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器電路 > 分米波電路

分米波電路

發布時間:2022-02-15 17:29:16

1. 計算機網路通信線路基礎知識

1、綜合布線是一種模塊化的、靈活性極高的建築物內或建築群之間的信息傳輸通道。通過它可使話音設備、數據設備、交換設備及各種控制設備與信息管理系統連接起來,同時也使這些設備與外部通信網路相連的綜合布線。它還包括建築物外部網路或電信線路的連接點與應用系統設備之間的所有線纜及相關的連接部件。綜合布線由不同系列和規格的部件組成,其中包括:傳輸介質、相關連接硬體(如配線架、連接器、插座、插頭、適配器)以及電氣保護設備等。這些部件可用來構建各種子系統,它們都有各自的具體用途,不僅易於實施,而且能隨需求的變化而平穩升級。

特點:相對於以往的布線,綜合布線 的特點可以概況為: 實用性:實施後,布線系統將能夠適應現代和未來通信技術的發展,並且實現話音、數據通信等信號的統一傳輸。 靈活性:布線系統能滿足各種應用的要求,即任一信息點能夠連接不同類型的終端設備,如電話、計算機、列印機、電腦終端、電傳真機、各種感測器件以及圖象監控設備等。 模塊化:綜合布線系統中除去固定於建築物內的水平纜線外,其餘所有的接插件都是基本式的標准件,可互連所有話音、數據、圖象、網路和樓宇自動化設備,以方便使用、搬遷、更改、擴容和管理。 擴展性:綜合布線系統是可擴充的,以便將來有更大的用途時,很容易將新設備擴充進去。 經濟性:採用綜合布線系統後可以使管理人員減少,同時,因為模塊化的結構,工作難度大大降低了日後因更改或搬遷系統時的費用。 通用性:對符合國際通信標準的各種計算機和網路拓撲結構均能適應,對不同傳遞速度的通信要求均能適應,可以支持和容納多種計算機網路的運行。

分類:
國家標准(GB50311—2007版)將布線系統劃分為工作區子系統、配線子系統、干線子系統、建築群子系統、設備間、電信間、進線間和管理8個部分(7個布線系統部分和1個技術管理部分)。
1. 工作區子系統

工作區子系統(work area subsystem)又稱為服務區(coverage area)子系統,它由RJ45跳線、信息插座模塊(Telecommunications Outlet, TO)與所連接的終端設備(Terminal Equipment, TE)組成。信息插座有牆上型、地面型等多種。

在進行設備連接時,可能需要某種傳輸電子裝置,但這種裝置並不是工作區子系統的一部分,如數據機,它能為終端與其他設備之間的兼容性、傳輸距離的延長提供所需的轉換信號,但不能說它是工作區子系統的一部分。

工作區子系統中所使用的連接器必須具備國際ISDN標準的8位介面,這種介面能接受樓宇自動化系統中的所有低壓信號以及高速數據網路信息和數碼聲頻信號。

設計工作區子系統時要注意如下要點:

1)從RJ45的插座到設備間的連線用雙絞線,一般不要超過5m。

2)RJ45的插座須安裝在牆壁上或不易碰到的地方,插座距離地面30cm以上。

3)插座和插頭(與雙絞線)不要接錯線頭。

2. 配線子系統

配線子系統應由工作區的信息插座模塊,信息插座模塊至電信間配線設備(FD)的配線電纜和光纜,電信間的配線設備及設備纜線和跳線等組成。

配線子系統又稱為水平干線子系統、水平子系統(horizontal subsystem)。配線子系統是整個布線系統的一部分,它包括從工作區的信息插座開始到電信間的配線設備及設備纜線和跳線,其結構一般為星型結構。它與干線子系統的區別在於:配線子系統總是在一個樓層上,僅僅是信息插座與電信間連接。在綜合布線系統中,配線子系統由4對UTP(非屏蔽雙絞線)組成,能支持大多數現代化通信設備。如果有磁場干擾或信息保密,可用屏蔽雙絞線;如果需要高寬頻應用,可以採用光纜。

要設計配線子系統,必須全面掌握介質設施方面的知識。 設計時要注意如下要點:

1)配線子系統的用線一般為雙絞線。

2)配線子系統的線長不超過90m。

3)用線必須走線槽或在天花板吊頂內布線,盡量不走地面線槽。

4)用3類雙絞線可傳輸速率為16Mbps,用5類、5e類雙絞線可傳輸速率為100Mbps,用6類雙絞線可傳輸速率為250Mbps,用7類雙絞線可傳輸速率為600Mbps。

5)確定介質布線方法和線纜的走向。

6)確定距服務接線間距離最近的I/O位置。

7)確定距服務接線間距離最遠的I/O位置。

8)計算水平區所需線纜長度。

3. 電信間

電信間(也稱為管理間子系統)由交叉連接、互連和I/O組成。電信間為連接其他子系統提供手段,它是連接干線子系統和配線子系統的子系統,其主要設備是配線架、集線器、交換機和機櫃、電源。

交叉連接和互連允許將通信線路定位或重定位在建築物的不同部分,以便能更容易地管理通信線路。I/O位於用戶工作區和其他房間或辦公室,使在移動終端設備上能夠方便地進行插拔。

在使用跨接線或插入線時,交叉連接允許將端接在單元一端的電纜上的通信線路連接到端接在單元另一端的電纜上的線路。跨接線是一根很短的單根導線,可將交叉連接處的兩根導線端點連接起來;插入線包含幾根導線,而且每根導線末端均有一個連接器。插入線為重新安排線路提供了一種簡易的方法。

互連與交叉連接的目的相同,但不使用跨接線或插入線,只使用帶插頭的導線、插座、適配器。互連和交叉連接也適用於光纖。

在遠程通信(衛星)接線區,如安裝在牆上的布線區,交叉連接可以不要插入線,因為線路經常是通過跨接線連接到I/O上的。

設計電信間時要注意如下要點:

1)配線架的配線對數可由管理的信息點數決定。

2)利用配線架的跳線功能,可使布線系統實現靈活性、多功能。

3)電信間和干線子系統使用光纜連接時由光配線盒組成。

4)電信間應有足夠的空間放置配線架和網路設備(集線器、交換機等)。

5)有交換機的地方要配有專用穩壓電源。

6)保持一定的溫度和濕度,保養好設備。

4. 干線子系統

干線子系統(riser backbone subsystem)也稱為垂直干線子系統或骨幹(riser backbone)子系統,它是整個建築物綜合布線系統的一部分,提供建築物的干線電纜。干線子系統應由設備間至電信間的干線電纜和光纜,安裝在設備間的建築物配線設備(BD)及設備纜線和跳線組成。負責連接電信間到設備間的子系統一般使用光纜或非屏蔽雙絞線。

干線提供了建築物干線電纜的路由,通常是在電信間、設備間兩個單元之間,該子系統由所有的布線電纜組成,或由導線和光纜以及將此光纜連到其他地方的相關支撐硬體組合而成。

干線子系統還包括:

1)干線或遠程通信(衛星)接線間、設備間之間的豎向或橫向的電纜走向用的通道。

2)設備間和網路介面之間的連接電纜或設備與建築群子系統各設施間的電纜。

3)干線接線間與各遠程通信(衛星)接線間之間的連接電纜。

4)主設備間和計算機主機房之間的干線電纜。

設計干線子系統時要注意如下幾點:

1)干線子系統一般選用光纜,以提高傳輸速率。

2)光纜可選用單模的(室外遠距離的),也可以選擇多模的(室內、室外)。

3)干線電纜的拐彎處不要為直角拐彎,應有相當的弧度,以防光纜受損。

5. 建築群子系統

建築群子系統應由連接多個建築物之間的主幹電纜和光纜建築群配線設備(CD)及設備纜線和跳線組成。

建築群子系統也可稱為樓宇(建築群)子系統、校園(campus backbone subsystem)子系統。它是將一個建築物中的電纜延伸到另一個建築物,通常由光纜和相應設備組成。建築群子系統是綜合布線系統的一部分,它支持樓宇之間的通信,其中包括導線電纜、光纜以及防止電纜上的脈沖電壓進入建築物的電氣保護裝置。

在建築群子系統中,會遇到室外鋪設電纜問題,一般有三種情況:架空電纜、直埋電纜、地下管道電纜,或者這三種電纜的任意組合,具體情況應根據現場的環境來決定。

設計建築群子系統時要注意如下幾點:

1)建築群子系統一般選用光纜,以提高傳輸速率。

2)光纜可選用單模的(室外遠距離的),也可以選用多模的。

3)建築群干線電纜的拐彎處不要為直角拐彎,應有相當的弧度,以防光纜受損。

4)建築群干線電纜要防遭破壞(如埋在路面下,挖路、修路會對電纜造成危害),架空電纜要防止雷擊。

6. 設備間

設備間是在每幢建築物的適當地點進行網路管理和信息交換的場地。對於綜合布線系統工程設計,設備間主要安裝建築物配線設備。電話交換機、計算機主機設備及入口設施也可與配線設備安裝在一起。

設備間也稱設備間子系統、設備子系統(equipment subsystem)。設備間由電纜、連接器和相關設備組成。它把各種公共系統設備的多種不同設備互連起來,其中包括電信部門的光纜、同軸電纜、程式控制交換機等。設計設備間時要注意如下幾點:

1)設備間要有足夠的空間保障設備的存放。

2)設備間要有良好的工作環境(溫度、濕度)。

3)設備間應按機房建設標准設計。

7. 進線間

進線間也可稱為進線間子系統。進線間是建築物外部通信和信息管線的入口部位,並可作為入口設施和建築群配線設備的安裝場地。

8. 管理

管理是對工作區、電信間、設備間、進線間的配線設備、纜線、信息插座模塊等設施按一定的模式進行標識和記錄。綜合布線系統應有良好的標記系統,如建築物名稱、建築物位置、區號、起始點和功能等標志。綜合布線系統使用了三種標記:電纜標記、場標記和插入標記,其中插入標記最常用。這些標記通常採用硬紙片或其他方式,由安裝人員在需要時取下來使用。

交接間及二級交接間的布線設備宜採用色標區別各類用途的配線區。

綜合布線系統標准

目前綜合布線系統標准一般為GB50311—2007和美國電子工業協會、美國電信工業協會的EIA/TIA為綜合布線系統制定的一系列標准。這些標准主要有下列幾種:

1)EIA/ TIA-568民用建築線纜標准。

2)EIA/TIA-569民用建築通信通道和空間標准。

3)EIA/TIA-607民用建築中有關通信接地標准。

4)EIA/TIA-606民用建築通信管理標准。

5)TSB-67非屏蔽雙絞線布線系統傳輸性能現場測試標准。

6)TSB-95已安裝的五類非屏蔽雙絞線布線系統支持千兆應用傳輸性能指標標准。

這些標准支持下列計算機網路標准:

1)IEEE 802.3 匯流排區域網絡標准。

2)IEEE 802.5環型區域網絡標准。

3)FDDI光纖分布數據介面高速網路標准。

4)CDDI銅線分布數據介面高速網路標准。

5)ATM非同步傳輸模式。

網路傳輸介質是網路中發送方與接收方之間的物理通路,它對網路的數據通信具有一定的影響。常用的傳輸介質有:雙絞線、同軸電纜、光纖、無線傳輸媒介。
網路傳輸介質是網路中發送方與接收方之間的物理通路,它對網路的數據通信具有一定的影響。常用的傳輸介質有:雙絞線、同軸電纜、光纖、無線傳輸媒介。無線傳輸媒介包括:無線電波、微波、紅外線等。
雙絞線
雙絞線簡稱TP,將一對以上的雙絞線封裝在一個絕緣外套中,為了降低信號的干擾程度,電纜中的每一對雙絞線一般是由兩根絕緣銅導線相互扭繞而成,也因此把它稱為雙絞線。雙絞線分為分為非屏蔽雙絞線(UTP)和屏蔽雙絞線(STP)。 雙絞線可分為非屏蔽雙絞線UTP和屏蔽雙絞線STP,適合於短距離通信。

雙絞線
非屏蔽雙絞線價格便宜,傳輸速度偏低,抗干擾能力較差。
屏蔽雙絞線抗干擾能力較好,具有更高的傳輸速度,但價格相對較貴。
雙絞線需用RJ-45或RJ-11連接頭插接。
目前市面上出售的UTP分為3類,4類,5類和超5類四種:
3類:傳輸速率支持10Mbps,外層保護膠皮較薄,皮上注有「cat3」
4類:網路中不常用
5類(超5類):傳輸速率支持100Mbps或10Mbps,外層保護膠皮較厚,皮上注有「cat5」 超5類雙絞線在傳送信號時比普通5類雙絞線的衰減更小,抗干擾能力更強,在100M網路中,受干擾程度只有普通5類線的1/4,目前較少應用。
STP分為3類和5類兩種,STP的內部與UTP相同,外包鋁箔,抗干擾能力強、傳輸速率高但價格昂貴。
雙絞線一般用於星型網的布線連接,兩端安裝有RJ-45頭(水晶頭),連接網卡與集線器,最大網線長度為100米,如果要加大網路的范圍,在兩段雙絞線之間可安裝中繼器,最多可安裝4個中繼器,如安裝4個中繼器連5個網段,最大傳輸范圍可達500米。

同軸電纜
同軸電纜由繞在同一軸線上的兩個導體組成。具有抗干擾能力強,連接簡單等特點,信息傳輸速度可達每秒幾百兆位,是中、高檔區域網的首選傳輸介質。
同軸電纜:由一根空心的外圓柱導體和一根位於中心軸線的內導線組成,內導線和圓柱導體及外界之間用絕緣材料隔開。按直徑的不同,可分為粗纜和細纜兩種:
粗纜:傳輸距離長,性能好但成本高、網路安裝、維護困難,一般用於大型區域網的干線,連接時兩端需終接器。
(1)粗纜與外部收發器相連。
(2)收發器與網卡之間用AUI電纜相連。
(3)網卡必須有AUI介面(15針D型介面):每段500米,100個用戶,4個中繼器可達2500米,收發器之間最小2.5米,收發器電纜最大50米。

細纜:與BNC網卡相連,兩端裝50歐的終端電阻。用T型頭,T型頭之間最小0.5米。細纜網路每段干線長度最大為185米,每段干線最多接入30個用戶。如採用4個中繼器連接5個網段,網路最大距離可達925米。
細纜安裝較容易,造價較低,但日常維護不方便,一旦一個用戶出故障,便會影響其他用戶的正常工作。
根據傳輸頻帶的不同,可分為基帶同軸電纜和寬頻同軸電纜兩種類型:
基帶:數字信號,信號占整個信道,同一時間內能傳送一種信號。
寬頻:可傳送不同頻率的信號。
同軸電纜需用帶BNC頭的T型連接器連接。

光纖
光纖又稱為光纜或光導纖維,由光導纖維纖芯、玻璃網層和能吸收光線的外殼組成。是由一組光導纖維組成的用來傳播光束的、細小而柔韌的傳輸介質。應用光學原理,由光發送機產生光束,將電信號變為光信號,再把光信號導入光纖,在另一端由光接收機接收光纖上傳來的光信號,並把它變為電信號,經解碼後再處理。與其它傳輸介質比較,光纖的電磁絕緣性能好、信號衰小、頻帶寬、傳輸速度快、傳輸距離大。主要用於要求傳輸距離較長、布線條件特殊的主幹網連接。具有不受外界電磁場的影響,無限制的帶寬等特點,可以實現每秒幾十兆位的數據傳送,尺寸小、重量輕,數據可傳送幾百千米,但價格昂貴。

分為單模光纖和多模光纖:
單模光纖:由激光作光源,僅有一條光通路,傳輸距離長,2千米以上。
多模光纖:由二極體發光,低速短距離,2千米以內。
光纖需用ST型頭連接器連接。

無線電波
無線電波是指在自由空間(包括空氣和真空)傳播的射頻頻段的電磁波。無線電技術是通過無線電波傳播聲音或其他信號的技術。
無線電技術的原理在於,導體中電流強弱的改變會產生無線電波。利用這一現象,通過調制可將信息載入於無線電波之上。當電波通過空間傳播到達收信端,電波引起的電磁場變化又會在導體中產生電流。 通過解調將信息從電流變化中提取出來,就達到了信息傳遞的目的。

微波
微波是指頻率為300MHz-300GHz的電磁波,是無線電波中一個有限頻帶的簡稱,即波長在1米(不含1米)到1毫米之間的電磁波,是分米波、厘米波、毫米波和亞毫米波的統稱。微波頻率比一般的無線電波頻率高,通常也稱為「超高頻電磁波」。微波作為一種電磁波也具有波粒二象性。微波的基本性質通常呈現為穿透、反射、吸收三個特性。對於玻璃、塑料和瓷器,微波幾乎是穿越而不被吸收。對於水和食物等就會吸收微波而使自身發熱。而對金屬類東西,則會反射微波。

紅外線
紅外線是太陽光線中眾多不可見光線中的一種,由德國科學家霍胥爾於1800年發現,又稱為紅外熱輻射,太陽光譜中,紅光的外側必定存在看不見的光線,這就是紅外線。也可以當作傳輸之媒界。太陽光譜上紅外線的波長大於可見光線,波長為0.75~1000μm。紅外線可分為三部分,即近紅外線,波長為0.75~1.50μm之間;中紅外線,波長為1.50~6.0μm之間;遠紅外線,波長為6.0~l000μm之間。

計算機網路通信設備
物理層:中繼器 集線器
數據鏈路層:二層交換機、網橋 。網卡
網路層:三層交換機 。路由器

2. 分米波電視發射機是淘汰設備嗎

電視發射機是將電視視頻信號和音頻信號進行疊加處理後按一定頻率發射出去,供電視機接收的設備。以PAL制式為例,視頻信號輸入發射機輸入端,經內部電路處理後分為亮度信號和紅、綠、藍三種色差信號。色差信號進入基色處理電路,處理後剩下紅、藍兩種色差信號。亮度信號提前發送64us,緊跟發送紅、藍兩色差信號。加上音頻信號,調制在一定頻率上,經發射機發送。彩色電視機接收到信號後,進電路處理後,將亮度信號延遲64us,再經矩陣電路處理還原出綠色差信號。

3. 盪電路能不能產生可見光如果不可以,那麼震盪電路的發出的電磁波最高上限頻率是多少

波段(頻段)符號波長范圍頻率范圍應用范圍超長波(甚低頻)-10000m3-30kHz1.海岸——潛艇通信;2.海上導航。長波(低頻)LF10000-1000m30-300kHz1.大氣層內中等距離通信;2.地下岩層通信;3.海上導航。中波(中頻)MF1000-100m300kHz-3MHz1.廣播;2.海上導航。短波(高頻)HF100-10m3-30MHz1.遠距離短波通信;2.短波廣播。超短波(甚高頻)VHF10-1m30-300MHz1.電離層散射通信(30-60MHz);2.流星余跡通信(30-100MHz);3.人造電離層通信(30-144MHz);4.對大氣層內、外空間飛行體(飛機、導彈、衛星)的通信;電視、雷達、導航、移動通信。分米波(特高頻)UHF1-0.1m300-3000MHz1.對流層工散射通信(700-1000MHz);2.小容量(8-12路)微波接力通信(352-420MHz);3.中容量(120路)微波接力通信(1700-2400MHz)。厘米波(超高頻)SHF10-1cm3-30GHz1.大容量(2500路、6000路)微波接力通信(3600-4200MHz,5850-8500MHz);2.數字通信;3.衛星通信;4.波導通信。毫米波(極高頻)EHF10-1mm30-300GHz穿入大氣層時的通信

4. 常聽人家說高頻電路和低頻電路,請問怎麼區分怎麼應用能舉例嗎

你說的是音響的東西嗎?音頻一般以500hz一下為低頻,10k以上為高頻。
電路的區分…………
一般前面會有濾波電路的,低通出來的給低頻,高通出來的給高頻。

5. 微波是不是電磁波微波的應用是什麼明天中考!緊急救命

微波是指頻率為300MHz-3000GHz的電磁波,是無線電波中一個有限頻帶的簡稱,即波長在1米(不含1米)到0.1毫米之間的電磁波,是分米波、厘米波、毫米波和亞毫米波的統稱。微波頻率比一般的無線電波頻率高,通常也稱為「超高頻電磁波」。微波作為一種電磁波也具有波粒二象性.微波量子的能量為1 99×l0 -25~ 1.99×10-22j.
微波的基本性質通常呈現為穿透、反射、吸收三個特性。對於玻璃、塑料和瓷器,微波幾乎是穿越而不被吸收。對於水和食物等就會吸收微波而使自身發熱。而對金屬類東西,則會反射微波。 從電子學和物理學觀點來看,微波這段電磁頻譜具有不同於其他波段的如下重要特點:
穿透性
微波比其它用於輻射加熱的電磁波,如紅外線、遠紅外線等波長更長,因此具有更好的穿透性。微波透入介質時,由於介質損耗引起的介質溫度的升高,使介質材料內部、外部幾乎同時加熱升溫,形成體熱源狀態,大大縮短了常規加熱中的熱傳導時間,且在條件為介質損耗因數與介質溫度呈負相關關系時,物料內外加熱均勻一致。
選擇性加熱
物質吸收微波的能力,主要由其介質損耗因數來決定。介質損耗因數大的物質對微波的吸收能力就強,相反,介質損耗因數小的物質吸收微波的能力也弱。由於各物質的損耗因數存在差異,微波加熱就表現出選擇性加熱的特點。物質不同,產生的熱效果也不同。水分子屬極性分子,介電常數較大,其介質損耗因數也很大,對微波具有強吸收能力。而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等的介電常數相對較小,其對微波的吸收能力比水小得多。因此,對於食品來說,含水量的多少對微波加熱效果影響很大。
熱慣性小
微波對介質材料是瞬時加熱升溫,能耗也很低。另一方面,微波的輸出功率隨時可調,介質溫升可無惰性的隨之改變,不存在「余熱」現象,極有利於自動控制和連續化生產的需要。
似光性和似聲性
微波波長很短,比地球上的一般物體(如飛機,艦船,汽車建築物等)尺寸相對要小得多,或在同一量級上。使得微波的特點與幾何光學相似,即所謂的似光性。因此使用微波工作,能使電路元件尺寸減小;使系統更加緊湊;可以製成體積小,波束窄方向性很強,增益很高的天線系統,接受來自地面或空間各種物體反射回來的微弱信號,從而確定物體方位和距離,分析目標特徵。 由於微波波長與物體(實驗室中無線設備)的尺寸有相同的量級,使得微波的特點又與聲波相似,即所謂的似聲性。例如微波波導類似於聲學中的傳聲筒;喇叭天線和縫隙天線類似與聲學喇叭,蕭與笛;微波諧振腔類似於聲學共鳴腔
非電離性
微波的量子能量還不夠大,不足與改變物質分子的內部結構或破壞分子之間的鍵。再有物理學之道,分子原子核原子核在外加電磁場的周期力作用下所呈現的許多共振現象都發生在微波范圍,因而微波為探索物質的內部結構和基本特性提供了有效的研究手段。另一方面,利用這一特性,還可以製作許多微波器件
信息性
由於微波頻率很高,所以在不大的相對帶寬下,其可用的頻帶很寬,可達數百甚至上千兆赫茲。這是低頻無線電波無法比擬的。這意味著微波的信息容量大,所以現代多路通信系統,包括衛星通信系統,幾乎無例外都是工作在微波波段。另外,微波信號還可以提供相位信息,極化信息,多普勒頻率信息。這在目標檢測,遙感目標特徵分析等應用中十分重要
[編輯本段]微波的非熱效應
微波的非熱效應是指除熱效應以外的其他效應,如電效應、磁效應及化學效應等.在微波電磁場的作用下,生物體內的一些分子將會產生變形和振動,使細胞膜功能受到影響,使細胞膜內外液體的電狀況發生變化,引起生物作用的改變,進而可影響中樞神經系統等.微波干擾生物電(如心電、腦電、肌電、神經傳導電位、細胞活動膜電位等)的節律,會導致心臟活動、腦神經活動及內分泌活動等一系列障礙.對微波的非熱效應,人們還了解的不很多.當生物體受強功率微波照射時,熱效應是主要的(一般認為,功率密度在在10mW/cm2者多產生微熱效應.且頻率越高產生熱效應的閾強度越低);長期的低功率密度(1 m W/cm2 以下)微波輻射主要引起非熱效應.
[編輯本段]微波加熱的原理
微波是頻率在300兆赫到300千兆赫的電波,被加熱介質物料中的水分子是極性分子。它在快速變化的高頻點磁場作用下,其極性取向將隨著外電場的變化而變化。造成分子的運動秀相互摩擦效應,此時微波場的場能轉化為介質內的熱能,使物料溫度升高,產生熱化和膨化等一系列物化過程而達到微波加熱乾燥的目的。
[編輯本段]微波殺菌的機理
微波殺菌是利用了電磁場的熱效應和生物效應的共同作用的結果。微波對細菌的熱效應是使蛋白質變化,使細菌失去營養,繁殖和生存的條件而死亡。微波對細菌的生物效應是微波電場改變細胞膜斷面的電位分布,影響細胞膜周圍電子和離子濃度,從而改變細胞膜的通透性能,細菌因此營養不良,不能正常新陳代謝,細胞結構功能紊亂,生長發育受到抑制而死亡。此外,微波能使細菌正常生長和穩定遺傳繁殖的核酸[RNA]和脫氧核糖核酸[DNA],是由若干氫鍵鬆弛,斷裂和重組,從而誘發遺傳基因突變,或染色體畸變甚至斷裂。 微波萃取的原理 利用微波能來提高萃取率的一種最新發展起來的新技術。它的原理是在微波場中,吸收微波能力的差異使得基體物質的某些區域或萃取體系中的某些組分被選擇性加熱,從而使得被萃取物質從基體或體系中分離,進入到介電常數較小、微波吸收能力相對差的萃取劑中;微波萃取具有設備簡單、適用范圍廣、萃取效率高、重現性好、節省時間、節省試劑、污染小等特點。目前,除主要用於環境樣品預處理外,還用於生化、食品、工業分析和天然產物提取等領域。在國內,微波萃取技術用於中草葯提取這方面的研究報道還比較少。 微波萃取的機理可從以下3個方面來分析:①微波輻射過程是高頻電磁波穿透萃取介質到達物料內部的微管束和腺胞系統的過程。由於吸收了微波能,細胞內部的溫度將迅速上升,從而使細胞內部的壓力超過細胞壁膨脹所能承受的能力,結果細胞破裂,其內的有效成分自由流出,並在較低的溫度下溶解於萃取介質中。通過進一步的過濾和分離,即可獲得所需的萃取物。②微波所產生的電磁場可加速被萃取組分的分子由固體內部向固液界面擴散的速率。例如,以水作溶劑時,在微波場的作用下,水分子由高速轉動狀態轉變為激發態,這是一種高能量的不穩定狀態。此時水分子或者汽化以加強萃取組分的驅動力,或者釋放出自身多餘的能量回到基態,所釋放出的能量將傳遞給其他物質的分子,以加速其熱運動,從而縮短萃取組分的分子由固體內部擴散至固液界面的時間,結果使萃取速率提高數倍,並能降低萃取溫度,最大限度地保證萃取物的質量。③由於微波的頻率與分子轉動的頻率相關連,因此微波能是一種由離子遷移和偶極子轉動而引起分子運動的非離子化輻射能,當它作用於分子時,可促進分子的轉動運動,若分子具有一定的極性,即可在微波場的作用下產生瞬時極化,並以24.5億次/s的速度作極性變換運動,從而產生鍵的振動、撕裂和粒子間的摩擦和碰撞,並迅速生成大量的熱能,促使細胞破裂,使細胞液溢出並擴散至溶劑中。在微波萃取中,吸收微波能力的差異可使基體物質的某些區域或萃取體系中的某些組分被選擇性加熱,從而使被萃取物質從基體或體系中分離,進入到具有較小介電常數、微波吸收能力相對較差的萃取溶劑中。模擬的有限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圖象 〖圖片說明:模擬的有限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圖象,匹配的圓圈上具有相同的冷熱分布。〗 微波 波長約從1米~1毫米(相應的頻率約從 300兆赫到300吉赫)的電磁波。這段電磁頻譜包括分米波、 厘米波和毫米波等波段。在雷達和常規微波技術中,常用拉丁字母代號表示更細的波段劃分。 以上關於微波的波長或頻率范圍,是一種傳統上的約定。從現代微波技術的發展來看,一般認為短於1毫米的電磁波(即亞毫米波)屬於微波范圍,而且是現代微波研究的一個重要領域。 從電子學和物理學的觀點看,微波這段電磁譜具有一些不同於其他波段的特點。微波在電子學方面的特點表現在它的波長比地球上很多物體和實驗室中常用器件的尺寸相對要小很多,或在同一量級。這和人們早已熟悉的普通無線電波不同,因為普通無線電波的波長遠大於地球上一般物體的尺寸。當波長遠小於物體(如飛機、船隻、火箭、建築物等)的尺寸時,微波的特點和幾何光學的相似。利用這個特點,在微波波段能製成高方向性的系統(如拋物面反射器)。當波長和物體(如實驗室中的無線電設備)的尺寸有相同量級時,微波的特點又與聲波相近,例如微波波導類似於聲學中的傳聲筒;喇叭天線和縫隙天線類似於喇叭、簫和笛;諧振腔類似於共鳴箱等。波長和物體尺寸在同一量級的特點,提供了一系列典型的電磁場邊值問題。 在物理學方面,分子、原子與核系統所表現的許多共振現象都發生在微波的范圍,因而微波為探索物質的基本特性提供了有效的研究手段。 由於這些特點,微波的產生、放大、發射、接收、傳輸、控制和測量等一系列技術都不同於其他波段(見微波電子管、微波測量等)。 微波成為一門技術科學,開始於20世紀30年代。微波技術的形成以波導管的實際應用為其標志。若干形式的微波電子管(速調管、磁控管、行波管等)的發明,是另一標志。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微波技術得到飛躍發展。因戰爭需要,微波研究的焦點集中在雷達方面,由此而帶動了微波元件和器件、高功率微波管、微波電路和微波測量等技術的研究和發展。至今,微波技術已成為一門無論在理論和技術上都相當成熟的學科,又是不斷向縱深發展的學科。 微波振盪源的固體化以及微波系統的集成化是現代微波技術發展的兩個重要方向。固態微波器件在功率和頻率方面的進展,使得很多微波系統中常規的微波電子管已為或將為固體源所取代。固態微波源的發展也促進了微波集成電路的研究。 頻率不斷向更高范圍推進,仍然是微波研究和發展的一個主要趨勢。60年代激光的研究和發展,已越過亞毫米波和紅外之間的間隙而深入到可見光的電磁頻譜。利用常規微波技術和量子電子學方法,已能產生從微波到光的整個電磁頻譜的輻射功率。但在毫米波-紅外間隙中的某些頻率和頻段上,還不能獲得足夠用於實際系統的相干輻射功率。 微波的發展還表現在應用范圍的擴大。微波的最重要應用是雷達和通信。雷達不僅用於國防,同時也用於導航、氣象測量、大地測量、工業檢測和交通管理等方面。通信應用主要是現代的衛星通信和常規的中繼通信。射電望遠鏡、微波加速器等對於物理學、天文學等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毫米波微波技術對控制熱核反應的等離子體測量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微波遙感已成為研究天體、氣象和大地測量、資源勘探等的重要手段。微波在工業生產、農業科學等方面的研究,以及微波在生物學、醫學等方面的研究和發展已越來越受到重視(見微波應用、微波能應用、微波醫學應用等)。 微波與其他學科互相滲透而形成若乾重要的邊緣學科,其中如微波天文學、微波氣象學、微波波譜學、量子電動力學、微波半導體電子學、微波超導電子學等,已經比較成熟。微波聲學的研究和應用已經成為一個活躍的領域。微波光學的發展,特別是70年代以來光纖技術的發展,具有技術變革的意義(見微波和射頻波譜學)。 常用的無線傳輸介質是微波、激光和紅外線,通信介質也稱為傳輸介質,用於連接計算機網路中的網路設備,傳輸介質一般可分為有線傳輸介質和無線傳輸介質!

6. 如何學看電路圖

必須先從基本電路學起來,了解電子元器件的性能,原理,和檢測,學習電源電路的原理能夠學會三極體放大電路了解集成塊的各個管腳的功能,要學會在網上看懂電子元器件的電路說明,掌握基本知識然後看電路圖時候就可以從電源部分下手。自己鍛煉就行了

7. 如何看電路圖從哪裡學起

一、電子電路圖的意義

電路圖是人們為了研究和工程的需要,用約定的符號繪制的一種表示電路
結構的圖形。通過電路圖可以知道實際電路的情況。這樣,我們在分析電路時,
就不必把實物翻來覆去地琢磨,而只要拿著一張圖紙就可以了;在設計電路時,
也可以從容地在紙上或電腦上進行,
確認完善後再進行實際安裝,
通過調試、

進,
直至成功;
而現在,
我們更可以應用先進的計算機軟體來進行電路的輔助設
計,甚至進行虛擬的電路實驗,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電子電路圖的分類

常遇到的電子電路圖有原理圖、方框圖、裝配圖和印板圖等

(

)
原理圖

原理圖就是用來體現電子電路的工作原理的一種電路圖,又被叫做「電原
理圖」。
這種圖,
由於它直接體現了電子電路的結構和工作原理,
所以一般用在
設計、
分析電路中。
分析電路時,
通過識別圖紙上所畫的各種電路元件符號,

及它們之間的連接方式,就可以了解電路的實際工作時情況。

(

)
方框圖
(
框圖
)

方框圖是一種用方框和連線來表示電路工作原理和構成概況的電路圖。從
根本上說,
這也是一種原理圖,
不過在這種圖紙中,
除了方框和連線,
幾乎就沒
有別的符號了。
它和上面的原理圖主要的區別就在於原理圖上詳細地繪制了電路
的全部的元器件和它們的連接方式,
而方框圖只是簡單地將電路按照功能劃分為
幾個部分,
將每一個部分描繪成一個方框,
在方框中加上簡單的文字說明,
在方
框間用連線
(有時用帶箭頭的連線)
說明各個方框之間的關系。
所以方框圖只能
用來體現電路的大致工作原理,而原理圖除了詳細地表明電路的工作原理之外,
還可以用來作為採集元件、製作電路的依據。

(

)
裝配圖

它是為了進行電路裝配而採用的一種圖紙,圖上的符號往往是電路元件的
實物的外形圖。
我們只要照著圖上畫的樣子,
依樣畫葫蘆地把一些電路元器件連
接起來就能夠完成電路的裝配。這種電路圖一般是供初學者使用的。

裝配圖根據裝配模板的不同而各不一樣,大多數作為電子產品的場合,用
的都是下面要介紹的印刷線路板,所以印板圖是裝配圖的主要形式。

在初學電子知識時,為了能早一點接觸電子技術,我們選用了螺孔板作為
基本的安裝模板,因此安裝圖也就變成另一種模式。

(

)
印板圖

印板圖的全名是「印刷電路板圖」或「印刷線路板圖」,它和裝配圖其實
屬於同一類的電路圖,都是供裝配實際電路使用的。

印刷電路板是在一塊絕緣板上先覆上一層金屬箔,再將電路不需要的金屬
箔腐蝕掉,
剩下的部分金屬箔作為電路元器件之間的連接線,
然後將電路中的元
器件安裝在這塊絕緣板上,利用板上剩餘的金屬箔作為元器件之間導電的連線,
完成電路的連接。
由於這種電路板的一面或兩面覆的金屬是銅皮,
所以印刷電路
板又叫「覆銅板」。
印板圖的元件分布往往和原理圖中大不一樣。
這主要是因為,
在印刷電路板的設計中,
主要考慮所有元件的分布和連接是否合理,
要考慮元件

體積、
散熱、
抗干擾、
抗耦合等等諸多因素,
綜合這些因素設計出來的印刷電路
板,從外觀看很難和原理圖完全一致;而實際上卻能更好地實現電路的功能。

隨著科技發展,現在印刷線路板的製作技術已經有了很大的發展;除了單
面板、
雙面板外,
還有多面板,
已經大量運用到日常生活、
工業生產、
國防建設、
航天事業等許多領域。

在上面介紹的四種形式的電路圖中,電原理圖是最常用也是最重要的,能
夠看懂原理圖,
也就基本掌握了電路的原理,
繪制方框圖,
設計裝配圖、
印板圖
這都比較容易了。掌握了原理圖,進行電器的維修、設計,也是十分方便的。因
此,關鍵是掌握原理圖。

三、電路圖的組成

電路圖主要由元件符號、連線、結點、注釋四大部分組成。

元件符號表示實際電路中的元件,它的形狀與實際的元件不一定相似,甚
至完全不一樣。
但是它一般都表示出了元件的特點,
而且引腳的數目都和實際元
件保持一致。

連線表示的是實際電路中的導線,在原理圖中雖然是一根線,但在常用的
印刷電路板中往往不是線而是各種形狀的銅箔塊,
就像收音機原理圖中的許多連
線在印刷電路板圖中並不一定都是線形的,也可以是一定形狀的銅膜。

結點表示幾個元件引腳或幾條導線之間相互的連接關系。所有和結點相連
的元件引腳、導線,不論數目多少,都是導通的。

注釋在電路圖中是十分重要的,
電路圖中所有的文字都可以歸入注釋—類。
細看以上各圖就會發現,
在電路圖的各個地方都有注釋存在,
它們被用來說明元
件的型號、名稱等等。

看電路圖的要領

看電路圖,和看書一樣。先看目錄,就是電路圖的框架結構,有幾部分,什麼功
能;然後看標題,每部分的結構組成;然後是正文,由什麼元器件組成,記住元
器件的特性,大小,形狀,封裝等,他們怎麼連接等。最後融合在一起,就明白
的差不多了,試試看效果如何?

首先,
了解一下該電路圖對應的產品,
產品的功能,主要的工作參數。
產品
功能是指該產品用在什麼物品上,
屬於消費類,
通訊類,
工業類中的哪一類?工
作參數及時鍾類型,匯流排結構等等。

其次,看看電路圖中有多少
IC
,元件你認識不認識?它們的
DATASHEET
你了解多少,
對他們的作用和功能是否清楚?在實際當中,
有條件的話,
直接創
造一些故障板(當然,故障原因你清楚),將這些故障記錄下來,並分析深層的
原因。因為測試之後的結果與設想的結果可能會有很大差異。

看電路圖最忌諱的是眉毛鬍子一把抓。因此最重要的是了解信號流程,即
主信號的走向,
或者說信號從哪裡來去向是哪裡。
如果是規范的原理圖畫法,

的信號走向是有規定的,
一般來說原理圖的左方是信號的入口,
右方是信號的出
口。
根據這個原理很容易了解到這張原理圖的功能是什麼。
然後再把原理圖細分
成若幹部分,
仔細了解每一單元的功能,
你就會對整個功能有個大體了解。
當然
首先你應對單元功能電路有比較多地了解。
由多張圖紙組成整機電路圖一般情況
下都有圖紙編號。
圖紙編號的順序就是整機的工作流程。
掌握這些原則是可以很
清晰地看懂電路圖的。先看產品功能,再看電路結構框圖,再看主要晶元元件
/
電路模塊功能,然後看介面,然後看每個晶元的周邊電路設定
/
濾波等等。來來
回回看個
2

3
遍,應該就沒有問題了。拿任何一張原理圖,首先要搞清楚是什
么東東,
然後分細節的看,
最後綜合,
這樣一張完整的電路圖就錄入你的腦袋裡
去了,以後做
PCB
布線和調試就了如指掌了。只有這樣,你才會有經驗積累。

先由整體到部分功能模塊的
Spec;
然後再綜合。對於具體的功能電路部分則
需要在學校接觸到的基礎知識,模電,數電,電路等等,信號處理也很重要。這
些有助於更好的理解功能模塊。一般在具體的
IC
都有應用電路,平時多琢磨琢
磨對積累經驗挺有好處的。

無線電通訊波段頻率及應用

名稱、符號、頻率、波段、波長、傳播特性主要用途

甚低頻
VLF
3-30KHz
超長波
1KKm-100Km
空間波為主

海岸潛艇通信;
遠距離通
信;超遠距離導航

低頻
LF 30-300KHz
長波
10Km-1Km
地波為主

越洋通信;中距離通信;地下岩
層通信;遠距離導航

中頻
MF
0.3-3MHz
中波
1Km-100m
地波與天波

船用通信;業余無線電通信;移
動通信;中距離導航

高頻
HF 3-30MHz
短波
100m-10m
天波與地波

遠距離短波通信;國際定點通信

甚高頻
VHF
30-300MHz
米波
10m-1m
空間波

電離層散射(
30-60MHz
);流星余
跡通信;人造電離層通信(
30-144MHz
);對空間飛行體通信;移動通信

超高頻
UHF 0.3-3GHz
分米波
1m-0.1m
空間波

小容量微波中繼通信;

352-420MHz
);對流層散射通信(
700-10000MHz
);中容量微波通信

1700-2400MHz


特高頻
SHF 3-30GHz
厘米波
10cm-1cm
空間波

大容量微波中繼通信

3600-4200MHz
);大容量微波中繼通信(
5850-8500MHz
);數字通信;衛星通
信;國際海事衛星通信(
1500-1600MHz


極高頻
EHF
30-300GHz
毫米波
10mm-1mm
空間波

再入大氣層時的通信;
波導通

8. 晶體管收音機是分布參數電路嗎

不是分布參來數電路,是由自一個個集中參數的元器件構成的。
中短波收音機工作頻率最多20多MHz,就算FM收音機,也只不過100多MHz,頻率越低,波長越長,所用到的L、C都較大,採用分布參數實現將需要很大的體積,既笨重性能又差。
只有工作頻率達到超高頻時(大幾百MHz以上,根據波長,稱分米波、厘米波等)才採用分布參數,因為只有電路尺寸接近波長時,分布參數才體現出來。

9. 微波傳輸線振盪器的構成原理及電路 具體解釋

微波傳輸特性的基礎知識 「微波」通常是指波長在 — 的電磁波,對應的頻率范圍為: — ,它介於無線電波和紅外線之間,又可分為分米波、厘米波、毫米波、亞毫米波。微波與低頻電磁波一樣,具有電磁波的一切特性,但由於微波的波長較短、頻率高因此又具有許多獨特的性質,主要表現在:1、 描述方法:由於電磁波的波長極短,與使用的元件和設備的尺寸可以相比擬,在低頻段由於能量集中其傳播性質用「路」的概念來描述,使用的元件稱為集中參數元件(電阻、電容、電感等);而微波的傳播應利用「場」的概念來處理,使用的元件為分布參數元件(波導管、諧振腔等)。因此低頻電路的電流、電壓、電阻等不再適用,而是採用等效方法處理;微波測量則以功率、波長、阻抗取代了電流、電壓、電阻等。2 、產生方法:微波的周期在 — 與電子管內電子的渡越時間(約為 )相近,因此微波的產生和放大不能再使用普通的電子器件,取而代之的是結構和原理完全不同的微電子元件——速調管、磁控管、行波管及微波固態器件。3、 光似性:由於微波介於無線電波和紅外線之間,因此不僅具有無線電波的性質同時具有光波的性質:以光速直線傳播、反射、折射、干涉、衍射等。4、 能量強:由於微波的頻率高,故可用頻帶寬、信息容量大,且能穿透大氣層因此可廣泛用於衛星通訊、衛星廣播電視、宇宙通訊和射天天文學的研究。由於微波的這些特性,使微波在通信、雷達、導航、遙感、天文、氣象、工業、農業、醫療、以及醫學等方面得到廣泛應用。 一、 微波元件簡介1. 固態振盪器(固態信號源)微波振盪器(信號源)是產生微波信號的裝置,常見的有磁控管振盪器、速調管振盪器和固態振盪器幾種。磁控管振盪器功率大體積大,常用來提供大功率信號;速調管振盪器結構簡單、使用方便,但效率低一般只有0.5%—2.5%,輸出功率小一般在,因此比較適合實驗室使用。固態振盪器則是一種較新型的信號源,可分為微波晶體管振盪器、體效應管振盪器、雪崩二極體振盪器等。固態振盪器振盪頻率高最高振盪頻率可達幾百千兆;輸出功率最大可達幾十瓦以上,脈沖功率可達幾千瓦;支流功率轉換為微波功率較高,最高可達50%以上。這里主要介紹實驗室常用的由體效應二極體振盪器。1963年美國國際商業機器公司發現的 ,砷化鎵和磷化銦等材料的薄層具有負阻特性,因而無需P-N接即可產生微波振盪,它的工作原理與通常由P-N節組成的半導體器件不同,它不是利用載流子在P—N內運動特性,而是利用載流子在半導體內的體內體內運動特性,是靠砷化鎵材料「體」內的一種物理效應(負阻效應)所以稱為體效二極體或耿氏管(Gun管)。體效應二極體由截止式衰減器以及用來調制微波脈沖幅度的PIN調制器組成。實驗室常用的3cm固態信號源的頻率調節范圍大約8.6一9.6GHz。 體效應振盪器是微波信號源的核心元件, I (A)它是利用具有負阻特性的半導體材料砷化鎵製成的,由於砷化鎵具有雙能級結構,上、下兩個能級差為0.36Mev;處於不同能級的電子具有不同的有效質量和不同的遷移率,其中上能級有效質量大遷移率小。當下導帶電子的能量增加到0.36Mev時,下導帶的電子就會被激發到上導帶上去,使它在某一區域內呈現負阻特性,即出現起伏安特性曲線 圖(1) U(V)如圖(1)所示:由此可知體效應管內能夠產生一個震盪電流,使砷化鎵的厚度足夠地小,體效應管可以產生類似脈沖尖峰的振盪波形,振盪頻率很高,即產生微波信號。典型的耿氏二極體如圖所示:由銅螺紋(接到直流電源的負極上)、銅底座(外加散熱器)、陶瓷圓環(絕緣作用)、金絲引線、砷化鎵片子、頂帽(正極)組成,若將耿氏二極體安裝在諧振腔的適當位置上,只要在它的兩端加上直流電壓,就可以在諧振腔內產生微波振盪,構成微波負阻振盪器。耿氏二極體的主要性能參數為:工作頻率10GHz左右,工作電壓10V,工作電流0.2—0.6A,輸出功率0.03——0.1W,最大耐壓能力14V。2. 隔離器 是一種不可逆的衰減器,正向衰減較小,約0.1dB,反向衰減很大,可達幾十dB,因此只允許微波單方向通過,對反方向傳播微波呈電阻吸收。隔離器常用於振盪器與負載之間,起到隔離和單向傳輸作用。隔離器一般由鐵氧體材料製成,鐵氧體是一種磁性材料,由二價的金屬錳、鎂、鎳]銅、等氧化物和氧化鐵燒制而成,它既具有磁性材料的導磁性,又具有較高的電阻率,一般可達 ,由於其電阻率很高,電磁場能夠滲入內部起作用而損耗很小因此得到廣泛應用。 隔離器 衰減器隔離器分為諧振式和場移式兩種,諧振式功率較大,實驗室常用場移式,它是在波導內的適當位置放置一片兩端呈尖劈形(為了減少反射)鐵氧體片,使其表面與波導窄面平行,表面附有吸收片(由石墨粉或鎳鉻合金製成)並外加恆定磁場製成。在鐵氧體內加上一個恆定磁場使鐵氧體內的電子產生進動與此同時再加上與恆定磁場垂直的高頻右旋或左旋極化磁場,由於這兩種磁場與電子進動方向分別相同和相反,因此產生不同的磁導率 和 而且隨恆定磁場的大小而變化,當鐵氧體片的厚度、位置和磁場強度選取適當時,產生非互易性的場效應,既當電磁波在波導管中正向傳播的波為右旋圓極化時鐵氧體呈現磁導率 為一負值右旋圓極化場被「排除」鐵氧體外,吸收材料的表面電場為0,幾乎無衰減。當電磁波反向傳播時為左旋圓極化場被「吸入」鐵氧體內,被吸收材料表面電場很大被吸收,反向衰減很大。3.衰減器 衰減器是一種電阻性器件,用來衰減微波的功率和電平。 衰減器可分為固定式和可變式兩種,也可以分成吸收式衰減器、旋轉式極化衰減器以及過極限衰減器。實驗室常用吸收式可變衰減器,它是在波導內加裝可移動的衰減片,衰減片是在介質片上塗上電阻性薄膜的介質片(例在玻璃上噴塗鎳鉻),移動衰減片的位置或深度可以改變對電磁波的吸收程度,從而改變波導管內電磁波的強度,調節信號的強弱。4.頻率計(波長表)是利用諧振腔來測量頻率的元件,它通常選用同軸或圓柱波導為諧振腔製成的,又「吸收式」諧振頻率計,它的腔體通過耦合元件耦合到一段直波導上,當它的腔體失諧時,腔體內電磁場極弱,此時不吸收能量,基本不影響波導內電磁波的傳播,相應地接在終端的檢波器的示數保持恆定大小的信號輸出。移動諧振腔一端活塞的位置,來改變諧振腔的長度,可以改變諧振腔的固有頻率。當它的固有頻率與微波的頻率相同時,就會發生共振吸收,從電磁場中吸收能量,使其能量減少,出現共振吸收峰。讀出此時測微計的示數,從附表中查出對應的頻率,利用波長與頻率的關系可以求出電磁波在自由空間的波長。 波長表(頻率計) 負 載5負載微波傳輸中接入一些元件對電磁波產生特定的影響,可分為匹配負載和電抗元件(或負載)。匹配負載通常做成波導管的形式,內裝吸收片,它的材料是塗有金屬碎沫(例如鉑金)或碳膜的介質片,介質一般選用玻璃、瓷膠紙等,做成劈形可微波緩慢吸收,其形狀及大小決定吸收程度,。匹配負載的吸收率較大幾乎將進入其中的微波全部吸收,可認為無反射,駐波比 =1.06。電抗元件包括膜片、調諧螺釘和短路活塞三種。膜片可分為:1)電容性膜片——將其置於波導管中使電場加強,相當於跨接與雙線的電容器,呈現電容特性性。 2)電感性膜片——將其置於波導管中由於膜片電流使膜片周圍磁場集中,相當於跨接與雙線的電感器,呈現電感特性。3)調協窗——將電容性膜片和電感性膜片組合在一起,成為中間開孔的膜片,相當於接入一個L—C振盪迴路, 調諧螺釘是矩形波導管中央位置插入螺釘時,該處的電磁場將發生變化:當插入深度 較淺( )時使電場增強,呈現容性; 時電容和電感相等,形成串聯諧振;當 時感抗大於容抗,呈現感抗性。6.駐波測量線 測量線又稱駐波測量儀,是用來測量波導中駐波分布規律的儀器,可分為測量 駐波測量線電場和測量磁場兩種。實驗室常用第一種,它由一段沿縱向開有細長槽的直波導與一個可沿槽移動的帶有微波晶體檢波器的探針探頭組成。探針經過槽插入傳輸線內,從中拾取微波功率以測量微波電場強度的幅值沿軸線的分布規律,探針的位置可由測量線上附的標尺或測微計讀出。7、晶體檢波器晶體檢波器的核心元件是採用半導體點接觸的二極體(又稱為微波二極體),其結構如圖所示:形狀一般為子彈狀,外殼為高頻鋁磁管;晶體檢波器就是在異端波導管中安上微波二極體,如圖所示,將微波二極體插入波導管的寬邊中心,以便檢測波導管兩寬邊間的感應電壓,為了得到較大的檢波信號,通常在通過調節其後端短路活塞的位置使其與二極體的間距為 ,使檢波二極體位於電場最大處。 微波二極體 檢波器結構示意圖 7.調配器調配器是用來調節波導系統使其達到匹配狀態的裝置,可分為單螺調配器、三螺調配器和雙T接頭調配器等幾種。單螺調配器實質上是一段帶有螺釘的矩形波導,螺釘的作用相當於並聯在波導截處的短路支線,改變螺釘的深度及在波導管中的位置,就可將它調節到任意所需的阻抗:當插入深度 時,它呈現一個等效並聯電感,當插入深度 時它呈現一個等效並聯電容, 的值大約等於 時會發生串聯型諧振,此時波導處於短路狀態,實際應用中螺釘的插入深度不超過諧振深度。若在波導中插入三個螺釘則構成三螺調配器,這兩種調配器僅適用於功率不大的情況。 單螺調配器 雙T頭調配器此外還有連接元件、分支元件(E面分支、H面分支、雙T分支及魔T)、定向耦合器、環行器。

閱讀全文

與分米波電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差分驅動電路 瀏覽:705
賓士E300蹭漆維修多少錢 瀏覽:607
吸頂燈裝個遙控器怎樣接線電路圖 瀏覽:973
集成電路AS腳 瀏覽:67
賣家怎麼查看買家電話號碼 瀏覽:465
工程實施期包括保修嗎 瀏覽:107
河南防水自粘卷材怎麼樣 瀏覽:550
湖南醫養傢具 瀏覽:293
連鎖門電路 瀏覽:745
安踏球鞋幾個月保修 瀏覽:84
沛納海表如何維修 瀏覽:64
國家電網志願順序選項怎麼選擇 瀏覽:617
衛生間的防水膠條怎麼裝 瀏覽:840
售後維修換機價 瀏覽:549
室外網線斷了怎麼維修 瀏覽:120
維修技術員跟維修工有什麼區別 瀏覽:627
小米電腦端怎麼查詢保修時間 瀏覽:632
佛山魯信傢具 瀏覽:912
轉向燈內部有裂紋4s店給保修嗎 瀏覽:945
ix35四驅維修多少錢一輛 瀏覽: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