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用反相器構成振盪電路
此電路的工作過程。VO1和VO2分別是反相器G2的輸入和輸出,所以VO1和VO2的波形是反相的。當VO1為高電平VO2為低電平時,會有電流通過電阻R給電容C充電。這段時間,電容對地的電壓即VI在上升,當VI升到反相器G1輸入電壓的高電平門限電壓時VO1變低,同時VO2的電壓由低電平跳變到高電平。VI(也即電容對地的電壓)始終是電容兩端的電壓疊加上VO2的電壓,所以VI電壓也由:電容兩端電壓+低電平 變成了 電容兩端電壓+高電平,發生了突變。電容放電過程也類似。當VI因為電容放電,低到G1的低電平的門限電壓時,VO1變高電平,VO2變低電平。VO2電平翻轉之後,VI(電容兩端電壓+VO2)發生了突變,由:電容兩端電壓+高電平變成 電容兩端電壓+低電平。一個周期結束,電容又開始充電了。整個過程電容兩端電壓沒有突變過,但電容對地的電壓在電容充放電轉換過程中卻發生了突變。
㈡ 什麼情況下,終端短路或終端開路諧振電路相當於串聯諧振電路
摘要 1.並聯諧振時,分別看L和C,元件上都有電流,這兩個電流大小相等,相位相反。把L和C合在一起,作為一個整體,這個整體電流為『0』,與外電路沒有電流的交換,所以看做開路,此時諧振電路可看作一個二端元件,阻抗無窮大。反之串聯的時候諧振阻抗為0,相當於短路。
㈢ 什麼是振盪電路什麼是反饋電路
振盪電路也叫波形發生器,是沒有信號輸入,而有信號輸出的信號產生器,一般由放大回電路和振盪選答頻電路組成,有三極體和運算放大電路。選頻電路一般由電阻,電容組成,即RC振盪選頻電路,或者由電感電容組成,即LC振盪電路,由這個電路決定產生信號的頻率較小。饋電路在各種電子電路中都獲得普遍的應用,反饋是將放大器輸出信號(電壓或電流)的一部分或全部,回授到放大器輸入端與輸入信號進行比較(相加或相減),並用比較所得的有效輸入信號去控制輸出,這就是放大器的反饋過程.凡是回授到放大器輸入端的反饋信號起加強輸入原輸入信號的,使輸入信號增加的稱正反饋.反之則反.
㈣ 諧振電路常用公式
在串聯諧振中,電路的阻抗虛部等於0,Z≤R jx,X=0,Z=R,因此i≤U≤Z≤U。
(1)共振定義:電路中L和C的能量相等。當電路中的一個電抗元件釋放能量時,另一個電抗元件必須吸收相同的能量,即兩個電抗元件之間會發生能量脈動。
(2)為了產生諧振,電路必須有電感L和電容C元件。
(3)相應的共振頻率是共振,或共振頻率,用fr表示。
串聯諧振電路之條件如: 當 Q ≤ I2XL = I2XC 為 XL = XC 時,R-L-C串聯電路產生共振的條件。
(4)無論是串聯還是並聯,當發生共振時,L和C之間都實現了完全的能量交換,也就是說,釋放出來的磁能被完全轉化為電場能量來存儲進入的電容,在另一時刻,電容放電成為電感存儲的磁能。
(5)在串聯諧振電路中,由於串聯L和C流過相同的電流,能量交換隨著電壓極性的變化而進行;在並聯電路中,L和C的兩端是相同的電壓,因此能量轉換顯示為電流的反相。E兩個部分。
(6)電感和電容仍然是諧振的兩個元件,否則不能進行能量交換。但從等效阻抗的角度來看,它變成了一個元件:電阻值為零或無窮大。
㈤ lc串聯諧振電路是正反饋還是負反饋
lc串聯諧振電路是正反饋,正反饋才能補允電感和電容的損耗。
㈥ 諧振式感測器的工作原理電路圖
諧振式感測器
按諧振元件的不同,諧振式感測器可分為振弦式、振筒式、振梁式、振膜式和壓電諧振式等。
1、振弦式感測器
以拉緊的金屬弦作為敏感元件的諧振式感測器。當弦的長度確定之後,其固有振動頻率的變化量即可表徵弦所受拉力的大小,通過相應的測量電路,就可得到與拉力成一定關系的電信號。振弦的固有振動頻率f與拉力T的關系為,式中l為振弦的長度,ρ為單位弦長的質量。振弦的材料與質量直接影響感測器的精度、靈敏度和穩定性。鎢絲的性能穩定、硬度、熔點和抗拉強度都很高,是常用的振弦材料。此外,還可用提琴弦、高強度鋼絲、鈦絲等作為振弦材料。振弦式感測器由振弦、磁鐵、夾緊裝置和受力機構組成。振弦一端固定、一端連接在受力機構上。利用不同的受力機構可做成測壓力、扭矩或加速度等的各種振弦式感測器。
2、振筒式感測器
以振動的金屬薄圓筒為敏感元件的諧振式感測器。振筒的固有振動頻率決定於筒的形狀、大小、材料的彈性模量、筒的應力和周圍介質的性質。被測參量的變化使得筒的某一物理特性被改變,從而改變了筒的固有振動頻率,通過測量筒的振動頻率即可達到測量被測參量的目的。振筒式感測器已經發展到較高水平,主要用於測量氣體壓力和密度等。
3、振梁式感測器
以彈性梁為敏感元件的諧振式感測器。振梁的固有振動頻率隨它兩端所受的力而變化,通過相應的測量電路就可獲得與被測力成一定關系的頻率信號。振梁一般連接於彈性受力機構上以感受被測壓力。振梁式感測器用於測量靜態或緩變壓力。
4、振膜式感測器
以圓形恆彈性合金膜片為敏感元件的諧振式感測器。膜片的固有振動頻率隨膜片上所受壓力的變化而變化,通過相應的測量電路就可獲得與被測壓力成一定關系的頻率信號。振膜式感測器廣泛用於壓力測量,它由空腔、壓力膜片、振動膜片、激勵線圈、拾振線圈和放大振盪電路組成。在空腔受壓力影響時,壓力膜片即發生變形,裝在壓力膜片支架上的振膜則因支架角度改變而發生剛度變化。膜片的振動頻率取決於振膜的剛度、壓力膜片和支架的剛度。在振膜的兩側分別放置激勵線圈和拾振線圈。工作時,激勵線圈接通交變電流而使膜片產生振動,拾振線圈則將所感應的振動信號送往放大振盪電路,該信號經放大後又正反饋給激勵線圈,使振膜保持它固有頻率的振動。激勵線圈和拾振線圈還可以用兩個壓電元件代替,其結構也可做成使振膜直接感受被測壓力。作為拾振器的壓電元件利用正壓電效應將振動信號送往放大器,該信號經放大後又正反饋到作為激振器的壓電元件,利用逆壓電效應產生振動激勵以維持膜片的振動。為提高穩定性,壓電元件的固有振盪頻率應遠離振膜的固有振盪頻率,並設置高頻衰減網路抑制高頻振盪。
㈦ 直流電在LC諧振電路會怎樣
1、LC元件只對交流電壓(電流)起作用,直流電無效(L等於導線,C等於開路),通常振盪器的直流電輸入是加給晶體管等器件作為振盪能源的,不是加給LC的。電壓高,晶體管可能輸出更大的振盪波型。
2、L附近有磁場,還不能算是電磁波,電磁波是電場、磁場交替產生並傳播的。L的磁場主要集中在線圈內部,泄露出去的能量很小,因為線圈對邊的導線產生的磁場是方向相反的,如左圖中線圈的上、下邊電流流向相反,左、右邊電流流向也是相反。對於近處,由於靠近的一邊導線比遠離的一邊有明顯距離差,兩者不完全抵消,所以能感應到一點耦合出來的磁場,如果遠離線圈,比如說幾米以外,那麼線圈直徑這點距離差幾乎忽略不計,相反的電流方向磁場效果完全抵消。
3、要擴大L的天線效應,就要拉大線圈的直徑。由於電流速度為光速,當導線長度足夠長,高頻電流在導線上就不再是同相位了,有的區域處於正半周,有的處於負半周,如中間圖描述,一個正負半周交替稱一個波長。把一個波長的導線圈起來(老式黑白電視機上掛過的圓環天線),或者摺合起來,如右圖,就是電視機用的摺合振子室外天線,可以發現對應中間圖上的A、B、C區的電流方向就統一了,大家是齊心合力,而不是相互拆台。但是隨著能量發射出去,消耗的能量將轉化為線圈中等效電阻,當你把線圈徹底改造為天線後,它就不再是L,大家都知道,這種電視天線等於一個300Ω的純電阻!
4、同樣C內部對電場也是不能出去的,如果把電容的兩個極板逐漸拉開,那麼電場漸漸外漏,如果拉成天上一片、地下一片,那就成了一個拉桿天線。你可以看到抗戰時的老式電台天線頂上還帶了幾個葉片,就是代替電容的那個極板,電容的另一個極板就是大地或者機箱底板。但是這樣改造好後的元件也就不是C了,是一支50Ω阻抗的鞭狀天線。
5、綜上所述,LC諧振迴路不宜做天線,越把它改造得像天線,就越遠離諧振功能。
6、電感電流不能突變,電容電壓不能突變,LC迴路不能產生脈沖,只能是正弦波,脈沖波中含有豐富的高次諧波分量都給LC迴路濾掉了。
7、如果只用L,不用C,利用L電流不能突變的原理,用開關突然關掉L中的電流,倒有可能感應產生高壓脈沖。不過它經常會打穿那個關斷它的開關器件,在開關電源中是要小心應付問題。
8、振盪頻率計算方法:LC相乘後開根,再乘以2π,取倒數。要增加振盪頻率,請減小L、C的數值。
㈧ RLC串聯電路諧振的條件(詳細)
RLC電路發生串聯諧振的條件是:①信號源頻率=RLC串聯固有頻率;②或者復阻抗虛部=0,即ωL—1/ωC=0
由此推得ω=1/√LC,這就是RLC串聯電路固有頻率。
RLC串聯電路諧振特點:諧振時電路呈現純電阻態;電壓與電流同相位;復阻抗模為最小值即為R;電路電流達到最大值;電感與電容上電壓有效值相等且相位相反;串聯諧振電路品質因數Q=ωL/R=1/RωC;通頻帶BW=諧振頻率ω/Q品質因數。
(8)反諧振電路擴展閱讀:
RLC串聯電路的分類:
①RLC串聯電路:
Φ=arctan(X/R)=arctan[(XL-XC)/R]
當XL>XC時,X>0,R>0,電路呈感性;當XL<XC時,X<0,R>0,電路呈容性;當XL=XC時,X=0,R>0,電路呈電阻性,稱為串聯諧振狀態。
z=[(XL-XC)2+R2]1/2·U=|z|I。
②RLC並聯電路:
各元件電壓
電流及總電壓與電流的有效值的關系
電阻元件
IR=UG
電感元件
IL=U(-jBL)
電容元件IC=jBCU
Itotal=IR+IC+IL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
RLC電路
㈨ lc震盪電路解釋,怎麼確定是正反饋,什麼時候又反相了
圖中標注是錯誤的,正確的是左邊線圈的黑點在下方。這樣,右邊線圈上邊為正時,表明三極體開始導通,左邊線圈下方也同時為正(有黑點的為同名端),線圈下半部的電壓加在三極體的b-e之間(b為正,e為負),使三極體導通程度加強,很快達到飽和狀態。如果按照你的圖,三極體b-e加的電壓就相反,不能震盪。
㈩ 什麼是反諧振頻率
在含有電容和電感的電路中,如果電容和電感並聯,可能出現在某個很小的時間段內:
電容的電壓逐漸升高,而電流卻逐漸減少;與此同時電感的電流卻逐漸增加,電感的電壓卻逐漸降低。
而在另一個很小的時間段內:
電容的電壓逐漸降低,而電流卻逐漸增加;與此同時電感的電流卻逐漸減少,電感的電壓卻逐漸升高。電壓的增加可以達到一個正的最大值,電壓的降低也可達到一個負的最大值,同樣電流的方向在這個過程中也會發生正負方向的變化,此時我們稱為電路發生電的振盪。
諧振定義:電路中L、C兩組件之能量相等,當能量由電路中某一電抗組件釋出時,且另一電抗組件必吸收相同之能量,即此兩電抗組件間會產生一能量脈動。
電路欲產生諧振,必須具備有電感器L及電容器C兩組件。
諧振時其所對應之頻率為諧振頻率(resonance),或稱共振頻率,以fr表示之。
串聯諧振電路之條件如圖1所示:當Q=Q ? IXL= IXC也就是XL=XC時,為R-L-C串聯電路產生諧振之條件。
諧振時間電容或電感兩端電壓變化一個周期的時間稱為諧振周期,諧振周期的倒數稱為諧振頻率。所謂諧振頻率就是這樣定義的。它與電容C和電感L的參數有關,
即:f=1/(2*π*√LC),相應的角頻率w=2*π*f=1/√LC。此時感抗等於容抗,即XL=Xc,電路呈純阻性,電路阻抗的模為最小。在輸入電壓Ui為定值時,電路中的電流達到最大值,且與輸入電壓Ui同相位。從理論上講,此時Ui=Ur=U0,UL=Uc=QUi,式中的Q稱為電路的品質因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