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集成電路是誰發明的
就像阿塔納索夫曾與莫奇利為誰發明了第一台數字電子計算機而對簿公堂一樣,回在究竟是誰最先發明了答集成電路這件事上,諾伊斯所在的仙童公司也曾與柯爾比所在的德州儀器公司大打官司。其實,也許可以說諾伊斯和柯爾比都是集成電路之父,因為前者發明了基於硅的集成電路,後者發明的是基於鍺的集成電路。在這場競爭中諾伊斯是笑到最後的人,因為今日的半導體工業已幾乎是硅集成電路的天下了。
半導體對羅伯特·諾伊斯有一種莫名的吸引力,諾伊斯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在Philco公司的晶體管部門。60至70年代,隨著半導體工業巨大的商業潛力逐漸顯現,大批風險投資家湧入矽谷,與計算機相關的小公司如雨後春筍般大量成立。1968年,諾伊斯和戈登·摩爾、安德魯·格魯夫以及其他幾名仙童公司雇員成立了英特爾公司,業界的又一段傳奇由此開始。
『貳』 這是什麼晶元
這是南京微盟出的3.6A同步Buck 整流器,輸入為4.5V到18V。輸出連續電流到3.6A。最低可輸出0.8V。Sop8封裝帶中間散熱焊盤。
『叄』 羅伯特·諾伊斯的人物評價
被許多人視為「矽谷之父」的羅伯特諾伊斯1990年因心臟病發作去世,享年62歲。他生前煙不離口,從未戒煙。他去世的消息在美國半導體界引起一片驚慌。在接近20年期間,他一直是業界最直言不諱的代言人和企業家,並且樂此不疲。他與人共同成立世界上最重要的兩家晶元公司:仙童半導體(Fairchild Semiconctor)和英特爾(Intel),並且是有史以來最重要電子器件集成電路的發明者之一。
諾伊斯去世前擔任半導體製造技術公司(Sematech)首席執行官,該公司率先在幾家一貫彼此競爭的美國晶元公司之間組成合作關系,以期挫敗來自日本的競爭。
諾伊斯是一名傑出科學家。他本可以獲得兩次諾貝爾獎,第一次是他在肖克利半導體實驗室(Shockley Semiconctor)時形成的「負阻二極體」概念。然而,實驗室老闆、美國固態物理界最有名的威廉姆肖克利(William Shockley)對此毫無興趣,諾伊斯不得不終止研究。後來,日本科學家江崎玲於奈(Leo Esaki)發明了該器件,並獲得諾貝爾獎。
幾年之後,諾伊斯和德州儀器公司(Texas Instruments)傑克基爾比(Jack Kilby)共同發明集成電路,即將電路所有元件嵌入單片半導體中。集成電路性能超群,批量生產成本低廉,若沒有集成電路,便沒有今天的電腦行業。基爾比於2000年獲得諾貝爾獎,可惜諾伊斯已去世,不能共享這一殊榮。
然而,諾伊斯在其一生中獲得許多榮譽。他生性隨和,魅力十足,因此天生是一個深受歡迎的領袖人物,特別是在領導研究團隊時。他對良師角色的解讀是:「全力以赴成就大事。」但是,作為高管他有些不情願,往往還相當低效。
所幸的是,至少在英特爾公司,戈登摩爾(Gordon Moore)和安迪葛洛夫(Andy Grove)等務實派領導會確保公司本著健全的商業原則運作。
萊斯利柏林所撰寫的諾伊斯個人傳記內容詳實、資料豐富,講述了諾伊斯才華橫溢而又不甚完美的一生,他的成功與失敗經歷可以成為商學院案例研究的原材料,同時也展示了20世紀中期美國商業文化圖景。
大學畢業後,諾伊斯先在費城的飛歌(Philco)電子公司工作。當時性別歧視之風盛行。太太們身居幕後,女秘書和生產工人薪水很低,並被視為攻擊迫害對象。
傳記作者指出,諾伊斯是「彌漫男性荷爾蒙之世界」的一部分。他的第一任太太是言語尖刻的貝蒂博頓利(Betty Bottomley),這一婚姻似乎很快就變了味,而他的綽號「快腳羅伯特」(Rapid Robert)也並非徒有虛名。巧合的是,飛歌公司有幾位女雇員也叫貝蒂。他戲言道:「我(在家中)說夢話都沒有問題。」
1957年,當諾伊斯、摩爾和6名同事離開肖克利實驗室,在矽谷創建仙童半導體公司時,後援服務還處於基礎階段。仙童團隊建造了自己的設備,諾伊斯則利用共同發起人讓赫米(Jean Hoerni)的一項技術研製出集成電路的製造程序。
仙童的公司文化既悠閑又人性化,在很大程度上歸功於諾伊斯,這在矽谷樹立了典範。但是,仙童公司衰敗的部分原因,也正是諾伊斯在經營時對平凡瑣事不夠重視。他和摩爾離開公司,並於1968年創建後來成為英特爾的公司,此公司研製出世上第一台微處理器,現已成為世界最大的半導體公司。
諾伊斯是個有遠見的人,他明白微處理器將會極大地改變社會。他同時又是一個敢於上天下海的冒險家,帶領一個牧歌小組、擁有一個船隊、駕駛螺旋槳和噴氣飛機。他的個人生活常常一團糟,但他深受同事愛戴和尊重。傳記作者柏林生動描繪了一個行業的誕生及其接生者,全書主旨可用邱吉爾的話加以總結:像諾伊斯這樣的天才,最好是「隨時准備發揮作用、而非統領全軍。」
『肆』 硅集成電路是什麼時候發明,誰發明的
1956年,美國材料科學專家富勒和賴斯發明了半導體生產的擴散工藝,這樣就為發明集成電路提供了工藝技術基礎。
1958年9月,美國德州儀器公司的青年工程師傑克·基爾比(Jack Kilby),成功地將包括鍺晶體管在內的五個元器件集成在一起,基於鍺材料製作了一個叫做相移振盪器的簡易集成電路,並於1959年2月申請了小型化的電子電路(Miniaturized Electronic Circuit)專利(專利號為No.31838743,批准時間為1964年6月26日),這就是世界上第一塊鍺集成電路。
1959年7月,美國仙童半導體公司的諾伊斯,研究出一種利用二氧化硅屏蔽的擴散技術和PN結隔離技術,基於硅平面工藝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塊硅集成電路,並申請了基於硅平面工藝的集成電路發明專利(專利號為No.2981877,批准時間為1961年4月26日。雖然諾伊斯申請專利在基爾比之後,但批准在前)。
基爾比和諾伊斯幾乎在同一時間分別發明了集成電路,兩人均被認為是集成電路的發明者,而諾伊斯發明的硅集成電路更適於商業化生產,使集成電路從此進入商業規模化生產階段。
集成電路的發明開拓了電子器件微型化的新紀元,引領人們走進信息社會。它的誕生使微處理器的出現成為了可能,也使計算機走進人們生產、生活的各個領域,成為人們工作、學習、娛樂不可或缺的工具,而在計算機誕生之初,它卻是個只能存在於實驗室的龐然大物。
『伍』 集成電路是誰發明的
集成電路是不是誰發明的,是科技進步的產物。
集成電路(integrated circuit)是一種微型電子器件或部件。採用一定的工藝,把一個電路中所需的晶體管、二極體、電阻、電容和電感等元件及布線互連一起,製作在一小塊或幾小塊半導體晶片或介質基片上,然後封裝在一個管殼內,成為具有所需電路功能的微型結構;其中所有元件在結構上已組成一個整體,使電子元件向著微小型化、低功耗和高可靠性方面邁進了一大步。它在電路中用字母「IC」表示。集成電路發明者為傑克·基爾比(基於硅的集成電路)和羅伯特·諾伊思(基於鍺的集成電路)。當今半導體工業大多數應用的是基於硅的集成電路。
集成電路具有體積小、重量輕、引出線和焊接點少、壽命長、可靠性高、性能好等優點,同時成本低,便於大規模成產。它不僅在工、民用電子設備如電視機計算機等方面得到廣泛的應用,同時在軍事通信等方面也得到廣泛應用。
發展
總體來看,IC設計業與晶元製造業所佔比重呈逐年上升的趨勢,2010年已分別達到25.3%和31%;封裝測試業所佔比重則相應下降,2010年為43.7%,但其所佔比重依然是最大的。
據《中國集成電路封裝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前瞻》顯示,在產業規模快速增長的同時,IC 設計、晶元製造和封裝測試三業的格局也正不斷優化。2010年,國內IC設計業同比增速達到34.8%,規模達到363.85億元;晶元製造業增速也達到31.1%,規模達到447.12億元;封裝測試業增速相對稍緩,同比增幅為26.3%,規模為629.18億元。
目前,我國集成電路產業集群已初步形成集聚長三角、環渤海和珠三角三大區域的總體產業空間格局,2010年三大區域集成電路產業銷售收入佔全國整體產業規模的近95%。集成電路產業基本分布在省會城市和沿海的計劃單列市,並呈現「一軸一帶」的分布特徵,即東起上海、西至成都的沿江發展軸以及北起大連、南至深圳的沿海產業帶,形成了北京、上海、深圳、無錫、蘇州和杭州六大重點城市。
去年年初,國務院發布了《國務院關於印發進一步鼓勵軟體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從財稅、投融資、研發、進出口、人才、知識產權等方面給予集成電路產業諸多優惠,政策覆蓋范圍從設計企業與生產企業延伸至封裝、測試、設備、材料等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產業發展政策環境進一步好轉。前瞻網《中國集成電路行業市場需求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表示,根據國家規劃,到2015年國內集成電路產業規模將在2010年的基礎上再翻一番,銷售收入超過3000億元,滿足國內30%的市場需求。晶元設計能力大幅提升,開發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晶元,而封裝測試業進入國際主流領域。「十二五」期間,中國集成電路產業將步入一個新的黃金發展期。
『陸』 基爾比和諾伊斯同時被授予什麼樣的獎章
1959年7月30日,在位於矽谷的仙童(Fairchild)半導體公司擔任副經理兼研究與發展部主任的羅伯特·諾伊斯(1927~)等人,也獨立發明了IC,並在後來獲得了專利。不過,早在1959年1月23日,諾伊斯就在日記里詳細地記錄了這一閃光的設想:「用這種方法完全可以在硅晶元上集成幾百個,乃至成千上萬個晶體管。」1966年,基爾比和諾伊斯同時被富蘭克林學會授予美國科技人員最渴望獲得的巴蘭丁獎章,並被分別譽為「第一塊集成電路的發明家」和「提出了適合於工業生產的集成電路理論」的人。
『柒』 集成電路版之父是那2個啊
還有一個是:IT人物傳記:集成電路之父--矽谷市長諾伊斯
1958年1月,藍色巨人 IBM公司給了他們第一張訂單,訂購100個硅晶體管,用於該公司電腦的存儲器。 到1958年底,「八叛逆」的小小公司已經擁有50萬銷售額和100名員工,依靠技術創新的優勢,一舉成為矽谷成長最快的公司。 仙童半導體公司在諾伊斯精心運籌下,業務迅速地發展,同時,一整套製造晶體管的平面處理技術也日趨成熟。天才科學家赫爾尼是眾"仙童"中的佼佼者,他像變魔術一般把硅表面的氧化層擠壓到最大限度。仙童公司製造晶體管的方法也與眾不同,他們首先把具有半導體性質的雜質擴散到高純度矽片上,然而在掩模上繪好晶體管結構,用照相製版的方法縮小,將結構顯影在矽片表面氧化層,再用光刻法去掉不需要的部分。擴散、掩模、照相、光刻......,整個過程叫做平面處理技術,它標志著硅晶體管批量生產的一大飛躍,也為"仙童"打開了一扇奇妙的大門,使他們看到了一個無底的深淵:用這種方法既然能做一個晶體管,為什麼不能做它幾十個、幾百個,乃至成千上萬呢?1959年1月23日,諾伊斯在日記里詳細地記錄了這一最偉大也被當時的人們看作是最瘋狂的設想。 1959年2月,德克薩斯儀器公司(TI)工程師基爾比(J.kilby)申請第一個集成電路發明專利的消息傳來,諾伊斯十分震驚。他當即召集「八叛逆」商議對策。基爾比在TI公司面臨的難題,比如在矽片上進行兩次擴散和導線互相連接等等,正是仙童半導體公司的拿手好戲。諾伊斯提出:可以用蒸發沉積金屬的方法代替熱焊接導線,這是解決元件相互連接的最好途徑。仙童半導體公司開始奮起疾追。 1959年7月30日,他們也向美國專利局申請了專利。為爭奪集成電路的發明權,兩家公司開始曠日持久的爭執。1966年,基爾比和諾伊斯同時被富蘭克林學會授予「巴蘭丁」獎章,基爾比被譽為「第一塊集成電路的發明家」,而諾伊斯被譽為「提出了適合於工業生產的集成電路理論」的人。1969年,法院最後的判決下達,也從法律上實際承認了集成電路是一項同時的發明1960年,仙童半導體公司取得進一步的發展和成功。由於發明集成電路使它的名聲大振, 母公司費爾柴爾德攝影器材公司決定以300萬美元購買其股權,「八叛逆」每人擁有了價值25萬美元的股票。1964年,仙童半導體公司創始人之一摩爾博士,以三頁紙的短小篇幅,發表了一個奇特的定律。摩爾天才地預言說道,集成電路上能被集成的晶體管數目,將會以每18個月翻一番的速度穩定增長,並在今後數十年內保持著這種勢頭。摩爾所作的這個預言,因後來集成電路的發展而得以證明,並在較長時期保持了它的有效性,被人譽為「摩爾定律」,成為IT產業的「第一定律」。 60年代的仙童半導體公司進入了它的黃金時期。 到1967年,公司營業額已接近2億美元,在當時可以說是天文數字。據那一年進入該公司的虞有澄博士(現英特爾公司華裔副總裁)回憶說:「進入仙童公司,就等於跨進了矽谷半導體工業的大門。」然而,也就是在這一時期,仙童公司也開始孕育著危機。母公司總經理不斷把利潤轉移到東海岸,去支持費爾柴爾德攝影器材公司的盈利水平。在目睹了母公司的不公平之後,「八叛逆」中的赫爾尼、羅伯茨和克萊爾首先負氣出走,成立了阿內爾科公司。據說,赫爾尼後來創辦的新公司達12家之多。隨後,「八叛逆」另一成員格拉斯也帶著幾個人脫離仙童創辦西格奈蒂克斯半導體公司。從此,紛紛涌進仙童的大批人才精英,又紛紛出走自行創業。
『捌』 諾伊斯在集成電路的發明中起了什麼作用
1959年7月30日,在位於矽谷的仙童(Fairchild)半導體公司擔任副經理兼研究與發展部主任的羅伯特•諾伊斯(1927~)等人,也獨立發明了IC,並在後來獲得了專利。不過,早在1959年1月23日,諾伊斯就在日記里詳細地記錄了這一閃光的設想:「用這種方法完全可以在硅晶元上集成幾百個,乃至成千上萬個晶體管。」
『玖』 晶元是哪位科學家發明的,他是否獲得了諾貝爾獎
傑克基爾比和羅伯特諾伊斯;一位獲得,一位沒有獲得。
手機大家都非常了解,手機是否卡頓的情況,取決於手機核心的晶元,晶元哪位科學家發明的?是否獲得了諾貝爾獎?答案可能想像不到。很多人不知道晶元是哪位科學家發明的?研發出晶元的科學家是否獲得了諾貝爾獎呢?
晶元發明者不是一個人完成的,是由傑克基爾比和羅伯特諾伊斯共同進行發明的,從小就對電路方面的問題感興趣,等到大學時,開展這方面的研究。畢業後來到公司工作,沒有放棄自己的興趣,後突然想到,將電容以及晶體管等東西能放在一塊,發生什麼事情呢?就這樣,將電路體積縮小,想法一致,兩個人沒有開展合作,方向是正確的,也一直努力,開始工程師的方案不是做的很好,到後面得出了正確的思路,這款線路也被做出來。當時實驗效果不錯,晶元發明使電子行業瘋狂的發展,也是因為晶元,使發明者在2000年時,獲得諾貝爾獎,另外的物理學家之前已經去世,沒有獲得諾貝爾獎。