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器電路 > meg電路

meg電路

發布時間:2022-02-12 22:05:36

電路板AZMEG是什麼零部件

請問有圖片嗎

⑵ 什麼叫功率附加效率(Power-added efficiency)

「附加功率效率」(PAE:power added efficiency)(譯註:PAE=輸出功率Pout-輸入功率Pin再除以直流消耗功率PDC,因為再輸入功率轉換成輸出功率的轉換過程中,必定會耗損功率,且效率與線性度往往都是相互抵觸的,故在設計放大器電路時,必須視該系統之要求做適當的PAE取捨)在振幅低時會降低,甚至低到整體的一半,而PAE的最高值,則是出現在振幅最高的時候。
察看完整資料請看
http://tt.acesuppliers.com/meg/meg_1.asp?mgzid=7917901132006947233524373&idxid=7572
這是繁體字,你可以把內容拷被下來 ,通過下邊的網站進行繁簡轉換。
http://www.aies.cn/

關於功率附加效率的定義,我在有關資料上查得,定義為射頻輸出功率與耗散的直流功率之比。
這是在哈工大微波研究領域里的資料上查得。

⑶ MJPEG與MPG格式是否是一回事呀

MJPEG全名為 "Motion Joint Photographic Experts Group",是一種視頻編碼格式,中文名稱翻譯為「技術即運動靜止圖像(或逐幀)壓縮技術」。MJPEG廣泛應用於非線性編輯領域可精確到幀編輯和多層圖像處理,把運動的視頻序列作為連續的靜止圖像來處理,這種壓縮方式單獨完整地壓縮每一幀,在編輯過程中可隨機存儲每一幀,可進行精確到幀的編輯,此外M-JPEG的壓縮和解壓縮是對稱的,可由相同的硬體和軟體實現。但M-JPEG只對幀內的空間冗餘進行壓縮。不對幀間的時間冗餘進行壓縮,故壓縮效率不高。採用M-JPEG數字壓縮格式,當壓縮比7:1時,可提供相當於Betecam SP質量圖像的節目。 Motion JPEG技術常用與閉合電路的電視攝像機的模擬視頻信號「翻譯」成視頻流,並存儲在硬碟上。典型的應用如數字視頻記錄器等。MJPEG不像MPEG,不使用幀間編碼,因此用一個非線性編輯器就很容易編輯。MJPEG的壓縮演算法與MPEG一脈相承,功能很強大,能發送高質圖片,生成完全動畫視頻等。但相應地,MJPEG對帶寬的要求也很高,相當於T-1,MJPEG信息是存儲在數字媒體中的龐然大物,需要大量的存儲空間以滿足如今多數用戶的需求。因此從另一個角度說,在某些條件下,MJPEG也許是效率最低的編碼/解碼器之一。 MJPEG 是 24-bit 的 "true-color" 影像標准,MJPEG 的工作是將 RGB 格式的影像轉換成 YCrCB 格式,目的是為了減少檔案大小,一般約可減少 1/3 ~ 1/2 左右
MPEG格式視頻的文件擴展名通常是MPEG或MPG。MPEG是運動圖像壓縮演算法的國際標准,現已被幾乎所 mpg格式
有的計算機平台支持。它包括MPEG-1,MPEG-2和MPEG-4。MPEG-1被廣泛地應用在VCD(video compact disk)的製作,絕大多數的VCD採用MPEG-1格式壓縮。MPEG-2應用在DVD(Digital Video/Versatile Disk)的製作方面、HDTV(高清晰電視廣播)和一些高要求的視頻編輯、處理方面。MPEG-4是一種新的壓縮演算法,使用這種演算法的ASF格式可以把一部120 min長的電影壓縮到300 M左右的視頻流,可供在網上觀看。

⑷ serial eeprom,什麼是serial eeprom

EEPROM,EPROM,FLASH 都是基於一種浮柵管單元(Floating gate transister)的結構。 EPROM 的浮柵處於絕緣的二氧化硅層中,充入的電子只能用紫外線的能量來激出,EEPROM 的 單元是由FLOTOX(Floating- gate tuneling oxide transister)及一個附加的Transister 組成,由於FLOTOX 的特性及兩管結構,所以可以單元讀/寫。技術上,FLASH 是結合EPROM 和EEPROM 技術達到的,很多FLASH 使用雪崩熱電子注入方式來編程,擦除和EEPROM 一樣用 Fowler-Nordheim tuneling。但主要的不同是,FLASH 對晶元提供大塊或整塊的擦除,這就 降低了設計的復雜性,它可以不要 EEPROM 單元里那個多餘的Tansister,所以可以做到高集 成度,大容量,另FLASH 的浮柵工藝上也不同,寫入速度更快。
其實對於用戶來說,EEPROM 和FLASH 的最主要的區別就是
1。EEPROM 可以按「位」擦寫,而FLASH 只能一大片一大片的擦。
2。EEPROM 一般容量都不大,如果大的話,EEPROM 相對與FLASH 就沒有價格上的優勢了。 市面上賣的stand alone 的EERPOM 一般都是在64KBIT 以下,而FLASH 一般都是8MEG BIT 以上(NOR 型)。
3。讀的速度的話,應該不是兩者的差別,只是(碩士論文)EERPOM 一般用於低端產品,讀的速度不 需要那麼快,真要做的話,其實也是可以做的和FLASH 差不多。
4。因為EEPROM 的存儲單元是兩個管子而FLASH 是一個(SST 的除外,類似於兩管), 所以CYCLING 的話,EEPROM 比FLASH 要好一些,到1000K 次也沒有問題的。
總的來說,對與用戶來說,EEPROM 和FLASH 沒有大的區別,只是EEPROM 是低端產品, 容量低,價格便宜,但是穩定性較FLASH 要好一些。 但對於EEPROM 和FLASH 的設計來說,FLASH 則要難的多,不論是從工藝上的還是從外圍 電路設計上來說。

⑸ 什麼是MPEG2標准

在多媒體信號傳輸中,只有對音頻和視頻信號進行有效的編碼,才能最後解析出高質量的聲音和圖像。本文介紹了MPEG2標準的壓縮分層和編碼原理,並說明了如何在晶元上實現MPEG2音頻編碼。

MPEG2是當今最為流行的AV壓縮標准,可用於視頻、音頻和數字信息存儲。完整的MPEG2標准可滿足STB等廣播應用和DVD或D-VHS等多媒體應用。MPEG2並非對MPEG2編碼器進行標准化,而是為經過MPEG2編碼的位流提供了一種標准化格式,另一方面,它也為MPEG2解碼器提供了一個標准模式。

MPEG2標準的音頻部分大致基於MPEG1標准,因此二者兼容性很強。這一點使得現有的MPEG1設備可對MPEG2信號中兼容MPEG1的部分信號進行解碼,而MPEG2設備也可解碼MPEG1信號,從而實現前向兼容。

壓縮分層

MPEG2和MPEG1音頻壓縮可分為三層。層數越高,壓縮的程度、所需CPU處理能力以及聲音質量也相應增加;而傳輸所需的帶寬則相應減少。因此,第一層的壓縮率最低、所需CPU處理能力最低、延遲也最少。由於壓縮率最低同時聲音質量最差,因此它所需的傳輸帶寬最大。而第三層的聲音質量最佳,壓縮率可達1:10。處理時間也幾乎是第一層的三倍。表1可很好地說明這一點。

之所以將壓縮分為三個層,一部分是基於需要,一部分則是歷史原因。

首先,它很大程度取決於所壓縮信號將用於哪種應用中。例如,當我們主要希望能再現高品質的聲音,其次才關注處理能力/成本,那麼應選擇第三層。而如果主要考慮的是處理能力和成本,則可選擇第一層或第二層。不過,如果選用的不是第三層,則聲音在重現時會有所欠缺,因此,用戶必須權衡考慮,選擇適合於其特殊應用的那一層。

其次,壓縮層的概念是逐漸發展而來的。第三層規范比第一、二層定得晚。當第三層規范開始流行時,採用第一、二層規范的設備已十分普及,消費者也非常熟悉了。因此,必須讓消費者能自由地選擇適合自己應用的那一層規范。

MPEG2音頻壓縮及編碼

三層規范的音頻壓縮及編碼過程如圖1所示。濾波器組採用快速傅利葉變換(FFT)將時域采樣轉換成同樣數目的頻域采樣。輸出是一系列帶寬相等的子帶。心理聲學模式過程計算每一子帶的信號掩蔽比(SMR),以便決定每一子帶可用於編碼的信號位數。在信號位或雜訊分配過程中,通過濾波器組的輸出及SMR信息來決定每個子帶可承受的量化雜訊。量化雜訊越高,這一子帶所分配的信號位數就越低。在位流格式化模塊中,子帶頻率采樣與分配給該層的信號位及一些其它信息相結合,形成一個音頻幀,這個幀包括一個信號頭和其它信息段。

MPEG2音頻增強功能

與MPEG1相比,MPEG2在以下方面有所改善。

1. 半采樣率

在MPEG2中,僅需使用MPEG1中一半的采樣率便可保持極佳的聲音質量。這一點對評論頻道、多語頻道及多媒體等應用尤其有益,這些頻道的頻率范圍為20Hz到20kHz,但極少使用。

2. 多頻道擴展

MPEG2支持5個音頻信道,共同實現一種「環繞」立體聲效果,以便獲得更為逼真的立體聲。這5個信道分別是左信道(L)、右信道(R)、中央信道(C)、左後環繞信道(Ls)和右後環繞信道(Rs)。這種情況下,在前面布置3個高音音箱,在後面布置2個,因此也可稱為3/2立體聲。如圖2所示。

在晶元上實現MPEG2音頻編碼

MPEG2音頻編碼可以單獨或與MPEG2視頻編碼一起在硬體上實現。在後一種情況下需要增加多路復用器或多路輸出選擇器,以進行相應的編碼或解碼;也可以採用一個編解碼器來完成兩個功能。通常MPEG2音頻編碼是通過DSP來實現的,這種方案成本更低而且更為靈活。MPEG2音頻解碼器晶元電路方塊圖如圖3所示。

許多電子設備廠商生產的MP3播放器中都有這一系統,並帶有MPEG2音頻第三層解碼器。一些MP3播放器可存儲約1-2小時的音樂,這種情況下通常存儲在記憶棒或快閃記憶體中。帶有硬碟的播放器則可存儲更多信息。

如果要同時實現MPEG2音頻和視頻編碼,則兩種數據流的多路復用是一個關鍵問題。可以在同一塊晶元上進行音頻和視頻信號編碼,也可以採用另一塊晶元。這一過程由ITU 13818-3標准控制,可選擇使用程序流(program stream)或傳輸流(transport stream)。在多路復用的情況下,MPEG2音頻和視頻信號共用帶寬。除了音頻和視頻信號外,數據流中還攜帶了有關兩種信號的合成信息。這種情況下,總的比特率(也稱為系統比特率)是音頻和視頻信號比特率以及數據頭和位元組填充的總和。顯然,視頻部分佔用了大部分帶寬。當系統比特率高時,音頻信號的比特率比視頻信號或多路復用數據流的比特率低。這種情況下,由於帶寬十分豐富,因此用戶可對音頻流的各種參數進行設置以獲得最佳的聲音質量。然而,如果比特率較低,情況就不太一樣。如果音頻部分稍稍浪費一些帶寬,視頻部分的帶寬便會不夠用。最後解析出來的視頻質量便會嚴重受損。這種情況下應小心設置MPEG2音頻參數。如將「音頻PES調節」關閉,音頻比特率也應該降低到192kbps或甚至128kbps。這些設置對改善MPEG2信息流解析質量十分有效。

⑹ MP4與MPEG4有何區別

mp4是一種文件格式,而mpeg4是一個編碼標准,二者不是一個意義上的概念。你可以這么理解,mp4是支持mpeg4的標準的音頻視頻文件,而支持mpeg4標準的文件格式有很多種,mp4和avi都是其中的一種。

MP4是一套用於音頻、視頻信息的壓縮編碼標准,由國際標准化組織(ISO)和國際電工委員會(IEC)下屬的「動態圖像專家組」(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即MPEG)制定,第一版在1998年10月通過,第二版在1999年12月通過。

MPEG-4格式的主要用途在於網上流、光碟、語音發送(視頻電話),以及電視廣播。

MPEG-4包含了MPEG-1及MPEG-2的絕大部份功能及其他格式的長處,並加入及擴充對虛擬現實模型語言(VRML , VirtualReality Modeling Language)的支持,面向對象的合成檔案(包括音效,視訊及VRML對象),以及數字版權管理(DRM)及其他互動功能。

而MPEG-4比MPEG-2更先進的其中一個特點,就是不再使用宏區塊做影像分析,而是以影像上個體為變化記錄,因此盡管影像變化速度很快、碼率不足時,也不會出現方塊畫面。

(6)meg電路擴展閱讀

MPEG-4的特點

(1)對於不同的對象可採用不同的編碼演算法,從而進一步提高壓縮效率;

(2)對象各自相對獨立,提高了多媒體數據的可重用性;

(3)允許用戶對單個的對象操作,提供前所未有的交互性;

(4)允許在不同的對象之間靈活分配碼率,對重要的對象可分配較多的位元組,對次要的對象可分配較少的位元組,從而能在低碼率下獲得較好的效果;

(5)可以方便的集成自然音視頻對象和合成音視頻對象。

由於MPEG-4是一個公開的平台,各公司、機構均可以根據MPEG-4標准開發不同的制式,因此市場上出現了很多基於MPEG-4技術的視訊格式,例如WMV 9、Quick Time、DivX、Xvid等。MPEG-4大部份功能都留待開發者決定採用是否。

這意味著整個格式的功能不一定被某個程序所完全函括。因此,這個格式有所謂配置(profile)及級別(level),定義了MPEG-4應用於不同平台時的功能集合。

⑺ 關於MPEG-4

目前,還有許多消費者對MP4的認識比較模糊,就簡單認為MP4,就是MP3的下一代,能夠播放MPEG-4的播放器, 後來,隨著知識的積累,才有比較系統的認識。關於MP4的准確概念,一言難盡,因為無論是從MP4的品牌、市場、產品規格、配置標准等各方面來說,都可以用一個字來形容——「亂」。不知是炒作還是趨勢 ,在現在商家眼裡,只要能視頻沾一邊的播放器,統統都叫MP4,這種說法簡單直觀,似乎和筆者當初模糊的認識基本一致。

關於MP4的概念眾說紛紜,下圖是筆者集百家之言,總結出來的關於MP4概念的認識,MP4既「軟」,又「硬」,紛繁復雜。

音頻MP4格式:AAC

MP4最初是一種,音頻格式,和MPEG-4沒有太大的關系,就像MP3和MPEG-3沒有關系一樣。MP3是MPEG-1 Audio Layer 3 的縮寫;而MP4是MPEG-2 AAC,完完全全是一種音頻壓縮格式, 增加了諸如對立體聲的完美再現、多媒體控制、降噪等新特性,最重要的是,MP4通過特殊的技術實現數碼版權保護,這是MP3所無法比擬的。

視頻MP4格式:MPEG-4

現在市面上的MP4多數偏向於多媒體播放器,能夠播放AAC的,可以說是鳳毛麟角。甚至有媒體把MP4說成是MPEG4的縮寫,這在以前看來是一個謬論,但是經過商家不斷的炒作,這個謬論也就成為了真理。現在若果你去電腦城聽到MP4這個詞,絕對是能播放視頻格式的多媒體播放器的概念,而不是能播放音頻MP4 AAC的隨身聽。出現這種怪現象不是毫無原因的,上面已提到AAC有版權保護功能,這也是眾多唱片公司支持AAC的原因,要使自己的播放器支持AAC,還得支持付一定的版權費或專利費,另外,AAC的來源也是個問題,不像MP3那麼開放,網上來源極少,所以目前音頻MP4播放器發展尚不成熟,鑒於以上現狀,眾商家乾脆「借屍還魂」,把MP4等同MPEG-4縮寫而論,這樣也恰好應了MP4是MP3的下一代這條規律,除了支持MP3所具有的音樂播放功能外,還具備強大的MPEG-4視頻播放能力,另外,恰好「4」在「3」後,從這點出發,把MP4等同MPEG-4是合理的。

能播放視頻的MP3

這種播放器其實不算是MP4,本質上是MP3,視頻播放只不過是其附件功能,被稱作MP4,純粹是商業炒作。這種播放器局限性極大屏幕很小(0.8~1.8英寸),快閃記憶體容量小,支持特定的格式(MTV、MP4、MPV和DMV等),而且大多數是採用OLED和CSTN等低端屏幕,所以准確地說,這只能稱作可播放視頻的MP3罷了。代表有:DEC F12R、金邦炫彩王、3E E1000和PISA 炫彩飛艇等。

硬碟式MP4

這類MP4是現階段發展的主流,產品數量也占絕對的優勢,對於硬碟MP4的概念,簡單來說就是以硬碟作媒介的隨身看。大肚能容天下,有了硬碟再也不用擔心不夠空間了。硬碟MP4一般來說還集成其它很多功能,例如, 數碼相機、攝像機、錄音筆、數碼伴侶...... 本次橫評有11款是硬碟MP4。

快閃記憶體式MP4

對比硬碟式MP4,快閃記憶體式MP4就是以快閃記憶體來作存儲媒介的隨身看,這種MP4一般都支持內接快閃記憶體卡擴充,一般都是SD卡。這次橫評有兩款是這類型MP4,分別是Govideo PMP-120 和 JXD-680。快閃記憶體式MP4相對小巧輕便得多,價格便宜幾倍。

沒有顯示屏的MP4

有些廠商認為MP4的3.5英寸屏幕太小,播放高質量的視頻顯得寒暄,另外對於快閃記憶體式MP4的128~256M,也令人不能欣賞大片,因此這些廠商設計出一種沒有屏幕的硬碟MP4,這種MP4可以通過AV-OUT等輸出端輸出到電視等屏幕,並且採用的是2.5英寸硬碟,體積上偏大,但是對於這種不強調移動性的MP4來說,體積上比傳統的DVD機要小巧不少,市面上僅有寥寥可數的幾款,這種MP4帶有幾十吉的容量,但售價和快閃記憶體式MP4相若。例如, 博可視MP4 。

關於MP4的各種稱呼

雖然MP4這個概念有軟硬之分,但是就硬體的MP4來說,根據所採用的設計標准不一樣或是功能的側重點相異又有不同的名字,例如,MP4,PMP,PMC,PVP,PVR,PMA等。

MP4

一個籠統而沒有統一定義的概念,這里說的是硬體MP4的概念,MP4可以是隨身看,可以是MP3的下一代,可以是所有的PMP,PMC,PVP,PVR......諸多如此的播放器的總稱。

PMP( Portable Media Player)

沒有統一的標准,而是完全按照廠商自己的要求生產,如iRiver PMP-120,PMP-120的軟體系統基於Linux,PMP的系統一般都是Linux開發的,沒有固定的軟體和硬體要求,可以任意組合,但這也是造成MP4產品多樣化的原因。另外,PMP的格式兼容性和解碼能力跟硬體有關,所以升級比較難。

PMC( Portable Media Center)

該平台的硬體和軟體都由微軟統一規定,硬體方面指定用Intel的XScale處理器,而軟體系統是Windows Portable Media Player,這個平台屬於開放式構架,軟體方面容易擴展。PMC是微軟為進軍移動娛樂數碼領域而制定的新標准。例如,YH-999,完完全全符合PMC的標准。

PVR( Personal Video Recorder )

PVR的功能側重點是視頻錄像,可以說PVR具有強大的視頻錄像功能,PVR一般都帶有AV-IN/AV-OUT或錄像功能。例如,拍得麗iTouch,Mustek PVR-H140。

PVP(Personal Video Player)

和PMP差不多的概念。

PMA( Pocket Media Assistant)

簡單地說就是PDA與硬碟MP4的合體,是比較新潮的數碼產品,Archos PMA 4XX系列,是全球首款也是現今唯一一款集個人娛樂,商務應用和無線上網於一體的PMA。

2.MP4的硬體構架

MP4的「芯」臟

從原理上說,MP4與MP3區別不大,但是從硬體性能來說,兩者相差甚遠,主要是因為視頻播放功能,Divx和Xvid等MPEG-4的播放,要求中央處理器和DSP較高的處理能力,而且要有一定的系統內存,Divx編碼器問世之初,編碼器開發者就使用主頻為400MHz以上的計算機來完成解碼,可見MP4要求晶元具有很高的計算性能,很多MP4華麗的操作界面也會消耗不少的系統資源,MP4不僅僅是視頻數據和圖像數據的處理器,現在的MP4還是很多數碼功能和多媒體功能的統一體,要實現形形式式的功能,例如,數碼伴侶,視頻採集,DC,FM,Game......甚至有些MP4還支持多線工作。所以MP4的晶元不僅要求具有很高的計算能力,還要集成多方面的功能。

由於MP4核心晶元的製作,工藝水平要求過高,所以一般的MP4廠商都無能為力,這些核心一般由有傳統晶元大家製作,如Intel,TI,Sigma Designs等,甚至AMD也推出了MP4專用處理晶元—— AU1200。現階段MP4主要採用的都是TI的方案和Wintel的完整軟硬體方案。其中,TI(Texas Instruments)是移動娛樂設備的晶元巨頭,而Intel台式平台的晶元巨頭,由於TI起步早,所以現在大多是MP4都是採用TI的晶元方案佔領絕大部分的市場份額。雖然硬體有一定的規范,但是軟體系統沒有一個統一的標准,而是格商家自己進行開發(多數是Linux),這也是「造亂」的一個很大的原因。現在絕大部分廠商都是採用TI的方案,主要的有愛可視、以及歐美和日系數碼廠商的sony、東芝。

而Wintel強強聯盟,推出PMC新標准,中央處理器採用Intel的XScale系列,軟體系統是微軟的Windows Portable Media Center系統,軟體和硬體都具有統一的標准,充分體現微軟進軍便攜媒體市場,雄心勃勃,由於系統Windows Portable Media Center,整體架構為開放式,所以可以在操作系統的基礎上自行擴展應用軟體。Wintel的反感,統一了業界的標准,某種程度上為MP4的發展點明了方向。目前該方案的支持這主要有iRiver、微星、三星和創新等。

TMS320DM270晶元:

TMS320DM270內部結構:

由TMS320DM270的核心,可以看出該晶元是一款功能極強大的晶元,主要由ARM(80MHz)、C54xDSP(90MHZ)和iMX(180MHz)三核心組成,其中ARM7 RISC 微處理器主要負責外部介面的管理, C54X DSP數字信號處理器負責音頻方面的各種處理,而iMX引擎處理視頻數據和圖像數據。另外,集成的各種功能模塊和控制器使其還具有其它強大的功能,如照相,讀卡器,錄音,AV-IN/AV-OUT等。

TI關於MP4系統方案:

TI的tms320dm270方案是MP4目前最先進解決方案之一,具有畫質好和視頻格式兼容性好的特證,本次橫評大多數MP4都是採用該方案。MP4內部核心架構大多數都是採用中央處理器配合DSP協調工作的方式,一般中央處理器和DSP是集成在一起的。DSP(Digit Signal Processor)主要負責視頻解碼和編碼;而中央處理器主要是處理檔案管理、存取,以及使用介面、周邊組件的掌控等事務。另外,某些功能模塊還要增加特殊的晶元,例如DC控制模塊和顯示控制模塊等。

從上圖看,該方案主要由音頻處理、視頻顯示、存取管理、電源管理、視頻採集和TMS320DM270等幾部分組成。

音頻處理

音頻處理方面,TI主要採用自家開發的TLV320AIC23B編碼器,它一款高性能低功耗的立體聲音頻Codec晶元,內置耳機輸出放大器,支持MIC和LINE IN兩種輸入方式,輸入/輸出都具有可編程增益調節。AIC23內部集成了模數轉換(ADC)和數模轉換(DAC)電路,輸出信噪比可分別達到90dB和100dB,可在8K~96K的頻率范圍內提供16/20/24/32位的采樣。 音質較為純正,保真度高,高音響亮,低音實凈。本次橫評的MSI MEGAWVIEW 561就是採用這種音頻解碼晶元。

視頻顯示

視頻顯示即可以是通過NTSC或PAL制式往外部輸出,也可以是輸出到自帶的液晶屏幕,現在MP4採用的屏幕主要有:CSTN、TFT和LPTS等液晶屏,關於這三種屏幕的特性與效果方面的知識,請參考太平洋較早前的文章: 《掃盲運動 攜帶型媒體播放器MP4全面釋疑》。

存取管理

目前主流的硬碟MP4採用的都是來自HITACHI、FUJITSU及TOSHIBA的1.8英寸的為硬碟,偶爾也有採用2.5英寸筆記本硬碟的;而為了節約成本,市面上也有採用小容量和縮小體積快閃記憶體的MP4,不過對於MP4來說採用快閃記憶體作為介質,從目前的技術背景和市場價格來看,雖然快閃記憶體具有硬碟無從攀比的優點(穩定,能耗低,防震性好),但是快閃記憶體還不是正道。自HITACHI上一年發布的0.8英寸的微硬碟以來,給處於尷尬局面的MP4帶來了新希望。

電源管理

關於電源的問題,正如片源一樣,一直都是MP4的死穴,一般的硬碟MP4僅能支持一部大片時間的視頻播放續航,這是絕對不夠的,特別是對於內置鋰電池的MP4,這是極不方便的,因為電池續航力太短等於失去了隨身看的意義。不過,這次從接評的10多款MP4種看到了電池問題的新希望,有MP4用可拆御的鋰電池,有用AA干電池,更令人欣喜的就是有當中有可以連續播放視頻8小時和11小時的。想知誰是誰非,請看下文。

微軟PMC採用的核心——Intel XScale PXA255

PXA255的內部構成

3.關於MPEG-4編碼與格式

MP4播放器所支持的編碼格式可以說是「亂中之亂」,除了PMC,由於硬體平台的沒有統一的標准,軟體系統也是由廠商自行設計,這是造成MP4播放器的解碼兼容性和解碼穩定性參差不齊的根本原因;另外,由MPEG-4編碼體系洐生出來的格式很多,除PMC之外的MP4,解碼兼容性和硬體有關,這就大大增加了解碼的難度,視頻格式本來就多例如AVI,ASF,MPG,WMV,再加上編碼演算法也多:MPEG-1,MPEG-2,MPEG-4,而大多MP4播放器所支持的MPEG-4編碼,又有多種衍生的編碼演算法:DivX、XviD、H.263、 MS MPEG-4 3688 、 Microsoft Video1 、Microsoft RLE......

流媒體格式當中,微軟所開發的ASF和WMV都是採用MPEG-4編碼的,部分MP4支持ASF或WMV這兩種流媒體格式,而RM和RMVB,這兩種網路上流傳極為廣泛的流媒體格式,居然沒有一款MP4能夠支持。而mpg格式既可以是MPEG-1和MPEG-2編碼又可以是MPEG-4編碼。

另外需要注意的就是,MPEG-4並沒有確定必須用什麼擴展名,它只是一種編碼方法而已,使用avi作為擴展名,是一種習慣性的沿用,這和標準的AVI是有所區別的。現在主流的MP4一般都支持DivX或Xvid編碼的avi格式,但是其它很多編碼的avi就不一定支持了。最後一提,格式兼容性還跟視頻格式的解析度,zhen率和比特率有關,一個支持DivX的MP4播放器,卻播放不了DivX的avi,很可能跟前面的三個因素有關。

⑻ mp4和MPEG4和何區別

現在可以這么認為!但實際上是誤導!特別是關於MP4的信息,很亂,詳情請看下面。

1.何為MP4?

目前,還有許多消費者對MP4的認識比較模糊,就簡單認為MP4,就是MP3的下一代,能夠播放MPEG-4的播放器, 後來,隨著知識的積累,才有比較系統的認識。關於MP4的准確概念,一言難盡,因為無論是從MP4的品牌、市場、產品規格、配置標准等各方面來說,都可以用一個字來形容——「亂」。不知是炒作還是趨勢 ,在現在商家眼裡,只要能視頻沾一邊的播放器,統統都叫MP4,這種說法簡單直觀,似乎和筆者當初模糊的認識基本一致。

關於MP4的概念眾說紛紜,下圖是筆者集百家之言,總結出來的關於MP4概念的認識,MP4既「軟」,又「硬」,紛繁復雜。

音頻MP4格式:AAC

MP4最初是一種,音頻格式,和MPEG-4沒有太大的關系,就像MP3和MPEG-3沒有關系一樣。MP3是MPEG-1 Audio Layer 3 的縮寫;而MP4是MPEG-2 AAC,完完全全是一種音頻壓縮格式, 增加了諸如對立體聲的完美再現、多媒體控制、降噪等新特性,最重要的是,MP4通過特殊的技術實現數碼版權保護,這是MP3所無法比擬的。

視頻MP4格式:MPEG-4

現在市面上的MP4多數偏向於多媒體播放器,能夠播放AAC的,可以說是鳳毛麟角。甚至有媒體把MP4說成是MPEG4的縮寫,這在以前看來是一個謬論,但是經過商家不斷的炒作,這個謬論也就成為了真理。現在若果你去電腦城聽到MP4這個詞,絕對是能播放視頻格式的多媒體播放器的概念,而不是能播放音頻MP4 AAC的隨身聽。出現這種怪現象不是毫無原因的,上面已提到AAC有版權保護功能,這也是眾多唱片公司支持AAC的原因,要使自己的播放器支持AAC,還得支持付一定的版權費或專利費,另外,AAC的來源也是個問題,不像MP3那麼開放,網上來源極少,所以目前音頻MP4播放器發展尚不成熟,鑒於以上現狀,眾商家乾脆「借屍還魂」,把MP4等同MPEG-4縮寫而論,這樣也恰好應了MP4是MP3的下一代這條規律,除了支持MP3所具有的音樂播放功能外,還具備強大的MPEG-4視頻播放能力,另外,恰好「4」在「3」後,從這點出發,把MP4等同MPEG-4是合理的。

能播放視頻的MP3

這種播放器其實不算是MP4,本質上是MP3,視頻播放只不過是其附件功能,被稱作MP4,純粹是商業炒作。這種播放器局限性極大屏幕很小(0.8~1.8英寸),快閃記憶體容量小,支持特定的格式(MTV、MP4、MPV和DMV等),而且大多數是採用OLED和CSTN等低端屏幕,所以准確地說,這只能稱作可播放視頻的MP3罷了。代表有:DEC F12R、金邦炫彩王、3E E1000和PISA 炫彩飛艇等。

硬碟式MP4

這類MP4是現階段發展的主流,產品數量也占絕對的優勢,對於硬碟MP4的概念,簡單來說就是以硬碟作媒介的隨身看。大肚能容天下,有了硬碟再也不用擔心不夠空間了。硬碟MP4一般來說還集成其它很多功能,例如, 數碼相機、攝像機、錄音筆、數碼伴侶...... 本次橫評有11款是硬碟MP4。

快閃記憶體式MP4

對比硬碟式MP4,快閃記憶體式MP4就是以快閃記憶體來作存儲媒介的隨身看,這種MP4一般都支持內接快閃記憶體卡擴充,一般都是SD卡。這次橫評有兩款是這類型MP4,分別是Govideo PMP-120 和 JXD-680。快閃記憶體式MP4相對小巧輕便得多,價格便宜幾倍。

沒有顯示屏的MP4

有些廠商認為MP4的3.5英寸屏幕太小,播放高質量的視頻顯得寒暄,另外對於快閃記憶體式MP4的128~256M,也令人不能欣賞大片,因此這些廠商設計出一種沒有屏幕的硬碟MP4,這種MP4可以通過AV-OUT等輸出端輸出到電視等屏幕,並且採用的是2.5英寸硬碟,體積上偏大,但是對於這種不強調移動性的MP4來說,體積上比傳統的DVD機要小巧不少,市面上僅有寥寥可數的幾款,這種MP4帶有幾十吉的容量,但售價和快閃記憶體式MP4相若。例如, 博可視MP4 。

關於MP4的各種稱呼

雖然MP4這個概念有軟硬之分,但是就硬體的MP4來說,根據所採用的設計標准不一樣或是功能的側重點相異又有不同的名字,例如,MP4,PMP,PMC,PVP,PVR,PMA等。

MP4

一個籠統而沒有統一定義的概念,這里說的是硬體MP4的概念,MP4可以是隨身看,可以是MP3的下一代,可以是所有的PMP,PMC,PVP,PVR......諸多如此的播放器的總稱。

PMP( Portable Media Player)

沒有統一的標准,而是完全按照廠商自己的要求生產,如iRiver PMP-120,PMP-120的軟體系統基於Linux,PMP的系統一般都是Linux開發的,沒有固定的軟體和硬體要求,可以任意組合,但這也是造成MP4產品多樣化的原因。另外,PMP的格式兼容性和解碼能力跟硬體有關,所以升級比較難。

PMC( Portable Media Center)

該平台的硬體和軟體都由微軟統一規定,硬體方面指定用Intel的XScale處理器,而軟體系統是Windows Portable Media Player,這個平台屬於開放式構架,軟體方面容易擴展。PMC是微軟為進軍移動娛樂數碼領域而制定的新標准。例如,YH-999,完完全全符合PMC的標准。

PVR( Personal Video Recorder )

PVR的功能側重點是視頻錄像,可以說PVR具有強大的視頻錄像功能,PVR一般都帶有AV-IN/AV-OUT或錄像功能。例如,拍得麗iTouch,Mustek PVR-H140。

PVP(Personal Video Player)

和PMP差不多的概念。

PMA( Pocket Media Assistant)

簡單地說就是PDA與硬碟MP4的合體,是比較新潮的數碼產品,Archos PMA 4XX系列,是全球首款也是現今唯一一款集個人娛樂,商務應用和無線上網於一體的PMA。

2.MP4的硬體構架

MP4的「芯」臟

從原理上說,MP4與MP3區別不大,但是從硬體性能來說,兩者相差甚遠,主要是因為視頻播放功能,Divx和Xvid等MPEG-4的播放,要求CPU和DSP較高的處理能力,而且要有一定的系統內存,Divx編碼器問世之初,編碼器開發者就使用主頻為400MHz以上的計算機來完成解碼,可見MP4要求晶元具有很高的計算性能,很多MP4華麗的操作界面也會消耗不少的系統資源,MP4不僅僅是視頻數據和圖像數據的處理器,現在的MP4還是很多數碼功能和多媒體功能的統一體,要實現形形式式的功能,例如,數碼伴侶,視頻採集,DC,FM,Game......甚至有些MP4還支持多線工作。所以MP4的晶元不僅要求具有很高的計算能力,還要集成多方面的功能。

由於MP4核心晶元的製作,工藝水平要求過高,所以一般的MP4廠商都無能為力,這些核心一般由有傳統晶元大家製作,如Intel,TI,Sigma Designs等,甚至AMD也推出了MP4專用處理晶元—— AU1200。現階段MP4主要採用的都是TI的方案和Wintel的完整軟硬體方案。其中,TI(Texas Instruments)是移動娛樂設備的晶元巨頭,而Intel台式平台的晶元巨頭,由於TI起步早,所以現在大多是MP4都是採用TI的晶元方案佔領絕大部分的市場分額。雖然硬體有一定的規范,但是軟體系統沒有一個統一的標准,而是格商家自己進行開發(多數是Linux),這也是「造亂」的一個很大的原因。現在絕大部分廠商都是採用TI的方案,主要的有愛可視、以及歐美和日系數碼廠商的索尼、東芝。

而Wintel強強聯盟,推出PMC新標准,CPU採用Intel的XScale系列,軟體系統是微軟的Windows Portable Media Center系統,軟體和硬體都具有統一的標准,充分體現微軟進軍便攜媒體市場,雄心勃勃,由於系統Windows Portable Media Center,整體架構為開放式,所以可以在操作系統的基礎上自行擴展應用軟體。Wintel的反感,統一了業界的標准,某種程度上為MP4的發展點明了方向。目前該方案的支持這主要有iRiver、微星、三星和創新等。

TMS320DM270晶元:

由TMS320DM270的核心,可以看出該晶元是一款功能極強大的晶元,主要由ARM(80MHz)、C54xDSP(90MHZ)和iMX(180MHz)三核心組成,其中ARM7 RISC 微處理器主要負責外部介面的管理, C54X DSP數字信號處理器負責音頻方面的各種處理,而iMX引擎處理視頻數據和圖像數據。另外,集成的各種功能模塊和控制器使其還具有其它強大的功能,如照相,讀卡器,錄音,AV-IN/AV-OUT等。

TI關於MP4系統方案:

TI的tms320dm270方案是MP4目前最先進解決方案之一,具有畫質好和視頻格式兼容性好的特證,本次橫評大多數MP4都是採用該方案。MP4內部核心架構大多數都是採用CPU配合DSP協調工作的方式,一般CPU和DSP是集成在一起的。DSP(Digit Signal Processor)主要負責視頻解碼和編碼;而CPU主要是處理檔案管理、存取,以及使用介面、周邊組件的掌控等事務。另外,某些功能模塊還要增加特殊的晶元,例如DC控制模塊和顯示控制模塊等。

該方案主要由音頻處理、視頻顯示、存取管理、電源管理、視頻採集和TMS320DM270等幾部分組成。

音頻處理

音頻處理方面,TI主要採用自家開發的TLV320AIC23B編碼器,它一款高性能低功耗的立體聲音頻Codec晶元,內置耳機輸出放大器,支持MIC和LINE IN兩種輸入方式,輸入/輸出都具有可編程增益調節。AIC23內部集成了模數轉換(ADC)和數模轉換(DAC)電路,輸出信噪比可分別達到90dB和100dB,可在8K~96K的頻率范圍內提供16/20/24/32位的采樣。 音質較為純正,保真度高,高音響亮,低音實凈。本次橫評的MSI MEGAWVIEW 561就是採用這種音頻解碼晶元。

視頻顯示

視頻顯示即可以是通過NTSC或PAL制式往外部輸出,也可以是輸出到自帶的液晶屏幕,現在MP4採用的屏幕主要有:CSTN、TFT和LPTS等液晶屏,關於這三種屏幕的特性與效果方面的知識,請參考太平洋較早前的文章: 《掃盲運動 攜帶型媒體播放器MP4全面釋疑》。

存取管理

目前主流的硬碟MP4採用的都是來自HITACHI、FUJITSU及TOSHIBA的1.8英寸的為硬碟,偶爾也有採用2.5英寸筆記本硬碟的;而為了節約成本,市面上也有採用小容量和縮小體積快閃記憶體的MP4,不過對於MP4來說採用快閃記憶體作為介質,從目前的技術背景和市場價格來看,雖然快閃記憶體具有硬碟無從攀比的優點(穩定,能耗低,防震性好),但是快閃記憶體還不是正道。自HITACHI上一年發布的0.8英寸的微硬碟以來,給處於尷尬局面的MP4帶來廖新希望。

電源管理

關於電源的問題,正如片源一樣,一直都是MP4的死穴,一般的硬碟MP4僅能支持一部大片時間的視頻播放續航,這是絕對不夠的,特別是對於內置鋰電池的MP4,這是極不方便的,因為電池續航力太短等於失去了隨身看的意義。不過,這次從接評的10多款MP4種看到了電池問題的新希望,有MP4用可拆御的鋰電池,有用AA干電池,更令人欣喜的就是有當中有可以連續播放視頻8小時和11小時的。想知誰是誰非,請看下文。

微軟PMC採用的核心——Intel XScale PXA255

3.關於MPEG-4編碼與格式

MP4播放器所支持的編碼格式可以說是「亂中之亂」,除了PMC,由於硬體平台的沒有統一的標准,軟體系統也是由廠商自行設計,這是造成MP4播放器的解碼兼容性和解碼穩定性參差不齊的根本原因;另外,由MPEG-4編碼體系洐生出來的格式很多,除PMC之外的MP4,解碼兼容性和硬體有關,這就大大增加了解碼的難度,視頻格式本來就多例如AVI,ASF,MPG,WMV,再加上編碼演算法也多:MPEG-1,MPEG-2,MPEG-4,而大多MP4播放器所支持的MPEG-4編碼,又有多種衍生的編碼演算法:DivX、XviD、H.263、 MS MPEG-4 3688 、 Microsoft Video1 、Microsoft RLE......

流媒體格式當中,微軟所開發的ASF和WMV都是採用MPEG-4編碼的,部分MP4支持ASF或WMV這兩種流媒體格式,而RM和RMVB,這兩種網路上流傳極為廣泛的流媒體格式,居然沒有一款MP4能夠支持。而mpg格式既可以是MPEG-1和MPEG-2編碼又可以是MPEG-4編碼。

另外需要注意的就是,MPEG-4並沒有確定必須用什麼擴展名,它只是一種編碼方法而已,使用avi作為擴展名,是一種習慣性的沿用,這和標準的AVI是有所區別的。現在主流的MP4一般都支持DivX或Xvid編碼的avi格式,但是其它很多編碼的avi就不一定支持了。最後一提,格式兼容性還跟視頻格式的解析度,zhen率和比特率有關,一個支持DivX的MP4播放器,卻播放不了DivX的avi,很可能跟前面的三個因素有關

⑼ 誰知道UE878NMEG這個晶元用什麼燒錄器燒錄程序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08-05

⑽ MPEG-4和MP4有和不一樣

簡面言之,MP4是播放器,用來播放MPE-4格式的

想知道詳細的就往下看,呵,找的這么用心,就把這個設為答案吧!
何謂MP4播放器?
顧名思義,MP4播放器是一個能夠播放MPEG-4文件的設備,它可以叫做PVP(Personal Video Player,個人視頻播放器)也可以叫做PMP(Portable Media Player,攜帶型媒體播放器)。現在對MP4播放器的功能沒有具體界定,雖然不少廠商都將它定義為多媒體影音播放器,但它除了聽看電影的基本功能外還支持音樂播放、瀏覽圖片,甚至部分產品還可以上網。但為了強調便攜的特徵,我們在這里所討論的MP4播放器都將以便攜、播放視頻為准則,它們可以通過USB或1394埠傳輸文件,很方便地將視頻文件下載到設備中進行播放,而且應當自帶LCD屏幕,以滿足隨時播放視頻的需要。
現在生產MP4播放器的廠商數量不少,例如iRiver PMC-100、三星YH-999、東芝Mobile Viewer、愛可視AV380、AV420等,但現在可以在市場上看到的產品並不多,除了愛可視的AV系列外,其它產品可謂是鳳毛麟角。
30》什麼是MP4?MP4概念深入完全解釋!
觀察目前消費性電子(Customer Electronic,CE)發展,MP3隨身聽憑借技術成熟、平民價格(現在256MB只要500元不到)等優勢,因此在CE市場逐漸擴展版圖,並且不論是FM廣播、重復播放、詞曲同步及錄音等多元化方針,或者是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屏幕、藍牙(Bluetooth)等設計的集成,都讓MP3隨身聽更加如虎添翼。然而,隨著出貨量的與日遽增,MP3隨身聽未來勢必會遇到市場飽和、毛利下降等問題,而且只能用於聽音樂,還未將影像部分納入其中,使得PMP(Portable Multimedia Player,掌上型多媒體播放器)概念應運而生。
提到隨身影音瀏覽,在MPEG4技術的幫助下,雖更容易在儲存容量與播放畫質間取得平衡,以致於現階段部分的手機、PDA已經能夠提供。不過,前者畢竟仍是以電話功能為主,加上畫面尺寸、電源供應等限制,因此多媒體播放只能算是附加價值而已。
其實MP3隨身聽、手機及PDA這類隨身裝置多數都選擇快閃記憶體的原因,不外乎是基於體積限制,但卻產生單位儲存成本過高的缺點。然而,拜硬碟技術增進之賜,外觀大小與容量兩者無法兼顧的問題也早已獲得解決,像當年IBM推出的Microdrive(微型硬碟)。時至今日,不僅1.8寸、2.5寸的迷你硬碟最低都具備20GB的水準,同時也讓Apple iPod、Creative Zen Touch等產品顛覆了MP3隨身聽儲存空間不足的情款,使得設計生產PMP得以實現。
PMP硬體架構
既然是專職的多媒體娛樂工具, 外形上雖與PDA相似,但面對眾多的影音格式,硬體的編碼(Encode)與解碼(Decode)能力才是PMP設計重點所在。目前在PMP的開發上,仍處在各自為政狀態,但Intel、TI(Texas Instruments)等晶元大廠,均透過旗下的嵌入式處理器技術,發表PMP示範架構。
其中TI的參考設計已被iRiver所應用,PC操作系統龍頭微軟則也有介入此塊市場的企圖,推出所謂的PMC(Portable Media Center),本質上與PMP一致,並與創新(Creative Labs)合作。而除前述幾個品牌外,另外像Freescale也有PMP參考平台的問世,並命名為『Jazz』,內建自家的i.MX21(MX=Media eXtensions)處理器,且該處理器核心是植基於ARM的ARM926EJ-S設計。
基本上,現階段PMP內部核心架構,許多都是採用CPU搭配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的方式,其中DSP是負責Decode/Encode的工作;CPU則是針對檔案管理、存取,以及使用介面、周邊組件的掌控等進行處理。不過,DSP加CPU只能算是PMP的主要單元,另外尚需整合硬碟、記憶卡及LCD顯示器等組件,並且與外部USB介面、操控按鈕間的搭配都是考量重點。同時,為了讓PMP功能朝多元化應用邁進,支持數字相機、電視及DVD播放器等不同影像來源,連帶著增加PMP設計上的困難度。
有鑒於此,為符合上述要求,PMP的設計還需內建視頻編/解碼晶元,做為模擬與數字兩種信號間轉換之用。另外,用來連接視頻解碼器與DSP的匯流排,以及LCD顯示器的驅動電路,或者是IDE介面與硬碟控制晶元間的溝通,這些設計要點也都不可或缺。以下將藉由Intel與TI所提出的方塊圖。
Intel示範架構
Intel所提出的示範平台,是以自家的XScale PXA255為中心。該處理器於2003年3月發表,共分為200、300及400等三種不同時序的版本,經由0.18微米製程生產,並采256Pin的PBGA封裝方式。同時在400MHz模式下,系統匯流排時脈可達200MHz,讓運算效能得以強化。
此外,內建內存控制器,內、外匯流排寬度分別為16及32bit,並支持2.5V的 SDRAM。而此範例中使用的是64MB PC100 SDRAM,加上PXA255不若PXA26x系列一般,本身即具有快閃記憶體的搭配,所以也可發現外部32MB StrataFlash或2MB Boot Block Flash的作法。再看到周邊兼容性部分,包含SD、MMC、CF等記憶卡規格,以及PCMCIA、MiniUSB(USB2.0)介面的支持。
在聲音方面,則是透過Philips UCB1400整合型晶元,當中涵蓋了AC97聲音編/解碼與觸控屏幕(Touch Screen)控制器,再經由LM4880晶元,將音頻訊號放大後輸出至耳機(Head Phone)或揚聲器(Speaker)。此外,驅動LCD屏幕的控制器是屬於QVGA(1280×960)標准,並提供LED背光。至於電視輸出,則是選擇Chrontel晶元將信號轉為NTSC標准,使用RCA接頭。
TI參考平台
而TI的PMP設計特點則是集中在TMS320DM342上,將C5409與ARM926整合,換句話說,即是CPU與DSP同時集成在DM342核心內。整體看來,在結構上與Intel的設計大同小異,同樣採用32MB或64MB容量的SDRAM,以及4MB的快閃記憶體,以用作載入與存放操作系統。於Intel構架不同之處在於,DM342本身已內建LCD驅動、USB2.0 OTG介面控制器,同時讓CCIR-656格式信號經由匯流排在視頻解碼晶元與DM342間傳送。而由於NTSC/PAL編碼器也在整合的緣故,因此可直接進行復合視訊輸出。
另一方面,DM342還可支持CCD/CMOS感光組件的連接,使得未來PMP要導入DSC、DV等功能更為容易。對於記憶卡的兼容性部分,除現階段主流的CF、SD及MMC外,還包括Memory Stick。此外,提供2組RS232串列埠、1組JTAG介面,讓周邊裝置的支持趨於完整。
還有就是,便攜設備所用的CPU和DSP,除運算能力外,耗電量也是考慮的重要方面。由於現有的x86技術無法符合要求,以致於Intel XScale PXA255、Freescale i.MX21這類嵌入式核心都是屬於ARM設計。從不同角度看,耗電量不僅代表電池使用時間的長短,同時也反映出穩定度與成本。舉例來說,PMP為便於攜帶,體積往往以輕薄短小為訴求,若因處理器耗電量過大而導致熱量上升,那勢必要花費額外的研發成本於散熱處理上。因此,如何控制耗電量也成為DSP廠商另一項挑戰。
一般而言,降低耗電量最直接的方法,即是半導體製程的提升,經由更先進的晶體管與邏輯組件來達到省電的目的。此外,當進行I/O動作時,通常所需的電壓會比處理器核心來得高,因此在匯流排閑置的前提下,藉由適時關閉外部時脈,以及切斷周邊組件電源等方式,亦能獲得相當的節電效果。
MPEG-4 Codec
現今誕生的PMP產品,幾乎都標榜支持MPEG-4。撇開旁枝眾多的格式之爭不談,在編解碼方式上,除藉助DSP、CPU強大的運算能力、以純軟體模式來完成外,再有就是採行搭配MPEG-4 Codec晶元的方案。其實目前MPEG-4 Codec市場呈現百家爭鳴的情況,比方像既有的MPEG-2廠商如LSI、CirrusLogic、ESS、Broadcom,或是以消費性電子產品為主力的Philips、STM、Panasonic、Toshiba、NEC等都是。當然,此塊市場也有許多新進成員,譬如WIS、Vweb、Divio及SandView等。接下來將針對WIS、TI、Toshiba與Vweb等四家的產品進行說明。
1.WIS:由於WIS所推出的MPEG-4晶元在架構上趨於簡化,相對地報價也較為低廉,並且其壓縮、解壓縮不以娛樂為主,因此將主力放在Surveillance領域。WIS的MPEG-4 Codec的畫面輸出為WISmp4規格,同時支持Divx,可在2Mbps的頻寬下提供DVD畫面,就算在40Kbps下,也可達QCIF(176×144像素)的水準,且多家監視系統廠商均採用WIS旗下的G07007晶元。
2.TI:TI的MPEG-4Codec產品是以編/解碼品質著稱,並可同時執行3個D1 Channel,甚至將電視Encode功能一並涵蓋,聲稱畫面等級毫不遜色於MPEG-2。
3.TOSHIBA:而TOSHIBA這方面的產品-TC35280XB,則是適用於移動設備、數字廣播與視頻電話。TC35280XB采0.13微米製程生產,並內建4顆RISCP處理器,2顆用於影音數據的編解碼,另2顆則負責串流多任務處理與過濾雜訊。當運作頻率為60MHz時,此晶元對QCIF格式的編/解碼,可達每秒張15,並同時進行AMR語音編碼,以及針對H.233影音資料實行多任務處理。若是應用於MPEG-4瀏覽器上,那對於CIF資料將有125MHz運算速度,同樣具有15/S編/解碼的速度。
4.Vweb:以Vweb的VW2010為例,採用0.18微米製程,支持全屏幕MPEG-4視訊,並包括MPEG-1、MPEG-2、H.263mMP3、AAC及Dolby AC-3在內的其它影音格式。此外,輸出支持MPEG-1 System Stream、MPEG-2 PS/TS、MPEG-4 encapsulated in MPEG-2 TS、PES、ES,且內部設計較為復雜,搭載4顆RISC處理器,並鎖定在娛樂應用、消費性電子市場。
儲存介質
就硬體層面而言,除嵌入式處理器、MPEG-4 Codec外,硬碟技術的成長也促成PMP得以實現。目前不論是2.5寸還是1.8寸的小型硬碟,普遍都能提供20~40GB的容量,解決了容納大量影音資料的存儲問題。微軟的曾經介紹,在40GB容量的前提下,PMC能播放175小時的影片,或600小時的歌曲。
現今1.8寸、2.5寸這類小型硬碟的技術發展,幾乎都是以HITACHI、FUJITSU及TOSHIBA等日系品牌為主。不久前HITACHI才發表新款1.8寸硬碟,強調體積小、安裝方便等特點,並主打消費性電子市場。其中的Travelstar C4K60系列,透過ZIF連接規格取代沿用已久的IDE介面,面積為54×70mm,比前一代產品縮減約10%,重量僅46克。
由於ZIF連接器是經由線材組與裝置連結,因此能讓PMP製造商裝配上更靈活。不僅如此,ZIF連接器是屬於軟性材質,故具適用於折疊式設計,讓PCB板與硬碟分開,將PCB板與LCD面板集於一處,操作按鈕與硬碟則配置在另一側,從而作的更加輕薄。
至於另一家微硬碟廠商-TOSHIBA,Toshiba則是將重點放在容量方面,MK6006GAH於今年第三季度誕生,一舉達到60GB,轉速同為4200RPM,並具有2MB緩沖區,平均尋道可達15ms,支持ATA100規格,尺寸為78.5×54×8mm,重量只有62克。不過,站在PMP廠商立場,對這款硬碟可能抱持觀望的態度,避免對生產成本及售價造成影響,因而降低市場接受度。
可或缺的元素-嵌入式操作系統
嚴格來說,PMP可算是多媒體版本的PDA,不僅設計架構類似,甚至以技術層而言,如果不受限於市場定位及生產成本等因素,PMP所擁有的影音播放功能PDA都可實現。因此,PMP同樣也是搭配嵌入式OS平台,除已有的Windows CE .NET、BSD、Symbian/EPOC及QNX可供選擇外,也可基於Linux。
目前發表的PMP搭載的操作系統以Windows CE .NET、Linux為主。

閱讀全文

與meg電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雅麗美傢具 瀏覽:764
前鋒和萬和熱水器維修電話 瀏覽:788
壁山二手傢具市場怎麼去 瀏覽:894
5e3電路圖 瀏覽:954
鶴壁買傢具去哪裡 瀏覽:284
全自動壓口機維修視頻教程 瀏覽:414
天津工業廠房舊地面翻新怎麼樣 瀏覽:114
柔性防水牆板多少錢一平方 瀏覽:102
國家電網合肥縣公司怎麼樣 瀏覽:894
雲南三星手機維修點查詢 瀏覽:892
中山市索尼手機的維修點 瀏覽:533
廚衛小家電的市場挑戰者有哪些 瀏覽:657
六開膠印電路 瀏覽:531
手機維修放三星售後好幾天安全嗎 瀏覽:982
防水淋雨了怎麼辦 瀏覽:960
南寧的蘋果維修點 瀏覽:114
錘子售後維修價格表 瀏覽:236
已經建好的房怎麼做地面防水 瀏覽:73
汽車內飾改裝翻新大概多少錢 瀏覽:390
如何判斷洗衣機是不是翻新的 瀏覽: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