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用節點發通過電路圖畫實物圖通俗些
先分析電路,不用著急連電源,先找那些用電器和電表是並聯的,找哪些是串聯的,最後連總電路。但是要注意一點:電流表和電壓表的接線柱不要接反了,否則的話要扣分的。
一、根據電路圖連接實物圖時,一般有以下幾個方法
:
1、先串後並法:
從電源正極開始,先連接電路中元件最多的一條支路,再將其它支路並聯在此支路上。
2、標號法:
從電源正極開始,在電路圖各元件符號兩端標出號碼,再在對應的實物圖中各元件兩端標上對應的號碼,最後按電路圖連接實物。
3、標路徑法:
當你看到一個電路圖,你先識別是串聯還是並聯。
如果是串聯,比如說一個電路依次是從正極到開關s到用電器l1到用電器l2到負極,那麼我們不妨先在草稿紙上寫出電流的方向:+
→
s→l1→l2→
-
,然後根據這個就可以依次連接實物圖。
如果是並聯,那麼我們先分清楚電流從正極到負極有幾條路,比如說一個並聯電路,它的幹路是從正極到開關s,支路一是從開關s1到用電器l1,支路二是從開關s2到用電器l2,那麼我們分別寫出兩條支路的電流方向:
+
→s→s1→l1→
-
和+
→s→s2→l2→
-
,然後找出相同的部分,那麼這些相同的部分就是一條路了,再在不同的部分開始分岔,這樣連接實物圖,很有效,
二、根據實物圖畫電路圖
根據實物圖畫電路圖是初中物理中常見的題目,在這里可做如下假設:
(1)、導線像橡皮筋,可伸長可縮短,不會被扯斷。
(2)、接點即可以拆分,又可以合並。並且能夠移動,只要不跨過任何電路元件。
(3)、電路元件可以挪動,只要不跨過任何接點。
(4)、導線可拆股,可並股。一股可以拆分為多股,多股可合並為一股。
1、替換法:
將事物圖中的元件用特定的符號替換下來,再將圖形整理成規范的電路圖的一種方法。
替換時要注意:(1)必須用特定的符號代替電路元件;(2)接線柱上的接線位置不能改變;(3)電源極性、電表正負接線柱不能顛倒。
2、節點法:
a、在實物圖中將各元件用字母標好。
b、從電源正極出發,找到一個節點(就像三岔路口一樣的,兩條或三條或更多導線交的一點),假定為a點。
c、從電源負極出發找到一個分支點,假定為b點。
d、在a、b之間有電源的部分是幹路,在a、b之間但沒有電源的部分是支路。
e、畫出幹路,並標出a、b點。
f、畫出支路:
g、對照實物圖,按照從a點到b點的元件順序畫出第一條支路。
h、用同樣的方法畫出其他支路。
i、檢查整理,使電路圖規范、美觀。
註:畫圖時,隨時將畫出的元件用字母表示。
㈡ 電路圖中。節點是什麼意思相交不相連呢短路呢、、
節點是指兩根導線或多根導線的連接處所形成的點,前提必須是相交相連才能形成節點專,單純的相交而不相屬連不是節點,比如在畫電路圖的時候,有兩根導線由於位置關系必須進行相交,可是這兩根導線並不能相連,也有的是兩根由於位置關系進行了相交,可是這兩根導線在實際接線中需要連接在一起,所以兩根導線相交在電路圖上就表現出了兩種關系,第一相交並且連接在一起,第二,只相交但不連接在一起,所以為了區別這兩種情況,相交並且連接在一起的話我們就在兩根導線交叉的點上加黑,畫上一個點,這個點就表示這兩根導線是連接在一起的,只相交但不相連的時候,就單純的交叉,可以不做任何處理,也可以在連接點上將一根導線斷開並畫一個弧線進行連接加以區別!
短路就是說電源的正極與負極之間沒有經過任何負載就直接連接在了一起,由於正負極之間沒有負載,或者說沒有限流元件(沒有電阻),所以根據電流等於電壓除以電阻,由於電阻極小,所以必定會產生很大的電流,電流大了發熱了便平方倍的增加,所以會使電源以及連接正負極的導線發熱,熱的很了也就著了。。。所以短路是很危險的。。。。
㈢ 節點法畫等效電路圖
有的電路圖看起來很麻煩,如下圖,你知道哪個燈泡亮哪個不亮嗎?
㈣ 電路圖中的節點法究竟是什麼樣的用具體的圖解釋一下
我詳細地講一下吧。
節點法是最基本的電路分析法之一,另一個是網孔分析,一般的電路書籍都會講到(初中電路為什麼沒講到我就不知道了)。應該將這是一個最基本方法,不是技巧(我們的教材往往喜歡故弄玄虛,講這技巧那技巧的)。
應用此法,可以很方便地直接求出各元件的端電壓,進而就出各支路電流。
節點法,全稱節點電壓法,此法的應用本身是十分簡單的,但要先知道一個定律,就是基爾霍夫電流定律(英文KCL),即對於電路中的任何節點,流入其中的總電流等於流出它的總電流。這個都是簡單的代數關系,不用害怕,就是A+B=C+D這么簡單,要輕松地接受它。
至於什麼是節點,也很簡單,就是兩個和兩個以上的元件相連接的點(看圖,a,b,c,d點)。
有了這些知識,應用節點法就很簡單,其步驟如下(看圖):
1)找出公共節點,設其電壓為0。公共節點的選取一般選連接的元件最多的那個點,初中的話,一般就是電源負極了,如圖中的d點。
2)選了公共節點後,就設其他的節點電壓依次為v1,v2,v3,...。
3)標出電路中各個元件的電流方向。這個是可以任意去標的,想怎麼標就怎麼標,但是要注意了,標了之後,如果最後計算的結果是正值,那麼實際電流方向就是你標的那個方向;如果是負值,那就是反方向。所以,一般習慣性的是從電源正極往負極方向標箭頭(你不這樣標,也沒關系的,反正要看最後的計算結果)。圖中我按習慣標了I1,I2,I3,I4,I5
4)標了電流方向,就用KCL定律了,對每一個節點應用KCL,圖中有三個節點a,b,c要用,d點不用,它是公共節點。
對節點a:V1=12V
對節點b:(v1-v2)/2=(v2-v3)/2+v2/2
對節點c:(v2-v3)/2+(v1-v3)/2=v3/2
三個方程,三個未知數,正好可以解出v1,v2,v3。
解出來之後,你就可以計算各個電流了,這個根據需要了,但你直接得出的是各個節點的電壓值。
數學上是很簡單的,但要真正理解這種方法,是需要花點心思想一想的。這種方法應付初中的任何電路難題,都搓搓有餘了。
PS-關於公共點:公共點設的電壓為0,這並不意味著其實際電壓為0,只是為了計算方便。聰明的你,也許看出了,解出來的各個點的電壓值是相對於公共節點d的差值,是個相對值,這是數學上的處理方法。假如你解出來v2=6V(我沒有去解方程,只是假設),而公共節點實際電壓為10V,那麼b點實際電壓就是16V,明白了吧(這種情況是可能的,因為這個電路可能是一個大電路的一部分,而d點可能是大電路中的一個點而已)。這個方法的巧妙之處就是通過設一個公共0電壓,簡化了計算。
但無論如何,各個元件中的電流是不變的,因為計算電流時,是要用到元件兩端的電壓差。
㈤ 初中物理,怎樣用節點法把復雜的電路圖畫簡單用圖說明
(1)不要設太多的節點,以免復雜化,把電路的首尾兩端設出來例如為A、B,
(回2)然後由答於導線上的電阻為零,所以導線兩端為等位點,即相同點,並設為C
(3)最後根據電阻串、並聯特點,判斷電阻的聯接關系。
串聯電路至少有三個聯接點,例如A、C、B;
並聯電路只有兩個不同的聯接點、例如A、C或B、C或A、B
舉例說明:求ab間的等效電阻
㈥ 誰能告訴我畫電路圖「節點法」
1.節點法是通過畫圖法來簡化電路圖(可以用來判斷電路是並聯還是串聯)以便於判斷和計算的方法,具體應用於畫等效電路圖。原理:導線和導線的接點是節點,這個節點不經過用電器的移動,不會改變電路。
��如左圖所示,在導線和導線的接點,分別標出a、b、c、d,這四個點就是電路的節點。移動這些節點,得到右圖電路,使電路更直觀,便於我們的判斷,這就是節點法畫出的等效電路圖。
還有一個
http://..com/question/105796601.html?si=1希望你能看懂
㈦ 哪個大神能幫我看看這電路圖:有多少個節點,支路,迴路,網孔,最好詳細點
4個節點如圖;每個節點有3條支路余世,但一些支路豎鉛肢是重復,所以6條支路;激高從電源正極分流到兩支路,又從兩支路迴流到電源負極,所以迴路數=2x2=4條;6個網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