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微型計算機主機的主要組成部分是
微型計算機的主機包括CPU和內存儲器。CPU包括運算器和控制器局世納。內存儲器包括ROM和RAM。
中央處理器是一塊超大規模的集成電路,是一台計算機的運算核心和控制核心。它的功能主要是解釋計算機指令以及處理計算機軟體中的數據。
內存又稱為內存儲器,通常也泛稱為主存儲器,是計算機中的主要部件,它是相對於外存而言的。
1、概念
微型計算機簡返啟稱"微型機"、"微機",由於其具備人腦的某些功能,所以也稱其為"微電腦"。微型計算機是由大規模集成電路組成的、體積較小的電子計算機。它是以微處理器為基桐沒礎,配以內存儲器及輸入輸出(I/0)介面電路和相應的輔助電路而構成的裸機。
2、發展概況
從上世紀五十年代誕生第一台電子計算機以來,計算機的發展很快,不僅有運算速度高達萬億次的並行計算機,也有應用於學習和實驗室工作的微機,還有廣泛應用於工業生產和人們日常生活的嵌入式微處理器和系統,又叫PC機。
B. 計算機專業有哪些課程
主要課程有計算機應用基礎、應用文寫作、數學、英語、德育、電工與電子技術、計算機網路技術、C語言、計算機組裝與維修、企業網安全高級技術、企業網綜合管理、windows server 2008操作系統。
還有區域網組建、Linux伺服器操作系統、網路設備與網路技術(主要學習思科、華為公司設備的配置、管理、調試)、SQL Server、網路綜合布線技術、CAD繪圖等。
計算機學科的特色主要體現在:理論性強,實踐性強,發展迅速按一級學科培養基礎扎實的寬口徑人才,體現在重視數學、邏輯、數據結構、演算法、電子設計、計算機體系結構和系統軟體等方面的理論基礎和專業技術基礎。
(2)微型計算機電路基礎擴展閱讀
計算機專業培養目標
本專業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個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掌握電子技術和計算機組成與體系結構的基本原理、分析方法和實驗技能,能從事計算機硬體系統開發與設計。
2、掌握程序設計語言、演算法與數據結構、操作系統以及軟體設計方法和工程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與基本技能,具有較強的程序設計能力,能從事系統軟體和大型應用軟體的開發與研製。
3、掌握並行處理、分布式系統、網路與通信、多媒體信息處理、計算機安全、圖形圖象處理以及計算機輔助設計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分析方法和工程實踐技能,具有計算機應用和開發的能力。
4、掌握計算機科學的基本理論,具有從事計算機科學研究的堅實基礎。
C. 電腦專業課程
⑴ 計算機專業有哪些課程
主要課程有計算機應用基礎、應用文寫作、數學、英語、德育、電工與電子技術、計算機網路技術、C語言、計算機組裝與維修、企業網安全高級技術、企業網綜合管理、windows server 2008操作系統。
還有區域網組建、Linux伺服器操作系統、網路設備與網路技術(主要學習思科、華為公司設備的配置、管理、調試)、SQL Server、網路綜合布線技術、CAD繪圖等。
計算機學科的特色主要體現在:理論明亂性強,實踐性強,發展迅速按一級學科培養基礎扎實的寬口徑人才,體現在重視數學、邏輯、數據結構、演算法、電子設計、計算機體系結構和系統軟體等方面的理論基礎和專業技術基礎。
(1)電腦專業課遲槐豎程擴展閱讀
計算機專業培養目標
本專業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個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掌握電子技術和計算機組成與體系結構的基本原理、分析方法和實驗技能,能從事計算機硬體系統開發與設計。
2、掌握程序設計語言、演算法與數據結構、操作系統以及軟體設計方法和工程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與基本技能,具有較強的程序設計能力,能從事系統軟體和大型應用軟體的開發與研製。
3、掌握並行處理、分布式系統、網路與通信、多媒體信息處理、計算機安全、圖形圖象處理以及計算機輔助設計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分析方法和工程實踐技能,具有計算機應用和開發的能力。
4、掌握計算機科學的基本理論,具有從事計算機科學研究的堅實基礎。
⑵ 大學計算機專業都學那些課程
計算機專業課程設置:
計算機應用基礎、應用文寫作、數學、英語、德育、電工與電子技術、計算機網路技術、C語言、計算機組裝與維修、企業網安全高級技術、企業網綜合管理、windows server 2008操作系統。
區域網組建、Linux伺服器操作系統、網路設備與網路技術(主要學習思科、華為公司設備的配置、管理、調試)、SQL Server、網路綜合布線技術、CAD繪圖等。
(2)電腦專業課程擴展閱讀:
計算機專業就業方向:
(1)市區及周邊地區的黨政機關、企事業、社會團體從事網站美工、網頁設計、企業網路維護、電腦銷售及從事相關專業等崗位。
(2)電子商務(職業資格證書:電子商務員、助理電子商務師)。
本專業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個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掌握電子技術和計算機組成與體系結構的基本原理、分析方法和實驗技能,能從事計算機硬體系統開發與設計。
2.掌握程序設計語言、演算法與數據結構、操作系統以及軟體設計方法和工程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與基本技能,具有較強的程序設計能力,能從事系統軟體和大型應用軟體的開發與研製。
3.掌握並行處理、分布式系統、網路與通信、多媒體信息處理、計算機安全、圖形圖象處理以及計算機輔助設計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分析方法和工程實踐技能,具有計算機應用和開發的能力。
4.掌握計算機科學的基本理論,具有從事計算機科學研究的堅實基礎。
⑶ 學計算機專業主要的的課程都有哪些
1、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軟體工程方向、網路技術方向、信息安全方向)
主要課程: 匯編與介面技術、計算機組成原理、操作系統、數據結構、軟體項目管理、軟體測試技術、Java高級程序設計、軟體工程、電子技術、區域網與組網技術、TCP/IP與廣域網、Linux基礎及技術、網路管理與維護、計算機網路與通信、資料庫原理與應用、信息安全概論、現代密碼學、入侵檢測與安全掃描、計算機病毒原理與防治、信息安全技術、容錯與可信恢復技術等。
就業方向:在企業、事業單位從事軟體工程應碼大用技術、計算機網路、信息安全等工作,或從事相關的教學科研工作。
2、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
主要課程:模擬和數字電路、高頻電子線路、電子技術自動化、信號與系統、數字信號處理、通信原理、演算法與程序設計、微機原理與介面技術、單片機應用、現代通信技術、感測器與測量技術等。
就業方向:畢業生可以到企事業單位、行政、教育部門從事研究、教學和信息的維護與管理工作;也可在現代製造業、通信行業、IT企業從事電子設備與系統的研製、生產,通信技術的應用開發工作。
還有室內設計專業,UI設計,3dmax,動漫設計等等。
⑷ 電腦有什麼課程
電腦方面的課程很多,關鍵是看你喜歡學哪門。
開設課程一般有:電腦版基礎、辦公自動化、平面設權計、裝飾裝潢、網頁設計、三維動畫、影視後期、軟體編程、程序開發、網路管理員專業、企業網路架構工程師專業、網站開發運營工程師專業等。
電腦基礎包括最新操作系統的使用以及計算機的簡單操作辦公自動化主要是辦公軟體的應用和辦公設備的運用等電腦設計類專業
⑸ 大學計算機有哪些專業課程
計算機應用基礎、應用文寫作、數學、英語、德育、電工與電子技術、計算機網路技術、C語言、計算機組裝與維修、企業網安全高級技術、企業網綜合管理、windows server 2008操作系統、區域網組建。
Linux伺服器操作系統、網路設備與網路技術(主要學習思科、華為公司設備的配置、管理、調試)、SQL Server、網路綜合布線技術、CAD繪圖等。
主要課程:
電子商務設備與工具安全操作與維護、電子商務流程、電子商務網站設計與製作、網路營銷實務、電子商務數據安全實務、條碼編制實務等。
(5)電腦專業課程擴展閱讀
計算機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有很多,就大學計算機專業的設置來看,大致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計算機軟體與理論
本專業主要培養具有較強理論基礎和設計、開發軟體能力的軟體人才,以滿足軟體開發、技術管理、科學研究和高等教育等多層次的社會需要。
二、計算機應用技術
本專業主要培養計算機應用技術領域的各類開發、研究、應用人才。
畢業生適合的工作有:高等院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教師和研究人員、中小型控制系統的設計實施人員、大型控制系統的應用人員、企業級MIS/ERP建設人員、基於Inter/Intra的多媒體應用程序開發人員、數字通訊領域各類應用人員、大中型企業及涉外企業IT部門的工作人員。
三、計算機系統(體系)結構
本專業以並行處理、容錯計算等為主要研究方向,所開設的課程反映當前國內外計算機系統結構學科的發展水平。培養學生的計算機軟硬體基礎,以及熟練的以計算機為手段獨立研究與設計計算機系統的能力和計算機應用、軟體開發能力。
⑹ 計算機專業必修課程
計算機專業必修課程:電子商務設備與工具安全操作與維護、電子商務流程、電子商務網站設計與製作、網路營銷實務、電子商務數據安全實務、條碼編制實務。
計算機專業是計算機硬體與軟體相結合、面向系統、側重應用的寬口徑專業。通過基礎教學與專業訓練,培養基礎知識扎實、知識面寬、工程實踐能力強,具有開拓創新意識,在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領域從事科學研究、教育、開發和應用的高級人才。
主要課程有:
電子技術、離散數學、程序設計、數據結構、操作系統、計算機組成原理、微機系統、計算機系統結構、編譯原理、計算機網路、資料庫系統、軟體工程、人工智慧、計算機圖形學、數字圖像處理、計算機通訊原理、多媒體信息處理技術、數字信號處理、計算機控制、網路計算、演算法設計與分析、信息安全、應用密碼學基礎、信息對抗、移動計算、數論與有限域基礎、人機界面設計、面向對象程序設計等。
計算機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有很多,就大學計算機專業的設置來看,大致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計算機軟體與理論
本專業主要培養具有較強理論基礎和設計、開發軟體能力的軟體人才,以滿足軟體開發、技術管理、科學研究和高等教育等多層次的社會需要。
主要培養計算機應用技術領域的各類開發、研究、應用人才。
畢業生適合的工作有:高等院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教師和研究人員、中小型控制系統的設計實施人員、大型控制系統的應用人員、企業級MIS/ERP建設人員、基於Inter/Intra的多媒體應用程序開發人員、數字通訊領域各類應用人員、大中型企業及涉外企業IT部門的工作人員。
三、計算機系統(體系)結構
本專業以並行處理、容錯計算等為主要研究方向,所開設的課程反映當前國內外計算機系統結構學科的發展水平。培養學生的計算機軟硬體基礎,以及熟練的以計算機為手段獨立研究與設計計算機系統的能力和計算機應用、軟體開發能力。
⑺ 電腦專業什麼課程最難學
我也是學計來算機的,如源果你今後的方向是去應用的話最好學好編程和數據結構。特別是用軟體編寫數據結構,比如:編線性表,隊列,堆棧之類的,這很重要。如果說你想往更高的層次學,那你就要學好像操作系統啊,軟體工程啊,數據結構等理論課了。
如果說學校有條件的話最好多學編程。
⑻ 電腦專業的課程
2最差BASIC差不多已經淘汰了抄, 微機自己看下就懂了,常用軟體使用---汗,專業人員普通軟體一看就會用了, 用多了就習慣了
要我我會選擇3 ,看上去實用性很高,最好再學個JAVA
溝通與職業素質培養 ~~~~~從來沒學過
不過看上去3很累,因為每門課學好都要時間
因為一Photoshop、CorelDRAW重復, 3ds Max就我學了5年還沒用過,汗,計算機基礎、Office、不用學就會了
網頁設計與製作、計算機組裝與維護、網路管理看上去比較實用,實際課程我就不知道了
⑼ 計算機專業主修課程都有什麼
主幹學科: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主要課程:電路原理、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邏輯、數字分析、計算機原理、微型計算機技術、計算機系統結構、計算機網路、高級語言、匯編語言、數據結構、操作系統等。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包括電子工藝實習、硬體部件設計及調試、計算機基礎訓練、課程設計、計算機工程實踐、生產實習、畢業設計(論文)。
計算機學科的特色主要體現在:理論性強,實踐性強,發展迅速按一級學科培養基礎扎實的寬口徑人才,體現在重視數學、邏輯、數據結構、演算法、電子設計、計算機體系結構和系統軟體等方面的理論基礎和專業技術基礎,前兩年半注重自然科學基礎課程和專業基礎課程,拓寬面向。後一年半主要是專業課程的設置,增加可選性、多樣性、靈活性和方向性,突出學科方向特色,體現最新技術發展動向。
⑽ 學電腦專業要學哪些課程
1. 計算機數學基礎
本課程4學分,課內學時72,開設一學期。
課程的主要內容:線性代數、概率基礎、數理統計基礎等。
2. 計算機電路基礎 (1)
本課程4學分,課內學時72,其中實驗18學時,開設一學期。
本課程是計算機應用專業的專業基礎課。主要內容包括:電路基本概念(電路與電路模 型、電路基本物理量、電路基本元件、基爾霍夫定律、簡單的電阻電路),半導體基本器件 ;開關理論基礎,門電路,組合邏輯電路與時序邏輯電路,可編程邏輯器件(隨機讀寫存貯 器、只讀存貯器、可編程邏輯陣列、通用邏輯陣列、現場可編程門陣列、在系統(ISP)編 程技術),數字系統的組成。
本課程後續課程:計算機電路基礎(2)等。
3. 計算機電路基礎(2)
本課程4學分,課內學時72,其中實驗14學時,開設一學期。
本課程是計算機應用專業計算機控制方向的一門必修課。主要內容包括:模擬電路基本 概念,運算放大器的原理及應用,功率放大及穩壓電路;測試技術概述,機電系統運動參 數 (位移、速度、加速度、力、力矩、應變及應力等)的測試,過程系統參數(壓力、溫 度、 流量等),測試數據處理。
本課程先修課程:計算機電路基礎(1)等。
本課程後續課程:微機介面技術、計算機控制技術等。
4. C++語言程序設計
本課程5學分,90學時,開設一學期。
C++語言程序設計是計算機應用專業的專業基礎課。該課程的主要內容:算術、邏輯、 比較、位、條件、逗號、賦值、輸入、輸出等運算符和表達式,分支和循環控制結構,模塊 化程序設計(函數定義、函數調用、函數重載、庫函數、變數作用域和存貯類),數據類 型 (整型、實型、字元型、枚舉、數組、結構、指針、類等),動態存儲空間的分配與釋 放, C++操作環境、編譯預處理、文件鏈接和工程文件的使用,類與對象的概念,操作符重 載與 函數模板,C++標准輸入輸出流、文件流和串流,等等。
本課程先修課程:計算機入門及操作技能訓練(在集中實踐環節中)、計算機組成原理 與匯編語言等。
5. 計算機組成原理與匯編語言
本課程5學分,課內學時90,開設一學期。
本課程是計算機應用專業的專業基礎課。主要內容包括:計算機系統概述,計算機中數 據的表示,運算方法和運算器,指令系統,控制器,存貯器組織,輸入輸出系統;匯編語 言 ,匯編語言基本程序設計,程序設計舉例(輸入輸出程序設計、中斷程序設計、系統調 用及 程序設計)。
本課程先修課程:計算機電路基礎(1)等。
本課程後續課程:操作系統,計算機網路等。
6. 數據結構
本課程5學分,90學時,其中實驗佔27學時,大作業佔18學時,開設一學期。
數據結構是計算機應用專業的專業基礎課。該課程的主要內容:線性表、棧、隊列的定 義、順序存貯和鏈接存貯結構,進行插入和刪除等運算的演算法;樹、二叉樹、二叉排序樹 、 哈夫曼樹的定義、性質、存貯結構及建立過程,二叉樹的先序、中序和後序遍歷演算法, 二叉 排序樹的查找、插入和生成演算法,圖的定義,圖的鄰接矩陣、鄰接表和邊集數組存貯 結構, 圖的深度優先和廣度優先遍歷演算法,求圖的最小生成樹和最短路徑演算法,拓撲排序 演算法,數 據查找和排序的各種演算法,文件的概念和組織方法等。
本課程先修課程:計算機組成原理與匯編語言、C++語言程序設計等。
7. 微機介面技術
本課程5學分,課內學時90,其中實驗27學時,大作業18學時,開設一學期。
本課程是計算機應用專業計算機控制方向的一門必修課。主要內容包括:微機介面技術 概述,模擬量輸出輸入通道(A/D、D/A變換及其介面電路),數字量輸出輸入通道,常用 可編程並、串列介面電路,工業控制計算機匯流排技術,人機界面介面技術。
本課程先修課程:計算機組成原理與匯編語言、計算機電路基礎(2)等。
本課程後續課程:計算機控制技術、單片機技術等。
8. 資料庫基礎與應用
本課程6學分,108學時,開設一學期。
資料庫基礎與應用是計算機應用專業信息管理方向的一門必修課,其它方向的選修課。 該課程的主要內容:資料庫系統的概念、組成和主要功能,資料庫保護和數據模型,關系 模 型和各種關系運算,利用SQL進行資料庫的定義、查詢、更新、插入和刪除數據,關系規 范 化和函數依賴,第一、二、三範式和BCNF範式,資料庫的概念結構設計、邏輯結構設計 和物 理結構設計,FoxPro資料庫的建立、顯示、修改、查詢、統計、復制、索引、排序、 更新、 關聯等,Foxpro應用程序設計和用戶界面設計。
先修課程:計算機入門及操作技能訓練(在集中實踐環節中)、離散數學等。
9. 操作系統
本課程5學分,課內學時90,開設一學期。
操作系統是計算機應用專業的專業基礎課。操作系統對計算機系統資源實施管理,是所 有其他軟體與計算機硬體的唯一介面。學生通過本課程的學習,理解操作系統的基本概念 和主要功能,掌握常用操作系統的使用和一般管理方法,了解它是如何組織和運作的,從 而為今後的學習和工作打下基礎。
課程主要內容:操作系統引論;進程管理;處理機管理;存儲器管理;文件系統;設備 管理;中斷和信號機構;死鎖;微內核體系結構;網路操作系統;操作系統展望與中文操 作系統。
本課程先修課程:計算機組成原理與匯編語言、C++語言程序設計、離散數學基礎等。
本課程後續課程:網路操作系統等。
10. 計算機控制技術
本課程4學分,課內學時72,其中實驗15學時,開設一學期。
本課程是計算機應用專業計算機控制方向的一門必修課。主要內容包括:自動控制的基 本概念,計算機控制系統基本組成及工作原理,計算機控制系統的基本特性,計算機控制 系統的控制演算法,控制用計算機系統的配製,實時控制軟體技術,計算機控制系統的抗干 擾技術,可編程序控制器的原理及應用,分散型控制系統及其應用,計算機控制系統設計 與調試舉例。
本課程先修課程:計算機組成原理與匯編語言、C++語言程序設計等。
本課程後續課程:單片機技術等。
11. 單片機技術
本課程4學分,課內學時72,開設一學期。
本課程是計算機應用專業計算機控制方向的一門必修課。主要內容包括:單片機概述, 單片機晶元結構,單片機指令系統,單片機程序設計,單片機系統擴展,單片機開發系統 及應用,單片機在控制系統中的應用(數據採集系統,智能數字電壓表,機械手控制系統 等) 。
本課程先修課程:計算機組成原理與匯編語言等。
12. 計算機網路
本課程5學分,課內學時90,開設一學期。
本課程是計算機應用專業的專業基礎課。主要內容包括:計算機網路概述(計算機網路 基本概念、計算機網路硬體、計算機網路軟體、互連網路標准體系、開放式系統互連參考 模型、計算機網路的新進展及發展趨勢);計算機網路的層次模型,計算機網路中的通信 子網 (概述、數字通信基礎知識、局域計算機網路、城域計算機網路、廣域計算機網路、 網際互 連技術);計算機網路中的高層服務(概述、區域網絡服務/廣域網路服務、電子郵 政服務 、WWW多媒體信息發布服務、文件傳輸與終端模擬服務、其他網路高層應用);計算 機網路應用開發與相關技術,使用計算機網路的道德和法律法規。
本課程先修課程:計算機組成原理與匯編語言等。
本課程後續課程:組網與網路管理技術、Inter與Intra應用、網路操作系統、計 算機組成原理與匯編語言、網路信息製作與發布等。
13. 多媒體技術基礎
本課程4學分,課內學時72,其中實驗24學時,開設一學期。
多媒體技術基礎課程是計算機應用專業計算機應用軟體開發方向的一門必修課。通過本 課程的學習,使學生了解多媒體技術的發展,掌握多媒體軟硬體的配置及使用,為今後更 好地應用多媒體技術打下基礎。
課程主要內容:多媒體計算機技術概論;視頻與音頻信息獲取與存儲技術;多媒體計算 機硬體結構;壓縮技術;超文本和超媒體;多媒體素材的採集和處理;動畫製作工具和創 作技術;編輯多媒體軟體。
本課程先修課程:Windows使用、計算機組成原理。
14. 軟體工程
本課程4學分,課內學時72,開設一學期。
軟體工程課程是計算機應用專業計算機應用軟體開發方向和計算機信息管理方向的必修 課。本課程闡述了軟體開發、維護和管理等方面的軟體工程學的概念、原理以及典型的技術 方法。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樹立軟體工程的科學思想,能自覺按照軟體工程的方法學 進行軟體的開發和維護工作,並掌握與此相應的方便的工具,形成良好的軟體開發習慣。
課程主要內容:軟體工程概述;可行性研究;需求分析;總體設計;詳細設計;編碼; 測試;維護;原型法。
本課程先修課程:一門高級程序設計語言,操作系統,數據結構等。
15. Visual Basic程序設計
本課程5學分,課內學時90,其中實驗32學時,開設一學期。
Visual Basic程序設計課程是計算機應用專業計算機應用軟體開發方向的一門必修課。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熟悉VB這一集應用程序開發、設計、編輯、編譯和調試為一體 的集成化開發環境,掌握VB的基本語言和語法,培養學生使用VB進行程序設計的技能。
課程主要內容:VB集成化開發環境;VB 窗體;VB控制項;VB模塊;VB類;VB輸出;VB創 建並使用菜單和工具;VB使用數組、變數和常量;VB存儲和獲取數據;VB創建和使用幫助文 件;VB使用對話框;VB使用滑鼠;VB使用Dll和API;VB使用ActiveX;VB面向對象的編程方 法。
本課程先修課程:程序設計基礎、Windows操作系統、多媒體技術基礎。
16. 軟體工具與環境
本課程3學分,課內學時54,其中實驗34學時,開設一學期。
軟體工具與環境課程是計算機應用專業計算機應用軟體開發方向的一門必修課。在軟體 開發活動中,採用合適的軟體開發工具、平台和環境,可以大大提高軟體生產率,也是保 證軟體產品的質量的一個重要手段。應用軟體開發人員掌握有關概念,熟悉常用軟體開發 工具、平台和環境是十分必要的。
課程主要內容:軟體開發環境概論;人機界面;程序設計環境;系統集成環境;維護環 境;速成原型環境;程序自動生成環境。
本課程先修課程:軟體工程等。
17. 信息管理系統
本課程4學分,72學時,大作業佔18學時,開設一學期。
信息管理系統是計算機應用專業信息管理方向的一門必修課,它綜合利用了先前學過的 知識,解決信息管理系統的實際問題。主要內容有:信息管理系統的概念與結構,信息管理 系統的開發過程,信息管理系統的管理與維護,信息管理系統的開發環境與工具,信息管理 系統的開發實例等。
本課程先修課程:計算機組成原理與匯編語言、計算機網路、數據結構、資料庫基礎與 應用、管理學基礎等。
18. 組網與網路管理技術
本課程4學分,課內學時72,開設一學期。
本課程是計算機應用專業計算機網路方向的一門必修課。主要內容包括:組網用的物理 信道,組網實踐,計算機網路互連(交換網路的概念、區域網絡互連、區域網與廣域網的 互連),計算機網路管理(網路管理的基本概念、簡單網路管理協議SNMP、全面網路管理 ,計算機網路的測試與維護)。
本課程先修課程:計算機網路等。
19. 網路操作系統
本課程4學分,課內學時72,開設一學期。
本課程是計算機應用專業計算機網路方向的一門必修課。主要內容包括:網路操作系統 概論(網路操作系統概念、功能描述),網路操作系統比較(UNIX、Windows NT和Neare 網路操作系統性能價格比較),網路操作系統的發展預測,UNIX操作系統及使用,Windows NT操作系統及使用,Neare網路操作及使用。
本課程先修課程:計算機網路、操作系統等。
20. Inter與Intra應用
本課程4學分,課內學時72,開設一學期。
本課程是計算機應用專業計算機網路方向的一門必修課。主要內容包括: Inter和 Intra應用及互連網路應用概貌,域名服務(DNS),電子郵政服務(E-mail),文件 傳輸服務(FTP),遠程登錄服務(Tel),Web服務,代理(Proxy)服務,其他互連網 絡服務,新的應用,ISP的實施例子。
本課程先修課程:計算機網路等。
21. 網路信息製作與發布
本課程5學分,課內學時90,開設一學期。
本課程是計算機應用專業計算機網路方向的一門必修課。主要內容包括:網路信息的收 集與組織,網路信息製作工具介紹( Word、Front Page),網路信息的製作(預備知識: 色彩、構圖與網頁設計;利用Word製作簡單網頁,利用Front Page製作網頁;視覺與創意 ),網路信息的發布,網路信息的維護。
先修課程:計算機網路等。
22. 英語Ⅰ(1) (2)
本課程6學分,課內學時108,開設一學年。
本課程為公共英語課程。通過課程的學習,學生應能掌握1600左右的常用詞彙(包括入 學時要求掌握的600詞)和若干相關的常用片語及基礎語法知識;能夠聽懂發音清楚、語速較 慢的教學用語和日常生活用語,並能用英語進行簡單的日常交談;能夠讀懂所學詞彙和語法 范圍內的故事、短文及通知、便條等;能夠寫出簡短的私人信函,或用便條轉達具體信息。
統設服務課程:
1. 計算機入門及操作技能訓練
本實踐環節4學分,實驗36學時(2學分),開設一學期。
主要內容:計算機系統組成與基本工作原理,計算機的基本操作與維護(鍵盤和滑鼠使用, 中英文輸入,外設與主機的連接、配置與使用,計算機常規維護),操作系統使用(Window s95以上),字處理軟體使用(Word 97以上),計算機網路基本知識,Inter實用(瀏覽 器IE5.0、電子郵件Email使用)。
2. OFFICE辦公軟體
本實踐環節4學分,實驗45學時(2.5學分),開設一學期。
主要內容:字處理軟體Word (97以上)深入使用,電子表格處理軟體Excel (97以上)使 用,電子演示軟體Power Point (97以上)使用,OFFICE辦公軟體綜合使用訓練
D. 我是湖南邵陽職業技術學院的專科學生,學的是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然後明年升考吉首大學的 計算機科學與應用
《微機原理》考試大綱
第一章 概述
1.計算機中的數和編碼系統
(1)理解計算機中的數制的概念,會應用;(2)掌握二進制編碼的方法;
(3)掌握二進制運算的規則;(4)掌握帶符號數的表示方法及表示範圍;
2.了解計算機的硬體和軟體的劃分及功能
3.微型計算機的結構
(1)了解微型計算機的外部鋒臘結構;
(2)了解微型計算機的內部結構;
4. Intel 8088的結構
(1)掌握8088的寄存器結構;(2)掌握8088的功能結構;
(3)掌握存儲器組織;
第二章 8088的指令系統
1.掌握8088的定址方式
(1)立即定址(2)直接定址(3)寄存器定址(4)寄存器間接定址(5)變址定址(6)基址加變址的定址方式
2.掌握8088標志寄存器中的9個標志位
3.掌握8088的指令系統
(1)數據傳送指令(2)算術運算指令(3)邏輯運算指令
第三章 匯編語言程序設計
1.正確掌握匯編語言的格式;
2.了解語句行的構成,會應用;
3.理解指示性語句,會正確使用;
4.掌握基本的匯編語言程序設計
(1)循環程序設計(2)參數傳送技術(3)子程序設計
第四章 8088的匯流排操作和時序
1.基本概念
(1)正確理解指令周期、匯流排周期和T狀態的概念;
(2)掌握CPU的時序和存儲器以及外設的時序概念;
2. 8088的匯流排
(1)掌握8088的兩種組態的區別;
3.掌握8088典型時序
(1)存儲器讀周期(2)存儲器寫周期(3)中斷響應周期
4.最大組態下的8088時序與最小組態的8088時序區別
5.計數器和定時器電路Intel 8253-PIT
(1)了解8253-PIT晶元的主要功能及內部結構;(2)會寫8253-PIT的控制字;(3)掌握8253-PIT的工作方式;(4)掌握8253-PIT編程步驟;
第五章 半導體存儲器
1.解半導體存儲器的分類
2.讀寫存儲器RAM
(1)了解基本存儲電路(2)理解RAM的結構(3)掌握RAM與CPU的連接要考慮的主要問題;會根據連接圖寫出定址范圍
第六章 輸入和輸出
1.了解輸入輸出的定址方式
2.掌握CPU與外設數據傳送的方式
(1)無條件傳送方式(2)查詢傳送方式(3)中斷傳送方式(4)直接數據通道傳送(DMA)
第七章 中斷
1.中斷的引入
(1)理解為什麼要用中斷(2)掌握中斷系統的功能
2.最簡單的中斷情況
(1)掌握CPU響應中斷的條件(2)掌握CPU對中斷的響應
4. 8088的中斷方式
(1)掌握兩條外部中斷請求線及使銀仔滑用
(2)掌握內部中斷類型號
(3)掌握8088中斷優先權次序
(4)掌握8088中斷向量表的大小、中斷向量的個數及中斷入口地址的求法
(5)掌握8088中的中斷響應和處理過程
第八章 並行介面片子
1.了解可編程的輸入輸出介面晶元8255A-5的功能和結構
2.掌握8255A各埠的工作方式及功能
教材:《微型計算機系統原理及應用》 周明德, 清華大學出版社
參考書:
1、《微型計算機原理與介面技術》李蘭友等編,南開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2、《計戚碰算機電路基礎》王金剛編,南開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考題類型及分數分布:
本課程考試試題類型填空題、分析程序題、簡答題、綜合應用題四種形式,其中填空題20分、分析程序題15分、簡答題20分,綜合應用題20分
《數據結構》考試大綱
第一章 緒論
一、學習目的和要求
本章的目的是介紹數據結構中常用的基本概念和術語以及學習數據結構的意義。
本章要了解數據的抽象類型定義。理解演算法在實際問題中的應用。重點掌握各種基本概念和術語、演算法描述和分析的方法。
二、課程內容
第一節 什麼是數據結構
第二節 基本概念和術語
第三節 抽象數據類型的表示與實現
第四節 演算法和演算法分析
三、考核知識點
1、 合適的數據結構在解決實際應用問題中的關鍵性;以及學習《數據結構》的意義。
2、 數據、數據元素、數據項、數據結構等基本概念。
3、 數據結構的四種邏輯結構和兩種存儲結構表示方法。
4、 抽象數據類型的表示和實現
5、 演算法的五個特點。
6、 演算法、演算法的時間復雜度和空間復雜度、最壞的和平均的時間復雜度等概念。
7、 演算法描述和演算法分析的方法,對於一般演算法能分析出時間復雜度。
四、考核要求
1. 識記
1) 數據結構的基本概念和術語。
2) 合適的數據結構在解決實際應用問題中的關鍵性,以及學習《數據結構》的意義。
3) 數據結構的四種邏輯結構和兩種存儲結構表示方法。
2. 領會
1) 演算法的描述和分析:演算法的時間復雜度和空間復雜度、最壞的和平均的時間復雜度
第二章 線性表
一、學習目的和要求
本章的目的是介紹線性表的邏輯結構和各種存儲表示方法,以及定義在邏輯結構上的各種基本運算及其在存儲結構上如何實現這些基本運算。要求在熟悉這些內容的基礎上,能夠針對具體應用問題的要求和性質,選擇合適的存儲結構設計出相應的有效演算法,解決與線性表相關的實際問題。
本章重點是熟練掌握順序表和單鏈表上實現的各種基本運算及相關的時間性能分析,難點是在循環鏈表和雙向鏈表存儲結構中各種基本運算的實現。
二、課程內容
第一節 線性表的類型定義
第二節 線性表的順序表示和實現
第三節 線性表的鏈式表示和實現
三、考核知識點
1、 線性表的類型定義
2、 順序表的含義及特點,順序表上的插入、刪除操作及其平均時間性能分析
3、 鏈式表示和實現,單鏈表、雙鏈表、循環鏈表鏈接方式上的區別;
4、 單鏈表上實現的建表、查找、插入和刪除等基本演算法及其時間復雜度。
5、 循環鏈表上尾指針取代頭指針的作用
6、 單循環鏈表上的演算法與單鏈表上相應演算法的異同點。
7、 雙向鏈表的定義和相關演算法。
8、 順序表和鏈表的比較,以及如何選擇其一作為其存儲結構才能取得較優的時空性能。
四、考核要求
1. 識記
1) 線性表的邏輯結構特徵;
2) 線性表上定義的基本運算,並利用基本運算構造出較復雜的運算。
2. 領會
1) 順序表和鏈表的比較,各自的優缺點。
2) 針對線性表上所需要執行的主要操作,知道選擇順序表還是鏈表作為其存儲結構才能取得較優的時空性能。
3. 綜合應用
1) 順序表的含義及特點,順序表上的插入、刪除操作及其平均時間性能分析。
2) 單鏈表、雙鏈表、循環鏈表鏈接方式上的區別;
3) 單鏈表上實現的建表、查找、插入和刪除等基本演算法及其時間復雜度。
4) 循環鏈表上尾指針取代頭指針的作用,
5) 單循環鏈表上的演算法與單鏈表上相應演算法的異同點。
6) 雙鏈表的定義和相關演算法。
第三章 棧和隊列
一、學習目的和要求
本章的目的是介紹棧和隊列的邏輯結構定義及在兩種存儲結構上如何實現棧和隊列的基本運算。要求在掌握棧和隊列的特點的基礎上,懂得在什麼樣的情況下使用棧或隊列。
本章重點是掌握棧和隊列在兩種存儲結構上實現的基本運算,難點是循環隊列中對邊界條件的處理
二、課程內容
第一節 棧
第二節 棧的應用舉例
第四節 隊列
三、考核知識點
1、 棧的抽象數據類型的定義
2、 棧的表示和實現
3、 棧的簡單應用
4、 抽象數據類型隊列的定義
5、 隊列的鏈式表示和實現
6、 隊列的順序表示和實現
四、考核要求
1. 領會
1) 棧和隊列的特點,棧和隊列各自的使用情況。
2. 綜合應用
1) 棧的邏輯結構特點,棧與線性表的異同。
2) 順序棧和鏈棧上實現進棧、退棧等基本演算法。
3) 利用棧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4) 隊列邏輯結構特點,隊列與線性表的異同。
5) 順序隊列(主要是循環隊列)和鏈隊列上實現的入隊、出隊等基本演算法。
6) 順序隊列的「假溢出」現象及其採用循環隊列進行解決的方法。
第四章 串
一、學習目的和要求
本章的目的是介紹串的邏輯結構、存儲結構及其串上的基本運算。本章重點是掌握串的基本概念和三種表示方法,這也是難點。
二、課程內容
第一節 串類型的定義
第二節 串的表示和實現
三、考核知識點
1、 串的定義、空串、空格串、子串、主串、串相等。
2、 串的基本操作。
3、 串的順序存儲結構及在順序存儲結構下基本操作的實現。
4、 串的堆分配存儲表示及其在堆分配存儲結構下基本操作的實現。
5、 串的鏈式存儲表示
四、考核要求
1. 領會
1) 串的有關概念及其基本運算
2. 簡單應用
1) 串的三種存儲表示
2) 使用串解決與串相關的簡單的應用問題
第五章 數組和廣義表
一、學習目的和要求
本章的目的是介紹多維數組的邏輯結構特徵及其存儲方式,特殊矩陣和稀疏矩陣的壓縮存儲方法及廣義表的概念,要求熟悉這些內容。
本章重點是熟悉多維數組的存儲方式、矩陣的壓縮存儲方式、廣義表的定義及其表頭表尾的運算,難點是稀疏矩陣的壓縮存儲表示下轉置運算。
二、課程內容
第一節 數組的定義
第二節 數組的順序表示和實現
第三節 矩陣的壓縮存儲
第四節 廣義表的定義
第五節 廣義表的存儲結構
三、考核知識點
1、 數組的順序存儲結構。
2、 二維數組的按行存儲及按列存儲和計算數組元素的地址計算公式。
3、 矩陣的壓縮存儲、特殊矩陣的表示。
4、 廣義表的定義和操作(HEAD和TAIL)
5、 廣義表的2種存儲結構
四、考核要求
1. 領會
1) 多維數組的邏輯結構特徵
2) 多維數組的順序存儲結構及其地址計算方式
3) 特殊矩陣和稀疏矩陣的概念
4) 稀疏矩陣的壓縮存儲方式——三元組表
5) 稀疏矩陣的兩種轉置運算演算法
6) 廣義表的概念、廣義表和線性表的聯系
7) 廣義表表頭和表尾的概念及廣義表兩個特殊的基本運算,取表頭和取表尾。
8) 廣義表的兩種存儲結構
第六章 樹和二叉樹
一、學習目的和要求
本章的目的是介紹二叉樹的定義、性質、存儲結構、遍歷、線索化,樹的定義、存儲結構、遍歷、樹和森林的轉換及赫夫曼樹及其赫夫曼編碼等內容。本章重點是掌握二叉樹及其二叉樹的遍歷。難點是掌握與樹有關的簡單應用。
二、課程內容
第一節 樹的定義和基本術語
第二節 二叉樹
第三節 遍歷二叉樹和線索二叉樹
第四節 樹和森林
第六節 赫夫曼樹及其應用
三、考核知識點
1、 樹的定義和術語。
2、 二叉樹(完全二叉樹、滿二叉樹)的定義和性質(結論)、二叉樹的存儲結構——順序表示法和鏈表表示法。
3、 二叉樹的三種遍歷方法及相應的遞歸演算法。
4、 二叉樹線索化的目的及其實質。
5、 樹的存儲表示法——孩子表示法、雙親表示法、孩子兄弟表示法。
6、 樹和森林及二叉樹的轉換方法。
7、 樹和森林的遍歷
8、 樹的路徑長度、樹的帶權路徑長度、赫夫曼樹(最優二叉樹)的構造方法。
9、 赫夫曼編碼方法
四、考核要求
1. 領會
1) 樹的邏輯結構特徵
2) 樹的不同表示方法
3) 樹的常用術語及含義
4) 二叉樹線索化的目的及實質
5) 在中序線索樹中查找給定結點的中序前驅和中序後繼的方法
6) 樹和森林與二叉樹之間的轉換方法
7) 樹的各種存儲結構及其特點
8) 樹的遍歷方法
2. 簡單應用
1) 二叉樹的定義及樹與二叉樹的差別
2) 二叉樹的性質,了解相應的證明方法
3) 二叉樹的兩種存儲結構、特點及適用范圍
4) 最優二叉樹和前綴編碼的概念及特點
5) 赫夫曼演算法的思想
6) 根據給定的葉結點及其權值構造出相應的最優二叉樹
7) 根據最優二叉樹構造對應的赫夫曼編碼
3. 綜合應用
1) 二叉樹的三種遍歷演算法,理解其執行過程
2) 根據不同的遍歷方法,應能得出其相應的結點訪問次序
3) 以遍歷演算法為基礎,設計有關演算法解決簡單的應用問題
第七章 圖
一、學習目的和要求
本章的目的是介紹圖的基本概念、兩種常用的存儲結構、兩種遍歷方法以及圖的應用演算法。本章重點是掌握圖的兩種存儲結構上實現的遍歷演算法。難點是圖的應用演算法:最小生成樹,求最短路徑以及拓撲排序。只要求掌握這些演算法的基本思想及時間性能。
二、課程內容
第一節 圖的定義和術語
第二節 圖的存儲結構
第三節 圖的遍歷
第四節 圖的連通性問題
第五節 有向無環圖及其應用
第六節 最短路徑
三、考核知識點
1、 圖的邏輯結構特徵
2、 圖的常用術語及含義
3、 圖的鄰接矩陣表示法存儲結構
4、 鄰接表表示法
5、 圖的深度優先遍歷
6、 圖的廣度優先遍歷
7、 生成樹和最小生成樹
8、 構造最小生成樹的PRIM演算法思想和時間性能
9、 構造最小生成樹的Kruskal演算法思想和時間性能
10、 拓撲排序
11、 關鍵路徑
12、 關於最短路徑的演算法——Dijkstra演算法思想
四、考核要求
1. 領會
1) 圖的邏輯結構及特徵
2) 圖的常用術語及含義
3) 生成樹和最小生成樹的概念
4) 對給定的圖遍歷,畫出深度優先和廣度優先生成樹或森林
5) Prim和 Kruskal演算法的基本思想、時間性能及這兩種演算法各自的特點
6) 要求對給定的連通圖,根據Prim和Kruskal演算法構造最小生成樹
7) 最短路徑的含義
8) 求單源點的最短路徑問題的Dijkstra演算法的基本思想和時間性能
9) 拓撲排序的基本思想和步驟
10) 拓撲排序不成功的原因
11) 對給定的有向圖,若拓撲序列存在,則要求寫出一個或多個拓撲序列
2. 簡單應用
1) 圖的鄰接矩陣表示法和鄰接表表示法
2) 根據應用問題的特點選擇合適的存儲結構
3) 連通圖及非連通圖的深度優先搜索和廣度優先搜索兩種遍歷演算法。
4) 確定兩種遍歷的頂點訪問序列
5) 圖的兩種遍歷和樹的遍歷之間的關系
6) 兩種遍歷演算法分別使用的數據結構(棧和隊列)
7) 利用圖的遍歷解決簡單的應用問題
第九章 查找
一、學習目的和要求
本章的目的是介紹線性表、樹和哈希表的查找方法、演算法實現以及各種查找方法的時間性能(平均查找長度)分析。重點掌握順序查找、折半查找、二叉排序樹和哈希表查找的基本思想和演算法實現。難點是二叉排序樹上的刪除演算法。
二、課程內容
第一節 靜態查找表
第二節 動態查找表
第三節 哈希表
二、 考核知識點
1、 查找的定義關鍵字、查找、平均查找長度
2、 靜態查找表的查找演算法(順序查找、折半查找、分塊查找(索引順序表的查找)) 及其效率(最壞和平均長度)。
3、 二叉排序樹的查找演算法及其效率。
4、 平衡二叉樹的定義。
5、 哈希法的特點
6、 哈希函數和散列地址。
7、 構造哈希函數的幾種方法。直接定址法、除留余數法、平方取中法、折疊法、數字分析法。
8、 處理沖突的方法:開放定址法和鏈地址法。開放定址法又分為線性探測再散列、二次探測再散列和偽隨機探測再散列。
四、考核要求
1. 識記
1) 查找在數據處理中的重要性
2) 查找成功、不成功的含義
2. 簡單應用
1) 順序查找、折半查找、分塊查找的基本思想、演算法實現和查找效率分析
2) 順序查找中「監視哨」的作用
3) 比較線性表上三種查找方法的優缺點,能根據實際問題的要求和特點,選擇出 合適的查找方法
4) 二叉排序樹和二叉平衡樹的定義、特點
5) 二叉排序樹的插入、刪除、建樹和查找演算法及時間性能
6) 建立一棵二叉排序樹的過程就是對輸入序列的排序過程,輸入序列對所建立的二叉排序樹形態的影響
7) 哈希表、哈希函數、哈希地址(散列地址)、裝填因子等有關概念
8) 哈希函數的構造方法和解決沖突的方法
9) 哈希表和其它表的本質區別
第十章 內部排序
一、學習目的和要求
本章的目的是介紹五類內部排序方法的基本思想、排序過程、演算法實現、時間和空間性能的分析以及各種排序方法的比較和選擇。重點掌握快速排序、堆排序、歸並排序和基數排序的基本思想和排序過程。難點是這四類排序演算法的實現。
二、課程內容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插入排序
第三節 快速排序
第四節 選擇排序
第五節 歸並排序
第六節 基數排序
第七節 各種內部排序方法的比較討論
三、 考核知識點
1、 排序的目的、分類和排序方法的穩定性的定義。
2、 插入排序:直接插入排序的演算法、折半插入排序的演算法、希爾排序的思想。
3、 選擇排序的思想
4、 堆排序的方法、堆的定義、初始堆的建立。
5、 起泡排序的思想。
6、 快速排序的演算法、快速排序的最壞情況時間復雜度的分析。
7、 歸並排序的思想。
8、 基數排序的思想及特點。
四、考核要求
1. 識記
1) 排序在數據處理中的重要性
2) 排序方法穩定性的含義
3) 排序方法的分類及演算法好壞的評判標准
2. 領會
1) 歸並排序的基本思想和演算法實現,以及時間性能分析
2) 針對給定的輸入序列,能寫出歸並排序的排序過程
3) 基數排序的基本思想
4) 分配排序和其它幾類排序方法的區別
3. 簡單應用
1) 堆、極小堆、極大堆、堆頂等有關概念和定義
2) 堆的性質及堆與完全二叉樹的關系
3) 直接選擇排序和堆排序的基本思想和演算法實現,以及時間性能分析
4) 針對給定的輸入序列,寫出堆排序的排序過程
5) 比較各種排序演算法的優缺點
6) 根據實際問題的特點和要求選擇合適的排序方法
4. 綜合應用
1) 直接插入排序的基本思想和演算法實現,以及在最好、最壞和平均情況下的時間性能分析
2) 直接插入排序中「監視哨」的作用
3) 針對給定的輸入序列,要能寫出直接插入排序的排序過程
4) 起泡排序的基本思想
5) 快速排序的基本思想和演算法實現,以及在最好、最壞和平均情況下的時間性能分析,了解演算法的穩定性
6) 樞軸元素的選擇對排序的影響
7) 針對給定的輸入序列,能寫出快速排序的排序過程
第十二章 文 件
一、學習目的和要求
本章的目的是介紹存儲在外存上的數據結構(文件)的有關概念、各種文件及其特點、組織方式及其查詢和更新操作,要求對這些內容做一般性的了解,本章不是重點。。
二、課程內容
第一節 有關文件的基本概念
第二節 順序文件
第三節 索引文件
第四節 ISAM文件和VSAM文件
第五節 直接存取文件
第六節 多關鍵字文件
三、考核知識點
9、 文件的基本概念
10、 常用的文件組織方式:順序文件、索引文件、散列文件和多關鍵字文件
11、 順序文件的特點及查找方法
12、 索引文件的組織方式
13、 索引順序文件常用的有兩種:ISAM文件和VSAM文件
14、 散列文件(直接存取文件)的特點及優點
15、 兩種多關鍵字文件的組織方法:多重表文件和倒排表
四、考核要求
1. 識記
1) 文件的基本概念
2) 常用的文件組織方式:順序文件、索引文件、散列文件和多關鍵字文件
3) 順序文件的特點及查找方法
4) 索引文件的組織方式
5) 索引順序文件常用的有兩種:ISAM文件和VSAM文件
6) 散列文件(直接存取文件)的特點及優點
7) 兩種多關鍵字文件的組織方法:多重表文件和倒排表
教材:《數據結構》(C語言版)嚴蔚敏 吳偉民 編著,清華大學出版社1996年版。
考題類型及分數分布:
本課程考試試題類型填空題、問答題、綜合應用題三種形式,其中填空題20分、問答題25分,綜合應用題30分。
這是2010考試的考綱,我想2011年考綱不會有太大的變化
E. 微型計算機硬體系統由什麼組成
微型計算機硬體系統是由微處理器、存儲器、輸入設備、輸出設備組成。
微型計算機系統從全局到局部存在三個層次:微型計算機系統、微型計算機、微處理器(CPU)。單純的微處理器和單純的微型計算機都不能獨立工作,只有微型計算機系統才是完整的信息處理系統,才具有實用意義。
微型計算機
微型計算機簡稱微型機、微機,由於其具備人腦的某些功能,所以也稱其為「微電腦」。微型計算機是由搜嫌大規模集成電路組成的、體積較小的電子計算機。它是以世滑手微處理器為基礎,配以內存儲器及輸入輸出(I/0)介面電路和相應的讓拍輔助電路而構成的裸機 。
伺服器專指某些高性能計算機,能通過網路對外提供服務。相對於普通計算機來說,穩定性、安全性、性能等方面都要求更高,因此在CPU、晶元組、內存、磁碟系統、網路等硬體和普通計算機有所不同。伺服器是網路的結點,存儲、處理網路上80%的數據和信息。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微型計算機
F. 微型計算機的基本結構主要由什麼組成
從外觀上看,微型計算機的基本配置是主機箱、鍵盤、滑鼠和顯示器4個部分。另外,微型計算機還常常配置列印機和音箱。一台完整的微型計算機系統由硬體系統和軟體系統兩部分組成。
硬體部分
完整的計算機系統包括兩大部分,即硬體系統和軟體系統。所謂硬體,是指構成計算機的物理設備,即由機械、電子器件構成的具有輸入、存儲、計算、控制和輸出功能的實體部件。下面介紹一下電腦主機的各個部件:
(1)電源:電源是電腦中不可缺少的供電設備,它的作用是將220V交流轉換為電腦中使用的5V,12V,3.3V直流電,其性能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其他設備工作的穩定性,進而會影響整機的穩定性。
(2)主板:主板是電腦中各個部件工作的一個平台,它把電腦的各個部件緊密連接在一起,各個部件通過主板進行數據傳輸。也就是說,電腦中重要的「交通樞紐」都在主板上,它工作的穩定性影響著整機工作的穩定性。主板一般為矩形電路板,上面安裝了組成計算機的主要電路系統,一般有BIOS晶元、I/O控制晶元、鍵盤和面板控制開關介面、指示燈插接件、擴充插槽、主板及插卡的直流電源供電接插件等元件。
頃拍(3)CPU: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即中央處理器,是一台計算機的運算核心和控制核心。其功能主要是解釋計算機指令以及處理雀滲羨計算機軟體中的數據。CPU由運算器、控制器、寄存器、高速緩存及實現它們之間聯系的數據、控制及狀態的匯流排構成。作為整個系統的核心,CPU 也是整個系統最高的執行單元,因此CPU已成為決定電腦性能的核心部件,很多用戶都以它為標准來判斷電腦的檔次。
(4)內存:內存又叫內部存儲器(RAM),屬於電子式存儲設備,它由電路板和晶元組成,特點是體積小,速度快,有電可存,無電清空,即電腦在開機狀態時內存中可存儲數據,關機後將自動清空其中的所有數據。內存有SD\DDR、DDR II、DDR III四大類,容量128MB-8GB。
(5)硬碟:硬碟屬於外部存儲器,由金屬磁片製成,而磁片有記功能,所以儲到磁片上的數據,不論在開機,還是並機,都不會丟失。硬碟容量很大,已達TB級,尺寸有3.5英寸、2.5英寸、1.8英寸、1.0英寸等,介面有IDE、SATA、SCSI等,SATA最普遍。
移動硬碟是以硬碟為存儲介質,強調便攜性的存儲產品。市場上絕大多數的移動硬碟都是以標准硬碟為基礎的,而只有很少部分的是以微型硬碟(1.8英寸硬碟等),但價格因素決定著主流移動硬碟還是以標准筆記本硬碟為基礎。因為採用硬碟為存儲介質,因此移動硬碟在數據的讀寫模式與標准IDE硬碟是相同的。移動硬碟多採用USB、IEEE1394等傳輸速度較快的介面,可以較高的速度與系統進行數據傳輸。
(6)音效卡:音效卡是組成多媒體電腦必不可少的一個硬體設備,其作用是當發出播放命令後,音效卡將電腦中的聲音數字信號轉換成模擬信號送到音箱上發出聲音。
(7)顯卡:顯卡在工作時與顯示器配合輸出圖形,文字,顯卡的作用是將計算機系統所需要的顯示信息進行轉換驅動,並向顯示器提供行掃描信號,控制顯示器的正確顯示,是連接顯示器和個人電腦主板的重要元件,是「人機對話」的重要設備之一。
(8)網卡:網卡是工作在數據鏈路層的網路組件,是區域網中連接計算機和喊圓傳輸介質的介面,不僅能實現與區域網傳輸介質之間的物理連接和電信號匹配,還涉及幀的發送與接收、幀的封裝與拆封、介質訪問控制、數據的編碼與解碼以及數據緩存的功能等。網卡的作用是充當電腦與網線之間的橋梁,它是用來建立局網並連接到internet的重要設備之一。
在整合型主板中常把音效卡、顯卡、網卡部分或全部集成在主板上。
(9)數據機:數據機是通過電話線上網時必不可少的設備之一。它的作用是將電腦上處理的數字信號轉換成電話線傳輸的模擬信號。隨著ADSL寬頻網的普及,數據機逐漸退出了市場。
(10)軟碟機:軟碟機用來讀取軟盤中的數據。軟盤為可讀寫外部存儲設備,與主板用FDD介面連接。現已淘汰。
(11)光碟機:電腦用來讀寫光碟內容的機器,也是在台式機和筆記本攜帶型電腦里比較常見的一個部件。隨著多媒體的應用越來越廣泛,使得光碟機在計算機諸多配件中已經成為標准配置。光碟機可分為CD-ROM驅動器、DVD光碟機(DVD-ROM)、康寶(COMBO)和刻錄機等。
(12)顯示器:顯示器有大有小,有薄有厚,品種多樣,其作用是把電腦處理完的結果顯示出來。它是一個輸出設備,是電腦必不可缺少的部件之一。分為CRT、LCD、LED三大類,介面有VGA、DVI兩類。
(13)鍵盤:鍵盤是主要的輸入設備通常為104或105鍵,用於把文字、數字等輸到電腦上。
(14)滑鼠:當人們移到滑鼠時,電腦屏幕上就會有一個箭頭指針跟著移動,並可以很准確切指到想指的們位置,快速地在屏幕上定位,它是人們使用電腦不可缺少的部件之一。鍵盤滑鼠介面有PS/2和USB兩種。(15)音箱:通過它可以把電腦中的聲音播放出來。
(16)列印機:通過它可以把電腦中的文件列印到紙上,它是重要的輸出設備之一。在列印機領域形成了針式列印機、噴墨列印機、激光列印機三足鼎立的主流產品,各自發揮其優點,滿足各界用戶不同的需求。(17)視頻設備,如攝像頭、掃描儀、數碼相機、數碼攝像機、電視卡等設備,用於處理視頻信號。
(18).快閃記憶體檔:通常也被稱作優盤、U盤、閃盤,是一個通用串列匯流排USB介面的無需物理驅動器的微型高容量移動存儲產品,它採用的存儲介質為快閃記憶體存儲介質(Flash Memory)。快閃記憶體檔一般包括快閃記憶體(Flash Memory)、控制晶元和外殼。快閃記憶體檔是具有可多次擦寫、速度快而且防磁、防震、防潮的優點。閃盤採用流行的USB介面,體積只有大拇指大小,重量約20克,不用驅動器,無需外接電源,即插即用,實現在不同電腦之間進行文件交流,存儲容量從1~32GB不等,滿足不同的需求。
(19) 移動存儲卡及讀卡器:存儲卡是利用快閃記憶體(Flash Memory)技術達到存儲電子信息的存儲器,一般應用在數碼相機、掌上電腦、MP3、MP4等小型數碼產品中作為存儲介質,所以樣子小巧,有如一張卡片,所以稱之為快閃記憶體卡。根據不同的生產廠商和不同的應用,快閃記憶體卡有SmartMedia(SM卡)、Compact Flash(CF卡)、Multi Media Card(MMC卡)、Secure Digital(SD卡)、Memory Stick(記憶棒)、TF卡等多種類型,這些快閃記憶體卡雖然外觀、規格不同,但是技術原理都是相同的。
由於快閃記憶體卡本身並不能被直接電腦辨認,讀卡器就是一個兩者的溝通橋梁。讀卡器Card Reader)可使用很多種存儲卡,如Compact Flash or Smart Media or Microdrive存儲卡等,作為存儲卡的信息存取裝置。讀卡器使用USB1.1/USB2.0的傳輸介面,支持熱拔插。與普通USB設備一樣,只需插入電腦的USB埠,然後插用存儲卡就可以使用了。按照速度來劃分有USB1.1和USB2.0,按用途來劃分,有單一讀卡器和多合一讀卡器。
軟體部分
所謂軟體是指為方便使用計算機和提高使用效率而組織的程序以及用於開發、使用和維護的有關文檔。軟體系統可分為系統軟體和應用軟體兩大類。
系統軟體
系統軟體由一組控制計算機系統並管理其資源的程序組成,其主要功能包括:啟動計算機,存儲、載入和執行應用程序,對文件進行排序、檢索,將程序語言翻譯成機器語言等。實際上,系統軟體可以看作用戶與計算機的介面,它為應用軟體和用戶提供了控制、訪問硬體的手段,這些功能主要由操作系統完成。此外,編譯系統和各種工具軟體也屬此類,它們從另一方面輔助用戶使用計算機。下面分別介紹它們的功能。1)操作系統(Operating System,OS)
操作系統是管理、控制和監督計算機軟、硬體資源協調運行的程序系統,由一系列具有不同控制和管理功能的程序組成,它是直接運行在計算機硬體上的、最基本的系統軟體,是系統軟體的核心。操作系統是計算機發展中的產物,它的主要目的有兩個:一是方便用戶使用計算機,是用戶和計算機的介面。比如用戶鍵入一條簡單的命令就能自動完成復雜的功能,這就是操作系統幫助的結果;二是統一管理計算機系統的全部資源,合理組織計算機工作流程,以便充分、合理地發揮計算機的效率。操作系統通常應包括下列五大功能模塊:
(1)處理器管理。當多個程序同時運行時,解決處理器(CPU)時間的分配問題。
(2)作業管理。完成某個獨立任務的程序及其所需的數據組成一個作業。作業管理的任務主要是為用戶提供一個使用計算機的界面使其方便地運行自己的作業,並對所有進入系統的作業進行調度和控制,盡可能高效地利用整個系統的資源。
(3)存儲器管理。為各個程序及其使用的數據分配存儲空間,並保證它們互不幹擾。
(4)設備管理。根據用戶提出使用設備的請求進行設備分配,同時還能隨時接收設備的請求(稱為中斷),如要求輸入信息。
(5)文件管理。主要負責文件的存儲、檢索、共享和保護,為用戶提供文件操作的方便。
操作系統的種類繁多,依其功能和特性分為批處理操作系統、分時操作系統和實時操作系統等;依同時管理用戶數的多少分為單用戶操作系統和多用戶操作系統;適合管理計算機網路環境的網路操作系統。
微機操作系統隨著微機硬體技術的發展而發展,從簡單到復雜。Microsoft公司開發的DOS是一單用戶單任務系統,而Windows操作系統則是一單用戶多任務系統,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已從Windows 3.1發展到Windows NT、Windows 2000和Windows XP,它是微機中廣泛使用的操作系統之一。Linux是一個原碼公開的操作系統,已被越來越多的用戶所採用,是Windows操作系統強有力的競爭對手。
2)語言處理系統(翻譯程序)
人和計算機交流信息使用的語言稱為計算機語言或稱程序設計語言。計算機語言通常分為機器語言、匯編語言和高級語言三類。如果要在計算機上運行高級語言程序就必須配備程序語言翻譯程序(下簡稱翻譯程序)。翻譯程序本身是一組程序,不同的高級語言都有相應的翻譯程序。翻譯的方法有兩種:
一種稱為「解釋」。早期的BASIC源程序的執行都採用這種方式。它調用機器配備的BASIC「解釋程序」,在運行BASIC源程序時,逐條把BASIC的源程序語句進行解釋和執行,它不保留目標程序代碼,即不產生可執行文件。這種方式速度較慢,每次運行都要經過「解釋」,邊解釋邊執行。
另一種稱為「編譯」,它調用相應語言的編譯程序,把源程序變成目標程序(以.OBJ為擴展名),然後再用連接程序,把目標程序與庫文件相連接形成可執行文件。盡管編譯的過程復雜一些,但它形成的可執行文件(以.exe為擴展名)可以反復執行,速度較快。運行程序時只要鍵入可執行程序的文件名,再按Enter鍵即可。
對源程序進行解釋和編譯任務的程序,分別叫做編譯程序和解釋程序。如FORTRAN、COBOL、PASCAL和C等高級語言,使用時需有相應的編譯程序;BASIC、LISP等高級語言,使用時需用相應的解釋程序。
3)服務程序
服務程序能夠提供一些常用的服務性功能,它們為用戶開發程序和使用計算機提供了方便,像微機上經常使用的診斷程序、調試程序、編輯程序均屬此類。
4)資料庫管理系統
資料庫是指按照一定聯系存儲的數據集合,可為多種應用共享。資料庫管理系統(Data Base Management System,DBMS)則是能夠對資料庫進行加工、管理的系統軟體。其主要功能是建立、消除、維護資料庫及對庫中數據進行各種操作。資料庫系統主要由資料庫(DB)、資料庫管理系統(DBMS)以及相應的應用程序組成。資料庫系統不但能夠存放大量的數據,更重要的是能迅速、自動地對數據進行檢索、修改、統計、排序、合並等操作,以得到所需的信息。這一點是傳統的文件櫃無法做到的。
資料庫技術是計算機技術中發展最快、應用最廣的一個分支。可以說,在今後的計算機應用開發中大都離不開資料庫。因此,了解資料庫技術尤其是微機環境下的資料庫應用是非常必要的。
5)應用軟體
為解決各類實際問題而設計的程序系統稱為應用軟體。從其服務對象的角度,又可分為通用軟體和專用軟體兩類。
微型計算機簡稱「微型機」、「微機」,由於其具備人腦的某些功能,所以也稱其為「微電腦」。微型計算機是由大規模集成電路組成的、體積較小的電子計算機。它是以微處理器為基礎,配以內存儲器及輸入輸出(I/0)介面電路和相應的輔助電路而構成的裸機。
G. 微型計算機的基本結構由哪幾部分構成
一、基本結構三部分:
微處理器,(存儲器,I/0介面,系統匯流排)
外圍設備
電源
二、微型計算機是以微處理器為基礎,配以內存儲器及輸入輸出(I/0)介面電路和相應的輔助電路而構成的裸機。把微型計算機集成在一個晶元上即構成單薯友賣片微型計算機。一個完整的微型計算機系統包括硬體系統和軟體系統兩大部分。硬體系統由運算器、控制器、存儲器( 含內存、外存和緩存)、各種輸入輸出設備組成,採用「 指令驅動」方式工作。
三、微型計算機軟體系統包括系統軟體和應用軟體兩大類。
系統軟體,系統軟體用來對構成微型計算機的各部分硬體,如CPU、內存、各種外設進行管理和協調,使它們有條不紊高效率地工作。
應用軟體,應用軟體是針對不同應用,實現用戶要求的功能軟體數逗,例如,Internet網點上的Web頁、各部門的MIS程序、CIMS中的應用軟體以及生產過程中的監測控製程等。
(7)微型計算機電路基礎擴展閱讀:
微型計算機簡稱「微型機」、「微機」,由於其具備人腦的某些功能,所以也稱其為「微電腦」。微型計算機是由大規模集成電路組成的、體積較小的電子計算機。它是以微處理器為告鋒基礎,配以內存儲器及輸入輸出(I/0)介面電路和相應的輔助電路而構成的裸機。
微型計算機的發展通常以微處理器晶元CPU的發展為基點。當一種新型CPU研製成功,一年之內,相應的軟硬體配套產品就會推出,進而使微型計算機系統的性能得到進一步完善,這樣只需兩三年的時間就會形成一代新的微型計算機產品。美國Intel公司在微處理器的生產商一直處於主導地位。事實上,到目前為止,微型計算機的歷史也就是Intel微處理器的發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