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RLC串聯諧振電路(實驗)
因此這是電流諧振。串聯諧振電路當然可以做升壓變壓器:當電容與電感的阻抗值接近時這兩個阻抗壓降可達到非常高的數值。電氣試驗中大型變壓器交流試驗就有利用
② RLC串聯電路的暫特性的實驗報告怎麼寫啊
參考教材
③ rlc串聯諧振電路實驗報告中I怎樣計
親愛的計算出通頻帶與Q值,說明不同R值時對電路通頻帶與品質因數的影響
④ RLC串聯諧振電路(實驗) 實驗過程及數據
帶過這個實驗.
先計算一下諧振時的頻率.跟你的電路參數有關.我帶的那個實驗是內700多Hz.
諧振時的電流容,比起電源電壓除以電阻要小很多.原因是電感線圈裡的電阻未考慮.
你要數據給不了,因為沒有電路參數.
過程可以給你.
懸賞分不多呀.
⑤ 求RLC串聯諧振電路 實驗報告的答案
根據測量數據,繪出不同Q值時三條幅頻特性曲線UO=f(f),UL=f(f),UC=f(f)。
⑥ 速求串聯諧振電路及電感參數測量電路實驗報告
要輸入的也太多了,哥沒那功夫,如果只要實驗數據的話可以給你參考!
⑦ R·L·C串聯諧振電路的研究實驗報告 謝謝
實驗8、RLC串聯諧振電路的研究
(研究性實驗)
一、學時分配
3學時。
二、實驗目的
1. 學慣用實驗方法測定串聯電路的幅頻特性曲線。
2. 加深理解電路發生諧振的條件、特點,掌握通過實驗獲得諧振頻率的方法。
3. 掌握電路通頻帶、品質因數的意義及其測定方法。
三、實驗原理
在圖8-1所示的RLC串聯電路中,當正弦交流信號的頻率改變時,電路中的感抗、容抗隨之而變,電路中的電流也隨而變。取電阻R上的電壓為輸出,以頻率為橫坐標,輸出電壓的有效值為縱坐標,
繪出光滑的曲線,即為輸出電壓的幅頻特性,如圖8-2所示。
圖8-1 RLC串聯電路
圖8-2 幅頻特性
1. 諧振
在時,,電路發生諧振。稱為諧振頻率,即幅頻特性曲線尖峰所在的頻率點,此時電路呈純阻性,電路的阻抗模最小。在輸入電壓一定時,電路中的電流達到最大值,且與輸入電壓同相位。這時,,,其中稱為電路的品質因數。
2. 電路品質因數值的測量方法
1)根據公式測定,其中、分別為諧振時電感L和電容C上的電壓有效值;
2)通過測量諧振曲線的通頻帶寬度,再根據求出值。其中為諧振頻率,和分別是下降到時對應的頻率,分別稱為上、下限截止頻率,如圖8-2所示。
圖8-2所示的幅頻特性中,值越大,曲線越尖銳,通頻帶越窄,電路的選擇性越好。電路的品質因數、選擇性與通頻帶只決定於電路本身的參數,而與信號源無關。
四、實驗儀器和器材
1. 雙蹤示波器1台
2. 信號發生器1台
3. 交流毫伏表1台
4. 頻率計1台
5. 電阻2隻 100Ω×1;200Ω×1
6. 電容1隻 0.033μF×1
7. 電感1隻 9mH×1
8. 短接橋和連接導線若干 P8-1和50148
9. 實驗用9孔插件方板1塊 297mm×300mm
五、實驗內容
按圖8-3搭接實驗電路,用交流毫伏表測電阻R兩端電壓,用示波器監視信號發生器的輸出,使其幅值等於1V,並在頻率改變時保持不變。
圖8-3 諧振實驗電路
1. 電路諧振頻率的測定
將毫伏表接在電阻R兩端,調節信號發生器的頻率,由低逐漸變高(注意要維持信號發生器的輸出幅度不變)。當毫伏表的讀數最大時,讀取信號發生器上顯示的頻率,即為電路的諧振頻率,並用毫伏表測量此時的UL與UC的值(注意及時更換毫伏表的量程),將數據記入表8-1中。
2. 測試電路的幅頻特性
在諧振點兩側,將信號發生器的輸出頻率逐漸遞增和遞減500Hz(或1KHz),依次各取8個頻率點,用毫伏表逐點測出UO、UL與UC的值,將數據記入表8-1中。在坐標紙上畫出幅頻特性,並計算電路的值。
表8-1 幅頻特性的測定
f/kHz
模擬數據
UO (V)
實測數據
模擬數據
UL (V)
實測數據
模擬數據
UC (V)
實測數據
3. 值改變時幅頻特性的測定
圖8-3電路中,把電阻R改為200Ω,電感、電容參數不變。重復步驟1、2的測試過程,將數據記入表8-2中。在坐標紙上畫出幅頻特性,計算電路的值,並與按表8-1畫出的幅頻特性比較。
表8-2 值改變時幅頻特性的測定
f(KHz)
模擬數據
UO (V)
實測數據
模擬數據
UL (V)
實測數據
模擬數據
UC (V)
實測數據
4. 測試電路的相頻特性
保持圖8-3電路中的參數。以為中心,調整輸入電壓源的頻率分別為5KHz和15KHz。從示波器上顯示的電壓、電流波形測出每個頻率點上電壓與電流的相位差,並將波形描繪在坐標紙上。
六、實驗注意事項
1. 測試頻率點的選擇應在靠近諧振頻率附近多取幾點。在信號頻率變換時,應調整信號的輸出幅度(用示波器監視),使其維持在1V的輸出。
2. 在測量UL和UC數值前,應將毫伏表的量程改大約10倍,而且,在測量UL與UC時,毫伏表的「+」端應接L與C的公共端,其接地端分別觸及L和C的近地端N2和N1。
七、思考題
1. 根據實驗電路給出的元件參數值,估算電路的諧振頻率。
2. 改變電路的哪些參數可以使電路發生諧振,電路中R的數值是否影響諧振頻率?
3. 如何判別電路是否發生諧振 測試諧振點的方案有哪些
4. 電路發生串聯諧振時,為什麼輸入電壓不能太大?如果信號發生器給出1V的電壓,電路諧振時,用交流毫伏表測UL和UC,應該選擇用多大的量程
5. 要提高RLC串聯電路的品質因數,電路參數應如何改變
八、實驗報告要求
根據測量數據,繪出不同值的三條幅頻特性曲線:~,~,
~。
2. 計算出通頻帶與值,說明不同R值時對電路通頻帶與品質因素的影響。
3. 對兩種不同的測值的方法進行比較,分析誤差原因。
4. 諧振時,比較輸出電壓與輸入電壓是否相等 試分析原因。
5. 通過本次實驗,總結、歸納串聯諧振電路的特性。
⑧ RLC串聯諧振電路的研究論文
我們從一個試驗的觀察結果得出RLC串聯諧振的效果和造成諧振的必要條件。試驗裝置專需要一台信號發生屬器,一個電容一個有幾歐姆直流電阻的電磁線圈,還有一個高頻電流表,用於觀察發生諧振時的電流變化。試驗前,先把電容線圈和電流表統統串聯起來,把兩端連接到信號發生器,好了。試驗開始,打開信號發生器電源開關,頻率調節鈕在0位。這時電流表沒有顯示,隨著調節鈕的角度不斷加大頻率輸出的不斷提高,在某一時刻,電流表開始微微抖動。這是進入諧振的前兆,所謂准諧振狀態。再加大鈕的角度,猛然間電流表有了很大的顯示,到這里已經進入諧振狀態。接著再次加大鈕的角度,電流表又有小的顯示,證明電路又退出了諧振。試驗說明剛開始輸出頻率很低,電容的阻抗極高,不能形成諧振,進入准諧振狀態時頻率已經夠高了,但是感抗和容抗還沒有相等。頻率再提高,進入感抗,容抗完全相等的那一刻,諧振發生了。當頻率進一步提高,感抗已經大於容抗,因此電路也退出諧振。以上試驗說明了RLC諧振的必要條件是在某一特定頻率條件下,而且感抗,容抗必需相等,在這里我們忽略線圈的直流電阻,才能形成諧振。
⑨ 急急急求~~~~~rlc串聯電路的暫態特性實驗報告
吧主你跑過來了啊,呀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