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急】電力系統課程中,Г型電路,這個字母怎麼念
tao ,平聲 另外你說的那個中文叫伽馬,就念 ga ma
2. Gamma校正的步驟
需要兩個基本步驟補償 gamma 變化:
校準輸出顯示設備,以使軟體生成的中間色調精確地復制到顯示設備上。在「首選項」對話框(顯示 Gamma)的 Gamma 面板中進行此項操作。
通過渲染器和文件輸入到軟體,確定要應用於文件輸出的 gamma 值,例如紋理貼圖。這個控制項也位於「首選項」對話框(文件 Gamma)中的 Gamma 面板中。
gamma 校正中最重要的一條規則就是只做一次校正。如果做兩次的話,圖像質量會過亮並損失顏色解析度。
對於輸出文件的 gamma,視頻設備(例漏亂如錄像機)擁有自己的硬體 gamma 校正電路。因此,需要決定由軟體進行輸出 gamma 校正還是讓輸出設備進行處理。
硬拷貝列印介質不需要進行 Gamma 校正。
通過 Adobe Photoshop 這樣的程序導入本軟體的文件已經進行了 gamma 校正。如果在同一個監視器上查看辯搜伏這些文件覺得效果不錯,攜攜則不需要設置輸入文件 gamma。
3. 調音台上的gamma是什麼意思
輸入信號增益控制,增益就是放大的意思,根據不同的增益值(即放大的倍數),信號通過不同的放大器進行處理。
調音台英漢對照:
GAIN:輸入信號增益控制
HIGH:高音電平控制
MID-HIGH:慶肆瞎中高音雹戚電平控
(3)伽馬電路地擴展閱讀:
音響譽空特指電器設備組合發出聲音的一套音頻系統
音響系統大體包含:
1、聲源設備:(列如:DVD、CD、MP3、MP4、電腦、手機、麥克風等聲源輸出設備)
2、音頻信號動態處理設備(壓限器、效果器、調音台、音頻處理器、均衡器等音頻信號處理設備)
3、音頻信號放大設備(前級功率放大器、後級功率放大器、數字功率放大器等模擬功率放大器、設備)
4、聲音還原設備(全頻音箱、吸頂喇叭、音柱、線陣音箱、陣列式音箱、高音喇叭、低音炮等等)。技術的的發展歷史可以分為電子管、晶體管、集成電路、場效應管四個階段。
4. 如果伽馬射線擊中地球後,會發生什麼災難
我們在許多電影中都能看到有關科學產物及產品,其物質在電影中出現其中就有時空穿梭,火星飛船以及智能機器人等等,這些都是在未來的時候在人類社會才能出現,而且還包括了一種射線伽射線。這樣的伽馬射線最讓我們印象深刻的莫過於《復仇者聯盟者》的“綠巨人”他就是被伽馬射線所射中,從而導致其身體內部基因的改扒笑變。假如地球被伽馬射線擊中的話,那麼會發生怎樣的災難?個人角度出發可能有以下幾點。
最後一點就是直接導致地球變成塵埃,如果伽馬射線它的能量以及其光束的寬度足夠,那麼擊穿地球,這也是非常簡單的事情,畢竟它的輻射量可以和太陽進行匹敵。
5. 屏 gamma 電路電阻怎麼選
這個電路是PVI的6.5寸LCD屏PM065WX3的GAMMA驅動電路的一部分,我從datasheet中截了個圖出來。談吵猛Gamma電路是要通過電阻分壓,形成一系列的電壓供lcd。標有OPEN的電阻,應該是不能不焊接的,如果碰悶 不焊接,那可不就不能起到分壓的作用了。但是如果要焊接,好幾個電阻卻標了open,什麼含橋意思呢
6. 變壓器負載時的等值電路有哪三種
把變壓器的二次側個物理量歸算到一次側,凡是單位為伏的物理量歸算值等於原來的數值乘以k,凡單位為歐姆的物理量歸算值等於原值乘以k2,電流的歸算值等於原值乘以1/k.
歸算後將電路等效為t型等效電路,在略去勵磁電流簡化等效電路。
7. 地線從哪裡來的
地線主要有兩種,不同的地線來源不同:
(1)供電地線:從變壓器中性點接地後知吵引出主幹線,根據標准,每間隔20-30米重復接地,在電路中起安全保護作用。在漏電的情況下,用電者和地線形成了一個並聯電路。有了地線,由於地線的租掘電阻比較小,電流會迅速流入大地,使用電者避免觸電。致人傷殘。在實際中通常是一根黃綠相間的導線。地線在家庭用電中是十分重要的,但有些地區的供電網中沒有地線,可以用如下方法補救。在屋外找一個地方,拿一條50-70mm寬,1-2米長的角鐵打入地下,然後把地線連接到該角鐵上,連接時最好用螺栓固定,連接電線盡可能粗一點,6-10平方毫米,要再減低接地弊猛核電阻可以在角鐵周圍再灌注一點鹽水。
(2)電路地線:在電路設計時,主要是防止干擾與提高無線電波的輻射效率。地線被廣泛作為電位的參考點,為整個電路提供一個基準電位。此時,地線未必與真正的大地相連,而往往與輸入電源線的一根相連(通常是零線),其電位也與大地電位無關。整個電路在設計時,以地線上電壓為0V,以統一整個電路電位。
8. 典型地區伽馬輻射特徵及其影響
安全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天然放射性輻射環境是人類生存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研究表明,放射性物質廣泛存在於自然界各類物質中,包括空氣、水和土壤等。人們賴以生存的地表環境中的放射性污染主要來自自然界中天然放射性核素,輻射源主要是衰變型天然放射性核素(238U,232Th 和40K)。地表輻射與地質背景、降雨和排水,以及其他人類活動和習慣均有關系。但是,一定區域內的天然輻射本底水平是由岩石和土壤中的衰變型天然放射性核素(如238U,232Th 和40K)所決定的,地殼中的天然放射性核素濃度決定了該地區天然 γ輻射劑量的大小。γ射線穿透能力極強,它可以穿透50~60cm 厚的鋁板,人體如接受超劑量的 γ 照射會導致頭昏、失眠、貧血、發熱、脫發、流產等,嚴重可能會誘發人體細胞癌變。目前,國內外研究中天然核輻射對環境的影響往往被人們所忽視,但它卻可能造成對環境的一定危害。因此,環境研究不僅需要了解重金屬和有機污染物,而且更需重視放射性污染。
青島是中國東部正在向國際化大都市邁進的城市之一,這對青島的環境質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區域構造背景上,青島屬於新華夏系巨型構造的第二隆起帶,位於郯城-廬江斷裂構造帶的東側,形成一系列北東向構造,該區燕山期岩漿岩活動頻繁,形成了以富含天然鈾、釷和鉀元素的鹼性長石花崗岩及二長花崗岩為主的大規模侵入岩體,土壤覆蓋層較薄,許多建築直接坐落在基岩之上。因此在青島市開展天然放射性環境科學研究及評價具有現實意義。測量控制面積約1500km2,包括青島市區(市南區、市北區、四方區和李滄區)、嶗山區和城陽區全部及膠州、膠南、黃島、即墨的部分地區。
一、測量方法和質量
(一)測量儀器
本研究使用的主要儀器是FD-3022微機四道伽馬能譜儀和CKL-3120 χ-γ劑量率儀。
1.微機四道伽馬能譜儀
FD-3022微機四道伽馬能譜儀是一種攜帶型的智能化能譜儀。它具有自動穩譜功能,作微分測量,能直接分析U238,Th232,K40含量,亦能同時給出4個道的計數。穩譜主要是避免因溫度、計數率等因素變化引起γ譜線漂移,保證數據測量的可靠性。
儀器採用大規模和超大規模集成電路,探頭由Ф75mm×75mm NaI晶體和光電倍增管組成。測量含量的靈敏度分別為:238U,1×10-6;232Th,2×10-6;40K,0.2%。含量的測量范圍分別為238U,1×10-6~1000×10-6;232Th,2×10-6~1000×10-6;40K,0.2%~100%。在測量時,對同一測量對象連續測量20次,其相對標准偏差≤±10%。使用溫度在-10~+ 400C環境下,在溫度+400C、相對濕度95%的氣候條件下也可正常工作。
儀器主要由探測器、放大器、單道分析器、穩峰器、單片機和顯示裝置組成。探測器將探測的射線轉變成脈沖信號,經放大器放大,4個單道分析器分別進行脈沖幅度分析,由單片機進行數據採集和存貯。此外,單片機監測探頭內的Cs-137參考源,跟蹤譜峰,調節單道分析器的閾值,達到穩譜作用。顯示裝置可顯示出測量結果和進行參數的選擇。
2.γ劑量率儀
本研究採用的是NaI(Tl)晶體為探頭的CKL-3120X-γ劑量率儀,它的主要技術性能指標是:能量范圍在25~100 keV之間,有效量程為10 nGY/h~100mGY/h,在標准試驗條件下,儀器的相對固有誤差在有效量程范圍內均<±15%,具有能量響應好、靈敏度高、穩定性好的特點。野外測量嚴格執行國家標准 GB/T14583—93《環境地表 γ 輻射劑量率規范》,進行現場γ輻射劑量率的測定。
(二)測點布置及測量方法
根據剖面測量及城市目前格局等實際情況,以測線控制為主,結合地質和人居環境,實行網格布點。對不同的功能區,線距、點距不同。
人口密度較大的市區原則上採用網格法,50m標高以下100m×100m,50m標高以上200m×200m。人口居住密集區,視具體情況加密。遇障礙時,根據實際情況適當調整,但在50m標高以下地區,相鄰點的間距不能>150m;50m標高以上地區,相鄰點間距不能>250m。
在城市郊區及鄉鎮,按250m×250m網格布點。相鄰點的線距不能>500m、點距不能>300m。人口密度較小的地區適當放寬,按500m×250m網格布點。相鄰點的線距不能>600m、點距不能>300m。
田野、荒郊及鹽灘,或類似測區,面積大、只有一個對象且沒有地質、環境等影響因素時,按500m×500m網格布點。
(三)現場測定質量
為了保證γ輻射劑量率的測量結果的客觀性,選擇測點位置時盡可能在周邊5m內無建築物的平坦地點。同時劑量率儀的探頭距地面1m 高,測點距附近高大建築物的距離需>30m,並選擇在被測對象中間地面上1m處。儀器設置為10s/次,3次為1個循環,1個測量點進行10個循環,10次測量間的變異系數應<15%。
為保證伽馬能譜儀的測量結果的客觀性,測點位置選擇周邊5m內無建築物的平坦地點。儀器探頭置於地面,採用GP S手持衛星定位儀確定測點坐標。每次讀數的測量時間選定120s,每點讀數3次,3次讀數之間允許誤差為:鈾含量≤±1.5×10-6;釷含量≤±2.0×10-6;鉀含量≤±0.5%;總含量≤±10%。
二、地表γ輻射劑量率分布
(一)地表γ輻射劑量率含量特徵
統計表明,測區γ輻射吸收劑量率數值主要集中在50.0~130.0nGy/h之間,占測點總數的90%。位於30.0~50.0nGy/h區間的測點數占總測點數3%;位於130~150nGy/區間的測點數占總測點數的6.5%;30nGy/h<γ輻射吸收劑量率數值<150nGy/h的測點數總和僅佔0.5%。直方圖所顯示的測區γ輻射吸收劑量率分布基本符合正態分布(圖4-46),峰度為-0.003;偏度系數0.381,表明劑量率值較低的數據佔多數,這與測區內的地質條件(存在大面積第四系)密切相關。但同時直方圖顯示數據也存在一定數量的高值點(>160nGy/h),則與測點的分布密度有直接關系,由於布置測點時客觀條件的制約,會使得局部測點呈現不均一性,從而使得那種籠統的統計數值的代表性降低。
測區地表γ輻射劑量率平均值為91.87nGy/h,變化范圍:5.80~232.71nGy/h,變異系數為28.99%。地表γ輻射劑量率平均值略高於全國(81.5nGy/h)和世界(80nGy/h)平均值,遠高於山東省的室外天然輻射吸收劑量率平均值(56.5nGy/h)。
圖4-46 青島γ劑量率分布直方圖
(二)地表γ輻射劑量率區域分布
通過對研究區γ輻射劑量率與地質圖相疊加(圖4-47),可以看出,γ劑量率高值區分布在青島市區—王哥庄一帶,大致與區域構造和燕山晚期花崗岩體展布相一致,平均值為110.2nGy/h,測值范圍一般介於98.0~132.0nGy/h之間,其分布規律呈北東向斷續展布。高值點展布有3 條帶:四方北嶺—李村,青島山—雙山,辛家莊—山東頭,這 3 條高值點(帶)基本上分布在區內幾條大斷裂帶上,表明高值點的產生與斷裂活動有關。另外,通過對地質資料的分析發現:區內幾處γ輻射劑量率值高點(120~230nGy/h),均與構造岩體內正長斑岩岩脈的產出有關。海岸帶由於砂、泥質海灘的覆蓋屏蔽作用,基本上呈現較低的輻射水平,多數地段γ輻射劑量率在80.6nGy/h左右或略低。
圖4-47 研究區地質與γ輻射劑量率水平分布疊加圖
靈山衛北部γ輻射劑量率平均值為100.5nGy/h,測值范圍在83.0~110.0nGy/h之間。雖然該地區也廣泛發育花崗岩(特別是正長花崗岩),但是該區域內80%以上的地區都被第四紀鬆散沉積物所覆蓋,在一定程度上屏蔽了花崗岩輻射,所以γ輻射劑量率值在這些花崗岩發育區並不高。同時,紅島一帶零星分布γ輻射劑量率高值點,這主要受測量對象(花崗岩、砂石路面等)影響。
研究區西北部大部分地區都屬於γ輻射劑量率低值區,其平均值為61.8nGy/h,測值范圍一般在38.0~83.0nGy/h之間。γ輻射劑量率偏低與這個區域大部分被第四紀沉積物覆蓋導致基岩大部分輻射被屏蔽有關。
三、環境天然放射性水平
通過地面γ能譜方法測量數據來評估環境中的天然放射性水平始於20世紀60年代。一般可以認為在沒有受到人工放射性污染的地區,地表空氣γ輻射吸收劑量率主要是由天然放射性核素238U,232Th系列和40K產生的。因此通過對γ能譜數據進行高度衰減校正和計量單位的轉換,可對環境天然γ輻射劑量率、土壤中天然放射性核素238U,232Th,40K的比活度進行評價,並且可進一步對天然環境γ輻射對居民產生的有效劑量當量進行估算。國內外的很多資料都表明,利用地面γ能譜法計算環境天然輻射性水平的方法是可行的,與實際測量的天然放射性水平的劑量率差異不大。
(一)核素含量與γ能譜數據轉換
γ能譜測量數據使用的是放射性核素含量單位,而環境放射性評價要求對吸收劑量率和放射性進行調查。根據放射性元素含量、吸收劑量率、放射性物質比活度之間的關系,需將γ能譜測量使用的單位進行換算。本研究採用全國礦產委員會飾面石材地質勘探規定(1990)將各項單位換算因素進行轉換(表4-47)。
表4-47 γ能譜測量與環境天然放射性評價單位換算表
根據γ射線與物質相互作用原理,隨著測量高度的增加,γ射線能量產生衰減。用Beck公式法通過地面的γ能譜測量數據來計算地表1m高處的空氣吸收γ射線的劑量率,即通過放射性核素(238U,232Th,40K)的比活度來估算1m高處的空氣吸收劑量:
Dr=KU×AU+KTh×ATh+KK×AK (4-6)
式中:Dr為離地面1m高處空氣的γ輻射吸收計量率,單位為nGy/h;KU,KTh,KK分別為鈾、釷、鉀的換算系數,分別為0.427,0.662,0.043;AU,ATh,AK分別為238U,232Th,40K的放射性比活度,單位為Bq/kg。
(二)土壤中核素(238U,232Th和40K)比活度
採用表4-47的系數換算將伽馬能譜儀測得土壤中238U,232Th,40K的含量換算成比活度和地表1m高處空氣中γ輻射吸收劑量率(表4-48),表中同時列出了中國、其他一些國家或地區及世界平均值。土壤中238U比活度遠低於中國及世界平均值,低於葡萄牙、保加利亞、美國等多數國家,僅高於希臘、埃及、丹麥平均值;土壤中232Th比活度高於世界平均值,是世界均值的1.26倍,而與全國均值相當,低於我國香港、印度,高於埃及、丹麥、希臘等;土壤中40K比活度是全國和世界均值的1.64倍和1.65倍,高於葡萄牙、朝鮮,遠高於埃及、美國、日本等。可見,研究區土壤中232Th,40K含量較高,而238U含量偏低。區內土壤中放射性核素(238U,232Th,40K)在距離地面1m處產生的γ輻射(85.6nGy/h)略高於全國(81.5nGy/h)和世界平均值(80nGy/h),且明顯高於表中所列的多數國家平均值。由此可見,青島環境天然放射性具有較高水平。
表4-48 研究區及其他國家和全國土壤中放射性核素比活度對比表
續表
註:ND表示未檢出。
(三)土壤核素輻射對地表γ劑量率的貢獻
通過Beck公式計算得到研究區的γ輻射劑量率為85.6nGy/h,而實測值是91.9nGy/h,兩者平均值相差6.3nGy/h。說明距地表1m高處空氣中93.14%的γ輻射來自地表放射性核素(238U,232Th和40K),經計算三核素對地表空氣γ輻射的貢獻率分別為11.93%(11.0nGy/h),36.46%(33.5nGy/h),44.75%(41.1nGy/h),其中232Th和40K的累計貢獻率達81.21%(74.6nGy/h),是主要的放射性核素;地表空氣γ輻射中僅6.86%(6.3nGy/h)的輻射來源於其他因素,如周圍建築物材料、宇宙射線、大氣、水等。同時也說明所採用的模型適用於本區。另外40K對地面1m處空氣γ輻射的貢獻較232Th略大,推測可能是由於正長花崗岩、二長花崗岩里的正長石/鉀長石中含有一定數量的40K所致,當然證實這一點還需要做進一步的工作。
從實測γ輻射劑量率值和土壤中238U,232Th,40K含量的相關關系(表4-49)可以看出,劑量率值與232Th,40K放射性核素的相關系數大致相同(0.88),且明顯大於實測劑量率與238U的相關系數(0.53)。說明地表232Th,40K含量是決定研究區γ輻射劑量率大小的主要因素,這也與能譜儀的測量結果相一致。
表4-49 地表γ輻射劑量率實測值和土壤鈾、釷、鉀含量的相關系數表
(四)天然放射性對人居環境的影響
1.年有效劑量估算
利用環境天然γ輻射吸收劑量率通過以下公式對當地居民產生的年有效劑量當量進行估算:
He=Dγ×K×t (4-7)
式中:He為有效劑量當量,Sv;Dγ為地表γ輻射吸收劑量率,Gy/h;K為有效劑量當量率與空氣吸收劑量率比值,《多目標區域地球化學調查規范》要求採用0.7 Sv/Gy;t為環境停留時間,h。
2.人居放射性環境質量評價
按照我國《電離輻射防護與輻射源安全基本標准》(GB18871—2002)的規定,公眾照射劑量的限值為每年不超過1mSv。通過地表γ輻射測量結果計算的年平均有效劑量為0.56mSv,變化范圍為0.036~1.43mSv;而通過能譜計算的年平均有效劑量為0.52mSv,變化范圍為0.082~2.66mSv。兩種方法計算的平均值都遠低於標准所建議的公眾照射年劑量限值(1.0mSv)。綜上所述,雖然青島市地面放射性核素(232Th,40K)濃度和γ輻射劑量率偏高,但輻射水平基本都在標准限值范圍之內,仍然屬於正常輻射水平。
圖4-48 研究區環境γ輻射年有效劑量等值線圖
由環境伽馬輻射年有效劑量等值線圖(圖4-48)可見,測區西北部γ輻射年有效劑量較低,一般低於0.44mSv;黃島—柳花坡和流亭—惜福 γ 輻射年有效劑量中等,一般在0.51~0.74mSv之間,局部達0.80mSv;青島市區及嶗山區γ輻射年有效劑量較高,一般在0.74~0.93mSv之間。年有效劑量高於1.0mSv的測量點零星分布在夏庄東部、北宅東部及沙子口正東正長、鹼長花崗岩背景區當中,建議在進行土地開發和城鎮建設時,考慮環境輻射問題;另外在花崗岩利用中需要進行放射性含量檢測。
四、地表γ輻射劑量率影響因素
(一)地質因素的影響
從研究區不同岩石背景的γ輻射劑量率統計結果(表4-50)分析,中生代侵入岩的總體γ輻射劑量率要比中生代沉積岩、火山岩和新生代的第四紀鬆散沉積物的平均值明顯偏高。
表4-50 不同岩性背景上γ輻射劑量率統計表
如前所述,研究區γ輻射劑量率高值區分布在青島市區—王哥庄一帶,與區域燕山期花崗岩體的走向(NE-SW)大體一致,岩性主要是中生代侵入的各種類型的花崗岩,如二長花崗岩、正長花崗岩、鹼長花崗岩等。盡管如此,不同種類花崗岩的γ輻射劑量率值不盡相同,以鹼長花崗岩最高(圖4-49),平均值為120.0nGy/h,測值區間為50.2~201.5nGy/h,二長花崗岩最低,平均值98.1nGy/h,測值區間為27.2~212.7nGy/h。另外γ輻射劑量率值偏高點(帶)基本上分布在幾條大斷裂帶上,這說明γ輻射劑量率與斷裂構造特別是與構造附近花崗岩體內正長斑岩岩脈的產出有關。
中生代其他火成岩包括中性岩和基性、超基性岩,其岩石背景的γ輻射劑量率都低於花崗岩,其均值區間為71.8(粗面質熔結凝灰岩)~91.3(流紋質熔結凝灰岩)nGy/h。分布在黃島一帶的元古代變質岩的劑量率也很低,平均為70.1nGy/h。
區內中生代沉積岩包括砂岩和礫岩,主要分布在膠州市一帶;新生代的第四紀鬆散沉積物廣泛分布在研究區西部和西北部。這些沉積岩和第四紀沉積物的γ輻射劑量率值都比較低(圖4-49),均值區間為47.4(粗砂岩)~53.5(砂礫岩)nGy/h。第四系γ輻射劑量率變化范圍最大,這可能是第四系與其上測量對象的輻射差異較大有關,如第四系農田區γ輻射劑量率均值為 66.8(23.60~89.50)nGy/h、而花崗石路面均值為 123.5(66.31~221.42)nGy/h,後者最大值是前者最小值的9.4倍。各岩性背景的γ輻射劑量率分布規律為:鹼長花崗岩>鹼長花崗斑岩>正長花崗岩>二長花崗岩>角閃安山岩>球粒流紋岩>片麻岩>橄輝玄武岩>砂礫岩>第四紀>粗砂岩。
圖4-49 測區不同岩性上γ輻射劑量率平均值與變化范圍圖
(二)環境因素的影響
1.環境因素影響規律
研究區地表γ輻射劑量率除受地質因素影響外,還受環境因素的影響。本研究對比了在正長花崗岩、二長花崗岩、鹼長花崗岩、砂礫(砂)和第四系 5種地質背景下,地表γ輻射劑量率值隨地表環境變化而受到的影響(表4-51)。
表4-51 同種岩性、不同環境下的γ輻射劑量率均值對比表 單位:nGy/h
由圖4-50可以看出,在相同地質背景條件下,由於地表環境不同,其地表γ輻射劑量率有明顯差異,但在所有地表環境中,基岩露頭的γ輻射劑量率平均值都是最高的,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岩石本身的放射性劑量。如在正長花崗岩地區,由於岩石(包括微風化、中等風化或強風化露頭)的直接出露,地面γ輻射劑量率水平最高;人類活動造成自然環境有較大變化的地段(如水泥路面、砂石路面、人工填土等),其輻射劑量率水平較高,但低於基岩背景值;在人類活動造成自然環境變化較少的地段(如林地、草地、海灘等),劑量率值一般較低。以上分析表明,地面γ輻射劑量率值與地質因素、環境因素都密切相關,但地質因素是影響地面γ輻射劑量率的主要因素。
除此之外,即使是在同一種岩石類型上的水泥路面、砂石路面、瀝青路面及水泥磚路面的γ輻射劑量率平均值都要比林地、農田、草地和人工填土高(圖4-50),即路面材料的地表γ輻射劑量率水平較地貌景觀略大。γ輻射劑量率平均值在各類路面材料上的分布規律大致為:花崗岩地面>砂石路面>水泥路面>瀝青路面>水泥磚路面;在不同地物景觀上的分布規律大致為:人工填土>海灘>草地>林地>農田。
圖4-50 同種岩性、不同測量對象的γ輻射劑量率平均值對比圖
(單位為nGy/h)
2.環境因素影響機制
花崗岩地面相對其他測量對象來說較高與其本身γ劑量率值較高有關。砂石路面的γ輻射劑量率值相對較高,是因為砂石路面的滲透性較好,地下放射性物質容易運移,導致測值較高;另外,本區砂石路面上的砂粒或碎石顆粒多是取自風化的花崗岩,會含有一定量賦存的放射性核素礦物,從而導致砂石路面的劑量率水平高於接近其下岩石的劑量率水平。
水泥路面的γ輻射劑量率值相對其他路面材料來說處於中間水平,一方面與水泥本身的成分有著一定的關系,水泥的成分比較復雜,可能會含有某些賦存放射性核素的載體;再者如果修建時所用石子的γ輻射劑量率水平較高,則水泥路面的劑量率也將變高。與其他路面材料相比,水泥磚路面劑量率水平較低,這可能與水泥磚較其他材料緻密且表面細膩,使得其下的γ輻射被削弱有關。
林地、農田、草地和菜地這4種測量對象的劑量率值相對較低,這主要是由於這4種對象的組分基本上都是第四紀沉積物——黏土,而這些黏土礦物都是風化產物,各種放射性核素含量較低。即使是這些風化產物的母岩含有一定數量的放射性核素,經過長的地質年代後,在表生作用下原岩中的放射性核素嚴重流失。在林地內的測量,樹木對宇宙射線的阻擋和屏蔽,對劑量率也會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
除了直接測量對象外,其他一些因素對γ輻射劑量率值也會存在著影響。例如測點周圍建築物、宇宙射線、大氣等,都對劑量率值產生或多或少的貢獻。
9. 三星ua60f6300aj邏輯板故障
三星ua60f6300aj邏輯板故障的維修方法:
1、電阻檢測法,在邏輯板不通電的情況下進行檢測,主要檢查邏輯板上的保險電阻是否開路,邏輯板上相關集成電路的電源腳和地間是否擊穿,邏輯板上的三極體是否漏電或不良。
2、對照法,廠家對屏上組件資料進行控制,目前沒有多少邏輯板電路圖可參考。實修時,帶槐可拿一塊同型號好的邏輯板與壞邏輯板進行對比測試。這樣可獲得一手維修資料,也有助於查找故障元件。
3、上電測試法,檢查上屏電壓是否正常(不同型號屏的上屏電壓存在差異,上屏電壓主要有5V或12V兩種)。檢查邏輯板上DC/DC轉換電路產生的3.3V、2.5V或1.8V供電是否正常(不同屏廠家的標注不相同,如AUT420HW04屏邏輯板上3.3V用V3D3標注)。檢查邏輯板上DC/DC轉換電路產生的VDA電壓是否正常,該電壓通常在15.8V左右。注意:不同屏廠家的標注不相同,電壓也有些差異,如AUT420HW04屏邏輯板上用AVDD標注,電壓為15.81V。檢查邏輯板上DC/DC轉換電路產生的VGH、VGL電壓是否正常,VGH電壓通常在18V~27V之問,VGL電壓通常在一5.3V~-6.3V之間。注意:不同屏廠家的標注不相同,電壓也有些差異,如AUT420HW04屏邏輯板上用VGHC、VGL標注,VGHC電壓為26.58V,VGL電壓為-6.11V。檢查邏輯板上伽馬電路產生的伽馬電壓是否正常,伽馬電壓通常是禪空以VDA電壓為基準逐漸賀行瞎遞減(不同屏的伽馬電壓各不相同)。檢查邏輯板上時序控制晶元產生的各控制信號(POL、OE、TP1、STH、STH-R、STV、STV-R、CKV、VSCM)是否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