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通信電路是什麼,有關az分別代表什麼,有什麼
電路圖中的的 B+表示電源正極,同理 B- 表示電源的負極。
用電路元件符號表示電路連內接的圖,叫電容路圖。電路圖是人們為研究、工程規劃的需要,用物理電學標准化的符號繪制的一種表示各元器件組成及器件關系的原理布局圖。由電路圖可以得知組件間的工作原理,為分析性能、安裝電子、電器產品提供規劃方案。在設計電路中,工程師可從容在紙上或電腦上進行,確認完善後再進行實際安裝。通過調試改進、修復錯誤、直至成功。採用電路模擬進行電路輔助設計、虛擬的電路實驗,可提高工程師工作效率、節約學習時間,使實物圖更直觀。
㈡ 什麼是通信線路
通信線路是保證信息傳遞的通路。目前長途干線中有線主要是用大芯數的光內纜,另有衛星、微容波等無線線路。 省際及省內長途也是以光纜為主,另有微波、衛星電路。下面介紹通信線路的定義、歷史、分類、技術和趨勢等方面的知識。還包括通信線路專業設置、通信線路設備和通信線路法規等相關內容。
按傳輸媒介區分:
通信線路的分類有不同的分法。如果按傳輸媒介來分,可以分為如下四類:
1)架空明線;
2)通信電纜;
3)通信光纜;
4)通信海纜。
按重要性區分:
如果按通信線路的重要性,通信線路又可以分為一級線路、二級線路和三級線路等。
1) 一級線路:是指首都至各省、直轄市、自治區首府,各省會、直轄市、自治區首府之間和工信部指定的長途線路以及國際線路。
2) 二級線路:是指各省、直轄市、自治區首府至各市、縣,各市、縣之間,相鄰省各縣之間和和電信管理局指定的長途線路。
3) 三級線路:是指縣以下的通信線路。也稱為地方線路。如市內通信線路分為局間中繼線路和用戶線兩類。而局間中繼線路包括市話局間中繼線和長途、市局中繼線。用戶線又可以分為饋線和配線兩類。
如果按通信線路的應用區域來劃分,通信線路還可以分為長途線路、市內線路和農村線路等。
㈢ 為什麼長程通信時一定要使用四線電路
能直接用的公式就是教科書中出現過的,無論是例題還是習題都可以,除此之外都不行。再者批卷人思路各異,即使有標准答案,每個人對這一公式的理解也不同,如果最後結論完全正確,估計批卷人不會太在意你的使用,一旦結果錯誤就很容易扣分。不被扣最理想的方法是你能根據標准答案的思路運算,用這個公式總是要有風險的,除非你把公式本身證明一下……但是,有證明的時間的話你就完全可以用其它方法做了。
㈣ 16年RAV4故障ECM通信電路哪裡出問題
一輛行駛里程約10.6萬km,配置1 AZ-FE發動機的2010款豐田RAV4。用戶反映:該車輛發動機故障燈報警。
故障分析:連接IT- II讀取故障碼,故障碼為P0500車速感測器「A」,清除故障碼後試車,故障燈再次點亮。檢查車輛,發現車輛在外面改裝了導航儀,詢問客戶,客戶非常肯定地說此故障燈在改裝導航儀之前就報警。查閱維修資料得知控制原理:車速感測器監視車輪轉速,並將此信號發送到防滑控制ECU。防滑控制ECU將這些車輪轉速信號轉換為一個4脈沖信號,並通過組合儀表將其傳輸到ECM, ECM根據脈沖信號的頻率來確定車速。此故障碼檢測條件:駕駛車輛時,無車速感測器信號發送到ECM。故障部位:1)轉速信號電路斷路或短路,2)組合儀表,3) ECM,4)防滑控制ECU, 5)車速感測器。按照維修手冊一步步進行故障排除,讀取數據流發現車輛行駛時車速信號為0km/h,組合儀表指示正常,在檢查到組合儀表插頭+S (E22-39)端子和車身搭鐵間的電壓時發現,電壓僅為3.5V左右,而維修資料規定電壓為11~14V,舉升車輛,緩慢轉動車輪,測量+S (E22-39)和車身搭鐵之間的電壓有波動,但並不像維修手冊所描述的在0~12V間變化。檢查組合儀表和ECM間的線束及插接器都無問題,故障點最後集中在發動機ECM。考慮到此車僅行駛400km,發動機ECM出現故障的可能性不大,但一步步檢查下來故障點就在ECM。妥善起見,我們找了一個完好的ECM進行換件,換件後試車,故障依舊。檢查組合儀表插頭+S (E22-39)端子和車身搭鐵間的電壓還是3.5V左右,並不符合維修資料的要求,重新檢查線路都沒問題,更換組合儀表,故障依舊,維修陷入僵局,結合線路圖仔細研究發現組合儀表插頭E22的39號端子是組合儀表給發動機ECM的轉速信號線,電壓怎麼會為12V?莫非維修資料有錯誤?找相同車輛測量組合儀表插頭+S (E22-39)端子和車身搭鐵間的電壓為4.5V左右,並不像維修資料所說的是12V,但是和故障車輛的3.5V還是有區別,斷開組合儀表插頭和ECM,故障車輛E22-39端子電壓還為3.5V,根據電路圖再仔細查找,發現組合儀表給發動機轉速信號的同時還給了音響系統一個轉速信號,拆卸音響,拔掉音響插頭試車,故障排除。最終結果是因為改裝的導航儀對發動機轉速信號產生
㈤ 關於《通信電路》和《高頻電子線路》
建議你燒香拜菩薩吧
㈥ 通信電路講的啥,當時上課我都暈乎的,你們都學的很好吧
這是我當年教電子技術時的一點心得,談到三極體,初學的人很難理解,為了講通講透徹,我給學生做了一個形象的比喻:
三極體就是一個資本家(全課堂哄然),比如一個生產手機的資本家,生產一部手機,原材料100元,售價400元,利潤率400%,相對於三極體的放大倍數就是4,原來一天生產100部,利潤好幾萬,資本家覺得這生意不錯,想擴大利潤,提高產能,改成一天生產200部,也就是三極體的輸入電流增加了,這時資本家發現了,利潤成倍上漲,好啊!隨即改成一天生產300部,後來改成一天生產400部、500部……直到1000部,但是資本家很快發現,當產能超過800部時,利潤就不再成比例上升了,而是緩慢上升,超過1000部,利潤根本就不上升,維持原樣,這是因為產量太大,市場飽和,售價下降等等,這時三極體就進入了飽和狀態,輸入電流再怎麼增加,輸出電流也不會增加。
由於經濟危機,產品銷售不出去,資本家只好停產,每天一部也不生產,這時就相當於三極體進入截止狀態,但是工廠總要維持,於是,就每天賣點原材料、廢舊設備、廢材料,或者組織工人打掃衛生,清理倉庫和車間,賣點破爛,好歹每天能有點收益,這點收益就是三極體截止狀態的漏電流。也就是說,輸入端沒有一點電流,輸出端還是有些微電流的。
從這個過程,我們可以發現,金錢是資本家最需要的,所有一系列的采購、生產和銷售,其目的都是為了實現財富增值,即金錢放大。在這個過程中要消耗大量的人力、腦力和電力,而且不論產量高低甚至停產狀態,這些人力、腦力和電力的供應都要維持基本穩定,雖可裁人、拉閘限電,但也絕對不可削減為0。
對於大多數電路來說,耳麥、感測器、感測元件獲得的取樣信號和指令元件發出的操作信號是我們最需要的,但是這些原始信號實在太過微弱,幾乎沒有任何使用價值,能夠驅動大型設備或自控裝置的信號必須足夠的大。所以電路中的三極體的本質就是把輸入信號放大後輸出,信號放大過程中要消耗大量的資源——對三極體來說就是電能,這些電能必須是直流電,例如電池或者整流後的交流電。跟資本家維持工廠運轉一樣,人力、腦力和電力要基本維持穩定,不能天天亂變。
當然對於功率放大三極體,道理基本一樣,不過放大的是信號的電流和電壓,當然,投入的人力、腦力和電力仍舊是必不可少的。
概括來說,一個三極體的三個級,基極相當於采購,集電極相當於加工車間,發射極相當於銷售。
話說回來,能夠真正驅動大型設備或自控裝置的信號一般都是很大的,一個三極體根本無法完成,這就需要多個性能、參數不同三極體組成一個多級放大電路來完成,其目的就是是為了實現微弱信號的最大化放大。像企業一樣,把滿山的礦石、沙子以及地下的煤炭、原油變成手機絕不是一個企業就能完成的,需要生產鏈上的多家設備、裝備、性質完全不同的企業,相互協作、配合,最終將原料變成手機。
隨著技術發展,系統日趨復雜,性能和可靠性要求越來越高,對輸出的要求要求也愈來愈高,一個電路顯然無法達到這樣的目標,採用多個電路交叉組合,協同工作,最終滿足要求是必然選擇。全球化的企業運作、跨國公司也是這樣,現在真正拿到用戶手中的一部手機,不是一個生產鏈就能解決的,是多個生產鏈交叉組合,協同工作的結果。試想,一堆黃沙,變成一個CPU,再到一部電腦,是一個企業能完成的嗎?是一個生產鏈能完成的嗎?絕不是,他是各個國家、各個產業、各個生產鏈交叉組合,協同工作的結果。
㈦ 求 通信電路原理(第二版 董在望)課後習題解答
http://www.khdaw.com/bbs這裡面應該有的吧
㈧ 各種通信電路基本上是由什麼組成
高頻電路基本上是由無源元件、有源器件和無源網路組成的。高頻電路中使用的元器件與低頻電路中使用的元器件頻率特性是不同的。高頻電路中無源線性元件主要是電阻(器)、電容(器)和電感(器)。
在電子技術領域,射頻電路的特性不同於普通的低頻電路。主要原因是在高頻條件下,電路的特性與低頻條件下不同,因此需要利用射頻電路理論去理解射頻電路的工作原理。在高頻條件下,雜散電容和雜散電感對電路的影響很大。雜散電感存在於導線連接以及組件本身存在的內部自感。雜散電容存在於電路的導體之間以及組件和地之間。在低頻電路中,這些雜散參數對電路的性能影響很小,隨著頻率的增加,雜散參數的影響越來越大。在早期的VHF頻段電視接收機中的高頻頭,以及通信接收機的前端電路中,雜散電容的影響都非常大以至於不再需要另外添加電容。
此外,在射頻條件下電路存在趨膚效應。與直流不同的是,在直流條件下電流在整個導體中流動,而在高頻條件下電流在導體表面流動。其結果是,高頻的交流電阻要大於直流電阻。
在高頻電路中的另一個問題是電磁輻射效應。隨著頻率的增加,當波長可與電路尺寸12比擬時,電路會變為一個輻射體。這時,在電路之間、電路和 外部環境之間會產生各種耦合效應,因而引出許多干擾問題。這些問題在低頻條件下往往是無關緊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