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電力線路有哪些類型的桿塔
線路桿塔可按結構材料、使用功能和結構型式分類。
①按結構材料可分為木結構、鋼結構、鋁合金結構和鋼筋混凝土結構桿塔幾種。木結構桿塔因強度低、壽命短、維護不便,並且受木材資源限制,在中國已經被淘汰。鋼結構有桁架與鋼管之分。格子形桁架桿塔應用最多,是超高壓以上線路的主要結構。鋁合金結構桿塔因造價過高,只用於運輸特別困難的山區。鋼筋混凝土電桿均採用離心機澆注,蒸汽養護。它的生產周期短,使用壽命長,維護簡單,又能節約大量鋼材。採用部分預應力技術的混凝土電桿還能防止電桿裂紋,質量可靠。中國使用最多,佔世界首位。
②按結構形式可分為自立塔和拉線塔兩類。自立塔是靠自身的基礎來穩固的桿塔。拉線塔是在塔頭或塔身上安裝對稱拉線以穩固支撐桿塔,桿塔本身只承擔垂直壓力。這種桿塔節約鋼材近40%,但是拉線分布多佔地,對農林業的機耕不利,使用范圍受到限制。由於拉線塔機械性能良好,能抗風暴襲擊和線路斷線的沖擊,結構穩定,因而電壓越高的線路應用拉線塔越多。加拿大魁北克在735千伏線路上又新創出一種懸鏈塔,經濟效益很好。各國在研究1000千伏以上線路時,多以這種塔型為主要對象。
③按使用功能可分為承力塔、直線塔、換位塔和大跨越高塔。按同一桿塔所架設的輸電線路的迴路數,還可分為單回、雙回和多迴路桿塔。承力塔是輸電線路上最重要的結構環節。它分段設立,將導線的耐張絕緣子串錨掛在塔上,承擔兩側導線、地線的掛線張力和事故時的不平衡拉力。這種桿塔便於分段施工,可制約運行中發生事故的范圍。承力塔又可分為耐張塔、轉角塔和終端塔。直線塔是線路上用得最多的結構。它只承擔導線、地線的懸掛作用以及氣象荷載。直線塔的技術設計數據是決定全線路桿塔經濟指標的關鍵。換位塔是實現導線換位,以使輸電線路參數平衡的桿塔。中國以60~80公里為一個整循環換位段(有的國家有200公里不換位的線路)。大跨越高塔(見圖)指跨越通航的江河的大跨度高塔。這樣可以避免在江河中安裝鐵塔所帶來的一系列不便(如設計復雜、基礎施工費用大、工期長等),通常設計雙迴路跨越線路。世界上 220千伏、檔距在1000米以上的大跨越約90處,中國有10處。中國在跨越塔中最先採用鋼筋混凝土煙囪式塔型(武漢跨長江和漢江的跨越塔),耗鋼指標低,運行維修方便。以後又採用鋼管塔(南京跨長江,高193.5米)、拉線鋼結構塔(黃埔跨珠江,高190米)。 線路桿塔
編輯本段桿塔基礎
輸電線路沿線水文地質條件變化很大,因地制宜選用基礎形式非常重要。基礎類型有兩大類:現場澆制和預制。澆制基礎按塔型、地下水位、地質和施工方法又分為原狀土基礎(有岩石基礎和掏挖基礎)、爆擴樁和灌注樁基礎,以及普通混凝土或鋼筋混凝土基礎。預制基礎有電桿用的底盤、卡盤和拉線盤,有鐵塔用的各種類型裝配式預制混凝土基礎和金屬基礎;還有預制∮300~∮550管樁。基礎抗上拔和抗傾覆的理論計算,各國正在按不同的基礎形式和不同土質條件分別研究處理,使之更加合理可靠而經濟。
㈡ 在電腦上怎樣畫電力桿塔線路圖
打開EXCEL或WORD,在上面的工具欄里點右鍵,選中繪圖,會出現繪圖快捷按鈕,裡面有各種圖形按鈕選擇.
㈢ 如何做電力線路路徑圖
電力線路(輸電與配電)路徑選擇分圖上選線(初設階段的室內選線)和現場選線(施工圖階段終勘的選線)兩個階段。路徑選擇是影響送電線路投資的關鍵環節。因此,在整個設計過程中應給予高度重視。
1.圖上選線
1.1事前准備
a)了解電力系統規劃:電壓等級、輸送容量、迴路數、導線截面;
b)線路起迄點,中間落點;
c)線路經過地區的城市規劃、工礦發展規劃、水利規劃、鐵路規劃、高等級公路規劃;
d)森林及經濟作物分布;
e)軍事設施:機場、導航台、電台、靶場、大型倉庫;
f)沿線已有電力線情況;
g)沿線已有通信線情況,類別(電纜、架空明線、光纜、軌道電路)、等級、所屬單位;
h)搜集電力系統(5~10年)單相接地短路電流資料(短路電流或阻抗圖);
i)按地質條件估計沿線的大地導電率;
j)搜集1/5萬~1/10萬軍用地形圖。
1.2 對有影響的通信線進行初步估算。
1.3 根據所掌握的情況,盡量避開有影響范圍,讓線路交通方便,路徑最短,地形最好擬定若干個路徑方案或局部小方案進行比較,一般保留2個方案,作為初勘方案。
根據批準的路徑及初勘現場踏勘的印象,終勘中進行實地選線。
2.1 選線要求:
要認真貫徹國家建設的各項方針政策。在選線中要對運行安全、經濟合理、施工方便等因素進行全面考慮,綜合比較。
a.路徑短,轉角少;
b.交通方便;
c.少佔農田,少砍樹
d.避開重冰區、多雷區、礦區、嚴重污穢區、採石場(300m以外)、不良地質地段(滑坡、坍塌、大沖溝、泥石流、溶洞、較高大的山頭、薄山樑、陡坡、懸崖峭壁等);
e.滿足無線電台、軍事設施、雷達站、導航台、定向台要求的距離;
f.遠離通訊線, 與其交叉時, 滿足規定的交叉角;
g.線路跨河時,塔位應設在最高洪水位以上不受沖刷的地方;
h.少跨或不跨房屋;
i.做到"線中有位"(即所定的線中, 要有放桿塔的地方)。
2.2選線注意事項
a.要仔細研究地形圖,抓住現場定線的控制點, 在必要的地方要切取斷面圖檢查, 盡量避免出現吊檔;
b.選擇轉角時要注意:
①.不宜放在山頂、深溝、河岸、懸崖邊緣、陡坡等處
②.不能用轉角來代替大檔距(35kv-500m以上,110kv-800m以上);
③.要注意轉角前後相鄰桿塔檔距的充分利用, 避免出現小檔距;
④.不宜將轉角放在跨越物較高的桿位上;
⑤.線路中間的轉角不宜超過60°。
c.桿塔位置及拉線坑不得放在各級道路上;
d.盡量避免出現大檔距、大高差;
e.也要避免小檔距、要注意桿塔使用條件的充分利用;
f.地質上要保證各個塔位的穩定;
g.檔距要盡量均勻,上下坡要選擇"爬樓梯"的地形, 不要突然爬高或降低(如高差在200m以上)。
h.現場打樁時,樁間距不宜超過400m。樁與樁間要通視。
㈣ 輸電線路設計中,桿塔和絕緣子連接圖紙的專業名稱叫什麼啊
沒完全明白你想表達的意思是什麼,通過猜測可能你想表達的是耐張塔中相絕緣子串與桿塔怎麼連接的,連接點的名稱叫什麼?
耐張塔無論中相或者邊相,絕緣子串與桿塔連接都是通過導線掛板來連接的(中相導線大部分是掛在桿塔的中間,又有小部分掛在桿塔的主材上),前後耐張串直接通過跳線串來連接的,連接示意圖下圖:
㈤ 請問你會看線路桿塔的基礎配置圖么
不同桿塔的基礎型式不一樣,相同桿塔用於不同地質、地形條件等也會不一樣。如果是施工基礎配置看設計提供的基礎明細表,根據基礎明細表中各個腿的型號去查對應的基礎圖。如果是設計計算出各基礎的作用力,然後根據不同土質確定好基礎型式然後根據作用力計算出相應大小的基礎。
㈥ 輸電線路平斷面圖中桿塔上三條線分別代表什麼
紅線代表設計條件為最高氣溫+最大負荷下導線位置,紫線代表考慮內部過電壓時的間隙圓的邊界連線。
㈦ 電路圖的組成有幾部分組成的
電路圖的組成如下:
1、符號;
2、連線;
3、接點;
4、注釋。
㈧ 電力線路桿點陣圖圖紙怎麼看
電力線路斷面圖,主要是線路跨越情況、桿塔高度、檔距、高差等。
電力是以電能作為動力的能源。發明於19世紀70 年代,電力的發明和應用掀起了第二次工業化高潮。成為人類歷史18世紀以來,世界發生的三次科技革命之一,從此科技改變了人們的生活。20世紀出現的大規模電力系統是人類工程科學史上最重要的成就之一,是由發電、輸電、變電、配電和用電等環節組成的電力生產與消費系統。它將自然界的一次能源通過機械能裝置轉化成電力,再經輸電、變電和配電將電力供應到各用戶。
㈨ 電力線路耐張段在圖紙上如何區分
兩個耐張塔之間的線路成為一個耐張段。鐵塔一般分直線塔、耐張塔、轉角塔。直線塔只承受導線垂直方向的自重,耐張塔主要承受導線水平方向的拉力。外型上耐張塔比直線塔要堅實,基礎澆築和直線塔也是有區別的。以上。
㈩ 線路結構圖
一、圖紙結構一份完整的線路圖紙應該由封面、總目錄、總說明、線路路徑示意圖、桿塔明細表、基礎明細表、導地線應力弧垂曲線、材料匯總表、拆除材料清單、桿型安裝示意圖、基礎施工圖、拉線安裝圖、金具加工圖(如包含排管、橋架工程還應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