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4N39 --40 這款光耦6腳該怎麼接好
0000000
㈡ 請問,如果輸入電壓是24V,那麼光耦分壓是多少光耦導通時電壓是多少
光耦導通壓降約在1~1.5V左右。R3的作用是為了抗干擾。
㈢ 請教六個腿的光耦原理
內部和四個腿的一樣(也有不同類型),只是把光敏接收管的基極露出來,還有一個是空腳。
㈣ IC晶元光耦TLP521-2的8和6腳接的是什麼
這個是雙路光耦來的吧,沒有見過這樣子用的,有電路不,看下
㈤ SOS 電路板上有6個光耦,型號是1BP E3(附圖),忙煩大家幫忙查一下,找到廠家或者相似的都可以,謝謝。
就是晶體管隔離光耦,我們有。
㈥ 4腳光耦和6腳光耦可以代換嗎
原理上可以代換,6腳實際上也是用4個腳,但空腳可能在中間,這時就沒辦法直接插上。
㈦ 光耦4N25的6腳接什麼(做隔離開關的時候)
做隔離開關的時候4N25的6腳可以懸空不接,也可以接個電阻到地,可以改善關斷特性。
㈧ 四腳光耦和六腳光耦有什麼區別
答:四腳光耦,有兩個腳是輸入,另兩個是輸出,輸出入是一個光敏二極體,是單向導通的,輸出沒在路是不通的,六腳光耦,和四腳差不多,有兩個腳一般是空的,測試方法:有兩人指針表或一個1。2V電池,一個表;有輸入端接電池,輸出端會導通的,注意接輸入端的極性.
㈨ protues中隔離光耦的接法
protues中隔來離光耦的接法步驟:
1、先兩自兩測出protues中隔離光耦三條線的阻值,記住最大值的兩條線及其阻值,第三條線就是主、副的連接點;
2、分別測出光耦接點與兩端的阻值(這兩個阻值之和必須等於上述的最大值)。其中阻值較小的是主繞組,阻值較大的是副繞組。
與protues中隔離光耦電容串聯的那個繞組接頭就是副繞組。 設副繞組電阻為R1,主繞組電阻為R2, 則 R1>R2。(主繞組功率大,電阻小) 用萬用表測量比較三個端子中每次兩個端子之間的電阻值,先尋找火線通過電容連接的副繞組接頭端子:其和另外兩個端子之間電阻有最大值(R1串聯R2),和第二大值R1)剩下二個端子中找到有最小阻值R2和第二小阻值R1的那個即為接零線的端子,也就是主繞組和副繞組的公共端子。
知識點延伸:
光耦隔離就是採用光耦合器進行隔離。光耦合器的結構相當於把發光二極體和光敏三極體封裝在一起。光耦隔離電路使被隔離的兩部分電路之間沒有電的直接連接,主要是防止因有電的連接而引起的干擾,特別是低壓的控制電路與外部高壓電路之間。
㈩ 六角光耦如何測量
判斷光耦的好壞,可在路測量其內部二極體和三極體的正反向電阻來確定。更可靠的檢測方法是以下三種。
1、比較法拆下懷疑有問題的光耦,用萬用表測量其內部二極體、三極體的正反向電阻值,用其與好的光耦對應腳的測量值進行比較,若阻值相差較大,則說明光耦已損壞。
2、數字萬用表檢測法下面以EL817光耦檢測為例來說明數字萬用表檢測的方法,檢測電路如圖1所示。檢測時將光耦內接二極體的+端{1}腳和-端{2}腳分別插入數字萬用表的Hfe 的c、e插孔內,此時數字萬用表應置於NPN擋;然後將光耦內接光電三極體C極{5}腳接指針式萬用表的黑表筆,e極{4}腳接紅表筆,並將指針式萬用表撥在RX1k擋。這樣就能通過指針式萬用表指針的偏轉角度——實際上是光電流的變化,來判斷光耦的情況。指針向右偏轉角度越大,說明光耦的光電轉換效率越高,即傳輸比越高,反之越低;若表針不動,則說明光耦已損壞。
3、光電效應判斷法仍以EL817光耦合器的檢測為例,檢測電路如圖2所示。將萬用表置於RX1k電阻擋,兩表筆分別接在光耦的輸出端{4}、{5}腳;然後用一節1.5V的電池與一隻50~100Ω的電阻串接後,電池的正極端接EL817的{1}腳,負極端碰接{2}腳,或者正極端碰接{1}腳,負極端接{2}腳,這時觀察接在輸出端萬用表的指針偏轉情況。如果指針擺動,說明光耦是好的,如果不擺動,則說明光耦已損壞。萬用表指針擺動偏轉角度越大,表明光電轉換靈敏度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