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電路控制線路圖原理
電氣原理圖目的是便於閱讀和分析控制線路,應根據結構簡單、層次分明清晰的原則,採用電器元件展開形式繪制。它包括所有電器元件的導電部件和接線端子,但並不按照電器元件的實際布置位置來繪制,也不反映電器元件的實際大小。
電氣原理圖一般分主電路和輔助電路(控制電路)兩部分。
主電路是電氣控制線路中大電流通過的部分,包括從電源到電機之間相連的電器元件;一般由組合開關、主熔斷器、接觸器主觸點、熱繼電器的熱元件和電動機等組成。
輔助電路是控制線路中除主電路以外的電路,其流過的電流比較小和輔助電路包括控制電路、照明電路、信號電路和保護電路。其中控制電路是由按鈕、接觸器和繼電器的線圈及輔助觸點、熱繼電器觸點、保護電器觸點等組成。
電氣原理圖中所有電器元件都應採用國家標准中統一規定的圖形符號和文字元號表示。
電氣原理圖中電器元件的布局
電氣原理圖中電器元件的布局,應根據便於閱讀原則安排。主電路安排在圖面左側或上方,輔助電路安排在圖面右側或下方。無論主電路還是輔助電路,均按功能布置,盡可能按動作順序從上到下,從左到右排列。
電氣原理圖中,當同一電器元件的不同部件(如線圈、觸點)分散在不同位置時,為了表示是同一元件,要在電器元件的不同部件處標注統一的文字元號。對於同類器件,要在其文字元號後加數字序號來區別。如兩個接觸器,可用KMI、KMZ文字元號區別。
電氣原理圖中,所有電器的可動部分均按沒有通電或沒有外力作用時的狀態畫出。
對於繼電器、接觸器的觸點,按其線圈不通電時的狀態畫出,控制器按手柄處於零位時的狀態畫出;對於按鈕、行程開關等觸點按未受外力作用時的狀態畫出。
電氣原理圖中,應盡量減少線條和避免線條交叉。各導線之間有電聯系時,在導線交點處畫實心圓點。根據圖面布置需要,可以將圖形符號旋轉繪制,一般逆時針方向旋轉90o,但文字元號不可倒置。
圖面區域的劃分
圖紙上方的1、2、3…等數字是圖區的編號,它是為了便於檢索電氣線路,方便閱讀分析從而避免遺漏設置的。圖區編號也可設置在圖的下方。
圖區編號下方的的文字表明它對應的下方元件或電路的功能,使讀者能清楚地知道某個元件或某部分電路的功能,以利於理解全部電路的工作原理。
❷ 三態門電路的輸出有哪三種狀態
三態門輸出的三種狀態具體介紹為:三種狀態:高電平、低電平、高阻態就是高阻抗,電阻很大,相當於開路。處於高阻抗狀態時,輸出電阻很大,相當於開路,沒有任何邏輯控制功能。高阻態的意義在於實際電路中不可能斷開電路。三態電路的輸出邏輯狀態的控制,是通過一個輸入引腳實現的。
三態門電路除了一般門電路所具有的「1」輸出狀態和「0」輸出轉態以外,還有一個「高阻態」,在控制埠的控制下,輸出為高阻態時相當於該門電路的輸出沒有接在輸出線上,呈現為「絕緣」狀態。
❸ 單片機如何實現控制電路
你好,單片機與PLC類似。 單片機相當與無數個繼電器,通過用戶的編程設置來實現需要的控制!版 只要是用在控制電權路中實現自動或者順序控制! 在控制電路中和傳統電路中繼電器類似! 但片機並不是你說的智能開關,而是通過用戶的編程設定來實現控制的!
❹ 電氣控制電路有哪些種類
每種分類都有自己的分類標准。我是學自動化的,就按照以下幾個方面幫你理清邏輯吧。
首先,架構上,(上層控制,站在整個系統功能角度)一個系統控製程序依據組合和順序邏輯得出各個執行器需要輸出的目標值;要想達到目標值,下層控制器就運用了各種控制方法去實現。硬體實現上是很自由的,可用PLC或者PC等(上廁所可以用馬桶、蹲坑、或者在草叢解決)。
一、按控制系統構成部件來分(整體)
感測器(反饋控製法需要,測量被控制的物理量)、控制器(用一定的控制方法達到控制要求,當它的傳遞特性=1時就等於沒有控制器)、驅動和執行器(將控制器輸出的電、氣控制指令下達給它們,以產生被控制的物理量)、產生控制目標的系統控製程序。
二、按控制方法來分(下層)
開環控制,閉環控制(反饋、前饋等)。
三、按控制器輸入輸出內部的信號來分(下層)
電控又分:數字控制,模擬控制。
氣控(可以用氣來控制閥門的開閉,但還是會用到電)。
四、按控制器的硬體實現來分(整體)
PLC(可編程邏輯控制器),繼電器電路(古老的辦法,用多個繼電器搭建電路,現在多數是PLC或PC程序控制),計算機控制(PC-based)等。
五、按系統控製程序的控制邏輯來分(上層)
組合邏輯(沒有時序),順序控制(有時序的控制,將系統邏輯分為一個個狀態,系統在各狀態間跳轉)
主要的分類就是以上。再說應用實例你會不願意看,被我煩死。先把整個邏輯理清,再一個個弄明白吧。
❺ 電路的基本組成,作用及電路的三種狀態
一、電路是由電源、導線、開關和負載等共同構成的閉合迴路。
二、電路中各版元件的作權用
1、電源:提供電能。
2、導線:把電源、負載和其他輔助設備連接成一個閉合迴路,起著傳輸電能的作用。
3、開關:控制電路或負載的接通和斷開。
4、負載:把電能轉變為其他形式能。
三、電路的三種狀態
1、開路(斷路):斷開的電路,電路中無電流流過。此狀態分兩種情況,一種是用開關斷開電路的正常開路,另一種是故障狀態,從導體處斷路(開關在合閘位置)。
2、通路:連通的電路,電路中有負載電流流過。
3、短路:電流不經過用電器而直接構成迴路,電路中流過短路電流。這是一種故障狀態。
❻ 既可點動控制又可連續運轉控制的電路圖
電路圖如下:
其中SB2為連續工作啟動按鈕。SB3是復合按鈕,用於點動工作。當按下SB3時,接觸器線圈有電,主觸點閉合,電動機啟動。串聯在自鎖觸點支路的常閉按鈕斷開,使自鎖失效。松開SB3時,接觸器線圈立即斷電,電動機停車。可見SB3隻能使電動機點動工作。
電動機的保護
短路保護:當控制電路發生短路故障時,控制電路能迅速斷開電源,熔斷器FU1作為主電路的短路保護。熔斷器FU2作為控制電路的短路保護。
過載保護:熱繼電器FR作為電動機的過載保護。當電動機過載、堵轉或斷相等都會引起定子繞組的電流過大,熱繼電器會根據電流的熱效應,使熱繼電器FR動作。即FR的常閉觸點斷開,使KM線圈斷電,從而使KM主觸點斷開,切斷電動機的電源。
欠壓和失壓保護:依靠按鈕的復位功能和接觸器本身的電磁機構來完成。當電動機正在運行時,如果電源電壓因某種原因過分地降低或消失時,接觸器KM銜鐵釋放,電動機停止,同時KM自鎖觸點斷開。
接觸器KM線圈也不可能自行通電,即電動機不會自行啟動,要使電動機啟動,操作者必須再次按下啟動按鈕。
❼ 「自鎖」控制電路與「點動」控制電路的區別
「自鎖」控制電路的作用類似於開關對於電燈的控制,按一下,燈就開了,並持續亮著;再按一下,燈就關了。
「點動」控制電路的作用類似於汽車上的電喇叭,按一下,喇叭就響了,一松開,它就不響了;再按一次,重復上面的控制。
一般來說機械式開關也許可以這樣區分:
開關從操作方式來說分旋鈕式、板動式(包括紐子開關、船形開關)、按鈕式;其中旋鈕式和板動式開關大都可以在操作後保持(鎖定)在接通或斷開狀態,如日常使用的燈開關、風扇調速開關,這類開關大都不用強調是否帶自鎖,因為都有明顯的「操作方向」;
按鈕式開關,使用時都是按動,可分為兩類,一類按鈕開關都用於按下時接通或斷開電路,釋放後狀態即復原,所以有時稱為「電鈴開關」,也就是「點動式」開關,那種按下去電路導通,手一松開電路就斷開那種。
另一類就是自鎖開關,就是通過開關本身的機械裝置鎖定其電路開關狀態的器件,當你按第一下時按鈕按下然後電路導通,當你再按一下按鈕彈起然後電路斷開。按鈕式開關為了達到能保持「已被按下」狀態,與普通開關一樣,才加有自鎖裝置,利用自鎖性能,使其同樣可以自己保持接通或斷開狀態,這就是帶自鎖的開關,其中,為某種需要,數個開關在工作時只允許其中一個處於連接狀態,其餘必須斷開時,有將數個按鈕開關並排組合,並使用「互鎖機構」,只允許其中一個開關處於連接鎖定狀態,當按下另一開關時,該開關被鎖定,但同時原鎖定的開關被釋放(如磁帶錄音機上的「播放、快進、快退」機械按鈕)。這些開關,觸點可以是一組或多組;鎖定機構也多種,其中應用較多的是利用一彈簧勾沿一心形槽滑動,心形槽的兩個尖對應開關的鎖定與釋放位置。
當然,點動開關也可以通過自鎖電路形成自鎖開關。兩個點動開關加上自鎖電路就能組成自鎖開關,但這種形式比機械式自鎖開關復雜,而且需要專業知識。所以只適用於大電流或體積很小、需要輕觸等特定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