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自激振盪是電路在什麼情況下產生
自激振盪指電路不外加任何激勵信號時,自行產生恆穩和持續的振盪。如果在運算放大器的輸入端不加任何激勵信號,輸出端仍然輸出一定幅值和頻率的輸出信號,這就是自激振盪。
自激振盪產生的原因
基本的放大電路都是由多級放大電路組成,以實現很高的開環放大倍數和其他參數。每級放大器都存在分布電容、輸入阻抗、輸出阻抗,所以每級放大器都構成了一個一階RC網路。當信號通過每級放大器時,都會產生一定的附加相移。每級放大器的最大附加相移是-90°,很容易滿足自激振盪的產生條件。一些電路自激振盪產生的原因還與外接因素有關,例如PCB布線、元器件的布局等,因為這都會引入電容。
如何消除自激振盪
我們很少去消除正反饋的自激振盪,因為正反饋的自激振盪一般是用來做正弦波發生電路。消除負反饋放大電路自激振盪的根本方法就是破壞產生自激振盪的條件,採用相位補償的方法可以實現上述想法。
消除自激振盪的方法
1、電容滯後補償
2、RC滯後補償
『貳』 如圖,這個接上喇叭,喇叭會響,把喇叭換成線圈,就是自激振盪電路,那這個電路原理是怎樣的
這是阻容正反饋引發的振盪電路。R1提供的偏流使Q1、Q2相繼導通,C、R2把一部分Q2的集電極電流變化耦合到Q1基極,又促使Q1,Q2進一步導通,集電極電流更為增大...當Q2全部導通時,集電極電流不在加大,這時C、R2沒有電流耦合到Q1,Q1的基極電流及集電極電流就會下降,這個下降同時引起Q2集電極電流下降,同時C,R2會將反向的電流反饋到Q1基極,又會引起Q2斷流的下降,最終下降到0,C、R1不再有反饋電流。這是電路又從Q1導通開始,進入下一個振盪周期,電路的震盪周期由CR1決定。振盪過程大體如此。
電路電流的這種周期變化就是交流電,只不過是於一個直流相疊加。這種電量是可以通過電容的,反饋電路反饋的就是這個電量的一小部分。
『叄』 有人知道自激震盪電路么 誰 給我說下 這個電路 是怎麼工作的
這個電路有可能產生自激振盪。
工作原理:
電源GB通過RP和R為第一級PNP三極體V1提供靜態工作點,使之處於放大狀態,V1的集電極電流又作為功率管V2的基極電流,放大後驅動BL。
由於V2的集電極輸出經過C1對V1的基極電壓形成正反饋,這個正反饋的強度要大於V1的集電極電壓通過C2形成的負反饋,如果正反饋強度足夠的話,就會產生自激振盪。
『肆』 單管自激振盪是什麼原理
1、當電路接通時,三極體基極獲得基極電流,集電極電流通過變壓器初級繞組開始上升,(基極繞組感生電勢正反饋作用);
2、到三極體飽和區後電流不再增大,基極繞組失去感生電流,總基極電流下降;
3、三極體退出飽和區,集電極電流下降,基極繞組感生電流反向,正反饋作用於三極體,三極體加速截止,集電極此時產生很高反峰電壓, 進入下一個周期。
『伍』 自激振盪電路,產生高壓,求解釋原理
這是最簡單的單管三端式自激振盪電路!
電阻給振盪管提供偏值!電容將振盪電壓回授!高頻變壓器的初級是三端電感諧振線圈!抽頭接正電源!振盪管集電極由線圈一端成為負載迴路!線圈另一端是自激回授源!變壓器次級是高匝數高壓輸出!
振盪管可根據電源電壓和變壓器的功率來決定其功率和耐壓及電流!最好是開關型功率管!
『陸』 自激振盪原理是什麼
自激震盪是指不外加激勵信號而自行產生的恆穩和持續的振盪。
從數學的角度出發,它是一種出現於某些非線性系統中的一種自由振盪。
一個典型例子是范達波爾(VanderPol)方程所描述的系統,方程形式為mx¨-f(1-x2)x·-kx=0(m>0,f>0,k>0)。
其中x·和x¨為變數x的一階和二階導數。
分析表明:當x的值很小時,阻尼f是負的,因而運動發散;當x的值很大時,阻尼f是正的,因而運動衰減。
(6)自激振盪電路原理擴展閱讀:
一、產生自激振盪條件
1、幅度平衡條件|AF|=1
2、相位平衡條件φA+φF=2nπ(n=0,1,2,3···)其中,A指基本放大電路的增益(開環增益)。
F指反饋網路的反饋系數同時起振必須滿足|AF|略大於1的起振條件基本放大電路必須由多級放大電路構成,以實現很高的開環放大倍數。
然而在多級放大電路的級間加負反饋,信號的相位移動可能使負反饋放大電路工作不穩定,產生自激振盪。
負反饋放大電路產生自激振盪的根本原因是AF(環路放大倍數)附加相移.單級和兩級放大電路是穩定的,而三級或三級以上的負反饋放大電路。
只要有一定的反饋深度,就可能產生自激振盪,因為在低頻段和高頻段可以分別找出一個滿足相移為180度的頻率(滿足相位條件),此時如果滿足幅值條件|AF|=1,則將產生自激振盪。
因此對三級及三級以上的負反饋放大電路,必須採用校正措施來破壞自激振盪,達到電路穩定工作目的。
二、正弦波振盪電路的組成
從上述分析可知,正弦波振盪電路從組成上看必須有以下四個基本環節。
(1)放大電路:保證電路能夠由從起振到動態平衡的過程,是電路獲得一定幅值的輸出量,實現能量的控制。
(2)選頻網路:確定電路的振盪頻率,使電路產生單一頻率的振盪,即保證電路產生正弦波振盪。
(3)正反饋網路:引入正反饋,使放大電路的輸入信號等於反饋信號。
(4)穩幅環節:也就是非線性環節,作用是使輸出信號幅值穩定。
在不少實用電路中,常將選頻網路和正反饋網路「合二為一」;而且,對於分立元件放大電路,也不再另加穩幅環節,而依靠晶體管特性的非線性起到穩幅作用。
正弦波振盪電路常根據選頻網路所用元件來命名,分為RC正弦波振盪電路、LC正弦波振盪電路和石英晶體正弦波振盪電路3種類型。
RC正弦波振盪電路振盪頻率較低,一般在1MHz以下;LC正弦波振盪電路振盪頻率較高,一般在1MHz以上;石英晶體正弦波振盪電路也可以等效為LC正弦波振盪電路,其特點是振盪頻率非常穩定。
『柒』 振盪電路原理是什麼
振盪電路剛開始工作時,在接通電源的瞬間,電路中便產生了電流擾動。這些電流擾動可能是接通電源的瞬間引起的電流突變,也可能是三極體或電路內部的雜訊信號。這個電流擾動中包含了多種頻率的微弱正弦波信號,這些信號就是振盪電路的初始輸入信號。
在振盪電路開始工作時,如果能滿足AF》1,則通過振盪電路的放大與選頻作用,就能將與選頻網路頻率相同的正弦波信號放大並反饋到放大電路的輸入端,而其他頻率的信號則被選頻網路抑制掉。這樣就能使振盪電路在接通電源後,從小到大的建立起振盪,直至AF =1時,振盪幅度定下來。所以AF》1稱為振盪電路的起振條件。
振盪電路介紹
在正確的振盪線路匹配下,從振盪線路輸出的頻率,稱之為標稱頻率。
實際的批量生產及振盪線路應用上,產品在室溫環境(25oC)中都會有一些相對於中心頻率的頻率散布誤差,這類型的頻率容許誤差的最大散布值,一般是以ppm來表示。
在AT切割角度的石英晶體共振子主要是以厚度剪切振盪模態存在,石英晶體在共振時,除了基本波振盪之外,高階的倍頻共振也與基本波振盪同時存在於石英晶體的電極區域之間。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振盪電路
『捌』 自激振盪原理是什麼
自激振盪原理是
接通電源瞬間,由於電路的擾動,放大器輸入端得到一個信號,到輸出端就被放大了許多倍,輸出端的這個大信號又被送到輸入端,到輸出端就變得更大,如此周而復始,信號越來越大,大到放大器的非線性出現,信號才會穩定在一定的幅度輸出。如此就得到穩定的自激輸出了。這就是自激震盪產生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