號為JLH-4G20TD的2.0T發動機,最大功率為140kW,申報油耗值為6.8L/100km,更多消息持續關注。
❹ 和大家談一談對愛車2.0星越的使用感受
手上沒電腦,只能用手機發帖,沒有邏輯,沒有整理,看到那張圖就說到那,也算交個作業吧
這幾天一直下雨,沒有太陽,今天沒事車洗了下隨手拍的,美美噠[酷][壞笑][壞笑][壞笑][壞笑]今天先到這里啦有什麼問的不清楚的留言總體來說車很不錯了價格擺在這,你要說花1718萬買吉利不如買合資車,我只能對你笑呵呵[再見][再見][再見]
❺ 星越1.5的有沒有電動車型的
您好,目前吉利星越已於5月10日正式上市,推出了燃油版、輕混版和插電混動版三個版本共計十一款車型。
吉利星越目前還沒有純電動車型。
已上市的插電混動版共有四款車型,分別為400T 耀星者 56km、400T 耀星者 80km、 400T 馭星者 56km和 400T 馭星者 80km。
這四款車型均搭載了1.5TD發動機最大功率132kW(180PS),峰值扭矩265牛米;搭配的電動機為單電+三元鋰電池組合,綜合功率190KW,綜合扭矩415牛米。各車型後綴的公里數即為該車型工信部純電動續航里程。
❻ 吉利星越怎麼樣
吉利星越過硬顏值殺
提到轎跑SUV,現在市面上這類車型不在少數,這些車子給年輕人帶來感官享受的同時,都存在一個不容忽視的缺點,那就是車型都略顯臃腫。至於星越,不用擔心,TA就是個穿衣顯瘦,脫衣有肉的超級型男。
除了有著L2級別智能自動駕駛、ACC自適應巡航、GKUI2.0吉客智能生態系統、全彩HUD、人臉識別等高科技加持之外,星越還有數不勝數的動人細節。帶呼吸效果的氛圍燈、手機無線充電、可加熱/製冷杯托、香氛系統、BOSE音響等等。每一個細節,都超出你的期待。
❼ 買車就圖個吉利!星越新車是時候得對它好點了
第一輛當時看中博瑞由於杭州開等會車運不出來,心急之下買了當時剛上市的漢騰X7說實在的接車第一天就開始後悔。動力差手動擋內飾異響鈑金生銹,手動擋堵車難受為了緩解異響和堵車心情走了改音響的不歸路前後折騰進去4W+。本來也就想這么將就過了,只到去年年底回老家重慶滿載走山路那個難受中途會車後你很難把速度提起來很多時候感覺一檔都要憋熄火。春節過蘇州後又將換車提上日程,去年下半年沒事就跟著朋友去試駕一共試駕不下於三十款車總體感覺來說合資車在我眼裡它真的不香就是垃圾的趕腳。幾年以來始終覺得博瑞還是那麼好看領克03+也不錯無奈03+沒優惠,博瑞1.5動力感覺不足後備箱小1.8的配置太低。換車心切都准備定博瑞GE頂配看到展廳一輛星越冰河銀感覺非常好看之前也試駕過2.0感覺還是蠻不錯的,因為看到白色感覺太丑就放棄了一段時間。改變想法就那幾分鍾說定就定正好有現車,陪同我去的朋友第二天也去定了一輛同配置顏色的我們就這樣做上了連襟本來他是要買君威的。說實話現在的合資車和國產車比你們試駕之後就會覺得合資車現在真的就那樣了……因為去年裝修今年又要結婚所以資金不足直接搞的超低首付很快貸款下來就和朋友一起提車了,然後做做底盤裝甲四輪隔音我比較愛折騰。最近幾年不打算換車了所以新車的時候就得對它好點??
❽ 吉利星越,上山下海,無所不能之趕海篇
趕著周末的來功夫,昨自天帶孩子去上山摘了野菜,今天帶孩子去海邊轉轉,天氣不是很好,多雲有小雨,車昨天洗的還是比較干凈的,再拍幾張圖,海王藍的藍色與大海的藍不一樣,想像一下,放在一起相映成輝,是多麼好看的一幅美景。可惜今天天氣不好,再加上北方的海是偏綠的。海邊的停車場離海都比較遠,好不容易找了一個能夠看到海的拍照點,周圍的景物就先忽略吧,海邊正在維修。 車子馬上一萬公里。日常上班用,個人開過三輛吉利車其他車無數,星越是我開過的唯一能做到市區與高速油耗幾乎一致的,1.5T+48V輕混,高速油耗7-7.5左右,開市區多用滑行模式和啟停,油耗也在7-8之間,可以說用車成本並不高。
經典的招牌動作依然是主打。
側面流線永遠看不夠。
霸氣的正臉,威武雄壯。
小船,大海,星越多麼嚮往的生活。
特意拍一下車機界面,自己排的版。
網上很多趕海的視頻能抓到很多東西,真實性值得商榷,我在海邊這么多年,雖然不是土生土長的,偶爾去海邊看看,真沒見海邊的石頭縫里有什麼大東西,小螃蟹指甲蓋大小,有小魚偶爾能碰見一兩條,最大的三厘米吧。
❾ 星越車主硬核科普國5和國6有什麼區別,什麼又是國6b
最近車友們有沒有看關於國6b的消息。這幾天新聞爆出了吉利即將全系換為國6b,當時看到這個消息我還是有點震驚的,畢竟國6b是史上第一嚴苛的排量標准。但是仔細一想吉利推出全系國6b還是符合客觀實際的。為什麼這么講?請聽我娓娓道來。 避免大家太枯燥,大家邊看科普邊看我的愛車星越。
我先來談下國5和國6a的區別
所謂的國幾就是一個汽車尾氣的排放標准, 隨著數字的增加,排放標准也更為嚴苛,從2020年7月1日起,全國開始實行國6a,以後國5將成為歷史。
但是實際上國5和國6a本質上差別並不大,國6a更像一個國5的過渡標准。這個標準的過渡只需要給汽車安裝一個三元催化器就能達到效果,本質上車子還是沒有變化。
結論:國5和國6a的區別就是汽車有沒有三元催化器。
那麼什麼又是國6b呢? 簡而言之,國6b是國6a的進階版,從今年開始,三年後,我們國家就開始全面推行國6b了。看下邊這張圖大家應該能夠看出國6a和國6b差別很明顯,國6b要明顯優於國6a。
車友們買車和國6b有什麼關系?
我覺得可以從三個方面去理解吧。第一,對於每個即將買車的車友,車子除了性能、配置、外觀、空間等方面考慮,還要考慮到未來,當你想換車的時候發現手裡是國5的不保值汽車,那可就慘了,現在這個時間最好購買國6b排放標準的汽車。不說別的,最起碼保值吧。
第二,國6b的排氣標准一步到位,我想至少6年內都不用再考慮尾氣排放問題。以後好上牌也好過戶,二手市場交易也方便。
第三,說的比較遠一些,就是我們的環境問題,大家應該也感覺到了,最近的氣候變化,影響是多方面的,比如、台風颶風增多、糧食減產、旱澇失衡、南北極多年凍土融化還有許多其他的都在變化,這和我們日常的污染物排放密不可分。如果我們每個人都選擇國6b減少污染物排放,那我們每個人也算是盡到了作為一個地球公民的責任。
我為什麼看好吉利的國6b? 因為國6b的排放標準是我們國家定的,而國產車第一梯隊的品牌沒有幾個,吉利算是一家獨大,再加上長城和長安等也就這幾個品牌,吉利在這次減排升級中應該是起到示範作用。再一個就是吉利本身研發能力還算不錯,之前收購了沃爾沃有國外先進技術加持,各種技術在現在國產汽車品牌里算是比較強的。
作為一個買了車的星越車主,我能感受更多的是一種無形的保障,現在來看我當時選擇吉利是對的,當時買車其實也看了很多品牌,一些合資車也看了,總感覺吧有點貴,同樣的價格,合資車什麼配置也么沒有,當時買車也是車友群里別人推薦的,說國產車就買星越,配置好,後邊也是去4s店看了實車才買的,試駕體驗不錯,所以也沒猶豫,說買就買了。
今天科普了下國6b,屬實有點累,暫時就寫這么多吧,我想各位車友應該對國6b有了一個初步的理解,具體細節車友們自己也可以查查資料,買車之前多了解多看,別踩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