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電路理論
U0=12+3X6V=30V,輸出阻抗復:制R0=R3//R1=8/3W
I1=1-3A=-2A(即與箭頭方向相反)
I3-1=I2,(I2+I1)6=I3X12,解出:I2=-4A,I3=-3A
這題不太方便畫,具體思路是先將US和R變成電流源,再和IS2進行並聯計算,最後把得到的兩個電流源串聯就可以得到變換後的等效電流源。最終得到的電流源:IS0=3.75A,R0=11W
I=2.0625
Ⅱ 電路理論。
選取最下面的為參考結點。 上面左邊的為結點1,右邊為結點2. ...左邊那個電阻少了用R1 表示 最上面的那個看不清用R2表示。
(1/R1 +1/3+1/6+1/(5+R2))U1-(1/6+1/(5+R2))U2=10/R1+6/(5+R2)-4
-(1/6+1/(5+R2))U1 +(1/6+1/(R2+5)+1/4)U2=4-8/4
聯立可解得 結點電壓法還是很基礎的方法 多看看書 就能把握的
Ⅲ 電路理論中jω表示什麼
jω中 j是虛數 ω是角速度
拉普拉斯變換式F(s)中的s=σ+jω
V0(jω)應該是電壓的頻域函數(見電路第五版P345)
Ⅳ 電路理論基礎
電流:電荷的定向移動形成電流。
電壓:從數學角度看,電壓是電場強度沿兩點之間連線對路徑的線積分。由於靜電場是保守場,故此積分與路徑無關。從能量的角度來看,電壓是把單位正電荷從一點移動到另一點時電場力做的功。
功率:瞬時功率等於電壓和電流的乘積, 。當電壓、電流為周期量時,瞬時功率可以分解為兩部分:
式中第一項在一個周期上的積分恆為非負值,表示負載消耗的功率,稱為有功功率(平均功率), 。
第二項在一個周期上的積分為零,其瞬時值表示電源和儲能元件交換能量的功率,將其最大值稱為無功功率, 。
可以用一個復數將有功功率和無功功率統一起來。定義復功率為 。
當 時, 達到最大值 ,亦即電源需要提供給負載的最大功率瞬時值,用電壓、電流的有效值表示,稱為視在功率(容量), 。視在功率也是復功率的模。
功率因數: ,表示有功占容量的比例。
電阻:將電壓與電流的比值定義為電阻。
在一定溫度下,若R保持不變, 則稱為線性電阻。
電阻元件是把電能轉換成其他形式能的元件。
線性電阻電流與電壓成正比的原因在於,根據經典的金屬導電理論,導體中自由電子的漂移速度正比於導體中的電場,即
將上式積分,並定義 ,從而得到
電感:將電流產生的磁鏈與該電流的比值定義為電感。
這樣定義是因為在沒有鐵磁物質存在時,磁鏈與電流成正比。因此將比例系數定義為電感,反映了電流產生磁通和磁場能量的儲存。
電容:設有兩個帶等量異號電荷的導體,將導體上電荷和兩導體間的電壓的比值定義為兩導體間的電容。
電容反映了電荷產生電場和電場能量的儲存。
相量:相量是一個復數,它的模是正弦量的有效值,它的輻角是正弦量的初相。(適用於正弦穩態)
阻抗:一個埠的端電壓相量和電流相量的比值定義為該埠的阻抗, 。阻抗的代數形式為 ,其中R為電阻分量,X為電抗分量。
導納:阻抗的倒數稱為導納。
二、電路定律及定理
基爾霍夫定律:
KCL:在集總電路中,對任意結點,流出結點電流的代數和為零。
KVL:在集總電路中,對任意迴路,沿迴路電壓降落的代數和為零。
疊加定理:在線性電阻電路中,各處電壓或電流等於各個電源單獨作用時該處電壓或電流的疊加。
還有好多,慢慢學,一下子不行的
Ⅳ 關於電路理論
短路線兩端壓差=0,亦即12v電源的負極,所以12v流出電流經3Ω(或3s)再經短路線後迴路。當12v和3s看成一整體時,對右邊部份沒有任何關系就是被短路。
Ⅵ 電路理論。。。。
Uo=40/27 ≈ 1.48V
Ⅶ 電路理論。。
這個圖有錯誤,u4到地之間有接有一個電阻,圖中電阻的文字元號標出來了,但圖形沒畫出來。
最右邊的集成運放:
up=un
ip=in=0
u4=[R/(R+R)]*u2=(1/2)*u2
很簡單
Ⅷ 基本電路理論
Ⅸ 電路理論中,ωl表示什麼
ωL是電感感抗。
Ⅹ 什麼叫電路理論
電路理論就是指你分得清那根是零線和火線,知道什麼是並和電路和一些電阻器變壓器的安裝位置等等之類的理論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