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常用電器控制電路圖中符號所代表什麼意思
電路圖的定義:用導線將電源、開關(電鍵)、用電器、電流表、電壓表等連接起來組成電路,再按照統一的符號將它們表示出來,這樣繪制出的就叫做電路圖。電路圖是用符號表示實物圖的圖示。電路圖採用電路模擬軟體進行電路輔助設計、虛擬的電路實驗(教學使用),可提高工程師工作效率、節約學習時間。
圖中必須根據國家標准,用統一的文字元號、圖形符號及畫法,以便於設計人員的繪圖與現場技術人員、維修人員的識讀。在電氣圖中,代表電動機、各種電器元件的圖形符號和文字元號應按照我國已頒布實施的有關國家標准繪制。
(1)電路周KM擴展閱讀:
電路圖常用符號: AC 交流電 DC 直流電 FU 熔斷器 G 發電機 M 電動機 HG 綠燈 HR 紅燈 HW 白燈 HP 光字牌 K 繼電器 KA(NZ) 電流繼電器(負序零序) KD 差動繼電器 KF 閃光繼電器 KH 熱繼電器 KM 中間繼電器 KOF 出口中間繼電器 KS 信號繼電器 KT 時間繼電器 KV(NZ) 電壓繼電器(負序零序) KP 極化繼電器 KR 干簧繼電器 KI 阻抗繼電器 KW(NZ) 功率方向繼電器(負序零序) KM 接觸器 KA 瞬時繼電器 。
『貳』 如何學看電路圖
必須先從基本電路學起來,了解電子元器件的性能,原理,和檢測,學習電源電路的原理能夠學會三極體放大電路了解集成塊的各個管腳的功能,要學會在網上看懂電子元器件的電路說明,掌握基本知識然後看電路圖時候就可以從電源部分下手。自己鍛煉就行了
『叄』 KM1是什麼
KM1是序號為1的接觸器。
接觸器的工作原理是:
1、當線圈斷電時,電磁吸力消失,銜鐵在釋放彈簧的作用下釋放,使觸點復原,常開觸點斷開,常閉觸點閉合。直流接觸器的工作原理跟溫度開關的原理有點相似。
2、當接觸器線圈通電後,線圈電流會產生磁場,產生的磁場使靜鐵芯產生電磁吸力吸引動鐵芯,並帶動交流接觸器點動作,常閉觸點斷開,常開觸點閉合,兩者是聯動的。
(3)電路周KM擴展閱讀:
按主觸點連接迴路的形式分為:直流接觸器、交流接觸器。
1、直流接觸器:接觸器總體的發展趨勢將朝著長電氣壽命、高可靠性、多功能、環保型、多規格、智能化、可通信化的方向發展。
2、混合式直流接觸器:直流電流與交流電流相比較,不存在周期性的電流數值過零點,因此,傳統接觸器開斷電路時,觸頭之間產生的電弧較為強烈,燃弧時間也比較長,以便充分釋放電路中剩餘的能量。
『肆』 CPU工作原理和電路圖
CPU的工作原理就是:
1、取指令:CPU的控制器從內存讀取一條指令並放入指令寄存器。指令的格式一般是這個樣子滴:操作碼就是匯編語言里的mov,add,jmp等符號碼;操作數地址說明該指令需要的操作數所在的地方,是在內存里還是在CPU的內部寄存器里。
2、指令解碼(解碼):指令寄存器中的指令經過解碼,決定該指令應進行何種操作(就是指令里的操作碼)、操作數在哪裡(操作數的地址)。
3、執行指令(寫回),以一定格式將執行階段的結果簡單的寫回。運算結果經常被寫進CPU內部的暫存器,以供隨後指令快速存取。
4、修改指令計數器,決定下一條指令的地址。
(4)電路周KM擴展閱讀:
CPU從內存中接收數據和指令,並處理這些指令,將處理結果再送回內存中結果可以顯示和儲存起來,周而復始,一直這樣執行下去,天荒地老,海枯枝爛,直到停電。CPU內部的工作過程為:控制器-運算器-累加器-儲存器-寄存器-累加器。
CPU的工作原理就像一個工廠對產品的加工過程:進入工廠的原料(程序指令),經過物資分配部門(控制單元)的調度分配,被送往生產線(邏輯運算單元),生產出成品(處理後的數據)後,再存儲在倉庫(存儲單元)中,最後等著拿到市場上去賣(交由應用程序使用)。
『伍』 怎麼計算供電損耗
電線電量損耗計算方法如下:
1、計算線路電阻:20℃,鋁電阻率:0.0283Ω·mm2/m;銅0.0175Ω·mm2/m,單相220V電路線路總長度為2*L,三相總長度為1.7*L,電線截面積為S,則,線路電阻R=電阻率*總長度/S。
2、線路電流:電流值可以實測獲得,也可以計算取得,單相220V線路電流=設備額定功率/220,三相線路電流=設備額定功率/額定電壓/1.732/功率因素。
3、電線損耗:單相220V電路電線損耗功率=線路電流平方*R,三相電路電線損耗功率=線路電流平方*3*功率因素平方*R。
4、三相不平衡時,按最大電流計算。
『陸』 如何看電路圖從哪裡學起
一、電子電路圖的意義
電路圖是人們為了研究和工程的需要,用約定的符號繪制的一種表示電路
結構的圖形。通過電路圖可以知道實際電路的情況。這樣,我們在分析電路時,
就不必把實物翻來覆去地琢磨,而只要拿著一張圖紙就可以了;在設計電路時,
也可以從容地在紙上或電腦上進行,
確認完善後再進行實際安裝,
通過調試、
改
進,
直至成功;
而現在,
我們更可以應用先進的計算機軟體來進行電路的輔助設
計,甚至進行虛擬的電路實驗,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電子電路圖的分類
常遇到的電子電路圖有原理圖、方框圖、裝配圖和印板圖等
(
一
)
原理圖
原理圖就是用來體現電子電路的工作原理的一種電路圖,又被叫做「電原
理圖」。
這種圖,
由於它直接體現了電子電路的結構和工作原理,
所以一般用在
設計、
分析電路中。
分析電路時,
通過識別圖紙上所畫的各種電路元件符號,
以
及它們之間的連接方式,就可以了解電路的實際工作時情況。
(
二
)
方框圖
(
框圖
)
方框圖是一種用方框和連線來表示電路工作原理和構成概況的電路圖。從
根本上說,
這也是一種原理圖,
不過在這種圖紙中,
除了方框和連線,
幾乎就沒
有別的符號了。
它和上面的原理圖主要的區別就在於原理圖上詳細地繪制了電路
的全部的元器件和它們的連接方式,
而方框圖只是簡單地將電路按照功能劃分為
幾個部分,
將每一個部分描繪成一個方框,
在方框中加上簡單的文字說明,
在方
框間用連線
(有時用帶箭頭的連線)
說明各個方框之間的關系。
所以方框圖只能
用來體現電路的大致工作原理,而原理圖除了詳細地表明電路的工作原理之外,
還可以用來作為採集元件、製作電路的依據。
(
三
)
裝配圖
它是為了進行電路裝配而採用的一種圖紙,圖上的符號往往是電路元件的
實物的外形圖。
我們只要照著圖上畫的樣子,
依樣畫葫蘆地把一些電路元器件連
接起來就能夠完成電路的裝配。這種電路圖一般是供初學者使用的。
裝配圖根據裝配模板的不同而各不一樣,大多數作為電子產品的場合,用
的都是下面要介紹的印刷線路板,所以印板圖是裝配圖的主要形式。
在初學電子知識時,為了能早一點接觸電子技術,我們選用了螺孔板作為
基本的安裝模板,因此安裝圖也就變成另一種模式。
(
四
)
印板圖
印板圖的全名是「印刷電路板圖」或「印刷線路板圖」,它和裝配圖其實
屬於同一類的電路圖,都是供裝配實際電路使用的。
印刷電路板是在一塊絕緣板上先覆上一層金屬箔,再將電路不需要的金屬
箔腐蝕掉,
剩下的部分金屬箔作為電路元器件之間的連接線,
然後將電路中的元
器件安裝在這塊絕緣板上,利用板上剩餘的金屬箔作為元器件之間導電的連線,
完成電路的連接。
由於這種電路板的一面或兩面覆的金屬是銅皮,
所以印刷電路
板又叫「覆銅板」。
印板圖的元件分布往往和原理圖中大不一樣。
這主要是因為,
在印刷電路板的設計中,
主要考慮所有元件的分布和連接是否合理,
要考慮元件
體積、
散熱、
抗干擾、
抗耦合等等諸多因素,
綜合這些因素設計出來的印刷電路
板,從外觀看很難和原理圖完全一致;而實際上卻能更好地實現電路的功能。
隨著科技發展,現在印刷線路板的製作技術已經有了很大的發展;除了單
面板、
雙面板外,
還有多面板,
已經大量運用到日常生活、
工業生產、
國防建設、
航天事業等許多領域。
在上面介紹的四種形式的電路圖中,電原理圖是最常用也是最重要的,能
夠看懂原理圖,
也就基本掌握了電路的原理,
繪制方框圖,
設計裝配圖、
印板圖
這都比較容易了。掌握了原理圖,進行電器的維修、設計,也是十分方便的。因
此,關鍵是掌握原理圖。
三、電路圖的組成
電路圖主要由元件符號、連線、結點、注釋四大部分組成。
元件符號表示實際電路中的元件,它的形狀與實際的元件不一定相似,甚
至完全不一樣。
但是它一般都表示出了元件的特點,
而且引腳的數目都和實際元
件保持一致。
連線表示的是實際電路中的導線,在原理圖中雖然是一根線,但在常用的
印刷電路板中往往不是線而是各種形狀的銅箔塊,
就像收音機原理圖中的許多連
線在印刷電路板圖中並不一定都是線形的,也可以是一定形狀的銅膜。
結點表示幾個元件引腳或幾條導線之間相互的連接關系。所有和結點相連
的元件引腳、導線,不論數目多少,都是導通的。
注釋在電路圖中是十分重要的,
電路圖中所有的文字都可以歸入注釋—類。
細看以上各圖就會發現,
在電路圖的各個地方都有注釋存在,
它們被用來說明元
件的型號、名稱等等。
看電路圖的要領
看電路圖,和看書一樣。先看目錄,就是電路圖的框架結構,有幾部分,什麼功
能;然後看標題,每部分的結構組成;然後是正文,由什麼元器件組成,記住元
器件的特性,大小,形狀,封裝等,他們怎麼連接等。最後融合在一起,就明白
的差不多了,試試看效果如何?
首先,
了解一下該電路圖對應的產品,
產品的功能,主要的工作參數。
產品
功能是指該產品用在什麼物品上,
屬於消費類,
通訊類,
工業類中的哪一類?工
作參數及時鍾類型,匯流排結構等等。
其次,看看電路圖中有多少
IC
,元件你認識不認識?它們的
DATASHEET
你了解多少,
對他們的作用和功能是否清楚?在實際當中,
有條件的話,
直接創
造一些故障板(當然,故障原因你清楚),將這些故障記錄下來,並分析深層的
原因。因為測試之後的結果與設想的結果可能會有很大差異。
看電路圖最忌諱的是眉毛鬍子一把抓。因此最重要的是了解信號流程,即
主信號的走向,
或者說信號從哪裡來去向是哪裡。
如果是規范的原理圖畫法,
它
的信號走向是有規定的,
一般來說原理圖的左方是信號的入口,
右方是信號的出
口。
根據這個原理很容易了解到這張原理圖的功能是什麼。
然後再把原理圖細分
成若幹部分,
仔細了解每一單元的功能,
你就會對整個功能有個大體了解。
當然
首先你應對單元功能電路有比較多地了解。
由多張圖紙組成整機電路圖一般情況
下都有圖紙編號。
圖紙編號的順序就是整機的工作流程。
掌握這些原則是可以很
清晰地看懂電路圖的。先看產品功能,再看電路結構框圖,再看主要晶元元件
/
電路模塊功能,然後看介面,然後看每個晶元的周邊電路設定
/
濾波等等。來來
回回看個
2
、
3
遍,應該就沒有問題了。拿任何一張原理圖,首先要搞清楚是什
么東東,
然後分細節的看,
最後綜合,
這樣一張完整的電路圖就錄入你的腦袋裡
去了,以後做
PCB
布線和調試就了如指掌了。只有這樣,你才會有經驗積累。
先由整體到部分功能模塊的
Spec;
然後再綜合。對於具體的功能電路部分則
需要在學校接觸到的基礎知識,模電,數電,電路等等,信號處理也很重要。這
些有助於更好的理解功能模塊。一般在具體的
IC
都有應用電路,平時多琢磨琢
磨對積累經驗挺有好處的。
無線電通訊波段頻率及應用
名稱、符號、頻率、波段、波長、傳播特性主要用途
甚低頻
VLF
3-30KHz
超長波
1KKm-100Km
空間波為主
海岸潛艇通信;
遠距離通
信;超遠距離導航
低頻
LF 30-300KHz
長波
10Km-1Km
地波為主
越洋通信;中距離通信;地下岩
層通信;遠距離導航
中頻
MF
0.3-3MHz
中波
1Km-100m
地波與天波
船用通信;業余無線電通信;移
動通信;中距離導航
高頻
HF 3-30MHz
短波
100m-10m
天波與地波
遠距離短波通信;國際定點通信
甚高頻
VHF
30-300MHz
米波
10m-1m
空間波
電離層散射(
30-60MHz
);流星余
跡通信;人造電離層通信(
30-144MHz
);對空間飛行體通信;移動通信
超高頻
UHF 0.3-3GHz
分米波
1m-0.1m
空間波
小容量微波中繼通信;
(
352-420MHz
);對流層散射通信(
700-10000MHz
);中容量微波通信
(
1700-2400MHz
)
特高頻
SHF 3-30GHz
厘米波
10cm-1cm
空間波
大容量微波中繼通信
(
3600-4200MHz
);大容量微波中繼通信(
5850-8500MHz
);數字通信;衛星通
信;國際海事衛星通信(
1500-1600MHz
)
極高頻
EHF
30-300GHz
毫米波
10mm-1mm
空間波
再入大氣層時的通信;
波導通
信
『柒』 交流接觸器在電氣圖中怎麼表示
交流接觸器示意圖
(7)電路周KM擴展閱讀
繼電器時間參數的獲取方法
繼電器時間參數的檢測主要利用電秒錶和光線示波器等模擬試驗的方法得到,傳統檢測方法測量速度慢、誤差大、測量不準確等。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繼電器檢測裝置應用微處理器,這些檢測裝置其原理大體相同。
文獻中提到了一種時間參數檢測電路,該電路主要組成部分為單片機,其檢測原理為:當繼電器觸點閉合時,單片機對應輸入通道電壓為 5V,埠為「1」,當繼電器斷開時,其對應電壓為 0V,I/O埠為「0」。
當給繼電器加勵磁電壓時,單片機以足夠小的采樣周期讀取單片機對應的數字I/O埠,經過數據處理,即可計算出相應的時間參數。但是採用此種方法在繼電器接直流負載時基本符合,當接交流負載時,由於交流電壓是交變的,繼電器斷開時時單片機埠電壓的瞬時值也有可能很小或接近於零。
因此,在觸點所接迴路為交流迴路時,利用觸點間電壓瞬時值的大小來判斷觸點的閉合與斷開狀態,誤差就會很大,從而得不到准確的數值。文獻中提到了一種繼電器時間參數的計算機檢測方法,它採用自行研製的採集板卡,其主要由單片機及其外圍電路組成。
該方法可以檢測到繼電器動作時間、動作回跳時間、釋放時間、釋放回跳時間等時間參數。單片機接於線圈驅動電路中控制勵磁線圈通電與斷電,採集繼電器閉合與分斷時觸點的狀態,並計算其時間參數。
其檢測原理為:當繼電器線圈通電時觸點經過定的動作時間才能夠閉合,因此單片機先採集到數據 0,觸點閉合穩定後採集到 1。在此過程中觸點會產生彈跳,最後才能達到穩定狀態,在此期間單片機採集到的數據或為 0 或為 1。
設定單片機的采樣周期為 0.01ms,由單片機採集到的數據的地址值乘以采樣周期,即為所求動作時間。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交流接觸器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接觸器
『捌』 假設頻率為1Hz,一個周期就需要1S.,那麼半個周期就需要0.5S.線路長60萬KM
你的這個問題很有意思啊~!
但是我找了書,可以告訴你,你對電流的理解錯了。
電流是電荷的定向移動造成的,實際上,自由電子的定向移動速率只有7.4*10^-5m/s,相比於常溫下金屬中自由電子熱運動的平均速率(約為10^5m/s),自由電子只不過是在速率巨大的無規則運動上附加了一個速率很小的定向移動。
「形成電流的速率」不是自由電子的定向移動速率,而是電場的傳播速率,電場的傳播速率等於光速,在電場的作用下,導線各處的自由電子幾乎同時開始做定向運動,整個電路中就幾乎同時形成了電流。
所以上面的問題就很容易回答了,因為是電場,應該用上電磁波的原理了。我也是一個剛剛高考的學生,下面說的是我的理解:(理解就不一定正確)
第一個問題,發電機發電產生電流的電場是不斷改變的,由變化的電場產生磁場,變化的磁場又在空間產生電場,那麼發電機所產生的電能,應該是變成無線電裡面的電磁能發射出去了。
第二個問題,根本就不成個問題,電流是怎麼來的,因為有電勢差啊,如果把電流比作流動的河水,那麼電壓就是河水上下的高度差,不夠成迴路,怎麼會在導體上形成電流?小鳥站在高壓線上,也不會被電死呢!如果是構成迴路導體中有電流的話,電路一開,電流就會消失,就相當於河岸沒有了高度差,河水就不會流動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