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請問電腦: 電腦中所說的 大規模集成電路 和 超大規模集成電路,簡單說是什麼意思能不能這樣形象理解
大規模集成電路:LSI (Large Scale Integration ),通常指含邏輯門數為100門~9999門(或含元件數1000個~99999個),在一個晶元上集合有個以上電子元件的集成電路。集成電路(integrated circuit,港台稱之為積體電路)是一種微型電子器件或部件。採用一定的工藝,把一個電路中所需的晶體管、二極體、電阻、電容和電感等元件及布線互連一起,製作在一小塊或幾小塊半導體晶片或介質基片上,然後封裝在一個管殼內,成為具有所需電路功能的微型結構;其中所有元件在結構上已組成一個整體。可用字母「IC」(也有用文字元號「N」等)表示。
超大規模集成電路(Very Large Scale Integration Circuit,VLSI)是一種將大量晶體管組合到單一晶元的集成電路,其集成度大於大規模集成電路。集成的晶體管數在不同的標准中有所不同。從1970年代開始,隨著復雜的半導體以及通信技術的發展,集成電路的研究、發展也逐步展開。計算機里的控制核心微處理器就是超大規模集成電路的最典型實例,超大規模集成電路設計(VLSI design),尤其是數字集成電路,通常採用電子設計自動化的方式進行,已經成為計算機工程的重要分支之一。
B. 微型計算機完全採用大規模或超大規模集成電路晶元嗎
呵呵,對吧,這是那萬年不變的考試題吧?
集成晶體管數在回100以下算小規答模集成電路(SSI)
集成晶體管數在100以上1000以下算中規模集成電路(MSI)
集成晶體管數在1000以上10萬以下算大規模集成電路(LSI)
集成晶體管數在10萬以上1000萬以下算超大規模集成電路(VLSI)
集成晶體管數在1000萬以上1億以下算特大規模集成電路(ULSI)
集成晶體管數在1億以上算巨大規模集成電路(GSI)
現在微機主流CPU集成晶體管數量已超過10億,遠遠超過大規模和超大規模集成電路的范疇了,所以要說這題的說法是錯的也無不可,不過標准答案應該是正確的
C. 晶元組由超大規模集成電路組成嗎
晶元的這一個的話是由這些進行組成的,只有這些集成電路,然後一點點的給它組合才屬於晶元。
D. 大規模集成電路的中國超大規模集成電路發展
「超大規模集成電路設計專項的實施和順利進展,為我國在2010年由世界第二大集成電路消費國走向集成電路設計大國奠定堅實的基礎。」這是在最近的一次會議上國家「十五」863超大規模集成電路設計專項負責人說過的一句話。
對集成電路的作用,行內有四句話形容的非常好,說是:電子信息產品和國防電子裝備的核心,是信息產業核心競爭力最重要的體現,是信息技術與產業掌握發展主動權和實現跨越發展的基石,是自主發展信息產業和現代服務業並提高其附加值所必備的技術保證。
「掌握集成電路和軟體的關鍵技術並實現產業化,對我國實現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確保國家信息安全,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該負責人說。
「集成電路和軟體重大專項」是我國「十五」計劃期間的十二項重大科技專項之一。科技部在863計劃集成電路方面,共設立了超大規模集成電路設計、100nm集成電路製造裝備和集成電路配套材料三個專項,而在超大規模集成電路設計方面成果尤為顯著。
全面達到預期目標
據該負責人介紹,超大規模集成電路設計專項自實施以來,在三個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分別是在人才建設、微處理器、網路通信等方面。
「我們在7+1個國家集成電路設計產業化基地和9個國家集成電路人才培養基地建設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而在微處理器CPU和DSP設計方面,『眾志』、『C—Core』、『龍芯』和『漢芯』等都實現了由技術突破向重點推廣的縱深發展。最後一個是在網路通信、信息安全、信息家電等領域的SoC系統晶元開發和應用方面,「COMIP」、「華夏網芯」和「星光多媒體」等晶元取得開發和應用的重點突破。另外,在MPW、IP核聯盟、EDA工具、國際合作四項服務體系的建設也逐步完善。在實施效果中不但體現了立項的指導思想,而且除IP核應用推廣聯盟工作尚需進一步探索外,專項全面達到了立項的戰略目標和預期成果。」該負責人說。
作為知識高度密集產業,人才是發展我國集成電路設計產業的關鍵,專項大規模培養的人才對解決我國集成電路人才匱乏的瓶頸問題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晶元產品和一批具有核心技術競爭力的集成電路設計企業先後出現,為集成電路的最終產業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體現國家意志,集聚一流人才,發揮後發優勢,搶抓國際IT產業結構重組的難得機遇,高起點地推進具有戰略前瞻意義的超大規模集成電路設計技術及產業的自主創新與跨越。這是專項實施時的初衷,而現在,專項組的科研人員們幾近圓滿地完成了這一任務。
為信息產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十五』期間,我國電子信息產業保持高速持續發展,而集成電路設計是具有戰略性的關鍵核心技術。本專項的實施對集成電路技術和產業具有顯著的推動作用,集成電路設計產業產值從1999年的5億元增長到2005年的近150億元,為支撐我國信息技術和產業的發展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該負責人介紹道。
在專項實施過程中,建設了一大批的產業化基地,這些基地的建設有效地調動了中央和地方的資源對集成電路設計業的推動;營造了集成電路設計業在市場、政策、資金和人才等方面健康發展的氛圍;形成了人才、技術和企業的集聚,為我國信息產業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E. 中小規模集成電路與大,超大規模集成電路的劃分依據
電子行業知識網路網站 —— 維庫電子通:
小規模集成電路版(SSI):10-100個元件。
中規模集成電路權(MSI):100-1000 個元件。
大規模集成電路(LSI):10^3-10^5 個元件。
超大規模集成電路(VLSI):10^6-10^7 個元件或。
特大規模集成電路(ULSI):10^7-10^9 個元件。
巨大規模集成電路(GSI):10^9 以上個元件。
F. 大規模,超大,特大規模的集成電路cpu是按元器件劃分的,那麼這幾個半導體矽片的體積是一樣的嗎
個人理解,體積可能不一樣,但與所謂器件規模並不成比例,換言之超大規內模集成電路矽片體積並不容比大規模大很多,究其原因還是不同規模的集成電路採用的製程工藝不一樣,單位面積容納的器件密度也即集成度有很大不同,比如一般大規模集成電路用140nm工藝就夠了,而復雜的超大規模集成電路可能就需要10nm以下工藝才能滿足性能與功耗等指標要求。
G. 超大規模集成電路,什麼是超大規模集成電路,超大規模集成電路介紹
一般。裡面集成了10萬個門以上的IC,就可以成為超大規模集成電路了。裡面的晶體管數量或門電路數量來評判規模,就像是一個小區容納的用戶數量
H. 第四代計算機採用的超大規模集成電路英文縮寫是什麼
超大規模集成電路的英文是VLSI Very Large Scale Integration,英文縮寫:SLSI。
I. 超大規模集成電路有多大
集成電路的集成度從小規模到大規模、再到超大規模的迅速發展,關鍵就在於集成電路的布圖設計水平的迅速提高,集成電路的布圖設計由此而日益復雜而精密。中國的集成電路產業起步於20世紀60年代中期,現在已經初具規模,形成了產品設計、晶元製造、電路封裝共同發展的態勢。 集成電路的廣泛應用,極大地推動了社會經濟的發展,促進了信息時代的加速到來,並正在深刻改變著人類的生產生活。現在,集成電路的技術水平和產業規模已經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科技發展水平、綜合國力強弱和產業結構高級化程度的公認標准之一,集成電路產業也成為關繫到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發展的戰略性產業之一。各發達國家和諸多新興國家及地區紛紛投入巨額資金,不惜血本地加入這一競爭激烈的領域。 研製開發一種新的集成電路,需要在布圖設計方面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然而,集成電路布圖設計的可復制性決定了先進的布圖設計容易被他人復制,侵權人可以輕而易舉地以較小的代價進行仿製。內這就嚴重損害了布圖設計研製開發者的利益,從而也影響了集成電路新產品的研製開發。從20世紀70年代起,集成電路盜版問題迅速增長。據集成電路行業的巨頭英特爾公司的統計,集成電路的盜版可以節省90%以上的開發成本和一年半左右的開發時間。盜版廠商以低廉的成本復制集成電路的布圖設計,極大的挫傷了前期投入昂貴的研發費用的正規開發商的積極性。盜版問題已經成為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一個嚴重障礙。為了維護集成電路研製開發者的智力勞動成果,保障集成電路研製生產的正常開展,世界各國以及相關的國際組織紛紛尋求從知識產權角度加強對集成電路的布圖設計的保護。 一、保護模式:漸進與統一 世界各國對於集成電路布圖設計的保護通常採用三種模式:專利法保護、版權法保護以及專門立法保護。但在實踐中,通過專利制度或者版權制度保護集成電路布圖設計都存在一定的不足,通過專門立法加以保護成為目前世界各國包括國際條約的普遍選擇。 (一)專利法保護 部分國家將集成電路的布圖設計作為一種可專利的技術方案,通過向集成電路的技術設計方案授以專利權的方法來進行保護。 僅從理論上分析,集成電路的布圖設計實質上是一種圖形設計方案,如果根據該設計生產出的集成電路產品符合專利法所規定的條件,的確可以獲得專利權授權。對於被授予專利權的集成電路產品未經專利權人許可,他人不得製造、銷售、使用和進口,否則必須承擔侵權的法律責任。然而,大部分集成電路布圖設計都屬於對於已知電路的重新設計,在設計的時候必須遵守工程設計的基本原理、方法和規范,還必須採用相當數量通用性的常規設計;上述這些知識已進入公有領域,所以,集成電路的布圖設計往往缺乏專利授權必須的新穎性。此外,集成電路在專利法要求的創造性方面也顯得力不從心。集成電路不論其規模有多大,其布圖設計的中心思想都是實現電路集成的功能。為實現這一目的,布圖設計將電路圖中的多個元器件合理地分布在多個疊層中,並使其互連,形成三維配置。因而,同類集成電路產品的布圖設計方案不會有太大的變化,研製開發不過是在提高集成度、節約材料、降低能耗方面下功夫,很少具備實質性的差異,因而也很難達到專利法對創造性的要求。何況,布圖設計也只是產品的一種中間形態,沒有獨立的產品功能。換言之,布圖設計不同於專利法中能夠直接運用的技術方案。此外,集成電路技術更新換代相當快,技術的生命周期非常短,而專利申請與審批的時間卻比較長,這也不利於集成電路技術及時獲得專利法的保護。 鑒於通過專利制度保護集成電路的布圖設計存在難以逾越的障礙,除需對《專利法》進一步完善外,對集成電路布圖設計的保護還需其他法律部門共同調整。 (二)版權法保護 也有部分國家將集成電路的布圖設計作為一種圖形作品,將其納入版權法中作品的范圍,通過版權法給予保護。典型的例子是美國1984年制定的《半導體晶元保護法案》,該法案明確採用類似版權的保護方式對集成電路進行保護,並續接到美國版權法,並將其保護客體稱為「掩膜作品」,而不是簡單地稱為「掩膜」。根據該法案將「掩膜作品」定義為,一套已固著或已編碼的相關圖象,它們(A)具有或表示半導體晶元產品各層預定出現或不出現金屬、絕緣或半導體材料形成的三維空間圖形;並且(B)此套圖象之間的關系是每個圖象在半導體晶元中都有一種形式的平面圖形 。可見,在美國集成電路作為一種單獨的作品種類已經被納入了廣義版權法的保護范圍。 在傳統版權法的理念中,版權法的保護對象是文學、藝術和科技作品,其中也包含工程設計、產品設計圖紙等圖形作品。集成電路布圖設計圖紙具備了獨創性的要求,即受到版權法的保護,這自然是題中應有之意。但是,單純以版權法保護集成電路,在保護力度上顯得很吃力,很難提供充分有效的保護。 從布圖設計的作用來看,它與享有版權的作品明顯不同。作品的作用主要是供人欣賞,而布圖設計及含布圖設計的集成電路是一種電子產品,布圖設計的作用不是供人欣賞,而是為了執行電子電路的功能。也就是說,一般作品不具有功能性,而布圖設計則具有鮮明的功能性。如果不具備電子電路的功能,就不成其為布圖設計。因此,從功能性出發,不難發現布圖設計與版權法中的圖形作品存在本質上的不同。 即使將版權法上的作品擴大解釋為包括布圖設計在內,也不能有效的保護布圖設計。作品保護的方式主要通過制止他人未經權利人許可的復制,而此種方式對布圖設計並沒有實際的意義。通常,針對集成電路布圖設計的侵權並不是將他人的布圖設計簡單的復制下來,而是將他人的布圖設計不法的應用到自己的集成電路中去,這個過程已遠非版權法上的「復制」能夠概括的。所以,國外關於集成電路的立法以及相應的國際條約中都沒有使用「」一詞,而是使用了「reproce」。雖然,中國的立法和相關的學術論文中,我們仍然使用「復制」這一詞語,但這種「復制」已經不再是版權法意義上的復制了。 況且,版權法只保護作品思想的表達形式,不保護作品思想本身,因此很難通過版權法保護集成電路布圖設計中的技術創新和進步。此外,版權的保護期限過長,一般為作者創作完成後的有生之年外加死後50年。而集成電路技術更新換代的時間非常快,給予太長的保護期限容易造成技術的壟斷,影響集成電路技術的借鑒與推廣,限制了先進的技術在全社會范圍內的共享。因此,單純的採用版權法來保護集成電路顯然也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J. 超大規模集成電路的發展現狀
截至2012年晚期,數十億級別的晶體管處理器已經得到商用。隨著半導體製造工藝從32納米水平躍升到下一步22納米,這種集成電路會更加普遍,盡管會遇到諸如工藝角偏差之類的挑戰。值得注意的例子是英偉達的GeForce 700系列的首款顯示核心,代號『GK110』的圖形處理器,採用了全部71億個晶體管來處理數字邏輯。而Itanium的大多數晶體管是用來構成其3千兩百萬位元組的三級緩存。Intel Core i7處理器的晶元集成度達到了14億個晶體管。所採用的設計與早期不同的是它廣泛應用電子設計自動化工具,設計人員可以把大部分精力放在電路邏輯功能的硬體描述語言表達形式,而功能驗證、邏輯模擬、邏輯綜合、布局、布線、版圖等可以由計算機輔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