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關於單片機外圍電路中晶振的問題(一個晶振和2個小電容)請問晶振是怎樣與單片機內部電路配合得到時鍾的
你問的應該是晶體而不是晶振,自己網路一下區別吧。 晶振是一個對晶體完整的封裝,只要上電就會自動產生激勵。根據你的描述來看,應該是晶體接入單片機的XTAI,XTAO的,是上電後單片機產生激勵後得到時鍾,使用晶體需要小心起振條件的滿足。
B. 有源晶振電路和無源晶振電路有什麼區別,怎麼外接電路
晶振在電路中就相當於人的一個心臟,晶振為電路提供了一個時鍾信號內。
有源晶振比較貴容,但是有源晶振自身就能震動。
而無論是無源晶振,還是有源晶振,都有自身的優點和缺點所在,若考慮產品成本,建議可以選擇無源晶振電路;若考慮產品性能,建議選擇有源晶振電路,省時方便也能保證產品性能。
無源晶振最高精度為5ppm,而有源晶振的精度則可以達到0.1ppm。精度越高,頻率穩定性也更好。
有源晶振在穩定性上要勝過無源晶振,但也有自身小小的缺陷,有源晶振的信號電平是固定,所以需要選擇好合適輸出電平,靈活性較差。
有源晶振一般4個腳,一個電源,一個接地,一個信號輸出端,一個NC(空腳)
有個點標記的為1腳,按逆時針(管腳向下)分別為2、3、4。
無源晶振有2個引腳,需要藉助於外部的時鍾電路(接到主IC內部的震盪電路)才能產生振盪信號,自身無法振盪.
C. 是不是外圍電路有晶振的都是單片機
有一些有晶振及微調電容的IC不一定是單片機,如很簡單的時鍾晶元DS1302,就有用到一個晶振。晶振只是用來作振盪器的,為IC提供精確的時鍾。
D. 射頻板需要換個20MHz的晶振,20MHz的晶振都有什麼,最好和V14.318的外圍電路通用,麻煩大家了。
用復20MHz晶振替換14.31818MHz晶振後有一點點制小問題需要注意(根據電路不同,僅供參考):
一、在電路中,一般晶體的一端都會加有一個負載電容。也就是說,電路的輸出頻率為晶體的FL值。FL=Fr+CL×Ts。FL為晶體的負載諧振頻率,Fr為晶體諧振頻率,CL為晶體一端的負載電容(pF),Ts為晶體的牽引量(ppm/pF)。換句話,你原來14.31818MHz晶振的負載電容是多少,你還得定製相同負載電容的20MHz晶振。如果不是,你電路的輸出頻率就會有偏差。解決辦法,在電路中找到這個電容,用可變電容替換,調整電容值,直到電路輸出你所要的頻率。
二、通常的射頻放大器都會加裝選頻網路。即一個LC的並聯電路。它與電路之間的關系為:F=1/2×π×√LC。F為放大器頻率。原來的選頻網路為14.31818MHz,20MHz頻率通過這個選頻網路會被抑制,輸出幅度會明顯偏低。解決方法:找到LC選頻電路,將電容卸下,用可變電容替換,調整可變電容,直至輸出端接的示波器幅度最大。
最後要說明,即然你的分少,就不用給了。我個人的一點點意見送給你做參考。
E. 1MHz晶振產生1MHz的方波,外圍電路參數怎麼取
那又怎麼用晶振產生正弦波呢?我用MULTISIM模擬過,每次搭出來的電路頻率都跟晶振頻率差很多 我就不知道怎麼回事了。。。。還有 晶振有沒有集成器件,可以直接用來產生波形的
F. 關於有源晶振外接電路
你圖中的電感電容都是起到濾波的作用,與你的晶振無關。電解電容一般取幾個u的,另外的小電容一般0.1u或者更小。
G. 單片機的外圍電路有哪些
一般來說,復位電路和晶振電路必需有,叫最小系統。
實際上現在多數單片機為了應用方便、降低成本,這兩樣都可以不要。
H. 晶振在常規電路中的外圍電路是什麼樣的
外圍電路基本就是一個振盪器電路,
晶振
在電路中為電路選擇一個穩定的振盪頻率。
I. 單片機的基本外圍電路
電源電路,給單片機提供穩定的電源
時鍾電路,用晶振和電容給單片機提供穩定的時鍾基準信號
復位電路,按鍵和電容搭建成單片機復位電路,用於復位
J. 一個無源晶振和外圍電路(如圖)組成的振盪電路,就能發揮類似有源晶振的功能嗎
電路原理是對的,集電極靜態電位約2.5V,振盪後可以輸出完整的波形。但是電路結回構過答於簡單,能否自激起振,振盪是否穩定,試試才知道。一般電路在發射極有直流負反饋電阻穩定工作點,晶體負載有微調電容調整諧振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