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指紋模塊的介紹
指紋模塊是指紋鎖的核心部件,安裝在如指紋門禁或者硬碟等器件上,用來完成指紋的採集和指紋的識別的模塊。指紋模塊主要由指紋採集模塊、指紋識別模塊和擴展功能模塊(如鎖具驅動模塊)組成。
② 鎖:指紋不感應、燈亮,是指紋頭壞了還是電路板板壞了
指紋鎖指紋打不開,密碼卻能打開,可能有以下4個原因:
1,指紋受損,系統無法識回別指紋;
2,指紋沒問題,但答是指紋模塊污損;
3,指紋沒問題,指紋模塊感測器壞了,指紋信息傳輸不到處理器;
4,不小心在系統關閉了指紋功能,只打開了密碼功能。
③ 求指紋感測器的原理和晶元的管腳說明,最後要有圖片謝謝了,大神幫忙啊
前市場上有兩種固態指紋感測器:第一種是單次觸摸型感測器,要求手指在指紋採集區進行可靠的觸摸;第二種則需要用手指在感測器表面擦過,感測器會採集一套特定的數據,然後進行快速分析和認證。這兩類指紋感測器將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 上述兩類感測器工作原理為:當指紋中的凸起部分置於感測電容像素電極上時,電容會有所增加,通過檢測增加的電容來進行數據採集。感測器中的像素點為 45平方微米,間隔為50微米,電容像素陣列的解析度略高於500dpi。這類感測器基於一種標準的單-多晶硅三層金屬CMOS工藝,並採用0.5微米工藝進行設計。 金屬互連的第三層構成電容像素層,由氮化鈦製成並覆蓋著一層氮化硅,厚度僅為7000埃米。這種硬金屬電極與抗磨塗敷層組合形成的感測器十分堅實耐用,使用壽命可以達到很多年。 指紋檢測 人類的指紋由緊密相鄰的凹凸紋路構成,通過對每個像素點上利用標准參考放電電流,便可檢測到指紋的紋路狀況。每個像素先預充電到某一參考電壓,然後由參考電流放電。電容陽極上電壓的改變率與其上的電容成下面的比例關系:ref=C×dv/dt 處於指紋的凸起下的像素(電容量高)放電較慢,而處於指紋的凹處下的像素(電容量低)放電較快。這種不同的放電率可通過采樣保持(S/H)電路檢測並轉換成一個8位輸出,這種檢測方法對指紋凸起和低凹具有較高的敏感性,並可形成非常好的原始指紋圖像。 採用復雜的軟體演算法可以進行指紋識別。這種軟體採集原始的指紋圖像,將圖像信息數字化並提取其中的細節模板,然後進行測試,確定提取的細節模板是否與參考模板吻合。 比較過程 單觸型感測器與劃擦型感測器的尺寸和成本都不一樣。接觸式感測器較大,通常有效接觸面為15×15mm,可迅速地採集最大的指紋或拇指指紋。這種感測器易於使用,並可將整個指紋圖像以500dpi(自動指紋識別標准)的精度進行快速傳輸。 目前這些感測器已完成設計,並用於美國政府機構及警察局進行指紋識別。不久的將來還將逐漸用於汽車單觸式無鑰匙進入系統,以及新興的國家安全應用中。 這種感測器由256(列)×300(行)微型金屬電極組成,每一列連接到一對S/H電路上。指紋圖像依次進行逐行採集,每個金屬電極均作為電容的一 個極,與之接觸的手指則是電容的另一個極。在器件表面有一層鈍化層,作為兩個電容極間的電介質層。將手指置於感測器上時,指紋上的凸起和低凹會在陣列上產 生不同的電容值,並構成用於認證的一整幅圖像。 劃擦型感測器是一種新型指紋採集器件,要求用戶將手指在器件上劃過。劃擦型感測器的優點是尺寸小(如富士通的MBF300尺寸僅為3.6×13.3 mm2)和成本低。這些器件主要用於移動設備的嵌入式安全識別應用,如手機和PDA。精密的圖像重建軟體以接近2000幀/秒的速度快速地從感測器上採集 多個圖像,並將每個幀的數據細節組織到一起。 信息及認證 毫無疑問,攜帶型低成本指紋識別技術對我們的生活意義深遠。例如,今後警察可在一個犯罪高發區截住一名嫌疑人,要求其提供指紋而不是身份證或汽車駕 照。此人則將其右手的第一、二或第三個手指置於一個與無線PDA相連的感測器上,可以迅速將嫌疑人與以前的犯罪記錄進行對比確認。 這種識別技術對於被盜的手機用戶也有好處。手機開機時要求用戶通過一個快速的認證過程,用戶將其手指劃過感測器,如果通過認證則授權使用手機的各項功能。如果不是授權用戶,手機便繼續保持鎖住。如果連續幾次認證無法通過,則手機會刪除存儲器中的關鍵信息然後關機。 在語音郵件的應用中,當撥出一個語音郵件號碼後,用戶只需將手指劃過感測器便可令系統識別。有了指紋識別後,便無需使用郵箱密碼或個人識別號碼。 在今後的汽車應用中,用戶可輸入家庭成員指紋樣本,經鑒權才能駕駛。注冊過程十分簡單:每個授權駕駛的成員將其手指置於感測器上,並將汽車的各種參數按個人愛好進行設置,然後將這些設置存入車載的電腦存儲器中。 當駕駛者進入汽車時,他/她將手指置於感測器上,啟動識別過程。不到一秒鍾,電腦將檢測到的指紋模板與存儲的模板進行比較,並建立一個與駕駛者相符 的相關設置。指紋模板和匹配軟體保存在汽車內的一個嵌入式模塊中。當指紋匹配成功時,汽車便按已編程設定的內部參數來控制後視鏡、汽車座椅、無線基站以及 車內空氣環境。此外,還可控制駕駛速度,如果駕駛者僅為十來歲的孩子,則將速度限制在每小時55公里。這些功能的實現具有非常多的用處。 使移動互聯網接入更加安全 隨著半導體和軟體技術的發展,手機將逐漸成為一種可隨時隨地獲取個人和公司數據的移動終端,因此需要確保用戶訪問的安全性,以防止未授權訪問。原來執法機構使用的指紋識別方式僅存儲指紋上一些特定點的數據而非整個影像,因而相比之下,生物指紋掃描系統更為有效、可靠。 這類檢測的所有處理過程均分為下面幾個步驟:首先是採集階段,器件採集手指生物樣本;然後利用預先建立的數學公式或演算法從樣本中提取其獨有的數據, 並將其轉換成一個模板;登記認證程序從指紋的30~40個特徵點中至少提取七個特徵匹配點進行驗證,包括構成某一指紋細節的紋路分叉點和終止點,並被定義 成特徵點間的距離。 進行注冊時,信息代碼被存儲下來,作為今後用戶認證的參考模板。當用戶進入系統時,他/她將手指劃過感測器區域,所獲取的現場掃描模板與參考模板進行比較。整個過程在1或2秒內完成。 通過比較,系統會確定這一現場掃描模板是否包含了與參考模板相符的足夠生物數據,並判斷二者是否匹配。如果不匹配,則認證失敗,等待下次識別。 這種指紋檢測系統性能很高,對有效指紋作出錯誤判斷的概率小於1%,而將無效指紋錯判為有效指紋的可能則幾乎不存在,其概率低於0.01%
④ 指紋模塊的指紋模塊的原理
光學指紋模塊:利用光的折射和反射原理,光從底部射向三棱鏡,並經棱鏡射出,射出的光線在手指表面指紋凹凸不平的線紋上折射的角度及反射回去的光線明暗就會不一樣。CMOS或者CCD的光學器件就會收集到不同明暗程度的圖片信息,就完成指紋的採集。
半導體指紋模塊:無論是電容式或是電感式,其原理類似,在一塊集成有成千上萬半導體器件的「平板」上,手指貼在其上與其構成了電容(電感)的另一面,由於手指平面凸凹不平,凸點處和凹點處接觸平板的實際距離大小就不一樣,形成的電容/電感數值也就不一樣,設備根據這個原理將採集到的不同的數值匯總,也就完成了指紋的採集。
射頻指紋模塊:利用生物射頻指紋識別技術,通過感測器本身發射出微量射頻信號,穿透手指的表皮層去控測里層的紋路,來獲得最佳的指紋圖像。防偽指紋能力強,射頻識別原理只對人的真皮皮膚有反應,從根本上杜絕了人造指紋的問題。
⑤ 單片機指紋識別原理
1.硬體設計方案
本系統主要使用了指紋模塊,MicroSD卡讀寫模塊,PCF8563模塊,蜂鳴器模塊,矩陣按鍵模塊,lcd1602,和STC90C516RD+
系統框圖如下:
1)指紋模塊
採用FPM10A光學指紋模塊。FPM10A光學指紋模塊是經典的光學指紋模塊,性能穩定,應用范圍廣,可選用TTL串口或USB介面,可使用51單片機
2)存儲模塊
方案一:採用EEPROM模塊
EEPROM模塊簡單,採用iic通訊,但存儲量小,壽命有限,沒有鍛煉價值,所以棄用。
方案二:採用MicroSD卡讀寫模塊
MicroSD讀寫卡模塊,採用SPI協議通訊,這個通訊協議還沒接觸過,且比EEPROM存儲量大,使用普遍,所以本系統採用MicroSD讀寫卡模塊.
3)實時時鍾
採用PCF8563模塊。該晶元比DS1302更為穩定,走時更准,功耗最低。
2.程序設計和設計思路
程序流程圖如下:
該項目實現簽到,添加指紋,刪除單個指紋,搜索指紋,和清空指紋等操作。
簽到是搜索該指紋ID後,存儲時間戳到MicroSD對應的扇區中,且蜂鳴器會響視為簽到成功。功能選擇使用4個按鍵,用循環向下選擇的方式。添加指紋中,首先先獲得指紋圖像1,存儲到buffer1中,再獲得指紋圖像2,存儲到buffer2中,再寫命令使buffer1和buffer2形成特徵模板,再存入特定的ID中,最後初始化ID對應的MicroSD扇區。刪除單個指紋和搜索指紋中,我使用兩種方法找到該指紋的ID,一種是按鍵輸入,還是用四個按鍵循環,二種是通過搜索指紋找到該指紋的ID,在按鍵指紋中需要判斷該ID是否存在,通過在對應MicroSD卡設置標志位的方法,確定該ID是否在用,該標志位與指紋模塊同步。搜索指紋找到ID後顯示,對應ID的簽到時間。清空指紋是清空指紋模塊和對應的MicroSD卡扇區。
⑥ 歐瑞博指紋鎖電路壞了怎麼辦
指紋鎖電路壞的話,處理辦法如下
首先檢查一下指紋鎖是線路引起的松動故障,還是由於電路板內部原件故障引起的,如果原件故障引起的話,拆下來到一個維修店維修一下即可
⑦ 指紋打卡機電路圖
沒有電路圖,倒是我電路板。呵呵
⑧ 指紋感測器工作原理是什麼啊。
這是一個比較復雜的過程,網上有這方面的專著文章,有興趣的話,你可以詳細看看。
簡單點講,指紋感測器目前主要分為兩類,光學指紋感測器和半導體指紋感測器;
光學指紋感測器:
主要是利用光的折攝和反射原理,光從底部射向三棱鏡,並經棱鏡射出,射出的光線在手指表面指紋凹凸不平的線紋上折射的角度及反射回去的光線明暗就會不一樣。CMOS或者CCD的光學器件就會收集到不同明暗程度的圖片信息,就完成指紋的採集。
半導體指紋感測器:
這類感測器,無論是電容式或是電感式,其原理類似,在一塊集成有成千上萬半導體器件的「平板」上,手指貼在其上與其構成了電容(電感)的另一面,由於手指平面凸凹不平,凸點處和凹點處接觸平板的實際距離大小就不一樣,形成的電容/電感數值也就不一樣,設備根據這個原理將採集到的不同的數值匯總,也就完成了指紋的採集。
當然這還並不算完,還有其它一系列復雜的過程。
⑨ 指紋開關原理
你好!
手機上所謂的指紋解鎖其實是靠手指觸摸屏幕的次數及觸摸時長來解鎖屏幕的
如果對你有幫助,望採納。
⑩ 如何通過電容指紋識別模塊錄取指紋
手機指紋識別原理及實現:
第一步:指紋採集
按壓式採集顧名思義就是在感測器上按壓實現指紋數據採集,由於一次採集的指紋面積較少,就得多次採集,通過「拼湊」,拼出較大面積的指紋圖像。這就必須仰仗先進的演算法,用軟體演算法來彌補滑按壓式採集獲得的指紋面積相對偏小的問題,以保障識別的精確度。
第二步:指紋評估
在採集到指紋之後,然後對採集的指紋進行質量評估,不合格要再采一次,合格則對圖像進行增強和細化。
第三步:提取「特徵」
經過處理後會依次得道二值化圖、細化圖和提取特徵圖。在獲得比較清晰的圖像後,就開始對其進行特徵提取。經過特徵提取將數據存儲下來之後,就可以進行下一步匹配工作了。
第四步:指紋匹配
在匹配中要注意一點,那就是由於同一個手指的兩幅樣本圖像會因為手指的位移、偏轉、以及按壓時的力道不同而產生差異,這就使在匹配時要進行校準,通過特徵點集校準等方式保障指紋識別的准確性。
手機指紋模組是由外圈、塗層、感測器、驅動晶元、FPC、BA、PSA、連接器這幾個部分組成的。手機指紋模組需要進行測試,要用到連接測試電路並與電子晶元匹配的測試針模組。彈片微針模組在指紋模組測試中表現力和壽命都很優越,在大電流測試中能通過高達50A的電流,傳輸時電流流通於同一材料體內,性能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